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
注释:岐嶷:峻茂之状,形容幼年聪慧。
意:意识。
及:至,达到。
致:送到。
下:下属官员。
咸:都。
置:放置。
校:比较。
大悦:十分高兴。
译文:邓哀王曹冲字仓舒,很小的时候就聪慧过人,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
”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汗不敢出》
注释:敕见:皇帝下诏书接见
惶:恐惧
誉:美名、荣誉
战战:害怕得发抖的样子
语:对······说卿:你
何以:为什么
复:再,又
译文:钟毓和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
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
”于是奉旨进见。
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
”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
成语典故-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曹冲的父亲曹操是个大官,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他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
这可是一件难事。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怎么称法呢?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
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秤象的办法。
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嘴里不说,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
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一时也想不出来。
他父亲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牵了大象,跟着他到河边去。
他的父亲,还有那些官员们都想看看他到怎么个称法,一起跟着来到河边。
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想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
曹冲说:“齐水面在船帮上划一道记号。
”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
这时候大船空着,大船就往上俘起一些来。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说:“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接下来曹冲叫人挑了石块,装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担又一担,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行了,行了!”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块又一担一担地挑下船来。
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可见,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得到的总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
曹冲真聪明!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这是阿基米德原理。
曹冲将大象放在船上,船排开水的重力等于大象加上船的重力。
之后又放入石头,石头和船的重力等于大象和船所受的重力时,设大象受重力家A船受重力为B,石头重力为C由于他们都在水肿漂浮,重力等于所受浮力。
曹冲称象的简短故事

曹冲称象的简短故事1.曹冲称象的故事简短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称赞曹冲幼时过人的智慧。
智慧不在年龄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扩展资料:“曹冲称象”原理:“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
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可是,在那个年代(公元200年),虽然阿基米德原理已经发现了500年,但这一原理直到1627年才传入中国,小曹冲不可能知道这个原理,更不用说浮沉条件了。
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
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等量替换法是一种常用到的科学思维方法。
这里再讲一个爱迪生的小故事。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位数学基础相当好的助手叫阿普顿。
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电灯泡的玻璃壳交给阿普顿,要他计算一下灯泡的容积。
阿普顿看着梨形的灯泡壳,思索了好久之后,画出了灯泡壳的剖视图、立体图,画出了一条条复杂的曲线,测量了一个个数据,列出了一道道算式。
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计算,还未得出结果。
爱迪生看后很不满意。
只见爱迪生在灯泡壳里装满水,再把水倒进量杯,不到一分钟,就把灯泡的容积“算”出来了。
这里,爱迪生用倒入量杯里的水的体积代替了灯泡壳的容积,用的也是等量替换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冲称象2.曹冲称象简略内容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曹冲称象原文、译文及寓意学习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寓意: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人人都能办大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50字

曹冲称象的故事50字
曹冲称象的故事。
曹冲是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小儿子,聪明伶俐,被誉为“小不点”。
有一天,诸葛亮带着曹冲去看象。
象是一种庞大而强
壮的动物,曹冲从未见过,对它充满了好奇。
在看象的过程中,曹冲发现了一个问题,大象的体型太庞大了,就算是成年人也未必能够称得上来。
于是,曹冲提出了一个大胆的
想法,他要尝试称象!诸葛亮听了曹冲的话,笑了笑,便答应了他
的请求。
曹冲走到大象身边,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大象的皮肤坚厚而
粗糙,鼻子长长的,耳朵宽大,身体笨重。
曹冲想了一会儿,然后
他找来了一根长长的绳子,细心地测量了大象的身体各个部分的尺寸,然后开始称象。
曹冲首先用绳子量了大象的鼻子,然后将绳子缠绕在大象的鼻
子上,再用手拉紧绳子,终于称了一下。
接着,他又用同样的方法
称了大象的耳朵、腿和身体。
在曹冲称象的过程中,大象显得非常
温顺,似乎明白了曹冲的意图,没有一丝不耐烦。
最后,曹冲将所有的数据整理在一起,算了一下,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大象的鼻子最重,其次是身体,再次是腿,最轻的是耳朵。
曹冲高兴地向诸葛亮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诸葛亮也对他的聪明和勇气表示赞赏。
曹冲称象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勇敢地去尝试新事物。
同时也要注重细节,善于观察,善于总结,这样才能够取得成功。
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不要退缩,要勇敢地向前迈进,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去尝试,去实践,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曹冲称象 小古文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注释:若:相比;及:达到;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校:通“较”,比较;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咸:全,都。
)
译文:
曹冲年龄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赶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曹冲称象成语故事

曹冲称象成语故事曹冲称象成语故事1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名叫曹冲,曹冲的爸爸是个大官。
有一天,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于是就对手下的官员说:”你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我想知道它有多重。
”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它?手下的官员开始使劲想,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
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冲,大家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而且大象这么重,他怎么可能想到办法称它呢!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
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也想不出来。
他爸爸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把大象牵了过来,跟着他到河边去。
他的爸爸,还有那些官员们都很奇怪,曹冲去河边干什么呢?大家都想看看他到底怎么称大象,就一起跟着来到河边。
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很多。
曹冲说:“在船挨着水的地方画一条线做记号。
”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
这时候大船空着,就往上浮起来很多。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想:“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他这样怎么能称出大象有多重呢?”接下来曹冲叫人搬了很多石块过来,装到大船上去,搬了很多很多,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曹冲看见船上的记号到了水面,就大喊:“行了行了!不要再搬啦!”就叫人把石块一块块搬下船来。
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个记号的地方,这时候,石头和大象是一样重的;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
曹冲称象六年级上册文言文

曹冲称象六年级上册文言文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操的儿子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
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本研讨课: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人:韩燕翔(二年级组)
2017/9/19 教学目标:
1.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并能用自己的话分步骤说清楚称象
的过程;
2.能找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
办法好。
3.对比理解“才七岁”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并能用自己的话分步骤说清楚称象的过程;
2.能找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称象秤杆船底岁月然后
站立做人作业
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说话步骤
1.自读全文,看看文中写到了哪几种称象办法?读明白的用
姿势告诉老师。
2.用“——”划出两种称象办法,指名汇报。
3.数一数曹冲称象的办法有几句话。
曹冲为了把话讲清楚用
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请你找一找。
4.如果要给第一句加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可以加什么?
(先)
板书:先再然后
5.结合图读曹冲称象的四句话,理解称象方法的原理。
6.称象过程句子排序。
()
7.结合板书用上“先……再……然后……”复述称象过程。
师总结:我们以后想把一件事的步骤说清楚,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别人会听得更明白。
三、明白曹冲的办法为什么好,领悟人物特点
1.曹冲的这个办法好不好?从文中哪里看出来?那这个办
法到底好在哪里呢?要想知道,就得先明白官员们的办法不好在哪里。
2.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做法不好在哪里?
(合作提示:组长可以请思考出答案的同学或自己先说,再依次请其他同学说说想法。
组长可以这样和同学说:“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或“大胆地说说你的想法,说错了没关系。
”)
3.小组讨论:对比官员们的办法,说说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4.曹冲的办法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和官员们的办法有没有什么联系?
5.你认为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6.师:而想出这个办法时曹冲只有七岁。
对比理解“才七岁”,激励学生。
四、总结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