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平和] 让内心回归平和
兴智教育平心静气的方法

兴智教育平心静气的方法平心静气是指在面对困惑、压力、冲突等情感或心理问题时,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化和冲动行为的能力。
对于兴智教育而言,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掌握平心静气的方法,以促进有效的教学和学习。
以下是几个促进平心静气的方法:1.自我观察与认知:养成自我观察和反思的习惯是培养平心静气的重要一步。
教师和学生应当关注自身的情绪状态、触发点和反应,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并努力探寻背后的原因。
通过这种自我观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在需要时采取适当的调整和应对方法。
2.深呼吸与放松: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进行深呼吸有助于平复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
同时,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温水浸泡双脚、听轻松音乐、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等,以帮助平静心情和放松身心。
3.换位思考和倾听:在教育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常存在不同的需求和期待。
在解决冲突或处理问题时,双方应当试图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感受和立场。
同时,倾听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意见,能够促进理解和共识的形成,避免情绪上的冲突和争吵。
4.目标管理与时间规划:过高或过分追求完美的目标往往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和焦虑。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可行的步骤。
同时,合理规划时间,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有助于避免因时间压力引发的情绪波动。
6.健康生活方式: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都是保持情绪平和的重要因素。
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有助于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并提高心理韧性。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教师和学生可以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理智和平和的心态。
这种平心静气的状态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效减少因情绪波动引发的冲突和问题。
教育需要心平气和

教育需要心平气和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和学生都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具备耐心、沟通能力、关爱学生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学生也需要学会控制情绪、尊重他人、接受教育者的指导和建议。
只有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教育才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育者需要保持心平气和。
教育者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
教育者在面对学生时,需要保持冷静和平和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应该保持耐心和理性。
面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良行为,教育者应该以包容和善意的态度去引导学生,而不是情绪化的对待。
只有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教育者才能够有效地教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需要心平气和,这一点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平气和是教育有效进行的前提。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学生之间需要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有效的沟通。
如果教育者和学生都处于焦躁和情绪化的状态下,教育者无法有效地传递知识和技能,学生也无法有效地接受和理解知识和技能。
而且,情绪化的状态下,教育者和学生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和矛盾,导致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只有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才能够保持理性和清晰的头脑,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
心平气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关键。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学校中度过绝大部分的时间。
学校的学习氛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如果学校的学习氛围充满了紧张和焦虑,教育者和学生都处于情绪化的状态下,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学习体验,也无法在这样的氛围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只有在心平气和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心平气和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健康心理的重要保障。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健康心理。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只有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教育者才能够展现出良好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规范,影响和激励学生。
养成平和心态的方法

养成平和心态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保持平和心态成为了一种迫切的需求。
只有拥有平和的心态,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实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养成平和心态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一、正确认识自己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
接受自己的不足,并且积极改善自己的缺点,是培养平和心态的基础。
不要过于苛求自己,也不要过于妄自菲薄,要学会平衡地看待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二、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保持平和心态的关键。
我们应该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挑战,而不是沉溺于消极的情绪中。
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保持内心的平衡。
三、学会放下和宽容放下过去的痛苦和遗憾,学会宽容他人是培养平和心态的重要步骤。
过去的错误和伤害只会让我们陷入痛苦的回忆中,无法真正面对现实和未来。
宽容他人的过失和错误,能够减少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和纷争,让我们的心境更加平和。
四、保持身心的平衡身心的平衡是培养平和心态的基础。
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通过冥想、放松和休息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只有身心得到平衡,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持平和的心态。
五、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爱好是保持平和心态的有效途径。
当我们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物中时,能够让我们忘记外界的纷扰和压力,全身心地享受其中的乐趣。
兴趣爱好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放松身心,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耐心和专注力,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总结起来,养成平和心态的方法包括正确认识自己、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放下和宽容、保持身心的平衡以及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有效培养内心平和的三大技巧

有效培养内心平和的三大技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内心的平和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保持内心平和,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内心的平和呢?本文将介绍三大技巧,帮助您有效培养内心的平和。
技巧一: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要培养内心的平和,首先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人的情绪是多变的,有时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波动起伏。
因此,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并调整消极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感到焦虑、愤怒、沮丧等消极情绪时,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等方式来平复情绪,让自己回归平静。
技巧二:学会接受和释放
接受和释放是培养内心平和的重要技巧之一。
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而如何正确看待并接受这些挫折是至关重要的。
接受并不代表认输,而是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
同时,释放内心的包袱也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运动、写日记、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释放负面情绪,让内心得到宣泄,保持平和。
技巧三:培养正念和感恩之心
正念和感恩之心是保持内心平和的关键。
正念是指保持当下的专注和意识,不被过去或未来的忧虑所困扰。
通过正念冥想等方式,可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思绪,保持内心平静。
同时,感恩之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学会感恩身边的人和事物,珍惜拥有的一切,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通过以上三大技巧的实践,相信您可以有效培养内心的平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灵。
愿您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始终拥有一颗平和、宁静的内心!。
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听魏书生《班级管理》专题讲座有感公主岭市岭西小学——曹晶教育就是为人和社会全面发展而教,教人做人,让他们追真、向善、求美。
教人做事,让他们知道怎样做事——魏书生一、教师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
育人先要育心,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
”老师要善待、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人,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多与每一个学生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切实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最信任的引路人。
十几年的班主任经验,使我逐步探索和感知到,只有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用真情赢得真情。
听了魏老师的报告之后让我很受启发,记得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我们老师就应该蹲下来与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老师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
教师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
教师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这样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二、教育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学校工作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拟定全班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以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
平和教育的重要性与价值

平和教育的重要性与价值人类社会一直以来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冲突与争斗,这些冲突不仅对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伤害,也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这样一个带有诸多矛盾与冲突的社会环境中,平和教育的重要性与价值显得尤为突出。
首先,平和教育的重要性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和平思维与沟通技巧。
通过学习和平教育,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不同,培养宽容与尊重的精神。
他们将学会用理性和冷静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并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来改善人际关系。
这种和平的思维和沟通技巧, 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构建良好的相互关系,减少冲突和争斗的发生。
其次,平和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与情商。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而平和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心态,学会排解压力与消极情绪。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愿意倾听他人的需求和观点。
健康的心态与情商的提升将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挑战,具备更多的心理韧性,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并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再次,平和教育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倡导非暴力与和平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行为。
通过对历史上的暴力冲突和恶性事件进行研究与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暴力和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平和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摒弃暴力和仇恨,倡导理性与和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公正观念和赋予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并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出贡献。
最后,平和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培养学生对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通过平和教育,我们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和平是共同的责任与使命,教育他们关注国际事务和全球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全球意识和责任感的公民。
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世界事务,为促进全球和平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培养情绪稳定和平和心态

如何培养情绪稳定和平和心态情绪的稳定与平和心态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面对压力还是困难,只有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态的平和,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生活。
本文将介绍一些培养情绪稳定和平和心态的方法。
1. 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和的基础。
我们要学会积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事情,不要过分强调消极的一面,要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并取得成功。
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来培养情绪的稳定和心态的平和。
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来培养情绪的稳定和心态的平和。
2.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态的平和。
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结构、充足的睡眠等,都对我们的情绪和心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我们的生活习惯不良,比如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等,那么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波动,心态也会变得不稳定。
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和。
3. 增强自我调适能力自我调适能力指的是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的能力。
人们在面对不同的情绪和心态时,往往会采用不同的调适策略。
有的人可能会选择发泄自己的情绪,有的人可能会选择独处冷静下来,有的人可能会通过与他人交流来缓解压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我调适策略,我们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调适策略,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态的平和。
4. 学会放松和调节放松和调节是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和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放松和调节自己,比如进行体育锻炼、听音乐、阅读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分散注意力,缓解压力,使我们的情绪得以稳定和心态得以平和。
5.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我们的情绪稳定和心态平和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我们和他人的关系紧张或者与他人的沟通存在问题,那么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受到影响,心态也会变得不稳定。
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态的平和。
总结:情绪的稳定和心态的平和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养成平和性格的孩子

怎样养成平和性格的孩子怎样养成平和性格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盼望看到孩子们成为心地和善、平和的人。
平和的性格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解决冲突,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安静。
培育孩子平和的性格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付出急躁和努力。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关心我们养成孩子平和性格的乐观习惯。
作为父母,我们要以身作则。
孩子会仿照我们的行为和态度。
因此,假如我们自己的心情常常波动,简单发脾气,那么孩子很可能也会变得易怒和急躁。
相反,假如我们呈现出平和和急躁,孩子会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态度,并且很可能学会仿照我们的行为。
我们应当培育孩子的心情管理力量。
心情管理是保持平和性格的关键。
我们可以鼓舞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冷静,并教他们一些心情调整的技巧。
例如,当他们感到生气或懊丧时,我们可以鼓舞他们通过深呼吸、计数或找到一个宁静的地方来冷静下来。
这些技巧可以关心他们更好地掌握心情,避开冲动和激烈的反应。
我们应当教育孩子敬重和理解他人。
培育孩子的同理心和包涵心是培育平和性格的重要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绘本和日常生活中的示范来教育孩子如何关怀他人、共享和合作。
我们也可以鼓舞他们主动关心他人,参加志愿活动,以此来培育他们的同理心和为他人着想的力量。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也特别重要。
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感受和意见受到重视和敬重。
我们应当鼓舞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他们的观点。
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支持时,他们更有可能保持平和的性格。
我们要给孩子供应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
一个布满争吵和紧急氛围的家庭不利于培育平和的性格。
相反,一个布满爱、敬重和支持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供应平安感和平和的心态。
培育孩子平和的性格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急躁。
我们要以身作则,培育孩子的心情管理力量,教育他们敬重和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并为他们供应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关心孩子们养成平和性格的乐观习惯,为他们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育回归平和] 让内心回归平和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曾写道:“我校有一个传统,每逢暑期每个教师都要带孩子们到野外去宿营几天。
孩子们特别喜欢在草场上宿营。
他们迫不及待地盼着那些令人神往的夜晚的到来,那时,他们将在繁星闪烁的夜空下,在散发着清香的干草堆上,倾听关于远方国家和遥远星空世界的故事,静听夜的沙沙声。
繁星的闪烁,可口的稀粥,篝火引燃的炭火,黎明前那逼人躲进草堆的寒气,河岔中的嬉水。
这一切,都在孩子们心灵里留下不可磨灭的、无法忘怀的印象。
”这是一种多么平和的教育境界啊!
平和的教育追寻这样的教育情境:在广袤的大地上,教师和孩子们就是一棵棵正在长大的树,既吮吸着大地,又直上蓝天,树间明月、树下小河,枝头清风白云,枝间鸟雀筑巢,这是一种充盈着诗意的高贵又平实的栖居。
平和的教育要求教师保持一种静美的心境,拥有一种平淡的心态,在苍茫中从容,在纷繁中淡定。
学生有自由的飞翔和向往,正如道元禅师的开悟偈:“空阔透天兮,鸟飞如鸟;水清澈地兮,鱼行似鱼。
”天空多么开阔呀,鸟自由得就像鸟一样;水是多么清澈呀,鱼快乐得就像鱼一样。
在这样的境地里,学生充分享受着自主和创新的快乐,正如陶行知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人。
”在这样的天地里,没有谎言滋生与流传,也没有三十六计复制与再版;没有名利场上你倾我轧,也没有邪恶的病菌繁殖与蔓延;没有卡通动漫的暴力和虚幻,也没有网络影视的追星与沉迷。
在这里,有李白的“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左思的“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苏轼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豪迈与超脱。
在这里,雨淋了,权“雨裹红蕖冉冉香”;霜打了,必“霜叶红于二月花”;受宠了,“富贵不能淫”;受伤了,“邢
天舞干戚”。
平和的教育会出现这样动人的一幕: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
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
歌声融进温暖的春风里。
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子路和颜回各述理想,孔子将琴推到颜回面前,颜回调好琴,边弹边唱,孔子先是侧耳倾听,然后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教师要学孔子在泗水河边和学生边弹琴边纵论理想的教育方式,以自己高洁的情怀、丰瞻的学养、儒雅的举止、绵密的情思与学生产生情感的碰撞、心灵的共振,让自己的教育露珠一样渗进学生思想的根系。
李叔同先生教育学生总是“和颜悦色、低声下气”,他尝言:“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自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旷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他和学生之间的送别情令人唏嘘不已、荡气回肠:“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平和的教育让人深深怀想这样的影片:《凤凰琴》《一个都不能少》《鲁冰花》《山村女教师》,等等。
平和的教育是陶行知送给王友的四块糖,是鲁迅给许广平幽默的批评,是渐行渐远的黄昏家访、清明扫墓、乡村杂技、陌上野炊、浅滩摸蚌、古朴游戏、油灯夜读、场头赤脚,是金黄的草垛、清亮的小河、祥和的村庄、朗润的明月、缠虬的柳树,是放风筝的喜悦、捉蝌蚪的乐趣、学雷锋的自豪、看村戏的自足、写春联的稚拙、剐猪草的辛劳,是《水乡农家心里甜》《毕业生》《我爱米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绿叶对根的情意》。
平和的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感谢那质朴得像泥土一样的亲人,感谢那清贫而机智的乡村教师,感谢那清风明月、芦苇菰蒲、小桥流水。
一颗感恩的心,不会忘怀春的阳光,夏的绿阴,秋的果实,冬的雪白;一颗感恩的心,不会忘记大地上的庄稼,不会疏远以思想点燃智慧的哲人;一颗感恩的心,不会嫌弃孩子小手上的泥巴,不会厌恶老人脸上的皱纹,不会鄙薄乞讨者的卑微,不会无视急需救助者的呻吟。
海德格尔说:“家园是一个人诗意的栖居地。
”老子构想了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陶渊明幻想着欢乐和谐的世外桃源,托马斯・莫尔描绘了理想之国――乌托邦的蓝图。
教育需走出浮躁、走出争论、走出肢解、走出功利,回归村庄、回归农业、回归平和,回归“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的恬静与雅致。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朱庄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哲先)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