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种类及发展史

合集下载

阐述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

阐述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

阐述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显示技术作为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等数字产品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而不断演进。

从最早的CRT显示器到今天的OLED屏幕,显示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不断地提升着显示效果、节能环保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对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以探索从过去到现在的技术演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CRT显示器时代20世纪初,计算机和电视行业中最常见的显示技术是阴极射线管(CRT)。

CRT显示器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以打在荧光屏上产生图像的方式来显示信息。

这种显示技术具有良好的色彩表现和对比度,广受欢迎。

CRT显示器存在发热量大、体积笨重、耗能高等缺点,难以适应移动化和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

二、液晶显示器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液晶显示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液晶显示器采用电场作用于液晶分子,控制其旋转角度来实现光的透过与阻挡,从而显示图像。

相比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效高的优势,逐渐成为主流显示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薄型化、高清化和低功耗化的趋势,将显示技术带入了全新的时代。

三、LED显示技术的革新随着LED技术的不断成熟,LED背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推动了显示设备的高对比度、宽色域和高动态范围等性能的提升。

LED显示技术的出现还带来了全彩LED 显示屏,这种技术通过控制红、绿、蓝三种颜色的LED光源的亮度来呈现丰富多彩的图像和视频。

LED显示技术的革新使得显示设备在显示效果和能效方面都迎来了质的飞跃。

四、OLED的突破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

与传统的液晶技术相比,OLED直接利用有机化合物发光,不需要背光灯和偏振板,因此可以实现更薄、更轻和更灵活的显示设备。

OLED显示屏具有快速响应速度、真正的全黑和无限对比度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

显示器发展历程

显示器发展历程

显示器发展历程
显示器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初的机械显示器,它们使用滚轮、指针或杠杆来显示有限的信息。

随着技术的发展,第一个电子显示器问世,它使用电子束在荧光屏上形成图像。

这种荧光屏后来被CRT屏取代,CRT屏使用电子炮在玻璃管上形成图像。

20世纪60年代,通用显示器接口(GDI)的引入使显示器更
加普及。

70年代末,平板液晶显示器(LCD)开始进入市场,因其低功耗和较小的尺寸而受到青睐。

然而,LCD显示器在
早期发展阶段存在色彩鲜艳度低和响应时间较慢的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触摸屏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开始崭露头角。

触摸屏将用户与显示器之间
的交互变得更加直观简单,而OLED则在色彩和对比度方面
取得了重大突破。

21世纪初,液晶显示器(LCD)得到了进一步改进,添加了LED背光技术,提供更清晰明亮的图像。

而后,曲面显示器
开始出现,其形状可以更好地适应人眼的视野,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近年来,显示器继续向更高分辨率和更快的刷新率发展,以提供更细腻的图像和更流畅的动画效果。

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崛起也推动了显示器的发展,以满
足对更高质量和逼真度的需求。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显示器可能趋向于更薄、更轻、
更灵活的方向发展,可能会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如折叠屏幕和全息显示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led显示屏的发展历程

led显示屏的发展历程

led显示屏的发展历程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LED(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光电显示技术开始快速发展并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

LED显示屏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阶段:LED显示屏在70年代初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数字钟表、电子手表以及简单的显示面板等小尺寸设备上。

这些早期的LED显示屏主要由红色的LED构成,其显示效果相对简单。

2. 单色LED显示屏阶段:随着LE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单色LED显示屏。

这些显示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颜色的LED灯珠,常见的有红色、绿色和黄色。

单色LED显示屏因其稳定可靠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显示牌、室外广告牌等场合。

3. 双色LED显示屏阶段:90年代初,双色LED显示屏开始逐渐出现。

这种显示屏由红色和绿色的LED灯珠组成,可以通过控制两种颜色的亮灭程度来实现不同的颜色效果。

双色LED显示屏的出现使得显示效果更加丰富多彩,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车站等场所。

4. 全彩LED显示屏阶段:2000年代初,全彩LED显示屏开始迅速发展。

全彩LED显示屏由红、绿、蓝三种LED灯珠组成,可以通过不同灯珠的亮灭来合成任意颜色。

全彩LED显示屏的出现使得画面更加细腻、丰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舞台演出、体育赛事、室内外广告牌等场合。

5. 高清、室内外兼容性增强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LED 显示屏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目前的LED显示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亮度,可以呈现更真实、清晰的图像和视频。

同时,LED显示屏在室内外兼容性上也有了显著提高,可以适应各种环境下的展示需求。

总的来说,LED显示屏经历了从早期单色到双色再到全彩的发展过程,不断提升了显示效果和可靠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LED显示屏将继续在电子显示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实现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显示器的发展历程

显示器的发展历程

显示器的发展历程
显示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

早期的计算机显示器
采用了阴极射线管(CRT)技术。

CRT显示器由一个大玻璃
管制成,其中有电子枪向玻璃面发射电子束,然后通过磁场控制电子束的偏转,最终形成图像。

这种显示器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较高的功耗,但在当时是唯一的显示器选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平板液晶显示器(LCD),这是显示器技术的重大突破。

与CRT显示器相比,LCD显示
器更轻薄,占用空间更小,且能耗更低。

LCD显示器使用液
晶材料和光栅技术,通过液晶分子的电场调节来控制光的透过程度,从而产生图像。

这种显示器逐渐取代了CRT显示器,
成为主流的显示器技术。

在LCD显示器之后,出现了OLED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显示器不需要背光源,因为每个像素都是自发光的。

这种显示器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和更广的视角,且能耗更低。

OLED显示器也可以弯曲成弯曲的形状,因此更加灵活。

然而,由于OLED显示器的制造成本较高,目前仍然相对较少使用。

最近,还出现了量子点显示器(QLED)。

量子点显示器是一
种LCD显示器,但使用了量子点材料来增强色彩和光谱范围。

这种显示器在色彩鲜艳度和显示效果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具有相对较低的功耗。

总的来说,显示器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从CRT到LCD再到OLED和量子点,每一代显示器都在不断改
善图像质量、减小体积、降低功耗,以满足人们对高清图像的需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的不断涌现,显示器技术有望在未来继续进化和改进。

一文了解显示技术的发展简史

一文了解显示技术的发展简史

一文了解显示技术的发展简史
好的,下面为你介绍显示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一代显示技术是CRT,阴极射线管(CRT)显示技术是一种发展较早,且较为完善成熟的技术。

CRT具有可视角度大、色彩还原度高、亮度高、色度均匀、响应时间极短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很难薄型化和轻型化,无法做大尺寸且清晰度较差。

新千年,液晶技术被发明并推广开来。

液晶电视改善了CRT存在的问题,图像没有了行间和大面积闪烁,尺寸齐全、轻薄体积小的优点满足了大众对电视轻薄化的需求。

在后液晶时代,大众对画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液晶电视存在的可视角度较小、漏光、对比度较差等问题,催生了OLED技术的诞生。

OLED是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具有超高对比度、可弯曲、超薄、节能省电、屏幕无延迟等优点,足以满足当时高画质的观影需求。

同时,使用量子点材料的QLED技术也出现在市场中。

QLED电视在颜色精度、颜色亮度和色域方面都有大幅提升,并且寿命长、价格亲民。

近年来,Mini LED技术出现,它是LCD、OLED之外的另一种屏幕点亮技术。

与传统的LED背光技术相比,Mini LED将面光源升级为像素级点光源,具备和OLED类似的控光精细、高对比度、高亮度以及超薄等诸多明显优势。

且使用寿命更长,尺寸更大,结合了LCD的高亮度与OLED的高对比度显示技术优势。

当前的显示领域,QD-Mini LED无疑是新一代显示技术的集大成者。

在未来,QD-Mini LED 有望进一步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加出色的视觉体验。

了解计算机显示器从LCD到LED的进化

了解计算机显示器从LCD到LED的进化

了解计算机显示器从LCD到LED的进化从LCD到LED,计算机显示器经历了一次次的进化,带给我们更清晰、更真实的视觉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你了解计算机显示器的历程,以及LCD和LED的区别和优劣势。

过去的计算机显示器都采用液晶显示技术(LCD),它由液晶分子组成,能够通过控制电场来改变光的透过程度。

然而,LCD显示器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对比度较低、角度依赖性强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迎来了更先进的计算机显示器——LED显示器。

LED全称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它是一种能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发光器件。

相比于LCD,LED显示器在多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LED显示器具有更高的对比度,能够展现更生动、更鲜明的色彩。

无论是观看高清电影还是玩游戏,LED显示器都能给用户带来更真实的视觉感受。

其次,LED显示器拥有更广的视角,可以让用户在不同角度下观看画面时依然保持良好的显示效果。

这意味着无论你坐在显示器前的哪个位置,都能享受到清晰的图像。

另外,LED显示器在节能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

它采用的是直接发光技术,可以将电能更高效地转化为光能,相比于传统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背光的LCD显示器,LED显示器能够节省更多能源,降低使用成本。

除了以上的优点,LED显示器还具备长寿命、颜色准确性高、反应速度快等特点,使得它成为当今计算机显示器市场的主流。

当然,LCD显示器目前仍然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它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同时也有不少用户对于其色彩表现和价格之间的平衡持有偏好。

对于一些普通用户或者有经济需求的用户来说,LCD显示器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的来说,LED显示器相较于LCD显示器在多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无论是对比度、视角、节能性还是颜色表现,LED显示器都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出色的视觉体验。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LED显示器将会在市场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计算机显示器从LCD到LED的进化历程,并在选择计算机显示器时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电脑显示技术发展史从CRT到OLED

电脑显示技术发展史从CRT到OLED

电脑显示技术发展史从CRT到OLED电脑显示技术自问世以来,经历了多次革新和突破,从最初的CRT 到如今的OLED,每一次技术演进都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本文将带您回顾电脑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从CRT到OLED,见证技术的蜕变和进步。

1. CRT(阴极射线管)时代CRT是电脑显示技术的先驱,其在20世纪50年代问世后迅速流行起来。

CRT通过激发荧光物质来产生图像,具有较高的亮度和对比度,但体积笨重、耗电量大、辐射强等缺点也日益暴露出来。

尽管如此,CRT作为电脑显示器主流技术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直至液晶显示器的兴起。

2. 液晶显示器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液晶显示技术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取代了CRT成为电脑显示器的主流。

液晶显示器具有薄、轻、省电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显示效果和清晰度,极大改善了使用体验。

液晶显示器在电脑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各类显示设备的主流选择。

3. LED背光技术的应用随着LED技术的不断发展,LED背光技术逐渐被引入到液晶显示器中,形成LED显示器。

LED显示器相比传统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背光技术,在显示效果、色彩还原度、节能等方面表现更优秀,逐渐成为市场新宠。

4. OLED技术的革新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作为近年来的一场革命性突破,为电脑显示技术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OLED显示器不需要背光源,具有自发光特性,可以实现更薄、更轻、更柔韧的显示设备,同时拥有更高的色彩还原度和对比度,呈现出更加绚丽生动的画面效果。

OLED技术被誉为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液晶显示技。

5.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电脑显示技术将迎来更多的革新和突破,OLED技术只是众多可能性中的一个。

随着更高分辨率、更广色域、更快的刷新率等需求的不断提升,未来的电脑显示技术将会朝着更加智能、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给用户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

结语:从CRT到OLED,电脑显示技术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迭代、不断超越的奋斗史。

显示器的发展历程

显示器的发展历程

显示器的发展历程显示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起到了连接人与计算机、电视等设备的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显示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显示器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显示器是通过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绘制图像的。

这种显示器被称为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

CRT显示器体积庞大、重量沉重,并且耗电量大,但是在当时它是唯一的可用显示器技术。

CRT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还有待提高,在显示效果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到了197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开始出现。

液晶显示器不同于CRT显示器,它是将液晶物质夹在两片玻璃板之间,在液晶分子的控制下实现图像显示。

液晶显示器具有很多优点,包括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图像稳定等。

然而,早期的液晶显示器成本高昂,因此在市场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2000年左右,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色液晶显示器开始普及。

这一时期,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显示得到了显著提高,其显示效果达到了可以与CRT显示器相媲美的水平。

液晶显示器的价格也得到了大幅下降,逐渐成为了主流的显示器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力推广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触摸屏显示技术开始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中。

触摸屏显示技术通过在屏幕表面加入触控传感器,使用户可以通过触摸直接操作屏幕。

触摸屏显示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机交互方式,使得操作更加便捷和直观。

近年来,随着高清显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4K、8K等超高清显示技术逐渐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等大屏幕设备中。

超高清显示技术增加了屏幕的像素密度,使得图像显示更加清晰、细腻。

同时,HDR(高动态范围)技术的引入,还可以提升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使得图像更加逼真。

未来,显示器的发展方向将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进一步应用于显示器中,使用户可以沉浸式地体验虚拟世界或与现实世界进行互动。

同时,可卷曲、可折叠的显示技术也将逐渐成熟并应用到各种可穿戴设备、可定制设备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示器的概述
什么是显示器?
显示器(英文:Screen、Monitor),也称显示屏、屏幕、萤光幕,是用于显 示图像及色彩的电器。
显示器的性能一般由以下性能指标决定:
屏幕尺寸 (一般采用英寸) 可视面积 实际面积 纵横比 (水平:垂直,较常见为4:3,16:9和16:10) 分辨率 (点/平方英寸;dpi,一般为72-96dpi) 点距 (毫米;通常为0.18-0.25mm) 刷新率 (赫兹;Hz,只适用于CRT显示器。一般为60-120Hz,视乎采用的分辨率。) 亮度 (流明;Lux) 对比度:最高亮度比最低亮度,一般为300:1-10,000:1 能耗(瓦特;W):显示器进入待机状态下的能耗较小。 反应时间(毫秒;ms):一个像素从活动(黑)到静止(白)状态,再返回到活动 状态所用的时间。数值越小越好。 可视角度:在纵横方向可以看到图像的最大角度。
© 20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10
LCD显示器分类
3. HTN-LCD
特点: 1.结构与TN型、STN型相似; 2.扭曲角度在100-200度之间; 3.性能也介于TN型和STN型之间;
© 20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11
LCD显示器分类
4. FSTN-LCD
特点: 1.结构与STN型相同; 2.增加补偿膜或延迟膜克服STN型
有背景色而实现黑白显示;
© 20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12
LCD显示器分类
5. TFT-LCD
© 20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13
LCD显示器结构与原理介绍
上图为LCD的结构图
下图为光透过液晶
的示意图
在不加電壓下,光線會 沿著液晶分子的間隙前 進而轉折90度,所以光 可通過。但加入電壓後, 光順著液晶分子的間隙 直線前進,因此光被濾 光板所阻隔。
显示器种类及发展史
用心良苦 /苏州 2010.11.2
Agenda:
• 显示器的概述 • CRT显示器介绍 • LCD显示器介绍 • PDP显示器介绍 • OLED显示器介绍 • 显示器的发展史
© 20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缺点: 显示色域不够宽,颜色重现不够逼真 早期产品可视角度不够广 响应速度偏低,玩游戏或播放影片时或出现残影 假如长时间显示同一画面,该画面会永久以残影形式留在画面。 长时间使用可能会产生了亮点、暗点、坏点 长时间使用寿命不及CRT
© 20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PDP显示器介绍 PDP显示屏放电单元
© 20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20
PDP(Plasma Display Panel)的发展简史
1964年,美国伊利诺大学的D.L.Bitzer和H.G.Slottow教授发明了交流型PDP(AC-PDP)。 70年代初,美国实现了10英寸(分辨率512×512)单色AC-PDP的量产。70年代末,日本 富士通公司和美国IBM公司分别开发了有氧化镁保护层的第二代单色AC-PDP,使用寿命达 1万小时。20世纪80年代初,IBM公司采用集成驱动和标准接口技术开发出第三代单色ACPDP,使用寿命突破10万小时。之后,PDP向大显示容量和和高分辨率方向发展。1986年, 美国研发出1.5米(分辨率2048×2048)单色AC-PDP。80年代后期,相继推出了低功耗、 低成本、256级灰度显示的第四代单色AC-PDP。20世纪70年代中期,彩色AC-PDP进入研 发阶段。90年代初,彩色PDP的亮度、寿命、驱动等关键技术获得突破。1993年,日本富 士通公司首次进行21英寸(分辨率640×480)彩色AC-PDP的批量生产,揭开了彩色PDP通 向规模生产的序幕。1994年,日本三菱公司开始20英寸(分辨率852×480)彩色AC-PDP 的量产,首次使真正的16:9宽屏幕壁挂电视进入实用化。1997年,三菱、先锋、NEC、 Philips等公司开始对40英寸和42英寸彩色AC-PDP进行量产。 1968年,荷兰人发明了直流型PDP(DC-PDP)。70年代初,美国人发明了自扫描 (SelfScan)DC-PDP,但由于工艺复杂等而未能批量生产。80年代初,松下公司利用全 丝网印刷技术研发出结构简单的DC-PDP,并率先量产。80年代中期,各公司开发出全集 成化和标准接口的第二代单色DC-PDP。1986年,10英寸(分辨率为640×480)单色DCPDP在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计算机上采用,此时单色DC-PDP几乎占据了所有便携式计算 机市场,年产量达100万块。80年代后期,日本开发出超薄、轻量化的第三代单色DC-PDP。 90年代初,日本又开发出无需充电汞的第四代DC-PDP。 80年代初,彩色DC-PDP进入研发阶段。80 年代末,日本NHK公司发明了脉冲存储式DCPDP 技术。90年代初,DC-PDP彩色化关键技术获得突破。1993年,NHK开发出40英寸彩 色DC-PDP。1994年,松下率先实现字符式多色DC-PDP的量产,1995年,又实现26寸彩 色DC-PDP的量产
荧光粉
介质层 VUV
后屏
后屏
(a)对向放电型AC-PDP
(b) 表面放电型AC-PDP
© 20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用等离子管作为发光元件,显示屏中有大量等离子管,每一个等离子 管对应一个像素,等离子管之间由100~200um的玻璃基板相隔,四周经气 密性封装,形成放电小室,其中充有Ne-Xe 或He-Xe混合惰性气体作为工作 媒质,在两块玻璃基板的内侧涂有金属氧化物导电薄膜作为激励电极,当在 等离子管电极间加足够的电压后,混合惰性气体会产生等离子体放电(也叫 雪崩/电浆效应),随着放电的进行,电子被加速,加速的电子碰撞Xe原子, Xe被激发至更高能级,形成不稳定的激发态Xe,这种激发态最终跃迁至Xe 的基态,产生波长为147nm的真空紫外光,紫外光激励红、绿、蓝三基色磷 光体荧光粉发出可见光,当各彩色单元实现灰度控制后再进行混色,便实现 了彩色图像的显示。 电离雪崩效应:受某些因素影响,气体内部会存在少量电子,电子在极间电 场作用下加速,在达到一定动能时会碰撞Xe原子,使Xe电离,导致自由电 子增加,如此,形成电离雪崩效应。在Xe气体中加入少量Ne气体是利用气 体之间的电离反应来提高混合气体的电离截面,以加速电离雪崩。 也就是说,PDP是一种利用气体放电激发荧光粉发光的显示装置,其发光过 程由气体的电离放电和荧光粉发光两部分组成(类似于日光灯的发光原理)。
8
LCD显示器分类
1. TN-LCD
© 20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9
LCD显示器分类
2. STN-LCD
特点:
1.结构与TN型;
2.扭曲角度在 180-270度之间;
3.工作原理和TN 不同,利用双折 射效应;
© 20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14
LCD显示器的优缺点介绍
优点: LCD与CRT相比拟有工作电压低、功耗小,用电比传统CRT显示器的耗 电量少70%,散热小、没有丝毫辐射、对人体健康无损害、完全平面、 能精确还原图像、无失真、可视面积大、款式新颖多样、能大量节省空 间、抗干扰能力强、显示字符锐利、画面稳定不闪烁、屏幕调节方便。
© 20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18
PDP显示器介绍
三电极表面放电型AC-PDP
© 20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19
15
PDP显示器介绍
PDP的结构及原理图
© 20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16
PDP显示器介绍 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可见光
前屏
可见光 前屏
X电极
MgO 荧光粉 气体放 电空间
VUV
介质层
MgO
Y电极
气体放 电空间
液晶显示器的显像原理 将液晶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靠两个电极间电场的驱动,引起液 晶分子扭曲向列的电场效应,以控制光源透射或遮蔽,在电源开关 之间产生明暗而将影像显示出来,若加上彩色滤光片,则可显示彩 色影像。
© 20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 20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21
PDP的优缺点:
1.超大屏幕:传统电视的屏幕最大尺寸只能做到40英寸,而PDP屏幕可以做到80 英寸以上; 2.超宽视角:PDP的视角超过160度,因此可以容纳更多人同时观看; 3.纯平面无失真:PDP完全是纯平面显示,且各个发光单元的结构都相同,因此 不会出现显像管电视常见的梯形失真、线性失真和枕形失真等几何失真现象; 4.不受电磁干扰:由于PDP本身没有电磁结构,因此不会受电磁的干扰,喇叭、 高压电、甚至磁场都不会对其产生任何干扰,这样就能够获得更稳定的画质; 5.亮度均匀:传统CRT电视有热晕问题(画面正中与四角的亮度不均匀),而 PDP的各像素都可独立发光,且非常均匀,没有亮区和暗区,不存在热晕问题; 6.绿色环保:PDP是通过等离子体放电(不是通过扫描)形成图像的,因此画面 无大面积闪烁(还无电磁辐射),人们长时间观看不会受到伤害,属绿色环保产 品; 7.图像清晰、彩色鲜艳:PDP有较高的亮度(显示的画面更清晰、鲜艳)和对比 度(图像就会越清晰) 8.全数码显示:支持数码视频接口(DVI),无需数模转换即可显示数字图像信 号,这样可以减少转换带来的失真 9.经久耐用:世界各等离子显示屏厂家均以10万小时使用寿命为目标开发显示屏, 通常估计,其实际寿命约在6万小时左右,按每天观看6小时计算,PDP的使用寿 命在30年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