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焦虑症患者的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焦虑症患者的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摘要:目的:重点探究护理焦虑症患者的过程中采取亲情护理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接收的60例焦虑症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亲情护理,然后比较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护理焦虑症患者的过程中,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执行亲情护理模式,这样可以降低其焦虑评分,优化护理满意度,提升其生活质量。
所以这种亲情护理干预模式有显著的干预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焦虑症患者;护理干预;亲情护理;干预效果引言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现代人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也日益增大。
在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对其心理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某些人往往会因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
特别是针对女性群体来说,所呈现出的焦虑症发生率要更高一些。
在针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要充分体现出护理的精准性和实效性,要着重针对患者的具体焦虑评分和根源进行充分分析,然后进行更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这样才能体现应有的干预效果。
在具体护理过程中需要有效融入亲情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亲情支持和情感帮助,这样可以使其得到更有效的引导,在亲情的氛围和情感力量推动作用之下,提升其依从性和配合程度,使患者的心结被打开,在焦虑或者抑郁方面出现明显的缓解效果,为其护理满意程度的提升提供保障。
基于此,本次研究重点探索亲情护理对于焦虑症患者的护理疗效,现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涉及60例患者,为我院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接收的焦虑症患者,其中包括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在24岁至59岁间,平均年龄是37.45岁。
对患者基础资料展开对比,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对照组护理时实施常规护理,护理观察组时,是以对照组为基础加之亲情护理,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患者焦虑现状进行精准评估。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焦虑症患者使用亲情护理的实际效果。
方法:时间段:2021年3月-2023年3月,以确诊的80例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常规护理+亲情护理),分析患者相关护理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更小,生活质量(SF-36)评分更高,睡眠质量评分更小,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亲情护理可作为焦虑症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临床应重视其应用价值,便于促进焦虑症患者焦虑、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焦虑症;亲情护理;干预效果;生活质量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familycare for anxiety patients. Methods: From March 2021 to March 2023, 80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nxiety disorder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0 cases, routine nursing) and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routine nursing + family nursing), and related nursingindicator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anxietyself-rating scale (SAS) score, higher quality of life (SF-36) score, and smaller sleep quality score,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Conclusion: Family nursing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 and its clinicalvalue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anxiety, sleep qua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Key words: anxiety; Family care; Intervention effect; Quality oflife焦虑症是现阶段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之一,不仅在老年群体有发病,而且在青少年群体中也有较高的发病率【1-2】。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目的分析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我院将92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亲情护理。
结果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焦虑量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焦虑症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亲情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family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Methods Our hospital 9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observation group is used in family nursing.Results Compar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anxiety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all improved,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amily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nxiety of patients.Key words:Anxiety;Routine nursing;Family nursing;Application value焦虑症的致病因素涉及到遗传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1],其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且传统护理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在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亲情护理进行照护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对象,经过双盲法随机分为亲情组和护理组进行研究。
亲情组患者在护理中运用亲情护理模式进行照护,护理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照护,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通过焦虑评分发现,亲情组患者在接受亲情护理后焦虑状况明显低于护理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更好的减轻患者的焦虑状况,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焦虑症;亲情护理;护理干预;临床应用焦虑症即焦虑性神经症(anxiety disorders)的简称,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
其典型性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的神经症性障碍。
该疾病与家族遗传具有一定相关性。
焦虑症在临床中需要长期性治疗来对病情进行控制与减轻,治疗不及时或会引发患者神经功能调节紊乱、抑郁症等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多需要临床照护进行辅助治疗,不同的护理方式所起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本次研究对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对象,经过双盲法随机分为亲情组和护理组进行研究。
亲情组患者45例,性别比例23(男):22(女);年龄范围23-78岁,平均年龄(49.82±5.41)岁;轻度焦虑20例,中度焦虑16例,重度焦虑9例。
护理组患者45例,性别比例22(男):23(女);年龄范围23-78岁,平均年龄(50.46±5.37)岁;轻度焦虑21例,中度焦虑16例,重度焦虑8例。
两组患者对治疗所用药物均无过敏症状,且在知情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参与研究。
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对比不会对研究所得结论的公平性造成影响(P>0.05)。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把86例焦虑症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然后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P<0.05)。
结论:把亲情护理应用在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使患者的焦虑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可把之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焦虑症焦虑症亲情护理干预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244-01焦虑症是心理科中比较常见的神经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焦虑,相关研究发现,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鉴于此,本研究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主要就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作以下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我院住院部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6例焦虑症患者,经临床诊断,全部患者均符合焦虑症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躯体器质性病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者[1]。
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最小18~78岁,平均(58±11.7)岁。
文化程度:文盲12例,小学21例,初中13例,高中23例,大专及以上17例。
SAS 评分:重度焦虑18例,中度焦虑 29 例,轻度焦虑39例。
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把他们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为患者提供比较安静的住院环境,使患者的休息休息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以下为具体措施:(1)环境护理:结合患者需求在病房中摆放相应的绿色植物、花草等,以促进空气的有效净化,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要求在病房中放小鱼缸、书籍等,以使患者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2]。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析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某院在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亲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t=0.362,0.55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26.5±4.3)分、焦虑评分(27.7±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4.6±5.7)分、(36.9±6.4)分,差异显著(t=9.253,10.014,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1%,差异显著(x2=8.20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焦虑症患者护理;亲情护理;干预效果引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很多先进技术运用到各行业中,使其自身发展更为迅速。
焦虑症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神经症类疾病,主要多以焦虑情绪为典型疾病特点,可引起睡眠障碍、内心恐惧、胸闷、运动性不安、心悸等常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水平。
故加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就显得颇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某院在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为45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18-50岁,平均(36.27±5.04)岁;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1-49岁,平均(37.41±4.92)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纳入标准:第一、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制定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焦虑症诊断标准。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2)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目的探讨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焦虑症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抗焦虑类药物。
对照组患者给予焦虑症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焦虑状态进行评分。
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亲情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状态,护理效果显著。
标签:焦虑症;亲情护理;焦虑自评量表;干预焦虑症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种,患者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昏、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对于焦虑症治疗来说,有效护理干预必不可少[1]。
本文观察了亲情护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抗焦虑类药物。
对照组患者给予焦虑症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关心患者,充分理解患者感受,同情患者,和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在交流过程中态度要亲切和蔼,语调柔和,要对患者表示出尊重和亲切,和患者拉近距离,培养出护患感情[2-3]。
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感受到周围环境温馨,如在家的感觉。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鼓励患者倾诉自己情绪和要求,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焦虑病情,嘱咐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做好用药指导,让患者了解抗焦虑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
保持病房环境舒适、温馨,保持地面整洁干净,室内布置要美观,温度适宜。
在和患者家属交流中,让患者家属知道亲情对患者的重要性,特别是患者康复过程中家属的亲情会给患者带来幸福感,同时亲情支持对患者心理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研讨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研讨摘要】目的:分析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对54例焦虑症患者进行调查和统计,病例选取时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所有患者均是我院收治的。
根据随机数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亲情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
观察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护理2个月后的焦虑评分分别为66.54±4.55、46.35±2.26、34.84±5.21,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
观察组的环境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等生活质量分别为73.95±9.64、71.69±2.28、75.69±6.73、70.64±6.84,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焦虑症;亲情护理;干预效果焦虑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失眠、心烦、紧张、情绪交控等,是一种精神类疾病,患者还会表现为持续性的过分担忧、恐惧,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1]。
在治疗方面不仅要给予药物治疗,而且还要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针对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基础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54例焦虑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的方式对患者平均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和批准。
其中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在19岁至49岁,平均(31.25±1.43)岁,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在20岁至50岁,平均(31.28±1.45)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目的:对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展开研究与分析。
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展开评析。
结果:经护理结果得出,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相比无较大差异,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焦虑症患者给予亲情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症状,消除焦虑情绪,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好转。
标签:焦虑症;亲情护理;干预效果
焦虑症在医学临床中属于精神类疾病,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惊恐、烦躁等,时常伴随出现呼吸急促、头晕、尿频、心悸等症状。
按照疾病的发病类型,该病症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其病发因素上较为复杂,尤其是由非威胁因素所致,因此治疗十分棘手。
对此,为使患者的病症状况得到好转,本文从护理方向着手,在焦虑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开展亲情护理干预,通过护理来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病症得到改善。
具体医学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选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
其中,经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得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为23~45岁,按照焦虑程度可划分为:轻度焦虑8例,中度焦虑22例,重度焦虑10例;干预组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为24~45岁,按照焦虑程度可划分为:轻度焦虑10例,中度焦虑23例,重度焦虑7例;在临床基础性资料的比较上,两组患者相比无差异,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护理,对患者的日常饮食、住院环境进行合理规划与安排,日常为患者安排一定的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情绪得到改善。
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密切沟通,关心和问候患者的身体状态及心情,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保持和蔼、友好、尊重的态度,语气保持柔和,使患者能够消除陌生感与疏离感,快速与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护理人员的各个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将患者的疾病进
行详细解说,对患者提出的各个疑惑进行耐心解答,使患者得到充分的尊重,将焦虑症的各个症状及治疗方法向患者进行分析与讲解,让患者了解该病症的病因,从而积极配合医护工作的展开。
对于焦虑症十分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家属进行密切沟通,让家属明白亲情感对患者的重要性,使家属能够多陪伴患者,这对患者的焦虑情绪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评析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含20个项目,根据不同的项目分为4级,分数范围在0~100分,低于50分为正常,51~60分为轻度,61分及以上为重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根据所得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5.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值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值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结果得出,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相比无较大差异,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3讨论
焦虑症的发病过程分为持续性与间接性发作,患者在病发时其临床会出现恐慌感,而该病症大多与患者的个人性格有着密切关联,也可能与服用相关治疗性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有关。
焦虑症患者在病发时其情绪会长时间处于一种消极状态中,严重者会出现免疫力低下,也可能会出現肠道系统紊乱。
当前,焦虑症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因该病症属于精神层面,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工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此,本文对焦虑症患者在应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了亲情护理干预措施,该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性化的护理理念作为护理核心,让患者对护理人员消除疏离感,拉近医护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让患者能够说出自身心理问题,保持稳定精神状态,不再感到恐慌与恐惧,并在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中感到温暖与关怀,获得一定的安全感,使患者对临床治疗及护理更积极的配合。
亲情护理的重点在于对患者做到充分尊重与关爱,能够将心比心地了解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引导患者走出负面情绪,使其能够放松心灵接受治疗,这是亲情护理的重点所在。
在此次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干预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说明,亲情护理能够切实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病症问题。
综上所述,针对焦虑症患者给予亲情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症
状,消除焦虑情绪,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