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

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

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人工铺轨施工工艺规范统一,达到质量可靠、作业标准,并能满足道岔铺设的规范和设计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2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一局甘泉铁路各车站的人工铺轨。

2、编制依据2.1根据甘泉铁路《站场轨道设计说明》和相关设计资料。

2.2依据《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3根据《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2.4依据《站场初步设计》《轨道初步设计》3、主要工程数量铺架:线路全长366.853km,制架T型梁690孔,制枕72.4万根;铺设正线轨道341.861km;铺设站线轨道116.163km,正线上碴93万方:面碴69.7万方,底碴23.3万方;站线上碴27.9万方。

4、正线轨道4.1钢轨:线路直线地段采用60kg/m、25m标准长度的厂制新轨;曲线地段外股使用标准长度厂制新轨,内股使用厂制缩短新轨。

长度大于1000m的乌拉山一号、二号隧道内,采用耐腐蚀钢轨。

4.2配件:钢轨接头采用相对式,钢轨接头采用双头6孔鱼尾板连接,接头螺栓采用10.9级高强度螺栓,螺母采用10级高强度螺母,垫圈采用高强度平垫圈,绝缘接头采用胶接绝缘接头。

4.3轨枕:正线采用新Ⅱ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枕,每公里铺设1760根。

特大桥、大中桥地段及其他铺设护轮轨地段采用新Ⅲ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枕,每公里铺设1667根。

与正线道岔相接的轨道,60kg/m及以上钢筋混凝土岔枕道岔的道岔区前后两端各50根(后端包括辄叉跟端以后的岔枕)轨枕采用Ⅲ型混凝土枕,每千米铺枕根数及扣件类型与正线标准一致。

道岔与道岔之间采用与岔枕类型相同的轨枕。

半径为800m的曲线地段、坡度大于12‰的下坡地段每公里曾铺80根轨枕。

4.4扣件:混凝土地段采用弹条Ⅱ型扣件。

4.5道床:全线采用Ⅰ级碎石道床,道床顶面宽度3.1m,边坡坡度1:1.75。

路基采用双层道床,即道碴层30cm,底碴层20cm,道床厚度50cm;桥梁上采用单层道床,道床厚度30cm,桥梁与两端线路轨道的道床厚度在桥台外30m范围内顺坡;隧道内采用单层道床,道床厚度35cm,道床碴肩至边墙(或高侧水沟)间以道碴填平。

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

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

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MHPJ-2标段编号:人工铺轨现场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2018年1月20日发布2018年1月30日实施人工铺轨现场施工作业指导书一、施工准备1、内业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关施工方案,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2、外业准备提前备齐作业指导书上的施工工机具和检查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满足施工要求。

二、技术标准1、钢轨类型一次性铺设跨区间500m长钢轨线路,人工铺轨利用P60kg/m-12.5m,和P50kg/m-25.00m钢轨作为工具轨,后期500m长钢轨进场后,换铺长钢轨。

2、轨枕及扣件铺设2.6m长Ⅲa型有挡肩混凝土轨枕(专线3393),每公里铺设1667根,采用弹条Ⅱ型扣件(专线3351)普通橡胶垫板,P50kg/m工具轨铺设地段,尼龙挡座处加设8mm后轨距块。

3、道床采用一级道砟、道床顶宽3.4米,土质路基采用双层道床,表层道砟30cm,底层道砟20cm;桥梁地段为单层道床道砟厚度为35cm。

道床应分层铺设、分层碾压和捣固。

线路开通前,道床密实度不得小于1.70g/m³,支承刚度不得小于100kN/mm,纵向阻力不得小于12kN/枕,横向阻力不得小于10kN/枕。

4、道岔在本次人工铺轨所涉及范围内共有沙窝线路所、邱家坡线路所两个线路所需要铺设道岔,其中沙窝线路所铺设两组右开18#道岔,图号为GLC(07)02;邱家坡线路所铺设三组18#道岔,其中两组图号为专线4308,一组图号为GLC(07)02 。

三、施工作业流程及技术要求人工铺轨作业施工步骤为:按照轨排布置计划将轨料装车、检查→预铺底砟、轨料运输、卸轨料→抬运钢筋砼轨枕粗方→钢筋混凝土轨枕锚固→散轨底大胶垫→配轨、上钢轨→细方枕、上扣配件→紧扣件→检查验收。

人工长钢轨铺设作业指导书-3

人工长钢轨铺设作业指导书-3

人工铺设长钢轨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无缝线路钢轨一次直接卸入槽铺设法的施工。

2. 作业准备2.1复核施工图,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工艺设计,编制长钢轨装车表及铺设计划表,进行长钢轨编号,确定装车顺序、方向、交接绝缘轨的位臵。

2.2组织施工调查,调查铺轨设备通过地段的限界情况,了解无缝线路道床工程施工进展情况、质量状况及对铺轨工程的影响。

2.3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和施工技术培训。

2.4根据长钢轨铺设需要备齐各种施工机具、设备及检测量具。

2.5按规定对现场及到场的钢轨扣件配件进行质量检验及存储。

⑴底层道碴铺设并检验;⑵线路中线测设,偏差不大于3cm;⑶轨枕、扣件进场并检验;⑷工具轨配轨丈量、修整。

3.技术要求3.1长钢轨的类型、规格、质量符合设计及施工图要求;轨枕及其扣配件类型、规格、质量符合设计及施工图要求。

3.2长钢轨应由焊轨厂按照配轨表的要求进行编号,并具有可追溯性。

长钢轨存放台要平整、稳固,各层钢轨之间应采用钢轨支垫,支垫跨距7.5m,上下对齐,与各层钢轨垂直放臵。

3.3长钢轨装车前应核实待装长钢轨编号,左右股长度应符合配轨计划。

长钢轨装车后必须加固锁紧。

长钢轨运输应按超长货物组织运输,并制定安全措施。

在运输中要建立运行监护、停车检查制度。

3.4轨道中心线与线路设计中心线应一致,允许偏差为30mm。

单元轨节起止点不应设臵在不同轨道结构过渡段以及不同线下基础过渡段范围。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根据不同的施工工艺,人工铺设长钢轨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对具备铺轨条件的线路利用已铺轨的邻线,用长轨运输车将长钢轨运至铺设现场卸下,将卸下的长钢轨直接铺设到线路上,在大机初整道后,再焊联成单元轨节。

二是将500 m长轨在已铺好线路的道心上或枕木头上焊成单元轨节后,人工拨到邻线进行一次性铺设单元轨节。

4.2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本例针对双线无缝线路轨道施工,一线机械铺轨通轨的方法,邻线以人工铺设500米长钢轨的方法,以人工为主,辅以适当的小型机械设备。

铺轨安全施工作业指导书

铺轨安全施工作业指导书

铺轨安全施工作业指导书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 施工前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在进行铺轨安全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收集有关该项目的相关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情况、邻近建筑物等情况。

收集到的信息将有助于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环境,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2 施工区域的准备工作在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性后,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施工区域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清理施工区域内的障碍物、移除不必要的设备和物品、确保施工区域的平整度以及进行必要的标识和警示。

二、施工中的安全措施2.1 施工场地的安全措施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围挡和警示标志,限制非施工人员的进入。

同时,保证施工现场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累。

2.2 施工人员的安全措施施工人员应全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手套等。

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施工要求,并接受必要的培训。

2.3 机械设备的安全措施使用的机械设备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定期检修和维护。

在使用机械设备时,施工人员应仔细操作,确保自身和周围人员的安全。

在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下,应及时停止使用并采取相应的修理措施。

2.4 施工材料的安全措施施工材料的存放和使用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尽量减少材料的堆放和摆放,避免堆放过高,以免造成倾倒而伤及人员安全。

三、施工结束后的安全措施3.1 清理施工现场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内的杂物和废弃物。

确保施工区域的整洁和安全,避免杂物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3.2 设备和工具的归还施工结束后,应将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归还到指定的存放地点。

同时,对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3.3 安全总结和整改施工结束后,进行安全总结和整改。

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进行梳理和整改,以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效率。

四、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4.1 邻近交通道路的安全问题在进行铺轨施工时,往往邻近有交通道路存在。

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和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需要设置合理的交通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临时交通标志、指挥员指挥交通、设置临时隔离设施等。

【最新推荐】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范文word版 (13页)

【最新推荐】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范文word版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篇一: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一、目的:明确人工铺轨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操作要点和质量标准,规范和指导铺轨作业二、依据:《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路轨道设计规范》、《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以及设计图纸。

三、适用范围:铁路轨道人工铺轨的施工作业。

四、施工准备:(一)轨料进场钢轨、轨枕、扣件及其连接配件进场时,应对其规格、型号、外观进行验收,其质量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标准规定;铺设旧轨时应符合旧轨使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二)卸轨枕1、路基未上碴前,轨枕由汽车运至路基后,人工配合吊车进行卸车作业,将轨枕卸车后摆放于路肩一侧,待路基上碴后再进行散枕路基散枕作业。

2、轨枕的结构强度(静载抗裂强度和疲劳强度)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检验数量:同一厂家、同一批次施工单位每50000根抽检1次,不足50000根按1次抽检;监理单位全部见证检验。

检验方法:试验。

3、轨枕的型式尺寸(长度、高度、钉孔距和两承轨槽距离)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2%,监理单位全部见证检验。

检验方法:尺量。

4、扣件的扣压力和疲劳强度应符合产品的标准规定。

检验数量:同一厂家、同一批次施工单位每100 000套抽检2套,不足100 000套按2套抽检;监理单位全部见证检测。

检验方法:试验。

5、扣件的型式尺寸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2%,监理单位全部见证检验。

检验方法:尺量。

6、轨道扣件及连接配件的规格、型号、铺设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平行检查10%。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7、每千米轨枕铺设数量及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平行检查10%。

人工铺设工具轨线路作业指导书(二篇)

人工铺设工具轨线路作业指导书(二篇)

人工铺设工具轨线路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____15标段轨道工程人工铺设工具轨线路施工。

2线路测量1、有碴道床在铺轨前应精确测量线路中心线,设置中心控制桩。

2、铺轨前应接收线下施工单位的线路测量资料及桩橛,并复测线路中桩及路基表面高程,复测合格后应在路肩上设置边桩。

尤其是曲线要素桩应两侧设置边桩,并用混凝土做好防护。

中桩、基桩、变坡点及边桩均应按照设计位置设置齐全,缺失者应在铺轨前补齐。

其中中桩和边桩在铺轨前应测设桩顶高程。

1)中桩距:直线地段不大于50m,圆曲线地段为20m,缓和曲线地段应为10m。

根据现场需要,酌情加密桩。

2)高程控制桩距:直线地段不大于50m,曲线地段不大于20m,线路纵断面及竖曲线起讫点应增设桩橛。

3)平曲线要素桩,竖曲线起讫点、曲中点,道口中心点,道岔中心、岔头及岔尾等点均应以精确点位固定。

4)隧道内及明洞内中桩的边桩高程可设置在内壁或电缆槽顶上,桥上中桩的边桩高程可设置的在挡碴墙顶上。

5)以上所有中心桩点在铺轨前必须路肩上设置边桩(直线地段设置在上行左侧,曲线地段设置在内侧),并测设桩顶的高程。

___路基验收路基中心线、标高复测完成后,若测量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对路基进行整改,合格后,方上报监理单位对路基表面及压实度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铺轨作业。

4施工准备对施工设计文件和施工资料进行会审,并据以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

复核线下工程竣工资料,如路基整修表、曲线表、坡度表、断链表、平交道口表、桥涵表、控制桩表以及水准点表等,并据此对其路基面、中线桩等进行现场复测,检查验收。

根据核准的施工文件及资料,编制轨节铺设计划表,提出人工铺轨轨料计划,并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下达施工计划,下达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

落实人工铺轨施工所需的人员、工具、机械设备,并调迁到位。

做好配合人工铺轨施工的其他工作。

5散布轨料增二线施工段钢轨利用既有线采用火车运输,沿线散布,集中堆码。

人工铺设标准轨作业指导书

人工铺设标准轨作业指导书

人工铺设标准轨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人工铺设正线、站线25m标准轨施工。

2. 作业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环保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 技术要求3.1 施工前进行硫磺锚固配合比试验以选定配合比,施工过程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控制各材料用量,保证砼枕的锚固抗拔力达到60KN。

3.2 人工将轨枕按设计规定间距布置,允许偏差为20mm且不得累计误差。

3.3 螺旋道钉硫磺锚固位置偏差不得超过2mm,高度必须保持道钉圆台底高于承轨槽0~2mm,道钉垂直于承轨槽,偏斜不得大于2度。

3.4 轨道中心线与设计线路中线应一致,偏差不得大于30mm,轨距允许误差为+6mm~-2mm。

按设计在绝缘节位置设置绝缘轨缝。

3.53.6 按实际铺设时的轨温计算并预留轨缝,轨缝应均匀设置,每千米轨缝总误差:25m钢轨地段不得大于±80mm。

3.7 钢轨接头采用相对式。

曲线地段外股应使用标准长度钢轨,内股应使用厂制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位置。

两股钢轨接头相对偏差直线不应大于40mm,曲线不应大于40mm加缩短量的1/2。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人工铺轨作业流程:轨料(含面砟)装车、检预上部分面砟、轨料运输、卸轨钢筋砼轨枕锚固抬运钢筋砼轨枕粗方枕散轨底大胶垫配轨、上钢轨细方枕、上扣配件紧扣件检查验收5. 施工要求)人工铺轨施工工艺1(.①铺砟利用汽车运输,一次铺足底碴并压实,预铺部分面碴。

②装卸轨枕和钢轨及散枕钢轨和轨枕装运至工地后,利用人工或吊车卸至路基上。

用线拉出轨枕边线,将卸在路基上的轨枕人工抬摆到位,要求轨枕间距基本符合要求。

③钢筋混凝土轨枕硫磺锚固硫磺锚固浆配合比由实验确定,抗压强度不低于40MPa,道钉锚固后的抗拔力不低于60KN。

锚固采用特制的锚固架进行正锚,锚固材料必须符合要求。

人工铺轨施工作业指导书

人工铺轨施工作业指导书

人工铺轨施工作业指导书1. 准备作业:1.1 劳力组织1.1.1散布钢轨人;1.1.2拨轨匀缝人;1.1.3钢轨连接和上扣件人;1.1.4锯轨机、打眼机、拉伸器操作人员人,负责锯轨、打眼、拉伸和上扣件等;1.1.5 检查及改正轨距人。

1.2机具设备轨钳、抬杠若干,切割机2台,钻孔机2台,发电机2台,起拨道机20台,扳手150把,撬棍50根,8磅锤10把,普通P60kg双头夹板, P60kg钢轨接头螺栓带帽及单弹簧垫圈,扭矩扳手2个,弦绳1付,道尺2把,钢卷尺若干(不短于5m),红白油漆各一桶,排笔2个,直尺1把,其他必备使用工具若干。

1.3施工安全及劳动保护:1.3.1 人员按高低顺序排在钢轨一侧。

1.3.2 喊“预备”弯腰曲腿,双手紧握轨头。

1.3.3喊“一、二”起立提轨致腰部,左手仍握轨头,右手换抱轨底。

1.3.4按号令“走”、“停”,喊“放”时,先将右手换到轨头上,两头提轨头。

弯腰、前送轻轻放下。

1.3.5 按每人不超过60公斤组织劳力。

2. 基本作业2.1操作过程:2.1 运时每两人使用一付轨钳,身高、体力要一致,用左右肩应适合个人习惯。

2.2 运时全组人员要按身高调整轨铅绳索长度,使钢轨抬起后,离地面约20厘米左右。

这样每付轨钳受力平均,每人担负的重量才能一致。

2.3 布轨前应做好铺轨测量,熟悉线路平面情况,钢轨类型、直线、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及园曲线长度、接轨点、绝缘点、弯道头尾点位置。

2.4 直线段按设计标准成对选送配钢轨。

2.5曲线地段必须在曲线内股铺入适当数量的短缩轨。

标准缩短轨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对于12.5m标准轨、有缩短量为40、80、120mm三种。

对于25.0mm标准轨,有缩短量为40、80、160mm三种根据曲线半径采用缩短量。

确定缩短轨数量,要先算曲线总缩短量总缩短量=((L圆+1/2L缓)/R)×1.5缩短轨数量=总缩短量/缩短轨轨量2.6 个别插入短轨的长度,正线上不得小于6m,战线上不得小于4.5m并不得铺设站内到发线上应为:不属于轻、重伤的钢轨;每根钢轨的长度不短于9米;同一类型同等长度钢轨数量不少于0.5公里;2.7 钢轨头部总磨耗不大于下列限度,可以调边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铁四局杭长客专(江西段)轨道工程编号:轨007人工铺轨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审批:2013年 6月10日发布 2013年 7月1日实施中铁四局沪昆客专江西段HKJX-7标项目部铺轨工区目录1.适用范围 (1)2.施工准备 (1)3.技术标准 (1)4.施工作业流程及技术要求 (5)5.劳动组织 (8)6.设备机具配置 (8)7.质量要求 (9)8.安全及环保要求 (11)人工铺轨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四局沪昆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HKJX-7轨道工程施工作业,其中南昌西站、杭长向莆联络线、动车东走线、高安站、萍乡北站只铺设枕木和钢轨及配件。

2. 施工准备2.1内业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关施工方案,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2.2 外业准备提前备齐作业指导书上的施工工机具和检查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满足施工要求。

3.技术标准3.1钢轨类型:1.江西段正线采用100m定尺长的60kg/m无孔新轨,钢轨材质为武钢U71MnG;2.江西段车站站线(不含维修工区)、动走线、联络线采用100m 定尺长的60kg/m无孔新轨,钢轨材质为武钢U71Mn;动走线、联络线半径小于2800m曲线地段采用攀钢U71Mn热处理钢轨。

3.江西段连接联络线、动走线和站内3/4道的安全线采用100m 定尺长的60kg/m无孔新轨,钢轨材质为武钢U71Mn。

4.江西段车站维修工区及其连接的安全线钢轨采用25m的50kg/m 有孔新钢轨,钢轨材质为武钢U71Mn。

3.2轨枕及扣件1.正线采用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扣件采用WJ-8C型扣件。

2.车站紧邻正线的到发线(3、4道)采用SK-2型双块式轨枕,扣件采用WJ-8B型扣件。

3.车站除3/4道以外的站线站台内外均采用新II型混凝土枕(1667根/km、图号:研线0322)与弹条II型扣件(图号:TB/T3065)。

4.连接3/4道的安全线采用新II型混凝土枕(1520根/km、图号:研线0322)与弹条I型扣件(图号:TB/T1495)。

5.维修工区及其连接的安全线均采用新II型混凝土枕(1440根/km、图号:研线0322)与弹条I型扣件(图号:TB/T1495)。

6.杭长向莆联络线桥梁地段采用新Ⅲ型混凝土桥枕(图号:专线3448,1667根/km),路基地段采用Ⅲ型有挡肩混凝土枕(图号:专线3393,1667根/km),扣件均采用弹条II型扣件(图号:TB/T3065)。

连接下行联络线的安全线:采用新II型混凝土枕(1520根/km、图号:研线0322)与弹条I型扣件(图号:TB/T1495)。

7.南昌西动走线桥梁地段采用新Ⅲ型混凝土桥枕(图号:专线3448,1667根/km),路基地段采用新Ⅱ型混凝土枕(图号:研线0322,1760根/km),扣件均采用弹条II型扣件(图号:TB/T3065)。

连接动走线的桥梁和路基地段的安全线均采用采用新II型混凝土枕(1520根/km、图号:研线0322)与弹条I型扣件(图号:TB/T1495)。

3.3道岔1.江西段正线道岔区采用板式无砟轨道结构,18#道岔图号为CN-6118AS,42#道岔图号为CN-6142AS,道岔转辙器及辙叉采用德国R350HT钢轨,导轨材质为武钢U71MnG。

2.紧邻正线的到发线道岔采用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结构,道岔图号为GLC(07)02W,其余道岔均为有砟道岔。

站线道岔均由中铁重工供货,道岔尖轨及辙叉材质为攀钢U71Mn热处理轨,其余钢轨采用武钢U71Mn热处理轨。

3.4有砟-无砟过渡段过渡枕图号采用通线(2008)2201-2,其中有砟过渡枕采用通线(2008)2201-2-58~59,无砟过渡枕采用通线(2008)2201-2-60~61,扣件采用WJ-7B型扣件,辅助轨采用扣板式扣件。

1.长枕埋入式道岔岔尾连接安全线时,预留安装辅助轨的条件,即岔后铺设5.8m无砟过渡轨枕和19.2m有砟过渡轨枕,但是不安装辅助轨,道砟不胶结。

长枕埋入式道岔岔尾连接车站站线或维修工区并且连接的有砟线路(不含道岔区)长度大于25m时,岔后铺设5.8m无砟过渡轨枕和19.2m有砟过渡轨枕,并安装辅助轨,但是道砟不胶结。

长枕埋入式道岔岔尾连接的有砟线路(不含道岔区)长度不足25m 时,岔后铺设普通有砟线路,但道砟需胶结(由站前单位胶结)。

2.南昌西209、215、217#道岔曲股岔后铺设5.8m无砟过渡轨枕(或者一块预埋安装辅助轨螺栓套管的II型板)和19.2m有砟过渡轨枕,并安装辅助轨,但是道砟不胶结。

南昌西206、210#道岔曲股岔后连接的有砟线路长度不足25m,岔后铺设普通有砟轨道,但道砟需胶结(由站前单位胶结)。

杭长向莆联络线L1、L2#道岔曲股岔后铺设5块II型板,然后铺设5.8m无砟过渡轨枕(或者一块预埋安装辅助轨螺栓套管的II型板)和19.2m有砟过渡轨枕,并安装辅助轨,但是道砟不胶结。

3.5轨道结构标准1.站线轨道结构基本标准见表3-1:表3-1 站线轨道结构表备注:①其他站线系指动车(运用)段(所)内的到发停留线与整备待班线、综合维修工区及连接车站与综合维修(工区)的线路、牵出线及安全线。

②道岔的道床厚度不应小于连接的主要线路的道床厚度。

③有垫层指非渗水土路基采用的双层道床;无垫层指岩石、渗水土路基采用的单层道床。

④站线宜采用单层道床。

⑤联络线暂按采用弹条II型扣件,到发线、动车组走行线应采用弹条II型扣件,其余线路铺设混凝土枕时,采用弹条I型扣件。

⑥不同类型的钢轨连接采用异型轨连接,异型轨长度采用12.5m。

⑦表中没加注明均以m为单位。

2.站场路基线路直线地段轨道高度见表3-2:表3-2 站场路基线路直线地段轨道高度表备注:①适用于枢纽联络线、既有沪昆改线单层道碴形式;②适用于客运专线到发线站台部分;③适用于客专到发线非站台部分、枢纽动车走行线单层道碴形式;④适用于动车所、综合维修工区内线路;普速铁路其它站线(如调车线、牵出线、机走线等),线路有特殊要求的除外;⑤表中没加注明均以m为单位。

⑥本标段已将站台内铺设宽枕变更为铺设新II型枕。

4.施工作业流程及技术要求人工铺轨作业施工步骤为:按照轨排布置计划将轨料装车、检查→预铺底砟、轨料运输、卸轨料→抬运钢筋砼轨枕粗方→钢筋混凝土轨枕锚固→散轨底大胶垫→配轨、上钢轨→细方枕、上扣配件→紧扣件→检查验收。

具体要求如下:1.轨排布置计算以线路实际长度(考虑曲线缩短量、内业断链、外业断链等因素)进行轨排到达里程计算,轨缝预留根据现场测量实际轨温通过查表得出,基地内配轨时应准确反映钢轨的实际长度。

由于人工铺轨不固定铺轨方向,轨排布置表中应表明铺轨方向,从而准确体现缩短轨布置股别及轨头到达里程。

2.桩橛的钉设及道砟摊铺铺轨前由测量组对线路进行交接复测,符合设计要求后,对线路中心桩、道岔三大桩等以实际位置或外移的形式予以明示。

起道桩在曲线地段设置于股道内股,以便于现场作业。

道砟摊铺厚度:双层道床以道砟厚度按垫层厚度铺足,单层道床厚度铺设控制在150~200mm,顶面应整平,中间拉成槽,凹槽宽度宜为600mm。

桥梁两端各30m的预铺道砟厚度,应使道床高出桥台挡砟墙不小于50mm,并做好临时砟面顺坡。

3.人工散枕、散轨、粗方轨枕砼枕运输至工地后,利用吊车卸枕,人工配合,将砼枕按大致铺设数量均匀散开。

根据已测设的线路中桩,用线绳挂好标线,划出轨枕中线,人工方正轨枕。

每段轨枕及钢轨数量依据轨排表中数量得出。

4.硫磺锚固现场锚固作业采用正锚方法进行,具体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将详见《硫磺锚固技术交底》。

5.上轨、细部方枕上轨前应检查钢轨型号、长度、曲线缩短轨等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后,将路基两侧的钢轨抬到轨枕槽上,按照当时的实测轨温正确预留轨缝,利用轨距片控制。

连接接头夹板、螺栓并涂油,并在钢轨内侧用白油漆画点作为方正枕木标准。

铺轨时,预留轨缝按此式计算:a=0.0118×(Tmax-t)L-C式中:Tmax取值为66.6℃;t为铺设时实测轨温;L为钢轨长度当钢轨长度小于15m时,C值取2mm;钢轨长度大于15m时,C值取4mm。

铺设标轨时各枕木间距如下:(1)25m钢轨,混凝土枕按1760根/km布置,每节轨配置44根;枕木间距为:a=570mm b=549mm c=540mm(1)25m钢轨,混凝土枕按1520根/km布置,每节轨配置38根;枕木间距为:a=664mm b=610mm c=540mm(3)25m钢轨,混凝土枕按1440根/km布置,每节轨配置36根;枕木间距为:a=704mm b=614mm c=540mm(4)12.5m钢轨,混凝土枕按1520根/km布置,每节轨配置19根;枕木间距为:a=672mm b=604mm c=540mm(5)12.5m钢轨,混凝土枕按1440根/km布置,每节轨配置18根;枕木间距为:a=714mm b=625mm c=540mm其中a,b,c值如下图所示:6.扣件安装根据轨型及枕木类型选择相应的扣配件(将在轨排表中说明)进行安装,各种扣配件具体安装使用条件见各扣件说明书。

需要进行轨距调整时,对照下表,选取合适号码的轨距块或轨距挡板进行安装。

7.线路上砟、起道作业铺轨后第一次上砟厚度不宜大于100mm(单层道床厚度不大于250mm,可一次按设计铺足),第二次上砟应在第一次上砟整道并通过5对列车后进行。

起道作业时,直线地段以线路左股为标准,曲线地段以内股为标准,按照水平桩起道至设计高程,找平小洼,校正轨道左右水平和前后高低。

直线两股钢轨面保持同一水平,曲线外轨超高数值按不同线别分类如下:(1)到发线高程等高于正线,曲线应设置外轨超高,超高顺坡率按2‰设计。

车站站线半径:800≤R≤900m时:超高设置为35mm;半径:R=1000m时:超高设置为30mm;半径:1100≤R≤1200时:超高设置为25mm;半径:1300≤R≤1400时:超高设置为20mm;(2)维修工区曲线可不设超高,若设超高宜为15mm。

8.道床整理道床整理要求全面、均匀,并分层夯实。

作业后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横断面标准尺寸的要求。

5.劳动组织铺轨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见表5-1。

表5-1 铺轨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6.设备机具配置人工铺轨铺设作业设备配备见表6-1。

表6-1 设备机具配置表7.质量要求1.原材料进场要求(1)钢轨标准长度钢轨进场时,需对钢轨长度逐一丈量,将实际长度标识于轨头端部,配轨时综合考虑长度误差。

(2)砼枕砼枕进场时,需对轨枕的型号尺寸(长度、宽度、高度、预埋件相对位置)按照2%进行抽检,并对轨枕外观质量全部检查,对存在掉块、露筋现象的轨枕坚决禁止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