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数与代数数的认识:让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掌握数的读法、写法、大小比较等基本知识。
数的运算: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等。
常见的量: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图形与几何图形认识: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测量: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等基本测量方法,包括用直尺测量长度、用方格纸测量面积等。
图形的运动:让学生了解平移、旋转等基本图形的运动方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
可能性: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包括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四、综合与实践我们的校园:让学生了解校园中的数学问题,包括测量学校的长度、宽度,计算学校的面积等。
快乐的运动会:让学生了解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和规则,包括跑步比赛、跳远比赛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时和计分。
生日快乐:让学生了解生日蛋糕的制作过程和材料成本,包括蛋糕的尺寸、材料价格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比较。
小小设计师:让学生了解图案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对称、平移等基本图形变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五、数学好玩校园中的测量: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包括用卷尺测量长度、用直尺测量宽度等。
搭配中的学问: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包括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等。
重复的奥妙:让学生了解如何寻找规律并进行归纳总结,包括周期性问题、对称性问题等。
编码的秘密:让学生了解数字编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等。
六、整理与复习复习与整理:对全册教材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练习:通过综合练习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全册教材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精选11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方案〔精选11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方案〔精选11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方案篇1一、教材分析^p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理论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的: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展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展估算;能纯熟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局部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展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展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那么是不确定的;可以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绘。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考虑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p 及推理的才能。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
三、教学措施: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远程教育资上的内容,进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5篇教案对于老师是很重要的。
课件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具准备演示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计算下面各题。
16×1112×1432×21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虚伪系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曲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__一共有500人来电__;__电__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__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1×26或26×21(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
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26×2126.........1排有多少个座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4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篇1一、教学目标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三、教学难点渗透学习方法四、教学具准备练习小篇子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4×60=(说算法) 80×5=(注意0的个数) 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订正(3)全班交流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1.快速抢答争第一(1)出示题目:(2)学生抢答2.认真观察填表格(1)出示题目:(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合适的数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篇2一、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周长1、剪一剪,初识一周边线秋天的树叶色彩缤纷,形状各异,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姑娘写给我们的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通用16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通用16篇)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展示图片,丰富感性材料的种类。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然后玩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1)分组的同学互相背,感受自己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2)课件展示一袋100公斤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
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课题是毫米的认识,他是“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定位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同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三、说重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五、说教学过程1.设置疑念,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2.观察实践,探索新知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
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陌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大胆猜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知识,发展了能力,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还通过观察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知1毫米有多长。
在认识1毫米上,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1.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2.联系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热身小游戏二、复习旧知: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35+34= 48+29=230+540= 360+240=三、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湿地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湿地的美。
(出示湿地图片)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课件出示四种野生动物)2、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
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第36页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和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大家有信心学好吗?四、新课教学1、教学例1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271+122=师:这两个数有点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生:用竖式计算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算式:271+3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优秀10篇)

202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
(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某12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某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生1:把12估成10,24某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24某2=48240+48=288生2:把24看成20,20某12=2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
19分(4+2+6+2+2+3)
1、一年有()个月,今年2月份有()天,第三季度的月份是(),共有()天。
2、一天有()小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圈。
3、在○里填上“>”、“<”、“=”。
30×3○20×3 1kg○900g 600kg○6t
600÷9○360÷6 800+2○800×2 90+0○90-0
5
4
2
4、右面的转盘,指针最有可能指向()号区域。
指向单
二、判断。
4分(对的打“√”,错的打“×”)
1、17个百是
170。
()
2、最大的三位数乘最大一位数,积是三位数。
()
4、40×5的积末尾有一个
零。
()
5、要检查两个数相除的商(没有余数)是否正确,
不可以用除数÷商来验算。
()
三、选择。
5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6个苹果大约重()。
① 1千克② 1克③ 50克④100千克
2、下面年份是闰年的有()。
① 1949年② 1996年③ 2003年④ 2008年
3、下面各题商最接近140的算式是()。
① 846÷6 ② 480÷4 ③ 417÷3 ④ 580÷5
四、按要求计算。
35分(16+19)
1、直接写得数。
16分
700×4 = 103×3 = 500÷5 = 17 + 18 =
300×5 = 840÷4 = 420×1 = 96÷3 =
88÷2 = 5600÷7 = 480÷6 = 380×0×25= 240÷6 = 18×3 = 300 + 400 = 100-60÷6 = 2、计算。
19分(5×3+4 )
306×5= 576÷8= 814÷4=
验
算
(60+80)÷7 894-60×3 6×29×5
五、按要求作答。
11分(3+5+3)
星期一菜谱
荤菜:鱼
牛排
素菜:
1.配
菜。
右边的菜谱有2个荤菜,如果想让菜谱的荤、素菜
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一荤二素),应该准备
()样素菜,请将素菜的名称填写在菜谱上。
2.连一连
20:30 13:20 8:30 22:15
从8:30到13:20经过()小时()分。
3.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六、用数学。
26分(4+4+13+5)
1、过
冬。
每天至少吃5袋。
天越来越冷,我们蚂蚁王国
现存粮食196袋。
才够吃几天呀?冬天
快点过去吧!
2、5包味精重1千克,45包味精重多少克?
3、黄老师收藏的邮票集是32册。
陈老师收藏的邮票集比黄老师的3倍还少18册。
我有邮票集25册。
(1)陈老师收藏的邮票集有多少册? 5分
(2)两位老师共收藏多少邮票册?4分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分
问
题:
解
答:
4、一个长80cm,宽60 cm,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和一个
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