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灵敏度指标分析
GPS接收机灵敏度解析

1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定义随着GPS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对GPS接收机的灵敏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灵敏度的接收性能可以令接收机在室内或其它卫星信号较弱的场景下仍然能够实现定位和跟踪,大大拓展了GPS的使用范围。
作为GPS接收机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高灵敏度一直是各个GPS接收模块孜孜以求的目标。
对于GPS接收系统而言,灵敏度指标包括多个场景下的指标,分别为:跟踪灵敏度、冷启动灵敏度、温启动灵敏度。
目前业界已经可以实现跟踪灵敏度在-160dBm以下,冷启动灵敏度和温启动灵敏度也分别可以达到-145dBm和-158dBm以下,其中冷启动灵敏度和温启动灵敏度分别表示的是在两种不同场景下的捕获灵敏度。
GPS接收机首先需要完成对卫星信号的捕捉,完成捕捉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为捕捉灵敏度;在捕捉之后能够维持对卫星信号跟踪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为跟踪灵敏度。
2 GPS接收模块的灵敏度性能分析从系统级的观点来看,GPS接收机的灵敏度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接收机前端整个信号通路的增益及噪声性能,二是基带部分的算法性能。
其中,接收机前端决定了接收信号到达基带部分时的信噪比,而基带算法则决定了解调、捕捉、跟踪过程所能容忍的最小信噪比。
2.1接收机前端电路性能对灵敏度的影响GPS信号是从距地面20000km的LEO(Low Earth Orbit,低轨道卫星)卫星上发送到地面上来的,其L1频段(f L1=1575.42MHz)自由空间衰减为:(1)按照GPS系统设计指标,L1频段的C/A码信号的发射EIRP(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有效通量密度)为P=478.63W(26.8dBw)([1][2]),若大气层衰减为A=2.0dB,则GPS系统L1频段C/A码信号到达地面的强度为:(2)GPS ICD(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接口控制文档)文件([3])中给出的GPS系统L1频段C/A码信号强度最小值为-160dBw,和上述结果一致。
接收灵敏度指标分析

接收灵敏度
Rx 是接收( Receive )的简称。
无线电波的传输是“有去无回”的,当接收端的信号能量小于标称的接收灵敏度时,接收端将不会接收任何数据,也就是说接收灵敏度是接收端能够接收信号的最小门限。
接收灵敏度仍然用 dBm 表示,通常 WiFi 无线网络设备所标识的接收灵敏度(如 -83dBm) ,是指在 11Mbps 的速率下,误码率( Bit Error Rate )为 10 -5 (99.999%) 的灵敏度水平。
无线网络的接收灵敏度非常重要,例如,发射端的发射能量为 100mW 或 20dBm 时,如果 11Mb 速率下接收灵敏度为- 83dBm ,理论上传输的无遮挡视距为 15Km ,而接收灵敏度为- 77dBm 时,理论上传输的无遮挡视距仅为 15Km 的一半( 7.5Km ),或者相当于发射端能量减少了 1/4 ,既相当于 25mW ,或 14dBm 。
因此在无线网络系统中提高接收端的接收灵敏度,相当于提高发射端的发射能量。
802.11b/g 要求的接收灵敏度如下:
调制方式 OFDM OFDM OFDM OFDM CCK CCK DQPSK DBPSK
传输速率 54 Mb/s 48 Mb/s 36 Mb/s 24 Mb/s 11 Mb/s 5.5 Mb/s 2 Mb/s 1 Mb/s
接收灵敏度
-68 -69 -75 -79 -83 -87 -91 -94 dBm (for BER =
10 -5 )
从表中看出 802.11b/g 对不同的速率要求不同的接收灵敏度,意味着接收端的信号强度越小,速率越低,直至无法接收。
由此看到,在无线网络系统中,提高接收端的接收灵敏度与提高发射端的发射功率同等重要。
sensitivity

接收灵敏度是指在确保误比特率(BER)不超过某一特定值的情况下,在用户终端天线端口测得的最小接收功率,这里BER通常取为0.01。
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可以用下列推导得出:根据噪声系数的定义,输入信噪比应为:(S/N)i=NF(S/N)o其中NF为噪声系数,输入噪声功率Ni=kTB。
当(S/N)o为满足误码率小于10-2时,即噪声门限,则输入信号的功率Si即为接收灵敏度:Si=kTBNFSYS(S/N)o (1)其中:k:波尔兹曼常数(1.38×10-23 J/K);T:绝对温度(K);B:噪声带宽(Hz);NFSYS:收信机噪声系数;(S/N)o:噪声门限。
k、T为常数,故接收机灵敏度以对数形式表示,则有:Si=-174dBm+10lgB+ NFSYS+(S/N)o (2)举例来说,对于一个噪声系数为3dB的PHS系统,其带宽计为300KHz,如果系统灵敏度为-107dBm,则该系统的噪声门限为:(S/N)o=174-107-10lg(3×105)-3=9.2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为提高接收机灵敏度也即使Si小,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降低系统噪声系数,另一个是使噪声门限尽可能的小。
式中,k为玻尔兹曼常数(1.38 E-23),T为开尔文温度,B为系统噪声带宽。
室温条件下(T = 290°K),对于 = -174dBm (通常表示为等于-174dBm/Hz)。
1Hz带宽,n为-119dBm。
对于300kHz IF带宽,n假设系统灵敏度为-109dBm。
用EQN1,能够确定接收机的NF为5dB。
按照噪声系数(NF)与噪声因数(F)的关系式:(NF)= 10logF以及F =db/10)10(NFdb噪声因数为:F = 3.162。
可用如下等式计算多个双端口设备的级联噪声因数:= F1 + (F2 - 1) / G1 +FEQN2Total(F3 - 1) / (G1 × G2) + ...如果在我们的系统输入增加一级外部LNA,可以利用EQN2计算新的噪声因数。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首先,灵敏度是指接收机在低信号强度情况下能够接收到的最小有效信号强度。
通常以接收和解码导航信号的最低功率为衡量标准,以dBm或dB-Hz为单位进行表示。
接收机的灵敏度越高,就能在更弱的信号环境下工作,提高了定位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接下来,影响GPS接收机灵敏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天线性能:GPS接收机的天线性能直接影响信号接收的效果。
天线的增益、波束宽度和方向性等指标都会对接收机的灵敏度产生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天线和调整其方向也是提高灵敏度的重要手段。
2.前端设计:前端设计主要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的设计和功率分配等。
LNA的噪声系数和增益直接影响了接收机的灵敏度。
较低的噪声系数和合适的功率分配可以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
3.中频放大器(IF)设计:IF放大器的设计和性能对于信号处理的正确性和灵敏度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合适的增益、线性度和频带宽度都是提高灵敏度的重要因素。
4.数据处理算法:接收到的GPS信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解调、解码、滤波等处理才能得到最终的定位结果。
因此,高效、精确的数据处理算法也是提高灵敏度的重要因素。
除了影响因素,还有一些方法可以提高GPS接收机的灵敏度:1.天线方面:选择合适的天线,并根据天线增益和方向性调整天线的方向,以获得更好的信号接收效果。
2.前端设计:合理选择LNA的设计参数,以获得更低的噪声系数和更高的增益。
优化功率分配,增强前端输入信号的有效性。
3.中频放大器设计:充分考虑IF放大器的设计参数,以保证其增益、线性度和频带宽度的一致性。
避免过度放大和失真。
4.数据处理算法:针对GPS信号处理进行优化,提高解调和解码算法的性能,优化滤波和数据处理流程,从而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
综上所述,GPS接收机的灵敏度是衡量其接收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灵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接收机在低信号强度环境下的工作效果。
通过选择合适的天线、优化前端和中频放大器的设计以及优化数据处理算法等方法,可以提高GPS接收机的灵敏度,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
GSM射频指标详解

1 射频(RF)指标的定义和要求1.1 接收灵敏度(Rx sensitivity)(1)定义接收灵敏度是指收信机在满足一定的误码率性能条件下收信机输入端需输入的最小信号电平。
衡量收信机误码性能主要有帧删除率(FER)、残余误比特率(RBER)和误比特率(BER)三个参数。
这里只介绍用残余误比特率(RBER)来测量接收灵敏度。
残余误比特率(RBER)的定义为接收到的错误比特与所有发送的的数据比特之比。
(2)技术要求●对于GSM900MHz频段接收灵敏度要求:当RF输入电平为一102dBm时,RBER不超过2%。
测量时可测试实际灵敏度指标。
根据多款移动电话的测试结果来看:当RBER=2%时,若RF输入电平为-l09一l07dBm,则接收灵敏度为优;若RF输入电平为-l07一l05dBm,则接收灵敏度为良好;若RF输入电平为-105一l02dBm,则接收灵敏度为一般;若RF输入电平>-l02dBm,则接收灵敏度为不合格。
●对于DCSl800MHz频段接收灵敏度要求:当RF输入电平为-l00dBm,RBER不超过2%。
测量时可测试实际灵敏度指标。
根据多款移动电话的测试结果来看:当RBER=2%时,若RF输入电平为一l08一-105dBm,则接收灵敏度为优;若RF输入电平为一105-- -l03dBm,则接收灵敏度为良好;若RF输入电平为-l03一-100dBm,则接收灵敏度为一般;若RF 输入电平为>-l00 dB mm,则接收灵敏度为不合格。
1.2频率误差Fe、相位误差峰值Pepeak、相位误差有效值PeRMS(1)定义测量发射信号的频率和相位误差是检验发信机调制信号的质量。
GSM调制方案是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归一化带宽为BT=0.3。
发射信号的相位误差定义为:发信机发射信号的相位与理论上最好信号的相位之差。
理论上的相位轨迹可根据一个己知的伪随机比特流通过GMSK脉冲成形滤波器得到。
频率误差定义为考虑了调制和相位误差的影响以后,发射信号的频率与该绝对射频频道号(ARFCH)对应的标称频率之间的差。
EVM和RF的各种技巧知识详解

EVM和RF的各种技巧知识详解EVM和RF的各种技巧知识详解当你写完“EVM可能随着Front-End的IL增大而恶化”的时候,如果阅读者是一个基础概念知识都不好的工程师(工厂里的工程师很多都是如此),人家第一反应是“EVM是什么”,继而是“EVM是为什么会跟IL有关系”,然后还可能是“EVM还跟什么指标有关系”——这就没完没了了。
所以我这里打算“扯到哪算哪”,把一些常见的概念列举出来,抛砖引玉,然后看看效果如何。
1、Rx Sensitivity(接收灵敏度)接收灵敏度,这应该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表征的是接收机能够在不超过一定误码率的情况下识别的最低信号强度。
这里说误码率,是沿用CS(电路交换)时代的定义作一个通称,在多数情况下,BER (bit error rate)或者PER (packet error rate)会用来考察灵敏度,在LTE时代干脆用吞吐量Throughput来定义——因为LTE干脆没有电路交换的语音信道,但是这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进化,因为第一次我们不再使用诸如12.2kbps RMC(参考测量信道,实际代表的是速率12.2kbps的语音编码)这样的“标准化替代品”来衡量灵敏度,而是以用户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吞吐量来定义之。
2、SNR(信噪比)讲灵敏度的时候我们常常联系到SNR(信噪比,我们一般是讲接收机的解调信噪比),我们把解调信噪比定义为不超过一定误码率的情况下解调器能够解调的信噪比门限(面试的时候经常会有人给你出题,给一串NF、Gain,再告诉你解调门限要你推灵敏度)。
那么S和N分别何来?S即信号Signal,或者称为有用信号;N即噪声Noise,泛指一切不带有有用信息的信号。
有用信号一般是通信系统发射机发射出来,噪声的来源则是非常广泛的,最典型的就是那个著名的-174dBm/Hz——自然噪声底,要记住它是一个与通信系统类型无关的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从热力学推算出来的(所以它跟温度有关);另外要注意的是它实际上是个噪声功率密度(所以有dBm/Hz这个量纲),我们接收多大带宽的信号,就会接受多大带宽的噪声——所以最终的噪声功率是用噪声功率密度对带宽积分得来。
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

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The Analysis on the Sensitivity of GPS Receiver深圳市华颖锐兴科技有限公司摘要: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是影响GPS 应用范围的非常关键的指标,目前业界纷纷推出高灵敏度的GPS 接收系统,使得GPS 的室内定位成为可能,大大拓展了GPS 的应用场景。
本文对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性能进行原理性分析,并给出了设计高灵敏度GPS 接收模块的建议。
关键词:GPS 高灵敏度 接收机设计Abstract: High sensitivity is a key feature for GPS receiver to extend its application field. A lot of high sensitivity GPS receiver chipsets has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industry, making the indoor positioning possib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inciple of the high sensitivity from both RF part and baseband part, and gives some advices on the design of high sensitivity GPS receiver. Key words: GPS, High Sensitivity, Receiver Design1 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定义随着GPS 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业界对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灵敏度的接收性能可以令接收机在室内或其它卫星信号较弱的场景下仍然能够实现定位和跟踪,大大拓展了GPS 的使用范围。
作为GPS 接收机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高灵敏度一直是各个GPS 接收模块孜孜以求的目标。
wifiota接收灵敏度标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wifiota接收灵敏度标准这一主题,我们需要首先了解什么是wifiota以及接收灵敏度标准的含义和作用。
一、什么是wifiota?1. wifiota是一种专门用于物联网设备的通信技术,它采用Wi-Fi协议来连接设备并进行数据传输,使得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互联互通。
在物联网时代,wifiota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工厂等领域,已经成为物联网设备通信的重要方式。
2. 了解wifiota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对我们理解接收灵敏度标准至关重要。
只有充分理解wifiota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才能更好地去评估和掌握其接收灵敏度标准。
二、接收灵敏度标准的概念和作用1. 接收灵敏度是指接收设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接收并识别到的最小信号强度。
在无线通信中,信号的传输往往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接收设备的接收灵敏度标准直接关系到设备是否能够有效地接收信号,从而影响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2. 接收灵敏度标准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评估设备在接收信号方面的性能表现,以及确定设备能够正常工作的最低信号强度。
通过了解和掌握接收灵敏度标准,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无线通信设备的选型和性能评估,确保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通信。
三、wifiota接收灵敏度标准的评估和应用1. 评估wifiota接收灵敏度标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设备本身的接收灵敏度指标、通信环境和干扰因素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接收灵敏度标准进行全面的评估,能够更好地了解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信号接收能力,从而为设备的部署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来确定wifiota设备的接收灵敏度标准,以确保设备在特定环境下能够稳定地进行通信。
而对于不同的物联网设备,其对接收灵敏度标准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的评估和应用。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wifiota接收灵敏度标准的评估和应用对于物联网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收灵敏度指标分析本文对接收机设计、测试一些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噪声系数对接收机灵敏度的影响;本振频率误差与接收机灵敏度的影响;接收机灵敏度的两种表达方法有何联系等进行了一些较为接近理论的分析。
由于本人理论水平的限制一定会有很多理解不正确的地方,不当之处还请大家讨论。
接收灵敏度是检验基站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它是制约基站上行作用距离的决定性技术指标,也是RCR STD-28协议中,空中接口标准要求测试的技术指标之一。
合理地确定接收灵敏度直接地决定了大基站射频收发信机的性能及其可实现性。
它是对CSL系统的接收系统总体性能的定量衡量。
接收灵敏度是指在确保误比特率(BER)不超过某一特定值的情况下,在用户终端天线端口测得的最小接收功率,这里BER通常取为0.01。
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可以用下列推导得出:根据噪声系数的定义,输入信噪比应为:(S/N)i=NF(S/N)o其中NF为噪声系数,输入噪声功率Ni=kTB。
当(S/N)o为满足误码率小于10-2时,即噪声门限,则输入信号的功率Si即为接收灵敏度:Si=kTBNFSYS(S/N)o (1)其中:k:波尔兹曼常数(1.38×10-23 J/K);T:绝对温度(K);B:噪声带宽(Hz);NFSYS:收信机噪声系数;(S/N)o:噪声门限。
k、T为常数,故接收机灵敏度以对数形式表示,则有:Si=-174dBm+10lg B+ NFSYS+(S/N)o (2)举例来说,对于一个噪声系数为3dB的PHS系统,其带宽计为300KHz,如果系统灵敏度为-107dBm,则该系统的噪声门限为:(S/N)o=174-107-10lg(3×105)-3=9.2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为提高接收机灵敏度也即使Si小,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降低系统噪声系数,另一个是使噪声门限尽可能的小。
π/4DQPSK有三种解调方式:基带差分检测、中频差分检测、鉴频器检测。
可以证明[1]三种非相干解调方式是等价的,我们以基带差分检测为例进行分析。
在具有理想传输特性的稳态高斯信道,基带差分检测的误比特率曲线表示于图1实线[2]所示,由图可以查出在误比特率BER为0.01时,噪声门限(S/N)o为6dB,对于上述例子来说,其噪声门限还有可以再开发的潜力。
图1 π/4DQPSK的误比特率性能及频差Δf引起的相位漂移Δθ=2πΔfT对误比特率的影响对于基带差分检测来说,收发两端的频差Δf引起的相位的漂移Δθ=2πΔfT。
当Δθ>π/4,将会引起系统的错误判决。
因此系统设计必须保证Δθ<π/4。
当Δθ取不同值时,误比特率的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Δf=0.0025/T时,即频率偏差为码元速率的2.5%时,在一个码元内将引起90的相差。
在误比特率为10-4时,该相差将引起1dB的性能恶化。
所以说,为了获得较高的接收机灵敏度一方面可以从降低低噪放的噪声系数上考虑,另一方面提高本地振荡器频率精度对改善系统的灵敏度也是很重要的。
接收机灵敏度有两种表示方法,我们常用的是用dBm表示,而在协议中接收机灵敏度的表示单位通常是用dBμv来表示的。
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dBm是功率的单位,而dBμv是电势的单位。
信号电势Es与信号功率Si的关系为:RsSi(3)Es4我们所用的系统的阻抗一般为Rs=50Ω,当信号功率Si用dBm表示,信号电势Es用dBμv表示,则有20lgEs=113+10lgSi (4)举例来说,灵敏度-106dBm,也就是7dBμv。
式(2)、(4)是我们经常能用到的应该记住,熟练换算。
在有线电视技术中我们常常遇到几个信号参数的量值,这几个量值是对数单位---分贝(db)。
用分贝表示是为了便于表达、叙述和运算(变乘除为加减)。
分贝是表征两个功率电平比值的单位,如A=10lgP2/P1=20lgU2/U1=20lgI2/I1。
分贝制单位在电磁场强计量测试中的用法有如下三种:1、表示信号传输系统任意两点间的功率(或电压)的相对大小。
如一个CATV放大器,当其输入电平为70dbμV时,其输出电平为100dbμV,也就是说放大器的输出相对于输入来说相差30db,这30db是放大器的增益。
2、在指定参考电平时可用分贝表示电压或电场强的绝对值,此参考电平通称为0db。
如定义1μV=0dbμV、1mW=0dbm、1mV=0dbmV。
例如,现有一个信号A其电平为3dbμV,换算成电压的表示方式为:3=20lgA/1μV、A=2μV,即这个3dbμV的信号电压为2μV。
3、用分贝表示电压或场强的误差大小,如30±3db。
通常db是表征电路损耗、增益的量值;dbmV和dbμV是表征信号的相对电平值,由于1mV=1000μV,所以有0dbmV=60lg10=60dbμV。
例如,信号电平是70dbμV,用dbmV表示是70-60=10dbmV;dbm和dbw是表征信号的相对功率值,由于1W=1000mW,所以有0dbW=30lg10=30dbm,例如光功率为9dbm ,换算成功率的单位(瓦)有:9=10lgx,x=7.9mW 。
功率与电平的换算(dbm与dbμV的换算):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手里都只有一台场强计,它的量值单位通常是dbμV,但在一些高频功率放大器中往往只给出输出信号的功率值,为此要将功率值换算成电平值,对于50欧阻抗的信号源来说,当其输出功率为1mW(0dbm)时,其端电压输出应为U=50P-E2×1000000=223606.7978μV,用分贝表示是:20lg223606.7978=107dbμV。
也就是说0dbm的50欧信源的输出电平为107dbμV。
例如1:一50欧的高频功率放大器其输出功率为50dbm,求其输出电平,有:107+50=157dbμV。
例如2:某50欧接收设备其最小接收功率为-90dbm,求其最小接收电平,有:107-90=17dbμV。
当需要表示系统中的一个功率(或电压)时,可利用电平来表示。
系统中某一点的电平是指该点的功率(或电压)对某一基准功率(或电压)的分贝比10 lg( P / P0 ) = 20 lg( U / U0 )显然,基准功率(即P=P0)的电平为零。
对同一个功率,选用不同基准功率P0(或电压U0)所得电平数值不同,后面要加上不同的单位。
若以1W为基准功率,功率为P时,对应的电平为10 lg(P/1W),单位记为dBW(分贝瓦)。
例如功率为1W时,电平为0dBW;功率为 100W时,电平为20dBW;功率为100mW时,对应的电平为10lg(100mW/1W) = 10lg(100/1000) = -10dbW已知系统中某点的电压,也可用dBW来表示该点的电平。
例如某输入端的电压为100mV,则其输入功率P = U^2/Z = 0.1^2 /75 = 1.3 × 10^(-4) W对应的电平为10lg( 1.3 × 10^(-4) / 1 ) = -38.75dbW若以1mW为基准功率时,则功率为P时对应的电平为10lg(P/1mW),单位记为dBmW(分贝毫瓦)。
例如功率为1W时,电平为30dBm;功率为1mW时,电平为0dBm;功率为1uW时,电平为-30dBm;电压为1mV时,对应的功率P = U^2/Z = 0.001^2 /75 = 1.3 × 10^(-8) W =1.3 × 10^(-5) mW对应的电平为10lg( 1.3 × 10^(-5)mW /1mW) = -48.75 dbm若以1mV作为基准电压,则电压为U时对应的电平为20lg(U/1mV),单位记为dBmV(分贝毫伏)。
例如电压为1V时,对应的电平为60dBmV;电压为1uV时,对应的电平为-60 dBmV ;功率为1mW时,电压U = sqr( P*Z ) = sqr(75*10^(-3)) V = 274 mV对应的电平为20lg(274mv/1mv) = 48.75 dbmv若以1uV为基准电压,则电压为U时对应的电平为20lg(U/1uV),单位记为dBuV(分贝微伏)。
例如电压为1mV时,电平为60dBuV ;电压为100mV 时,电平为100dBuV ;功率为1mW时,电压U = 274 mV = 2.74 × 10^(-5) uV对应的电平为20lg(2.74 × 10^(-5) / 1 ) = 108.75 dbuV电平的四个单位dBW、dBm、dBmV、dBμV之间有一定的换算关系,表所示左边的原单位变换为上边的新单位时需要增加的数值。
利用表可以方便地把电平由一种单位化为另一种单位。
例如要把115dBuV化为其它单位表示,可利用表中最后一行:化为dBW时用第一列数-138.75,即用原来的数加-138.75得- 23.75,说明115dBμV相当于-23.75dBW;类似地,115dBuV相当于115-108.75=6.25dBm;相当于115-60=55dBmV。
若把dBmV化为其它单位,则应用第三行;若把dBm化为其它单位,则应用第二行;若把dBW化为其它单位,则应用第一行等等。
dBW(新) dBm(新) dBmV(新) dBμV(新)dBW(原) 0 30 78.75 138.75dBm(原) -30 0 48.75 108.75dBmV(原) -78.75 -48.75 0 60dBμV(原) -138.75 -108.75 -6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