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3 测量第4课时 千米的认识(2)
《千米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PT课件

拓展练习
3、小薇家到奶奶家的路程约是1千米,小薇已经走了400米,还要走多少米?
400米
1千米=1000米 1000-400=600(米) 答:还要走600米。
拓展练习
4、把路程是1千米的两地用彩笔沿线路画出来。
拓展练习
第一种路线:
书店至图书馆的路程是1000米, 1000米=1千米。
拓展练习
新知探究
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千米呢?
新知探究
1、测量较长的距离或路程时,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2、1千米=1000米
巩固练习
(教材第28页第2题) 1、行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把出行方式和相应的时间连接起来。
15秒 15分 1小时 4秒 4分 1小时 1秒 1分 1小时
巩固练习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北京到天津的距离约100( 千米 )。 数学课本约厚5( 毫米 )。 学校跑道长200( 米 )。 成人3小时约行15( 千米 )。
第二种路线:
从博物馆出发先到图书馆再到天文 馆的路程是530+470=1000 (米),1000米=1千米。
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长度单位:千米
1千米=1000米。计算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第3单元 测量
3.2 千米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3单元 测量
3.2 千米的认识
大
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都
预
习
了
吗
?
讲解人: 日期:2022.02.26
复习导入
1、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长18(厘米)。 (2)一枚1分硬币厚约1(毫米)。 (3)教室里的课桌高8(分米)。 (4)教室地面约长8( 米 )。 (5)武汉到北京的距离是1180( ? )。
3.4 千米的认识(2)(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3.4 千米的认识(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的计量单位,能够正确使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实际情景中长度问题的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及计量单位2. 千米的换算关系3. 千米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及计量单位,千米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千米的实际应用,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引出千米的概念。
2. 讲解千米的概念及计量单位详细讲解千米的定义,以及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城市间的距离、计算车辆行驶的路程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计算步行的路程等。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千米的概念、计量单位和实际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千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效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千米的概念和应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5. 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千米和米的换算》教学课件

点拨:比较近的距离可以步行,比较远的距离坐 飞机,据此连线即可。
4. 一条公路从起点开始立电线杆,每隔500 米立一 根。典典从起点走到第5根电线杆时,他走了多 5少00千+米50?0+500+500=2000(米) 2000 米=2 千米 答:他走了2 千米。
1千米。
1千米=1000米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 的距离,走一走,看 看有多远。几个这样 的长度是1千米?
走一走,通常小学生走完1千米 大约需要走2000步。
用米尺量一量,教室一块地 砖的长约是1米,1千米长度 大约是1000块砖的边长。
3千米=( 3000 )米
想:1千米是1000米, 3千米是( 3 )个 1000米。
点拨:典典从起点走到第5 根电线杆的时候, 走了4 个间隔,已知每个间隔是500 米,用加 法计算出4 个间隔的长度就是他走的米数,再 根据1000 米=1 千米换算单位。
知识点 1 认识1千米的长度
1.下面的单位用得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 画“×”,并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全长约6300千米。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长度单位:千米 1千米=1000米。计算比较长的 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
练习
3 测量
知 识 点 1 千米的应用范围及感知1 千米的长度
1. 选一选。 (1) 计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通常用( C )作单位。
A. 米 B. 分米 C. 千米
( )( ) (2)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高468千米。( )( 米 ) (3)从北京到哈尔滨的距离约是1200米。( )(千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_第2课时 千米的认识

(1)公路边的里程碑(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4)摩托车的速度表
【巩固应用】
教材第26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1)
教学反思
(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的进率。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情境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课件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
师: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全班齐读。
师: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我们在语文课上朗读要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使人一听就明白?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师:如果要测量武汉到北京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3.2.2千米的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3.2.2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能够正确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重点:1. 千米的定义和意义。
2.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3. 实际场景或图片,用于展示千米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
2. 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 学生回答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千米。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千米的定义:千米是长度单位,等于一千米,用符号km表示。
2.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千米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米的长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如测量国家边界、计算城市之间的距离等。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把尺子或卷尺。
2. 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将测量结果换算成千米,并讨论如何进行换算。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千米的定义和意义。
2. 提问: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3. 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并强调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用尺子或卷尺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度,并换算成千米。
2. 家长签字确认,下节课分享测量结果和换算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活动和总结拓展,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千米的定义和意义,并学会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15篇[通用]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1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三、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四、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五、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1)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2)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3)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
(厘米)(2)测量硬币的厚度。
(毫米)(3)测量课桌的高。
(分米)(4)测量教室的长。
(米)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
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4、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第4课时 千米的认识(2)作业课件

千米
米
千米
3. 李叔叔走1000步大约是500米,李叔叔从家出发到公司上班,他的手机 运动记录显示走了2000步,李叔叔家到公司有多少米? 2000=1000+1000 500+500=1000(米) 答:李叔叔家到公司有1000米。
4. 看图完成下面各题。
(1)周末,乐乐从家出发去游乐场玩,他走哪条路最近?要走多少米? 550+450=1000(米) 答:他走从家经过图书馆再到游乐场的那条路最近,要走1000米。
(2) 后来乐乐又去了文化馆,那么他从文化馆回家怎么走最近?需要走多少米? 500+700=1200(米) 答:他从文化馆回家走只经过电影院的那条路最近,需要走1200米。
第3单元 测量
第4课时 千米的认识(2)
1. 填一填。 (1) 小明走100米大约需要2分钟,他从家出发到图书馆大约要走20分钟, 他家到图书馆大约有( 1000 )米,还可以写成( 1 )千米。 (2) 估一估,他们从学校到家大约各有多远? 聪聪:我走200步大约有100米,放学回家我走了600步,大约是( 300 ) 米。 小红:我坐公交车需要坐4站,每站大约500米,大约是( 2 )千米。 小军:我走100米大约用2分钟,放学后我回家大约走了20分钟,大约是 ( 1 )千米。
5. 从前,有一位记性不好的猎人要去离家2千米的森林打猎,早晨他出发 后走了600米,才发现忘记带猎狗,于是他马上返回家去带。到达森林时, 他一共走了多少米? 猎人先走了600米,返回家也走了600米,最后又走了2千米到达森林,把 三段路程加起来,就是一共的路程,注意单位统一。 2千米=2000米 2000+600+600=3200(米) 答:他一共走了3200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一1000 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 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高了。
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师生交流。
(略)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厘米大约有多长呢?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 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 枚硬币的。
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你想用什么作单位?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那如果测量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
师: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
(板书:千米)看到千米你最想知道什么?生1:1 千米有多长?生2:1 千米等于多少米?师: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 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板书: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爽爽文库汇编之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2)▶教学内容教科书P27例5、例6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28~30“练习六”第5、8、9、11、13、14题。
▶教学目标1.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运用进率直接推算出结果。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估测能力。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路程的估算。
▶教学准备课件、卷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所学知识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师: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分米、1米呢?1千米呢?试一试,在纸上不用尺子分别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
师:1千米等于多少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进率。
师: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9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要求学生说出判断依据。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2)]【设计意图】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完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复习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便于后面例题的解决。
二、自主探索新知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1.学习例5。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7例5。
学生尝试自主完成。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师: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填出结果,但表达上存在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如3千米=()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所以3千米=◎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有序地画一画,比一比,感知已学过的长度单位的长度。
反复建模,巩固所学。
(3000)米。
(3)练一练。
完成教科书P27上面“做一做”和P29“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并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巩固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2.自学例6。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7例6。
学生尝试自主完成,小组内交流估测方法。
(2)汇报交流。
师: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约有多远,可以用哪些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根据例题说清楚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估测方法。
教师小结并板书:(3)练一练。
完成教科书P27下面“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有了例6的经验,能通过步测、找参照物等方法估出教室的长和宽。
学生汇报后,教师可组织学生用卷尺量,验证学生的估测结果。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教科书P30“练习六”第14题。
师:常见的出行方式有哪些?【学情预设】步行、自行车、公共汽车、小汽车、火车、飞机等。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可安排学生提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量,然后再在课上交流。
师:如果要我们来挑选合适的出行方式,要根据什么来进行选择呢?【学情预设】学生会明确根据路程和时间的长短选择出行方式。
师:下面请同学们找到目的地,以及各自的路程各是多少。
【学情预设】预设1:到植物园的路程是3千米。
预设2:到黄山的路程大约是1200千米。
预设3:到沙湖的路程是30千米。
师:请同学们挑选合适的出行方式,并说出理由。
【学情预设】预设1:到植物园的路程不是很远,跟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差不多,可以骑自行车去,还可以步行。
预设2:到黄山约有1200千米,太远了,可以坐火车去,也可以乘飞机去。
预设3:到沙湖有30千米,有10个3千米那么多,可以坐汽车去。
只要学生的回答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如果有学生存在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距离与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师:要知道多久能到达,我们还需要哪些信息?【学情预设】这些出行方式每小时或每分钟能行驶多远。
师:你们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吗?肯定学生有根据的判断,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
对于学生不了解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引导,例如火车、汽车的时速。
然后让学生根据路程和所选交通工具的速度算出所需时间。
师:说一说,完成这样的题目,需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仔细审题,整理信息,结合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三组情境,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三种不同的出行路程,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选择出行方式并判断出行时间。
对本题的仔细分析,给学生解题提供了新的方向,让学生能更加灵活地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28“练习六”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8题。
师: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学生交流,养成解决问题全面观察思考后再动笔的好习惯。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
【学情预设】学生能算出路程,但有的学生会没注意到单位是“千米”,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审题。
3.完成教科书P30“练习六”第1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讲解。
师: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吗?【学情预设】20个100,用乘法会比较简便,可是不会算。
师:谁会算,能把你的思路分享给大家吗?【学情预设】预设1:有学生能表达算理。
预设2:用加法计算,结果是相等的。
预设3:借助计数器表达。
预设4:有学生只知道结果,不能清晰表达算理。
师: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把100看成1个百,20×100也就是20个知识点,然后下笔去完成。
但是每题中又都有独特的关注点,需要学生去思考。
在解答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审题与思考中厘清思路,掌握方法,优化思维。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在练习过程中,知识的应用上有的学生却出现了畏难的情绪。
对于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的分析,部分学生出现了无从下手的现象,他们习惯了去找信息解决问题,却忽视了很多时候自己的知识也是可以运用的信息。
通过层层递进,逐步分析,引导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成功体验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15第三题。
三、看图回答问题。
1.状状从家出发去超市,怎样走比较近?2.从状状家到动物园,最少要走多少米?参考答案三、1.290+250=540(米)350+300=650(米)540<650,走经过电影院的路比较近。
2.最近的路线:状状家→商店→宾馆→动物园350+230+290=870(米)期中测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67分)一、我会填。
(每空1分,共25分)1.一节课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时针在6和7之间,分针指向8,此时是()。
2.图中橡皮的长度是()厘米()毫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元硬币大约厚2()两头牛重约1000()武汉地铁1号线长约39()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是90()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时=()分 30毫米=()厘米1分40秒=()秒4000千克=()吨90秒-1分=()秒 1吨-300千克=()千克5.阳光小学“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音时间如下:第一次:早上8:05—8:20 第二次:中午1:20—1:45“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共播音()分钟。
6.在里填上“>”“<”或“=”。
7.灰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的()倍。
白珠子的个数不变,要使灰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的5倍,应增加()个灰珠子。
8.爸爸的钱包里有862元,买了一件379元的衣服后,剩下的钱()买一辆价值500元的童车。
(填“够”或“不够”)二、我会判。
(对的画“√”,错的画“×”)(5分)1.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差一定是三位数。
()2.一枚鸡蛋大约重50千克。
()3.三年级数学书大约厚6毫米。
()4.把1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1厘米。
()5.求8的3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8是多少。
()三、我会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估算396+489的结果,它们的和肯定()。
A.不到800B.大于800C.小于7002.3千克铜和3000克棉花比较,()。
A.铜重B.棉花重C.一样重3.元元和菲菲约定8:25在少年宫门口见面,但元元迟到了一刻钟。
元元到达少年宫门口的时间是()。
A.8:40B.8:10C.8:504.操场跑道长400米,乐乐跑了3圈后,还差()米就是2千米。
A.200B.600C.8005.小明家到武汉的路程是96千米,爸爸带小明从家出发去武汉的黄鹤楼游玩,出行的方式应是()。
A.步行B.骑共享单车C.乘坐动车四、我会算。
(共23分)1.口算。
(8分)42+37= 53-17= 75-15= 23+59=360+450= 330-160= 510+200= 400-150=2.列竖式计算。
(带★的要验算)(7分)278+326= 702-345= ★800-326=3.估一估,连一连。
(8分)五、我会做。
(填一填,并画出最后一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4分)生活应用(33分)六、解决问题。
(共33分)1.请你根据节目预报回答下列问题。
(6分)(1)《音乐欣赏》会播放多长时间?《奇趣大自然》呢?(2)7:19在播放什么节目?11:20呢?(3)文化纪录片播放的时间比《科学讲堂》长多少?2.(6分)(1)妈妈买这三件衣服,准备1000元钱够吗?说说你的理由。
(2)买这三件衣服收银员应收多少钱?3.一辆货车的载质量是2吨,它能一次将这些货物运完吗?(4分)4.(9分)(1)南瓜的单价是月饼的几倍?(2)南瓜的单价是牙膏的2倍,牙膏多少钱一支?(3)如果月饼和油均涨价2元,涨价后油的单价是月饼的几倍?5.(广东中山)每条小船限坐4人,每条大船限坐6人,如果每条船都坐满,怎样安排能恰好坐24人?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
完成下表,在符合要求的方案后面画“√”。
(8分)把“喜迎新年”四个汉字分别换成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
(10分)喜=()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