宋词简介

合集下载

宋词简介(2023最新版)

宋词简介(2023最新版)

宋词简介宋词简介一、宋词概述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起源于宋代,经过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而形成。

宋词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深情的表达方式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二、宋词的历史背景⒈北宋时期:北宋是宋词发展的重要时期,诗人们纷纷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唐诗的发展也对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⒉南宋时期:南宋时期,由于政治和社会的变革,词人们追求个人情感的表达和音乐和词的结合,使得宋词进一步发展,并分为了两个主要的流派——西江和东江。

三、宋词的特点与体裁⒈特点:- 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情感真挚、深沉。

- 运用音乐性极强的曲调,配合精致的韵律,使词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 以描写自然景物、人生哲理、恋爱之情等为常见主题。

- 借用典故、修辞手法丰富,表达更加凝练精确。

⒉主要体裁:- 词牌:宋词根据不同的曲调分为很多种词牌,每种词牌都有自己的特定音律和节奏。

- 词调:词牌下有不同的词调,用来配合不同的曲牌。

- 词章:是指词的结构,主要分为对仗、短体、长流和小令等。

四、著名的宋词作家⒈苏轼:以豪放派的词风,主题涉及社会、政治、哲理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水调歌头》等。

⒉李清照:以女子之音的独特风格,情感真挚细腻,代表作有《如梦令》等。

⒊辛弃疾:以激昂的爱国之情和豪情激荡的风格,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等。

附件:此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版权:指对文学、艺术等作品的创作权和出版权的法律保护。

⒉典故:指诗词中引用的历史事件、传说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的内容。

⒊修辞手法:指诗词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方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宋词简介——精选推荐

宋词简介——精选推荐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

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

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

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

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

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

到苏轼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唐诗宋词简介

唐诗宋词简介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宋代则是词的鼎盛时期。

唐诗宋词代表了中国文学的高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被誉为“诗骨铮铮、词华流芳”。

唐诗是指唐代(618年-907年)时期创作的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唐诗的特点是以五言、七言为主,诗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唐诗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奔放豪放,情感真挚,具有超凡的艺术天赋。

杜甫则被誉为“诗史之王”,他的诗歌描绘了唐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苦难。

白居易的诗歌则以平易近人、清新自然、诙谐幽默的风格著称,他的《琵琶行》、《长恨歌》等诗篇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宋词是指宋代(960年-1279年)时期创作的词歌,其特点是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表现手法多样,包含了大量的社会生活、爱情、自然景观、历史典故等内容。

宋词的代表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欧阳修等。

苏轼被誉为“词中之龙”,他的词歌以多样的题材、丰富的表达手法、深邃的思想感情而著称。

李清照则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歌情感深沉,意境隽永,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辛弃疾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爱国词人之一,他的词歌中融入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民族大义的忠诚。

欧阳修的词歌则以雄奇豪放、遒劲有力的风格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生查子》、《蝶恋花》等。

总的来说,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欣赏。

宋词元曲简介

宋词元曲简介

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

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元曲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调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

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

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

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

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元曲又称词余、乐府。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

关于宋词的介绍

关于宋词的介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起源于隋唐时期,盛行于宋代。

它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此也被称为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宋词在北宋前期主要分为贵族词和市民词,前者主要反映士大夫阶层的闲适自得生活和感伤时序的情怀,后者则更多地描绘都市风光和市民生活。

柳永是市民词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如《雨霖铃》等,融情于景,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

宋词的第二次转变是“豪放派”的兴起。

范仲淹是豪放派的发韧人物,他的作品如《渔家傲·秋思》等,展现出豪放的风格。

苏轼则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以豪放的感情和广阔的视野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北宋晚期,词坛上出现了“婉约派”与“豪放派”两军对峙的局面。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秦观、周邦彦等,他们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描绘为特点。

而豪放派的代表则包括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以激昂的感情和广阔的视野为特点。

宋词以其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因此,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

总的来说,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关注和创作,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宋朝宋词简介

宋朝宋词简介

宋朝宋词简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其中,宋朝是宋词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词人和作品。

本文将对宋朝宋词进行简介,阐述其特点、代表作家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宋词,又称词,是一种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题的短诗,其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因为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以迅速发展。

南宋时期,由于北方的侵略和政权的迁移,文人与社会的关系更为紧密,表现出更加深刻的社会意识。

宋词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宋词以感情为核心,注重抒发内心的细腻与真挚。

以情思繁复深沉而以意境空灵清丽,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其二,宋词注重音韵的和谐与韵律的变化,追求咏唱之美。

较常见的韵律有五言、七言、绝句等,通过对词牌的运用,使词语在音韵间产生共鸣,增加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其三,宋词注重写意和形象的描绘,并以细腻、具体的语言表述出来。

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景物描写,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内涵更加丰富。

在宋朝的词人中,有许多具有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

首先是苏轼,他是宋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词以豪放、奔放著称,语言风格生动活泼,情感真挚深邃。

其作品《水调歌头》中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其次是辛弃疾,他是南宋时期的代表词人之一。

他的词作主题广泛,既有战争、忧国忧民的抒发,也有爱情、自然的赞美。

辛弃疾的词语简练明快、形象生动,其作品《青玉案·元夕》被誉为中国古代词的巅峰之作。

此外,还有李清照、周邦彦、欧阳修等词人,他们各自在宋词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宋朝的词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宋词的发展开创了以个人情感为中心的词人自主性创作的先河,深刻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风格。

其次,宋朝的词人们注重音韵和韵律的把握,对后世诗词的演变产生了指导作用。

再次,宋词的意境描绘和形象写意,在后世文学中有所延续,并影响了后来的诗人。

宋词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宋词)

宋词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宋词)

宋词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宋词)今天给各位分享宋词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文化的宋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什么是宋词?2、为什么有人说唐诗和宋词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巅峰?3、唐诗宋词为啥能在古代成为文化精髓?4、我国唐诗宋词的传统文化什么是宋词?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与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宋词是流行于宋代的一种歌曲形式。

基本信息中文名:宋词作者:苏轼、陆游、李清照、辛弃疾等朝代:始于唐盛于宋出处: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体裁:词简介正在加载宋词宋词是流行于宋代的一种歌曲形式。

它在文体上的特点是长短句相间,现在所见到的宋词有各种各样的“词牌”,如〔水调歌头〕﹑〔满江红〕﹑〔念奴娇〕等,每一支词,都有不同的格式。

全曲的句数﹑各句的字数﹑每字的平仄,都各有定格。

这种定格,是由曲调的结构所决定的。

后人按照这些词牌填词时,必须遵守这种词格,就是为了让这些新填的文词能按传统的曲调歌唱。

宋词对后世戏曲有很大影响。

南北曲的形成,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宋词的艺术传统。

南北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曲调,来源于宋代的词体歌曲。

而南北曲开始采用的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结构形式,最初也是在词体歌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类别大致有5种: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5、按词牌分。

发展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宋词简介

宋词简介

宋词简介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

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抒写艳思恋情的专门文体,“诗言志词言情”、“词为艳科”都是宋词这种创作主流倾向的归纳。

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苏轼是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

陈师道用“以诗为词”评价苏词,道中苏词革新的本质。

从整体上观照,词的“雅化”进程,某种意义上也是词逐渐向诗靠拢的一个过程,努力跨越“言志”与“言情”界限的过程,所以,陆辅之才说:“雅正为尚,仍诗之支流。

不雅正,不足言词。

”苏轼以前,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至苏轼却是一种突飞猛进的演变。

首先,苏轼词扩大了词境。

苏轼之性情、襟怀、学问悉见之于诗,也同样融之于词。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他外出打猎,便豪情满怀地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他望月思念弟弟,便因此悟出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他登临古迹,便慨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五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刘熙载《艺概》卷四概括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

”其次,苏轼词提高了词品。

苏轼的“以诗入词”,把词家的“缘情”与诗人的“言志”很好结合起来,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并见乎词,在词中树堂堂之阵,立正正之旗。

即使写闺情,品格也特高。

宋词大致有5种: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简介“词”这种文体,起源于盛唐时期,在中晚唐及五代十国时期有所发展,最终于宋朝达到全盛。

正因为在两宋时期,全盛的“词”文体几乎占据了当时中国文坛、乐坛,故而说起“词”来,大多与“宋”字相连。

但是在宋朝之前,也的确出现了大量的词作品。

如南唐中主李璟的《山花子》(菡萏香消翠叶残),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等,都是一些非常优秀的词作品。

既然我们在这里讨论“宋”词,很可惜这些优秀作品就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了。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读一读。

现在让我们进入我们的主体吧,我们可爱的“宋”词。

说道“词”,我们首先得说说它的格式。

与“诗”这种文体相比,“词”最明显的优点就是“挂牌”了。

词牌名可以说是一首词的骨骼。

词牌名规定了一首词有多少阕,每一阕词又多少句话,每一句话有多少个字。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感觉这个“词牌名”的规定是有一点点的变态。

但是变态的在后面,词牌名还规定到每个字读什么音,哪一句句末带韵,哪两句需要对仗,甚至还包括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而这些条条框框就是词的“格律”。

虽然说写词是“自由发挥”,但是这个格律搞得历朝历代的词人真的是在“带着铐镣跳舞”。

所以我感觉能把词写好的人都是很了不起的。

大家看像不像老妈在说,你随便找个身高一米六五到一米七之间,长得要漂亮,要会做家务,要懂得体贴云云的女朋友就好了。

但是就是因为这些条条框框的约束,使得“词”也非常“好写”。

只要词人遵守了格律的约束,那么写出来的词一定不会太差。

至少比现在那伙师从回车键的“诗人”捣鼓出来的玩意儿好得多。

同样的,你听妈妈的话,带回去那么一个女朋友,相信这个妹子也会是个很不错的妹子。

言归正传,这里我要为大家按照两送的时间轴介绍宋朝有名的词人。

大家熟悉的我会讲得简略一点,不熟悉的我就讲得详细一点。

有宋一朝,词的开山祖师非南唐后主李煜莫属了。

他不但是个无能的皇帝,还是个不负责任的丈夫,是我最不喜欢的诗人之一。

但这并不妨碍我喜欢他的句子。

当今无论任何一个评词文章,貌似都离不开王国维他老人家的《人间词话》。

而王老的“字字血书”,正是对后主文墨最好的形容了。

别人的词大抵用墨写成,而李后主的文章,则是拿笔蘸着用泪稀释了的血液写成的。

两首《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两首《虞美人》,“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多么凄美,惨淡。

正是他,让词从晚唐五代《花间词》那一种专门谈情写爱的,香艳淫靡的小调调化身成了诉悔言恨,抒情申意的文体。

身为一代亡国之君,却为下一个王朝文坛的开国之君。

可能是历史的一个玩笑吧。

后主之后,把词文学发扬光大的是一位“白衣卿相”。

不知道大家的高考作文里出现过多少次他只因一曲《鹤冲天》,落得个“奉旨填词”的光辉事迹。

高中时候,大家都背过柳郎的“三秋桂子”和“晓风残月”。

也许这两首长调因为“并背诵全文”几个字变得格外恶心,但不得不说,《雨霖铃》把一番雨后的离别渲染的那么的美,而《望海潮》更是通过寥寥几句,把北宋的“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从尘封的历史中拉出来,像《清明上河图》似的铺在了读者眼前。

而柳永的词,的确是“三变”的。

同样是秋雨,既有着“晚秋天。

一霎微雨洒庭轩”(《戚氏》),也有着“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八声甘州》)。

而撇开封建贵族的生活,以市井勾栏之事入词,也是之前那些正襟危坐庙堂之上的士大夫所不能想,不敢为的。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是周杰伦也达不到的成就啊。

另外,柳永一首《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是被王国维老先生钦点为“人生三境界”之一。

然而王老很不甩柳郎,居然把这首词的著作权归到了欧阳修名下,不知二人若泉下相见会有什么好戏上演。

与柳永同时代的词人中,有一位标准的“士大夫”,那就是晏殊。

与“白衣卿相”柳永不同的是,晏大夫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宰相。

晏殊十四岁便被举为“神童”当上了官。

虽然为官五十余载,官拜宰相,但是政治上却鲜有建树。

然而但公忠谋国、知人善任,对推动庆历新政的发生是有贡献的。

本人又清正廉洁,无愧一代君子。

而晏殊的词作,承南唐之风,却在媚中求雅,洗去了南唐词作中浓浓的脂粉味。

大家应该都熟悉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和“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破阵子》),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晏先生洗练中透着清新的文风。

另外,王国维老先生把晏殊的一阕《蝶恋花》钦点为人生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撇去透人生哲理不谈,这句词的意境本身便已经到了清丽凄美而妙不可言的地步。

在历代佳人口中传唱不休。

在此我们再来介绍一下晏殊的儿子,晏几道。

父子二人叱咤词坛的时长约有半个世纪。

二人合称“二晏”,大的叫“大晏”,小的叫“小晏”。

小晏作为一个标准的“富二代”加“官二代”,又是满满一身才情。

故而受到了历朝历代才女的欢迎。

而他的词风与其父相似,但造诣又胜过其父。

词作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

大家可能会熟悉他的两篇《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和“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他的词作情意真挚,写尽了男女之间这样那样的细腻感情,大家如果想用宋词把妹子,那就去好好读读晏几道的词吧。

而柳永晏殊之后,便是宋词文化的集大成者,苏轼苏东坡。

如果合适的话,我想把他誉为中国的贝多芬。

苏轼真可谓是“集婉约之大成,开豪放之先河”。

从他之后,宋词开始有了“婉约”和“豪放”两大词派的分异。

而苏轼的《大江东去》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最能代表他在两种文风上的造诣。

正是这个“铁板铜琶高唱大江东去”的苏东坡,把宋词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高度。

因为大家对苏东坡实在是太熟悉了,在此就不赘述了。

苏轼之后,不得不提一提他的两位得意门生,一位是秦观,另一位是贺铸。

首先我们来说秦观。

秦观写词是标准的婉约派,词作经过了很明显的雕饰,就拿他的《水龙吟》来说,头两句“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就让他的导师苏老板骂了个狗血淋头。

苏老板说:“看这一十三个字,就说得一人骑马楼下过。

”的确,这堆字真的一个比一个难念。

辞藻雕饰的痕迹太明显。

秦观的词固然缺少苏东坡婉约词中那股浑然天成的神韵与深情,但是,他的词中并不缺乏传世的佳作。

相信大家不会有人不知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句被吟唱了千年的情话就出自秦少游笔下。

另外秦观的《江城子》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与李后主《虞美人》句异曲同工,妙传千古。

《减字木兰花》里“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亦为后世所称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秦观的女婿范温,一次做客时,那家的歌女唱起了秦观的《满庭芳》,首句为“山抹微云”。

当时因他人微言轻,没人搭理他,只好一个人在一边听闷歌喝闷酒。

唱完歌后,终于有人看到了这个小伙子。

于是便问他是哪个。

哥们一站起来,叉手作个揖,只一句“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便成了宴会上的焦点人物。

由此可见,老泰山秦观功力深厚到什么程度了。

然后是贺铸贺方回。

此人自称为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作者——之后,因贺知章晚年居庆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这个人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

但是他有一句词,我敢说大家都听说过,那就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他也是个情深如许的男人。

为亡妻吟出的那一句“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成为了与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齐名的“悼亡双璧”,几千年来不知让多少读者为之酸鼻泪下。

而他的造诣呢,就拿上面两首诗来说吧,只因“梅子黄时雨”一篇有一句“凌波不过横塘路”,原先那个名为《青玉案》的词牌又多了一个名字叫《横塘路》;而“挑灯夜补衣一篇”,因有一句“梧桐半死清霜后”,词牌由《鹧鸪天》活活改成了《半死桐》。

如果还不明白的话,这样吧,因为有了苏轼的词,《念奴娇》的词牌有了一个新名字叫《大江东去》。

上面两首词词风清丽婉约,但是可别觉得贺铸只是个婉约派词人。

这个人年少的时候怀有戍边卫国、建立军功以“金印锦衣耀闾里”(《子规行》)的雄心壮志,也是个好弓马,性任侠的狠角色。

虽然自号庆湖遗老,但因为脸上一块青胎记,被人唤作----“青面兽”?----不是,是贺鬼头。

他亦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之一,就拿他的《六州歌头》为例,中有那么几句“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不请长婴,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ps.我就拿这句诗做Q名做了好几年啊。

故而这也是个全面发展的诗人。

但很可惜,王国维老人家还是看不上他。

评曰“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但在老王嘴里,贺铸还是落了一个“名家”的好评,若贺老鬼看到王老对南宋诸公的评价,我想他也会知足了吧。

在秦观贺铸之后,宋词发展史上又迎来一位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不,不是李清照。

此人名为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大家应该背诵过他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如同大多数优秀的词人一样,他不但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音乐家。

之前那位“集大成者”苏轼已经是非常非常的厉害了,想要超越苏东坡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周邦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

词的内容既被苏轼翻新到极致,他必然要在形式上出奇制胜。

他本人精音乐,又搞过“专业创作”,因此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

周邦彦创出整饬字句的格律派之风,使婉约词在艺术上走向高峰。

被后世“格律派”词人视为开山掌门。

他更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新词牌。

周邦彦虽然年轻时一度穷困潦倒,但是仕途却几乎是一马平川,最后官拜知府,成为宋徽宗设立的大晟府的“音乐官员”,上宠下捧,过着舒适的“专业创作”生活。

而他本人又泡到了东京名妓李师师,虽身在北宋末世,但是靖康之变又发生在他身死之后,生活可谓“清圆”的可以。

而王国维对这个人的评价是“深远之致”,又说他“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

虽然是第一流作者,但是王国维还是要骂他。

王老笔锋一转,在下一句便写道,“但惟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诚如老王所言,虽然周邦彦的词格高调远,穷尽了诗词和音乐的妙处,但是缺乏意境上的创新。

读来读去,无非是古意新调而已。

说来说去,这些词人都不被王老看上眼,那除了苏轼,还有哪位大家能入王老的法眼呢?直到北宋末年,“靖康之变”打乱了那个时代的格局,玉宇琼楼都变成了昨夜的梦幻。

号角和马蹄声代替了当年轻柔温润的丝竹之音,战歌一刹那便取代了“清圆”的吟咏,词坛也自然迎来了另一个时代。

在山东,这个专门孕育顶天立地的汉子的地方,诞生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辛弃疾如果说柳永的词是十七八女郎的嘤嘤小调,而苏东坡的词是关西大汉的一曲秦腔;那么辛稼轩的词就是刀枪剑戟相击时鏦鏦铮铮的碰鸣。

苏东坡如果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那辛稼轩则是豪放派的带头大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