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答案(第四章)

教材P97习题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计算跨度为m 7.50=l ,承受均布荷载为kN/m 5.26 (已考虑和在分项系数,但不包括梁自重)。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环境类别为一类,采用HRB400钢筋。
试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并计算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和选择钢筋。
提示:(1)根据梁的跨度初选截面尺寸;(2)钢筋混凝土容重为25kN/m 3;(3)本题的计算结果有多种答案。
解:(1)初选截面 根据梁的高跨比和高宽比,查表4-1,初选梁的截面尺寸为250mm ⨯500mm 。
(2)设计参数 查附录1、附录6可知,C20混凝土f c =9.6N/mm 2,f t =1.1N/mm 2,HRB400级钢筋f y =360N/mm 2;查表4-5,α1=1.0,ξb =0.518。
查附录16,一类环境,c =25mm ,假定钢筋单排布置,则a s =c +d s +d /2=45mm ,h 0=h –45=455mm%138.03601.145.045.0%2.0min =⨯=>=y t f f ρ。
(3)内力计算梁上均布荷载设计值: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kN/m 25.305.265.025.0252.1k Q k G =+⨯⨯⨯=+=q g p γγ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kN/m 77.225.267.05.025.02535.1k Q k G =⨯+⨯⨯⨯=+=q g p ψγγ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m kN 85.1227.525.30810.1812200⋅=⨯⨯⨯==pl M γ (4)计算钢筋截面面积由式(4-11)可得mm 7.235mm 5.1312506.90.11085.122245545520b 62120=<=⨯⨯⨯⨯--=--=h b f M h h x c ξα由式(4-11)可得2min 2y c 1s mm 250500250%2.0mm 7.8763605.1312506.90.1=⨯⨯=>=⨯⨯⨯==bh f bx f A ρα符合适用条件。
建筑幕墙设计(第四章)荷载及其组合

横向验算风荷载单独作用下挠度。
4 荷载及荷载组合
第二节 风荷载 风荷载是作用于幕墙的一种主要直接作用,它垂 直作用于幕墙面板表面。 设计要求:(1)既需考虑长期使用过程中,在一定时距平
均最大风速的风荷载作用下保证 正常使用功 能不受影响。 (2)在阵风袭击下不受损坏,避免事故发生。
风荷载计算公式:
w w(主体结构) w w(外围护 幕墙)
k Z s z o k gz s z o
4 荷载及荷载组合
第二节 风荷载 1 基本风压Wo
当风以一定速度向前运动遇到幕墙阻碍时,幕墙承受风 压,幕墙所在地区不同,它们的基本风压不同。
Vo / 2 wo
A: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沙漠 B:田野、乡村、丛林、丘陵、房屋稀疏的乡镇 C: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一般城市) D: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城市(北京、上海等)
4 荷载及荷载组合
A z c z
1.379( z /10) 0.616( z /10)
0.24
0.44
B z D z
4 荷载及荷载组合
4 阵风系数 gz 第二节 风荷载
瞬时风压峰值与10min平均风压(基本风压)的比值, 取决于场地粗糙度类别和建筑物高度。 K (1 2 ) 玻璃幕墙 石材金属幕墙取2.25 gz f K-地区粗糙度调整系数 A取0.92 B取0.89
A f
C取0.85 D取0.8
4 荷载及荷载组合
第一节 概述 2 幕墙的荷载组合 承载Hale Waihona Puke 极限状态G G w w w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4章-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贺盛第四章结构设计基本规定4.6 舒适度验算4.7 抗震设防类别4.8 抗震等级4.9 变形缝设置4.1 适用最大高度及高宽比4.2 结构布置的规则性4.3 承载力验算4.4 荷载效应组合4.5 变形验算本章重点➢掌握各类房屋的适用最大高度及高宽比➢掌握各类结构布置原则及规则性判别方法➢掌握荷载效应组合及承载力验算方法➢掌握变形验算方法➢了解舒适度验算方法➢掌握各类建筑抗震等级确定方法➢熟悉各种变形缝的类型及设置原则4.1 适用最大高度及高宽比结构设计首先需根据房屋高度、抗震设防、设防烈度等因素,确定一个与之匹配的、经济且合理的结构体系,以使结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材料强度得到充分利用。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以下简称《高混规》)及《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设计规程》JGJ-2015(以下简称《高钢规》)规定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混合结构房屋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
将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划分为A与B级。
当房屋高度满足下表时,为A级。
当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高度不满足上表,但满足下表时,为B级。
当房屋高度不满足下表时,为超限高层建筑。
民用钢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如下表所示。
表中筒体不包括钢筋混凝土筒。
混合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如下表所示。
4.1.2 房屋建筑适用的高宽比房屋建筑适用的高跨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及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指标。
当结构设计满足承载力、稳定、抗倾覆、变形及舒适度等基本条件之后,仅从结构安全角度考虑,高宽比限值不是必须满足的。
高宽比主要影响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的适用高宽比如下表。
4.1.2 房屋建筑适用的高宽比钢结构房屋建筑的适用高宽比如下表。
混合结构房屋建筑的适用高宽比如下表。
4.2 结构布置的规则性建筑平面可分为板式和塔式两大类。
《工程结构荷载及可靠度设计》课程笔记

《工程结构荷载及可靠度设计》课程笔记第一章:荷载类型1.1 荷载与作用荷载是指作用在结构上的各种力,它们可以导致结构的变形、位移或破坏。
荷载通常分为两类: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 直接作用:指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力,如人的重量、家具、车辆等。
这些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结构的某个部分,导致该部分产生应力、应变和变形。
2. 间接作用:指不是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力,但会通过结构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如温度变化、地震等。
这些力不会直接导致结构产生应力,但会通过结构的变形和位移产生影响。
1.2 作用的分类荷载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恒载:指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始终存在的荷载,如结构自重、固定设备等。
恒载的大小和作用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2. 活载:指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可能变化的荷载,如人的活动、车辆的行驶等。
活载的大小和作用点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3.偶然荷载:指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但发生概率较小的荷载,如意外事故、爆炸等。
偶然荷载的大小和作用点通常难以预测。
4.地震作用:指地震时地面的震动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地震作用是一种特殊的偶然荷载,其大小和作用点取决于地震的强度和震中距离。
5.风荷载:指风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风荷载的大小和作用点取决于风速、风向和地形等因素。
6.温度作用:指温度变化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温度作用可能导致结构产生膨胀或收缩,从而产生应力、应变和变形。
7.变形作用:指由于地基沉降、结构老化等原因导致结构产生的变形。
变形作用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发生变化。
8.爆炸作用:指由于爆炸事故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爆炸作用通常会导致结构产生局部破坏或整体破坏。
9.浮力作用:指由于水的浮力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浮力作用通常发生在水下结构或浮体结构中。
10.制动力、牵引力与冲击力:指由于车辆行驶、机械运动等原因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这些力可能会导致结构产生振动、噪声和疲劳损伤。
11.预加力:指在施工过程中预先施加在结构上的力,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应力钢筋。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是指在工程设计中,根据不同荷载的作用情况,采用不同的标准组合来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确定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定和应用。
首先,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确定需要根据结构所受荷载的性质和作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在工程设计中,结构所受的荷载主要包括恒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等,这些荷载的作用情况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相应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其次,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确定需要考虑不同荷载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实际工程中,结构所受的荷载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不同荷载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在确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荷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确保结构在受力情况下能够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另外,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确定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受力特点。
不同结构在受力情况下可能存在不同的受力性能和受力特点,因此在确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需要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
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以确保确定的标准组合能够准确反映结构的受力情况。
总的来说,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确定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确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需要充分考虑结构所受荷载的性质和作用情况,考虑不同荷载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受力特点,以确保确定的标准组合能够准确反映结构的受力情况,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
第14讲:第四章第四节: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2013年新版)

第四节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主要是对构件进行裂缝控制和梁的挠度控制,以确保构件的适用性和耐久性功能要求。
在验算中,荷载效应采用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材料强度采用标准值。
一、裂缝控制验算(一)裂缝的成因、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及减少裂缝宽度的措施(1)裂缝成因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可分两大类:一类为荷载直接引起的裂缝;另一类为非荷载原因引起的裂缝。
非荷载引起的裂缝,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下列:1)温度变化;2)地基不均匀沉降;3)混凝土收缩,及其塑性变形;4)钢筋锈蚀;5)水泥水化热6)水泥的碱液与活性骨料的化学反应。
(2)对于荷载引起的裂缝,影响其宽度的主要因素为:l)钢筋应力;2)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3)钢筋的有效约束区;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控制和减少裂缝宽度的措施:1)合理布置钢筋;2)采用合适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3)采用带肋钢筋;4)采用预应力技术。
(二)裂缝控制的目的(1)防护钢筋腐蚀,提高构件的耐久性;(2)使结构具有正常的外观,不引起使用者在心理上造成不安全和不舒适的感觉。
(三)裂缝控制等级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
它们是按构件的使用条件要求、其所处环境类别、钢筋对腐蚀的敏感程度及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来确定的。
(1)结构的环境类别分五类,见表4-3所列(2)裂缝控制等级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
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表4-4的限值。
(四)最大裂缝宽度ωmax的计算在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受弯构件中,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mm)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αc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按表4-5采用;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ψ<0.2时,取ψ=0.2;当ψ>1时,取ψ=1;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取必ψ=1σS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
四章节风荷载

最大风速 --随机变量 p
面积 p0=1-1/T0
年平均最大风速 基本风速
年最大风速
年最大风速概率密度分布
每年不超过基本风压的概率或保证率p0=1-1/T0(图中影形面积)
GB50009-2001规定:
以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m高统计所得的50年一遇10min
内最大风速v0为标准,按w 0= v02/1600确定。
类结构体型及其体型系数 房屋和构筑物与表中的体型类同时,可按表规定取用; 房屋和构筑物与表中的体型类不同时,可参考有关资料采用; 房屋和构筑物与表中的体型类不同且无参考资料可借鉴时,宜由
风洞试验确定; 对重要且体型复杂的房屋和构筑物,应由风洞试验确定。
风洞试验--在风洞中建筑物能实现大气边界层范围内风的平均风 剖面、紊流和自然流动,即要求能模拟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大气紊流纵向分量 --建筑物长度尺寸具有相同的相似常数
?对封闭式建筑物,考虑到建筑物内实际存在的个别孔口和缝隙,以及 机械通风等因素,室内可能存在正负不同的气压。
《规范》GB50009规定:对封闭式建筑物的内表面压力系数,按外表 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地面的粗糙度、温度垂直梯度
在大气边界层内,风速随离地面高度而增大 当气压场随高度不变时,风速随高度增大的规律,主要取决于地面
v(t)
v
vf
t
平均风速 v —长周期成分,周期一般在 10min 以上
脉动风速vf —短周期成分,周期一般只有几秒钟
顺风向的风效应:平均风效应、脉动风效应
平均风 → 忽略其对结构的动力影响 → 等效为静力作用 (∵风的长周期 结构的自振周期)
脉动风 → 引起结构动力响应
结构设计组合系数规范规定与设计使用表

结构设计组合系数规范规定与设计使用表前言实际工作中广大设计人员往往忽略了结构设计组合系数的规定,认为软件已经考虑了规范规定,而不知其中的特殊规定,在设计相关结构时没能很好调整软件的组合系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人详细查阅了有关规范并整理如下:第一章《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2001中有关规定3.2.3 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 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n S=γGSGk+γQ1SQ1k+∑γQiyciSQiki=2式中γ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第3.2.5 条采用;γQi―第i 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γQ1 为可变荷载Q1 的分项系数,应按第3.2.5 条采用;S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k 计算的荷载效应值;SQik―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ik 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其中SQ1k 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Ψci―可变荷载Qi 的组合值系数,应分别按各章的规定采用;n―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n S=γGSGk+∑γQiyciSQiki=1注:1 基本组合中的设计值仅适用于荷载与荷载效应为线性的情况。
2 当对SQ1k 无法明显判断时,轮次以各可变荷载效应为SQ1k,选其中最不利的荷载效应组合。
3 当考虑以竖向的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仅限于竖向荷载。
3.2.4 对于一般排架、框架结构,基本组合可采用简化规则,并应按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γGSGk+γQ1SQ1knS=γGSGk+0.9∑γQiSQiki=1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仍按公式(3.2.3-2)式采用。
3.2.5 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1)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2)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一般情况下应取1.0;―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图4 见图4-5
M′0≥0.5M 及 0.5(M′1+M′2)+M′0≥M ′ ′ ′ ′
2、水平力作用下框一剪结构中框架内力调整 、 (1)框架内力一般要比弹性计算值大,在于: 框架内力一般要比弹性计算值大,在于:
楼板在水平力作用下会有变形; 楼板在水平力作用下会有变形; 在地震作用下,剪力墙会出现塑性变形而刚度降低。 在地震作用下,剪力墙会出现塑性变形而刚度降低。
种直接动力法。 种直接动力法。
4.3 舒适度要求
(1)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满足舒适度的要求。 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满足舒适度的要求。 150 顶点最大加速度a 荷载规范》规定的10 10年一遇的风 (2)顶点最大加速度 max按《荷载规范》规定的10年一遇的风 荷载取值和专门风洞试验计算确定。 荷载取值和专门风洞试验计算确定。 (3)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 max不应超过下表的 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a 限值。过大的侧向位移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 限值。过大的侧向位移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 使用功能 住宅、公寓 住宅、 办公、 办公、旅馆 amax(m/s2) (m/ 0.15 0.25
延性——结构( 截面) 能维持承载能力而又具有较大的 结构(截面) 延性 结构 塑性变形的能力。如图4- : 塑性变形的能力。如图 -2: 截面开始屈服 —— My、 y、fy、 y 截面破坏 —— Mu、 u、fu、 u 截面和构件的塑性变形能力常常用构件延性比来衡量, 截面和构件的塑性变形能力常常用构件延性比来衡量, 来衡量 延性比越大 延性越好。 比越大, 延性比越大,延性越好。 构件位移延性比: 构件位移延性比:f=fu / fy 截面曲率延性比: 截面曲率延性比:=u/ y 顶点位移延性比: 顶点位移延性比 =u/y
控制截面为上、 下两个端截面, 柱子多设计成 控制截面为上 、 下两个端截面 , 对称配筋。要考虑下述四种可能组合: 对称配筋。要考虑下述四种可能组合:
|M|max及相应的 ; 及相应的N; Nmax及相应的 ; 及相应的M; Nmin及相应的 。 及相应的M。 |M|比较大 ( 不是绝对最大 ) , 但 N比较小或 比较大 比较大( 比较小或N比较大 比较大 不是绝对最大) 比较小或 (不是绝对最小或绝对最大)。 不是绝对最小或绝对最大) 柱子还要组合最大剪力V 柱子还要组合最大剪力 max。
4.2 侧移限值
4.2.1 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
见表4-2 见表4
(1)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结构水平位移,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 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结构水平位移, 见图4 用弹性方法计算。 用(见图4-1),用弹性方法计算。 (2)以楼层层间最大位移δ与层高 之比作为限制条件 之比作为限制条件, (2)以楼层层间最大位移δ与层高h之比作为限制条件,即: 以楼层层间最大位移
实现抗震高层建筑延性的措施: 实现抗震高层建筑延性的措施:
合 理 选 择 结 构 体 系 合 合 理 布 置 结 构 合 ; ; 对构件及其连接采取各种构造措施; 对构件及其连接采取各种构造措施; 对构件及其连接采取各种构造措施 控制施工质量。 控制施工质量。 控制施工质量
4.5.2 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是结构 抗震计算 指内力调整) 抗震等级 是结构抗震计算 ( 指内力调整 ) 和 采取抗震措施 是结构 抗震计算( 的依据, 与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建筑类别、 的依据 , 与设防烈度 、 房屋高度 、 建筑类别 、 结构类型及 构件的重要性等有关。 构件的重要性等有关。 抗震等级共分为特一及一、 四级, 抗震等级共分为特一及一、二、三、四级,其划分考虑了 技术要求和经济条件及科技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技术要求和经济条件及科技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房屋结构的建筑类别按其重要性分为甲、 乙 、 丙三类, 房屋结构的建筑类别按其重要性分为甲 、 丙三类 , 抗震等级与设防烈度有关。 其抗震等级与设防烈度有关。 决定抗震等级时考虑的设防烈度可以不同于计算地震作用 时的设防烈度,见表4 时的设防烈度,见表4-3。在同等的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 况下,重要性不同的构件,抗震要求可不相同。 况下,重要性不同的构件,抗震要求可不相同。
构件 类别 受力 状态 梁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柱 各类 构件 受剪 偏拉 0.85 节 点 受 剪
0.85
轴压比小 于0.15 偏 压
轴压比不 小于0.15 小于0.15 偏 压
剪力墙 局部 承压 1.0
受 弯
0.75
偏压 0.85
γRE
0.75
0.80
风荷载引起的侧移与摆动
图4 - 5
图水平荷载的作用方向
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的方向是随意的、 1 、 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的方向是随意的 、 不定的。 不定的。 2 、 在结构计算中常 假设水平力作用于结构平
面的主轴方向。 面的主轴方向。
3、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见教材。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见教材。
4.6.4 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 1、梁 、
(1)两端支座截面
最大负弯矩及最大剪力; 最大负弯矩及最大剪力;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端截面还有正弯矩;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端截面还有正弯矩; 组合前应经过换算求得柱边截面的弯矩和剪力。 组合前应经过换算求得柱边截面的弯矩和剪力。
最大正弯矩。 (2)跨中截面——最大正弯矩。 跨中截面 最大正弯矩
2、柱 、
(2)延性结构设计基本措施 (2)延性结构设计基本措施 (见图4-3) -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塑性铰控制”理论基本要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 塑性铰控制” : 允许某些截面出现塑性铰,吸收、耗散地震能量; 允许某些截面出现塑性铰, 允许某些截面出现塑性铰 吸收、耗散地震能量;
控制塑性铰出现部位 控制塑性铰出现部位——选择合理截面形式及配筋构造; 选择合理截面形式及配筋构造; 控制塑性铰出现部位 选择合理截面形式及配筋构造 塑性铰本身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吸收耗散能量的能力; 塑性铰本身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吸收耗散能量的能力; 塑性铰本身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吸收耗散能量的能力 塑性铰能使结构具有较大的延性。 塑性铰能使结构具有较大的延性。 塑性铰能使结构具有较大的延性
4.6 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 4.6.1 荷载效应组合
1、无地震作用组合: 、无地震作用组合: S=γGSGK + ψQγQSQK + ψWγWSWk γ
2、有地震作用组合: 、有地震作用组合:
SE= γGSGE+γEhSEhk+γEvSEvk+ψWγWSWk
4.6.2 竖向活荷载的布置
全部作用在结构上。 1、恒载布置——全部作用在结构上。 恒载布置 全部作用在结构上 2、活载布置 见图4-4 见图4
第4章 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章 4.1 4.2 4.3 4.4 4.5 4.6 承载力验算 侧移限值 舒适度要求 稳定和抗倾覆 抗震结构延性要求和抗震等级 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
4.1 承载力验算
(1)按极限状态设计要求,构件承载力验算表达式为: 按极限状态设计要求,构件承载力验算表达式为:
δ/h ≤[δ/ h]
(3)为什么限制结构侧向位移? (3)为什么限制结构侧向位移? 为什么限制结构侧向位移
4.2.2 防止倒塌的层间位移限制
(1)验算范围: 验算范围:
7~9度设防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小于0.5的框架结构; 度设防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 小于0 的框架结构; 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的建筑结构; 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的建筑结构; 7~9度时的甲类建筑和9度时的乙类建筑结构。 度时的甲类建筑和9度时的乙类建筑结构。
4.6.5 内力调整
由弹性静力计算得到的内力需要先进行局部调整, 由弹性静力计算得到的内力需要先进行局部调整, 先进行局部调整 然后进行内力组合 1、竖向荷载下框架梁弯矩塑性调幅 、
(1)降低支座负弯矩,以减少配筋面积。 降低支座负弯矩,以减少配筋面积。 跨中弯矩乘以1 增大系数。 (2) 跨中弯矩乘以1.1~1.2增大系数。 调幅后各弯矩满足以下要求: (3) 调幅后各弯矩满足以下要求:
4.4 稳定和抗倾覆 4.4.1 稳定验算
(1)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验算 (2)高层钢结构的稳定验算
4.4.2 抗倾覆问题
(1)控制高宽比 (2)不需要进行抗倾覆验算的条件 (2)不需要进行抗倾覆验算的条件
4.5 抗震结构延性要求和抗震等级
4.5.1 延性结构的概念 (1)延性的概念 (1)延性的概念
(2)框架内力一般按下列方法调整: 见图4-6 框架内力一般按下列方法调整: 见图4
VFi≥0.2V0的楼层,不调整。 的楼层,不调整。 VFi <0.2V0的楼层,按下两式 的楼层, 中的较小值调整V 中的较小值调整 fi。
VFi = 1.5VF max VFi = 0.2V0
表4 - 1
马那瓜美洲银行大楼平面图
马那瓜美洲银行大楼动力分析
表4-3 结构确定抗震等级时的烈度表
建筑类别 设防烈度
确定抗震等级 时考虑的烈度 Ⅰ类场地 Ⅱ~Ⅳ类场地
丙类
乙类
6度 7度 8度 9度 6度 7度 8度 9度 6 6 7 7 8 8 9 9 6 7 7 8 8 9 9 9
图4 - 4
图4 - 5
图4-1
地震作用下的振动
表4 - 2
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值
结
构 框
类 架
型
[δ/h] 1/550 1/800 1/1000 1/1000
框架一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框架一剪力墙、框架 核心筒 板柱—剪力墙 、板柱 剪力墙
筒中筒、 筒中筒、剪力墙 框支层
图4-2 -
马那瓜美洲银行大楼震后情况
图4-3 -
(2)要求: 要求:
up ≤[θp]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