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结课论文-虚实军事哲学思想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孙子的虚实原则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孙子的虚实原则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提纲一、前言:《孙子兵法》的学术地位及研究价值。

二、摘要:关于虚实篇的总体认识。

正文:(一)结合案例分析重点语句。

(二)学以致用,研究《孙子》的指导思想对我国当代国防与外交的启示。

(三)《孙子》研读的心得体会及倡议。

前言成书于春秋晚期的兵学奇书《孙子兵法》自问世之日起,就不断被历代兵家研究和推崇。

历经了2500多年历史的积淀与洗涤,不仅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反而折射出更加耀眼的智慧光芒。

如今的《孙子》早已穿越了时空和国界的限制,成为世界各国精英人士顶礼膜拜的“兵学盛典”。

随着人们对《孙子》的研究不断深入,世人已经意识到《孙子》的价值远不止于对战事的指导,从不同的视角看,大到国家的安全战略,政治举措,小到企业管理,商业竞争乃至个人的立身处世等几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从中得到启示。

从本质生讲,《孙子》揭示的是竞争与对抗的原理和规律。

众所周知,竞争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只有懂得并顺应了竞争规律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想,至此你大概就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研读《孙子》了吧。

摘要虚实篇主要阐述作战中的虚实原则,特别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的原则。

这里所谓“虚”主要是指的兵力虚,防卫虚;而“实”则主要指的是兵力实(兵力集中),攻击实(攻击有力)。

全篇内容大体分为四部分:1.总论实行虚实原则的一般前提。

强调提出:实行虚实原则的根本关键是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使敌军受制于我,而我确不受制于敌。

为此,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我军先于敌军进入战地,以形成以逸待劳的态势。

二是善于运用“利”与“害”引诱,“调遣”敌军,使之受我牵制而由逸变劳,由饱变饥,由安变动,从而为我军避实就虚,以实击虚提供可乘之机。

2.提出并论述关于虚实原则的基本方法。

这就是:(1)就一般军事行动而言,我军无论是出兵,进击,乃至于长途进军,都应避敌之实,就敌之虚,出敌所不意,即所谓“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2)就攻守态势来说,应该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

《孙子兵法》军事哲学思想研究

《孙子兵法》军事哲学思想研究
孙子非常重视进行 战争的客观条件 ,坚持实事求
《 孙子兵法》 作为 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 的兵 书 , 其 的探索与认识
文化 中 占据着 重要 地位 。唐太 宗 曾赞 之 日 : “ 朕 观诸 兵 是 的原则 , 认 为要 想赢 得 战争 胜利 , 必 须具 备强 大 的物
书, 无出孙武 , 孙武十三篇 , 无 出虚实。 夫用兵识虚实之 质基础 , 具 备 战争取 胜 的各 种 条件 。 “ 经之 以五 事 , 校 之
书早 ,而且 还形 成 了 自己独 特 的军 事哲 学 思想 理论 体 展” 和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性 的理性思维等方面, 对孙子 以就教 于大 方之家 。 系, 并被世人广泛流传 , 享有崇高 的地位 。《 孙子兵法》 的军 事哲 学思 想作 些粗 浅 的探讨 , 共 1 3篇 , 包 括 计篇 、 作战篇、 谋攻篇 、 行篇 、 势篇 、 虚 实 篇、 军争篇 、 九 变篇 、 行军篇 、 地形篇 、 九 地篇 、 火 攻篇 、
世界上 最 早 的兵 书 。 它早 在唐 朝 时就传 到 了 日本 , 稍 后 哲学 意 义。
传人朝 鲜 , 十八 世 纪 以后 又传 到 欧洲 , 陆续有 多 国文 字
的译本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 备受世人重视。
中 的军 事 思想 处处 闪烁着 智 慧 的光芒 ,在 中 国历 史 与
二、 战场上胜 负判 断 , 孙武 进行 了唯物 主义
者, 远近 、 险易 、 广狭 、 死生也。将者 , 智、 信、 仁、 勇、 严 也。 法者 , 曲制、 官道、 主用也。 凡此五者 , 将莫不闻, 知
的主要 因素 。
四、 结 语
《 孙子兵法》 作为世界上最早 的一部兵法 , 它不仅 之 者胜 , 不 知 者不 胜 。 ” 这 五个 方面 , 是 预测 战 争胜 负 是一部卓 越 的军 事著作 ,而且是 一部 闪烁 着智 慧光 芒 的哲学著作 ,其中所具有的哲学观点是其在历史上产 辩 证唯 物主 义认 为 , 理 论来 自实 践 , 经过 实践 检验 生长期而深远的原 因之一。 现如今 , 《 孙子兵法》 更是被

大学军事论文-论《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

大学军事论文-论《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

大学军事论文-论《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第一篇:大学军事论文-论《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前言:《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的经典著作,它在冷兵器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指导了许多军事家完成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孙子兵法》放在今天是否就显得过时了?在现代战争中这部兵家宝典是否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呢?其实《孙子兵法》讲的是作战的道理,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而其的宝贵思想如今依然在现代战场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孙武所著,它在我国冷兵器战争时期发挥过极其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在西方被译作《战争的艺术》,可见这部名著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门,让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外战略家陶醉沉迷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之中。

美国作为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世上最强大的军队,而美军上至将领,下至普通士兵都要求阅读《孙子兵法》,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在现今《孙子兵法》最大的阅读群体已不再是军事家,而是在商场中拼搏的商人和经营者,“商场如战场”,兵法的思想精华在这里也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其中所包含的战略、战术智慧时至今日仍闪耀着光芒。

古人有言:“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意思是说孙子兵法不但完全承袭了前人兵法之所长,而且做到了对精华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经典诠释,后人的兵法仍在其思想范围内。

这部名著不仅跨越了国界,而且超越了时空。

正如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一文中所言:“孙子的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

”《孙子兵法》讲的是作战道理,而不是作战方式!在现代战争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子。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一战德国失败原因)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孙子兵法虚实篇总结

孙子兵法虚实篇总结

孙子兵法虚实篇总结
《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兵书,其中的虚实篇是整部兵书中非常重要的一篇。

本文将对虚实篇进行总结。

首先,虚实篇强调了战争中虚实的重要性。

虚实即是指利用虚假的手段来迷惑对方,使对方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达到出其不意、制敌于无形的效果。

虚实的运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智慧和技巧,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运用。

其次,虚实篇还讲述了如何通过虚实的运用来达到取胜的目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对方的弱点,然后采取相应的虚实策略来削弱对方的实力。

此外,虚实的运用也需要考虑到时间、地点、人员等因素,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制定出最为有效的战略。

最后,虚实篇还提出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

天时指的是各种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地利则包括地形、地理位置等方面;人和则是指指挥官的能力和士兵的素质。

只有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都具备优势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取得战争的胜利。

总的来说,虚实篇是《孙子兵法》中最为重要的篇章之一。

通过对虚实篇的研读,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军事智慧的精髓,还可以为现代管理、战略规划等领域提供有益的启示。

- 1 -。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被誉为兵家必读的经典之作。

其中的虚实篇是其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战争中虚实的概念和运用。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孙子兵法的智慧和深刻的战争哲学,也对战争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孙子兵法中的虚实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战争中,虚实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孙子认为,要善于利用虚实来迷惑敌人,使其无法捉摸你的真实意图。

这需要在战争中善于伪装和欺骗,使敌人无法看清你的真正意图。

同时,也需要善于识别敌人的虚实,找准敌人的弱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攻击。

这种虚实的运用不仅可以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也可以在人生中取得成功。

人生中也充满了虚实的较量,需要善于识别和运用虚实,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孙子兵法中的战争哲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发。

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艺术,需要善于运用策略和战术来取得胜利。

他提出了很多关于战争策略和战术的原则,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胜后战,不先战后胜”等。

这些原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也可以在生活中帮助我们取得成功。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需要善于运用战争哲学来制定自己的发展策略,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孙子兵法中的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哲学。

孙子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关于战争和人生的深刻见解,如“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等。

这些智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也可以在人生中帮助我们取得成功。

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善于运用智慧来解决问题,才能够走得更远。

总之,孙子兵法中的虚实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让我对战争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孙子兵法的智慧和战争哲学。

这篇文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也可以在人生中帮助我们取得成功。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将孙子兵法中的智慧和哲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孙子兵法——虚实军事哲学

孙子兵法——虚实军事哲学

虚实军事哲学及其意义《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孙子兵法》在深刻总结春秋时期各国相战的经验的同时,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

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至今仍具有借鉴价值。

虚实军事哲学便是其中影响较为深远,至今仍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思想之一。

“虚”与“实”作为一对矛盾的对立的两方贯穿于《虚实篇》,乃至于《孙子兵法》全书,可见,虚实军事哲学思想在《孙子兵法》一书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虚实”,即虚假和真实,主要是针对对方的内部情况或势力而言的。

至于“虚实”哲学思想在军事中的应用,孙子提出要通过全面认识和把握“虚”与“实”这一对相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之间的关系,掌握军事战争的主动权,并进一步分析了解对方的优势与劣势,从而主动争取自身优势,灵活主动地打击对方,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由此,孙子便提出了一条重要的作战黄金法则——避实而击虚。

纵观《孙子兵法》一书,可以发现,“虚实”哲学中的“虚”有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一是,客观存在的“虚”,这主要是指对方国力衰败,战争物资储备不足,军队实力落后,战略部署有漏洞等由于自身原因而使其处于劣势,而形成的“虚”。

二是,谋略上形成的“虚”,也就是我方采用适当的军事谋略而使对方处于劣势,而形成的“虚”。

正如孙子所言“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敌人兵力虽多,也可以使其分散兵力无法与我战斗,说的就是利用谋略使对方处于“虚”势而争取我方胜利。

对于如何运用谋略而使对方处于“虚”势,孙子在文中作了详细讲述,如“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利用谋略,分散对方兵力,使对方处于相对“虚”的状态,而我方则集中兵力,从而形成我众敌寡的有利态势。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之一,被誉为兵家必读的经典之作。

其中的虚实篇是其重要篇章之一,主要讲述了如何善于利用虚实之间的关系来战胜对手。

在读完《孙子兵法》虚实篇后,我深受启发,对于战争和生活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虚实篇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虚实之间的关系来取胜。

在战争中,我们不能总是按部就班地行事,而是要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情况和环境来灵活变通。

有时候,我们需要假装软弱,以诱使敌人掉以轻心;有时候,我们需要假装强大,以震慑敌人的意志。

这种虚实的运用不仅可以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也可以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也需要善于利用虚实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次,虚实篇强调了对敌我双方的实力、情况和环境的全面分析和评估。

只有深入了解敌人的实力和情况,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同时,也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和情况,以便调整战略和策略。

此外,还要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这些都会对战争的结果产生影响。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最后,虚实篇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虚实之间的关系来战胜对手。

在战争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虚实之间的关系来迷惑敌人,使其无法判断我们的真实意图。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在敌人犹豫不决的时候,抓住机会取得胜利。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善于利用虚实之间的关系来战胜对手,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人际关系中,都需要善于运用虚实之间的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总之,《孙子兵法》虚实篇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兵书,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战争的策略和战术,也可以帮助我们在当今社会中取得成功。

通过对虚实篇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我对于战争和生活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这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兵书,从中受益,不断提高自己的战略思维和智慧。

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虚实篇》思想探究学院:水电学院专业:农业水利工程班级:1班姓名:学号:摘要:《虚实篇》以"避实而击虚"一语为全篇的主脑,而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转变虚实的关键。

同时,又用"先"、"后"、"劳"、"佚"四个字,点明入手的途径和所得的后果。

意在教人要占敌机先,争取主动;切戒落后,陷于被动。

关键字:避实、击虚、主动在一场战争中,谁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谁就会取胜。

因此,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历来是兵家所不懈追求和渴望得到的。

如何才能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呢?用孙子的话来说,就是:"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者劳。

"意思是:凡先到达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主动、从容,后到达战场仓淬应战的就疲劳,被动。

要想先处战地,捷足先登,离不开一个字,"快"。

这是一个速度问题,也是一个力量问题,因为速度和力量成正比,没有足够的力量,速度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军事上,行处战地就能先敌做好准备、先敌进行休整。

先敌完成战役部署,以逸待劳,从容作战。

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就能调动敌人,使敌人疲于奔命,从而达到保全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1935年,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使数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队摸不清红军的真实意图,被动地跟在红军的后面,处处挨打,而红军乘机甩掉国民党军的追剿,渡过金沙江,彻底摆脱了长征开始之后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进而取得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先处战地"势关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般他说,一个新产品、一种新技术,总会有许多公司在同时进行开发和研究,谁先投放市场,谁就能取得主动权,而后至者则要花费几倍、几十倍的努力,才能跻身于市场,甚至永远被排除在市场之外。

例如:1982年,美国政府取消了电报、电话公司的专利权,允许私人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实军事哲学及其意义尹家波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摘要:虚实军事哲学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基本用兵原则和谋略哲学,《孙子兵法》虚实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避实击虚”“因敌而制胜”的方法和意义。

“虚实”军事哲学不仅适用于古代战场,在现代战争的谋略运用中也运用广泛。

牢记虚实原则的作战前提,掌握其规律和方法以及能够正确判定和创造出虚实,才能把握现代战争的战略决策。

关键词:孙子兵法;虚实;战略《孙子兵法》是一部影响中国军事哲学的巨著,它的军事谋略、战争哲学、军事方法、谋略规划、计策思想等,已经被古今学者用在各个领域中。

作为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成书至今已有千年,千年来逐渐浸染中国的古典文化和思想内核,对中国传统思想、内政外交和军事方针、战略制定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高赡,逻辑缜密严谨,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1]。

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孙子兵法》虚实篇从用兵“虚”“实”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人手,全面论述了指挥作战“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争取主动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方法。

书中论述的“兵以诈立”、“出奇制胜”等思想,千百年来影响了为数众多的军事专家和国家战略决策者。

“兵者,诡道也”。

兵不厌诈,出奇制胜,是孙武军事思想的精华。

然而,如何用诈?诈从何来?如何用奇?奇出何处?这一切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继续探讨的,虚实军事哲学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战场上的所谓用诈,说到底就是以虚为实、以实为虚,藉以引诱敌人,调遣敌人;所谓出奇制胜,其关键所在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守,最后克敌制胜。

因此,虚实原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法宝。

孙子十分重视对虚实这对范畴的研究和运用。

其中提到“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者;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谋略思想,均强调了避实击虚、因敌制胜、攻其所必救、先处战地而待敌、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军事理论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中谈到的战术思想以及大量采用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或明或暗、或正或反、或柔或刚等各种方法手段以制约对手来达到最终取胜的目的的战术方略可以被借鉴[2]。

虚实哲学思想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渗透了中国军事哲学思想的精髓,《孙子兵法》这部论著中,《形》《势》《虚实》三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纵观全书,不难发现孙子的虚实哲学在论著中均有表现和渗透。

虚实哲学是解决用兵问题的关键,即使是在现代战争中,虚实军事哲学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现代战争的战略思想、决策制定、军事方针,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虚”与“实”“虚实”在古代兵法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何谓“虚实”?不同的事物范畴有不同的理解。

“虚”与“实”是一种状态,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在军事上,“虚实”是指军队的坚实与虚弱[3]。

孙子强调的虚实思想,流传下来,内涵丰富,不同的军事专家对“虚”“实”有着不同的理解。

既可以把它理解为军事力量强弱的对比,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军事目的,把军事行为划分为是明显的军事行动与幕后军事行动,例如: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争霸时期,刘邦大军为了走出汉中,进入中原,不得不做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举。

在这个实例中,我们不妨把修栈道视为实,把度陈仓视为虚。

从军事战略思想的层面来看,还可以把虚实哲学理解为军事方针政策的内涵运用。

例如:在强调软实力的现代国际环境下,世界各国往往采取军事威慑的手段克敌致胜,而不是采取军事行动发动战争。

例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可以视作实,中国与印度发生领土争端难以解决,中国在中印边界开展大规模军事演习,可以称之为虚。

这种思想观,类似于通过战略威慑、军事布局等手段,以实现军事手段才可以达到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效果,又能够避免军事冲突。

从军事战术手段的层面来看,虚实可以是军事部署的强弱分布。

《孙子兵法》所强调的“兵以诈立”“出奇制胜”正是这种针对军事部署情况采取的军事手段,中国军事哲学讲究避实而击虚,虚破则实损,避强而击弱,弱亡则强消。

兵家在选择作战目标,确定进攻路线和主攻方向时,坚持避实击虚,作战行动就会顺利如庖丁解牛。

新中国开国元勋、一代伟大的军事专家毛泽东善用的游击战术,以及著名的十六字作战方针,也体现着虚实军事哲学的智慧,他说:“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著名的军事思想,虽然仅有16字,却涵盖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虚实军事哲学,其思想要义正是击其所需,避其所实。

所以说,这也是孙子虚实思想的体现。

二、虚实军事哲学在战争中的应用虚实军事哲学在中外战争史上均有应用,而且取得了令人称奇的战绩。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虚实军事哲学的巨大意义。

1947年秋,我军在攻占石家庄前,首先攻克石家庄外围重要据点正定城,然后立即调头北进包围了徐水,摆开发动保北战役的架势,目的是诱使石家庄守敌北援徐水,将敌军歼灭于北上途中,然后乘虚而入,解放石家庄。

据守在石家庄的国民党第三军罗军长料到,这是我军的调虎离山计,迟迟不派兵出城。

为了引蛇出洞,我军钟天民旅长以大无畏的胆略,猛攻徐水,迫使蒋介石对石家庄守敌施加压力,让他们赶快北进。

可是,老谋深算的敌军长的主力仍然不离开石家庄。

为了尽快把敌人引出来,钟旅长决定智斗顽敌,又一次制造假象,故意放弃徐水,向西撤退。

罗军长认为这是我军的溃败,时机已到,于是率第三军离开石家庄北上,准备完成蒋介石南北夹攻我军的计划。

解放军引蛇出洞终于成功,便趁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昼夜强行军240华里,赶到清风店,抢先占领战略要地。

在清风店战役中,我军全歼敌第三军,活捉敌军长。

接着,我军又急速挥兵南下,一举攻占了华北战略要地石家庄。

再看一场战役,也是经典战役。

1948年秋,傅作义拟率军突袭华北重镇石家庄,当时我党中央迁入石家庄附近的西柏坡不久,为了保障党中央机关的安全,毛泽东写了一篇新闻《紧急动员一切力量准备迎击匪军进扰》,一时间我军民积极响应、制造声势,最终吓退傅作义大军,以“空城”击退来犯之敌。

虚实哲学在这量场战役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与孙子在其《孙子兵法》中的“虚实篇”里论述的军事活动中的“虚”与“实”是一致的。

在战斗中,敌我双方为了隐藏各自真实的作战意图,往往采取一些虚虚实实的作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此来麻痹对方,达到出奇不意,克敌制胜的目的。

解放战争期间石家庄保卫战中我军的“虚实战略”,无不说明了巧妙运用“虚”与“实”在军事战役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虚实军事哲学的战略意义中国目前面临很多的边境争端,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依托中国日渐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与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谋划关系重大。

面对目前日渐复杂的南海问题、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印边界问题、中越海洋权益争端、台湾问题等,中国可以采用虚实军事思想,通过中国古典智慧逐一解决。

我们分析这些事件,也可以从中找到中国虚实哲学的脉络。

以中日钓鱼岛争端为例,中国目前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期,需要和谐的国家环境,适宜韬光养晦,不适合发动战争。

所以中国政府一直采取柔性办法解决钓鱼岛争端。

其一、通过每年的保钓人士登岛宣誓主权体现中国主权之争。

从表面上看,保钓行动是民间组织,但是细究之下不难发现,中国政府每年对保钓行动的相关支持是非常充分的。

不难推断,这也是中国处理钓鱼岛争端的智慧体现;其二、渔政船巡航南海海域。

不少人抱怨中国软弱,不采用军舰飞机大炮巡航南海,却采用装备地下的渔政船巡航南海,有人质疑这是政府软弱和不尽心之处。

其实不然,这正是国家决策者的高明之处。

渔政船是非军事武装,中国渔政船在南海巡航,并不是军事行为,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外界关于扩大事端的指责,一方面又能体现中国政权在南海的存在感,同时,外国军事力量找不到借口对我渔政权进行攻击,真是一举三得,这正是看似软弱,实则强悍的虚实军事哲学。

三、频繁的军事演习。

中国海军走出第一岛链的呼声愈演愈烈,但是伴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崛起,国际环境却不容乐观,不少国家视中国为潜在对手。

所以中国目前只能采取低调崛起、低调发展、在必要时候通过军事演练等方式展示肌肉,威慑四方。

通过军事威慑,不仅可以避免周边国家对中国南海的觊觎,还能避免军事冲突升级。

这样的虚虚实实,正是中国军事哲学的博大精深之处。

当前的菲律宾枪杀台湾渔民事件,我们也不难看出虚实军事哲学的端倪。

事发后,中国便派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开赴公共海域进行军事演习,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对外宣称这一演习与菲律宾事件的联系。

以有礼威胁论有节的形式进行了军事威慑,又能够让相关国家无话可说,避免了中国威胁论纸嚣尘上,还能够避免台湾当局面临尴尬指责。

当前中国面对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借鉴孙子的虚实军事哲学予以解决,往往通过内政外交、软实力展示的方法,还能够比荷枪实弹的效果好,这正是“兵者,诡道也。

”四、结语虚实军事哲学不仅适用于军事战术上,还适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不仅限于军事决策,涉及到内政外交的各个发面,均能够体现虚实军事哲学的智慧。

在中国快速崛起的时代,如何以和平崛起的姿态,韬光养晦,避免重大国际动荡,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而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正可以运用虚实军事哲学。

中国面临的领土争端、贸易摩擦、海权争端等,均要采用有智慧的方法予以解决,这样才能够维持当前稳定的国际环境,抓住发展机遇、高速崛起,这些正是虚实军事哲学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