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要求)编写提纲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文本提纲(初稿)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文本提纲(初稿)《县级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文本提纲前言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范围和期限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自然与经济社会概况第二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第三节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评价第四节土地整治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编制原则第三章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第一节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第二节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及分级第四章规划战略与目标土地整治战略、总体目标、主要调控指标、乡镇土地整治安排、规划期内应遵循的基本政策导向第五章土地整治主要任务第一节土地整治布局整治分区与整治重点区域项目的布局和时序安排第二节农地保护与绿色空间格局构建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策略生态安全格局建设方向生态功能区内土地整治的要点第三节镇村体系空间布局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镇村体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整治模式第四节基本农田整备空间安排基本农田整备区的范围、规模、整治目标及措施第五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的规模、布局和结构第六节土地整治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交通、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空间布局及有关建设标准第六章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类型、范围、规模第七章规划投资与筹资分析土地整治的投资规模、筹资能力及渠道第八章近期规划近期土地整治内容及要点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实施规划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第十章规划实施效益影响评价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土地整治规划提纲

xx县土地整治规划文本提纲1.规划总则1.1指导思想(中央4号文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1.2规划原则(节约与高效利用资源+因地制宜)1.3规划期限和范围2.规划背景2.1区域概况阐述规划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2.2土地利用现状2.3城镇村布局规划概况2.4土地整治潜力分别说明农用地整治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土地复垦潜力、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规模及主要分布区域(耕地后备资源潜力采用地籍数据,增减挂钩和农村宅基地采用抽样调查)3.规划目标提出总体目标、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和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和生态整治、未利用地开发等。
县域有“旱改水”、耕作层剥离的,应一并包括xxxxx内容,明确规划控制量化指标。
(指标列表)4高标准农田建设4.1 目标与任务(省级下达任务指标+力争完成任务(1.5倍))4.2高标准农田建设途径(与各县市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一致)(一县一图)农用地整治(国土部门约占40%)相关部门协同(60%)4.3空间布局(重点区域划分高标准农田重点区域、阐明重点区域范围、区域限制因素、明确建设方向。
)4.4年度安排(年度任务+近期项目)(前重后轻)5.土地整治安排5.1农用地整治包括耕地质量建设、其他农用地整治、旱改水、耕作层剥离等任务内容。
5.2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包括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确定、后备资源管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拓宽补充途径、新增耕地质量管理等内容。
5.3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包括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易地搬迁+自愿退出+避险搬迁)、其他农村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整治。
高速公路沿线废弃建设用地复垦。
5.4土地复垦6.土地整治工作重点6.1生态土地整治节水、重金属污染防治、生态休耕、美丽乡村。
6.2土地整治扶贫(方向、任务、途径)+(资金、政策、资源)支持6.3重大项目建设上级或上位重点大项目对接。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一、项目背景和目的
1.1项目背景介绍
1.2项目目的和意义
二、项目概述
2.1项目的目标
2.2项目实施主体
2.3项目实施阶段
三、土地治理现状分析
3.1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3.2土地面积和分布分析
3.3土地质量分析
3.4土地利用制约因素分析
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方案
4.1项目整体规划和设计
4.2项目实施的技术方案和方法
4.3项目实施的措施和步骤
五、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5.1经济可行性分析
5.1.1投资和收益预测
5.1.2投资回收期和利润率预测
5.1.3风险分析和对策
5.2社会可行性分析
5.2.1社会影响评估
5.2.2社会接受度分析
5.3环境可行性分析
5.3.1环境影响评估
5.3.2环保措施和控制措施
六、项目管理和风险控制
6.1项目管理组织和人员安排
6.2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6.3项目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
七、项目经济效益评估
7.1投资效果评估
7.2综合效益评估
八、项目可行性结论
8.1项目可行性的评价。
全国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提纲课件

正 文(条件、因素)
(三)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 ——阐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源状况,说明资源潜力的可行性:可开发宜农未利用土地资
源量,其中可增加耕地量;可整理资源量,其中可增加耕地量;可复垦资源量,其中可增 加耕地量;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资源量,可节约建设用地总量,其中可增加耕地量;总量, 其中可增加耕地总量。 ——简述近几年国家对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视,说明已经初步具备了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的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和技术保障的基础:占补平衡制度、项目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土地 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 ——简述已有的农村土地整治投入渠道,说明初步形成了中央与地方投资和群众自筹资金 相结合的农村土地整治投资体系,对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增建设用 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土地出让金15%部分,农民自筹资金等。 ——综上所述,在加大投入、精心组织下依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尤其是通过整理复垦开 发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是能够实现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 2、制约因素 ——投入不足; ——后备资源不足; ——质量不高,低水平徘徊; ——建设用地整治制度不完善全。国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提纲
2、规划期:2020年
3、范围:不包括台、港、澳的全国行政区
全国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提纲
正 文(成绩)
一、土地综合整治的状况与形势 (一)简述上轮规划全国土地综合整治取得的主要成绩 1、减缓了全国耕地净减少的势头。实施有组织的整理复垦开发以来,全国土地整理复
垦开发增加耕地数量逐年加大,耕地得到有效的补充和保护,逐步实现了全国占补平 衡。规划期间: ——增加耕地总量; ——开发宜农未利用土地资源增加耕地数量; ——整理复垦增加耕地数量。 2、提高了土地质量。结合农田整治,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 地整理,大幅度提高了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 增加了农民收入,美化了环境,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3、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通过土地整治实现了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居民点向城镇集 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切实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真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 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4、改善了环境。结合小流域治理和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实施的土地整理和复垦,促进了 生态建设,加快了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转型,增加了就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一、项目背景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农村经济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农业综合开发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为了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在土地治理方面要加强规划和管理,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编制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包括验证码人员分工、土地开发方案、土地使用与管理方案等,以实现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
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体系,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实施方案编制步骤1. 项目立项确定本项目的立项目的、任务、范围和时间计划,并确定项目组成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支持、土地规划师、土地管理专家等。
2. 项目调研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农业生产情况、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等信息,为土地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3. 制定土地开发规划根据所掌握的调研信息,制定土地开发方案,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布局、用地面积等,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4. 制定土地使用与管理方案制定实施土地规划的具体管理措施,包括土地使用管理、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土地经营组织管理等。
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励制度,以激励农民参与农业综合开发。
5. 实施方案评估对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评估,包括成本效益分析、环境评估等。
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四、项目成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有效的支持。
同时,项目成果还包括土地规划方案、土地使用与管理方案等,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具体有效的指导。
五、结论本项目旨在通过制定土地治理实施方案,促进农业综合开发进程。
实施方案编制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以确保项目顺利。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农民的意识和信心,促进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研报告编写大纲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研报告编写大纲一、项目背景和目标(200字以上)1.1项目背景-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宏观背景进行介绍,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农业发展现状等。
1.2项目目标-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预期成果,包括改善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等。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400字以上)2.1社会经济环境分析-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人口、就业、收入水平等方面的状况。
2.2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农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2.3土地资源状况分析-评估项目所需的土地资源状况,包括土地面积、土地利用情况、土地肥力等方面。
2.4市场需求分析-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的市场需求情况,包括农产品消费水平、市场规模等。
2.5技术可行性分析-评估项目所需的技术可行性,包括土地治理技术、农业生产技术、营销技术等。
三、项目实施方案(400字以上)3.1项目规划与布局-设计项目实施的区域范围和布局,包括选择治理区域、项目实施周期等。
3.2阶段性目标和计划-制定项目的阶段性目标和计划,包括土地治理、农业生产、市场开拓等方面。
3.3技术支撑方案-提出项目所需的技术支撑方案,包括土地治理技术、农业生产技术、农资供应等。
3.4资金投入和预期收益-确定项目的资金投入情况,包括项目建设投资、运营费用等,并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四、风险评估与控制(200字以上)4.1风险评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自然灾害风险、市场营销风险等。
4.2风险控制措施-提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保险制度等。
五、项目推进计划(200字以上)5.1组织架构与人员需求-设计项目的组织架构,包括项目管理组织、人员配置等。
5.2时间计划-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包括项目启动、实施阶段、运营阶段等时间节点。
5.3资金筹集计划六、项目可行性评价(200字以上)6.1经济可行性评价-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包括投资收益率、财务指标等。
土地整治项目建议书

土地整治项目建议书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我们提出了以下土地整治项目建议。
一、项目背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土地资源是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枯竭的风险。
因此,进行土地整治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2. 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3. 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项目内容1. 土地整治规划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现状和发展需求,制定土地整治规划,明确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措施。
规划应充分考虑土地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城乡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整治项目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土地利用调查开展土地利用调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质量、用途和利用状况,为土地整治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内容应包括土地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水源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3. 土地保护与恢复针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保护与恢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等,保护和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土地利用优化通过土地整治项目,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土地的农业生产、城乡建设和生态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5. 土地整治示范项目选取一些典型的土地整治示范项目,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土地整治措施,展示土地整治的效果和成效,为其他地区的土地整治项目提供经验和借鉴。
四、项目效益1. 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增加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2. 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3. 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治理项目可研报告编写大纲格式要求》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格式要求1.封面封面左上角:项目类别和项目编号,左侧对齐、4号宋体、加粗。
项目类别:中低产田改造、生态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中型灌区改造项目编号:按计划报表的要求和规则编号。
封面中部:省份、年份和项目名称等。
分三行排列,居中、2号黑体。
第一行:XX省XX年第二行:项目名称(临沂市X X县[区]xx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治理)项目第三行:可行性研究报告1.3封面底部:项目申报单位、项目建设地点(具体到乡镇)及可研报告编制时间(具体到月)。
居中、3号宋体、加粗。
1.4封面颜色:绿色2.目录目录:居中、3号黑体。
章、节、小节及页码:与目录空两行、分散对齐;章,黑体、小 3 号;节、小节及页码,4号或/」、4号仿宋。
3.正文页眉:各章标题名,居外侧、5号宋体、加粗。
各章标题:居中、小2号黑体。
各节标题:小3号、黑体。
各小节标题:小3号仿宋、加粗。
正文:/J、3号仿宋、1.5倍行距。
图、表:正文中的图、表,以章为单兀编排,如表5-4为第五章第四表;图、表须有标题,标题居中、4号宋体加粗;图、表中的文字一般采用小4号宋体(内容较多时,可采用5号宋体)。
4.附表标题:居中、4号黑体。
表中文字:小4号或5号宋体。
5.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 New Roman 正体。
6.页面排版要求纸张规格:A4。
页面设置:上空2.5cm、下空2.5cm、左空3.0cm、右空2.5cm页码:底部、居中。
7.打印及装订要求双面打印;按封面、首页、目录、正文、附表、附图、附件的顺序左侧胶订;书脊加印省份、年份和项目名称。
可行性研究报告首页格式山东省xx年临沂市X X县[区]xx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治理)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项目执行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职称、职务项目性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公章)(注:应附资质证书)可行性研究总负责人职称、职务经济负责人职称、职务技术负责人职称、职务项目建议书批准单位项目建议书批准文号年月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要求)编写提纲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标志××县(市、区)××××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扩初设计项目执行单位:负责人:扩初设计单位: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复核人:编制人:编制日期: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扩初设计编制要求扩初设计是项目管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实施前根据项目工程建设计划进行的实地勘测、设计和方案比较的具体工作。
其目的是作为审查、批复项目投资计划,制定各项工程实施计划,安排分项工程投资,进行工程公开招投标、组织项目施工、设备购置,检查工程进度、质量和项目竣工验收以及作为评价项目建设效益和落实项目组织管理的依据。
(一)扩初设计编制的依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扩初设计编制的主要依据:1.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和国家农发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48号);2.省级农业开发部门对项目计划书和可研报告的批准文件;3.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及有关行业技术规范;4.有关基础资料。
(二)扩初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收集资料。
包括项目区自然条件,水土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现有基础设施情况,地方财力,农口有关部门本地区发展的规划,农业品种结构和种植情况,省批准的项目计划投资和任务,有关行业技术规范等。
2.勘测设计。
按照项目计划建设内容,根据收集的资料,对项目区水土资源条件、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开发治理措施、实施进度、投资概算、资金筹措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和设计。
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项目建设的最优方案。
3.编写扩初设计报告。
进行扩初设计的土地治理项目,必须根据省批准的项目计划投资和任务,在原上报项目计划书和可研报告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详细的实地勘测设计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择后,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制扩初设计。
扩初设计必须以每个开发项目(或开发片)为基本单位进行设计,包括项目建设工程规划涉及到的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等内容,并做到图、文、表齐全。
设计初稿完成后,应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审查论证,根据审查意见对报告进行修订、补充、完善。
(三)扩初设计的审批年度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实施的项目,其扩初设计必须委托具备相应资质(丁级以上)的单位编制,报经省级主管部门审查论证后,由省级主管部门批复。
(四)扩初设计文件报告纸张和字体要求纸张:标准纸A4;字体;宋体小三字;行间距:1.5倍行距。
(五)扩初设计封面格式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扩初设计编制提纲第一章项目设计提要1.1 项目建设背景1.2项目区范围、规模、主要建设内容与工期1.3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1.4项目效益1.5组织实施和管理第二章项目概况2.1 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涉及的乡(镇)、村名;2.1.2水文气象2.1.3地形、地貌及土壤2.1.4水资源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2.1.6自然灾害2.1.7工程地质2.2 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2.2.2土地利用现状2.2.3农业生产水平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2.3现有基础设施2.3.1项目区水利工程现状(灌溉、排水、防洪等)2.3.2项目区现有交通与电力情况2.3.3现有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2.3.4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三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3.1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75%-90%)来水量和可利用水量分析3.2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75%-90%)用水量分析(灌溉定额、需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建议取0.65-0.72)3.3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75%-90%)来水量、可供水量、需水量供需平衡分析和供需平衡表。
第四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4.1开发任务土地治理项目的范围、地点、类型和规模。
4.2主要建设内容4.2.1水利措施1、水源工程。
新建、改建、扩建、加固小二型水库(库容100万m3以下)和山塘及拦河坝工程的座数、集雨面积、总库容、高度、长度和工程量。
2、机电排灌站。
新建、续建、改造总装机容量在500KW以下机电排灌站的数量、装机容量、流量、泵型、泵房面积,配套的35KV以下输变电设备及数量。
3、机电井。
新打、修复机电井的数量、平均深度、单井出水量,配套机、泵和10KV以下输变电设备及数量。
4、灌排渠道工程。
支渠以下灌排渠道(5m3/s)开挖、疏浚、衬砌及埋设地下灌排水管道的长度、工程量,配套渠系建筑物数量及工程量。
5、管灌工程和蓄水池工程。
管灌类型、管道型式和长度尺寸,蓄水池座数、大小尺寸、蓄水容量及工程量。
6、防冲护岸工程。
长度、高度、结构型式、工程量。
7、其它水利措施。
4.2.2农业措施1、机耕路。
新建、修建机耕路所需砂石料,长度及工程量。
2、改良土壤。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所需绿肥种子,秸杆还田,机械平整土地等。
3、良种基地。
优良品种的购置、繁育、推广及加工所需的工程设施、配套设备等。
4、农村户用沼气工程。
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所需的材料、数量、容量、补助标准等。
5、购置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的补助等。
6、其它农业措施。
4.2.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所需的苗木购置(或苗圃建设)及工程措施。
逐个小斑开展设计,附小斑设计一览表。
4.2.4科技措施重点支持良种和良法的推广应用,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组合配套,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等。
第五章工程设计5.1 指导思想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思想。
应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切实增强农业尤其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5.2设计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措施综合配套。
5.3设计标准项目区内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基本排除,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的综合标准要达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48号)的要求。
水库及拦河坝防洪标准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灌溉标准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灌溉保证率取P=75%-90%。
排涝标准按5年一遇,24小时暴雨量24小时排完。
建筑物级别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田间排灌系统工程及机耕路规划设计标准按福建省地方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DB35/T165-2002)。
5.4 设计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2005财政部令第29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2004国农办[2004]48号)《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节水灌溉技术规划》SL207-9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198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1994《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JTG60-2004《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DB35/T165-2002《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DB35/T84-200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DB35/T517-20045.5水利措施工程设计5.5.1水库、拦河坝工程1、水文水利计算2、坝基工程地质条件3、大坝和溢洪道、涵管等设计计算(含坝型选择、稳定应力分析等)。
5.5.2灌溉工程1、灌溉方式比选和方案比较。
2、灌溉渠系总平面布置。
3、灌溉渠道开挖疏浚。
4、万亩灌水率计算。
5、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6、灌溉建筑物设计(电灌站、渡槽、涵洞(管)、倒虹吸、桥涵、水闸)。
7、管灌设计(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灌等)。
8、山地水利蓄水池设计(座数、尺寸、容积、灌溉面积)。
列出每条渠道的灌溉面积、流量、断面型式尺寸、长度和工程量。
5.5.3排水工程1、设计暴雨计算。
2、排水模数(水田、旱地)计算。
3、排水工程总平面布置(含排水方案比较)。
4、排水沟纵横断面设计。
5、排水建筑物设计。
(排水泵站、排水闸、涵管等)列出每条排水沟排水面积、排水流量、断面型式尺寸、长度和工程量。
5.5.4机电井工程座数、平均深度、单井出水量、配套机、泵和线路,每口机井灌溉面积。
5.5.5防冲护岸工程长度、高度、结构型式比选、稳定安全计算、工程量、保护面积。
5.6农业工程设计5.6.1土壤改良通过施用农家肥,秸杆还田等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瘠薄地以工程改造为主,客土(砂)改造盐渍型水稻田,沙漏型稻田设计上每亩客土(砂)10~30m3,应列出改良土壤面积,材料总量、来源、运距及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修复(植树绿化)措施等,土地平整以50-100亩格田单元进行,田面高差应在+3㎝以内,长度保持在60-100m,宽度以20-30 m为宜。
5.6.2良种繁育与推广选用经省农作物品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高产的新本良种进行繁育与推广,列出良种繁育的地点、品种,推广面积、组织实施方案,并可修建必要的种子晾晒场、购置种子加工检测设备等。
5.6.3机耕路机耕路设计要与村庄道路相连接,机耕路设计符合道路规划指标表要求道路规划指标表注:根据交通运输量,车流量和每辆车载货重量,确定路宽上下限。
路肩结构为田面以上30-70㎝为浆砌块(条)石,田面以下20-30㎝为干砌石。
路肩宽30-50㎝,边坡1:0.3,路面结构为:路基夯填土200㎜,中间平摆片石灌沙200㎜,路面100㎜泥结石,列出机耕路工程量表。
5.6.4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明确计划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数量、地点及分布农户,按规范要求提供工程设计。
5.6.5农业机械明确购机补贴对象、品种、型号、主要配套及参数、数量、价格、使用管理情况、补贴标准等。
5.7林业工程设计包括小班区划调查、整地规格、选村密度、苗木规格、抚育管理等技术设计。
5.7.1建设内容、规模与布局建设规模要包含测算依据,布局要尽量明确到小班地块。
5.7.2主要技术设计包括树种设计、种苗设计(含苗木规格与质量要求、用苗量设计)、造林设计(含造林季节、造林方式、造林密度、林地清理与整理挖穴、造林成效)、幼林抚育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