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分析报告
南通市政府关于下达2006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通知

南通市政府关于下达2006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4.21•【字号】通政发[2006]36号•【施行日期】2006.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南通市政府关于下达2006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通知(通政发〔2006〕3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给我市的2006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6号令)和《江苏省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对我市2006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进行分解下达,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省厅下达我市2006年度城镇村(包括独立工矿区)建设农用地转用计划7350亩(其中耕地转用计划6450亩),全部分解下达给各县(市)、区(详见附件)。
二、请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将确需在本年度实施的省级及省级以下独立选址建设项目、由国务院及国家发展和改革等部门批准、核准,并由国务院审批农用地转用的重点建设项目及每个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和拟用地面积情况(含农用地和耕地面积),于5月10日前报市国土资源局,由市国土资源局统一汇总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省级及省级以下独立选址建设项目报批用地前,必须先申报取得省国土资源厅安排的农用地转用计划。
三、各地要严格执行年度计划管理制度,城镇村建设与独立选址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计划不得混用。
要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要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年度计划台帐,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登记、统计。
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时,凡涉及农用地转用的,都必须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局核发的《江苏省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计划通知书》附件:2006年南通市城镇村建设农转用计划分配方案二○○六年四月二十一日附件:2006年南通市城镇村建设农转用计划分配方案┌─────┬─────────────────┬──────────────────────┐│地区│农用地转用计划│备注││├───────┬─────────┤│││农用地转用计划│其中:耕地转用计划││├─────┼───────┼─────────┼──────────────────────┤│海安县│600│540││├─────┼───────┼─────────┼──────────────────────┤│如皋市│600│540││├─────┼───────┼─────────┼──────────────────────┤│如东县│600│540││├─────┼───────┼─────────┼──────────────────────┤│通州市│600│540││├─────┼───────┼─────────┼──────────────────────┤│海门市│600│540││├─────┼───────┼─────────┼──────────────────────┤│启东市│600│540││├─────┼───────┼─────────┼──────────────────────┤│崇川区│400│340│包括市场建设等经营性用地│├─────┼───────┼─────────┼──────────────────────┤│港闸区│400│340│包括市场建设等经营性用地│├─────┼───────┼─────────┼──────────────────────┤│南通开发区│1000│850││├─────┼───────┼─────────┼──────────────────────┤│ 市级项目│1350│1140│用于市级(不含南通开发区)住宅为主的经营性用│││││地、低价位商品房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机动│600│540│含完成市区占补平衡任务的奖励指标│├─────┼───────┼─────────┼──────────────────────┤│合计│7350│6450││└─────┴───────┴─────────┴──────────────────────┘。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为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变化是指土地用途、土地覆盖和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情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数据搜集与处理为了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我们收集了相关的土地利用数据,并进行了处理和整理。
数据包括土地用途类型、土地覆盖分类、土地所有权等信息。
我们使用了GIS软件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和趋势。
3.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通过对土地利用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土地利用类型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其中,农田面积减少了10%,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15%。
这表明农地被城市用地取代的趋势在加剧,农田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缩。
工业用地和交通用地也有所增加,反映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增长。
4. 土地覆盖变化情况土地覆盖是指地表被不同类型地物所遮盖的情况。
我们观察到,在过去十年间,森林覆盖率下降了5%,而人工地物覆盖(如建筑物和道路)增加了10%。
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森林和其他自然地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改变。
5. 土地所有权变化情况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使用和支配的权力。
在过去十年间,土地所有权发生了一些变化。
农村地区的土地由农民集体所有转为国有,而城市地区的土地则由国有转为个人或企业所有。
这反映了土地改革和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所有权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6. 影响因素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政策调整等。
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土地利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也对土地利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报告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报告目录一、内容概要 (3)(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4)(二)调查范围与内容 (5)(三)调查方法与技术路线 (6)二、调查区域概况 (7)(一)地理位置与面积 (8)(二)行政区划与人口 (9)(三)自然环境条件 (11)(四)社会经济状况 (11)三、土地利用现状 (12)(一)农用地 (14)(二)建设用地 (15)1. 工业用地 (16)2. 农业用地 (17)3. 城镇建设用地 (18)4. 其他建设用地 (19)(三)未利用地 (20)1. 荒草地 (21)2. 沼泽地 (23)3. 高山草地 (24)4. 湖泊湿地等 (26)四、土地利用特点与问题 (27)(一)土地利用特点 (28)1.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29)2.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31)3. 土地利用方式单一 (32)(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33)1.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35)2. 土地生态环境恶化 (36)3. 土地利用规划滞后 (38)五、土地利用优化建议 (39)(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40)1. 调整耕地面积 (41)2. 合理利用林地草地资源 (42)3. 有序开发未利用地 (43)(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5)1.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46)2. 加强土地整治与复垦 (47)3. 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 (48)(三)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 (50)1. 发展生态农业 (50)2.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51)3. 加强土地市场建设与管理 (52)六、结论与展望 (53)(一)调查结论 (54)(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56)(三)建议与措施 (57)一、内容概要本次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报告旨在从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的角度,全面评估目标区域内的土地使用情况。
报告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土地分布与类型:详细介绍了调查区域内各类土地的几何分布情况,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成区、水域以及其他未利用地等。
如东县耕地地力评价与种植业结构调整报告

11 社会经济条件 据统计 ,2 0 年全县 国内生产总值 . 07
2 14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6 5 元 。全县 辖 l .3 8 70 5个镇 2 5 7
收稿 日期 :2 0 一l ~1 09 0 6
2 2 2 亿 元 。其中农业总 产值 3 .4 元 。人均生产总值 面积 3 8 3 3 m 1 .6 02 亿 7 1 .h ,土壤类型 以潮土和水稻土为主。
标 准进行判定。 2 结果与分析
为 0 0 9 / g,但黄桃 中氰戊菊酯的最大农药残 留限量 .4 mg k ( MRL ) .0 / g, 以这个样 品判定为合格。抽检 值 为0 2 mg k 所 的2 个水 果均 为合格。 0
3 讨 论
t
2 I 各 乡镇 水果监 测超标率情 况 .
素 ,结 合 当前 种植 业结 构 布局 的 现状 ,提 出了 五级 耕地 资源 的 合理 利用 与保 护 措施 ,制 定 出如 东县 今后 种植业 结 构 调整 的原 则 方 向 、对 策与 措施 ,从 而为 指 导农 田 因土种 植 、科 学施 肥 以 及政 府 决策 提供 技 术 支持 。 关键词 : 耕地 地力 评 价 ;种植 业 结 构布 局 ;结构 调整
5 个生产基地 。
如东县属长江下游江海平原地 区, 土母 质为江淮 冲积 降 , 成 蔬菜 、 果树等经济作 物面积有 了较快的增加 , 高效农业 物、海相沉积物和古河 汉浅湖相 沉积物 。全县土地 总面积 l7 .k , 8 2 7 m 其中耕地 面积 9 7 0 2 h 。土壤 类型主要有 82 .3 m
地性 能作 出评价 , 并提 出种植业布局 的对 策与措施 , 为指导 38k 13 g。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加快经济结构的 战略性调整 , 如东县农业产业结构 已开始从单纯的种植业向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目录一、内容描述 (2)(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3)(二)调查范围与方法 (3)(三)报告编制依据与范围 (5)二、调查区域概况 (6)(一)地理位置与面积 (7)(二)行政区划与人口 (8)(三)自然环境条件 (9)(四)社会经济状况 (10)三、土地利用现状 (11)(一)农用地 (12)(二)建设用地 (13)1. 工业用地 (16)2. 农业建设用地 (17)3. 城镇建设用地 (18)4. 其他建设用地 (19)(三)未利用地 (21)1. 荒草地 (23)2. 沼泽地 (24)四、土地利用特点与问题 (26)(一)土地利用特点 (26)(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7)五、土地利用优化建议 (28)(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29)(二)推广高效节水农业 (31)(三)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32)(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宣传 (33)六、结论与展望 (34)(一)调查结论 (36)(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36)(三)建议与措施 (37)一、内容描述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旨在详细描述和分析某地区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布特征、潜在价值和存在的问题,为土地管理和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报告基于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生态环境影响以及经济社会效益。
调查范围和目的:明确报告所覆盖的区域范围,包括地理位置、地理界限、行政归属等信息,以及调查的目的、范围和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利用分类: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对本区域内的土地进行详细的分类,如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等,并对每类土地面积进行统计。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在本区域的分布状况,包括面积、分布特点、利用效率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趋势。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对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探讨土地资源在不同类型用途中的成本收益。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无删减范文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1. 引言土地利用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发生改变的过程。
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现状和趋势,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
2.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 遥感影像数据- 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这些数据来源的综合使用,可以较为全面、准确地描述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
3. 土地利用变化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中,城市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农田面积逐渐减少,草地面积略有增加。
这种变化主要受到城市化进程、农业现代化以及生态保护等因素的影响。
具体数据如下:---- 年份 ---- 城市用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 农田面积(万平方公里) ---- 草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 ------ ---- ------------------------ ---- --------------------- ---- ---------------------- -------- 2000年 ---- 12.5 ---- 75.8 ---- 39.2 -------- 2010年 ---- 18.6 ---- 68.4 ---- 40.5 -------- 2020年 ---- 22.4 ---- 63.7 ---- 41.8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城市用地面积在过去20年中增加了近80%,农田面积减少了约16%,而草地面积略有增加。
4. 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根据遥感影像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用地将继续增加,农田面积将继续减少,而草地面积可能会保持稳定或适度增加。
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1. 概述本报告是针对某地区进行的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分析的结果汇总。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主要关注了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变化趋势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对该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2. 调查结果2.1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以下几类:农田:占地面积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林地:占地面积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草地:占地面积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建设用地:占地面积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水域:占地面积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
2.2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通过对比以往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土地利用有以下变化趋势:农田面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或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加快;林地、草地面积相对稳定,但也存在局部减少的情况,需要加强保护。
3. 土地利用评估基于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对该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3.1 可持续发展性评估农田面积持续减少,可能会影响粮食安全,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农业发展;建设用地增加导致生态破坏,需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林地、草地面积相对稳定,但需要进一步完善保护政策。
3.2 经济效益评估农田和建设用地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需要平衡农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林地、草地可提供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机会。
3.3 社会影响评估建设用地增加对农民的迁移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培训;林地、草地的保护对原住民和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4. 结论与建议,根据土地利用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需要加强农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合理规划城市扩张;加强林地、草地保护,促进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培训,减少农民迁移的社会影响。
希望本报告的结果和建议能够为土地利用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XXXXXXXXXXXXXXXX年XX月目录前言 (1)1总则 (3)1.1 评估目的 (3)1.2 评估范围与期限 (3)1.3 评估依据 (4)1.4评估原则 (5)1.5 评估主要技术思路 (6)2规划实施评估背景 (7)2.1区域概况 (7)2.2 土地利用现状 (8)2.3规划确定的目标与控制指标 (9)2.3.1 耕地和基本农田 (10)2.3.2 建设用地布局 (11)2.3.3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11)3土地规划执行情况评估 (11)3.1规划指标执行情况定性分析 (11)3.1.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12)3.1.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 (14)3.1.3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19)3.1.4用地布局变化情况分析 (20)3.1.5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情况分析 (21)3.1.6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情况分析 (22)3.2规划执行情况定量分析 (22)3.2.1规划执行评估指标体系选择及计算 (22)3.2.2 评估结果分析 (24)3.3规划指标预警 (25)3.3.1 耕地保有量预警 (25)3.3.2 新增建设用地预警 (26)3.3.3 违法用地预警 (27)3.3.4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预警 (27)3.3.5 人均城镇工矿、村庄用地预警 (28)4 规划的实施成效评估 (30)4.1集约节约利用分析 (30)4.1.1 评估指标的选取 (30)4.1.2 指标情况分析 (30)4.2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31)4.3 规划效益分析 (32)4.3. 1 经济效益评估 (32)4.3. 2 社会效益评估 (33)4.3. 3 生态效益评估 (33)4.4 规划实施措施评估 (34)5 规划的适应性评估 (35)5.1 土地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评析 (35)5.1.1 耕地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性评估 (35)5.1.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与城镇化、人口规模变化适应性评估 (36)5.1.3 建设用地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匹配度评估 (36)5.1.4 用地布局与分区管制一致性评估 (37)5.2 土地规划与经济社会重大调整适应性评估 (38)5.2.1 XX县未来发展趋势 (38)5.2.2 现行土地规划与未来发展的矛盾分析 (43)6 土地规划实施评估结论及建议 (45)6.1 土地规划实施评估结论 (45)6.1.1 规划执行情况正常,但部分规划指标实施情况不佳 (45)6.1.2 重大背景变化导致现行规划不能适应未来发展需求 (45)6.1.3 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与现行土地规划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45)6.1.4 在现行土地规划条件下,部分重大项目用地及选址无法得到满足 (46)6.2规划实施评估后的管理建议 (47)6.2.1 建议启动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时修改 (47)6.2.2 建议调整规划空间布局 (47)6.2.3 建议加大耕地开发力度 (48)6.2.4 建议加大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机制实施力度 (48)6.2.5 建议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加快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度 (49)前言《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下称《规划》)于2010年4月经XX省人民政府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东县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分析报告一、一九九六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上报数据与更新调查实际数据差异情况分析1996年,如东县正在开展第一次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外业调绘,成果数据尚未形成,当时为了给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提供农用地的登记数据和当年度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上报数据,我县利用1985年土地详查的原始图件和数据进行了变更调查,由于长达十年的时间,各种地类的变化很大(这正是开展第一次土地更新调查的原因),仅凭国土所业务人员,其变更调查没有也无办法全部到位,上报的变更调查数据与当时实际土地利用现状有较大的差距。
1997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内业数据处理结束,汇总数据经与变更调查数据对比发现,其1996年的变更调查数据严重失实,具体对比数据见下表(原分类体系,一级类)。
一九九六年土地更新调查与变更调查数据对照单位:亩从上表可以看出,上报的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数与当年的土地更新调查汇总数对比:1、耕地面积多报了77126.9亩。
主要原因是1985年至1995年之间的农村村民建房占用耕地、农村道路占用耕地面广量大,1996年变更调查时没有变更到位,仍按1985年土地详查现状图上的耕地统计的。
2、园地面积多报了31703.7亩。
其中果园少报943.1亩,桑园多报32241.3亩,其他园地多报405.5亩。
主要原因是变更调查时忽视了园地的变更。
3、林地多报了240亩。
其出入不大。
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少报了95444.7亩。
其中建制镇用地少报6761.2亩,农村居民点用地少报74033.1亩,独立工矿用地少报11973.1亩,盐田少报395.9亩,特殊用地少报2281.4亩。
1985年至1996年,是我县建设用地大幅增加的第一个时期段,一是建制镇和独立工矿用地大幅度增加,自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建制镇建设日新月异,开发区建设突飞猛进,用地范围逐渐扩大,尽管在1996年变更调查时变更了部分面积,但漏变更面积仍然很大。
二是农村村民建房在该时期是我县历史上的高峰期,原因是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是我县人口出生高峰年,到九十年代初,正是结婚、生育、分户的时期,需要大量建房,据统计这个时期每年的批准农村村民建房达21000多户,在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时大部分没有变更,导致了变更上报数据的失实。
三是1985年至1996年各村扩建了部分面积的公墓用地,增加了特殊用地面积而变更调查未能变更。
5、交通用地少报37849.8亩。
其中公路用地少报5359亩,农村道路少报32490.8亩,公路少报的原因主要是升级拓宽改造的省道、县级公路未变更,农村道路少报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1985年全县土地详查时有不少的宽度大于1米,长度大于50米的农村道路未列入农村道路地类;二是1985年至1996年期间,由于农村承包责任田的重新调整划分,大兴农田基本建设增加了大量的宽度大于1米,长度大于50米的农村道路,变更调查漏落现象严重。
6、水域多报23041亩。
其中河流水面多报94652.9亩,盐场的海水水库面积漏报2879.4亩,坑塘少报136577.8亩,苇地多报1844.8亩,滩涂多报61608.6亩,沟渠多报9780.4亩,水工建筑少报5388.5亩。
数据相差的原因主要是1985年至1996年期间,新开的河流、坑塘未能变更到位,沟渠、河流、坑塘之间的地类定性不准,两处新围垦的滩涂没有图件资料等所造成的。
7、未利用土地多报1174.9亩,其出入不大。
综合上述变更调查上报数据与更新调查实际数据对比,耕地面积上报数据多报了77126.9亩,建设用地按当时分类体系(包括交通用地)少报了133294.5亩,如果按现分类体系(扣除农村道路32490.8亩,增加水库面积2879.4亩,水工建筑5388.5亩)少报了109071.6亩。
其原因从主观上讲主要是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不认真,没有做到逐块调查变更,但从客观上讲地类变化已经到了面目全非的程度,其变更调查是很难全部到位的,正因为如此,才开展了1996年的土地更新调查。
1998年我县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经省厅验收通过后,于当年将数据接轨上报国土资源部,但在1998年12月26日国土资源部以如东县一年耕地减少77000多亩是什么原因为由,来我县进行调查,县政府分管领导向调查组说明了不是如东县一年的变化,而是十年变化的累积,体现在更新调查汇总数据上。
调查组对我县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到实地进行了核查。
1999年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时接到省厅通知,要求我县土地变更调查年初面积仍然用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的上报面积,因此我县每年上报的变更调查汇总数据不是我县的真实数据。
目前,我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启用的是1996年土地更新调查成果图件,而每年度上报的数据是1985年土地详查的变更数据,出现了图、数不符,数与实地不一致的情况,如不予以更正,将会对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提供的农用地面积数据,今后耕地保有量的考核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产生一定的影响。
今年变更调查要求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恳请我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恢复到历史的真实数据,更好地为政府决策和各项土地利用活动提供依据。
现将2006年度全县各类土地的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二、年末各地类规模和本年度各地类变化情况(一)土地利用现状统计全县2006年末农用地为2057236.6亩,建设用地为539624.9亩,未利用地为1662920.8亩。
土地利用现状见下表:全县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8.2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1.23%。
(二)本年度各地类变化情况2006年度一、二级地类变化情况三、耕地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全县耕地面积年内减少76997.6亩,增加46000亩,年末耕地面积1537605.0亩。
耕地增加来源及减少去向见下表。
在全县耕地减少的76997.6亩中,建设占用耕地32756.7亩(其中属于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面积与国土资源部认定数据的差值为31000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43240.8亩;1.建设占用耕地情况建设占用耕地32756.7亩,占耕地减少面积的42.54%。
其中:农村居民点24000亩(均属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面积与国土资源部认定数据的差值),独立工矿3498.3亩(其中3000亩为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面积与国土资源部认定数据的差值),交通用地2258.4亩(其中1000亩为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面积与国土资源部认定数据的差值)。
建设占用耕地包括:⑴本变更调查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度实际变更的为31292.1亩(其中:农村居民点24000亩,独立工矿3000亩,公路用地1000亩,建制镇用地2500亩,特殊用地500亩,属于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面积与国土资源部认定数据的差值);本年度实际变更量为292.1亩。
⑵本年度批准并实际变更的为206.2亩,均是工矿用地。
(3)本年度未批先建的面积本年度实际变更的为1258.4亩,均是交通运输用地。
2.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情况为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而进行的有计划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自发的农产品种养殖结构调整占用耕地43240.8亩,占耕地减少面积的50.2%。
其中今年实际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15230亩,其余28008.6亩为往年农业结构调整漏变更的数据。
(二)耕地增加来源分析为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我县通过建立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库,加大补充耕地力度。
2006年全县耕地面积增加46000亩(其中土地开发15500亩,农业结构调整20500亩,土地整理660.2亩为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面积与国土资源部认定数据的差值),实际今年开发复垦9339.8亩。
其中土地开发8359.1亩,复垦935.2亩,整理45.5亩。
四、建设用地增减变化情况分析(一)建设用地规模扩展我县2006年建设用地增加138614.4亩,其中109070 亩建设用地为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面积与国土资源部认定数据的差值。
实际我县今年新增建设用地29544.4亩。
其中:国家计划指标500.81亩(包括2005年、2006年、独立选址报批项目、违法用地补办),省批准未利用地1845亩,国土资源部海洋局批准未利用地22565.5亩,市、县批准未利用地1624.7亩,未批先建1586.4亩,往年漏变更1421.99。
今年末,建设用地总量为539624.9亩,增加138614.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7%,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78354.2,增加114736.5亩,占11.22%;交通用地25687.7亩,增加6945.4亩,占0.60%;水利设施用地35583亩,增加16932.5亩,占0.84%;特殊用地5124.2亩,增加2281亩。
(二)建设占用农用地、未利用地情况(三)建设用地变为农用地的类型、数量及分析因实施土地复垦整理,环境综合整治,道路河流改造等原因,全县有357.3亩建设用地变更为耕地。
(四)新增建设用地情况我县新增建设用地138614.4亩中,前面已叙述,其中109070亩为历史遗留数据,今年实际新增建设用地29544.4亩,其中1845亩为公共建筑用地(驾培中心用地), 13900亩工矿用地为临港工业区用地(已由海域使用证换为土地使用证,批准文号为国海证041100008号,1586.4亩交通用地为洋口大道用地,8665.5亩水工建筑为长沙和洋口海堤用地,剩余的为洋北垦区建设用地、分批次建设用地、独立选址项目报批用地及往年漏变更建设用地。
五、耕地总量平衡、占补平衡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一)耕地总量占补平衡状况我县今年的耕地面积由年初1568602.6亩减少到年未的1537605亩,减少30997.6亩,其中有15500亩为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面积与国土资源部认定数据的差值,实际今年减少15497.6亩。
其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由耕地转为其他各类农用地面积为44240.8亩,由园地和其他农用地转为耕地的面积为21160.2亩。
2006年全县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形成耕地9339.8亩,全县今年度建设占用耕地206.2亩,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度变更占用耕地294.6亩,给市局易地补充7095亩,违法用地占用耕地1258.4亩,合计8854.2亩,尚结合485.6亩,实现了全县耕地总量平衡并有所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建设用地需求已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今年的建设用地指标都已用完,为解决用地突出的矛盾,我们将化工园区的建设用地均利用滩涂用地。
除往年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外,今年进行变更的项目均经过审批并把补充耕地量落实在耕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库中,确保了占补的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1、由于我县1996年更新调查数据国土资源部未同意启用,但目前的图件为更新调查现状图,目前上报数据与图不符,与全县实际现状不符,将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和政府对土地考核、决策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