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方案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方案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方案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方案

第一部分基本概况

1.1.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概念

为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9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04]99号)的要求,XX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以下简称更新调查)指在土地详查成果基础上,依据土地调查的有关技术规程和规定,参考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的图件、数据等有关资料,并借助遥感影像图等现势性较强的数据资料,启用最新的国家勘界成果,采用新的土地分类体系,按照不小于详查的调查比例尺度,对调查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一次全新的实地调查,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和所有权状况,在此基础上建设或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这是对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更新的调查。

1.2.目标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新形势下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一项新任务,通过使用现代测绘、卫星遥感、GIS、GPS等新技术新方法,加快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速度、减轻调查强度,客观、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现

状及其动态变化状况,提高国土资源调查的科技水平,保持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和数据的现势性,全面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准确摸清XX县土地资源家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耕地保护、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等农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提供基础。本次更新调查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查清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构成和分布,实现土地利用图件、数据、实地相一致,建立或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奠定基础。

2、通过土地更新调查真正实现新旧土地分类的转换,使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都统一到新分类中去,发挥土地分类在城乡土地一体化管理中的作用。

3、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提供基础数据。

1.3.更新调查范围及地理概况

1、更新调查面积

XX县面积约3125.39平方公里,辖XX个乡;XX个国营农场。涉及1∶10000国际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153幅。

2、地理概况

XX县地处长江中游平原南端,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南依长江,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临湘县一衣带水;北枕汉水支流东荆河,与仙桃、潜江市隔河相望;东滨洪湖,与洪湖市共水同渔;西搀荆沙,

与江陵县、石首市唇齿相连。全县南北长84公里,东西宽73公里,跨东经112°35′—113°18′,北纬29°28′—30°12′之间。1.4.制定本方案的工作依据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补充规定和说明》(1987

年国家土地管理局)。

3、《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村部分>(试行)》(1992年国家土地管理局)。

4、《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93年国家土地管理局)

5、《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年国家土地管理局)。

6、《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年国土资源部)。

7、《土地登记规则(修正)》(199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

8、《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1年国土资源部)。

9、《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2002年国土资源部)。

10、《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2001年国土资源部)。

11、《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规范》(试用)(2002年国土资源部)。

1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TD/T1010—1999);

13、《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1987年湖北省土地管理局);

1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业实施办法》(1989年湖北省土地管理局);

15、《土地现状调查县(市)级汇总技术细则》(1992年湖北省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

16、《湖北省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规定》(试行)(2004年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17、国土资源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其它有关土地详查、土地变更调查、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文件、规定、标准、要求等。

1.5.资料分析

1、1988年土地利用图斑图、现状图和相关资料。该资料为1988-1993年由土地部门直接进行外业调绘,经过转绘、面积量算和图件编制、统计汇总等各道工序而获得的成果,该成果内容翔实,可信度高,作业思路清晰。在1988年土地利用详查成果的基础上,1993年至2005年,我县开展了每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并于2001年采用瑞得农村地籍信息系统建立了初始数据库和变更数据库,这套数据是我们此次更新调查的基础资料,但尚需在如下几方面加以分析利用:

⑴权属界线的进一步核实。由于行政体制的变更或地形地物的变化,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可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此次应实事求是进行核实。

⑵执行规程发生变化。此次应按新的规程进行地类调绘,原作业资料按八大类、47个二级地类作业,此次应全部按新的规程即三大类进行地类确认。

⑶实地利用状况变化大,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手段落后,造成年度变更调查的精度不高。近些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平垸行洪、生态退耕、水利工程、土地整理、随(州)岳(阳)高速工路等大型工程的实施,给我县的土地利用带来巨大的变化,但一直以来,年度变更调查采用的是尺拉绳丈等落后测绘方法,至使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存大很大欠缺。

⑷由于时间的原因,现势性变得较差,在地类的判读上,应进行补充和重新判读,对于不好利用的地类图斑则应采用全野外的方法重新作业。

2、1∶10000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的正射影像图,其分辩率2.5米,数学基础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彩色可见光,作为各调绘队的作业资料。

3、民政部门进行行政界线确定的资料。主要有图件、界碑、坐标等资料,用于县级以上行政界线的确定。

4、土地权源资料。主要是1988年土地详查的乡村界确权资料、城市红线区以外的大型厂矿、企业等具有独立权源资料,用于核定界址点的位臵和用地面积依据。

5、1∶10000地形图规范和图示,用于相应比例尺精度及图示符号的依据。

6、其它资料。如行政单位合并政府所发的文件、相关的统计资料、水利、交通、林业、水产等相关资料,主要用于参考作业。

1.6.技术方法

1、技术作业路线

以航空(航天)遥感正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参考土地详查和历年变更资料,采用全野外调绘方法按照实地情况,将境界线、地类、新增地物和属性等信息调绘到更新调查工作底图上,结合GIS技术,根据清绘后的更新调查工作底图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以实现自动管理、自动汇总、自动成图的目的。

2、数字化卫星遥感正射影像图和土地利用详查资料相结合

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选择精度满足1∶10000比例尺要求,相对较为经济、商业化程度高的影像资料作为数据源,根据XX市局的要求,选择好数字化的1∶10000正射影像图。

本次更新调查全部采用以正射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进行全面、全野外调绘的方法,从而获取2005年更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件与数据,并以此成果建设更新后的土地利用数据库。

1.7.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图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设计书编写

前期准备工作

室内预判土地利用分类及变化信息

外业调查(权属和地类、聚脂薄膜或影像图着铅)

清绘(1:10000正射影像图)

外业成果检查验收

建设土地利用数据库(包括面积汇总、图件编制)

更新调查面积数据与最近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衔接

编写各项报告、说明书、成果资料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

成果资料归档

1.8.更新调查基本要求

1、更新调查必须利用最近两年的遥感正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依据有关技术规程,进行野外实地调绘、补测,并做好外业记录;外业调绘记录表按《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记录手簿》填写(见附件),此次重新记录、重新编号,已通过民政部门确定的界线,如实地埋有界桩和测有坐标的,应严格按坐标展绘到图上,并连线处理;

2、更新调查的乡镇界线沿用土地详查的界线,乡镇界线没有变化的,按第一次详查界线描绘上图,有变化的界线实地调绘上图,并对于因土地臵换的地区应作集体土地处臵,地类依现状调绘上图。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村(场)之间的合并在建立数据库时集中处理。

3、土地分类按照《全国土地分类(试行)》(过渡期间适用)标

准执行;

4、更新调查过程中发现遗漏的土地变更情况,经调绘后作为2005年的变更结果上报;

5、更新调查工作底图上的线划标准及着色、各种注记清晰易读,符合规程要求;

6、由耕地变为园地、林地、养殖水面的,若变更时间为2000年1月1日前则变更为园地、林地、养殖水面,若变更时间为2000年1月1日后则变更为相应的可调整地类;退耕还林、灾毁耕地表层不能恢复耕种的按实际情况进行调绘;对抛荒耕地,仍按耕地调绘,做好文字记录。

第二部分工作准备

2.1.资料准备

1、调绘底图准备

本次更新调查采用最新拍摄的XX县全域范围内的卫片和制作处理好的1/1万的正射影像图(影像空间分辩率、图像质量、云层覆盖、平面位臵精度、图廓边长要符合技术规定要求,地理名称待本次调查后加注)。

2、更新调查需要的各种表格

根据实际需要统一印制下列表格中的若干种:①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记录手簿;②境界接边确认书;③田坎系数测算记录表;④地类面积汇总表;⑤其他表格。表格样式均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3、收集资料

⑴调绘底图及相关资料:根据需要收集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遥感正射影像图件、地形图等。

⑵城镇地籍调查资料:包括城镇地籍图、各种调查表、面积量算表、汇总表及文字报告。

⑶土地利用资料:包括土地的征用、划拨、出让、开发、复垦、整理、建设用地审批、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方面的图件、表格及有关文字报告资料。

⑷行政区域境界、权属界资料。包括:民政部门行政区域勘界

的图件、表格及文字报告;政府或法院最新裁定的变更权属界图件、表格及文字报告资料。

⑸土地权属资料:①指权属性质发生变化的有关资料,包括政府对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界线的最新划定和调整资料;②土地详查时形成的有关土地权属方面的权属界线协议书、权属争议原由书;③有关土地权属争议处理裁定书、司法裁定等资料。

⑹撤乡并镇、行政村代码一览表。

2.2.仪器工具准备

根据土地利用更新调查需要,准备全站仪、GPS、扫描仪、笔记本电脑、钢尺、皮尺、三棱尺、三角板、铅笔、绘图笔、图夹(板)、计算器等仪器工具。

第三部分外业调查

3.1.调查内容

1、地类调查。在外业调查中必须严格按照《湖北省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规定(试行)》、《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国土资发[2002]247号)等技术规定执行。

地类调查包括地类图斑调查、线状地物的调查、零星地物的调查等。

2、各级行政区域境界,包括行政村界的调绘与转绘。

3、权属调查的内容是:调查国有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间的土地权属界和界址点,集体土地所有权界调查到行政村、各级行政区域界线。

3.2.外业调绘操作步骤

外业调绘采用着铅调绘及着墨整饰的作业办法形成作业成果,野外调绘以正射影像图作为基础资料进行实地调绘,调查内容调绘在0.05mm(或0.07mm)的聚脂薄膜上或正射影像图上,对于调绘的错误可用橡皮擦进行修改。具体实施时,方法一用聚脂薄膜蒙在相应的正射影像图上,并用透明胶固定后用铅笔将内图廓交叉的十字部分用十字描绘在聚脂薄膜上,以备以后定位用,以便于着墨整饰时定位参考;方法二直接在普通相纸打印的正射影像图上用彩色铅笔调绘。外业调绘后,图斑编号以村为单位按自然序号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编号,要求不重不漏,并严格达到图表一致。

1、准备工作

⑴正射影像图、聚脂薄膜、铅笔、外业调查记录表、权属调查协议书、皮尺、计算器、胶带纸、直尺、仪器等。

⑵正射影像图上蒙好聚脂薄膜并固定,在聚脂薄膜上用铅笔蒙绘图廓线、经纬线、本次所调查的村级土地权属界线。

2、调绘方法

⑴外业调绘以专业队员为主,与当地干部群众相结合。首先室内资料确定调绘路线,然后采用全野外调绘,以乡(镇、办、区)为单位,被调查的乡(镇、办、区)组成以乡(镇、办、区)领导同志为主的境界,权属界线专班,解决本乡(镇、办、区)各村的权属问题,一村一村进行。

⑵坚持选点、定向、判清、绘准、记全的调绘方法。

选点:沿着调绘路线,选择好调绘站立点,一般要选择地势较高,便于环顾四周,位臵适宜的地点。

定向:根据明显目标和相关地物确定航片方向,使调绘像片摆臵的方向与实地方向保持一致。

判清:对调绘内容要判读清楚,从某个明显地物调起,逐块调记,边用其它明显地物检查,严防粗差。

绘准:对调绘内容,按精度要求,准确勾绘到航片上来。

记全:调绘内容、记录项目,要填写清楚、完整,图表一致。

3、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的调绘

本次调查原则上是以1988年详查的界线为基础,利用民政部门最新的勘测成果,如村与村之间的界线发生了变化就要到实地进行调

绘。在调绘作业前,要做到与周边市县做好接边,做到不重不漏,另外城区已进行过地籍测量和已确定红线范围者,将红线转绘到相应正射影像图上,确立作业范围。

⑴境界泛指国界及各级行政区域界。土地权属包括行政村、农、林、牧、渔场、居民地以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界线。

⑵收集原有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图件等资料。

⑶调查人员与相邻双方或委派指界人员必须同时到现场指界及

标绘,双方同指一界,为无争议界线:如双方所指界线不同,则两界之间的土地为争议土地,各方自认的界线同时在图上标清。

⑷权属界线的外业调绘,在调查底图(航片或地形图)上要标清权属界线拐点的位臵。作为权属界线的线状地物,必须标明其归属。在底图上无法标清的权属界线必须绘制草图,并加文字说明。界线以线状地物中心为界时,沿线状地物两边不间断跳绘;沿线状地物一边为界时,则在相应的一边不间断绘制完整。

⑸填写权属界线协议书。外业调查界线位臵明确,没有争议的按规定格式填写权属界线协议书。协议书内容:①附图:标清各权属界线拐点及界线位臵;②说明:说明拐点及权属界线的真实位臵;③各方签字盖章。协议书最少一式三份。

⑹填写土地争议原由书。有争议的权属界线,要填写土地争议原由书。原由书内容:①附图:标清各方自认的界线拐点及界线;②文

字说明:说明拐点与权属界线的实质位臵,争议理由及提供的凭证;

③签字盖章。原由书至少一式三份。

⑺争议土地界线的处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处理,处理后填写权属界线协议书。市人民政府暂不能处理的,由国土部门做技术处理,其界线作为工作界线,只供量算面积使用,不作权属界线的依据。

⑻铁路、公路、水利、工矿等企事业单位具有法律效力权属界线文件的。应按文件确定的界线量算面积。

⑼各级按权属单位和行政区划进行汇总各类土地面积。

⑽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土地权属界线图与工作底图同比例尺,其主要内容:①土地权属,包括作为权属界线(含争议界线)的线状地物和具有方位意义的主要线状地物;②权属界线(包括争议界线)的拐点。在其准确的位臵上刺直径为0.1mm的圆点,并用直径为0.8mm的圆圈表示(图上面积小于1c㎡的单位除外)。权属界线用0.3mm宽的实线标绘(争议界用宽0.2mm,长1.5mm,间隔0.5mm的虚线)。拐点和界线的真实位臵难以描绘者,应用文字说明;③权属单位全称,乡(镇)及村民委员会所在位臵和名称;④行政区境界。

⑾在土地利用调查报告中要写明权属界线调查的情况,结果及存在问题。

⑿对于此次权属调绘,重点协议是签订变化部分的村界拐点及相应说明,全部按作业要求重新撰写协议书,无变化部分可叙述为1988年调绘界线不变,拐点号和界线照抄。

4、地类调绘

⑴地类调绘按本规程中过渡期间适用的分类内容进行,图斑编号以村为单位进行编号。

⑵图斑编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编排,且不能重号。

⑶图斑编号采用分数形式、字头朝北表示,分子为图斑编号和权属性质代号,分母为地类编号和耕地坡度分级代号,即ab/cd,a表

示图斑编号,b表示权属性质代号(当图斑为国有土地时标注G,为

集体土地时不标注),c表示图斑的地类编号,d表示耕地坡度分级

代号(用Ⅰ、Ⅱ、Ⅲ、Ⅳ、Ⅴ代表5个坡度级),如12G/114Ⅱ、126/111Ⅲ、5G/201等。当图斑小,图斑编码注不下时,用引线引出注记在

图斑外。

⑷地类界线以实线表示,地类界线与线状地物重合时可省略不绘,地类界线与行政界线重合时,可以省略不绘,线状地物和行政界线重合应同时表示,(行政界线符号,可移位0.2mm沿线状地物跳跃或连续表示)。当两级行政界线重合时,表示高一级行政界线。

⑸外业调绘上图面积。耕地、坑塘、园地为6 m㎡,实地面积

0.9亩;林地、牧草地或未利用地为15 m㎡实地面积2.25亩;居民点为4 m㎡,实地面积0.6亩;小于上述面积的地类应实地丈量长、宽求其面积,按要求作好记录。小于100 ㎡的图斑不作调查,可直

接划归所在的或者相邻的大图斑地类中。

⑹城市或建制镇范围根据城镇集中连片的建成区外围线划定(XX 县市区的城市按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建库范围划定);内部要调绘农用

地,农村居民点范围根据农村居民点的边缘闭合界线划定,其内部土地权属和土地分类不再做细分调查,农村居民点边缘的坑塘够上图面积的应调绘上图,不够上图的划归村庄。

⑺农村居民点内够上图面积的其他地类在狭长的并列式的居民点之间,宽度小于50米的可归并到村庄中作一个图斑处理,大于50米的,调绘其间的各种地类。

⑻成片养殖水面中间的田埂,其主要用途是种植饲料等作物,按养殖水面(155)调绘;因养殖需要而搭建的临时建筑物作养殖水面调绘;大于上图面积可永久居住(楼房)作独立工矿(204)调绘。

⑼对撂荒耕地,按照《关于耕地抛荒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土资源函[1998]336号)文件的规定,按照撂荒前地类进行调绘,同时在调绘手簿的备注中记载。

⑽双退民垸的按滩涂(324)调绘,做好文字记录,附相关文件。

⑾防汛等取土坑按现状调绘。

⑿1:10000图上面积大于2c㎡的村庄一般应注记自然名称,便于识图、用图。

⒀够上图面积的高压铁塔归入独立工矿(204),并在图斑内标注“塔”。

⒁废弃的矿山、采石场、砖瓦窑取土场未复耕的仍按独立工矿用地(204)调绘。

5、线状地物调绘

⑴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公路,宽度大于1米的农村固定道路、沟、渠、管道、林带等。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50米时,依比例尺按地类图斑调绘;线状地物宽度小于50米(图上上宽度小于5mm)时,实地丈量宽度,半依比例尺单线表示,即在图上线状地物影像的中心位臵,按线状地物的图例以单线表示,并标出宽度。

⑵宽度大于或等于一米的线状地物,要调绘上图,实地丈量其宽度,宽度测量,应选择实地线状地物宽度均匀处丈量,其丈量精度0.1 m,并将实地丈量的地方和宽度标注在工作底图相应位臵上;当线状地物宽度变化大于20%时,应分段量测线状地物宽度,用2毫米实线将宽度分段垂直标注在工作底图相应的位臵,便于区别不同宽度的线状地物和面积量算。

⑶当河流、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干渠、公路等穿过农村居民点时,均应连续表示,农村道路穿过居民点部分归并到居民点内,不再标绘农村道路。

⑷当依比例尺线状地物的图斑与居民点并行时,线状地物调绘到准确位臵,其边线可作为居民点图斑界线。

⑸当半依比例尺线状地物与居民点并行时,单线线状地物调绘(标绘)在准确的中心位臵,并作为居民点图斑地类界。面积量算时,居民点面积应扣除作为图斑界线线状地物面积的一半。

⑹管道露出地面部分按线状地物调绘,地底下部分不调绘。

⑺线状地物统一按本规程图式符号表示(见省厅技术规定)。

⑻线状地物编码:采用分数形式表示,分子为地类编号和线状地物权属性质代号,分母为线状地物宽度。即ab/c形式,a表示地类

编号、b表示权属性质代号(当为国有土地时标注G、集体土地时标

注不标注)、c表示线状地物宽度;当线状地物依比例尺调绘为图斑时,按图斑调绘的表示方法。半依比例尺线状地物宽度标注方法:平行线状地物按光线法进行标注。当一个图斑内有多条形状地物时要编序号,标注在外业记录手簿备注栏中。

⑼线状地物宽度测量原则:河流宽度为常水位线水面宽度,常水位线至洪水位线之间区域为滩涂;铁路、公路、固定的农村道路宽度量测除其本身宽度外,还应包含其两侧不以排灌为主的路沟及行树固定的沟、渠宽度量测除其本身宽度外,还应包含其两侧的堤及行树。

6、零星地物调查

此次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只对耕地中的非耕地或非耕地中的耕地、且实地面积大于100平方米、小于最小上图标准的零星地类进行调查。零星地物要求在地类图斑中打点标绘,并在调绘手簿中记载地类和丈量面积,如一个图斑中有2块以上零星地物应在调绘手簿附图中绘出示意图并编号。零星地物在调绘底图和调绘手簿附图中以“●”标绘。

7、新增建设地物补测

⑴实际地物发生变化时应进行补测,一般采用相关地物比较法,截距法,距离交绘法,补调到调绘片上或工作底图上。

⑵当实际地物变化太大,无法判准时必须用测绘仪器进行外业补测。

⑶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地物点位臵的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得超过图上0.4 mm,山地不超过0.8 mm。

⑷依比例尺标绘的地物,需测定地物边线,不依比例尺(或半依比例尺)表示地物,需测定地物地中心点(线)位臵。

8、田坎系数测算

田坎系数是指耕地图斑中田坎面积与耕地图斑面积的比值,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土地详查时测定的田坎系数,如其原始测算资料至今保存完好并符合上述要求,可用作土地更新调查的田坎系数。否则按下列要求重新测算。

⑴坡度<2°耕地地块中宽度大于1米的田坎是线状地物,不得用田坎系数扣除田坎面积,按实际田坎系数逐条面积量算、扣除。

⑵坡度≥2°耕地地块中宽度大于1米的田坎,可采用田坎系数逐图斑扣除田坎面积。

⑶田坎系数测算方法和要求:以乡镇为单位,由乡镇国土资源所根据本地耕地分布状况划分若干区,每个区按坡度级和类型测算田坎系数,然后逐个图斑扣除田坎面积。对每一坡度级和类型至少选择有代表性的20个面积大于3亩的典型样方,实测每个样方的面积及其内含的田坎面积,然后计算各该样方的田坎系数,取所有样方田坎系数的平均值,作为各该坡度级和类型的田坎系数。测算田坎系数的原始资料(包括:全部样方的测算数据;测算方法和过程说明)须整理存档,田坎系数测算记录样式见《湖北省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9、填写外业调绘记录

外业调绘记录要求以村为单位装订成册,其内容要填写齐全、准确、清楚,不得涂改,边调绘边记录并附必要的图表。要求按图斑顺序号进行整理,并在同一图斑内将所有的线状地物、零星地物整理完整。

10、调绘整饰

⑴利用正射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按“调绘底图清绘符号及颜色”样式清绘。

⑵要求境界权属界用红色,公路、农村道路用棕色,水系用墨绿色或蓝色,地类界、其它用黑色。

⑶调绘和补测后要及时着墨整饰,各种符号和注记应工整、清晰、易读、无误。注记字符要间隔分明,同一名称的字体、字号和字隔要一致,符号和注记的方向均垂直于南图廓(线状地物的注记除外)。

⑷调绘成果图必须保持完整、清晰,不得折叠,图中的影像、线划和注记等内容不得有缺损、模糊和褪色等影响读图的情况。

⑸注意图幅编号、本片号及接边片是否整饰,与相邻调绘片是否接边(东、南边抄边、西、北边接边),清绘完后要签名、签日期。图名根据本图内重要有代表性的地理名称取名。

第四部分内业处理与数据建库

4.1.技术路线

根据国土资源部《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等有关技术要求,按当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业务规范要求,建立全市现势性较强的土地利用更新数据库,更新图件并形成县、乡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汇总表。通过对数据统计成果检查等方式进行自查、互查、抽查三级检查,确保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4.2.原则

1、根据《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要求,获取变更

信息,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

2、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的面积计算功能,计算并汇总各类

土地面积。

3、为保证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连续性,做好更新后的数据与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和衔接工作。

4、更新后的数据必须提交XX市国土资源局审核验收后方可使用。

4.3.软、硬件环境

1、硬件环境

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需要,配备如下硬件设施:网络服务器1台,客户机多台。另外,系统硬件配臵还应包括图形输入、输出设备,数据存储、处理设备及相关的辅助设备等。

2、软件环境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城镇以外农村各级范围内各种地类的种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现状;查清村(组)土地权属界线,居民点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事、企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的界线;查清土地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利用状况,满足土地统计的需要、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需要、编制土地利用图件的需要。 2.土地权属调查查清楚农村各级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河流、湖泊、道路等的土地权属范围、界线和性质、查清各部分土地的归属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保障土地市场安全的需要。 3..特殊调查内容的调查例如,违法用地的调查、基本农田的调查、开发区调查等、确保社会安定、管理有序、政策到位的需要。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程序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和成果验收归档阶段。 准备阶段分为: 方案准备为了证明调查条件的基本具备,省级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 当依据国家的调查方案,报请国家级调查领导机构审查。 组织准备 1建立领导机构土地调查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调查工作,涉及到各 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同时所需的技术人员要十分专业,因此 在进行调查工作之前要解决领导和组织问题。 2 组织专业队伍因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 作,良好的专业队伍是保证调查质量的基本条件。 3 技术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的 技术工作,要有规范的作业方案,详尽的技术规程或细则。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任务要求和技术规程,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条件, 拟定工作计划。 仪器及用品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配备必要的仪器、文具和文具用品。 资料准备其中资料准备包括地形图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资料的收集。 外业调查是以地形图和航(卫)片等影像图片为底图利用收集到的有用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2007年度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国土资源局 二○○七年十一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对土地实行跟踪监督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我局多年来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收到省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后,迅速将部和省厅的精神传达下去,及时明确此次调查工作重点、总体要求和差不多程序及方法。并在深入学习《通知》精神和全面领会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盐都市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对我市变更调查工作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局必须做到“月清季累”,年末及时变更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做到数据、图形、实地“三一致”,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方法,全面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和实际耕地变化情况。同时,加大了质量检查力度,确保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做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 并先后三次组织各县(市、区)的分管局长、地籍科长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土地变更调查的资料预备、外业调查、内业

处理、统计汇总、县乡自查、市局检查和成果上报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通过认真实施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如期保质地完成了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其成果差不多反映了2007年度土地变化情况。现将我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年内变化情况 截至2007年10月31日,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6737972.2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455080.2亩,未利用地面积为5265579.6亩,合计总面积为25458632.0亩,折16972.42 KM2。土地利用结构见表1 表1 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面积 单位:亩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城镇以外农村各级围各种地类的种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现状;查清村(组)土地权属界线,居民点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事、企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围的界线;查清土地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利用状况,满足土地统计的需要、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需要、编制土地利用图件的需要。 2.土地权属调查查清楚农村各级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河流、湖泊、道路等的土地权属围、界线和性质、查清各部分土地的归属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保障土地市场安全的需要。 3..特殊调查容的调查例如,用地的调查、基本农田的调查、开发区调查等、确保社会安定、管理有序、政策到位的需要。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程序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外业阶段、业阶段和成果验收归档阶段。 准备阶段分为: 方案准备为了证明调查条件的基本具备,省级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的调查方案,报请国家级调查领导机构审查。 组织准备 1建立领导机构土地调查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调查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同时所需的技术人员要十分专业,因此在进行调查工作之前要解决领导和组织问题。 2 组织专业队伍因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良 好的专业队伍是保证调查质量的基本条件。 3 技术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的技术 工作,要有规的作业方案,详尽的技术规程或细则。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任务要求和技术规程,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条件,拟定工作计划。 仪器及用品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配备必要的仪器、文具和文具用品。 资料准备其中资料准备包括地形图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资料的收集。 外业调查是以地形图和航(卫)片等影像图片为底图利用收集到的有用资料,

农村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9月2日到2015年1月28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主要从农村土地现状及经营规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研究当前影响农村农业经济的因素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现状,包括主要做法和措施等,提出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的意见和建议。 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产和资源,农村土地尤其耕地是粮食的母亲,它浓缩了千千万万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保障权。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集体所有制形式。按用途可划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农村土地管理就是依照《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使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行为的管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职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根据调查,我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缺乏规划,管理很不规范。 二、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 三、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没有建立土地市场机制,土地缺乏流动性,土地的资产价值不能显化,土地利用效率很低。 四、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由此诱发了大量土地违法行为,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如何才能有效的加强农村土

地管理呢? 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监督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2.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 一是以“三个有利于”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农户的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怎么样的土地流转形式,都可以运用并推广。二是面向市场,努力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坚持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将流转的土地区域办成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办成应用推广新科技的“试验区”,办成财政增长的新型社区。

长沙市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长沙市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一、长沙市土地资源利用背景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人多地少,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虽然使人类利用土地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伴随而来的人口剧增、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又严重威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04年10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文),文件明确要求要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都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试验区,而“两型社会”的实质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这种背景下,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国家正自上而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而对我们国土管理部门而言,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就是要充分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严格按国家有关政策和文件规定,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同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二、长沙市土地资源利用趋势 长沙市位于湘中偏东北,湘江下游,洞庭湖以南,地势较为平坦,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信息、交通和商贸中心。同时,长沙市作为“中部崛起战略”中重要发展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核心的华东经济圈和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核心的华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受两大经济圈的辐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所以,我市土地利用正面临着经济持续高位运行与宏观调控从紧的局面,社会经济发展对用地需求的急剧增加与国家对土地资源保护力度日益加强的矛盾更加尖锐,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阶段与资源瓶颈凸显阶段的不期而遇,加剧了用地矛盾;二是我市已步入三个以大量用地为支撑的需求“高峰”,即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工业化高峰,对用地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大;三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会维持较高水平,从而造成用地势头依然强劲;四是社会消费结构正处于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型升级的过程,汽车、居住、休闲、娱乐、自然保护等用地需求将大幅度增加;五是大河西先导区的设立,长沙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提出了大量建设用地需求,用地规模压力大增。 三、长沙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长沙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由于我市2007年土地利用正处于当前土地利用的宏观背景之下,能充分反应土地利用特点,现以我市2007年土地利用情况为例,来分析各类用地指标。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l °22’之间。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辖区总面积854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71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现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13个区。总人口838.9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33.21万人。 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其中北部小片山地为大别山余脉。海拔19.2~873.7米。江(河)湖水面占总面积的25%。主要河流有长江、汉水、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涨渡湖、汤逊湖、东湖等。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长江、汉水把市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 武汉市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对集中于6~8月,年平均气温16.4℃。 2 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2.1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概况 据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008年武汉市农用地面积为556733.21公顷,占武汉市土地总面积的65.12%,其中耕地面积为338344.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58%;园地面积为13455.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林地面积为87971.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9%;牧草地面积为184.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建设用地面积为148273.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34%,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1712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0%;交通用地面积为1537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0%;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5774.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5%。未利用地面积为149901.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3%,其中可利用土地(包括草地、滩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为31329.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6%;难利用土地(冰川、永久积雪、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坝等)为1635.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 2.2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分析 武汉市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等13个区,现研究武汉市各个辖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1996到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可以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来表示,即 %1001 ??-= T V V V K a a b 式中:K 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V a 、V b 为基期和报告期末某一土地利用类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数据地类转换技术方案

附件: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数据地类转换技术方案 一、目标任务 1、按照《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国土资源部,2002)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对应关系,对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数据进行地类转换,将更新调查《全国土地分类》过渡分类(以下简称旧分类)转换成《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新分类(以下简称新分类)。 2、地类转换中具有“一对一”(旧分类对新分类,以下同)和“多对一”(旧分类对新分类,以下同)对应关系的可直接转换;“一对多”(旧分类对新分类,以下同)关系的情况要进行标识,然后进行详细内业核实,需要外业核实的要进行补充调查;最后修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地类码和数据字典,对转换后的成果数据进行统计汇总、表格输出和成果分析。 3、对2005年度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按《关于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土资电发…2006?43号)文件要求修改前后的两套数据库成果,分别进行地类转换和成果汇总,最终都要根据变更调查数据,将汇总成果修改到2007年10月31日统一时点。 二、作业基础和技术依据

作业基础: 1、以2005年10月31日为时点的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数据。 根据《关于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土资电发…2006?43号)要求修改后的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数据。 2、2006、200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 技术依据: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1010-2007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4-2007 3、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16-2007 4、《全国土地分类》(试行)(过渡期间适用)(国土资源部,2002) 5、《关于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土资电发…2006?43号) 6、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技术细则(试行) 三、技术路线 以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成果为基础,按照《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对应关系,采用属性连接的方法,进行地类转换;“一对多”关系的情况要进行标识,待逐一进行核实、外业补充调查后确定;然后修改土地利用数据库地类码和数据字典,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汇总、表格输出和成果分析,技术流程如图1。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市区外况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1′—112°20北纬39°35′—41°25′。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150%。 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区的首府和政府、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我国北方沿边开放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商业贸易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旅游为主导的综合发展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市场广阔,是内蒙古呼市—包头—伊盟“金三角”经济区和自治区中四部刘内对一外联系交往的重要门户与产业区,具有土地资源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优越的外部环境条件。 (一)自然条件 呼和浩特市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地处我国沿边开放和沿黄河经济开发轴带的交汇点上,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大地貌单儿主要分为中北部大青山中低山地及其北麓丘陵地形,中部土默川平原地形,东南部丘陵及黄土丘陵沟壑地形。地貌类型山地占%,平原占%,丘陵占%,其他占%。 呼和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寒冷丁燥,夏季温热短促而降水集中。年平均温度北部2℃—2.5℃,南部丘陵6.5℃一6.7℃;≥10℃积温2000一3000℃;无霜期105 —150天,大部分地区年口照时数在280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6%,

是全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又一高值区。全市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集中于6一8月,占年降水量的63%—66% ;降水很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如按80%保证率算,主要农业区仅250毫米降水。 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21条,中小型水库26座,哈素海是境内最大的湖泊。除黄河外,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浑河、打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抢盘河等。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除丘陵山区外,广大的平原区都理藏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全境水质较好,适宜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属水资源不足地区。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呼和浩特市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共有12个土类。全市主要耕地土壤为潮土、栗钙土和栗褐土,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不经培肥难以满足各种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需求。 呼和浩特市林果、渔业、蔬菜、草场、农作物等生物资源丰富,品种较多,是发展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境内已发现的矿床60余处,矿种30余种,贮量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旅游资源有万部华严经塔、大窑文化遗址、昭君墓、乌素图召、五塔寺、大召等文化古迹和乌素图、哈素海、大青山公园等风景旅游区及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等,是发展旅游事业的良好基础。(二)社会经济条件 呼和浩特市辖4个区,5个旗县,82个乡,14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1966年底全市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5人。全市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市区人口万人,郊区人口29 . 79万人,旗县人口万人。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民生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城镇以外农村各级范围内各种地类的种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现状;查清村(组)土地权属界线,居民点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事、企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的界线;查清土地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利用状况,满足土地统计的需要、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需要、编制土地利用图件的需要。 2.土地权属调查查清楚农村各级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河流、湖泊、道路等的土地权属范围、界线和性质、查清各部分土地的归属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保障土地市场安全的需要。 3..特殊调查内容的调查例如,违法用地的调查、基本农田的调查、开发区调查等、确保社会安定、管理有序、政策到位的需要。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程序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和成果验收归档阶段。 准备阶段分为: 方案准备为了证明调查条件的基本具备,省级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的调查方案,报请国家级调查领导机构审查。 组织准备 1建立领导机构土地调查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调查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同时所需的技术人员要十分专业,因此在进行调查工作之前要解决领导和组织问题。 2 组织专业队伍因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良 好的专业队伍是保证调查质量的基本条件。 3 技术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的技术 工作,要有规范的作业方案,详尽的技术规程或细则。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任务要求和技术规程,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条件,拟定工作计划。 仪器及用品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配备必要的仪器、文具和文具用品。 资料准备其中资料准备包括地形图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资料的收集。 外业调查是以地形图和航(卫)片等影像图片为底图利用收集到的有用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方案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方案 第一部分基本概况 1.1.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概念 为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9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04]99号)的要求,XX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以下简称更新调查)指在土地详查成果基础上,依据土地调查的有关技术规程和规定,参考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的图件、数据等有关资料,并借助遥感影像图等现势性较强的数据资料,启用最新的国家勘界成果,采用新的土地分类体系,按照不小于详查的调查比例尺度,对调查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一次全新的实地调查,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和所有权状况,在此基础上建设或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这是对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更新的调查。 1.2.目标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新形势下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一项新任务,通过使用现代测绘、卫星遥感、GIS、GPS等新技术新方法,加快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速度、减轻调查强度,客观、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现

状及其动态变化状况,提高国土资源调查的科技水平,保持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和数据的现势性,全面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准确摸清XX县土地资源家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耕地保护、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等农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提供基础。本次更新调查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查清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构成和分布,实现土地利用图件、数据、实地相一致,建立或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奠定基础。 2、通过土地更新调查真正实现新旧土地分类的转换,使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都统一到新分类中去,发挥土地分类在城乡土地一体化管理中的作用。 3、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提供基础数据。 1.3.更新调查范围及地理概况 1、更新调查面积 XX县面积约3125.39平方公里,辖XX个乡;XX个国营农场。涉及1∶10000国际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153幅。 2、地理概况 XX县地处长江中游平原南端,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南依长江,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临湘县一衣带水;北枕汉水支流东荆河,与仙桃、潜江市隔河相望;东滨洪湖,与洪湖市共水同渔;西搀荆沙,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 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城镇以外农村各级范围内各种地类的种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现状;查清村(组)土地权属界线,居民点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事、企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的界线;查清土地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利用状况,满足土地统计的需要、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需要、编制土地利用图件的需要。 2.土地权属调查查清楚农村各级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河流、湖泊、道路等的土地权属范围、界线和性质、查清各部分土地的归属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保障土地市场安全的需要。 3..特殊调查内容的调查例如,违法用地的调查、基本农田的调查、开发区调查等、确保社会安定、管理有序、政策到位的需要。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程序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和成果验收归档阶段。 准备阶段分为: 方案准备为了证明调查条件的基本具备,省级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的调查方案,报请国家级调查领导机构审查。 组织准备 1建立领导机构土地调查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调查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同时所需的技术人员要十分专业,因此在进行调查工作之前要解决领导和组织问题。 2 组织专业队伍因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良 好的专业队伍是保证调查质量的基本条件。 3 技术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的技术工 作,要有规范的作业方案,详尽的技术规程或细则。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任务要求和技术规程,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条件,拟定工作计划。 仪器及用品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配备必要的仪器、文具和文具用品。 资料准备其中资料准备包括地形图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资料的收集。 外业调查是以地形图和航(卫)片等影像图片为底图利用收集到的有用资料,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村土地资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村土地资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配置,提高土地资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2009年8月9日——1日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土地资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 一、××村土地资使用状况及特点 ××村是一个土地资相对匮乏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7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河滩等)19亩。 经调查,××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 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 一等(平整黄土地)、 二等(洼地、沙土地等)、三等(岭地、拓荒地等),(注:图不一)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单位:亩 2 地块多,单块面积小,缺乏集约性 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但地块较多,平均每户耕地多于块,这就使得单块耕地面积太小,不适合农机的推广使用,集约性差,严重束缚了劳动力。

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土地利用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活动专题调研第五调研组 按照局党组统一部署,局学习实践活动第五调研组组长魏钦稳副局长带领局利用处、土地市场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围绕落实国土资源“保增长、达小康”措施,建立“开源节流机制、市场配置机制”,紧密结合“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规范有序、保障有力、调控有效的机制,加强土地市场监管,努力增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能力”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对全市2007年至2009年一季度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实地赴通州听取了通州市国土资源局的情况汇报,与部分国土资源所、开发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并深入镇街厂区等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破解土地利用保增长和促进节约集约利用的方式方法,为市局探讨和加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土地利用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近年来,全市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等文件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及时提供用地保障,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

供了有效支撑。 1、土地储备机制全面建立,宏观调控作用不断显现。 1998年,市土地资产储备投资中心经市政府批准率先成立,之后,各县(市)也相继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充实了人员,明确了职能,土地储备机制全面建立。(表一) 全市共收储土地6143公顷,供应4299公顷,在储面积1844公顷,银行贷款余额50.45亿元。在储备土地性质上,主要以经营性用地为主,部分县(市)已将工业用地纳入收储范围。土地储备资金运作规范,主要来源于财政拨付的资金、从国有土地收益中安排的专项基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等。土地储备资金均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土地储备,受同级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通过建立“多渠道进水,一个水池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土地收储供应机制,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和调控。土地储备近年来在推进地方城市建设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表二) (单位:公顷、万元)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为查 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是土地资源调查中最为基础的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是,分县查清全国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散布和利用状态、为指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进行农业区划、计划、因地制宜地指点农业生产、建立土地统计、统计制度、全面管理土地等项工作服务。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由县人民政府统1领导。农区以村(大队)、农林牧渔场以分场(队),林区和牧区以乡统计各类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位,农区到村(行政村),林区和牧区到乡,并按全国统1的土地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调查所使用的基础图件,在农区需1:10 000、重点林区1: 25 000、1般林区1:50 000、牧区1: 50 000或1: 100 000的比例尺地形图,和相应比例尺的航片或影象平面图。通过野外调绘和补测,将地类界、行政和权属界和变化了的地物界限转绘到地形图或影象地图上。以绘后的地图作为工作底图,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并自下而上逐级统计汇总出各权属单位及各行政区的土地总面积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绘制各行政辖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他相干图件。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图斑。所谓图斑是指在实地

属于同1种土地利用类型(2级地类)、属于同1个权属单位、同在1个图幅内且外围为固定实物界限的封闭地块。图斑是地类划分的最小范围,在量算面积时,图斑又是最小的量算单位和量算单元。图斑的编是以行政村为单位,依照调绘的前后次序编号。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8步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按完成的顺序及工作方式、内容,—般可以分为以下8步骤进行。 1、准备工作阶段 该阶段只有1个步骤,即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和用品准备等。 2、外业调绘 外业工作阶段内容较多,但它们彼此结合,故实际仅为1个工作步骤,即外业调绘与补测工作,包括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行政区划界和土地权属界的调绘、地类调绘、线状地物调绘、零星地类调绘、新增地物补测、调绘航片的整饰和检查等内容。 3、航片转绘 内业工作阶段包括航片转绘、土地面积量算、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分幅土地权属界限图的编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或说明书)的编写等4个相继的步骤。 航片转绘。航片转绘就是将标绘在航片上的外业调绘与补测成果,依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规定的转绘精度及方法,转绘到分幅地形图或影象平面图上,以消除航片上的影象误差和投影误差,并归化为统1的比例尺。转绘好的图件经检查符合转绘精度要求后,即可作为量算面积和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分幅土地权属界限图的工作底图。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作业: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有所侧重)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 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因此,在编制土 地利用规划时,必须对土地利用现状作深入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找出土地利用 存在问题,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P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P2示例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P1 土地利用现状评述内容(所有小点为超连接) 一、土地禾U用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分析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

作业: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有所侧重)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主要对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本规划区土地利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土壤监测和人口、土地、农业、城乡建设统计年报,分析、比较规划区域各类土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是研究各种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 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占全规划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 类土地在全区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主要有以下计算指标: 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 土地总面积]*100% 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农林牧渔业用地)/土地总面积*100% 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建设用地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 土地复垦率=(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面积/废弃土地总面积)*100% 人均城镇用地=城镇用地/城镇人口(平方米/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人口(平方米/人) 路网密度=公路里程/ 土地总面积(公里/百平方公里)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汇总表

I.2 农村土地调查分类面积汇总表 表I4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县或市(地)或省)。 2.代码按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和《县级以下行政区域代码编制规则》填写。 3.行政区域总面积应等于国家或省或县下达的相应行政区域控制面积。 4.各一级分类面积之和应等于行政区域控制面积。 5.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 6.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 7.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8.“飞入地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将行政区域栏改为所在行政区域,并增加所属行政区域名称和代码栏,以及行政区域总面积改为飞入地面积。 9.“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在行政区域栏后增加海岛名称和面积栏,删除行政区域总面积栏。 表I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 第 页共 页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各二级分类面积之和应等于表I4一级分类面积(下同)。 2.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下同)。 3.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下同)。 4.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下同)。 5.“飞入地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参照此表,将行政区域栏改为所在行政区域,并增加所属行政区域名称和代码栏。 6.“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在行政区域栏后增加海岛名称和面积栏。 续表I 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 第 页共 页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续表I 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 第 页共 页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 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学环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己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目的有: 1.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思路; 2.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镶嵌和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及影像判读; 3.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 4.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外业工作方法; 5.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后期内业工作内容与方法; 6.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实习区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完成面积统 计和制作专题图; 7.完成调查实习区内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 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 2.前期准备和室内预判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为了确保我们的调查实习按照技术规程要求的精度及速度,使调查的成果符合生产,科研的要求,所调查出来的结果与实地保持一致性,就必须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和土地调查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2.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前奏,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根据我们实习的要求,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设备准备、经费准备、其他生活用品准备等。 2.1.1组织准备 实习是专业教学必需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将课堂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同学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实习的内容和土地调查的特点,特做如下安排: 1.老师安排 每班配2—3位专业老师或研究生和已经作过这项工作的同志,具体负责学生野外调查的技术要求、进度安排、质量把关、以及学生思想、生活等一切事宜。2.学生安排

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报告 目前关于农村土地的使用存在很多的情况,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不仅是三农问题需要解决的重点也是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根据学生暑期实践调查要求,更好地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农村目前土地使用现状结合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进行了一项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情况的调查。一、调查方向: 耕种用地,个人住房建设用地,公共施设和公益事业基础建设用地。 二、调查目的: 锻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研究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调查能力,深入农村基层一定程度了解我国现有城乡土地差别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为探讨规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避免重复浪费而导致国家土地资源无形流失,一定程度为帮助改善农村现有土地使用不规范的现状提供一定的切实理论数据。 三、调查意义: 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方法,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模式。构建更加合理的农村土地使用方向,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合理科学规划、优化用地结构。为城乡统筹搭建了平台,开辟新的途径,也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前提条件。切实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等方面问题,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积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四、调查内容: 暑假期间我集中对湖北省麻城市*镇*村的土地使用情况作了一项基本调查,本次调查基本以走访和搜集基层档案资料调查为主,配合当地领导对该村的农业情况作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次报告主要从农村土地使用中的(包括耕种用地,个人住房建设用地,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和了解,大致了解该村的土地使用方法和方向,从而扩展到省和国家的地位上。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更加真实的反应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和一些被忽视的方面。为共建和谐家园,促进国家农业发展和基层改革做一项基本参考;促使我们国家的基层建设更加的完善和提高;使农村的发展成为强国富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法宝;保障农业处于发展上升趋势。因此根据从当地实际出发,结合党和国家的基层发展方针和“三个代表”思想路线,以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的思想路线紧密围绕农村发展做了本次调查和报告。把基层呼声引入国家力量之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快我国农村发展步伐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从而铸就强大的农业基础,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稳步发展做出贡献。 1、耕种用地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1.0米,北方宽<2.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包括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2005年度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