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制图规范

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制图规范
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制图规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

制图规范

北京得力合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1 前言

为实现土地整理、复垦规划设计制图的标准化,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等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工作。

土地整理图样应准确表达实际情况和规划设计的意图,并保证图面的质量。

土地整理、复垦规划设计的图例、图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未包括在本规范内且工作需要的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规范用词

2.1 术语

2.1.1 项目现状图

反映项目区地形、土地利用现状及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的图件,简称现状图。

2.1.2 项目规划图

反映规划后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的图件,简称规划图。

2.1.3 单体工程设计图

反映项目区工程结构、材料、指导施工等方面的图件。包括建筑物设计图、沟渠道路断面图、机井柱状图、典型田块设计图及其它辅助图。

2.1.4 图例

排列在图上适当位置、用于方便读图和使用的有关符号的解释。

2.1.5 图式

规划图、现状图及工程设计图所遵循的式样。包括图幅、图标、字体比例、地块注记及着色填充等。

2.1.6 图样

在图纸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原理绘制的表示被绘制对象的位置、大小、构造、功能、原理、流程等的图。

2.1.7 地块

是沟渠道路等控制的同一地类的最小单元。

2.1.8 图斑

指按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将图中各类型用地填充相应颜色和线形,形成斑块状。

2.2 规范用词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表示允许选择,在有条件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应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它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如非必须按所指的标准、规范或其它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3 绘图要求

3.1 一般规定

3.1.1 坐标系统

现状图和规划图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或“1956黄海高程系”。

3.1.2 图纸幅面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图件应按表3.1.2-1规定的图幅绘制。图框用粗实线绘制,如图3.1.2-1所示。

表3.1.2-1 基本幅面及图框尺寸

图3.1.2-1 图框和标题栏图

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规划图图幅应根据规划设计范围确定,不作严格限制,以可复制和内容完整表达为准,宜参考表3.1.2-2所列加长图幅。

表3.1.2-2 加长幅面

3.1.3 图面配置

a)标题栏(图签)

标题栏应放在图纸右下角,图廓内侧。标题栏的外框线为粗实线,分格线为细实线。标题栏中的图名和单位名称字体采用黑体,其它用仿宋体,数字字母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A0、A1图幅的标题栏格式、内容和尺寸,按图3.1.3-1~图3.1.3-3所示绘制,尺寸单位为mm。A2~A4图幅的标题栏格式、内容、纵向尺寸与图3.1.3-1~图3.1.3-3所示相同,但横向尺寸总长为90毫米,其中各尺寸依比例适当减小。

图3.1.3-1 现状图标题栏

图3.1.3-2 规划图标题栏

图3.1.3-3 单体工程设计图标题栏

b)图廓

现状图、规划图图廓外框线采用全局宽度4,内框线与外框线间距一般为50,不做严格限制,以出图美观为原则。内、外框线之间,整公里数处要标示公里桩和公里数(或坐标),图廓角要标注经纬度,字体采用Times New Roman。图件所用坐标系等要标注于图廓外左下方。

c)指北针

指北针位置一般在图的右上角,必要时也可在左上角,按图3.1.3-4所示式样绘制。

图3.1.3-4 指北针图

d)图例与表格

图例应排列在图上适当位置,图样中应根据规定的图例式样标注必需的图例符号。图例的样式见表3.1.3-1所示。

表3.1.3-1 图例样式

e)图层与着色

为方便绘图以及管理和修改,现状图、规划图和单体图中的各类图元应分别设置图层,图层名、图层元素等在同一项目中应有统一样式。不同属性的图元应以不同着色予以表示,要求色泽谐调、区别清晰。着色应按《土地分类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划分的各级地类色标为依据。3.2项目现状图

现状图以最新测绘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为基础进行制图,要能够反映项目区现状地形、地物和土地利用状况。

3.2.1 制图要素

a)基础地理要素

现状图的基本等高距应依据项目区地貌类别按表3.2.1-1规定选用。一幅图内只能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绘半距等高线;坡度较大地区宜适当加大等高距。

表 3.2.1-1 不同地貌类别的基本等高距规定单位:m

高程注记点宜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一般注在点的右方或左方。

等高线遇到各种注记、独立性符号时,应隔断0.2mm;遇到房屋、道路、河渠等地物符号时,绘至符号边线。

等高线注记注在平缓处,其字头朝向高处。

b)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内权属界线应标注清楚,宜标注到最末级所有权主体。项目区内各地类图斑按《土地分类标准》及所定图例着色,不动工面积应圈出标明,统计项目区面积及各地类分权属面积。现状图中应绘制《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项目区建设规模统计表》,标明土地利用变更日期。

表格样式见表3.2.1-2。

表3.2.1-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建设规模)统计表样表

c)基础设施状况

1)灌溉与排水

摸清项目区现有水源、输排水设施、渠系建筑物、泵站及输配电设施等,且应依照《标准》和图例绘制清晰,沟渠走向、宽度、水深、堤顶高程及河流水流方向要标明。

2)建筑物和道路

项目区内的建筑物(如水工建筑物)应标注于图纸上。项目区的各类道路应绘制明了,最好标注路宽、等级及结构形式。

3)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设施

项目区现有的农田林网、岸坡防护设施、沟道治理设施、坡面防护设施应按照《标准》和图例绘制清晰。

4)其他

居民点拆迁工程应对拆迁的建筑物进行标注。不拆迁的建筑物只绘制其范围界线即可。项目区电力线路要区分高低压线路并注明电压等级,根据调查注明项目区附近的可利用变电站。区外必要的水系、道路等要绘制标明,且应反映与区内的相互联系。

3.2.2 图式

参所附《项目现状图》样式

3.3 项目规划图

3.3.1 制图要素

a)工程内容

工程布局的内容有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防护林工程,要求原有工程和改建、修复工程要能清晰区分于新建工程。工程布局要按照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规程以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道路等相关规程,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踏勘时初步拟定的方案进行。

b)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应表示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布局,整理后的各地类面积按权属统计,并绘制能够反映整理前后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结构对比表样式参表3.3.1-1。

表3.3.1-1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样表

c)工程项的编号

规划图上各单体工程的编号应按照如下规定执行:

1)以汉语文字标示为主;

2)道路编号

田间道(改建/修复)1、2…,生产路(改建/修复)1、2…,按自上至下,自左至右顺序;

3)沟渠的编号

支渠(沟)可顺序编号,如支渠1、支沟1…,斗渠(沟)、农渠(沟)依上一级编号,如斗渠1-1、农渠1-1-1…斗沟1-1-2、农沟1-2-1…。

4)建筑物编号

宜按顺序编号,但应以该建筑物的专业称呼加数字构成编号,如涵洞、农桥、水闸(进水闸、节制闸等)、泵站、蓄水池、渡槽、倒虹吸、陡坡、跌水等。图上按自上至下,自左至右顺序编排。

5)各种注记一般为正向,字头朝向北轮廓,沟渠、道路、管道、河流沿走向标注。

d)工程特性表

规划图中应有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样式可参考表3.3.1-2,布局以图幅美观协调为原则。

表3.3.1-2 工程特性表样表

3.3.2 规划图绘制要点

a)准备底图

规划图以现状图为基础绘制。现状图中的地貌要素以表示清晰为前提予以保留,并做灰化处理;其它要素根据需要进行取舍。

b)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土地利用布局、工程布局。二者相辅相成,工程布局建立在土地利用布局基础上,且要满足土地利用布局要求。

土地利用布局要求以新增土地潜力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及水土资源平衡分析为基础,在满足项目批复指标的前提下,考虑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合理布局项目区土地利用,明确各用地类型及其相应的准确位置、面积。

工程布局主要是为确定的土地利用方案提供工程保障,包括土地平整、灌排系统、田间道路及农田防护等工程总体布置。

土地平整应按自然条件划分适宜的土地平整类型,确定各类型土地平整方法,提出土方调配的总体布局并安排料场(客土源)的空间布置。

灌排系统总体布局应提出项目区灌排水方案,如分区控制则分区叙述。提出灌排主体工程的布置方案,介绍灌排渠道的走势。

道路及农田防护工程布局要提出工程形式,防护类型及布置方式。

土地整理项目验收表格与规程完整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验收规程(修订)》 (征求意见稿) 二〇〇六年月日 目录 1总则 (1) 2术语 (1) 3验收条件 (2) 4工程中间验收 (3) 5项目组织管理和制度执行验收 (5) 6资金使用管理验收 (5) 7权属和效益验收 (5) 8项目竣工验收 (6) 9项目技术档案 (8)

10附录 (8) 附录A:质量评定项目分解 (8) 附录B:工程质量评定 (12) 附录C:分部工程验收签证格式 (15) 附录D: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 (17) 附录E:单项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 (19) 附录F:初步验收报告格式 (21) 附录G:竣工验收报告格式 (23) 附录H:竣工验收主要报告编制大纲 (26) 附录I:验收应提供的资料目录 (35) 附录J:验收备查资料目录 (36) 附录K:工程验收施工质量检测资料核查表 (37) 附录L: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归档资料分类表 (39) 总则 1.1为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完善验收手段、强化竣工验收,使验收工作制度化、规化,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其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参照执行。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工作分为: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包括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单项工程验收。 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质量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1.5验收工作应及时组织进行,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或进行后续工程施工。 1.6验收工作由验收组负责,验收结论必须经验收组2/3以上成员签字同意。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验收组研究确定处理意见。组长对争议问题有裁决权。若有1/2以上验收组成员不同意裁决意见时,应报请验收主持单位或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1.7验收组应对验收容提出明确的认定意见,验收组成员对验收结论有保留意见时,应在验收成果资料中明确记载,并由保留意见人签字。 1.8验收存在遗留问题时,验收组应在验收成果资料中提出处理意见,并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间、检查验收单位。 2 术语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说明完整版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说明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南水北调第x标段古庄店乡xx村,受南水北调工程项目部及古庄店乡政府委托,对该村耕地取土、占地堆土,进行平整还耕的设计。 二、相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1—2000) (2)《土地开发标准》(TD/T1011~1013-2000) (3)《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0-2001) (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 (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1996) (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三、主要工程设计 1、条田施工

(1)田块方向: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宜选用南北向。在水蚀区,耕作田块宜平行等高线设置;在风蚀区,应与当地主害风向垂直或与主害风向垂直线的交角小于30°-45°方向布置。 (2)田块形状:耕作田块的形状应布置成矩形;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布置成其他规则的四边形。 (3)田块长、宽:耕作田块长、宽应综合考虑田块面积、种植制度、机械作业要求、灌溉排水要求,同时考虑地形、地貌等因素限制布设;条田规模宜为6-15hm㎡。 (4)田面高程:耕作田块田面高程应在常年涝水位20cm以上;地下水位较高的农田,田面高程应在常年地下水位80cm以上,相邻田块高差不宜超过50cm。 (5)田面坡度:耕作田块田面纵坡方向一般与自然坡降一致,坡度大小与灌水方向和土质情况有关。土地平整后,田面比降应满足灌排要求。畦灌田面的坡度应根据土壤通透性和畦长不同而定,一般以 1/200-1/500为宜,旱地田面坡度应限在1/500以内。 (6)田面平整:土地平整后耕作田块平整度应使田面高差在±5cm 内。 2、表土保护 土地平整时应保留一定厚度的表土,以保持土壤肥力。旱作地区宜在挖方处剥离表土30cm,填方超过50cm时,必须将熟土上翻,回填熟土层厚不低于30cm为宜。 3、客土回填 土地平整区耕作层土壤厚度达不到作物生长所需图层厚度时,应进行客土回填。确定土地平整方案时,尽可能使项目区土方挖填平衡。需要进行客土回填时,应考虑下列要求:①客土土源要尽量接近项目区,一般不超过3km。②耕作层的客土宜选用质地较好、未污染的土壤,且不应含有石块、石砾、瓦片等。③保障取土区的安全,土源地避开铁路、公路路基,大江大河及水库堰塘的堤岸。④取土应与当地的塘堰清淤、河流清障、道路修建、鱼池开挖等相结合。⑤填土应留有不低于20%的虚

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设计新

第六章土地整治项目设计

第六章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设计 第一节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概述 第二节土地平整 第三节灌溉工程设计 第四节排水工程设计 第五节道路设计 第六节防护林设计 第七节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第一节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概述 ?一、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的任务、依据和原则 –任务 ?确定各项具体工程的型式、控制性尺寸、各部分结构和细部构造及所用 材料和施工方法,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依据 ?土地整治的政策、法规; ?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报告; ?工程布局图及其说明; ?工程设计标准; ?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 –原则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和 项目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耍求; ?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因地制宜; ?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兼顾。

第一节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概述 ?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的内容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包括田面高程设计、土方工程量计算、土方调配等; –典型田块设计; –水利工程设计,包括灌溉渠道、排水沟横、纵断面设计,水工建筑物设计等; –道路工程设计,包括道路横断面设计和典型道路纵断面设计; –防护林工程设计,包括农日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护路、护沟、护渠林设计等;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包括梯田设计、坡地蓄水工程、沟头防治工程设计等。

第一节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概述 ?三、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程序 –前期工作主要包括成立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技术组、对土地整治区域进行实地踏勘、收集工程设计的所需资料等。 –拟定设计标准设计标准是开展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前提。在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中,主要涉及到灌溉、除涝、道路等主要方面的设计标准。 –工程设计根据工程布局图及其说明,列出所有需要设计的工程名称、设计标准、位置及其注意事项;在全面熟悉设计对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搜集所需资料;进行有关参数选取和计算,及单体工程设计;计算单体工程设训工程量。 –工程量汇总工程量汇总的目的是为土地整治工程预算提供依据,因此,必须依据预算编制要求,做到分项分类统计,并配有说明。 –成果整理主要包括编绘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图册,编写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报告及其他需要提交的重要设计资料并装订成册,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标准

TD/T1013─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前言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保障土地开发整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情况,依据本标准制定具体实施规程,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本标准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向军、郑凌志、刘仁芙、佟绍伟、余曙、朱德举、江峰、王磊、高永、陈原。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目录 1 范围 2 验收条件 3 验收组织 4 验收依据与内容 5 验收程序和方法 6 技术档案 附录 A 土地开发整理质量验收内容 附录 B 主要成果内容、格式 附录 C 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及使用管理 条文说明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的条件、组织、内容、程序、成果要求和建立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经各级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土地开发整 理项目的验收。其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验收可参照本标准。 2 验收条件 2.1 项目实施部门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要求全面完成了土地 开发整理任务,经自验合格后方可申请验收。 2.2 项目实施部门提出验收申请,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报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报告》主要包括以下文字部分、附表、附图和附件。 2.2.1 文字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工程建设的质量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项目建成后运行管护措施和文档管理情况;项目建设管理主要措施、经验、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等。 2.2.2 附表,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期效益表》、《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见附录B。 2.2.3 附图,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图、土地权属界限图或地籍图。 2.2.4 附件,包括: a)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及批准文件; b) 项目合同;

土地开发整理验收报告

土地开发整理验收 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中国西部某场二连等6个连队土地整治(节水灌溉)项目初步验收报告 西部某场土地整治项目初步验收组 9 月 28 日 一、初步验收工作情况 1、参加验收有关单位 项目初步验收工作由中国项目实施管理领导小组主持,项目办公室(西部某场)具体承办。参加验收的单位有师、团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实施单位和其它有关单位。 2、验收组成员 项目初步验收工作组组长由师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担任。验收工作组分综合资料组、工程质量组、财务组、组成成员名单为国土局、水利局、审计局、农业局、监察局、财务局、发改委、设计院、质量安全监督站、国土局。 3、验收依据、时间、方法初步验收依据 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2.《土 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规程》。 3.《某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实施办法(试行)》。 4.《某省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自查工作》等。工程质量两组、财务组、综合资料组。 2 2020年4月19日

1.工程质量组:按照工程批准设计内容,对工程规模、建设标 准、工程量及工程运行情况,进行现场抽查,对施工记录, 监理报告及质量评定,档案资料进行了抽验,并对首部泵 房、机电井、过滤器、地埋干管、 地面支管等材料进行了外观检查和实际布设计情况抽验。 2.财务组:经过对会计凭证、原始票据及项目工程财务决算报 表的检查,对国家投资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财务资金管理制 度执行情况、财务核算及科目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 3.综合资料组:经过翻阅项目竣工报告、可研报告、项目立项 申请、批准文件及变更设计批准文件、规划设计和预算书、 有关项目的合同书、协议书和任务书、项目实施方案、项目 招标有关文件及资料、项目工程监理单位提交的监理资料、 项目工程施工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项目材料预算与审计报 告、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土地权属调整情况报告、项目 实施单位总结报告及与工程有关的影像资料等有关档案资 料,检查项目档案资料是否齐全。 二、制度执行情况 1. 公告制 8月12日招标公告经过某省日报和某省政务网两种媒体发布,6月12日至6月17日售标书,7月21日正式开标。招标结束后,项目某县在团部及所在连部发布项目基本情况公告,设置公示牌。 3 2020年4月19日

土地整治项目设计作图流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流程(适用于MAPGIS制图软件) 二○○八年二月十八日

目录 规划图、现状图制作整体要求 (1) 一、现状图的制作要求 (1) 二、规划图的制作要求 (4) 项目制图流程 (13) 三、可研现状图 (13) 四、可研规划图 (15) 五、设计现状图 (16) 六、设计规划图 (17) 七、土方调配图 (18) 八、图幅整饰中注意的问题 (21)

规划图、现状图制作整体要求 一、现状图的制作要求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是指反映项目区地形、地物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图件。现状图不仅要能反映出项目区的地形地貌,而且要能反映最新的地类变更数据,当前,我省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是在以实测地形图与最近更新过的建库现状图叠加的图件为基础进行制作的。 1、比例尺的选取 土地利用现状图我省一般采用1:2000的比例尺,对于规模超过600公顷的平原地区项目可以采用1:5000的比例尺。 2、现状图的图面要素 1)实测地形图应作淡化处理(推荐图层颜色为灰色RGB(192,192,192)),作为背景以反映出项目区的地形地貌。 2)应明确绘制出项目建设区边界,边界上的主要控制点应标注经纬度坐标。 3)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地类界符号、土地权属界线、所涉及的行政乡镇和村组的名称应在图上标注清楚,各地类符号与权属界线应与图例一致。 4)项目区的主要现状地物(道路、水系及流向、沟渠、机井、蓄水池、居民点、堤坝、电力设施、地下管线、桥梁、大型涵闸等建(构)筑物)应在图上准确标注。 5)项目区与周边的相对关系,如项目区内的排灌沟渠、道路与外界的连接关系应标注清楚,水源地和排水承泄区不能在图内反映的应标注出水源来源和排水去向。 6)在图上适宜的位置绘制土地利用现状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1年8月21日国土资发[2001]255号印发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的分类标准细分到三级地类按村进行统计,统计的各地类面积应与图面上各类用地面积比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全)

前言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以下简称“规划设计”)工作、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以及更好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制定本标准的补充规定,报国土资源部备案。补充规定不得与本标准相抵触。 本标准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本标准协作单位:浙江省国土管理局、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向军、范树印、吴次芳、叶艳妹、叶剑平、胡江、吴昌洋、童菊儿、梁进社、张占录、彭群、王爱民。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部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总则、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的基本要求和项目设计的原则、内容及技术要求。 1.2本标准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编制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设计,并作为与设计有关的概预算、审批等方面的依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7—19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3838—19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5791一199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7929一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16453.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16453.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GB/T16453.4—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水工程 GB50162—199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GB50188—1993村镇规划标准 GB/T50265—1997泵站设计规范 GB50286—19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1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SDJ217—19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 SL18—199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72199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73—199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JT/J021—1989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 L Y/J002—1987林业工程制图标准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规划

土地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修订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修订)》 (征求意见稿) 二〇〇六年月日

目录 1总则 (3) 2术语 (4) 3验收条件 (5) 4工程中间验收 (6) 5项目组织管理和制度执行验收 (11) 6资金使用管理验收 (11) 7权属和效益验收 (12) 8项目竣工验收 (13) 9项目技术档案 (17) 10附录 (19) 附录A:质量评定项目分解 (19) 附录B:工程质量评定 (24) 附录C:分部工程验收签证格式 (30) 附录D: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 (32) 附录E:单项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 (35) 附录F:初步验收报告格式 (38) 附录G:竣工验收报告格式 (41) 附录H:竣工验收主要报告编制大纲 (47)

附录I:验收应提供的资料目录 (63) 附录J:验收备查资料目录 (64) 附录K:工程验收施工质量检测资料核查表 (65) 附录L: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归档资料分类表 (67)

1 总则 1.1为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完善验收手段、强化竣工验收,使验收工作制度化、规化,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其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参照执行。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工作分为: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包括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单项工程验收。 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质量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1.5验收工作应及时组织进行,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或进行后续工程施工。 1.6验收工作由验收组负责,验收结论必须经验收组2/3以上成员签字同意。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验收组研究确定处理意见。组长对争议问题有裁决权。若有1/2以上验收组成员不同意裁决意见时,应报请验收主持单位或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1.7验收组应对验收容提出明确的认定意见,验收组成员对验收结论有保留意见时,应在验收成果资料中明确记载,并由保留意见人签字。 1.8验收存在遗留问题时,验收组应在验收成果资料中提出处理意见,并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间、检查验收单位。

2019年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全)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以下简称“规划设计”)工作 、提高规划设计得科学性以及更 好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制定本标准得补充规定,报国土资源部备案。补 充规定不得与本标准相抵触。
本标准从 2000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得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都就是标准得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本标准协作单位:浙江省国土管理局、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向军、范树印、吴次芳、叶艳妹、叶剑平、胡江、吴昌洋、童菊儿、梁进社、 张占录、彭群、王爱民。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土资源部部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2000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得总则、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得基本要求与项目设计得原则、 内容及技术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得编制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得设计,并作为与设计有关得概预算、 审批等方面得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得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得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得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得可能性。
GBJ 7—19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3838—19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T5791 一 1993 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 GB/T7929 一 1995 1:500 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5772—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 GB/T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 GB/16453、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 GB/T 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水工程 GB 50162—199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GB 50188—1993 村镇规划标准 GB/T 50265—1997 泵站设计规范 GB 50286—1998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8—19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SDJ 217—19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 SL 18—1991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 721994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 73—199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JT/J 021—1989 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 LY/J002—1987 林业工程制图标准
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规划
3、1 总则 3、1、1 本标准所称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 3、1、2 规划得基本原则
a)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与切实保护耕地。 b)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实用标准流程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工作流程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外业调查 (1) 二、报告编制和制图 (1) (一)完善现状图 (1) (二)规划设计 (2) (三)统计工程量 (5) (四)编制预算(约3-4天) (5) (五)完善规划图 (5) (六)完善规划设计文本及附表(约2天) (6) (七)制作PPT (6) 三、报告审查、装订 (6) (一)报告审查 (6) (二)装订 (6) 四、市级专家评审 (7) (一)前期准备阶段 (7) (二)评审阶段 (7) (三)修改 (8) 五、省厅审查 (9) 六、材料上报 (9) (一)设计单位需要提供的材料 (9) (二)地方上报需要准备的材料(各个项目情况不一样) (10)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工作流程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外业调查、报告编制和制图、专家评审、修改、上报。由于省部级项目的评审程序与市级项目不同,下面以省部级项目评审为例,介绍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 一、外业调查 在可研阶段的基础上,对现场做进一步详细的调查,主要包括现状田间道路(路面结构、路面宽度等)、现状沟渠(宽度、深度、淤积情况等)、交叉建筑物(尺寸、破损程度等)、变压器(新旧程度、容量)、高压线走向、作为新增耕地来源的地类等内容(各调查内容详见规划设计调查表)(如可研阶段现场外业做得仔细,并且项目区未发生变化,此步可从简或者省略)。 二、报告编制和制图 规划设计原则请参照《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GT01-2009)。 首先,跑完现场后,先把特殊的单体统计出来;另外,报告编写贯穿整个规划设计。 (一)完善现状图 1、把调查的各现状地物落到现状图上;

土地整理设计方案

土地整理设计方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丹棱县张场镇廖店村土地整理项目勘测和规划设计 组织方案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测绘工程大队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丹棱县张场镇廖店村土地整理项目勘测和规划设计 组织方案 编制单位: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测绘工程大队 编写人: 审核人: 总工程师: 大队长: 提交时间:二0一七年十一月 目录

1、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项目组织机构 根据本项目工期安排及项目特点,结合公司技术人员技术特长及公司技术人员安排,设计部经理指定一项目负责人,负责成立项目设计组,具体负责项目初步设计的实施。设计部经理与总工办组成质检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公司内部审查。项目组下设项目设计小组,质检小组,后勤小组。设计小组设计人员包括初步设计文本编制人员、制图人员、预算员;质检小组下设质检工程师;后勤小组下设财务负责人、计划统计负责人(兼安全员)。 项目设计组组织结构图 项目人员分工及职责 由项目部经理根据项目情况指定一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设计小组。 1、项目负责人: 1)组织项目组; 2)各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计划制定本专业各个设计进度的进度计划和设计任务的分工,编写《项目设计计划》,经总工办主任审定后实施; 3) 与项目区联系,组织项目区的踏勘工作,负责其他等与项目联系工作; 4)组织小组成员设计方案讨论,确定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并编写《项目初步规划方案》,报总工办审查; 6)搜集分析设计资料,主持本项目初步设计,并对本项目的方案和技术负全面责任。 7)解决本专业的技术问题。协调各专业之间的矛盾,负责各阶段的汇总,不能解决时,及时向总工报或向总工办要求召开专家讨论会。及时主动向有关专业提出要求,并以文字或图表向有关专业提供所需要的资料。 8)负责项目组的设计进度情况,及时督促检查设计人员的计划完成情况,监督设计人员的自检、审查修改情况,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9)负责组织项目的各级审查和项目回访; 10)负责项目的确认,直至交给业主单位。 2、项目技术负责人: 1)负责《项目设计计划》的初步审核,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由项目负责人报总工办审查;

某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3) 第二章施工总体规划. (5) 第三章施工总体平面布置 (9) 第四章施工总体进度计划 (11)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程序、方法 (13) 第六章施工测量. (36) 第七章质量保证措施. (39) 第八章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43) 附表:拟投入本合同工作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49) 劳动力计划表 (50)

主要材料和水、电需用量计划表 (51)

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度计划表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梅列区陈大镇碧溪村,涉及上坂、池下、村尾、朱坑、罗北、村头等村。涉及土地整理面积1104.18 亩,整理后耕地面积达到1018.05 亩,与原有耕地面积899.84 亩相比,新增耕地面积118.21 亩。 2、交通水利条件整理项目位于梅列区陈大镇碧溪村,沿线均有村道通过,环 境优 越,交通便捷。 4、工程特点 本项目共分A、B、C三区,其中A区面积326.47亩,B区面积331.25 亩,C区位于A B区的河对岸,面积为446.46亩。各区相对独立。主要工作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等工程。 5、编写依据通过对本工程各阶段具体情况的分析,结合我公司的技术实力,施工水平,我们认为本工程重点是保证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工程顺利进展,使这部分工程在雨期来临之前完成,及时还土,因此分片区分阶段的工序必须紧凑,安排要合理,在施工过程中,要抓住以上重点,合理部署,切实做好技术、设备、材料的准备工作,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工程如 期完成。 1)梅列区陈大镇碧溪土地整理项目施工招标及合同文件; 2)福建大地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 3)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设计说明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包括但不限于: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2.《**省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3.《***省中部丘陵地区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技术工作要点》(试行)(2005.5)。 4.**县**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5.土地整理相关政策、文件及规范。 6.土地平整工程设计相关规范 二、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土层厚度达到60厘米以上,土壤耕作层20厘米以上,整理成水平梯地。 2.土方平整为局部平整原则,根据地形采用部分田块间区域平整。 3.坡地改梯地坡度不超过25°,土埂埂高根据坡度和梯田宽度确定,原则上不超过1.5m。 三、基本资料 1.《**省**县**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报国土资

源部立项材料。 2.《**省**县**镇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3.《**省**县**镇土地整理项目测量资料》。 四、主要建筑物设计 1.旱地坡改梯工程:为满足土地整理项目对改善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条件,提高耕地质量等的要求,将整理区域内部分旱地进行改梯设计。设计原则采用坡改梯区域内部平整方案,在坡改梯区域内进行土方挖填平衡。 丘陵区的坡耕地进行坡改梯设计,主要以耕作方便、埂坎稳定为原则。采用部颁标准、TD/1012—2000标准所推荐的梯田设计公式,采用横断面法计算工程量: A划分横断面 采用横断面法计算坡改梯,横断面垂直等高线,各断面间的间距20m。 B计算土方量 设各断面面积分别为F1、F2、…、Fn,相邻两断面间的距离依次为l1、l2、…、ln,则所求土方量为 式中:V——相邻两横断面间的土方量m3; F1、F2、…、Fn——相邻两断面的挖(或填)方断面面积m2; l1、l2、…、ln——相邻两横断面的间距m。 项目区共有旱地332.58公顷,田坎面积165.55公顷,旱地坡改梯主要是改善耕地质量,改善耕作条件。经现场踏勘,结合地形地貌、

土地整理项目的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编制与实施,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初步设计1范围 1.1本规程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总则、内容、程序、方法、成果等的基本要求和项目设计的原则、内容及技术要求。 1.2本规程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编制与实施,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作为与设计有关的概预算、审批等方面的依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7929-199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GB/T7829-1995;GB/T5791-93地形图图式1:20001:5000,1:10000 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 GB/T16543.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16543.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GB/T16543.4-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JTJ021-89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 GB/T50265-97泵站设计规范 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 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SL73-9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GB50162-9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LYJ002-87林业工程制图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SL/T1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7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规划 3.1总则 3.1.1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含土地复垦)。 3.1.2规划的基本原则 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b)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c)可持续发展。 d)因地制宜。 3.1.3规划的内容 a)确定项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土地整理项目技术标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内容简介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二章施工总体计划 第三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五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七章安全保证措施 第八章文明施工现场措施 第九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第十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第十一章合理化建议 附表: 1.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2.劳动力计划表 3.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4.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综合说明 1.工程简况 主要工程为: 机井施工(打井);输电线路、及配电设备安装等;土地平整、PVC供水管道安装;田间道、生产路、排水沟;井室及机电安装工程等。 质量要求:合格。 工期要求:2010.10.1~~2010.12.31 2.编制依据 ⑴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初步设计报告、初步设计图册、澄清及补遗文件; ⑵现场踏勘资料及环境调查成果; ⑶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施工标准、规范及法律、法规,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 ⑷我公司长期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3.编制原则 ⑴以施工质量高于一切为根本宗旨。 ⑵按计划工期为前提配备劳动力﹑材料和机械设备,并考虑一定的保证系数。 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坚持以机械化施工为主,人工辅助的总体指导思想,充分考虑该地区施工期短的条件,投入足够的人员﹑精良的机械设备进场,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⑷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遵循技术先进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认真阅读研究招标文件,严格遵照招标文件中对质量﹑工期﹑安全﹑环保等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编制。 ⑸突出重﹑难点工程。本工程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为重难点工程,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⑹施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遵照国家、当地政府及招标文件对环境保护的规定,制定完善的施工阶段和完工阶段的水土保持﹑植被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措施。 ⑺采取平行作业、流水作业、顺序作业形式组织施工。 ⑻坚持专业化施工。安排技术水平高、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建施工队伍施工。

(土地整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围 工程名称:巴东县2012年度基本烟田土地整理项目第十标段。招标人为州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工作专班。本工程主要建设容为: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等。 项目建设地点:巴东县茶店子镇大湾村五组,拟定开工日期2013年1月8日,拟定竣工工期2013年5月8日,工期共120日历天(含冬雨季、耕种期、节假日)。工程质量要求达到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项目规划设计所确定的合格标准。 1.2项目区概况 茶店子镇位于长江以南,巴东县城南部,东临归平河与姊归河隔河相望,西接龙头河与巫山交界,南与绿葱坡镇毗邻,北与信陵镇接壤。整个地貌成“W”形。距县城26公里,209国道横贯其中,村组公路星落棋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辖49个行政村,318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243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3.3万人。 茶店子镇人杰地灵,特色突出,具有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以畜牧、烟叶、核桃、小杂粮、中药材、茶叶等为主的六大特色农业产业迅速壮大,建成烤烟、核桃、小杂粮、中药材四个万亩基地,是全省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特色牛肉远近知名,巴人河3A级旅游风景区风光旖旎,高空滑索、漂流令游客留恋忘返。茶店子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团结稳定、加快发展两大主题,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稳镇、新型工业强镇、生态旅游

活镇”的发展战略,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基地,立足高标准建设县城“后花园”。 该项目位于巴东县茶店子镇大湾村五组,涉及到1个片块,拟实施面积10.09亩,土地权属均为村集体所有。 项目建设区社会稳定,干部群众关系密切,当地农民对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工作愿望非常高,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产值较高,除常受灾地段外,很少存在有耕地撂荒的现象。项目区土地权属明确,没有任何权属纠纷,这些都为实施土地整理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项目建设主要工程容有: 土地平整工程:根据当地坡度和实际情况改造平整低丘岗地上的荒草地和低产低效林地为坡式梯田,通过田间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使坡耕地逐年变缓变平,坡陡的地方可使用生物坎来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 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硬化灌排沟渠,满足新改耕地和现有耕地的用水需求,扩大灌溉面积。整治坑塘,增大堰塘库容,提高蓄灌排水能力,确保旱涝保收。 田间道路工程:修建田间道路,满足农业机械和农民下田及出行要求,无论晴雨,项目区交通便捷。 第二章施工组织 2.1组织机构 健全的施工组织机构是保证工程施工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安全完成的先决条件,为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该工程的施工任务,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为便于进行施工管理,拟租用项目区民房成立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河南省遂平县阳丰-沈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 规划设计单位: 编制日期: 2005年3月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规划 (1) 1.前言 (2) 1.1项目建设背景 (2) 1.2项目建设目的 (3) 1.3项目规划任务 (4) 1.4项目规划依据 (5) 2.项目区概况 (9) 2.1自然条件 (9) 2.2社会经济条件 (13) 2.3土地利用现状 (14) 2.4土地权属状况 (15) 2.5基础设施现状 (16) 2.6土地适宜性分析 (17) 2.7水资源平衡分析 (21) 2.8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28) 3.规划目标与原则 (29) 3.1规划目标 (29) 3.2规划原则 (29)

4.规划方案 (31) 4.1规划标准 (31) 4.2土地利用布局 (33) 4.3土地整理工程布局 (34) 4.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结果 (37) 4.5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8) 4.6投资规模预算和资金筹集 (40) 5.规划方案评价 (42) 5.1社会效益评价 (42) 5.2生态效益评价 (43) 5.3经济效益评价 (44) 6.规划实施措施 (46) 6.1建立项目组织机构 (46) 6.2项目实施管理 (46) 6.3项目资金管理 (48) 6.4公众参与制度 (48) 6.4加强土地管理与合理利用 (49) 第二部分项目规划说明 (50) 1.项目规划过程 (51) 2.项目调整情况 (53) 3.资料来源和引用 (53) 4.规划标准及有关技术问题 (54) 5.与有关部门规划的协调处理 (56) 6.规划方案的择优 (57) 7.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60)

山西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山西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2012-04-23|来源: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网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使用省级和国家级财政专项资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确保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办法》和《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我省实施的使用省级和国家级财政专项资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包括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和补助项目。 第三条土地开发整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及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规划; (二)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 地制度,大力推进以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四)因地制宜、先易后难; (五)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六)以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 (七)以重点项目为主,示范项目与补助项目为辅。项目应向省内的粮食主产区倾斜, 向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向重大工程规划区内倾斜; (八)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耕地应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除国家和省批准的重大 建设项目需要外,原则上不得改变用途; (九)项目管理实行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 第四条省国土资源厅是全省土地开发整理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研究制定项目政策规定、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和补充耕地年度计划,实施入库项目核查和备案;负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审定、检查、验收等管理工作。对项目管理实施中的技术性、事务性工作委托省级土地整理专门机构负责。 市级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辖区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组织申报、监督管理和项目实施方案的核准等工作;负责投资额度在1500万元以下项目的立项审查、可研论证和竣工验收,并将结果上报省厅核定备案。 县级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申报和辖区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负责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初步设计和预算报告,及项目竣工后的自验和移交等工作。 第五条项目资金筹措和使用管理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组织的设计规范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位于××××北部××南岸,地理位置在东经××××与北纬××××之间。东至××与××乡乡界,西至××边缘,北至××××滩涂,南至××北边缘。项目区涉及底××××六个行政村,项目区面积×××公顷。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场区内挖填土方;田间道路:田间道宽4m,两侧栽植防护林,设计树种为侧柏,株距为2m。 二、我单位投标的×标段工程,位于×××。合同范围为土地平整工程。 三、施工工期:180日历天。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施工图纸 2、国家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定 3、现场考察、地质报告、标前答疑、补充通知; 4、我单位人员、机械装备情况。 5、技术力量和施工能力; 6、我单位所从事类似工程的经验; 7、实行项目经理制,进行科学化管理; 8、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提高机械的使用率;采用先进的试验、检测仪器,使质量检验科学化、数据化。

9、积极推广和使用先进科技成果,优化施工方案,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1、为树立企业形象,不负众望,出色完成工程施工任务,我单位将在施工过程中推行项目法人管理和目标管理,认真制定一套完整有序的质安保证体系,开发新技术,精心组织,精心操作,优质、安全、高速、低耗建成工程。特制定目标如下:工程质量目标:确保优良工程; 施工工期目标:确保180天完成全部工程; 安全生产目标:无任何安全生产事故; 文明施工目标:执行现场综合考评的标准化管理。 2、本工程所用材料必须在监理人员监督下由我单位材料科采购调配。 3、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建设工期,将内部竞争机制引入现场管理,本工城建立健全工程技术,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实行班组自检、互检、单位组织专业检查的检查制度。 4、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宗旨,严格按施工图纸和操作规程施工,自觉接受监理人员监督,按建设单位要求及时提供有关工程技术资料。 三、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准备工作: (1)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审查图纸,掌握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工程量、质量要求、工期要求、研究有关操作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