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介绍1. 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
汉族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注重家庭、孝道、礼节等。
汉族的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是汉族人民的重要日子,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2. 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的草原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地区。
蒙古族的文化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他们以羊肉、牛肉为主食,著名的美食有蒙古烤肉和羊肉汤等。
蒙古族的主要节日有那达慕节和祭敖包等。
3. 回族:回族是中国的一个穆斯林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
回族的文化具有多元性,他们主要的食物是清真食品,并严格遵守伊斯兰教教规。
回族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等。
4. 藏族:藏族是中国的雪域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地区和青海、四川等省份的藏区。
藏族的文化独具特色,他们信奉藏传佛教,著名的文化遗存有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等。
藏族的主要节日有藏历新年和拉萨的酥油花节等。
5.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的一个穆斯林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
维吾尔族的文化丰富多彩,他们以水果和羊肉为主食,著名的美食有烤全羊和手抓饭等。
维吾尔族的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等。
6. 苗族: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南方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湖南、云南等省份。
苗族的文化独特,他们以农业为主,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和音乐舞蹈传统。
苗族的主要节日有苗年节和龙舟节等。
7. 彝族: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南方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
彝族的文化深厚,他们以烤全羊和羊肉汤为主食,著名的美食有砣砣肉和酸汤鱼等。
彝族的主要节日有火把节和彝年节等。
8. 壮族: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南方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和云南等省份。
壮族的传统文化丰富,他们以大米为主食,著名的美食有桂林米粉和粽子等。
壮族的主要节日有三月三歌节和糍粑节等。
9. 布依族: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南方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和云南等省份。
我国当前民族分布格局是

我国当前民族分布格局是
我国民族分布情况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1.汉族地区融合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也融合汉族。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各民族已经形成一种相互交往和流动的分布格局。
少数民族人口少但分布广,其居住范围遍及全国任何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且绝大多数的县级单位都居住两个以上的民族。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等省、自治区。
云南省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地方,有25个民族。
我国56个民族分布地域及简介

我国56个民族分布地域及简介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第一章第三节民族

藏族
回族
傣族
高山族 汉族
丰收节:农历七八月秋收季节,台湾原住民身着民族服装,聚 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感恩丰收。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人们展花灯,猜灯谜,吃汤圆,共度 元宵节。 那达慕节: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到初八,牧民们聚集在草原上, 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赛,以表达丰收的喜悦。
二、民族分布特点
民族分布特点
汉族
分布
遍布全国各地
汉族人口最多, 约占全国人口的 92%
汉族
1.文字
2.语言:汉语 3.节日
春 节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主要分 布在西南、西北 和东北地区 少数民族人口较 少,约占全国人 口的8% 少数民族最多的 省份是 云南
少数民族 分布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壮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服饰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民族构成 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人口超过400万的还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 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民族构成 思考:联系已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比 较我国与日本的民族组成有何差异?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日本 是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藏族
服饰
赛牦牛
藏族
锅庄舞
藏族
晒佛节
藏族
扎木捏
藏族
青稞酒 酥油茶 牦牛肉
藏族
韩红 蒲巴甲
朝鲜族
跳板
荡 秋 千
长 鼓 舞
傣族
孔雀舞 泼水节
哈萨克族
冬不拉
高山族
主要分布在台湾
丰收节
韩庚 赫哲族
佟丽娅 锡伯族
中国民族的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各自民族归属感很强,都很热爱自己的民族,都为自己的民族发展奋发努力。同时,我国各民族又都认同中华民族,认定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都认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都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4、民族文化特点
在文化生活方面,中国少数民族无论是在物质变化,还是在精神文化,上都十分丰富精彩,各具特色。在55个少数民族中,语言种类较多,约80种左右(有的认为更多),亦有不少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字,有22种民族使用着28种文字。除回族与汉族同语同文外,其余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这些语言,大体可分为5个语系、10个语族、15个语支。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民族创造了文字。
2、民族分布特点
我国的地理地形结构是西高东低,从西向东高度逐渐下降。西部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接横断山脉,地势下降到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其间有塔里木盆地及四川盆地。再往东是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和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我国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西部地区。
我国有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其中1.9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的国防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国与周边14个国家即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我国有30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
我国各名族的分布状况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也反映了我国个民族之间,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
中国民族的特点
1、民族人口特点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识别并经过中央政府确认,在当代中国民族大家庭里,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即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高山,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攻,土,羌,布朗,萨拉,毛南,阿昌族,普米,塔吉克,怒,乌攻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郝哲,门巴,珞巴,基诺等民族。
中国各个民族分布

中国民族地理分布及其特点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管彦波世界各民族的地理分布,是在各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殷商开拓边地,西周狁南下,秦汉移民戍边,两汉匈奴内附,东晋五胡问鼎中原,南北朝隋唐民族大融合,五代以降,契丹女真南下,蒙古族满族入主中原,以及因战争、屯垦、商贸、移民等社会原因所导致的民族迁徙、汇聚、分解、融合和人口的分布与再分布,加之中国大陆地理连接的整体性、辽阔性,地形气候条件的复杂性,人类活动历史的悠久性,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建国后各民族的相互支援、进一步融合与交往,共同铸就了现今中国各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
一、“大杂居”、“小聚居”和“普遍散居”的民族分布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和“普遍散居”的互相插花、交错分布,是中国民族地理分布的基本格局。
从民族的空间表现形式——民族人口分布来看,中国各民族人口在地域上的集聚与扩散,呈现出既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的态势。
主体民族遍及全国,但主要密集在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中下游各省市以及东南沿海各省市;55个少数民族分布也很广泛,但又主要呈“C”字型地分布在从东北内蒙到新疆、西藏至云、贵、川、两广、海南、台湾这一占中国国土总面积62.5%的广阔地带,其主要部分在中国的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
各民族的水平空间分布形式,亦具有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
汉、满、蒙古、藏、维吾尔、回、壮等民族具有广阔的分布面和较为完整的聚居区。
如回族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及甘肃部分地区,但分布于回族自治地方的回民人口只占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散居全国各地。
满族近一半的人口分布于辽宁省,其余则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苗、瑶、彝等民族分隔在互不相连的地域上,有聚居区又散居各地。
布依、白、傣、哈萨克等民族的主体(98%以上)有着明显的聚居区。
畲、仡佬、乌孜别克等族分散居住在各地。
中国民族的文化风俗

翻菜、连续夹菜;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和猎杀入 家宅的小动物。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 忌食狗肉。
建筑
纳西族的建筑古朴典雅,丽江 古城的四方街最具代表性。整 个建筑群都是土木结构的瓦屋, 建筑上的门窗、牌楼上有精工 细雕的图案,题材丰富,线条 生动苍劲,形象栩栩如生,显 示了纳西民族的艺术造诣和审 美情趣。 丽江古城有“东方的威尼斯” 的美誉。泸沽湖畔摩梭人的木 楞房,则以整根圆木堆垛成壁, 用树块劈成板做瓦,井干式的 造型,整幢房屋不用一颗钉子, 也不用砖瓦,不仅冬暖夏凉, 还特别防震。四合院直观的反 映其婚姻形态、家庭组织和宗 教信仰,是母系社会的一种形 式载体。
纳西族的服饰
/ http://www.hbdxz / / http://sydxwz / / / / http://www.lnzld x. c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ttp://www.hbdx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ttp://m.zljsflyy.c om/ / / / / http://m.tyjsflyy.c om/ /
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羊皮披
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装饰作用,又可暖身护体,以防风雨及劳作时对肩背的损伤。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它一般用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
方下圆,上部缝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
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纳西族妇女早出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分布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
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
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
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
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各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域却相当广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
东至台湾,南达海南岛,西到新疆、西藏、北至宁夏、内蒙古都有分布。
而少数民族分布也有“小聚居”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其具体分布大致情况如下: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辽宁省为最多;其次有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新疆、甘肃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
朝鲜族主要集中于吉林省;其次有黑龙江、辽宁等省。
现在最大的聚居区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同江、抚远和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区。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则有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多与蒙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回族分布全国各地,但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为集中,其次则有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新疆等省区。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
撒拉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东部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保安族和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
维吾尔族大部分聚居在新疆天山以南、伊犁地区和北疆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东方文化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1.1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边境线约有2.1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
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
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
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
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
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
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面积相对较小。
总的说来,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边疆地区,从东北内蒙古到新疆、西藏,再到云、贵、川、两广、海南和台湾省,大体上呈“U”字型分布。
其主要部分在中国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
所以,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烟稀少的人口分布,是与我国的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
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
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
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
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
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说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边疆地区,并把那里称为少数民族地区。
但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居民并非全是少数民族,还杂居着很多汉族人口。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是与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
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虽未超过少数民族人口,但也接近全区人口的40%。
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不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仅与汉族杂居,还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杂居。
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和汉族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
云南省更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全省共有20多个民族。
西藏自治区民族成份较少,但仍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族与藏族杂居。
同样,在汉族集中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人口,例如上海市虽以汉族为主,但是也有37个少数民族的居民。
就全国而言,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市或县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
所以,我国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据 1990年普查,我国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有 6O0多万人,约占全国少数民人口总数的6、6%,占全国散居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21%。
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几乎都有少数民族。
主要特点是:1、世居的少,迁居的多;
2、人数少,居住分散;
3、联系面广;
4、仍然保持着本民族的特征和宗教信仰;
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6、民族意识较强。
我国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状况,是在各民族几千年不断交往的历史中形成的。
这种民族分布有利于各民族间的交往学习,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满族同汉族使用汉语。
其余五十三个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
解放前,只有二十一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包括通用汉文的回、满、畲三个民族)。
文字体系有比较原始的象形表意文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
字母形式有:藏文字母,回鹘文字母,傣文字母,阿拉伯、拉丁、斯拉夫字母等七种。
有的民族使用几种文字,如,傣族使用四种文字,蒙古族使用两种文字。
宗教在少数民族中有着重要、广泛深刻的影响。
我国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具有优秀文化传统,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创造了大量优美动人的诗歌、神话、历史传说,以及许多文学作品,有价值的科学典籍,产生过一些著名的文学家和科学家。
同时他们还创造了很多雄伟壮观、绚丽多彩、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由于各种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各民族的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甚至在同一民族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也不平衡。
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文化、风俗习惯的形态和性质。
这需要我们以历史和全面的眼光,认真研究对,待做一番挖掘、整理加以发展,使我国的民俗文化得以弘扬,更具有时代意义。
我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在五十六个民族中民俗事象极为丰富。
这些民族事象不仅伴随着历史发展而生存、发展、消亡、演变,而且以其特有的折光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物质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清理这份丰富的文化财产,探索其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民在文化上的创造力,而且有助于民俗更健康地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我国历史悠久,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每年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其中众多的民族盛会主要集中在早春、秋天和冬季。
如苗族的芦笙会,侗族的三月三,苗年等等。
每逢节日各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吹芦笙、击铜鼓、斗牛、赛马、赛龙舟、玩灯笼、演地戏等活动。
人们把这些节日比喻为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的百花园。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石板房、吊脚楼、鼓楼、风雨桥等造型奇特的民族建筑,再加上少数民族许多奇特的生活习俗、接待礼仪都将使人们产生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