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
马铃薯

马铃薯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学名马铃薯,别名土豆、山药蛋、洋芋、地蛋、荷兰薯。
普遍栽培的马铃薯种它有两个亚种ssp.andigena和ssp.tuberosum,二者同为四倍体。
在南美洲栽培的有7个品种。
每100g 块茎含水分75-82g、淀粉17.5g、糖1.0g、粗蛋白2.0g,以及各种维生素。
欧、美一些国家多用于主食,中国东北、西北及西南高山地区则粮菜兼用,华北及江淮流域多作蔬菜;也可作饲料和生产淀粉、葡萄糖、酒精等的原料。
马铃薯分布遍及欧、亚、非、美、大洋洲,从阿根迁南部到挪威、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南美高山和中国青藏高原均有栽培。
起源和传播:马铃薯起源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为印第安人驯化。
据秘鲁利马发掘的材料证明马铃薯的栽培约有8000年的历史。
马铃薯亚种ssp.andigena 分布于南美洲,ssp.tuberosum最初在智利南部沿海栽培,哥仑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才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
1570年左右传入西班牙,1590年传入英格兰,经过两个世纪才遍布欧洲;1621年传入北美洲;17世纪末传到印度和日本,1650年传入中国。
植物学性状:须根系。
块茎发芽后,先从幼芽基部长出初生根,后在茎的叶节处抽出匍匐茎,发生3-5条匍匐根。
初生根先呈水平方向扩展,约30cm后转而向下,有的深达60-70cm,开成马铃薯的主要吸收根群。
匍匐根主要向水平方向伸长约20cm。
地上茎为绿色或着生紫色斑点,横断面棱形,具波状或直形棱翅,称茎翼。
茎端顶芽形成花芽,呈假二叉分支。
茎上各叶腋均能发生侧枝。
地下茎一般有6-8个节,节上叶退化成鳞片状,从叶腋抽生匍匐茎,在湿润黑暗条件下呈横向生长,见光时则转而向上形成枝条。
匍匐茎尖端短缩膨大形成块茎。
块茎上分布很多呈螺旋状排列的芽眼,靠匍匐茎的脐部周围芽眼分布较稀,顶部较密。
顶部芽眼发牙势较强,长势旺,块茎表面分布很多皮孔,是气体交换的通道,初生叶为单叶,心脏形,后发生的叶为奇数羽状。
马铃薯

• 3、光照: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育期间,光照强 度不足或栽植过密,会使茎叶徒长,块茎形成延迟, 抗病能力降低。日照长短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和块茎 的形成,长日照可促进茎叶生长和现蕾开花,短日 照有利于块茎形成,在每天11-13小时日照下,茎叶 发达,光合作用旺盛,块茎的产量也高。 • 4、土壤:马铃薯最适宜于表土深厚、结构疏松、排 水透气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如汉中平川的水 稻土(壤土)、沙壤土等。土壤粘重影响根系发育 和块茎膨大,使块茎畸形,芽眼凸出,薯皮粗糙。 马铃薯适于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在碱性土壤中马 铃薯易得疮痂病。
•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 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 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 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 占全国总面积的1 占全国总面积的1/3。 • 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 薯种植基地。 薯种植基地。
二、马铃薯的生物学特征
(一)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 •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 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 果实和种子, 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地下部分 有根、匍匐茎和块茎。 有根、匍匐茎和块茎。 • 1、根:马铃薯只在主茎的基部紧靠芽眼的部分产生吸收 根系和不定根,这些根深度可达到70厘米,水平伸展30 70厘米 30厘米 根系和不定根,这些根深度可达到70厘米,水平伸展30厘米 左右。 左右。 • 马铃薯的茎主要由主茎和块茎构成。 2、茎:马铃薯的茎主要由主茎和块茎构成。 • 主茎: (1)主茎:主茎是由块茎芽眼中抽生出来的枝条所形成 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高50 100厘米 50厘米。 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高50-100厘米。早熟品种的 茎杆细小,中晚熟品种茎杆高大。 茎杆细小,中晚熟品种茎杆高大。 • 块茎:块茎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马铃薯(洋芋), (2)块茎:块茎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马铃薯(洋芋), 块茎是茎的变态。块茎的颜色、形状因品种而异。 块茎是茎的变态。块茎的颜色、形状因品种而异。
马铃薯

4、马铃薯枯萎病
症状: 初地上部 出现萎蔫,剖开 病茎,薯块维管 束变褐,湿度大 时,病部常产生 白色至粉红色菌 丝。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或绿肥等进行4年轮作。 (2)选择健薯留种,施用腐熟有机肥,加
强水肥管理,可减轻发病。 (3)必要时浇灌12.5%增效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300倍液。
2、茎
马铃薯的茎,按不同部位、不同 形态和不相同的作用,分为地上茎、 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4种。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和其他绿色植物的 叶子一样,它的叶绿体吸收阳光, 把根吸收来的营养和水分,以及叶 片本身在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制造成富有能量的有机物质,同时 释放出氧气。这些有机物质,通过 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被输送 到块茎中贮藏起来,供应根、茎、 叶、花等生长时应用。
马铃薯的施肥技术
1、基肥
首先要施足基肥。应选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一般每公顷铺施75000千克左右,结合播前整 地深翻、起垄。除施用西洋有机肥料外,在 播种时可在播种穴或沟内施一些西洋磷、钾 肥(或草木灰)作种肥,一般每公顷施西洋磷 酸二铵150-225千克或三元复混肥225千克, 或视土壤肥力状况而定,为马铃薯高产打好 基础。
马铃薯早疫病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要尽可能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 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 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
(2)收获后深耕灭茬,减少翌年初侵染源。 (3)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 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 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 次,共喷3次。
马铃薯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和生长 发育
马铃薯,又名土豆(potato)

马铃薯,⼜名⼟⾖(potato)【药名】:马铃薯【别名】:洋芋、⼭药蛋、洋番薯、⼟⾖、蛮蛮、⼭洋芋、地蛋、洋⼭芋、荷兰薯、薯仔、茨仔【汉语拼⾳】:ma ling shu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tuberosum L. 【功效】:和胃健中;解毒消肿【考证】:马铃薯,原名阳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黔滇有之。
绿茎青叶,叶⼤⼩、疏密、长圆形状不⼀,根多⽩须,下结圆实,压其茎则根实繁如番薯,茎长则柔弱如蔓,盖即黄独也。
疗饥救荒,贫民之储,秋时根肥连缀,味似芋⽽⽢,似薯⽽淡,羹臑煨灼,⽆不宜之。
叶味如豌⾖苗,按酒侑⾷,清滑隽永。
开花紫筒五⾓,间以青纹,中擎红的,绿蕊⼀缕,亦复楚楚。
⼭西种之为⽥,俗称⼭药蛋,尤硕⼤,花⽩⾊。
"根据以上⽂字描述及现其附图,与本品原植物相符。
【科属分类】:茄科【拉丁⽂名】:RhiZoma Solani Tuberosi 【主治】:胃痛;痄肋;痈肿;湿疹;烫伤【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或晒⼲。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动植物形态】:⼀年⽣草本,⾼30-80cm。
⽆⽑或被疏柔⽑。
地下块茎椭圆形,扁圆形或长圆形,直径约3-10cm,外⽪黄⽩⾊,内⽩⾊,具芽眼,着⽣于匍匐茎上,成密集状。
奇数不相等的⽻状复叶;总叶柄长3-5cm,⼩叶柄长1-8mm;⼩叶6-8对,常⼤⼩相间,卵形或矩圆形,最⼤者长约6cm,最⼩者长宽均不及1cm,先端钝尖,基部稍不等,全缘,两⾯均被⽩⾊疏柔⽑,叶脉在下⾯突起,侧脉每边6-7条,先端略弯。
伞房花序顶⽣,后侧⽣;花萼钟形,直径约1cm,外被疏柔⽑,5裂,裂⽚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花冠辐射状,⽩⾊或蓝紫⾊,直径2.5-3cm,花冠筒隐于萼内,先端渐5裂,裂⽚略呈三⾓形;雄蕊5,花丝短,花药长圆形,约为花丝的5倍长;雌蕊1,⼦房上位,2室,花柱较雄蕊稍长,柱头头状,结实少。
浆果圆球形,光滑,直径约1.5cm,熟时红⾊。
马铃薯基本知识介绍

马铃薯基本知识介绍
一、马铃薯基本介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落叶灌木,
属于茄科马铃薯属植物,植株高达60厘米,具有较强的耐寒和耐旱能力,性喜温暖干燥的气候,如秋季、冬季和春季可采种,以应季和晚熟种植品
种为主,营养价值较高,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食用蔬菜。
二、营养价值
马铃薯营养丰富,具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
营养成分,其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多糖(淀粉)、糖类(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和木质素组成,可以提供身体能量,蛋白质可提供人体必需的氨
基酸,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E、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可以
促进人体免疫力的生长发育,矿物质主要为钾、镁、钙、磷、铁、锌和铜等,营养价值极高。
三、遗传育种
通过遗传育种可以获得更优质的马铃薯,这一育种方法可以根据植物
的营养、品质、抗病性、耐逆性等来进行改良,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品质。
马铃薯(土豆)的简介、种植技术及深加工产品

马铃薯(土豆)的简介、种植技术及深加工产品目录一、马铃薯(土豆)的简介 (1)(一)马铃薯(土豆)的名称由来 (1)(二)马铃薯(土豆)的历史起源 (2)(三)马铃薯(土豆)的形态特征 (2)(四)马铃薯(土豆)的生长习性 (3)(五)马铃薯(土豆)的品种分类 (4)(六)马铃薯(土豆)的营养价值 (5)二、马铃薯(土豆)的种植技术 (5)三、马铃薯(土豆)的深加工产品 (8)(一)马铃薯(土豆)的经济价值 (8)(二)马铃薯(土豆)的深加工产品类别 (9)一、马铃薯(土豆)的简介(一)马铃薯(土豆)的名称由来“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
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
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
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二)马铃薯(土豆)的历史起源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16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
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它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
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马铃薯

第二节
马铃薯形态特征
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草本植物。 生产应用的品种都属于茄属结块茎的种(Solanum tuberosum L.),染 色体数2n=2x=48。市场上多用块茎繁殖,也称多年生植物。
一、根 根分直根系——种子繁殖所发生的根,有主侧根之分。
中原二作区: 包括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二省的东部,河 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各省,面积占全国小于5%。 本区无霜期较长,为180—300天,年平均气温在10—18℃,最热月份平均 22—28℃,大于5℃积温3500—6500℃,年降雨量500—1750mm。
南方二季作区:
在块茎萌芽时;顶芽最先萌发,而且幼芽生长快而壮,从顶芽向下的各
芽眼,依次萌发,其发芽势逐渐减溺。
4. 块茎的大小决定于品种特性和生长条件,一般每块重50—
250g,大块可达1500g以上。 块茎的形状因品种而异,但栽培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块茎形状 产生一定变异。 块茎形状大致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圆形、长筒形、椭圆形。 在正常情况下,每一品种的成熟块茎,都具有固定的形状,是鉴别 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北方地区,匍匐茎一般在出苗后7—10天开始发生,发生后10—15
天便停止生长,顶端开始膨大形成块茎。 经催芽处理的种薯,往往在出苗前即发生匍匐茎。 匍匐茎具有向地性和背光性,入土不深,大部集中在地表0—l0cm 土层内;匍匐茎长度一般为3—l0cm,野生种可长达1—3m。 匍匐茎比地上茎细弱得多,但具有地上茎的一切特性,担负着输送 大量营养和水分的功能,在其节上能形成纤细的不定根和2—3次匍匐茎。
高,一般可达85%—90%以上。
通常在干燥低温下贮藏7—8年,仍不失发芽力。
马铃薯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茄科茄属,一年 生草本植物,别称地蛋、洋芋、土豆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 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和智利 一带。安第斯山脉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土豆被栽培出来的地 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 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 生的土豆。 十六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 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 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土豆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 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土豆 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土豆。 1650年土豆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 土豆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 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土豆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 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十八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一袋土豆,种在宫 廷花园里,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种植。
土豆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促进胃肠蠕动,疏通肠道。除此以外, 土豆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 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 美的食物”。人只靠马铃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因为马铃薯 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只是蛋白质、钙和维生素A的量 稍低;而这正好用全脂牛奶来补充。马铃薯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 的热量相当低,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4倍左右,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 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土豆是降血压食物,膳食中某种营 养多了或缺了可致病。同样道理,调整膳食,也就可以“吃”掉相应疾病。 土豆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 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还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优 质淀粉等营养元素。 土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资料表示,其含量与苹果一样多。因此胃 肠对土豆的吸收较慢,食用土豆后,停留在肠道中的时间比米饭长的多,所 以更具有饱腹感,同时还能帮助带走一些油脂和垃圾,具有一定的通便排毒 作用。 土豆是碳水化合物,但是其含量仅是同等重量大米的1/4左右。研究表明, 土豆中的淀粉是一种抗性淀粉,具有缩小脂肪细胞的作用。同时,土豆几乎 不含脂肪,100g土豆脂肪含量仅为0.2g。 土豆是非常好的高钾低钠食品,很适合水肿型肥胖者食用,加上其钾含 量丰富,几乎是蔬菜中最高的,所以还具有瘦腿的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OREM IPSUM DOLOR
“
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 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
马铃薯对温度的要求:块茎生长的适温是 16 ℃ ~18 ℃ ,当地温高于 25℃时,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 15℃~25℃,超过39℃停
止生长。
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 的,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马铃薯产量高,营 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 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
”
LOREM IPSUM DOLOR
“
5.结薯期 即块茎的形成期。发棵期完成后,便进入以块茎 生长为主的结薯期。此期茎叶生长日益减少,基 部叶片开始转黄和枯落,植株各部分的有机养分
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随之加快膨大,尤在开花
期后 10天膨大最快。结薯期的长短受制于气候条 件、病害和品种熟性等,一般为30-50天。
2005年11月,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上,秘鲁常驻代
”
LOREM IPSUM DOLOR
“
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 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中国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甘肃定西市、宁夏固原市、西南、内蒙古和东 北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甘肃省定西市成为中国乃 至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甘肃省定西市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
“
须根系。地上茎呈菱形,有毛。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
不相等的羽状复叶。小叶常大小相间,长10-20厘米;叶柄长约2.5-5厘米;小叶,6-8
对,卵形至长圆形,最大者长可达 6厘米,宽达3.2厘米,最小者长宽均不及 1厘米, 先端尖,基部稍不相等,全缘,两面均被白色疏柔毛,侧脉每边6-7条,先端略弯, 小叶柄长约1-8,毫米。 伞房花序顶生,后侧生,花白色或蓝紫色;萼钟形,直径约1厘米,外面被疏柔毛,5 裂,裂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花冠辐状,直径约2.5-3厘米,花冠筒隐于萼内,长约 2毫米,冠檐长约1.5厘米,裂片5,三角形,长约5毫米;雄蕊长约6毫米,花药长为 花丝长度的5倍;子房卵圆形,无毛,花柱长约8毫米,柱头头状。
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 、玉米外的又一主粮.
”
LOREM IPSUM DOLOR
“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
鲁南部地区。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
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
主产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
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每年向全国各 省市提供大量的马铃薯。
”
毒性
“ 马铃薯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碱,主要是茄碱和毛壳霉
碱,但一般经过170℃的高温烹调,有毒物质就会分解。
马铃薯含龙葵素(solanine),致毒成分为茄碱
简介
“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
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
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 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 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2015年,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
”
LOREM IPSUM DOLOR
“ 2.发芽期
马铃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块茎只有解除了休眠,
才有芽和苗的明显生长。从芽萌生至出苗是发芽期,进行主茎
第一段的生长。发芽期生长的中心在芽的伸长、发根和形成匍 匐茎,营养和水分主要靠种薯,按茎叶和根的顺序供给。生长
的速度和好坏,受制于种薯和发芽需要的环境条件。生长所占
发芽马铃薯中毒在食后2— 4小时发病。表现为: 先有咽喉部位刺痒或灼热感,上腹部烧灼感或疼 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 中毒较深者可因剧烈吐、泻而有脱水、电解质紊
乱和血压下降;此外,还常伴有头晕、头痛、轻
度意识障碍等,重症者还出现昏迷和抽搐,最后 因心脏衰竭、呼吸中枢麻痹导致死亡。
”
内就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当然,人的个体差异相
当大,并非每个人食用了薯类都会发生异常,但 是孕妇还是以不吃或少吃薯类为好,特别是不吃 长期贮存、发芽的薯类,这一点对处于妊娠早期 的妇女来说尤其重要。
”
LOREM IPSUM DOLOR
“ 马铃薯植物的茎和叶是有毒的,甚至马铃薯本身也是有毒的。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马铃薯,那你可能会发现有些马铃薯呈微绿
”
果实形态
“
马铃薯圆球状,光滑,棕色或紫褐色,直径约1.5 厘米。种子肾形,黄色。花期夏季。
”
LOREM IPSUM DOLOR
“
彩色马铃薯有紫色、红色、黑色、黄色马铃薯, 七彩马铃薯等。彩色马铃薯还可作为特色食品开 发。由于本身含有抗氧化成分,因此经高温油炸
后彩薯片仍保持着天然颜色。另外,紫色马铃薯
”
产量分布(1)
“ 表提出一项寻求将世界关注重重点转移到马铃薯对粮食安全以
及增强发展中国家对于马铃薯种植的重要性的提议 , 此提议在 当年获得通过 , 联合国宣布认定 2008 年为国际马铃薯年。在 2010年,马铃薯的世界产量已经达到了3亿2418万1889吨,中 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第一产量大国,将近7500万吨。中国马铃 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 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黑龙江 省是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LOREM IPSUM DOLOR
“
对于发芽少许的马铃薯,应深挖掉发芽部分及芽
眼周围,然后浸泡半小时以上,弃去浸泡水,再 加水煮透才可食用。因龙葵碱遇醋易分解,故在
烹调时可适当加些食醋,以加速龙葵碱的破坏,
变为无毒。
”
LOREM IPSUM DOLOR
“
孕妇经常食用生物碱含量较高的薯类,蓄积在体
民间种植。
”
LOREM IPSUM DOLOR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生长周期 1.休眠期 马铃薯收获以后,放到适宜发芽的环境中而长时间不能发芽,属于生理性自然休眠,是一种对不良 环境的适应性。块茎休眠始于匍匐茎尖端停止极性生长和块茎开始膨大的时刻。休眠期的长短关系 到块茎的贮藏性,关系到播种后能否及时出苗,因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马铃薯休眠期的长短受贮 藏温度影响很大,在26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下,因品种的不同,休眠期从1个月左右至3个月以上不等。 在温度为0-4摄氏度的条件下,马铃薯可长期保持休眠。马铃薯的休眠过程,受酶的活动方向决定, 与环境条件密切关联。
“ 4.发棵期
从团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叶展开,早熟品种以第一花序开花; 晚熟品种以第二花序开花,为马铃薯的发棵期,为时 1 个月左 右,是主茎第三段的生长。发棵期主茎开始急剧拔高,占总高 度50%左右;主茎叶已全部建成,并有分枝及分枝叶的扩展。 根系继续扩大,块茎膨大到鸽蛋大小,发棵期有个生长中心转 折阶段,转折阶段的终点以茎叶干物质量与块茎干物质量之比 达到平衡为标准。
”
LOREM IPSUM DOLOR
“
草本。果实为茎块状,扁圆形或高15-80厘 米,球形,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 茎两部分。长圆形,直径约 3-10 厘米,外皮白色, 淡红色或紫色。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
紫色和黑色,薯肉为白、淡黄、黄色、黑色、青
色、紫色及黑紫色。
”
植株形态
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
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
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 重要作用。 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十八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一袋马铃薯,种在宫廷花园里,后来逐渐发展到
色,这是配糖生物碱的毒性所致。过去有过因为土豆毒性发作
时间就因品种休眠特性、栽培季节和技术措施不同而长短不一, 从1个月到几个月不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