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 、 的特点
《促进民族团结》PPT课件

(1)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 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2)要自觉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3)我们还可以尊重少数民族的宗 教信仰;积极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 自觉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1.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2 980名,少数民族代表438
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
3.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
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和睦相处、团结温暖的大家庭。我们要坚
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继续加强对民族
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支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
族共同体的根基更加坚实、纽带更加牢固。这表明我国( )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 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 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 家进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 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 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 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 展能力。
民族地区民生事业
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生 活水平是我们工作的重心。 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做了一系 列工作,其目的是消灭‘零 就业家庭’。“下一步,政 府要在农村铺开这项政策, 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能有一个 人就业,从而最终实现帮助 农民脱贫。”
材料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 本原则是什么 ?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 同繁荣。
材料反映了我国已经形成了什么 样的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的社会 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之平等
两会中的少数民族代表
材料反映了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哪
一内容?
平等
我国各族人民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 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 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大 家庭中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 地位,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承担相 同的法定义务。
中考备用历史民族常识

中考备用历史民族常识1、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逐渐形成了了中华民族。
2、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共同维护护祖国统一,共同发展经济和文化,共同创造中华文明。
3、我国民族分布。
①分布特点: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错居住的特点。
②分布地区:汉族主要居住在内地和东南沿海各省市;少数民族主要居住主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主要有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夏、西藏、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自治区和省。
4、中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祖国。
各民族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这些说明:各民族一律平等!5、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构建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责任。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7、各民族杰出人物①成吉思汗(蒙古族)、②郑和(回族)、③马本斋(回族)、④关向应(满族)、⑤曲焕章(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杰出人物。
8、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①我国各民族语言的使用状况。
②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朝鲜文的文字形态。
③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9、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①文学作品:《格萨尔》(藏族)、《嘎达梅林》(蒙古族)、《阿诗玛》(彝族)。
②歌曲:《吉祥三宝》(蒙古族)、《阿拉木罕》(维吾尔族)、《月光下的凤尾竹》(傣族)、《龙船调》(土家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彝族)。
③舞蹈;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朝鲜族(长鼓舞)、蒙古族(筷子舞)、藏族(弦子舞)、傣族(孔雀舞)、族(甩发舞)、苗族(踩鼓舞)、黎族(竹竿舞)等。
④国家保护和发展各民族文化艺术。
苗族(芦笙)、藏族(唐卡、壁画)、蒙古族(马头琴)、维吾尔族(木卡姆)、回族(花儿)。
10、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①服饰蒙古族: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 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____________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在奠定________、开发________和维护________的事业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4.我国共有个________民族,其中,________人口最多。
5.________是我国第一长河,日夜不停,奔向东海。
6.我国各民族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的差异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各方面。
7.在我们祖国大陆的东面,自北向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海相连。
8.我国现有的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_特别行政区和________特别行政区,实行“________”。
9.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的________、太平洋的________,陆地面积960多平方千米,仅次于________和________,是世界上面积第________大的国家。
10.保护________,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5.藏族用“扎西德勒”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
()6.现在的旗袍来源于蒙古族,已成为多民族妇女喜欢的服装。
()7.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们总人口已达13.7亿。
()8.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北地区,以茶叶等生活用品为主要商品,以马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贸通道。
()9.火把节是彝族、白族和纳西族等同胞共同的节日。
()10.窑洞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并且冬暖夏凉。
()1.我国的陆地面积与非洲差不多。
()2.古人曾写下“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来赞美黄山。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课堂 小结
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意义?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的民族政策?
3、祖国统一,共同心愿
(1)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意义? (2)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3)青少年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些什么?
在发展经济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汉 字
在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青海玉树地震
民族 团结
灾难面前………
民族团结
对口援疆是国家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
族关系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起,山东重点援助喀什四县。
“十二五”期间共投入援助资金50.95亿元,实施项目453个, 带动对口四县6.1万人就业。坚持民生优先,八成援疆资金用
在历届全国人大、政 协中,少数民族代表和委 员所占的百分比,都大大 超过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口 中所占的比例;55个少 数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有 自己的代表和委员。
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近年来,中央和西藏自治 区政府先后投入巨额资金, 对布达拉宫、萨迦寺、大昭 寺、哲蚌寺、阿里古格王朝 遗址等重要文物单位进行有 效维修和保护。
刚刚通车的港珠澳大桥 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一个中国”原则。
实现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
“一国两制”原方针。
4、青少年在祖国统一大业中能做些什么?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一国两 制”的方针。 (2)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 的“台独”行为作斗争。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 化知识,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 量。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第1框 促进民族团结同步训练(含解析

促进民族团结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大家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是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B. 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C.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D. 我国少数民族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教材内容,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A正确。
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B正确。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由此可见,C正确,排除。
D错误,故选D。
2.下图说明( )A. 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B.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C.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我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依据教材内容,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由此可见,B正确,A C D虽然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故选B。
3.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认识正确的是()A. 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 它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C. 民族自治地方具有高度自治权D. 在少数民族地区都实行区域自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教材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A正确。
B错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C错误,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D错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
故选A。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课后练习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课后练习(共4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的特点。
2.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我国有()个民族,有()个少数民族。
4.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禁止对任何民族的()和(),禁止破坏()和制造()的行为。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不能少。
7.我们56个民族要像()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努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
8.大家喜欢的“天路”这首歌,是歌颂(),已于()年7月1日全线通车,揭开了人类历史铁路修建新篇章。
9.我国各民族汇聚,形成了()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0.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指定了()的政策。
11.郑成功在()人民的配合下收复了台湾。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9分)1.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
()2.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
()3.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在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已经不存在差异了。
()4.现在我们用的“胡同”这个名称来源于朝鲜族。
()5.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民族的进步。
()6.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集中聚居的特点。
()7.参加少数民族节日时一定要注意当地的风俗习惯。
()8.青藏高原地势高,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9.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汉族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1.()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A.汉族B.朝鲜族C.回族2.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比例为()A.8.5%B.91.5%C.15%3.《大城的姑娘》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A.满族B.维吾尔族C回族4.()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西藏的象征。
A.现代化大楼B.八达岭长城C.布达拉宫D.圆明园5.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文化上(),经济上(),情感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2019部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中华民族一家亲课后练习题

7.中华民族一家亲一、我会填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共有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4.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5.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6.《中华人们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7.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8.现在我们用的“胡同”一词来源于蒙古族。
9.藏族的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被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是一部较高水平的古典长诗。
11.青藏高原地势高,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2006年7月1日,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揭开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12.到2020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13.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都有差别,表现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各方面。
二、我会判1.我国的游牧民族有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哈萨克族等。
(×)2.泼水节是瑶族的特有节。
(×)3.棉花、芝麻大蒜是少数民族传入内地的。
(√)4.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5.现在的旗袍来源于藏族。
(×)6.高山族的火把节可热闹了。
(×)三、我会选1.打糕是有黏米饭反复捶打制成的,深受( C )人民的喜爱。
A.汉族B.苗族C.朝鲜族2.聪明的( A )人民建造美观实用的竹楼。
A.傣族B.壮族C.白族3.刀杆节是( B )传统体育节目。
A.黎族B.傈傈族C. 土家族四、我会思1.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什么?答: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复习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知识点小结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复习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知识点小结1、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3)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2)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
(3)有利于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6、国家如何促进民族发展?(1)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疔保障制度。
(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7、青少年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积极同破坏民族的言行作斗争。
要热爱祖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8、为什么要反对分裂?(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9、怎样反对分裂?(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团结教育》读本资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
(1)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局面。
(3)中华民族由 56个民族共同构成。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建国后,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新中国的成立,我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各族人民都已成为国家的主人,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
2、认识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理解)
(1)我国民族政策的内容有:(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2)民族区域自治;(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5)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2)主要民族政策:
①各民族一律平等。
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民族政治、法律地位平等;二是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民族团结的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平等,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
⑤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理解)(P69)
①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②促进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③保障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④调动了各族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运用)
(1)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与共同心理素质。
(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极大的稳定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2)正确的民族观:民族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民族只有发展上的先进和后进,没有优等与劣等之分;坚持民族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多民族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关系到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不断增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意识。
(3)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开放性试题):
①怎么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等等。
②意义:有利于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巩固国防边疆稳定;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祖国伟大复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判断:
(1)少数民族文化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同时又具有民族文化的个性。
(旗袍的演变)
(2)中华民族精神主要包括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基本美德;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在我国,促进民族团结,关键是要搞好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
(4)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6)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是为了消除我国各民族间的差别。
(7)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是人民法院和人民代表大会。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9)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鼓励和支持人们信仰各种宗教。
(10)在我国,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