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美学研究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音乐的美学进程和主要音乐思潮对中国声乐当代美学研究的启示

近代中国音乐的美学进程和主要音乐思潮对中国声乐当代美学研究的启示

黄莎M SONG OF YELLOW RIVER/052020近代中国音乐的美学进程和主要音乐思潮对中国声乐当代美学研究的启示◎白皓(中国音乐学院)摘要:本文从史学和美学的双重视角出发,对近代中国音乐的美学进程和主要音乐思潮进行阐述分析,其中的发展规律和有益经验可为中国声乐的当代美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音乐美学;中国声乐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浩瀚灿烂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其中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作品传递和蕴含了生生不息、独特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乐记》中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原始乐舞时期就唱出了“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弹歌》,声乐艺术可看作是人类抒发情感的本能,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的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从韩娥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乐艺术的美古往今来令人心驰神往。

对什么是“美”“美从何处寻”等关于美的问题,中外智者一直上下求索。

时光荏苒,中国声乐艺术经过几代声乐教育家、歌唱家的辛勤耕耘,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成为国家一流学科。

如何在文化多元、文化自信的今天更好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中国声乐的美学研究,对自身文化更好做到“自觉的了解”①,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

一方面,中国声乐当今的美学特征、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等与中国近代音乐美学的发展历程紧密联系,要对“认知自身”具有“足够的了解”和“自觉的了解。

”②同时中国近代音乐美学的学科建构与学术发展,又与近代中国音乐文化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向以及各类音乐思潮密不可分。

另一方面,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从史学和美学的双重视角出发,对中国近代美学历程进行关照,其中的发展规律和有益经验可为当代中国声乐的美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音乐美学和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简述“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声乐艺术美学》将推动声乐艺术蓬勃发展

《声乐艺术美学》将推动声乐艺术蓬勃发展

《声乐艺术美学》将推动声乐艺术蓬勃发展[摘要] 《声乐艺术美学》这本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声乐艺术美学的专著。

全书从哲学、艺术心理学、艺术形态学、艺术社会学等角度深入探讨并全面阐述声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及其表现特征。

笔者阐述分析了该专著的结构、特点。

[关键词] 试评声乐艺术美学余笃刚声乐的发展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同时也推动着系统理论的形成。

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声乐文化的繁荣,声乐艺术美学这一理论登上艺术的舞台。

声乐艺术美学是音乐美学的子系统,它从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艺术形态学等视角,并以系统论和比较学的方法,去研究阐述声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

不仅从宏观的视野,去阐明它的本质特征,探讨其美的构成规律及其审美功能,而且以微观的触角分别深入其各构成系列,剖析它文学的、曲调的、演唱的本体美的特质与从属体的依存性特征,高度抽象出声乐的美学理论,确定马克思主义的声乐美学观,使其在声乐的各种领域,发挥规范性的理论导向职能。

为什么要进行理论的研究呢?该书以中国声乐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客观的提出了四点意见:其一,声乐理论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声乐艺术发展的要求,缺乏较高层次的理论建设成果;其二,中国是56个民族的多民族大国,要宏扬民族声乐文化就需要建立中国民族声乐学科理论体系;其三,进行理论研究可以为培养新世纪的声乐人才提供声乐审美方面的理论著作;此外,它还可以为日益蓬勃的声乐文化生活提供理论向导。

《声乐艺术美学》这本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声乐艺术美学的专著。

除“导论”外,全书共分四篇十三章。

在“本质论”中总体探讨声乐艺术美的审美特征与功能,并以比较学的方法,对比声乐、器乐的共性和个性,展示声乐艺术美的特殊性;通过“文学论”、“曲调论”、“演唱论”分别剖析声乐艺术美的各构成系列的本题审美特征,既有对本题的审美特征,又有对其属体的依存性分析,从而揭示声乐艺术美的构成因素和内在规律,为声乐艺术美的创造与鉴赏提供美学指导。

其深度在于它从总体的构成中高度抽象出声乐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并以区别于器乐美的共性加以对比来确立声乐艺术美的都成规律;其广度在于它能统观综合系统中的各个构成因素,探讨其各自本体美的主体及其综合美的从属性。

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论 中 国 民族 声 乐 艺 术 的 美 学特 征
◎王亚辉
( 许 昌学院音 乐学院 , 河南 许 昌 4 6 1 0 0 0 )
音 乐 美 学 是 对 音 乐 艺 术 规 律 研 究 的 一 门 理 论 学科 , 它既是艺 术美学 的分 支 , 又是音 乐学 的分 支 , 因而是 可 以用 美学 观点 与 方法 进行 音 乐研 究 的一 种 声乐美 学。简 单地说 , 音 乐美 学就是 美学 与音乐 学 的交叉与结合 。声乐艺术 美学属于音 乐美学的分 支学科 , 是 一 门研 究声 乐艺术 审美价值 和艺 术美 的 理 论学 科 , [ ¨因而 , 必然 要 受到 美学 规律 的束 缚 与 制约。深入 研究 中国民族声 乐艺术 的美学 特征 , 对 建立现 代音 乐美学 体 系和促 进 声 乐美 学 的发展 有 重 要的理论意义 。

( 二) 创 造 性 美学 特 征
中国民族 声乐艺 术是一 门融合 古今 中西 的 、 具 有创造 性的综合艺术 ,是在 自我完善过程 中逐 步确 定 存 在 方式 与 创 造 力 的艺 术 。 我 国 当代 民族 声 乐 艺 术 的创造 性特征可 以概括 为“ 古 为今 用、 洋 为中用” , 既秉 承传统 , 又 吸收西 洋 , 既具 有时代特 征 , 又 具有 民族 特 色 。 “ 古 为今 用 ”主要是 就 中国民族 声乐 艺术在 审
发展 对 研 究 中国 民族 声 乐 艺 术 的 美 学 特 征 具 有 重 要 的价 值 。 特定 的社 会形态 与文 化形态会产 生特定 的美 学 思想 ,中华民族独特 的人 伦关系与血缘 关系是我 国 古代 文艺 美学思想产生 的源泉。因而 , 中国声乐艺术
的发展 深受中国传统音 乐美学思想影 响。美学 的研 究对 象是艺术 , 艺术 是美的载体。[ 其实 , 作为一种

美学视域中的声乐艺术

美学视域中的声乐艺术
感 的最 佳 结合 。
曲传达 的精神内容, 抒情 性较为强烈 的歌词还 可以引发人们 的 情感共 鸣。但是声乐艺术 中的歌词 美学要通过歌 唱来 体现 , 实 现歌词 和歌声的转化 。再次 , 人声是声乐的载体 , 人声包括 了女 声、 男声 、 童声 , 人声 组合形式包括 了独唱 、 合 唱和重 唱。此外 , 伴唱也是声乐的组成 部分 之一 , 良好 的伴 唱可以增加声乐艺术
也 存 在着 差 异 , 声乐艺术 需要人 声现场 表演 , 增 加 声 乐 的 审 美 效果 。 3 声 乐 艺 术 美学 特 征 声乐艺术是一 门综合 的艺术体系 , 包括 了声乐作品 、 声乐表 演、 声 乐 艺 术 和声 乐 评论 等 , 中 国 的声 乐 艺术 包 括 了民 族 声 乐 艺 术和通俗声乐艺术 , 通俗声乐艺术更加 的多样和个性 , 声乐艺术 美学在保 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吸收 了西方 音乐的美学思想 , 我 国声 乐 艺术 更 具 独 特性 。 ( 1 ) 声 乐艺 术 作 品美 学 特 征 。 声 乐 艺 术 包 括 了文 学 部 分 和 音乐部分 , 两者之 间是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的 , 在分析声乐艺术 作 品美学特征 的时候要 重点的对声 乐作 品的词 曲关系进 行研 究, 不 同艺 术 家对 歌 曲关 系 的观 点 是 不 同 的 。其 实 , 歌 词 和 旋 律 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 歌 曲旋律要根据歌词 的内容来界定 , 在增加 歌词 语 调感 的 同时 提 高旋 律 的 优美 度和 朴 实 度 , 也就是说 , 歌 词 在声乐创作的过程 中更具主导性 , 声乐艺术都是语调感 和旋律
器 乐 和 声乐 是 音 乐 两 大 表 现 形 式 , 其 中 声 乐 艺 术 是 一 门综 合艺术体系, 包 括 了声 乐作 品 、 声乐表演 、 声 乐创 作 和声 乐 教 学 。 原 有 的 声乐 艺 术 美 学 研 究 主 要 是 对 作 品个 案 的研 究 , 美 学 视 域 中 的声 乐艺 术 研 究 不 多 。我 国声 乐 艺 术 美 学研 究 主 要 受 到 西 方 音 乐 作 品 的影 响 , 声 乐 美 学理 论 的 研究 深 度 还 有待 加 强 , 很 多 声 乐 文 化 现象 还 有 待 研究 。 1 声 乐 艺 术 美 学概 述 ( 1 ) 内涵 。器 乐 和 声 乐 是 音 乐 作 品 的 两 大 表 现 形 式 , 音 乐 美 学 是 美学 和音 乐 学 的 交 叉 学 科 , 音 乐 美 学 要 对 音 乐 作 品 进 行 深 入 的 分析 、 研究和归纳 , 对 音乐 作 品 中的哲 学 与 美 学 问 题 进 行 思辨。声乐艺术美学是对声乐的审美价值以及审美规律进行研 究, 对声乐 的曲情 、 声情 和词情进行研究 , 综 合把握声乐作 品的 美学理论 , 并用综合声乐美学理论来指导声乐艺术实践活动 。 ( 2 ) 声 乐 艺术 美 学 内容 。声 乐 艺 术 不 同 于 器 乐 艺 术 , 两 者 的 区别 主要 表 现 在 歌 词 方 面 , 音乐 、 歌 词 和 人声 是 声 乐 艺 术 的 主 要 内容 。首先是音乐 , 音乐是声乐 的灵魂 , 声乐艺术 的价值主要 通过音乐的旋律 、 节拍 、 力度 、 节奏和调式来表现 , 音乐包括 了合 唱、 独唱和重唱 。音乐创作之时坚持着美学规则 , 通过对音乐旋 律力度 、 节奏和速度 的调节 可以产生不 同的音乐 风格 和审美效 应 。其 次 , 歌 词 是 声 乐 的 内容 , 也 是 声 乐 与 器 乐 的关 键 区 别 所 在。歌词和音乐 的结合可 以进发无穷 的精神力量 , 音 乐歌词可 以激发人们的形象思维 , 歌词可 以帮助人们更加 明确的感受歌

浅谈美声中的美学——以歌曲《彩云与鲜花》为例

浅谈美声中的美学——以歌曲《彩云与鲜花》为例

23声乐艺术解析SONG OF YELLOW RIVER / 092020声乐旋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歌词的制约,在利用唱法进行表达的时候,脱离不了歌曲情感的制约。

在演唱的过程中,不是演唱者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是建立在歌曲创作背景、情感和演唱者达到统一的过程。

利用美声唱法让声韵调有机结合在一起去表达歌曲,呈现出歌曲背后的美感,能够将歌曲中人民对祖国热爱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让歌曲中的情感借着美声声线传到听众的心中。

一、歌曲《彩云与鲜花》分析《彩云与鲜花》是陆在易先生在1981年创作,由张鸿西作词,发表于《中外抒情独唱》一书之中。

《彩云与鲜花》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首歌曲创作于改革开放第三年,正是我国学习外来新知识理念的黄金时间,充分展现了当前中西融合的音乐特征,旋律精巧、华彩乐段。

透过优美的曲调,展现了边塞人民爽朗性格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小我”去展现“大我”情怀,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尽热爱。

改革开放第三年,正是全国人民鼓足干劲开展经济建设的时候,通过《彩云与鲜花》表达了边疆人民以及其他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

因此在演唱方面,虽然是女声独唱,但是也应该借用美声的浑厚去表达主人公报效祖国的宏伟愿望,让歌曲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深化。

词作者张鸿西以两句问话“山想清泉树想春,姑娘啊姑娘你想什么?”为开始,采用富有代表性的民歌形式,结构简单对称。

第二部分:我想变成彩云,飞遍壮丽河山;我想变成鲜花,装点芬芳生活……表达了边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彩云与鲜花》是一首有着前奏和尾声的单二部曲子,将和声贯穿于整首歌曲的每一个角落,凸显节奏明快,营造出一种祥和、飘逸之感。

特别是在旋律上运用的附点音符、装饰音为歌曲增加了美感,生动表现了姑娘细腻的情感以及细腻背后对祖国深厚的爱意。

对《彩云与鲜花》的词曲的分析,能够更好的体会背后的情感,让演唱者从中去感受歌曲“以小见大”的情感,将姑娘细腻心思背后的情感展现出来,让《彩云与鲜花》唱出精彩,唱出美声的魅力。

探析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情感美学特征

探析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情感美学特征

清代李渔在《 闲情偶寄 ・ 习部 ・ 曲第 三・ 明曲意》 演 授 解 中说 , “ 口唱而心不唱 , 口中有 曲而 面上 、 身上无 曲, 此所谓无情之 曲 , 如蒙童背书 同一勉强而非 自然者也 ” 他称这种无情之 曲为“ , 死 音” 他要求演唱者 “ , 变死音为活 曲” “ , 欲唱好曲者 , 必……得其 义而后唱 , 唱时以精神贯串其中 , 务求酷 肖。若是 , 则同一 唱也 , 同一曲也 , 其转腔换字之间别有一种声 口, 目回头之际另是一 举 副神情” 此论认为明曲情 、 。 有感情的演唱能 以精神贯穿其中 . 能 给演唱 以生命 , 变勉强为 自然 , 变死音 为活音 , 足见他对 “ 曲情 ” 的 重 视 。这 些 都 是 对 白居 易 “ 唱歌 兼 唱情 ” 的继 承 与发 展 。 说 清代徐大椿在《 乐府传声 ・ 曲情》 中认 为唱曲应“ 、情 ” 声” “ 兼 备 以“ 为主, 出了“ 情” 提 唱曲之法 , 不但声之宜讲 , 而得 曲之情为 尤重” 这是针对唱曲只求声音好坏而不管内容和感情 表达的错 。 误倾向而提 出的。 虽然这个观点早在唐朝的 自居易就 曾论及过 , 但 徐 大 椿进 一 步 发 展 了这 一 观 点 。他说 :… … 盖声 者 众 曲之 所 “ 尽同 , 而情 者一曲之所 独异 , 不但生旦 、 、 口气各殊 , 丑 净 凡忠义 奸邪 、 风流鄙 俗 、 悲欢思慕事各不同。 使词虽工妙, 而唱者不得其 情, 则邪正不分 , 悲喜无别 , 即声音绝妙 , 与曲词相背 , 而 不但不 能动人 , 反令听者索然无 味矣 。 因此 , 情” ” 重“ 的目的主要在于感 人 。要 做 到 这 点 , 认 为 “ 唱 者 先 设 身 处地 ” 能 使 演 唱 “ 容 他 必 才 形 逼真” “ ,必先明曲中之意义曲折” 才能“ 使听者心会神怡 , 若亲对 其 人 , 忘其 为度 曲矣 ” 而 . .

中国民族声乐美学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民族声乐美学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台 ,这其 中有的顺应时代潮流 ,有的逆水行舟 ,民族 声乐的价值取 向是市场经 济下声乐演员 、教师及 学生都无法 回避 的,也是十分 尖 锐的现实 问题 ,文化 和社会转型期的 “ 浮躁心态 ”、“ 趋 利思想 ”亦 有十分突 出的表 现,具体表现在 关注 共同性 ,淡薄个 别性;追求 出 镜率 ,忽视成功 率;追逐商业性 ,不 管艺术性等 ,凡此 种种 ,都 决 定 了年轻 的歌手 必然要不断地重复着低层 次的歌唱 ,不 断地重复生 产 着演唱艺术赝 品。人们的心 中有 多么美好的声音 ,便 能唱 出多么
漂 亮 的 声 音 ; 人 们 心 中 有 多 么 美 好 的 向 往 ,才 能 表 达 出 多 么 美 好 的
园地 熠熠 闪光 ,具有很 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群众基础广 泛、实力雄厚 、群英荟萃 的专业演唱队伍推动当代 民族声乐的发展 , 当代 民族声乐美学特征尽显 。声乐艺术 的审美有它 自己的时代性、 民
希腊相媲美 ,但却发展得早熟滞慢。由于社会思想长期处于顽 固的封 闭型、保 守性 ,反对开拓 、否定物质欲求 、抑制创造革新 ,造 成音乐
美 学 在 内 容上 要 求 乐 而 不淫 ,哀 而 不伤 ,怨 而 不 怒 ,温 柔 敦 厚 ,形 式
的联系 ,因为审美活动 中的主体 与客体 是统一 的,它们 的关系是互 相促进 、互为前提的 ,为什么唱法 的进 步、作 品的丰 富反而造成 了
族 性 与 阶 段 性 的 差 异 ,正 是 由于这 种 差 异 性 ,产 生 了 中西 不 同 的声 乐 艺 术 。 中 国古 代 音 乐 以 “ 和 ”为 境 界 ,追 求 意 境 的清 幽 、 淡远 、空 灵
与雅致 ,数千年形成 自己民族独特 的审美标准。中国音乐中横 向旋律 的丰 富变化与高度 发展 ,使得中国人在审美中特别注意旋律美 ,对歌 唱艺术 的评价 ,特 别注意音乐与语言的结合,讲 究咬字与韵味 ,强调 歌唱者声音的特质 与个性发挥,强调 自然真切 。 带着直接 相关的 的专业技 能、知识及 实践过程 中遇到 的问题,

我国民族声乐审美特征的研究

我国民族声乐审美特征的研究

声乐艺术演唱都具有其独特 的时代性。声乐艺术演唱 随着
的美 、 内容 的美 , 思想的美 、 意境的美 。
3 . 体 现 主 客观 的 融合 美
人们 的思 想 、 审美 、 价值 观念 变化 而变 化。民族声乐演 唱的时代 特性 是对声乐作 品的一种 承载和延伸 ,也逐渐随之审美 的变更 对以往的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民族声乐演唱时代使得演 唱者 们肩负着承载历史的责任 ,演唱者希望通过 自身 的艺术 素养和 演唱技能 , 以及 自身对社会 的感知将 民族声 乐艺 术的历史精神 、 民族精神演绎 给观者 , 使得其思想 、 精神得 以延伸和发展 。
3 . 民族 声 乐演 唱 具 有 创 造 性
“ 人类 在劳动中创造 了美” , 这是马克思 关于劳动美 的观点 。 通 过民族声 乐词 作家和曲作家的主观劳动 ,创造 了民族声乐 的 美, 这是音乐家的劳动和他们创造的美。作词者在歌曲进行创作
过程 中 , 就将许 多丰富 的内容 、 描 绘性 的色彩 、 深 刻的情 感加入
演唱者因其个 性差异 ,在演唱过程 中会 因不 同的历史和社会 因 素、 个人对生活的体验而有所变化。
三、 我 国民 族 声 乐 美 的本 质
1 . 体现 民族 的品 格 美
唱艺术 , 即传统戏剧演唱 、 曲艺说 唱 、 民间 民歌演 唱 , 又有人把 民
族 声乐分 为民歌 、 说唱 、 戏 曲和 民族 新唱法 四大类 ; 从狭义 角度 来看 , 民族声乐艺术就是指人们通常所认 为的现代“ 民族 演唱” 。 民族声乐传 承 了传统 的戏 曲、 曲艺说 唱 、 民歌 演唱 的方 法 , 又融 入 了西洋美声 唱法 的演唱和发声技 巧。
关键 词 : 民族声 乐 审美 特征 声 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乐艺术美学研究
声乐艺术既是一种音乐范围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美学范围的艺术,声乐艺术是美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声乐艺术的高境界除了优秀的歌词和乐曲作品,还有就是创作者和表演者所需要表达出来的感情,这种感情可以感染到观众,由此成为一种美学艺术。

一、引言声乐艺术是集多个组成部分于一身的艺术,其包括作品创作,教学评论和表演等部分。

大多研究者都从音乐这一基础方面来对声乐艺术做出深入研究,而忽略了声乐艺术在美学方面的高深造诣。

声乐艺术不仅仅代表着表演者的表演内容,即歌曲的曲调和表演者的表演效果,以及乐器的选择和种类,其更多的是通过表演者极富有感情的表演来感染听众的情绪,由此使听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声乐艺术在美学视域中的地位。

声乐艺术是具有一定的美学地位的,其研究不仅仅是停留在音乐的曲调和歌词上,更多的是通过对音乐的演出深入研究声乐的本质和通过人们的审美来探讨声乐艺术在美学视域中的地位。

二、美学视域的声乐艺术内涵顾名思义,美学视域中的声乐艺术,既属于声乐学的一个研究分支,又属于美学的一个研究分支,是两个学科的交叉区域。

声乐学是声乐艺术的基础性学科,只有了解声乐学的基本原理
才能更加深入的创作表演并对其进行音乐评论。

声乐艺术同时也在美学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声乐美学主要是研究声音艺术的本质原理和人们的审美价值。

美学视域中的声乐艺术主要是研究人类在音乐上的感性需求,以及通过哲学的视角来研究声乐欣赏与实践中所出现的哲学问题。

通过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声乐艺术的美学构成,探讨声乐艺术的美学本质和审美方法,由特殊到一般,形成对美学视域中对声乐艺术的普遍审美方向,从整体格局到细微部分的观察,形成对声乐艺术美学的系统性研究。

三、声乐艺术美学的具体内容要想了解美学视域中的声乐艺术,就需要知道声乐艺术美学主要是研究由声乐表演而引起的听众情绪共鸣的艺术。

在声乐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主要通过曲调、歌词等具体表现形式来表现出所需要传达的情感,从而加深对听众的情绪感染,引起人们的共鸣。

而通过声乐的创作到表演者对其的表演,再到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个过程就可以体现出声乐艺术的美学。

而声乐评论人通过对声乐美学的评论在哲学和美学上对声乐艺术加以分析。

声乐艺术的美学价值主要包括声乐的歌词、旋律、演唱方式等方面的艺术价值。

(一)声乐艺术的歌词美学。

声乐艺术的歌词同时也包括着语言文学,只有好的语言文学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从语言学方面来讲,感情洋溢的诗歌类更加能够使读者感同身受,更加地调动起读者的情绪。

从声乐艺术方面来讲,
优秀的声乐作品也同样具有优秀的歌词水平,好的歌词能够使听众感同身受,能够从歌词所讲述的小故事中回忆起自身的各种经历感受。

对于中国的歌词艺术来讲,中国听众更加深有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优美的汉语排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使听众情绪产生共鸣,这就是声乐艺术的歌词美学。

(二)声乐艺术的旋律美学。

声乐艺术的旋律美学是声乐艺术的基本内容,声乐艺术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声乐的表演上。

音乐本身就是最能调动人类感情的艺术之一。

人们常说,音乐无国界,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旋律的美好是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

一个好的旋律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歌词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只有拥有了优美的旋律才具有声乐艺术美学的最基本要素。

(三)声乐艺术的演唱美学。

声乐艺术的演唱美学是声乐艺术的关键性部分。

一部作品的好坏不仅要通过其歌词和旋律的水平来表现出来,对其演唱方式也有同样高的要求。

演唱美学不仅要求表演者的声腔要具有一定的美学性,能够利用声腔来给艺术添彩,同时对表演者的形体艺术也有一定的要求,表演者的形体艺术主要是通过表演者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来传达给观众,从而更易感染观众情绪。

声乐艺术的演唱美学在声乐研究中也是重要部分。

四、结论声乐艺术作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艺术创造者既来源于人,也服务于人。

声乐艺术通过人的演唱来表现,所以对声乐艺术美学
的探究就是对声乐作品、对人类感情的调动的研究。

具有美学价值的声乐艺术更加能够感染人们的情绪,使人们有感同身受之情,同时具有美学价值的声乐艺术也能够提高观众的审美,使人们的文化水平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具有美学价值的声乐艺术更加能被大众所喜闻乐见,所以更容易被听众接受和认可。

所以,声乐作品的创作要注意其美学的价值,只有具备了高水准、高美学价值的声乐艺术,才能够被具有高审美能力的大众所认可。

声乐艺术的美学价值也同样要求在声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通过对美学的研究,创造出更有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