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分析
基于美学视角下的声乐艺术研究

基于美学视角下的声乐艺术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提升,声乐艺术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美学作为研究审美、艺术、美的学科,对声乐艺术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美学的视角来审视声乐艺术,可以更好地理解声乐表演的美学特征、美学原则以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声乐艺术的美学视角进行研究,探讨声乐艺术与美学的关系,分析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探讨声乐艺术美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讨声乐艺术美学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地位,以及声乐艺术美学与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
通过对声乐艺术美学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声乐表演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声乐教育和文化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声乐艺术作为一种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其美学价值不言而喻。
在当今社会,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声乐艺术进行美学视角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声乐作品在审美上的特点和魅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声乐艺术的传播和推广。
声乐艺术的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对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揭示声乐艺术作品中蕴含的审美规律和美学价值,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声乐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声乐艺术的美学研究可以为声乐教学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有助于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声乐艺术的美学研究还可以探讨声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拓展声乐艺术在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因此,通过对声乐艺术的美学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挖掘声乐艺术作品的审美魅力和价值,还可以促进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推动当代声乐艺术的繁荣与创新作出积极的贡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声乐艺术在美学视角下的探讨和分析,旨在深入挖掘声乐艺术与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声乐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和美学规律。
通过对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声乐艺术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发展演变,探讨声乐艺术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表现形式和价值。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底蕴。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
本文将从范畴和美学特征两个方面探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
一、范畴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音乐艺术,它包括了广泛的范畴,如山歌、童谣、民歌、戏曲唱腔、牧歌、嘹歌、地方调等。
这些形式各具特色,反映了我国各地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特点,具有丰富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
1.山歌山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民间歌曲形式,它以简单、明快的旋律和质朴的词语展现出农民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
山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传承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童谣童谣是流传于我国各地的儿童歌谣,它以简单、活泼的旋律和幽默、调皮的歌词为特点。
童谣多以童心、童趣为主题,歌颂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纯洁美好的世界,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处清新风景。
3.民歌民歌是流传于我国各地的民间歌曲形式,它包括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和风格,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
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成为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最为丰富和多彩的一部分。
4.戏曲唱腔戏曲唱腔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古朴、高亢的唱腔和富有戏剧性的表演形式为特点。
戏曲唱腔以传统戏曲剧目为载体,歌颂了历史故事和人物传奇,是中国声乐艺术中最为具有戏剧性和感染力的形式之一。
二、美学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它反映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精髓内涵。
在表现形式、审美取向、情感表达等方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都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1.简约自然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上以简约自然为主要美学特征。
它注重以简单、朴实的旋律和词语来表达情感,追求自然、质朴的音乐风格,呈现出一种朴素真挚、自然纯粹的美感。
2.情感真挚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情感表达方面以真挚为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畴包括了不同时期、地域和民族的声乐形式和曲目,如汉族的梆子、北京京剧、苗族的芦笙歌、藏族的唐卡歌等。
这些声乐形式和曲目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宗教内涵,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传统音乐创作和表现方式。
在这些声乐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主要美学特征,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音乐和词汇的统一,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与文学相配”的观念。
在民族声乐中,词曲并重,旋律与歌词的相得益彰,使得音乐和词汇在表现内容和情感方面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例如,北京京剧中的唱腔和台词相辅相成,旋律通过演唱者的配合和表情演绎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其次,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创作和演唱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素材,这体现了民族声乐的独特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声乐形式,常常在歌曲中表现出民俗习惯、祭祀崇拜、生活场景等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和演绎,使得这些传统文化得以流传并丰富传统音乐文化。
再次,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歌唱者的表演技巧和身体表现,这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性能之一。
民族声乐中经常出现身段舞蹈、换衣、扮相、变脸等演技,这些唱腔外衣的表演形式象征着不同的情感或者角色,从而丰富了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
最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美学价值的传递。
民族声乐不仅仅是音乐和歌曲的结合,更是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不同的声乐形式和曲目中,常常表现出对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的讴歌,表达对祖国、家乡、自然等的热爱和崇敬,以及对民族精神、道德品质、传统文化等的弘扬。
总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美学特征包括音乐和词汇的统一、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素材、注重歌唱者的表演技巧和身体表现、以及强调美学价值的传递。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民族声乐艺术,并为其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美学特性分析

吉钰梅 ( 州 师范高 等专科 学校 音乐 学 院,江 苏 泰 州 2 5 0 ) 泰 I I 23 0
【 要】 摘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 术是 中国传统优秀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世界 音乐 艺术宝库中的瑰 宝。 她集 中体现 了中国人 民的智 慧,蕴含着 中华民族悠久厚 重的文化积淀 ,具有 重要的美学价值。对如何 唱 声 、唱字 、唱情 、唱味、唱形诸 问题及相关美 学特性 的探讨 ,有助于更好地指导 民族声乐演唱实践。
南 京艺 术 学 院学 报 J U z L0 民族 J 0 A T 芝∽ l,则更音 乐 与 表中华 I 8 P R0 王 N m — 0 o 吐字 的处理 方 法不 O R A z N 芝 生态 民歌 u E 一 体现 了 演 互 S 族 L E F 区方 言对 于咬字 U c 、各地 c 一 ∞ 等 少数 》 的原 R s TT T
收 稿 日期 : 2 1- 4 I 020-3
日
这种声 音美 的生 动描 述 。至于 《 侗族 大歌 》
乐 美 学
作者简 介:吉钰梅 ( 9 4 1 6 ~ ),女 ,江苏兴化人 。泰州师范 高等专科 学校音乐 学院副教授 ,研 究方 向 :声 乐 表 演 艺 术 与 教 学 。
一
平衡 。声 音 除了有 宽广 的音域 和持 久 的耐力 外 ,还 能够根 据字 、腔 、情 的需要 随 时调整 用 嗓 的力 度 ,从 而 能 适 应 刚 柔 、强 弱 、松
、
唱 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J Uz L0 》 J o A 1 ∽ l O RA 1z N 芝 R∽芝 T1 . _ 一音 乐与 表演 王 s L EF c 一 。2。 与m Ul 8 P 0王 Nm 1 ∞ c
有关民族声乐艺术的论文-中国民族声乐论文

有关民族声乐艺术的论文|中国民族声乐论文从声乐艺术的本质方面分析,声情并茂一直是声乐艺术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美本身就结合了演唱技巧和人类情感在内,是声乐艺术声情并茂的经典范例。
第一篇:民族声乐中的语言艺术一、民族声乐语言的审美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语言以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为创作基础,但和日常生活用语又有着很大不同,民族声乐语言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语言,是具有文学性韵文形式的歌唱或唱词,符合特有的文学语言要求,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和文学特征。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诗化的语言。
民族声乐艺术的语言和演唱风格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其颇具文学性的诗化语言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时这也是构成民族声乐艺术美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我国古代诗与乐往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古代诗歌大多数是可读可唱的,这在很多古代诗歌当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李白的“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杜甫的“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等,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歌”其实就是指能唱的诗。
诗化的民族声乐语言与音乐旋律相结合,以高度精炼的语言来抒发强烈的情感,民族声乐艺术中所包含的人类情感正是民族声乐艺术的核心和精华所在。
在现代声乐作品中歌词诗化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例如内蒙古族民族歌曲《牧歌》中这样一段歌词:“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走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那斑斑的白云,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短短的四句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内蒙古大草原如诗如画的风景,使听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其次,优美的声腔。
中国民族声乐文化讲究声腔的不同,如昆山腔、海盐腔等。
“依字行腔”、“字正腔圆”、“润腔”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所追求的原则和标准,其中“润腔”更是判断声乐艺术表现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
“润腔”以情为中心,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以各种手法对曲调进行润饰,对现代声乐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依字行腔”和“字正腔圆”强调读音和发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这不仅是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规范,而且可以使得演唱者的声腔更加优美。
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王亚辉
( 许 昌学院音 乐学院 , 河南 许 昌 4 6 1 0 0 0 )
音 乐 美 学 是 对 音 乐 艺 术 规 律 研 究 的 一 门 理 论 学科 , 它既是艺 术美学 的分 支 , 又是音 乐学 的分 支 , 因而是 可 以用 美学 观点 与 方法 进行 音 乐研 究 的一 种 声乐美 学。简 单地说 , 音 乐美 学就是 美学 与音乐 学 的交叉与结合 。声乐艺术 美学属于音 乐美学的分 支学科 , 是 一 门研 究声 乐艺术 审美价值 和艺 术美 的 理 论学 科 , [ ¨因而 , 必然 要 受到 美学 规律 的束 缚 与 制约。深入 研究 中国民族声 乐艺术 的美学 特征 , 对 建立现 代音 乐美学 体 系和促 进 声 乐美 学 的发展 有 重 要的理论意义 。
一
( 二) 创 造 性 美学 特 征
中国民族 声乐艺 术是一 门融合 古今 中西 的 、 具 有创造 性的综合艺术 ,是在 自我完善过程 中逐 步确 定 存 在 方式 与 创 造 力 的艺 术 。 我 国 当代 民族 声 乐 艺 术 的创造 性特征可 以概括 为“ 古 为今 用、 洋 为中用” , 既秉 承传统 , 又 吸收西 洋 , 既具 有时代特 征 , 又 具有 民族 特 色 。 “ 古 为今 用 ”主要是 就 中国民族 声乐 艺术在 审
发展 对 研 究 中国 民族 声 乐 艺 术 的 美 学 特 征 具 有 重 要 的价 值 。 特定 的社 会形态 与文 化形态会产 生特定 的美 学 思想 ,中华民族独特 的人 伦关系与血缘 关系是我 国 古代 文艺 美学思想产生 的源泉。因而 , 中国声乐艺术
的发展 深受中国传统音 乐美学思想影 响。美学 的研 究对 象是艺术 , 艺术 是美的载体。[ 其实 , 作为一种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ﻫ一、以“情”为核心内涵音乐和歌唱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在中、西方从来都是有争议的问题。
在西方,十九世纪以来有“唯情论”与“唯形论”两种对立观念的尖锐对立,在中国,有“声无哀乐”与“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观点分歧。
但从先秦以来典籍记载和近现代歌唱实践看,以情感为歌唱基本表现内涵的观点具有一贯性和主导性。
从懦家学派的孔、孟、荀以下至《乐记》等历代文献,皆把“歌以咏情”作为歌唱审美的核心内涵。
即使提出。
“声无哀乐”的稽康,也仅是把“情”与“声”分割为“名”与“实”两个范畴,并没有完全否认歌唱的情感表现功能。
ﻫ从歌唱实践看,具有聚族而居,农耕为主特点的我国汉族社区,从来把歌唱行为当作调节社区或族群内部人际关系的认同手段。
歌唱行为对以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这两种基本社会活动内容的直接干予,适应农耕宗法制社会以血缘、婚姻、师承、隶属等“天然情感”(而非法律契约)为人际凝聚纽带的组织特点,必然把情感表现作为歌唱功能实现的首要条件。
因此,无论是联络感情的“酒歌”、“对歌求偶”的情歌,还是靠煽情以招来听众的各种曲艺、戏曲歌唱,均把情感表现的地位放在声音谐美的技术之上。
这与十八世纪以来欧洲大歌剧或正歌剧强调高度技巧性的歌唱,和歌唱家以声音技能为成名首要条件的现象,也有观念上的差异。
在声,情关系的外化形式上,中西唱法亦存在相当差异。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铸造,我们在民族性格——主要是表达情感的习惯和方式上与情感表现更加直露、强烈和个体化的欧洲声乐艺术不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讲究含蓄、中庸和群体化。
春秋时代即已得到明确表述的情感审美理想一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作为一条重要的价值标准贯穿于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汉族音乐中。
京剧旦角荀慧生,他在表演尤二姐被害临死时最惨痛的那句唱腔“痛断肠染黄河”(二黄散板),是怎样运声的呢?他说:唱时要象游丝百转,缠绵而拖长,到煞尾似乎近于荒调,表示泣不成声,使观众也有回肠荡气,不忍卒听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悲剧音响效果”这种“哭音”是他在声情并茂上的艺术创造。
探析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情感美学特征

清代李渔在《 闲情偶寄 ・ 习部 ・ 曲第 三・ 明曲意》 演 授 解 中说 , “ 口唱而心不唱 , 口中有 曲而 面上 、 身上无 曲, 此所谓无情之 曲 , 如蒙童背书 同一勉强而非 自然者也 ” 他称这种无情之 曲为“ , 死 音” 他要求演唱者 “ , 变死音为活 曲” “ , 欲唱好曲者 , 必……得其 义而后唱 , 唱时以精神贯串其中 , 务求酷 肖。若是 , 则同一 唱也 , 同一曲也 , 其转腔换字之间别有一种声 口, 目回头之际另是一 举 副神情” 此论认为明曲情 、 。 有感情的演唱能 以精神贯穿其中 . 能 给演唱 以生命 , 变勉强为 自然 , 变死音 为活音 , 足见他对 “ 曲情 ” 的 重 视 。这 些 都 是 对 白居 易 “ 唱歌 兼 唱情 ” 的继 承 与发 展 。 说 清代徐大椿在《 乐府传声 ・ 曲情》 中认 为唱曲应“ 、情 ” 声” “ 兼 备 以“ 为主, 出了“ 情” 提 唱曲之法 , 不但声之宜讲 , 而得 曲之情为 尤重” 这是针对唱曲只求声音好坏而不管内容和感情 表达的错 。 误倾向而提 出的。 虽然这个观点早在唐朝的 自居易就 曾论及过 , 但 徐 大 椿进 一 步 发 展 了这 一 观 点 。他说 :… … 盖声 者 众 曲之 所 “ 尽同 , 而情 者一曲之所 独异 , 不但生旦 、 、 口气各殊 , 丑 净 凡忠义 奸邪 、 风流鄙 俗 、 悲欢思慕事各不同。 使词虽工妙, 而唱者不得其 情, 则邪正不分 , 悲喜无别 , 即声音绝妙 , 与曲词相背 , 而 不但不 能动人 , 反令听者索然无 味矣 。 因此 , 情” ” 重“ 的目的主要在于感 人 。要 做 到 这 点 , 认 为 “ 唱 者 先 设 身 处地 ” 能 使 演 唱 “ 容 他 必 才 形 逼真” “ ,必先明曲中之意义曲折” 才能“ 使听者心会神怡 , 若亲对 其 人 , 忘其 为度 曲矣 ” 而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分析
当前社会艺术元素繁多,声乐作为艺术种类中的重要组成,其中所涉及到的声乐艺术美学特征是众多门类里最难掌握也是最难鉴赏的。
但是,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学特征,并且与声乐艺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只要找准两者关联因素,就能准确赏析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并且,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声乐的艺术特点就是美学特征的外在体现,同时也是内在含义。
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社会形态的艺术门类,掌握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对声乐鉴赏的能力,同时还会提高自身艺术气息,让我们学会如何从艺术的角度来表达内心情感。
一、中国声乐艺术美学特征的起源发展历程
我国声乐艺术虽然在现代社会经历了创新与改革,并且还受到外来艺术文化的影响,但是结合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早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鉴赏声乐艺术美学的完整体系。
而且我国声乐艺术历经了几千年的文化熏陶,早已经形成了属于我国民族特有的美学特征,同时也在各美学特征中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美学韵味。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当代社会对于声乐艺术美学特征的鉴赏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受外来音乐文化影响,我国传统声乐艺术在新时期与西方声乐艺术体系产生了大范围的交融,并形成了以情感来感悟声乐艺术的方式,而在不断的交融借鉴中,也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特征,汲取了大量的艺术精化,从而形成了多样化、现代化的美学特征。
当下时代进步发展,也让表演声乐、教育声乐和欣赏声乐的人群逐渐
将其深入到自己的美学观念当中,而且从目前中国声乐艺术发展情况来看,当代美学范畴和审美内容要远远丰富于以往任何时代。
二、声乐艺术美学的含义分析
声乐是人类最初也是最早的音乐形式,它用最纯朴、最简单的方式展现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其中所包含的美学也逐渐影响着人们艺术生活的变化。
声乐艺术美学作为音乐美学的重要组成,音乐美学严格系统的规范了声乐艺术美学的形成,并对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与美学元素的形成进行了全面的探究,从而让其变成人们所能接触到和感知到的艺术美学。
并在后续发展历程中,不断的将内部基础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演绎和创作当中,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并持续展现着属于声乐艺术独特的美学特征[1]。
三、声乐艺术中美学的基本组成
(一)语言。
如何在声乐艺术中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美学,语言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
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在语言和声乐的结合下被创作出来的,虽然音乐元素对于作品至关重要,但是,美妙的语言对于声乐艺术作品也是锦上添花,所以,在声乐艺术中对语言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现,可以使歌词展现出不同的意境,从而全面提高歌曲艺术价值,充分体现出美学。
另外,意境的美,可以带给不同人不同的感受,在自己脑海中形成内心所想象的情境,享受属于自己的美,但是,语言的要求和标准也很高,它需要结合声乐艺术作品,通过独特的节奏和声调来提升作品价值,与其完美结合,以此来展现语言美。
(二)情感。
声乐艺术,既是音乐的一种表达形式,同时也是人们表
达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主要途径。
情感的表达,是声乐艺术的本质含义,要想在展现艺术的同时表达出其中蕴含的美,就要时刻以情感为依托,由音乐带动情感、用情感发出声音,从而展现出声乐艺术的灵魂。
作为声乐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情感需要表演者通过真实的声音、技巧等关键要素进行声乐艺术表演,从而将内在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同时也能很好的凸显出声乐艺术基本组成要素。
除此之外,表演者还要准确的掌握作品情感内涵,通过潜在信息来引导欣赏者感受声乐艺术的美学[2]。
四、当下中国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一)创造性美学特征。
作为创造性美学特征,就是在原有艺术体系基础上进行创新式的声乐艺术发展。
当前中国声乐艺术在保留传统声乐艺术的基础上与现代声乐艺术进行了完美结合;并且西方声乐艺术也与我国传统声乐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各种更富有现代化气息的美学特征,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了当下中国声乐艺术的创造性美学特征。
而且,在现有美学特征发展基础上,中国声乐艺术正在此模式下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特有的演绎体系和理论解析方式,作为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声乐艺术,它不断的在古老声乐艺术中吸取精华,并结合当下社会的引导和指引演变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从而更好的为现代化文艺服务[3]。
当然这种现代化的声乐艺术也离不开传统艺术创作、方式经验、技巧等因素的影响,因为无论是从当下中国声乐艺术的表演还是组织形式上,都能明显看出民族传统声乐艺术的影子,所以,不难看出,当下中国声乐艺术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
色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风格。
另外,中国声乐艺术也一定的取舍了西方声乐艺术的经验和先进技术,从而进行融合转化,不断的转变成属于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但是在西方音乐艺术初次步入我国内地时,人们对其也产生过很大的质疑,但随着社会进步发展,这种质疑声音逐渐消失,并不断的在各种文化形式交织的模式下,转变着人们的思维意识,促使着中国声乐艺术创造性美学特征更加鲜明。
(二)现代性美学特征。
现代性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概念,它既摆脱不了传统文化特征,也必须不断的与时代共行,作为一种时代化的美学特征,现代性在当今世界概念体系中时刻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虽然现代性美学特征本质复杂,但是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各行业角落都不可避免的透漏出现代性,这种脱离不了时代的特性,在当今社会形态迥异,表现形式多变,任何文化都包含着现代性。
中国声乐艺术历经千年发展历程,不断的在社会动荡中发生着变化,但是无论形式和体系如何变化,却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与人民群众的观念意识和生活态度产生着共鸣。
当下中国声乐艺术紧随时代脚步发展,处处表现出现代性,既想挣脱传统艺术禁锢,但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
声乐艺术要想在时展中展现自己,就必须与社会进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自身艺术形式,同时也能很好的显露出自身美学特征。
这也在暗示当下中国声乐艺术美学特征要时刻与传统艺术文化保持联系,从而才能延续自身美学特征、传承传统艺术文化形式,并不会与时代产生分离,也能在众多艺术形式中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所谓现代性美学特征,就是跟随时代进步,各艺术形式都与当
前社会时代基本一致,因为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以传承为主的,既实现了现代化,也保留了传统艺术文化,从而不断开创全新的艺术先河。
当下中国声乐艺术会不断的随着社会形式变化而改变,另外,它也会在众多艺术形式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特性。
(三)综合性美学特征。
所谓综合性美学特征,主要展现在声乐艺术演绎过程中或者是创作过程中,一首音乐作品从创作之初到最终呈现,这其中不仅包含着复杂的专业技术,同时还融合了创作者的真实情感以及多种美学因素,通过这种综合美学艺术的形式,将美学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又将其中声乐艺术的美完整系统的进行梳理,从而展现出美学特有的规律。
在此期间,也不断的丰富着美学内容,让其具有更真实的表现力,进而满足不同人群对美学以及声乐艺术需求的同时,将其综合性展现的淋漓尽致,除此之外,当下中国声乐艺术也从歌词、文字、作曲等多个领域来展现声乐艺术的美学,并在其中融入多种情感因素,将其进行综合,多元化的美学元素,使表演者在展现美学艺术的同时,能更好的展现出声乐艺术的特有魅力[4]。
(四)时空性美学特征。
当下中国声乐艺术随着时代进步发展,不断的形成了更优化且完善的艺术体系,期间也历经长时间的发展历程而展现出自己特有的美感。
作为表演声乐艺术的主体,表演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以及岁月沉淀,才会充分的将声乐艺术独特的美展现出来,同时也能使欣赏者获得最好的体验感,从而感受到声乐的魅力。
一个优秀的表演者,不仅要具备天分,还要历经时间与社会的历练,让他们对歌曲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并逐渐产生特有的情感,进而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让
自己气息更平稳、情感更丰富、发音更准确,也能真实的体会到声乐艺术的内涵,从而将歌曲包含的艺术以及情感全面演绎出来。
这种历经时间磨练过的艺术能力,会让欣赏者在倾听的第一时间就被深深吸引住,并慢慢倾听后面的演绎而感受到声乐的魅力和价值。
除此之外,声乐艺术还具有较强的空间性,表演者所处地点和场景不同也会展现出不一样的艺术情感,而且倾听者也会因为身边环境与自己实际生活和经历建立联系,从而体会到不一样的美感。
综上所述,在当下中国声乐艺术领域中,逐渐显现出更多专业性且前瞻性的艺术家或者是教育家,他们不断的在声乐艺术发展历程中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来分析和研究现代声乐艺术。
同时,在中国声乐艺术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明确清晰的认知到中国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是当下发展必然需求,同时也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在历经了长达几千年的发展和蜕变之后,中国声乐艺术时刻以传统美学文化为基石,在世界艺术体系中树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形象。
(作者单位:扬州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沈静:《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艺术品鉴》,2021年第32期。
[2]郭佳:《音乐表演视角下的中国声乐艺术分析》,《艺术品鉴》,2021年第27期。
[3]曾丁玲:《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当代音乐》,2020年第5期。
[4]周帆:《时代美学特征视域下的声乐艺术分析》,《艺术品鉴》,2020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