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短期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病因进行分析,介绍了该疗法的治疗原理,并探讨了疗效观察方法和结果。

结果显示,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具有显著效果。

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等。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该疗法的机制和持续性效果。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实践验证。

【关键词】神经妥乐平、体外冲击波疗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治疗原理、病因分析、作用、局限性、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表现为皮疹消退后持续的神经痛,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传统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容易出现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神经系统修复和治疗神经损伤的新型治疗方法。

通过将神经妥乐平与体外冲击波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和修复,缓解神经痛症状。

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中,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被认为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疗效观察数据支持。

本研究旨在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选择,并为神经痛治疗方案的探索提供新思路。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的应用前景广阔,我们期待通过本研究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为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患者进行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观察疼痛症状的缓解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探讨可能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引言研究方法为了对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我们选取了一组患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

这些患者在入组前均接受过相应的治疗,但疗效不佳或疼痛仍然持续。

我们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治疗,另一组接受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

我们将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和观察,以评估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的疗效。

研究结果经过一定的观察和治疗,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研究结果:1.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经过一段治疗时间后,接受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和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和提高生活质量。

讨论和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神经疼痛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一些顽固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而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100例患者的观察发现,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也表现出了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我们的研究样本数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还需要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证实这一观察结果。

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机制,从分子水平上解析其作用途径。

不同能流密度下中等能量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短期疗效分析

不同能流密度下中等能量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短期疗效分析

不同能流密度下中等能量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短期疗效分析肖健;朱俊宇;闫君;李浩;胡帆;贾海光;梁豪君;邢更彦【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年(卷),期】2024(39)5【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能流密度下中等能量发散式冲击波对跖筋膜炎的短期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0月经中等能量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的213例跖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0.12m J/mm^(2)治疗者73例(A组);0.14 mJ/mm^(2)治疗者71例(B组);0.16 m J/mm^(2)治疗者69例(C组)。

评价指标为治疗后第4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Score,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较治疗前的变化;通过治疗前后AOFAS评分差值评价组间疗效差异。

建立回归模型探究疗效优良的相关因素。

结果:三组在性别、年龄、单双侧、患病时间及BMI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治疗后无不良反应。

三组患者的VAS和AOFAS 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P<0.001);组间AOFAS评分的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

逻辑回归表明:年龄(OR=0.946,P<0.05)和患足的单双侧(OR=0.102,P<0.05)可能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

结论:中等能量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疗效,但能流密度(0.12—0.16m J/mm^(2))可能不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因素。

【总页数】6页(P681-686)【作者】肖健;朱俊宇;闫君;李浩;胡帆;贾海光;梁豪君;邢更彦【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武警总医院临床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3【相关文献】1.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短期疗效观察2.发散式体外冲击波不同方案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效果对比3.联合运用中低能量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口服西地那非疗效不佳勃起功能障碍的个案报告4.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临床疗效5.发散式冲击波治疗间盘源性下腰痛近期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针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光 明 中医 2018年 9月 第 33卷 第 18期 CJGMCM September 2018.Vol 33.18
【硕 博 论 坛 】
·2655 ·
针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 神经痛 临床观察
季 微 王 晓 红
摘要 :带状疱 疹后遗 神经痛病大都 因气滞湿热火毒瘀滞 ,余毒未尽 ,经脉失疏 ,致使 气滞血瘀 ,经 气不宣 ,以致疼痛剧 烈,病程迁 延,《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针灸目的就是通过刺激腧穴、经络使经络调畅、协调阴阳, 变“不通则痛”为“通则不痛”,多半疾病 的病症往往是 复杂的,为 治无遗邪 ,照顾全面 ,佐 以汤药,疗效快捷安全 的解决 后遗 神经痛。
(1.Grade 2016 Graduate,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10032,China; 2.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Neurology),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 10033,China)
有 的学 者认 为带 状疱 疹后 遗 神经痛 是指 其皮 损减 退后 ,在 此 处 皮 肤 出 现 连 续 性 疼 痛 ,时 间 超 过 三 个 月 。尤 其是 中老 年 患 者 ,机 体 免 疫 功 能 下 降 ,往 往 患病 后更 不容 易 修 复 ,现将 针 药 治 疗 带 状 疱疹 后 遗 神 经痛 的临床进 展 近况 报道 如下 。 1 华 佗 夹 脊 穴 配 合 维 生 素 B :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引言: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带状皮疹及神经痛病变,它常常导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痛是慢性疼痛的一种形式,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

神经妥乐平是一种抗癫痫药物,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来缓解神经痛。

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疗法,可以通过释放高能量冲击波来治疗慢性疼痛。

本研究旨在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100例患者,均为确诊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妥乐平单独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妥乐平口服每天2次,每次100mg,连续治疗8周;同时每周接受3次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共24次。

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妥乐平治疗,口服每天2次,每次100mg,连续治疗8周。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0.05)。

体外冲击波疗法和神经妥乐平联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独应用神经妥乐平,体外冲击波疗法可以加速神经受损的修复和再生。

讨论:神经妥乐平是目前治疗神经痛的一线药物。

本研究观察到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中的优势,可能是由于体外冲击波疗法能够通过改变神经组织的电生理活动,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体外冲击波疗法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炎症消退,从而缓解疼痛。

结论:。

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改善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症状的疗效观察

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改善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症状的疗效观察

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改善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症状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6-16T12:16:08.10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作者:龚海波陈丽[导读] 观察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改善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症状的疗效龚海波陈丽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641000摘要:目的:观察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改善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症状的疗效。

方法:2019年5月—2020年5月以我院收治的6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中药外敷治疗,研究组实施发散式冲击波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 AS评分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14%优于对照组的80.0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腰椎综合征(1.87±0.58)、肩手综合征(1.88±0.69)、腰椎综合征(1.84±0.46)、膝关节综合征(1.91±0.49)V 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的腰椎综合征(2.59±0.88)、肩手综合征(2.34±0.78)、腰椎综合征(2.76±0.64)、膝关节综合征(2.34±0.78),P<0.05。

结论:发散式冲击波疗法能够有效改善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症状,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发散式冲击波疗法;颈肩腰腿痛;疗效颈肩腰腿痛是颈肩痛和腰腿痛的合称,其病因主要包括软组织急性损伤、软组织慢性劳损、过敏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其他疾病等。

颈肩痛症状的主要表现为颈部、肩膀的疼痛、麻木,伴有一侧或两侧上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的等。

腰腿痛是指下腰部、腰骶部、臀部等多处的疼痛,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

本次研究对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改善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症状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5月—2020年5月以我院收治的6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10,年龄在26~74岁,平均(55.47±3.23)岁。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引言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带状疱疹后常伴随着神经痛,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痛苦和不适。

虽然目前有很多治疗手段可以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症状,但是效果参差不齐,有一定的局限性。

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务之急。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它通过调整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进而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症状。

本文旨在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神经妥乐平简介神经妥乐平是一种新型的神经调节药物,主要成分是妥乐平。

妥乐平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轻疼痛感。

神经妥乐平通过抑制疼痛传导通路和改善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症状。

二、体外冲击波疗法简介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通过将高能量的冲击波传输到患部,刺激组织修复和再生,从而改善患部的症状。

体外冲击波疗法可以刺激神经再生和修复,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神经痛的症状。

三、疗效观察方法1. 受试者选择本次观察共选择了10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受试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在30-60岁之间。

所有受试者均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并且未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

2. 治疗方法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口服神经妥乐平,每日3次,每次50mg;体外冲击波疗法,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

3. 疗效评价观察期为治疗开始后的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进行疼痛评分。

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法,将疼痛程度按照0-10分进行评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

四、结果观察1. 疼痛评分治疗前,受试者的平均疼痛评分为8.5分;治疗2周后,平均疼痛评分下降至6.0分;治疗4周后,平均疼痛评分下降至3.0分。

发散式冲击波治疗不同类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发散式冲击波治疗不同类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doi:10.3969/j.issn.1006-9852.2020.06.014发散式冲击波治疗不同类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孙 青 叶生丽 郭春芮 邹晋峰△(贵州省人民医院疼痛科,贵州52000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是一种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HZ) 发生后持续疼痛或者疱疹愈合后残留疼痛的一种病理神经痛疾病。

70%的PHN病人不仅有严重的触诱发痛,而且伴随睡眠障碍、情绪沮丧和忧郁等,造成生活质量下降[1]。

前驱症状疼痛剧烈的病人,意味着神经损伤程度较重,根据神经组织的损伤、修复、重塑、中枢敏化等神经生理病理的改变,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发展[2]。

结合电流感觉阈值 (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CPT) 和皮肤病理发现15~30天是PHN的关键转换期,皮下纤维的功能和可塑性改变达到高峰,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由急性炎症性疼痛向神经损伤性疼痛转变,病程超过3个月的后遗症期病人皮下神经纤维出现明显萎缩,但神经纤维的可塑性改变持续存在[3~8],导致临床PHN 表现出不同性质的疼痛。

尽管目前对PHN的治疗很多,但并未对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类型PHN的治疗进行阐述,导致部分病人疼痛未得到控制,分析原因可能与不同时间和不同类型PHN的治疗有关:①急性炎症性疼痛向神经损伤性疼痛发展时的治疗;②神经损伤后导致外周敏化的疼痛治疗;③外周敏化及中枢敏化的疼痛治疗。

临床观察得出PHN持续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

发散式冲击波(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 RSWT)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广泛应用于治疗骨缺血性坏死、周围神经损伤、慢性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

我们对PHN前期研究中,发现RSWT对早期、中期PHN病人的治疗效果优于长期疼痛病人,建议用于15天~3月PHN病人治疗;对于不同类型PHN病人对RSWT治疗是否有不同的疗效?本研究拟利用RSWT对不同类型PHN病人治疗的疗效对比,观察其对不同类型PHN病人疗效情况,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
经痛短期的疗效观察
2.东山县中医院科教科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363401
【摘要】目的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采取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的短期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们医院接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3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指标,所选病人全部接受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对比30例病人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得分差异性,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得分对比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临床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提供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疼痛症状,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体外发散式冲击波;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是因为带状疱疹疾病治疗不及时导致的一类后遗症,神经痛在皮疹消退之后依旧持续时间超出1个月,病人的临床表现症状包含跳痛、刺痛以及刀割样阵发性以及持续性疼痛[1]。

体外发散式冲击波通过脉冲波对人体组织引发生物效应,发挥抗菌消炎以及刺激微循环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神经痛以及关节炎等疼痛症状。

根据临床证实,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采取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的效果理想,能够显著缓解病人的痛感,促进疾病康复[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们医院接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3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指标,所选病人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50-87
岁,平均67.1±5.5岁,病程时间3个月-4年,平均1.3±0.8年。

所选30例病人全部自愿接受本次课题研究,排除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以及精神疾病的病人。

1.2方法
30例病人依照疼痛位置以及治疗区域,保持俯卧位、坐位或是侧卧位,治疗期间医生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为病人开展动态疼痛程度评估,依照病人反馈出的疼痛评分,对于能量输出进行及时的调节,缓解病人的痛苦。

通过痛感反馈法明确治疗区域,首先对痛点进行叩压和标记,涂抹耦合剂,将压痛点作为中心,根据解剖结构在纵向与横向开展冲击波治疗,每次冲击4500次至6500次,依照治疗位置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探头,依照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频率与压强,病人每周接受2次的治疗,治疗6次作为一个疗程,治疗完毕之后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病人当天就能够活动和正常工作,倘若治疗之后产生瘀斑以及红热等表现,能够配合冷敷,治疗后告知病人饮用白开水1000ml,帮助提高新陈代谢[3]。

1.3评价标准
在30例病人接受治疗一个疗程之后,选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评价病人的疼痛感,对于效果不佳的病人再开展其他治疗措施。

1.4统计学计算
数据SPSS21.0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X2检验;(x±s)代表计量资料,t值验算,P<0.05存在差异。

2结果
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得分对比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30例病人治疗一个疗程后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得分比较[x±s,分]
组别例数视觉模拟评分神经病理性疼
痛量表治疗之前308.30±1.22 1.77±0.68治疗之后30 6.04±1.34 1.27±0.71 t 5.0669.737
P<0.05<0.05
3讨论
统计资料显示,全球中大概6%-8%的病人需要忍受来自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现在最理想的药物治疗仅可以在30%-50%的病人中获得预期效果,病人通常表现为异常疼痛、感觉异常、自发性疼痛以及痛觉过敏等表现,关于此疾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是非常明确,根据大量研究表明,损伤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导致的神经炎症以及异常放电属于引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因素[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临床中非常多见的一类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之后的病毒在病人的神经节内出现潜伏,当病人身体的免疫水平降低,受到激活,受累感觉神经出现瘢痕、炎症以及水肿,从而引发疼痛。

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发病率大概在20%左右,50岁至75岁以上病人发病率
能够达到40%至75%,采取冲击法治疗可以利用降低非髓鞘神经,对微循环产生
刺激,释放P物质,提高细胞膜通透性,对于生长因子产生刺激等作用引发生物效应[5]。

体外发散式冲击法治疗属于非侵入性治疗措施,目前在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治疗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包含三叉神经痛以及下腰痛等,本文显示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采取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的短期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

综上所述,应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提供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显著减轻病人的疼痛感,促进疾病治疗效果,可以加大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子鹏,张文博,邓梓丹,毛雷,陈青松.中医针刺放血疗法预防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机制及临床意义[J].辽宁中医杂志,2022,49(12):161-165.
[2]魏冉,卢懿,彭丽,石振峰,李素荣.带状疱疹患者血清CX3CR1、CCR2表达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J].疑难病杂志,2022,21(12):1283-1287+1292.
[3]王浩悦,席欢欢,贾颖.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证)31例[J].光明中医,2022,37(23):4271-4273.
[4]曲亚鑫,孔连委,马林,曾添成.自拟化瘀止痛汤联合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气滞血瘀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06):1079-1081.
[5]徐幼苗,杨旭,刘悦,李丽梅,刘婷婷,王维彬,张志利.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2,45(11):1325-13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