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艺术考察报告
关于去两省旅游考察报告

关于去两省旅游考察报告关于去两省旅游考察报告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探索旅游资源,我们一行人于近日完成了两省旅游考察。
本次考察的地点主要有贵州省和湖南省,以下是考察报告。
一、贵州省贵州省是我国中西部重要的旅游省份之一,素有“人间仙境”之称,被誉为旅游宝地。
本次考察我们主要参观了贵阳、遵义等地。
1. 贵阳贵阳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城市规划科学合理,资源丰富,文化悠久,旅游资源塞满,又被称为“春城”的贵阳,被称作“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在贵阳主要参观了革命历史纪念馆、黔灵公园、翡翠湖、花果山、观山湖等地。
革命历史纪念馆展示了贵州井冈山的革命精神和纪念碑,让我们回顾了革命历史的辉煌。
花果山不论是山的形态、森林景观、历史传说,都为旅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走进花果山、探索九重花果洞,壮美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观山湖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北部,是贵阳市区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
景区内景物优美、风光秀丽、环境优雅宜人。
观山湖畔的亚热带植物、亭台楼阁、水景、舞台、音箱和洞天石窟构成一个集观赏山水美景、游乐娱乐、清吧消夜、休闲艺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2. 遵义遵义也被称作“赣州瑰宝",是充满亲和力、热情好客的旅游之城。
旅游风光、历史文化与乡土特色齐头并进,令人倍感盛情。
我们去了龙岩古民居、红军长征博物馆、五龙口风景区等地。
龙岩古民居是一个被山环围绕着的古村,依山巧妙地建筑在峻峭的山峰上,整体建筑雄奇峻美,非常典型的苗族代表,让人忍不住赞叹。
红军长征博物馆位于遵义市汇川区东大街14号,整个博物馆色彩明显,布局很合理,全面展示了红军长征历史,快速而仔细地了解了重要事件和战役胜利的得与失。
五龙口是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南部,赤水河两岸、长约二公里的狭长地带。
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和中央红军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会议主要场所。
景区内景物优美,风光秀丽,环境优雅宜人。
二、湖南省湖南省位于中南部地区,风景以山水景色、文化胜地等多种形式表现,是全国重要的旅游省份之一。
关于赴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学习考察的报告.doc

关于赴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学习考察的报告今年年初,根据工作需要,州政协将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的工作职能并入社会法制与民族宗教委员会,成立了社会法制民族宗教与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
由于拓宽了新的工作领域,增加了新工作内容,专委会于年初制定了学习考察计划。
10 月9日-18日,由州政协副主席马景峰,州政协副秘书长兼社法民宗与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主任李淳国、副主任孙继恒,州政协委员、州侨联主席李静,州政协委员、州台办副主任刘永刚,州政协委员张明、邓立波等七人组成考察组,赴广东省的东莞市和中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贵州省的贵阳市和遵义市等地考察学习。
期间,考察组分别与所到地方政协、侨联、台办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参观了当地有代表性的侨资、台资企业,参观学习的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所到市政协在港澳台侨以及外事工作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考察印象(一)广东东莞市、中山市的情况此次考察的第一站是广东省的东莞市和中山市,这两个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著名的侨乡。
这里港澳台侨同胞众多,他们爱国爱家,热心公益事业;他们见多识广踊跃参政议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两市政协、侨联和台办十分重视、支持和鼓励港澳台侨同胞在国内和家乡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充分利用地缘人缘和政策优势,多措并举,为港澳台侨同胞创造了参政议政、履职议政、学习提高、发挥优势的良好平台。
1、政协港澳台侨工作亮点多,港澳台侨同胞贡献大一是在政协组织设特邀港澳人士界别,选聘政协委员。
二是每年的“两会”期间邀请在当地投资企业的港澳台侨同胞列席“两会”,听报告,参加座谈会,市委书记到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选聘港澳台侨界别知名人士为特聘委员。
聘任港澳台侨界别知名人士为特聘委员的比例达10%。
四是为港澳台侨同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港澳台侨同胞的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
实践证明,港澳台侨同胞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低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经济转型升级“推动者”。
西江千户苗寨考察报告

西江千户苗寨考察报告篇一: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内容: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前言:经过这次,可以说是对我们人生很有意义的一次艺术考察,使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
看着西江千户苗寨的人们的每一件每一样艺术品让我是那么的沉醉与流连忘返,为什么苗族人能创造出令世人为之赞叹的传奇?我有时在想,少数民族除了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有自己的神话和传奇,让世界为之赞叹的还是什么?苗族之都——西江千户苗寨,这里有喜欢的风景,这里有喜欢的文化习俗,这里更有喜欢的人!感受原汁原味的风俗文化,领略到苗家人几千年来保存完好的生活习俗。
专业考察,是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拓展知识面。
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收到启示,学习前人的传统智慧;从现代设计的案例中,实际体会设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和专业相关的综合素养,诸如自立意识、沟通技巧、团队精神。
雷公山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现代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人服务的。
人的需求决定着设计,现代人们越来越注意的生活的品味,舒适性,人文环境等周边环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需要远离城市的喧嚣,外出旅游放松心情过一过日子,但是住在山林野趣的时候,享受大自然的时候就觉得太寂寞了就想到市井繁华中享受物质生活。
在当今这个生存压力很大的社会中,人们更需要亲近大自然。
西江千户苗寨领略人文,雷公山领略自然。
一、考察时间、考察地点考察时间:2013年6月24日至6月30日考察地点: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苗峰雷公山二、考察见闻所感西江千户苗寨从贵阳出发,途径足足四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下车后我们就看到了西江千户苗寨的们,门口的西江苗寨人有他们古老的方式欢迎者我们的到来,他们载歌载舞,他们热情好客。
大学外出写生考察报告

大学外出写生考察报告大学外出写生考察报告一其实在之前就听说区里要安排外出写生,也就一直暗暗盼望着,特别是前不久参加市里的美术年会时,看到一位老师的写生油画创作,内心真是羡慕嫉妒恨。
这回好了,终于我们也有机会了。
虽然自己绘画功底不怎么好,但是可以学习,可以进步,还是很让人高兴的。
只是天公不作美,临出发前下起了雨,并且一直持续到写生结束的前一天。
为期两天半的写生时间虽然短了点,但是也是收获良多,意犹未尽。
我是第一次来这里,第一次见识到原生态的自然之美。
大洼确实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特别是这个季节,山里的色彩变得丰富艳丽,随处可见的杨树,一丛一丛,叶子由黄到绿,其间点缀着几棵悬挂着如小灯笼一样可爱果子的柿子树,再加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有着各色颜色的植物,星星点点,满眼灿烂,马上就让人想起一个词层林尽染---------- 很多画画的人都喜欢到这里来写生,作为省内的写生胜地,还是很名不虚传的。
只可惜连这里水都被污染了,很多原本很清澈的溪流都变得污浊,连其间的山石也被染成了黑色,曾经的小鱼小虾们更是踪迹全无虽然这里的乡民们依然淳朴善良,但是他们不知道丢失了的最宝贵的东西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伤感的思绪拉回来,还是说说画画的事吧,我们这次一共是来了27 名老师,按照国画、速写和色彩'分了三个小组。
为了节约时间,一到目的地后就马上放好行李,每人领了一包干粮开始集合进山。
我们一行人跟随有经验的尚主任走在最前面,走过一处小桥,再向右转,眼前突然展现出一条铺满落叶的小径,蜿蜿蜒蜒,指向不知名的远方,我们一边赞叹着这神秘美丽的大自然,一边继续继续前行寻找适合画画的地点,最后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茅草屋,有山石垒成的矮矮的围墙,听到里面传出咩咩的叫声,原来是一个羊圈这里的羊们也很有意思,清一色的黑山羊,平日我们所熟知的白羊一只也看不到。
然后,第一幅画就献给了这个古色古香的羊圈。
现在再看这幅画,虚实关系处理得不好,主体物也不突出,画得很不成熟---- 在山里吃过中饭后,我们又找到一家山间小屋,只是很可惜,还没怎么画完,天空就飘起了雨,我们只好打道回府,雨一直下到晚上。
艺术考察报告总结(共7篇)

艺术考察报告总结(共7篇)涉外经济学院艺术学部工业设计 0805班刘欢欢云南考察报告期盼了已久的的艺术考察终于在兴奋与欢乐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艺术考察,我们去了美丽的云南,主要游览了香格里拉、丽江、大理、昆明四个城市。
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长990公里。
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万人。
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
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我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
考察第一站——大理古城经过一上午的奔波,我们首先从落脚点—昆明乘大巴直奔了大理,大理城我们主要游览了大理的古城。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
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
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
“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
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
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考察第二站——神奇的香格里拉大草原当我们来到神奇的香格里拉,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屹立在峻拔的高山下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没有引人注目的高楼大厦,没有豪华的飞驰中的汽车,当我们走进藏民家中,我们发现这里没有令人骄傲的现代化的家用电器,没有高档的房墙装饰,一切都是那么的纯朴、单纯、原始,也觉得这里的一切让人回归自然、令人向往。
贵州蜡染实习考察报告

**贵州蜡染实习考察报告**---**一、前言**蜡染,这一古老的防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传统技艺,我们一行人在2023年4月赴贵州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蜡染实习考察。
---**二、实习考察内容****1. 参观学习基地:**我们首先参观了贵州师范大学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的蜡染技艺培训基地。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蜡染的历史、流程和技术要点。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基地内的展览馆,欣赏到了许多蜡染艺术品。
**2. 实地考察:**接着,我们赴黎平县参观了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和侗品源基地。
在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我们深入了解了侗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和建筑风格。
侗品源基地则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蜡染技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对蜡染产品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
**3. 动手实践:**在侗品源基地,我们亲自体验了蜡染的制作过程,从绘图、上蜡到染色、去蜡,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操作,深刻感受到了蜡染技艺的魅力。
在陆勇妹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蜡染作品。
---**三、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实习考察,我们对蜡染技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看到了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应用,也感受到了传统技艺传承人的敬业精神。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传统蜡染技艺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如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兴趣不足、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等。
---**四、结语**总的来说,这次贵州蜡染实习考察让我们收获颇丰。
我们不仅学到了蜡染技艺,更深入了解了蜡染背后的文化底蕴,也思考了如何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美术学艺术考察报告(共10篇)

美术学艺术考察报告(共10篇)美术考察报告艺术考察报告格式范文广告设计考察报告美术学考察可以不去吗篇一:美术学考察报告美术学专业考察报告——豫秦之行姓名:赵伟民班级:09美术学学号:2009041220十一月,伴随着凛冽的寒风,我们出发了,对于这次的考察,我们都有不同的期待:中国四大石窟之首——龙门石窟、传说中的少林寺、古城长安。
是的,我们在路上。
1、河南开封市首先,我们的第一站是河南开封,由于到了的时候就是晚上了,所以我们到了那里之后,晚上随便吃了点,我吃的是河南的烩面,由于不知道哪里的是最地道的,反正是我的感觉不怎么好吃。
第二天,我们就是去了清明上河园,由于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秋季,所以欣赏到了一年一度的河南开封菊花展。
去的时候大门口有一些表演,如一队“宋兵”骑着高头大马穿街过市。
里面也是以宋朝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中再现原图中风物景观的一座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
园内主要建筑有城门楼、虹桥、街景、店铺、河道、码头、船坊等。
下午去了天波杨府,就是杨家将的故居,当然是现代人在原址修建的。
在晚上回来已经很晚了,就是去吃了河南有名的小吃,如炒凉粉,初中时最喜欢的,一个字,好吃!糊辣汤,我记得小时候在菏泽喝的最好喝,那时候是买包子送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啊。
第二天去了开封府,开封府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威名驰誉天下,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美名传于古今。
在门口看到现代人的表演,再现了当年开封府的辉煌。
下午就是去了开封市博物馆,在见到了历代的大师的作品之后,也对我们的认识提高了很多,知道以后向哪个方向努力。
最后一站是相国寺,对于相国寺而言,我觉得在闹市区中,而且过于世俗化了,一般我们觉得一代名寺应该是在深山之中,不被打扰,一直传承着文化,也被山中的灵气庇佑着。
3、河南省洛阳市在洛阳的时候我们先后考察了白马寺、少林寺、洛阳历史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少林寺和龙门石窟。
也许是受小时候的影响,觉得少林寺太深刻了。
古戏台调查报告

篇一:简论古戏台的文献价值简论古戏台的文献价值古戏台不仅是一种文物遗存,一种历史建筑。
同时它也是一种艺术文献。
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戏剧舞台的活标本。
“现代艺术文献除了纸载体之外,更多的是感光材料和磁性材料,而且随着文献学研究的现代化技术应用,以纸为载体的古典艺术文献也面临载体转移问题。
”[③]确实,人们对艺术文献的认识越来越宽泛,许多非纸质载体逐渐成为艺术文献学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戏曲文物学在戏曲研究界悄然兴起。
古戏台随之成为戏曲研究者们无法回避的重要文献。
那么,古戏台作为一种艺术文献,它究竟有哪些文献价值呢?我以为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古戏台是研究中国戏曲史、剧场史的活标本。
古戏台作为一种历史上的戏剧舞台形式,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剧场形制沿革的第一手资料。
它是固态的、非文本意义上的文献。
文本文献往往存在着真伪的区别,需要校勘与辩伪。
而古戏台这样的非文本文献,却是凝固的剧场建筑形态的艺术文献。
古戏台是随着戏曲表演的日渐繁荣出现了比较固定的演出场所后出现的。
这种演出场所最早设在寺庙里,尽管没有文献记载,但敦煌壁画里可以见到许多设在寺庙大殿前面供表演歌舞用的露台。
这就是当时戏曲表演的舞台,也就是最早的古戏台。
以现今保存较完整的山西临汾元代古戏台为例,无论是魏村牛王庙古戏台,还是王曲村东岳庙古戏台、东羊村后土庙戏台,都能够极为清晰的折射出当时戏曲的舞台规制和演出状况。
分析、考察这三个古戏台,可以发现它们的舞台平面面积总是保持在45—55平方米之间,这种舞台的构筑设计是由于当时元杂剧的演出需要决定的。
元杂剧作为金院本的继承者已经发展成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表演已经严格程式化,这就必然要求舞台尺寸的规范化。
而舞台尺寸的规范化也必然进一步加剧表演的程式化。
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演出形式与舞台规制密切相关,表演的程式总要受制于舞台的空间、尺寸和设计。
将这些留存下来的古戏台舞台实例与演出文献对照,我们可以推断:元杂剧表演已经高度规范化,因此导致了元代舞台平面尺寸的基本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艺术考察报告工艺美术学院服装二班贵州艺术考察报告由于专业需要,我们学院安排组织我们服装专业于4月3号去贵州黔东南进行了对少数民族的服装考察之旅,主要目的是看看苗族多彩的服饰,和绚丽的银饰。
可以说这次旅程欢乐几许,难过几许,出发的时候火车上那将近26个小时的车程,让我们恨透了,但是出发前背着两大包的零食,期待的心情我们依然不能忘记,一路上我们笑得嗓子哑了,但是绿皮火车的硬座,让我对以前梦想坐着轰隆隆的火车走遍中国的那些心里的小火苗渐渐熄灭了,我不知道这次意味着什么,我只知道,当我满肚子塞满垃圾食品,满面油光,上个厕所等半天的时候,我有一种跑回家的冲动。
那一路上,大小的山,长短的隧道,凌晨的时候看见满山的油菜花,我们激动的乱叫,对于平原的孩子来说,一片又一片的油菜花实在是少的很。
火车上难受时候产生的恨意慢慢全部由激动代替了。
当天晚上,我们在黔东南的凯里落脚,在吃了一天半垃圾食品之后第一次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大家一个个都像一直饿了很多天的小狼崽,对食物充满了渴望,可想而知,那顿饭我们吃的是有多幸福。
凯里市区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建筑上的避雷针都设计成牛角的样式,屋顶的设计也模仿吊脚楼建筑,最独特的是凯里的公交车站站台为苗族木制房屋样式。
这些特色非常能吸引人的关注。
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我们就出发去了台江县,台江位于贵州黔东南族侗族自治州东部,史称“苗疆腹地”,总面积1200余平方公里,人口16.5万,其中苗族占97%以上,被誉为“天下苗族第一县”。
看了姊妹节的开幕式,我被满眼的亮丽服装惊讶到了,哪里都是新奇的,她们走到哪里,哪里就一片亮丽,并不断引来惊艳的目光和掌声。
她们身上的银饰多者数十件,少者一两件,银饰的造型大同小异,只是在头饰上有些标志性区别。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苗族服饰,恐怕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好的苗族服饰。
苗族很多个支系所在的乡镇女性盛妆表演开始了,虽然从表演上我们感觉不到与其他地方苗族舞蹈的差别,但每队姑娘们奇特的服饰几乎都有自己的特色,长度、样式、质地、花纹图案各不相同。
这些绣满各种花纹图案的服饰都采用手工制作,绣制手法多种多样,有平绣、绉绣、辫绣、锁边绣、纹绣、挑花、织锦等等。
据当地县志记载,台江苗族的九个支系是以服饰来区分的。
从方南、方你、方纠、方翁、方黎、方白、方秀、翁芒、后哨9个不同的服饰型状上就能区分出她们属哪支苗系.每年三月十五的贵州苗族“姊妹节”,又称“姊妹饭节”,是指贵州省台江县、施秉县以及剑河县部分地区的苗族人民在每年春季由妇女们主持的吃姊妹饭的节日。
具体时间又因地而异。
节日礼仪古朴独特,最为典型壮观的要数清水江畔台江县施洞地区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的苗族姊妹节。
节日以青年女子为中心,邀约情人们相聚同吃姊妹饭、跳踩鼓舞、游方对歌、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真实地展现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男女情爱生活景象。
此间,古老悠久的苗族歌舞服饰艺术、剽悍惊心的舞龙斗牛娱乐活动,宁静温馨的农家田间生活与追求返璞归真的现代旅游活动交织互动,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是“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正成为大西南现代旅游经济的一道亮丽风景。
苗族“无人不穿花”,苗族姑娘从小爱刺绣,以精益求精著称。
据说一件嫁衣要花上三四年时间。
创造了刺绣、挑花、织花等多种艺术,在绣法上辫、绉、卷是苗家特有的绣法,其浑厚沉着,粗犷结实,像浮雕一样,富有立体感。
她们在衣襟、衣袖、衣边、臂肩、围腰上都绣着漂亮的植物、动物或几何图案,就连荷包、手帕和小孩的背带等一些生活用具上,也都绣有色彩斑斓、花样生动的精美刺绣,不仅花纹匀称,而且色调鲜明。
人们都说苗族是一个“无人不穿花”的爱美民族??《寨头苗家风俗录》(乡俗中国)则是黔东南及三穗地区少数民族苗族风俗风情的人类文化学的考察报告。
黔东南州自然风光绮丽多姿,人文景观绚烂古朴,民族风情浓郁。
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旅游组织界定的旅游景区,还有全国最大的苗寨--雷山西江、全国最大的侗寨--黎平肇兴、世界之最--黎平天生桥和中共黎平会议会址。
民族民间节日160多个,有“百节之乡”、“歌舞海洋”的美誉。
苗族飞歌、侗族大歌以及有“东方迪斯科”美誉的反排木鼓舞蜚声海内外。
被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确定为世界十八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被联合国推荐为“返朴归真、回真自然”全球十大旅游圣地之一。
在凯里的最后一天我们去了施洞,苗族寨子里有个传统——到谁家就一定要留在那吃饭,他们喜欢用满桌的饭菜和香醇的美酒迎接客人,那一天我们吃了长桌宴,在离去时他们送了我们半天,这份热情最令人感动。
贵州多山,所有的田都是梯田不利于机械化,且高山上不适合种作物,农民生活不是很富裕,即使是新盖的房子屋内也很简陋。
妇女梳着传统的苗族发型,穿着青黑色或绿色苗族服饰,也是那份淳朴的民情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在凯里带了三天之后我们离开去了安顺,看了中国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
去了天星桥看了中国最宽的瀑布和最漂亮的自然景观黄果树瀑布以其雄奇壮阔的大瀑布、连环密布的瀑布群而闻名于海内外,十分壮丽。
并享有“中华第一瀑”之盛誉,是除尼亚加拉瀑布和维多利亚瀑布之外的第三大瀑布。
黄果树瀑布由18个风韵各异的大小瀑布组成,其中以黄果树大瀑布最为优美壮观,故统称为黄果树瀑布群。
由于黄果树瀑布群的各瀑布不仅风韵各具特色,造型十分优美,堪称世界上最典型、最壮观的喀斯特瀑布群,而且在其周围还发育着许多喀斯特溶洞,洞内发育各种喀斯特洞穴地貌,形成著名的贵州地下世界,具有极大的旅游观光价值。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这种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心动魄。
对游者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一次精神的洗礼。
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第五天我们去了六枝,做了一个半小时的山路,去了长角苗,那是一个很贫穷的寨子,姑娘们都梳着很大的头型,进寨子的时候必须喝她们敬的酒,还不能用手碰到牛角杯子。
六枝隶属于六盘水。
六盘水市是一座以开发能源和原材料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
地处贵州西部的乌蒙山区,位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区)结合部的中心。
六盘水辖六枝、盘县、水城县和钟山区4个县级行政区及钟山、红果、平寨3个经济开发区,1978年正式设立为省辖市,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总人口266万。
有汉、彝苗、布依等30多个民族,是中国江南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
邓小平、江泽民、胡耀邦、宋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自到六盘水视察过。
六盘水市市名,系取六枝(原为郎岱县)、盘县、水城三个特区的头一个字而得。
这里是一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历史悠久。
在饮食上苗族人喜吃辣椒,所吃的菜食多为蔬菜,家常菜如酸菜、酸汤、腌菜、辣椒拌豆腐煮法特别,由于习惯在高山居住故用水矜持,他们饮生水、食冷饭,苗族人喜好饮酒,酒量甚大;苗族服饰颜色以青灰黑白居多,做衣服从不请人带做,妇女的盛装通常鲜艳夺目、篇二:贵州湖南考察报告考察日志时间:2011年10月31日地点:贵阳昨天下午5点集合在郑州火车站,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无限的向往,踏上了开往贵州的火车,幻想着接下来的日子会带给这生最美好的回忆。
这次的考察目的是走向社会,了解祖国大好河川,了解祖国民族传统文化。
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将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
到达贵阳火车站已是晚上10点了,了解到贵阳火车站是建于1959年,它连接湘黔、川黔、贵昆、黔桂四大干线的客运一等站,是西南地区铁路重要交通枢纽,犹如一只展翅雄鹰,扶摇直上蓝天,下辖运转、客运、售票、设备四个车间。
贵阳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被誉为“高原明珠”。
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
贵阳也是一座千百年来具有独特人文气息的城市。
有人说,一个时代是一片树林,城市则是这树林中的大树。
当这片树林在时代风云中哗哗作响时,贵阳,这棵云贵高原上的大树,也正努力地吮吸着时代的养分,在岁月中枝展叶发。
因贵阳森林覆盖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最高,又得名“林城”和“避暑之都”。
独特的夜郎文化孕育了贵阳这座依山傍水,四季如春,旖旎无限的魅力之地,作为高原腹部的中心城市,贵阳沿承不息的夜郎文化,继往开来,在这优秀的文化基础上,林城贵阳将以一种全新、独美的面貌倾说这千百年来云贵大地上的事事点滴。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云贵高原东侧,川黔、贵昆、黔贵三铁路交点,大西南川、滇、黔、藏四省中距出海口最近的省会。
因地处山地丘陵之间,享有“山国之都”的美誉。
又地方述志记有:“郡为贵山之南(山南水北为阳)因得名??”因此即美名贵阳。
时间:2011年10月1日地点:贵阳千户苗寨早上7点吃过早饭后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向千户苗寨出发了,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目的地。
当心情从城市中的声色繁华中解脱出来后,变陶醉在自然风景和古老的人文情怀中。
乘车翻过群山,在苍翠的苍山下散落着一片片白墙青瓦的民居庭院大都整齐、轩昂、端庄、大方,古色古香的风景被发挥至极,使民居成为美观大方的综合建筑艺术的典型。
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是全国最大的苗族村寨,全寨1200多户、6000余人,苗族占99%。
黎平肇兴侗寨有900多户人家、3800余人,故有“侗乡第一寨”之称。
全寨有5个家族,每个家族有一座鼓楼,共5座鼓楼、5座花桥、5座侗戏楼,这些极富侗族建筑特点的建筑物至今保存完好。
在几座美丽的山上,树木成林,种类繁多,有橡树、松树??数都数不清。
在山上不乏许多美丽的月季、大丽菊、鸡冠花。
山上有一千多户的苗族人家世代居住在这。
千户苗寨果不其名,在美丽的山窝窝上,一大片一大片独特的苗房,足足有一千多户之多,你别看从山顶的房子到山脚的房子距离好象很近很近,实际上,从山顶走到山脚,要大半天哩!苗寨的房子十分美丽,房子全是用木头做的,十分独特。
在四角的屋檐下,有几扇木头框成的窗户,玻璃干净得连里面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走进房里,虽然没有城里那么舒适、整洁,可也毫不逊色。
房子的结构十分巧妙,一间连着一间,让人感觉十分宽敞。
两脚蹬在木地板上,一阵清脆的“咚咚”声十分好听。
那冉冉升起的如银的炊烟,那亘古沉默永不停息的山溪,那随着夕阳踽踽独行的老牛,这就是千户苗寨。
时间:2011年10月2日地点:贵阳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珠江水系打邦河的支流白水河九级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因当地一种常见的植物“黄果树”而得名,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