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观测记录单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观测
记录单
单元一:让我们认识科学
实验一:用手指感受温度
* 实验材料:冷、热水
实验二:水的“运动”
* 实验材料:水、酱油、醋、沙子、玻璃杯
单元二:物的组成与性质
实验三:用火柴棒燃烧观察物质变化
* 实验材料:火柴、试管、一些小木块、打火机
实验四:对物体颜色的认识
* 实验材料:多色泡沫板、手电筒
单元三:物理运动的描述
实验五:物体的弹性变形
* 实验材料:弹簧、手电筒、在原地跳跃的人
实验六:用细杆装置测量物体长度
* 实验材料:细杆、物体
单元四:光的传播与变化
实验七:利用棱镜分光
* 实验材料:手电筒、棱镜
实验八:光的反射
* 实验材料:镜子、手电筒
单元五: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实验九:种子的发芽
* 实验材料:黄瓜种子、盆栽、土壤
实验十:动植物的生长周期
* 实验材料:花卉、毛虫
以上就是本册教材的全部观测记录单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更好地认识科学,探索科学的奥秘。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

天马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 班时间 小成员组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实验器材: 钉有三颗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
猜测:选用不同的工具,拔出三种东西所用的力和方便程度是不一样的。
实验过程: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和钳工锤分别去取出木板上的图钉、铁钉、和木螺丝钉。
感觉取出三种钉子应用哪几种工具最简单、最方便、最省力。
然后做好记录。
(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分成四组做分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取图钉比较方便的是用小刀或剪刀来撬;取木螺钉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螺丝刀来撬;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羊角锤来撬;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天马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 班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器材:1盒杠杆尺、1盒钩码猜测: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1、省力;2、费力;3、不省力也不费力实验过程:2222不省力也不费力2323不省力也不费力2214省力3223省力1422费力2332费力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天马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 班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自主小杆秤、钩码猜测: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过程:学生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改变提绳的位置继续做实验,我们会发现提绳距离秤盘之间的距离越短称重就会越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材料单(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分组 :( 演示 :(
∨ ∨
) )
实验名称
纸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实验
实验器材:
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 铁垫圈,尺子
大全
实用文档
猜测:
抵抗弯曲的能力跟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有关
1、将纸梁两端垫起一定的高度,把纸梁受压弯曲到接触桌
面作为弯曲的标;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改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少,但是仍能保持平衡,说明轮轴可以省力。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班
时间
2011.9.15
实验类型
分组 :( 演示 :(
∨
) )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实验器材:
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不同的大轮、1个小轮、1个轴
大全
实用文档
猜测:
轮轴越大越省力。
实验过程:
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 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然
后改变轮在做实验。
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的个数 3 6 9
更大轮上钩码的个数 1 2 3
我们的发现 轮轴保持平衡 轮轴保持平衡 轮轴保持平衡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记录表
自行车部件
链条和齿轮 大小齿轮 脚踏板 车把手
简单机械类型 斜面 轮轴 轮轴 轮轴
所起到的作用 省力 省力 省力 省力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自行车上有许多装置是简单机械,不仅能方便使用,而且能够省力。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一: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探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馒头发霉的情况,了解霉菌生长需要的条件。
(二)实验材料。
馒头、塑料袋、滴管、水、冰箱等。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4块大小相同的馒头。
- 第一块馒头:不做任何处理,放在温暖、潮湿(如厨房角落)的地方。
- 第二块馒头:滴上几滴水,使馒头表面湿润,然后放在温暖(如靠近暖气)、潮湿的地方。
- 第三块馒头:用塑料袋包好,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 第四块馒头:放在干燥(如窗台通风处)、温暖的地方。
2. 每天观察并记录馒头的变化情况,持续观察一周左右。
(四)实验现象。
1. 放在温暖、潮湿地方且滴水的第二块馒头,发霉速度最快,几天内就会长出大量的霉菌。
2. 不做处理放在温暖、潮湿地方的第一块馒头,也会发霉,但速度比第二块稍慢。
3. 放在干燥、温暖地方的第四块馒头,发霉现象不明显或者基本不发霉。
4. 放在冰箱冷藏室里的第三块馒头,基本没有发霉迹象。
(五)实验结论。
1. 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霉菌生长迅速。
2. 干燥的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低温也能抑制霉菌的生长。
二、实验二: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等。
(三)实验步骤。
1.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状态、蜡油的流淌情况等。
2.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
3. 把烧杯迅速翻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四)实验现象。
1. 蜡烛燃烧时,烛芯周围的蜡受热融化,变成液态蜡油流淌下来,这是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固态变为液态)。
2. 当把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
3. 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 (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2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4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实验目的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现象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重点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一、实验名称:杠杆实验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
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总结规律:注意事项: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
二、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材料:轮轴、细线、钩码实验步骤: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
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在轮和轴上穿线的方向正好使线落在轮和轴的槽里。
三、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目的: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的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同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改变用力方向(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用测力计或橡皮筋),动滑轮下挂重物,可以说明动滑轮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一根绳子注意事项:在使用动滑轮时提起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称量范围的二倍。
四、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目标: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实验材料: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1、小组合作组装滑轮组,测试一个钩码的重力,测试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钩码用的力。
2、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整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整册)XXX教学资源提供了一份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其中包括了三个实验:研究杠杆的秘密、研究轮轴作用、定滑轮作用实验。
每个实验都有实验名称、实验器材、猜测、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五个部分。
在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中,使用了杠杆尺和钩码,猜测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左边(阻力点)和右边(用力点)的情况和钩码距离支点的格数。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杠杆原理。
在研究轮轴作用实验中,使用了盒钩码、粗线绳、铁架台、大轮、小轮和轴。
通过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观察轮上挂钩码的个数,来研究轮轴作用。
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包括轴上钩码的个数、轮上钩码的个数和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轮轴作用的原理。
在定滑轮作用实验中,使用了盒钩码、粗线绳、铁架台、滑轮和测力计。
通过在定滑轮上挂绳子和钩码,观察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再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包括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的状态和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定滑轮的作用原理。
总的来说,这份实验报告单提供了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原理。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
班级。
时间:实验类型:实验名称: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器材:三节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大头针研究计划:研究的问题: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的关系我们的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检验的因素(改变的条件):电池的数量制作过程:制作电池数分别为1节、2节、3节的电源三个。
分别用不同的电源接通电磁铁吸取大头针,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电磁铁、大头针、电磁铁与大头针的距离、使用的线圈。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电池的数量吸大头针数量(个)磁力大小(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数排序1节2节3节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表,我们发现随着电池数量的增加,电磁铁的磁力也随之增大。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本文是一份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记录了五个实验的内容、目的、器材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和结论。
但是文章存在格式错误,部分段落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和结论,需要删除或修改。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克丝钳。
实验步骤:1.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1.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了解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内容
7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的
认识斜面的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
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将一块木板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
2、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把重物拉上去。
实验现象
1、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实验内容
1使用工具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
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
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
实验现象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实验结论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1年9月21日
实验内容
电能从哪里来
实验目的
了解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实验器材
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胶带、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实验步骤
1、各种各样的电池
2、我们来发电
实验现象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实验结论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实验时间
2011年10月10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9 )
实验内容
1抵抗弯曲
实验目的
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
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垫圈、竹片、尺子
实验步骤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平放还是立放。
实验现象
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实验结论
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实验结论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1年11月9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7)
实验内容
电和磁
实验目的
了解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其中一根较长)、指南针
实验步骤
1、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2、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实验现象
电可以产生磁。
实验结论
电可以产生磁。
实验结论
了解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1年10月31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5)
实验内容
桥的形状和结构
实验目的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实验器材
吸管或竹片、粗线、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等
实验步骤
1、用木棍做一个拱
2、:模拟做一个拉索桥
实验现象
拱桥拱的高度不同,拱的两边推力不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8)
实验内容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实验目的
研究自行车上的机械原理
实验器材
自行车
实验步骤
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实验现象
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实验结论
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备注
实验人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1年12月5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4)
实验内容
校园生物大搜索
实验目的
了解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实验器材
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
实验步骤
1、设计调查方案
2、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
实验现象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实验结论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实验步骤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
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
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实验现象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1年11月23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1)
实验内容
神奇的小电动机
实验目的
了解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实验器材
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
实验步骤
1、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2、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实验现象
2011年10月24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3)
实验内容
做框架
实验目的
了解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实验器材
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或棉线、剪子、小刀、胶水等
实验步骤
1、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2、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实验现象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实验结论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1年10月26日
实验现象
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结论
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1年10月1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1)
实验内容
拱形的力量
实验目的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实验器材
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厚书几本、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1年10月12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0 )
实验内容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实验目的
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
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步骤
学生预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2、轴相同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1年9月19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
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现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4)
实验内容
建高塔
实验目的
了解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实验器材
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等
实验步骤
1、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2、铁塔形状和结构的思考:塔为什么不容易倒?
实验现象
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实验结论
拱桥拱的高度不同,拱的两边推力不同。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1年11月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6)
实验内容
用纸造一座桥
实验目的
了解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实验器材
旧报纸、胶带、剪子、尺子等
实验步骤
1、各种桥模型在讲台前参展。
2、评委评价。
3、介绍自己的桥。
实验现象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实验步骤
拱形承受压测试。
2、 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实验现象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实验结论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1年10月19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2)
实验内容
找拱形
实验目的
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实验现象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实验结论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1年11月30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