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线自然地理意义的探讨
念青唐古拉山和唐古拉山的区别

念青唐古拉山和唐古拉山的区别
主要区别如下:
一、两座山的地理位置不同
唐古拉山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与青海省边境处,东段为西藏与青海的界山,东南部延伸接横断山脉的云岭和怒山。
念青唐古拉山横贯西藏中东部,为冈底斯山向东的延续,东南延伸与横断山脉西南部的伯舒拉岭相接,中部略为向北凸出,同时将西藏划分成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区域。
东南靠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
二、两座山的海拔高度不一样
唐古拉山脉高度在海拔6000米左右,最高峰各拉丹冬海拔6621米,唐古拉山(峰名)6099米。
唐古拉山口的海拔虽高达5220米。
念青唐古拉山海拔平均6000米以上,它的山脊线位于当雄—羊八井以西,全长1400千米,平均宽80千米,海拔5000-6000米,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
三、两座山的名字含义不同
“唐古拉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在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是青藏高原中部的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山脉。
“念青唐古拉”,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由此可见藏民对它的崇敬和希望,念青唐古拉峰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山,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
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念青唐古拉峰和纳木措不仅是神山圣湖,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
介绍青海高原恶劣气候的文字

介绍青海高原恶劣气候的文字1、写一段能表现出青海高原气候恶劣的话,怎么写?我的家高的很我的家远的很人们都说这里荒凉的很可我们偏偏是青海人不是我不知风沙的苦走遍了天涯还是青海亲2、青海高原自然恶劣的环境受全球气候等影响,青海高原出现了河流断流、湖泊萎缩等影响。
青zd海高原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专比较低。
由于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海高原上气属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变化而变化很大。
总的来说降雨比较少。
3、藏獒和狼哪个更厉害一些狼更厉害一些。
从科学数据上来说,无论体重还是咬合力,藏獒都远远逊色于狼。
如果将两者置于空旷的草原,藏獒是远远不敌狼的。
狼耐力极强,擅长用骚扰的方式消耗对手体力,一旦有机会就会撕咬对手,然后又躲开继续骚扰,以此重复,可以持续数个小时,直至对手精疲力尽,再对其进行锁喉等致命攻击。
(3)介绍青海高原恶劣气候的文字扩展资料:藏獒体格高大,性格刚毅,力大勇猛,野性尚存。
藏獒身长约120厘米,体毛粗硬,丰厚,外层披毛不太长,底毛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则浓密且软如羊毛,耐寒冷,能在冰雪中安然入睡。
而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则非常稀少。
护领地,护食物,善攻击,对陌生人有强烈敌意;虽然对主人极为亲热,但在人类生活区对公众构成严重威胁。
世界最凶猛的犬种。
狼嗅觉敏锐,听觉很好。
机警,多疑,善奔跑,耐力强,常采用穷追的方式获得猎物。
狼属于食肉动物,主要以鹿、羚羊、兔为食,也食用昆虫、老鼠等,能耐饥。
狼是猎食动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组成,包括一对配偶及其子女,有时也包括收养的未成年幼狼。
狼属于典型的食物链次级掠食者。
通常群体行动,由于狼会捕食羊等家畜,因此到20世纪末期前被人类大量捕杀,一些亚种如日本狼、纽芬兰狼、佛罗里达黑狼、基奈山狼等都已经灭绝。
今亚种的确切数量仍旧未定。
参考资料:网络-藏獒参考资料:网络-狼4、青海高原简介,突出青海高原的环境恶劣,生存困难。
(150字左右)近十几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青海高原上出现了冰川退缩、河流断流、湖泊缩小等现象,湿地面积也由此出现程度不同的萎缩趋势。
西藏自治区的地形地貌

西藏自治区的地形地貌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
西藏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区域。
青藏高原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景象万千,有高峻逶迤的山脉,陡峭深切的沟峡以及冰川、裸石、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分属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和珍稀野生动物,还有垂直分布的“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观等。
地貌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高山区,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区。
喜马拉雅高山区,位于藏南,由几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
其中位于中尼边境、地处西藏定日县境内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喜马拉雅山顶部长年覆盖冰雪,其南北两侧的气候与地貌有很大差别。
藏南谷地,位于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域。
这一带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
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约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
由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组成,其间夹着许多盆地,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
藏东高山峡谷区,即著名的横断山地。
大致位于那曲以东,为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其间挟持着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条大江。
山顶终年不化的白雪、山腰茂密的森林与山麓四季常青的田园,构成了峡谷区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
气 候西藏的气候,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独特而且复杂多样。
气候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
气候类型也因此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有: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等各种类型。
在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峡谷地区,由于地势迭次升高,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发生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到温带、寒温带和寒带气候的垂直变化。
随着海拔增高、气压降低、空气密度减小,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递减,海拔3000米时相当于海平面的73%上下,4000米时约为62%—65.4%,到5000米时为59%左右,6000米以上则低于52%。
青海天然草地分布规律初探

青海天然草地分布规律初探文香;吴阿迪;郑淑慧【摘要】青海天然草地在发育形成上表现出其特殊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在北半部(不包括祁连山地)表现为径向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湟水流域向西,地势逐步抬升,经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到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地由温性草原逐渐向温性荒漠过渡。
在青南高原面上由东南向西北,草地类型大体出现山地疏林草甸→高寒疏灌草甸→高寒(嵩草)草甸→高寒(针茅)草原的演替序列。
且天然草地的水平地带分布呈不连续性,以及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叠加性。
%It showed unique form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growth of Qinghai grassland. Horizontal distri- bution was presented in north area being exclusive of Qilian Mountains. Natural perate steppe to desert gradually, between the west of Huang River area lifting Qinghai lake - Gong He, and getting to Qaidam Basin. The succession occurred est, alpine irrigation meadow, Alpine meadow (Kobresia myosuroides), Alpine grassland translated from tem- step by step, via the base of from meadow of Mountain for- ( Stipa capillata Linn) grass- land in the general grass type. The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rassland areas appeared to be discontinuous, and overlap between leve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s.【期刊名称】《青海草业》【年(卷),期】2011(020)004【总页数】5页(P34-38)【关键词】青海;天然草地;分布规律【作者】文香;吴阿迪;郑淑慧【作者单位】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810008;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810008;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天然草地植被在漫长的演化形成过程中,与所处地理位置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26330816_念青唐古拉_滋润拉萨的生命之源

|地球故事|◎ 编辑|白竟楠滋润拉萨的生命之源唐古拉念青唐古拉山不仅是青藏高原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也是青藏高原一个重要的转折和承上启下、东进西渐之地。
西藏的雪山几乎都是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是岩石与水的完美结合,因为有固态水的加盟,山便有了生命的律动。
西藏是一个雪山和冰川荟萃的地方,有冰川21873条,无论冰川的数量、面积还是储量几乎都占全国冰川的半壁江山。
尽管西藏拥有丰富的冰川资源,但拉萨市却是一个意外,在西藏的7个地区(市)中,拉萨市冰川覆盖率1.6%,仅高于那曲地区;冰川数量742条,也是西藏最少的。
但是尽管拉萨市在冰川数量和规模上不占优势,但因为位于念青唐古拉山的西段,围绕7162米的念青唐古拉峰发育了数百条大陆性冰川,它们不仅雄阔壮美,可进入性强,而且冰川融水汇而成溪,成|地球故事|为拉萨河的重要水源,滋润了当雄-羊八井、拉萨河谷等河谷盆地,成为拉萨的生命之源。
———————————————青藏高原新的地理坐标———————————————相对于喜马拉雅山、昆仑山、横断山,在构成青藏高原的系列山系中,念青唐古拉山显得略微低调,因为它不是围限青藏高原的边缘山脉,而是高原的内部山脉。
正是这条不那么起眼的山脉与另一条内部山脉——冈底斯山一道,为青藏高原划了一条南北分界线。
大家知道我国东部有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即秦岭—淮河线,我们以此为界,将我国大陆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而在青藏高原内部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地理界线,该线沿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主脊延伸,西起阿里狮泉河,东迄嘉黎,将高原分为南北不同的自然区。
其实,除了这划分青藏高原南北的分界线,青藏高原还有一条隐约的南北线。
它北起昆仑山东部布喀达坂峰,向南经可可西里山东接唐古拉山,最后向东南与念青唐古拉山相连,从而将青藏高原分为东部和西部。
而这两条分割南北与西东界线的交会点,就在念青唐古拉山西段的起点位置。
从这个角度而言,拉萨市行政区正好处西藏东西南北的交会区域,藏北、藏南、藏东南,以此分野。
唐古拉山的守护者探秘西藏高原的神奇

唐古拉山的守护者探秘西藏高原的神奇唐古拉山,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是中国的第三高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理界限之一。
它与圣洁的珠穆朗玛峰、神秘的冈底斯山一起,构成了人们对西藏高原的独特印象。
作为西藏高原的守护者,唐古拉山承载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宝藏,引人们无尽的探秘之旅。
一、唐古拉山的壮丽景观唐古拉山地势陡峭,山岩峰峦层叠,冰川峰顶和雪山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从山脚下往上望去,远处的雪峰仿佛触摸天空;靠近山腰,冰川和瀑布倾泻而下,形成壮观的冰川瀑布;越过山腰,进入山顶的领域,浩瀚的冰川和雪峰犹如童话世界的城堡,美不胜收。
二、唐古拉山的自然奇观除了壮丽的景观外,唐古拉山还隐藏着许多自然奇观。
这里有独特的高山湖泊,如哈巴雪山的羊卓雍措、班公措等,清澈的湖水和周围的雪山相映成趣;还有巨大的冰川,如朗日雪山的朗雪冰川、卧龙山的东玛冰川,冰川的景观壮丽又神秘;此外,唐古拉山还孕育了珍稀的高山植物和动物,如藏羚羊、白唇鹿、红豆杉等,它们在这片高山上与自然和谐共存。
三、唐古拉山的历史和文化作为西藏高原的守护者,唐古拉山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里,可以找到许多古老的寺庙和宗教遗址,如萨迦寺、泽当寺等,这些寺庙保存着历史上的重要文物和佛教经典,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和游客。
此外,唐古拉山还与西藏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如藏族的传统舞蹈、音乐和手工艺品,使人们深入了解西藏的独特文化。
四、唐古拉山的探险之旅唐古拉山吸引了众多的摄影师、登山爱好者和探险家。
他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壮丽的自然景观,还可以挑战自己的体能和意志,攀登唐古拉山的峰顶。
登顶唐古拉山并非易事,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登山经验,然而,成功登顶后的喜悦和成就感无疑是无与伦比的。
五、唐古拉山的环境保护作为守护者,唐古拉山的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唐古拉山的脚下,但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垃圾污染、能源消耗等。
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中国自然景观和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在中国这一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其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高级单位分化成低级单位的形成过程,或各最终结果中所表现出的空间组合规律。
(一)纬度地带性规律中国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东部湿润区最为明显。
自北而南依次出现下列自然景观地带:1.寒温带针叶林漂灰土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北纬49°以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地区。
这里是我国最寒冷区,多年冻土层分布广泛。
代表性的植被类型是耐寒的兴安落叶松,群落外貌是冬季落叶,结构简单。
此外,有小片的樟子松林。
落叶松林经采伐后,大部分为桦木、山杨等阔叶树次生林代替。
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是漂灰土,凋落物灰分中硅的含量丰富而盐基较贫乏,土壤溶液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
2.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与小兴安岭。
这里距海较近,气候湿润,分布着以海洋性针叶林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例如红松,阔叶树种有枫桦、紫椴、槭、水曲柳、花曲柳等。
原始林经采伐后,生长山杨、白桦林。
如果再经破坏则成为杂木林,在山麓南坡尚有蒙古栎纯林。
暗棕壤是针阔叶混交林下的地带性土壤,凋落物盐基较多,土壤溶液呈弱酸性至中性反应,肥力较高。
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及华北的山地丘陵地。
这里夏热多雨,冬季干冷,阔叶林冬季落叶,故又称夏绿林带。
其建群种主要是由包括辽东栎、槲栎、栓皮栎、麻栎等各种落叶栎类与其他落叶阔叶树组成的地带性森林植被。
此外,还有温性针叶林,例如赤松、油松等。
棕壤土层深厚自然肥力较高,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适于发展暖温带果木林。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
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横断山脉以东广大地区,依植被、土壤的分布又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景观地带:①北亚热带是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景观地带。
分布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低山丘陵区。
以含有青冈栎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林(麻栎、栓皮栎、白栎等)为主;针叶树以马尾松林为主。
雪山大神冈底斯

里。
位于该段的主峰冈仁波齐峰,为信徒朝拜巡礼之地。
该峰底部为燕山期花岗岩,其上为厚达2000米的始新世砾岩和砂岩层;峰体呈锥状。
在东经84°左右,冈底斯山脉转为东西走向,山体渐宽,至东段宽地区草场辽阔,耕地集中,为西藏自治区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的地域。
时至今日,如果你能同时驱车驰骋过阿里南线及大北线,从沿途的风物人情以及自然生态特点出发,联想到冈底斯山南北这种气候地理性
冈仁波齐峰,在当地藏族百姓口中,直接被人性化地亲切称呼为“仁波钦(或仁波切)”,藏语仁波钦或仁波切,乃上师之意。
(供图/ 西藏户外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