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大气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三复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三复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答案] (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 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 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 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
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
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的 温度 差异 2.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 (2)形成过程: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太 阳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逆 辐 射
大气 吸收
地面
地面吸收
归纳总结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受热过程 Ⅰ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太阳辐射
太阳暖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
大地 增温

大地暖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 大气 大气还 大地 吸收后增温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
地面辐射

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
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 逆辐射
2.大气的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
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 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 累等。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地面 。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表现:
●受热过程:A
。 吸收和反射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2篇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2篇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大气的运动学科:地理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分层结构;2.理解并掌握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3.认识大气运动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结构;2.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大气的运动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关系;2.气象要素的对流和垂直运动。

教学准备:1.课本、讲义、地理实物模型;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大气运动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与大气运动有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大气运动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25分钟)1.介绍大气层的组成和分层结构,包括对于各层大气的温度、压强、稀薄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解释。

2.讲解大气的运动形式,包括水平气流、垂直气流、地转偏向及气旋等相关内容,并重点讲解其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影响。

3.通过多媒体展示,对不同形式的大气运动进行生动的演示和解释,以加深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理解。

三、实例分析(15分钟)根据一定的气象数据,以某地的天气变化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请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以及大气运动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区域,探讨该地区的大气运动特点以及对当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讲解。

五、概括总结(10分钟)总结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回答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疑问,并进行必要的疏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气的运动,并对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理解和运用。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通过观测并记录气象要素,加深对大气运动的理解。

2.教师还可与学校气象站或气象专业的教师联系,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现代气象观测和预报技术。

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点评,评价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把握程度。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复习系列大气运动PPT课件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复习系列大气运动PPT课件

(hPa) 1002
1004


1006
气 压


1008 力
101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
998 998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风向
水 平 气 压 梯 度 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1010 (hPa)
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考虑摩擦力)
总结与训练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由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
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一)、 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形式
受热或冷却
气流的上升或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定为百 分之百,而实际上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的 太阳辐射却只有百分之四十七,这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
表现形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A A.德干高原一年中凉爽的时候
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 涝灾害
900
P 高
亚欧大陆
副热带高气压带
600
低 300
太平洋

决战2010高考地理之精题精练:04 大气的运动

决战2010高考地理之精题精练:04 大气的运动

决战2010高考地理之精题精练04大气的运动一、选择题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拟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比较说明某种地理现象。

实验步骤:①放置在阳光(或者其它有较强的光源)下,保证两个玻璃盘接受同样的光照射,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②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盘,用剪刀将塑料瓶拦腰剪断,将底部碗状部分倒扣在盛有土壤的一个玻璃盘中;③在塑料瓶顶部钻一个小洞,将一温度计插入其中,并将另一个温度计悬挂到另一个玻璃盘上。

据此完成1~2题。

1.该实验能证明的现象及其正确的步骤是()A.热力环流,①②③B.地面热容量比较,③①②C.温室效应,②③①D.城市热岛效应,②①③2.上述实验结论应为A.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同,两盘之间空气交流显著B.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完全相同,因为两盘内土壤热容量相同C.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所不同,塑料瓶内的温度明显高于瓶外温度D.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无法进行比较答案 1.C 2.C(2009·江苏启东高三月考)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3~5题。

3.甲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A.1 004 1 006B.1 006 1 008C.1 008 1 010D.1 004 1 0084.在乙图中,上海市的风向是()A.东南风B.偏北风C.东北风D.偏南风5.在这6个小时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A.台湾岛B.珠江口C.黄河口D.辽东半岛答案 3.B 4.D 5.B(2009·浙江杭州学军中学期中)下图是“某台风中心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6~9题。

6.该地16时的风向最有可能是()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7.该地12至24时中降水强度最小的是()A.12至14时之间B.14至16时之间C.18至20时之间D.20至22时之间8.该地16时风速比22时大是因为()A.16时台风中心离该地更近B.该台风中心北侧气压梯度比南侧大C.台风登陆后受摩擦力影响势力减弱D.该地16时至22时气压梯度逐渐减弱9.该地14至16时之间最符合正常状况的是()A.风力基本不变B.风向基本不变C.降水量基本不变D.气压基本不变答案 6.D 7.C 8.C 9.B(2009·山东潍坊1月模拟)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50°纬线图”,图中数字表示经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据图回答10~12题。

高三一轮复习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和运动

高三一轮复习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和运动

流 层
对流层顶到 50~55km
原因:主要靠O3吸收太阳 紫外线增温
②水气、杂质少, 能见度好,利于高 空飞行。
①对流运动显著

高纬___8_~_9_k_m__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o
②大气质量的3/4几乎
流 中纬___1_0_~_1_2_k_m_
(-0.6 C/100m)
全部的水气、杂质

原因:直接热源是_地__面__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注:“巴山”指巴蜀之地地势平坦的谷 地地区
48
3.城市风
郊区
市区
郊区
49
4.其他
如:沙漠与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
50
[典型例题]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据 图回答1~2题。
1.如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
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的是( B )
27
28
思考1: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多云的夜晚 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
用(保温作用)强。 29
思考:
2.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 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的散射作用 3.为什么太阳光日出日落时呈红色而白天其它时候呈 白色,?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14
四、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5
(一)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高 层 大 气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对 流 层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红外线

专题四—大气运动

专题四—大气运动


右上图是“我国某地清明时的气温垂直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5. 图中近地面气温下冷上热,为逆温。下列 现象与逆温有关的是 ( )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村庄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6. 如图是该地的气温和降水图,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 A.该地是地中海气候 B.该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C.该地河流7、8月份开始进入汛期 D.该地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2010高考山东卷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 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 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2010高考江苏卷
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而增温产生地 面辐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 气吸收而增温,一小部分射向宇 宙空间,因此地面温度始终高于 气温。
3.地面温度与气温的关系,说明的 地理原理是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
【规律总结】—气温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的关系
最高气温
二、热力环流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的一天对 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在分析根 据考察成果绘制的等压线和等温线示意 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时,发现他们 已绘制的信息l、2、3、4中,只有一项 是正确的。据此完成4~5题 4.请判断1、2、3、4四个信息中, 哪一个是正确的,请说明理由? 等温线2不可能为平直的,据等压面 4可判读出空气流动1是正确的,因 为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所以空气流 动3是正确的。 5.甲乙丙丁四点中,夜雨最多的是哪 个点,原因是什么?
读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4.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2010届高三最新月考试题分类汇编(1) 大气

2010届高三最新月考试题分类汇编(1) 大气

2010届高三最新月考试题分类汇编(1):大气(福建省漳州三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天气系统图”,回答 1-2 题。

1.左图的天气系统剖面是沿右图中( ) A ① 线绘制的 B ② 线绘制的 C ③线绘制的 D ④ 线绘制的 2.右图所示天气系统( ) A 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B . P 处气温高于 Q 处气温 C 多出现在副热带地区 D 多出现在海洋上,陆地一般不会出现答案 1.D 2.B3.(江西省上高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练)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 .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 .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 .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答案 D(福建省才溪中学2010届高三摸底测试)气象部门用五天平均气温的高低(简称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低于10摄氏度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摄氏度的为夏季,10-22度之间的分别为春秋两季。

读图9“2008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回答4-5题。

4.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图9图3 5.若此时从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 )A.降雨形成原因可能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锋面在附近活动,并可能诱发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 C. 台风登陆造成该地区大范围降雨D. 在这种天气系统控制下西南地区可能诱发地震 答案 4.C 5.B(湖南省长沙二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m 、200m 、300m 、400m 。

综合分析后,完成6—8题。

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从图中的H 地看不到G 地B .图中海拔高度G 处100m ,H 处为400mC .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D .该地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 7.图中城镇与H 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 ,则h 为 ( ) A .199<h <200 B .289<h <290 C .299<h <300 D .300<h <301 8.图中地区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为 ( ) A .棉花 B .苹果 C .甘蔗 D .甜菜 答案 6.D 7.C 8.C9.(广东省佛山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图3为某区域传统民居的建筑示意图,据图分析该区域所属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 .热带沙漠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 A(四川省成都市2010届高三摸底测试)读世界某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10-14题。

高三二轮复习大气的运动及其意义(课堂用)课件

高三二轮复习大气的运动及其意义(课堂用)课件

通过练习不同类型的题目,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反思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 经验教训。
复习资料推荐
《高中地理必修一》
作为基础教材,涵盖了大气的运动的基本知识点。
《大气的运动习题集》
包含大量关于大气的运动的练习题和模拟试题,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
《高中地理教辅书》
作为辅助教材,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释和更多的实例。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01
02
03
04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 大气的运动对气候产生影响的
两个典型例子。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热带太平洋 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海温异常升 高,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现象

拉尼娜现象则是指热带太平洋 中部和东部的海温异常降低, 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 全球气候和人类社会都有重要 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和监测。
大气运动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大气的运动,如风、气流等,可以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传 输受到风向、风速、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空气污染的危害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空气污染还会对 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影响植物生长、降低生物多样性等。
全球变暖
化。
气团是指同一水平面上具有相似温度、 湿度、稳定度和其他物理属性的大团空 气。根据气团的属性,可分为冷气团、
暖气团、变性气团等类型。
气团分析对于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有重 要意义,通过对气团的移动和变化进行 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和气候变化
趋势。
03
大气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的形成
气候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其中大气的运动是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课件
15
主要考虑大气中水汽含量, 水汽多则白天的削弱作用大, 夜间的保温作用强,温差小, 曲线弯曲就缓。
精选课件
16
知识迁移:
南 3、年变化:一年最热月:北半球大陆7月 海洋8月 半
球? 一年最冷月:北半球大陆1月 海洋2月
4、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差值。
影响因素:①纬度 ②海陆分布
基础知识: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
射的含义及其波长特点 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原理 能力考查: 能运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原理,解
释相关的自然现象。
精选课件
6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反
射、散 地




大气吸收
射 向 宇 宙
大气吸收
逆 辐 射
②平原,受地面日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大。 温差较附近的山地大。
③谷地则是因气流不畅通,气温受自由大气影 响小,白天因受热急剧增温,夜间因四周山坡散热 快,冷空气下沉盘踞谷地,气温明显下降。
“一年无四季,一日精选见课件四季”
19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年较 差大小的判断 及影响因素
考查能力:读图 区域定位和知 识的综合判断 分析能力
11
案例分析
青藏高原
•藏族服装有什么特
点?与当地气候有什
么关系?这种气候特
点是怎样形成的?
精选课件
12
过程与方法
大气削保弱温作用 的影响因素
太大阳气?高密度
天大气?状成况分
海水拔 汽?高 含度 量
试试看:请你试着总结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精保选课件温作用?
13
知识迁移:
等压线图的判读、锋面系统和高、低气压系
统的特点。
精选课件
3
高考命题特点和趋势
2、考核形式:
多以等压线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风向图、 气压带和风带图、气流运动示意图等,与天 气、气候等内容相结合进行考查。
3、能力考查:
注重对图表的阅读能力(如等值线判读能力) 和绘图能力(如绘制风向)
通过读图提取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 力;对与大气运动有关的各种地理现象的分 析与解答能力。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 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 水汽 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 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 温度 环流
精选课件
21
资料二:见表3
表3 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概念与特征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 辐 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 射 成的雾。 雾 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地面增温
地面
精选课件
地面
7
活动
请说出夜晚有云和无云两种状况下大 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
大气上界
地面
精选课件
8
A
B考点知识结构——大气的受过程吸收作用 散射作用 反射作用
太阳
地面


弱 大气热 温
作 力作用 作


意义
地面增温
长波 辐射
大气增温
逆辐 射
地面保温
减少气温日较差, 保持地表精适选课宜件 温度
人类活动影响
9
案例分析
青藏 高原
四川 盆地
海拔
天气
请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原理分析 为什么同纬度的两地地精面选课件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10?
案例分8月析28日全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青藏
高原
四川
气温变化盆呈地现什么规律?
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
为什么青藏高原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比四川盆地
地强,但是气温却精选比课件四川盆地低?
、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 平 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 流 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 雾 成的雾。
等温线及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精选课件
8个考点
2
高考命题特点和趋势
1、考核内容:
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原理及应用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山谷风、海陆风、季 风及城市风以及林地和裸地之间形成的气流, 并且和工业布局及环境保护结合考察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全球气候的影 响
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 气候的形成
精选课件
4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联系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案例分析)
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 球 上 的 大 气


大 气 的 运 动
不 同 尺 度 的 大
全球性的大 气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 分布
锋和锋面

常见的天气

系统(局地

尺度)
低压(气旋)和高压 (反气旋)
全球气候变化
精选课件
5
考点1:大气受热过程
高三地理复习一轮
地球上的大气
永定路中学 柴爱平 2010年10月
地球上的大气——考点梳理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 候的影响(含季风环流)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中国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简易天气图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中国、世界的气温、降水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
由于影响太阳辐射因素之一的太阳高度有时间 变化,导致气温也存在时间变化,主要体现为 日变化和年变化。
1、日变化:一天最低温时间:地方时日出前后
一天最高温时间:地方时14时左右
2、日较差:一天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值。
影响因素:①纬度 ②季节 ③地形地势
④下垫面性质
⑤天气状况
精选课件
14
日较差大小分布规律:
年较差大小分布规律:
①纬度:高纬度> 低纬度? ②海陆分布:沿海> 内陆?
精选课件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 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 化越大
热容量 17
精选课件
18
地形与气温日变化
①凸出地形,如山顶,空气与地面空气接触面 积小,地气之间热量交换减少,受到地面日间增温、 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另,山顶风速大,空气湍流 交换较强,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
答案:A
图中字 母年较 差大小 为:
甲<乙 <丙< 丁
精选课件
年较差由低纬 向高纬增大。
纬度位置: 由低到高: 海口<南京 <北京<哈 尔滨。
20
案例分析
雾的形成
(2008·广东地理)35. 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 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 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 称。分析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共8分)凝结核
①纬度:低纬地区>高纬地区 (原因:太阳高度高纬低、日变化小)
②季节:中纬度夏季>冬季 ③地形地势:凹地(如盆地、山谷)>凸地(如小 丘、山顶);高原大于海拔低的平原。 ④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沙土>粘土、深色土 >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密;旱地>水田大。 ⑤天气状况:晴天> 阴天
主要思维点在:获得太阳辐射多少、大气中的水汽 多少和密度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