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推荐word版 (16页)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

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

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一、铜陵市土地资源情况及利用现状铜陵地域面积小,境内多丘陵,耕地后备资源非常匮乏。

与大建设、大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相比,土地供给严重不足。

一是人均土地资源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全国人均土地约10.5亩、拥有耕地1.4亩。

而我市人均拥有土地2.25亩,人均耕地不足0.6 亩。

二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大。

2006年至2010年期间,铜陵城市化率从48.7%提高到63%。

同期,铜陵年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达到20%,特别是近年来新上项目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比例大幅提高。

三是人均占有建设用地水平较高。

城郊及农村建设用地分散,存在较多的“空心村”现象。

四是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近年有所提高但仍低于较发达地区。

2010年,我市开发区平均投资强度约110万元/亩,产出效益为150万元/亩。

同期,合肥经开区和高新区的投资强度为200-250万元,芜湖开发区的投资强度为150-180万元。

五是土地闲置或低效利用现象仍比较普遍。

从区域上看,主要分布在铜胥以东,泰山大道以西等区域;其余分布在大桥经济开发区“大通工贸园”及铜陵县金桥工业园;从项目类型上看,闲置土地主要涉及纺织、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材料等产业,特别是一些一次性申请用地500亩以上的大型项目闲置土地较多;从时间上看,主要是在2007年工业用地招拍挂和控制指标制度未实施前形成的。

二、近期我市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所做的探索一是实行“三集中”,即工业向工业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原则上不在工业园区外,审批单独选址新建工业项目。

全面推行人口向城区集中的做法,集中建造安置住宅小区。

截止2010年,全市共选址19宗土地,用地面积约110.9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近2万户。

初步测算,此举可减少新增建设用地3600亩,节地效果显著。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调查方法与技术
调查方法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遥感影像图为基础,通过野外实地测量、问卷调 查、访谈等方式获取数据。
技术手段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 效率。同时,采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调查成果的精度和质量。
展示土地利用变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
评估土地利用变更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 政策实施等方面的影响。
调查成果的应用与价值
为政府制定土地政策和发展规 划提供科学依据。
为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可持 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为社会公众提供土地利用信息 和咨询服务。
为科研机构和学者提供土地利 用研究和教育资源。
沟通协作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各参与人员之 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
进度控制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对工作进 度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技术保障
选择先进的调查技术和方法,确保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资金保障
合理安排预算,确保调查工作的顺 利进行。
法律保障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调 查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内容等。
确定调查范围
根据调查目的,确定需要调查的地域范围 ,包括已利用土地和未利用土地。
选择调查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包 括实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GIS辅助等 。
实施方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组织与协调
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专门的调查组织机构,负责协调和管 理整个调查过程。
人员分工
根据参与人员的专业特长和职务,合理分 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

【精编范文】土地变更调查报告-优秀word范文 (5页)

【精编范文】土地变更调查报告-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土地变更调查报告篇一:土地变更申请土地变更申请县国土资源局:申请人,性别,身份证号:云南景谷县人,现年岁,我(父亲或母亲)内拥有一宗宅基地,土地证号:景集建【97】字第号,因我(父亲或母亲)(姓名)于年地进行变更,特向县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土地使用证变更手续。

望县国土资源局给予办理土地使用证变更手续为谢!特此申请申请人:年月日篇二:丰台区城镇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报告丰台区和义、方庄街道城镇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报告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北京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京政发〔201X〕15号)的文件精神,在丰台区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北京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0号令)的规定,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在丰台区国土分局和公司的统一领导下,由丰台项目部调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试点工作从201X年5月18日在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正式启动,在试点工作基本结束,取得土地变更调查经验的基础上,于201X年6月25日全面启动第一阶段8个街道的土地变更地籍调查工作,于201X年8月中旬启动第二阶段8个街道的土地变更地籍调查工作。

我们和义、方庄街道的员工按照国土局和公司的技术要求,与国土局工作人员齐心协力,与各用地单位尽力配合,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采用全解析法,完成了和义、方庄2个街道的土地及相关地上附着物的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及宗地图、地籍调查表的绘制、填写、权属证明材料的索取。

为全面掌握和义、方庄街道土地利用状况,明确每一块土地的用途,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等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为满足和义、方庄街道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完整版)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完整版)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8〕》,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8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要紧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截至2018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纳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

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等面积比例% 万公顷万亩1 44.33 664.88 0.332 59.27 888.98 0.443 114.08 1711.15 0.854 172.24 2583.58 1.285 366.41 5496.10 2.726 886.55 13298.29 6.597 1142.73 17140.97 8.498 1183.88 17758.21 8.799 1400.19 21002.91 10.4010 1773.99 26609.86 13.1811 2032.52 30487.73 15.1012 1890.79 28361.90 14.0413 1126.75 16901.20 8.3714 766.91 11503.60 5.7015 501.77 7526.60 3.73合计13462.40 201935.95 100.00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二〕减少耕地质量等别构成
2018年度内,全国因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缘故减少耕地的质量平均为8.89等,与2018年度减少耕地平均8.60等相比有所下降。减少耕地质量1-15等均有分布,以6-12等为主,其中6等耕地占减少耕地面积的8.91%,7等占11.81%,8等占14.38%,9等占15.76%,10等占17.02%,11等占12.56%,12等占6.87%。1等和2等面积比例均不足1.0%。
3
114.08
1711.15
0.85
4
172.24
2583.58
1.28
5
366.41
5496.10
2.72
6
886.55
13298.29
6.59
7
1142.73
17140.97
8.49
8
1183.88
17758.21
8.79
9
1400.19
21002.91
10.40
10
1773.99
26609.86
97.68
91.92
112.67
24.60
1.75
1088.82
重庆
1.50
39.04
429.52
970.99
1195.40
895.15
114.09
3645.70
四川
3.31
52.16
180.02
785.99
1997.75
2518.61
2761.78
1298.98
435.86
62.70
10097.16
8062.29
青海
18.63
188.40

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注意事项

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注意事项
采用的土地分类 变更调查采用的土地分类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 村土地调查采用的土地分类一致。即以《土地利用现 状分类》为基础,对其中的商服用地(05)、工矿仓 储用地(06)、住宅用地(07)、公共管理与公共服 务用地(08)、特殊用地(09)一级类和街巷用地( 103)、空闲地(121)二级类进行归并,归并为城镇 村及工矿用地(20),作为一级类,在其下划分城市 (201)、建制镇(202)、村庄(203)、采矿用地 (20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5个二级类。
单位:亩 单位:亩 单位:亩
强调
三、地方复核过程中的问题
地方复核的目的是进一步核实原外业调查及内业核查中各类 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并对错、漏进行全面及时的纠 正。由于采用国土资源部内业核查结果作为疑问图斑下发各地 复核,各地在进行外业核实调查中较为重视,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关表格的填写上。由于对绝大部分基层国土部门和作业单位 工作人员大多均为初次接触该项工作,对相关《监测疑问图斑 核查记录表》不熟悉,相关填报要求不了解,部分地方导致对 复核结果、修改类型、情况说明等填报上逻辑关系混乱,并出 现多种错误。该记录表主要针对原外业调查上报数据信息及国 土资源部内业核查信息进行核对,原上报地类信息正确的一般 均可不作修改,但特殊情况是内业核查信息与实地及原上报信 息不一致的应根据实际按相应的填表说明进行修改更正。常见 的问题主要是复核修改类型填报错误,未修改的情况说明不详 细、明确,只是简单的以伪变化为由。(详见各种相关《疑问 图斑核查记录表》填表说明),另外问题较多的反映为原上报 地类信息错误,但在“复核结果”栏仍填报原上报地类而未做 修改更正。
建设用地指实地已建设的土地。实地建设以施工人员已进入、 工棚已修建、塔吊等建筑设备已到位或地基已开挖为标志。

2019年土地确权信访范文-范文模板 (10页)

2019年土地确权信访范文-范文模板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土地确权信访范文篇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经验交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经验交流我镇于201X年5月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争取于201X年年底全面结束。

此次确权工作的技术路线对我们来说既无经验可循,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但是我镇坚持边干边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探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专业测绘的科学方法,积累工作经验,为确权工作打下基础。

5月至6月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一个多月的确权工作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操作中的经验:一、组织领导是保障。

1、我镇成立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府二楼办公室,具体负责确权登记工作的信息录入、上传下达、信息发布、数据汇总、录入建档、总结上报等工作。

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合力推进。

2、各村也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和工作机构,各村小组还组织了由3-4名懂政策、懂法律、对土地承包比较清楚的人成立了理事会,负责农户信息登记,承包地块指认等工作。

3、确定了分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依托镇村干部、农民代表和有关技术人员,构建起纵向贯彻落实、横向协调配合的组织领导工作体系,严格落实了干部责任,加大对确权登记先期试点工作的推进力度。

二、是群众参与是核心。

1、农民是确权登记的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广泛参与确权登记工作,认真倾听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公示确权登记程序和结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认可和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终标准。

2、从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在村片村、村、村召开了试点工作动员和培训会议,会上对试点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并对参与试点工作的村干部、村民代表、村理事会成员等进行了多次业务集中培训,并由村干部组织每个村名小组召开组里的土地确权动员部署大会,使参与试点的工作人员扎实掌握了相关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以及工作操作规程和技能,保证了工作按计划、按步骤顺利推进。

(完整word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完整word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目录前言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第二节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第一节指导原则第二节规划目标第三节主要任务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第六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附表1: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附表2:建设用地指标附表3:园地指标附表4:林地指标附表5:牧草地指标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前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005年为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期末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201X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第二篇:第三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a4
∙第三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表填表要求
∙第四篇:土地利用调查报告
∙第五篇: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201X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耕地18.31亿亩
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降为1.4亩;
“十五”期间全国耕地净减少9240万亩
最近,国土资源部完成了全国2005年度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逐级汇总(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

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由上年的1.41亩降为1.4亩。

2005年减少的耕地面积中,建设占用318.2万亩,其中当年建设占用208.1万亩,灾毁耕地80.2万亩,生态退耕585.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8.5万亩,4项共减少耕地1002.4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0万亩。

数据显示,2005年当年新增建设用地427.4万亩比上年增加6%。

2005年,东、中、西部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242.4万亩、57.2万亩、127.8万亩,各占当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的57%、13%和30%。

“十五”期间,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
加之农业结构调整频繁,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9240万亩,由2000年1
0月底的19.24亿亩减至2005年10月底的18.31亿亩,年均净
减少耕地1848万亩。

这是国土资源部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结果报告公布的最新数据。

该报告显示,这5年间,我国建设占用耕地1641万亩,灾毁耕地381万亩,生态退耕806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93万亩,共计减
少耕地11380万亩。

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140万亩。

全国
耕地面积年均净减少1848万亩。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全国共新增建设用地3285万
亩年均新增建设用地657万亩。

其中,新增独立工矿用地1315万亩
新增城镇建设用地618万亩新增交通用地546万亩,新增村庄用地4
77万亩,新增特殊用地、水利设施建设用地等329万亩。

国土资源部分析人士指出,“十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加快的五年。

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积极参与宏观调控,
严把土地闸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遏制了乱占
滥用耕地的势头。

总的来看,“十五”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投资规模逐年加大,各项建设用地需求量大,
建设占用相当数量的耕地。

二是生态退耕数量大,是耕地面积减少较多的主要
因素。

从各年度的情况看,“十五”初期,特别是2002年和2003年,
不少地区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圈占土地、乱占耕地的势头,两
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682万亩。

2004年以来,全国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
理整顿,基本刹住了盲目设立开发区、大量圈占土地之风,遏制了乱占滥用耕
地的势头。

2004年和2005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415万亩,比前两年
有较大幅度下降。

让我们面对挑战
——评最新土地变更调查结果
200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中最具冲击力的数字,无疑是“18.31亿亩”。

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今天的人均耕地只剩下1.4亩(9年前这个数
字是1.59亩);意味着10年间,中国耕地减少了1.2亿亩;意味着
“十一五”期间全国要保证1.2亿公顷(18亿亩)的耕地保有量,我们只
有3000万亩可减耕地的余地。

“我们的耕地已经退到了危急时刻,不能再退了!”一位长期关注土地问题的
老同志大声疾呼。

耕地过快减少,无疑已成为我们今天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刚
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未来5年的耕地保有量已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
标写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最高决策层的深谋远
虑与普通民众的真切期盼不谋而合,值得期待的是全社会怎样为保护耕地付出
艰苦不懈的努力。

有人一直固执地认为,耕地的锐减是发展不可避免的代价。

问题不是耕地能不
能减少(要建设,我们就不得不减少一些耕地),而是该不该减、该减多少以
及该减多快的问题。

盲目建设、滥上项目,违规圈地、贪大求全,突破规划、
乱占耕地……这些过去人们司空见惯的所谓“发展”行径,吃掉了多少不该吃
掉的宝贵耕地,我们已无从精确计数,但可以想见其情其状是相当惊人的。

再者,对于耕地减少的大头——退耕还林,我们恐怕也要控制好节奏。

毕竟,那
是成百上千万亩的耕地,不容有半点盲目性。

有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生
态退耕面积比前四年年均生态退耕数量有较大幅度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
去年耕地大面积减少的势头有所减缓。

退耕还林对于保护生态是必要的,但退
多少、退多快,是需要科学确定的。

可以说,“十一五”期间,要保住18亿
亩耕地,在严格管理、加大耕地保护和耕地补充力度的同时,科学、合理地控
制每年生态退耕量,是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因素。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将继续保
持较快增长势头,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会小;加上灾毁、退耕等因素的影响,
土地管理尤其是保护耕地工作面临的压力将会非常大。

但保有稳定并且充足的
耕地数量,是我们整个社会包括经济运行的重大安全保障。

18亿亩是我们未
来5年必须坚定不移守护的“红线”。

面对耕地减少的不可承受之痛,我们必
须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有何选择?
第二篇:第三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a4
第三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为保持土地利用调查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所有权属、位置、数量的变更
调查。

技术方法与前述方法一致。

1.资料准备
这时候要准备的主要资料包括:
原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图、各种文件资料;近期的航空摄影像片、正射像片等;
初始和日常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资料;
土地复垦资料、土地开发资料、土地征用资料和土地整理资料等
2.变更调查的技术流程。

摄影测量技术、gis技术、gps动态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土地管理技术增添了新的技术手段。

gps动态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
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借用已有的gis平台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开发和建立土地信息方面的关系系统不
第四章土地等级调查概述
第一节概述
1.土地的质量与性状
土地质量总是与土地用途相关联的,其适宜的用途受土地本身的性状和环境条
件的影响。

土地性状据。

土地评价,如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土
地等级的评价,都必须以土地性状为基础。

土地性状指标,通常是土地的一些可度量或可测定的属性。

总地来看,土地有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包括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等因素;
社会属性包括土地利用的现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单位面积产量、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等因素。

2.土地等级评价
土地等级是反映土地质量与价值的重要标志。

土地等级评价,又叫土地分等定级,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
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工作。

按城乡土地的特点不同,土地分等定级可分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土地分
等定级两种类型。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对城镇土地利用的适宜性的评定,也是对城镇土地资产价
值进行科学评估的一项工作。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则是对农用土地质量,或是对其生产力大小的评定,也是通
过对农业生产条件的综合分析,对农用土地生产潜力及其差异程度的评估工作。

3.土地质量等级调查的目的
(1)为制定各项计划、规划及土地政策提供主要的基础资料;
(2)为编制农业规划和农业生产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