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真题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泰安肥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半个世纪以前,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同样还是在这本书中,费老也告知我们,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共同经营着家庭事业。
虽然还有天下与国家等关系的存在,但它们在客观上离自己太遥远。
大多数人都过着守望相助的生活。
差序格局概念的提出,实现了我们从理论上来相识乡土中国之可能,其说明力之强大已成为中国社会学的一个经典概念。
但特别缺憾的是,我们目前所运用的林林总总的理论和概念都是西方学术的舶来品。
他们给我们输入什么理论、概念和方法,我们就用什么理论、概念和方法;他们建立了什么新的学派,我们就抓紧学习并介绍什么学派。
正是在这层意义上,差序格局的提出显现了它的重要地位,为中国社会学探讨供应了一个重要的范例和理论方向。
缺憾的是,这个概念一花独放了60多年,没有呼应,没有发展。
当中国学术界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中国社会的理论模式之时,代表着中国传统精华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
由于我们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造成阅历描述性、总结性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簇新见。
仅就农夫城乡流淌问题而言,即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城乡二元结构”、“新生代农夫工”等话语主题。
总之,有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探讨所显现的特点始终是阅历探讨不少,而理论概括不足,直至我们在2011年第1期《读书》上读到吴重庆先生写的《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理论苗头的出现。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七宝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2023.11)(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10分)(一)(5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2)_________,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3)鹰击长空,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描写出天姥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的雄伟气势。
【答案】①.风急天高猿啸哀②.呦呦鹿鸣③.鱼翔浅底④.天姥连天向天横⑤.势拔五岳掩赤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啸、呦、翔、拔。
(二)(5分)按要求选择。
2.假设你为学校“读书节”设计一张宣传海报,下列最适合选用的一项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规律C.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反省、知新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下面是某高三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自荐信,画线部分可能存在不得体的表达。
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①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是XX,来自XX市XX中学,学习成绩优秀,曾担任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爱好写作。
我获得过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高中组一等奖;也曾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②以敏捷的反应和出众的口才令对手自惭形秽,③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贵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④能进入贵校中文系学习是我的理想。
⑤贵校的自主招生条件也非常符合我的标准。
⑥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⑦圆我的大学中文系之梦。
此致敬礼!自荐人:XXXXX年X月X日有几处画线部分存在不得体...的表达?()A.1处B.2处C.3处D.4处【答案】2.D 3.C【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湖北省黄冈市2023_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试卷含解析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移动装片⑧调节光图(或转换反光镜)⑤转动转换器A.③-⑤-②-①B.①-②-③-⑤C.③-⑤-④-①D.③-①-④-③3.大肠杆菌和颤蓝细菌都属于细菌,下列不属于两者共同点的是A.有拟核无染色体B.有叶绿素是自养生物C.有核糖体无叶绿体D.有细胞壁和细胞膜4.研究表明缺硒可导致克山病。
克山病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急重症病人可发生猝死。
医学界专家认为,成人每天硒的摄取量约在40~100μg就可满足人体需要。
根据资料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适当补充含硒物质可以降低发病率B.硒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C.硒的作用重大,只要有了硒,人体就能正常生长发育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5.某同学经常出现肌肉抽搐,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后肌肉抽搐现象没有得到改善。
该同学经常肌肉抽搐的原因最可能是体内缺少A.无机盐B.葡萄糖C.维生素D D.糖原6.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中,最基本元素、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和化合物、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依次是A.C、O、水、水B.C、H、水、蛋白质C.C、O、水、蛋白质D.C、O、蛋白质、蛋白质7.下列关于脂肪和磷脂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肪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组成B.使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可使脂肪呈现橘黄色C.在人和动物的肝脏中,磷脂含量丰富D.磷脂和脂肪都属于脂质,二者结构完全相同8.下列关于蛋白质及其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抗体与机体的免疫密切相关,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B.大部分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C.有些蛋白质可以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D.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说明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9.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A)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确定了意象的含义以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意象之间的组合规律,并从这个角度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首诗从字面看是词语的联缀,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则是意象的组合。
在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近体诗和词里,意象可以直接拼合,无须乎中间的媒介。
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如连词、介词可以省略,因而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很确定。
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有类似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效果。
例如杜牧的《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这两个意象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就那么直接地拼在一起。
它们是什么关系呢?诗人并没有交代。
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电影镜头的叠印。
这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恰切。
诗人只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允许你把它凝固起来。
一凝固起来就失去了诗味。
意象之间不确定的关系,正是留给读者进行想象的余地。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虽然可以直接拼合,意象之间似乎没有关连,其实在深层上却互相钩连着,只是那起连接作用的纽带隐蔽着,并不显露出来。
这就是前人所谓峰断云连,辞断意属。
也就是说,从象的方面看去好像是孤立的,从意的方面寻找却有一条纽带。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北京高一(上)期中语文(答案在最后)(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酩.酊míng牛虻.méng嘀.咕dí刚劲.jìnB.挟.持xié枸.杞gǒu倾轧.yà瓜蔓.wànC.混淆.xiáo叶.韵xié遂.心suí模.样móD.酗.酒xù扒.窃bā亚.洲yǎ弄.堂lòng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搽.粉chá拂.袖fú誊.印téng浩浩汤.汤shāngB.澎湃.pài凫.水fú髀.骨bì金蝉脱壳.qiàoC.簸.箕bò滂.沱páng挨.打āi风雨如晦.huìD.恫吓.hè笤.帚tiáo雪霰.xiàn战乱频仍.réng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振耳欲聋小恩小惠涵洞幅射B.姗姗来迟歌舞声平摩挲霄夜C.契而不舍工于心计肆业恳托D.前仆后继无坚不摧部署帐篷4.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2分)A.破釜沉舟合盘托出珠联璧合穷兵渎武B.按步就班当仁不让呕心沥血不径而走C.首曲一指群贤必至谈笑风声反弋一击D.铤而走险鞭辟入理竭泽而鱼如雷贯耳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除夕将至,小明终于买到回家的车票了,虽然是站票,但聊胜于无....。
B.这些珍贵的测绘资料在普通人眼里不名一文....,不过是论斤卖的废纸。
C.运动会上,我们班取得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同学们纷纷弹冠相庆....。
D.小李犯的错误不足为训....,不用过多批评,提醒他下次注意细节即可。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的是(2分)A.律诗对平仄、押韵、对仗等均有严格要求,四联当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

巴楚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年级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2页。
要求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
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
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
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重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砭时弊。
他在《题柳子厚诗》中写道:“诗须要有为而作……好奇务新,乃诗之病。
”所谓“有为而作”,目的在于揭发当世政治的过失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平,从而达到“疗饥”“伐病”的功效。
苏轼认为写诗就要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有所劝诫,有补于世,不能一味地粉饰现实,阿谀奉承。
苏轼《答乔舍入启》中写道:“某闻人才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国之将兴也,贵其本而贱其末;道之将废也,取其后而弃其先。
用舍之间,安危攸寄。
”作者把文章重“体用”还是重“华采”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强调“以体用为本”。
“以体用为本”与“有为而作”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的苏轼文艺的反映。
苏轼认为诗画要传神,他的“诗画一律”精辟地阐述了诗画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关系。
绘画过分追求形似,则不能传神;作诗仅仅满足于摹写物象,意尽句中,也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
诗画都要遗貌取神,抓住客观物象的本质特征,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这就是诗与画共同的本质特点。
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但苏轼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即“天工与清新”。
2023-2024学年广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广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
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
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
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
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
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
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
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
”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
2023-2024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们汉族,历史很长,开化较早,人口众多。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
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
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于巫术及宗教、仪式,这就必然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
它标志着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但是,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
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
例如本来是一种攘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
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
这种事实,不仅说明了民间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理论的可靠性。
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许多社会礼制和观念都起着新的变化。
我们的风俗、习尚(包括节日)也不能安于旧态。
解放后,我们已经采用了一些新节日,如青年节、劳动节、建军节、“十一”国庆节(还有些地方把重九改为老人节)。
但同时有些传统节日仍在普遍或局部沿用,如春节、清明、中秋节等。
不过由于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变动,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不能不做相应的修改,如传统新年改为春节,并加入新的内容(慰问军烈属等);清明节主要作为纪念革命烈士的节日等,这样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些有长远历史的古老节日,在新社会中就成了新文化的一部分。
(摘编自钟敬文《节日与文化》)材料二传统节日面临的冲击,来自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方面,主要是节日内容的独特性和明晰性被模糊了,因为传统节日很大一部分属于时令性的,与中华民族独特二十四节气文化相关联,例如元旦、春节、立春、寒食、冬至等,这一系列传统节日以农耕社会对时令变化的固有依赖为前提,在当代社会,这一依赖的固有性弱化了,甚至逐渐消失,这导致了以时令性为基础的传统节日在内容上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实上,不止北上广,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围城”的困局。
发展越快垃圾越多,垃圾堆正像日益逼近的高墙,把城市空间越挤越窄,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已是______。
早在几十年前,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就开始了垃圾分类的______。
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磨合,目前有些做法已经比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993年,我国多次制定相关垃圾分类规则,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缓慢。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垃圾分类的法律体系不______,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做法,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明确规定。
如今上海在立法方面______了空白,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然而,(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包容百姓的难处,要坚持不懈地引导。
一屋不洁何以洁天下。
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是否快慢与进度是否高低,将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当务之急持久战完善添补B . 刻不容缓攻坚战兀吾填补C . 当务之急攻坚战健全添补D . 刻不容缓持久战健全填补(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千家万户的生活,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都和垃圾分类有关B . 和垃圾分类有关系的是千家万户的生活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C . 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D . 千家万户的生活,与垃圾分类相关;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垃圾分类相连(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B . 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C . 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快慢与进度高低,将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D . 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快慢与进度高低,将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二、现代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形成新的“古风”时尚。
稍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纪录片、吟诵、射艺、艺术摄影等等。
简单概括,“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
其形成和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年轻人为何喜爱古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个性表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丰富资源。
于是,不少有心者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
古风既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
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
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了营造富有意味的特殊氛围。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
认同感和仪式感都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形式因素。
影视剧、网游、社交媒体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形式设计有时比情节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关注,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
诸如声音、颜色、线条、辞藻、姿态等形式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孔子讲到育人的高级阶段即“文之以礼乐”。
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化,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构成古风的创意资源。
当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风审美并不意味想要复古。
激发古风的触媒主要还是当代文化样式:如动漫、网游、Cosplay、网络文学以至网络商铺等,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新媒体特点。
正因如此,古风时尚与世界流行文化有着深刻的相通处——重在展示个性认同和审美偏好。
不过,与一般流行文化不同,基于古代文化符号的古风毕竟还有传统的制约。
古代文化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以规范性为首要考虑。
就像如今各种制服,不能怎样好看就怎样穿,就像戏曲表演讲究“宁穿破,不穿错”,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对照这一标准,当前基于网络文化和流行时尚的古风审美则有碎片化、不稳定的特点。
这种特质的积极方面是有一定创造性,另一面则是随意和粗糙,有些作品或现象甚至被讥为“辣眼睛”。
此外,因对创新尺度理解不同,古风爱好者群体内存在各种取向:有的强调要严格尊重传统形制,有的只把古风作为设计元素来运用。
两方面推向极端都有偏颇之处。
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应该看到古风在年轻人中的流行,让传统文化以当代时尚的方式再一次迸发活力,文史专业研究者或可深入进来,帮助年轻人将兴趣爱好发展成为可持续、有后劲的创新之举。
全面审视和整合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资源,跨度既大,歧路纷杂,经典也往往正是在大量试验和探索中淬炼出来的。
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当代时尚为土壤,我们有底气和耐心静候这一流行文化的发展成果。
(摘编自《挖掘传统文化的时尚之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当今古风的源头是宫室、车马、衣冠等古代礼乐文化,而古风的创意资源中有宋词和元曲的意象。
B . 激发古风的触煤具有鲜明的新媒体特点,这导致古风时尚与世界流行文化有着相通之处。
C . 古风爱好者群体内存在或严守传统或力求创新这两种取向,因而对创新尺度的理解不同。
D . 只要我们去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当代时尚为土壤,古风这一流行文化的发展前景就一定会光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第一段具体阐述了古风是以活跃于当代年轻人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文化现象。
B . 第二段是从社会背景的角度,论述年轻人喜爱古风是因为古风能满足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与生活仪式感。
C . 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如将古风与一般流行文化进行比较,突出了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D . 文章先提出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展开分析,最后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总结论述了古风流行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为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于是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古风”就形成了。
B . 形式因素在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而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带有古风元素的设计一般要考虑声音、颜色等的效果。
C . “宁穿破,不穿错”说明了在实际运用中使用的古代文化符号只要考虑规范性,就不会“辣眼睛”。
D . 古风是以时尚的方式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将古风从兴趣爱好发展为创新之举,还有赖于文史专业研究者的帮助。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从网络约车、网络订餐到如今火热的共享单车,互联网十正在改变很多服务行业的属性,也改变着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而如今出现的“网约护士”,就是上门提供一些如打针、输液、采血等基础的医疗服务的一种新兴行业。
用户在手机上下载一款软件的APP,在APP里下个网约单,就能把医生、护士约到家里来提供医疗服务,做到“看病不出门”,实现了零散化护理需求和护士资源的“精准对接”,是“互联网+医疗”的积极探索。
时下,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据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4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人。
受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老人往往更愿意在家而不是去机构养老,但很多时候又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
但按照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国际标准配置置推算,我国当前至少需要1300万名养老护理员,而目前全国所有养老机构人员不足50万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仅2万人,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
在家庭医生签约、医养结合的大政策下,基层和养老院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巨大。
护士多点执业将有利于其向工作态度更积极、执业道路更加独立的方向转型,为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
此外,多点执业让护理人员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收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借一步说话刘正权秦嫂做陪护,算得上老资格。
丙肝这病却是第一次听说,丙肝病人更是第一次陪护。
检查结果出来,秦嫂看见那个男人在病房走廊上一倒一倒的走了不下十个来回,好几次都把护士车给碰翻了。
男人左脚踩短得厉害,一动步,整个身子就向左边倾斜,乍一看,失事飞机样要栽倒地上似的。
秦嫂为他担着心,男人真栽倒地上,病床上的女人怕是爬不起来了。
顶梁柱呢,这个稳不住身子的男人,却能稳住病床上女人的心。
十个来回后,秦嫂看见男人趁着走廊空无一人时,一倒一倒地截住了查房完毕准备下夜班的主治医师大陈,陈医生,借一步说话!是夜间,那句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口头禅没从大陈嘴里蹦出来,白天,秦嫂可是听大陈挂在嘴边的。
这一步借得有点远,男人身子左倾得只差要贴在大陈肩膀上。
进电梯,下楼,如果没猜错,男人把脚步借到大陈家里了,大陈家就在住院部后面的家属楼。
男人一倒一倒的身影,是过了大半小时后才再度出现在秦嫂眼前的。
秦嫂不说话,陪护只需要手脚勤快就行,嘴巴太勤快,不是好事。
男人很以为功的模样,冲女人说,都搞定了,你安心养病,医生答应给你用特效药,一个星期就能出院,我回去找钱先。
找钱?特效药?秦嫂一怔,这不是能用得起特效药的人家。
不是欺穷,秦嫂自己就是穷人,穷人知道穷人的难处。
特效药,医生不会轻易承诺给病人开的,那得有相当经济实力做后盾,除非是医生患者之间另有猫腻。
男人走后,输完液的女人沉沉进入梦乡,她嘴角还挂着一丝没能绽开的笑,苦笑,秦嫂这么给定义的。
丙肝的治疗,从护士口中得知,目前国内有效的药物只有干扰素,在恢复期,选用干扰素,每周3次,皮下注射,持续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也才70%以上的患者可获痊愈。
这算什么特效药,秦嫂嘀咕着,对大陈有了不满。
好在女人病情确实好转了些许,腿脚上生出力气,食欲也有了。
男人再一倒一倒跺进病房时,忍不住冲秦嫂嘚瑟,能不给特效药,我可是……男人做了个数钱的动作。
尽管男人表情很大气,但从他默算医院每天开出的账单眉目,秦嫂知道,男人口袋的钱,支撑不了女人住院的底气。
回去养病吧,女人盘算自己家底,说我问过医生,这病,不是一爪子就能抓下来的。
那,回去?男人一倒一倒找大陈开了出院证明。
稍微有点医德的人,不会在这个时候给开的,正要紧关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