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少女形象◆“国风”中有不少恋歌,由于劳动人民的经济地位和劳动生活,决定了这些恋歌健康、乐观的基调。
这些爱情诗歌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透视《诗经》中的少女形象,可以发现少女所处的时代正处在我国由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规范、等级关系、封建礼教正在形成并逐渐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男女授受不亲”、“受制于父母,诸兄和人言”的社会道德规范正在形成。
<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召南·摽有梅》中的大龄女子向意中人坦率地表示:“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篇描写的少女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胆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你赶快抓紧时间吧,别错过了良辰吉日。
感情热烈,充满期盼,这是怎样的女子啊!她渴望爱情,就坦率地表白,就主动、大胆地追求,而这种主动追求是出自于内心爱的萌动,她们把自己比作熟透的梅子,呼唤小伙子们快来采撷。
这种对爱情的顺乎人性热烈追求,自然地发展着,不受任何礼法的约束,无需遮遮掩掩。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善良、美丽的静女,原本和情郎约好在僻静的城隅相会,“俟我于城隅”,但调皮的她,一来到这儿,就藏了起来,“爱而不见”,使痴情的小伙子焦急万分而“搔首踟蹰”,不知如何是好。
看到这情景,少女再也不忍心藏下去了,她突然出现在情郎面前,多情地送给他一个光闪闪的“彤管”,“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诗经》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诗经》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十五国风”中有关妇女爱情与婚姻的诗篇不仅占有大量的篇幅,而且独具特色。
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以及创作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试从《诗经》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入手,通过对文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来讴歌和赞美女性忠贞的爱情;来了解和认识当时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对人们爱情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意义Image of women in the "Book of SongsAbstract Book of Songs "is the first realist poetry collection, which reflects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the middle of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15 MAK poems about women, love and marriage is not only occupy a lot of space, but also unique. Which shape the image of women as well as writing style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literary crea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Book of Songs "in the shape of the female image to start to analyze the shape of the female image on the paper to eulogize and praise the devoted love of women;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vailing political, economic, ethical, moral people love life the impact.Keywords:Book of Songs Image of women Significance目录一.诗经当中的爱情诗 (1)二.诗经当中的女性形象 (1)(一)婚前女性形象 (1)(二)婚嫁中喜悦的女性形象 (3)(三)婚后的女性 (4)(四)其他女性形象。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的意思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这是出自《诗经·国风·秦风·无衣》中的一句诗句。
此诗句出自《诗经》中的《秦风》,描写了一个木兰之家的女子在朝晨时挽起门帘,晚上时展开帷幕的情景。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舒适的家居环境,也反映了古代女子在家中的温柔体态和勤谨贤惠的美德。
木兰是一种花草,形容木兰娇柔美丽,而兰香袭人。
这句诗中朝搴阰描绘了木兰的花姿,以朝晨为背景,暗示了一种清新、娇嫩的气息。
夕揽洲之宿莽中的夕,描绘了木兰的妩媚和温柔,晚上揽洲之宿莽更增添了一丝神秘和疏离的意境。
作者通过这样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木兰娇媚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句诗中,木兰兼具华美与妖艳,风华绝代,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木兰是一种美丽、高雅的花卉,常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风韵和气质。
在《诗经》中,木兰被视为女子的代名词,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既描绘了美丽的风景,也暗合了女子的温柔、娇美的美德。
这句诗既传达了对美好家居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对女子娇嫩姿态的歌颂和赞美。
在古代我国,妇女在家中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和养育子女的责任,她们以娴熟的技艺和无私的母爱呵护家庭,展现出了极高的道德情操和家庭责任感。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充分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家庭、女性美德的赞美和追慕。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中的木兰一词,正是对古代我国女性的美好祝愿和赞美之情。
木兰花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木兰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象征。
木兰花承载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美好祝愿和赞美之情,被赋予了高尚、纯洁、娴静的品质。
在我国古代文人笔下,木兰花常常象征着女子的高雅品行和气质,成为了我国文化中永恒的意象。
另外,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这句诗还有包含着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的意蕴。
搴,揽,皆是抓取的意思,诗句中用以形容木兰,似乎透露着作者对于自由的向往。
诗句中闪耀着女性强烈的生命力和求知欲望,也让人想到了当代女性的积极向上,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赏析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赏析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国风》是一部描写国家各地的民生百态、风土人情的诗集。
其中之一《邶风·静女》是一首描写静谧女子的诗歌,下面就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邶风·静女》共分为两章,每章三句,围绕着静谧女子的形象展开描写。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章: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乱世,各国争霸,纷争不断。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邶国却有一位静谧的女子。
诗中使用了“静”、“德”等词语来形容女子,给人一种纯朴、善良的感觉。
首句“静女其姝,巷无宿娃”一开始就展示了女子的美貌和端庄。
她不同于其他女子,独自一人居住在巷子里,不与俗世沾染。
在第二章中,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品性和修养。
“照之以日,不可以琢玉”,这句话无疑是对女子品性高尚的赞美。
即使将她与最稀贵的玉石相比,也显得略显不足。
这种赞美展示了女子的高贵和异常,她有着与众不同的灵魂和修养。
最后一句“假而寐之,不果躬之”,揭示了女子独立自主的内心。
她即使接受了别人的赞美和称颂,也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本真。
她宁愿保持自己的宁静,不愿屈从外界的诱惑。
这种独立的精神,让她在混乱世道中仍然保持了她独特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静谧女子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独立、正直、高贵的女性形象。
这种形象与时代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宁静、纯洁的感受。
诗人通过对女子的赞美,表达出对纯洁善良品性的向往,也透露出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总之,《邶风·静女》是一首通过对女子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独立、高贵、正直的女性形象。
诗中没有章节之分,每一句话都是对女子的精准描摹,使整首诗达到了简洁而生动的表达效果。
这种描写方式清新简洁又不失深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女性高尚品德的推崇和向往,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批判。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引言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先秦时期至东周时期的诸多古代诗歌。
在诗经中,女性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通过她们的描写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认知和对待。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女性形象以及其所暗示的社会地位。
女性形象的描绘在诗经中,女性被描绘为美丽、温柔、贞洁等特质。
例如,在《国风·召南·申卯》中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这表达了女子不仅容貌美丽,而且道德坚定。
此外,《国风·周南·关雎》中也出现了贤淑忍辱的乐毅妇人,“乐彼之园,言笑晏晏”,传递出了对于妇女坚韧不拔和品行上佳的赞颂。
同时,在一些作品中,妇女也被描绘为主动、聪明等积极形象。
例如,《国风·王风·静女》中描述了一个女子的决绝勇敢,“静女其姝,贻我彤管。
”这种描写突破了传统对于女性被动、柔弱的刻板印象。
社会地位的反映尽管妇女在诗经中被赞美,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她们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首先,诗经中表现出男权社会的特征,男性角色在其中更为重要和突出。
例如,在《国风·周南·桃夭》中传递出了男子执掌家庭以及婚姻决策权的信息。
其次,在一些作品中也存在着对妇女不公正待遇的暗示。
比如,《国风·秦风·大车》通过形容男性与妇女结婚时所需要支付聘礼等方式,暗示了社会上的物化和奴化女性现象。
此外,诗经中还有一部分关于宫廷生活、后宫情感等内容,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王族和贵族社会对于女性进行身体和情感控制的局面。
结论综合来看,在诗经中虽然表现了对妇女形象赞美以及一些积极描述,但是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男权思想和对女性地位的束缚。
通过对诗经中女性形象的审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对待妇女的态度和认知。
然而,诗经作为古代文献,其描绘的女性形象仅仅是在当时特定语境下的一种表达,不能简单地将其中观念直接迁移到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中,女性在法律、教育、就业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和机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诗经》中的女子形象1. 引言1.1 概述本篇长文将探讨《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诗经》记录了早期中国社会的风貌、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其中,女子形象作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角色与地位的认知与表达。
通过分析《诗经》中女子形象的多样性以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对于女性身份与价值观的建构。
1.2 文章结构本文首先介绍《诗经》中女子形象的重要性,并探讨这些形象多样而丰富的特点。
随后,文章将从贤良淑德、天真活泼和忧郁哀伤三个方面详细分析《诗经》中主要出现的女子形象,并探索这些形象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意义。
接着,我们将论述女子在家庭、文化艺术和政治社会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强调她们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并强调《诗经》中女子形象对于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诗经》中女子形象,深入探讨和理解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女性身份与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女子形象以及她们在家庭、文化艺术和政治社会变革中的角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女性地位与作用的认知。
同时,本文也将强调女子形象对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文化视野。
2. 《诗经》中的女子形象2.1 女子形象的重要性在《诗经》中,女子形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首先,《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被广泛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而其中描写女子形象的篇章更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以及传统美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女子形象的多样性《诗经》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女子形象,展现了她们在不同情境下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和个性。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贤良淑德、温柔贤惠的女性形象,她们忠于家族、尊敬丈夫,并以纯洁善良著称;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天真活泼、独立聪明的女子形象,她们具有自我主张和个性魅力;此外,在一些悲伤和动荡时期中,《诗经》也刻画了那些充满忧愁和哀伤的女性形象。
关于《诗经》婚恋诗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

关于《诗经》婚恋诗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作者:张海英甄心恒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9期摘 ;要:《诗经》被誉为中国诗歌之源,其成功开创了我国文学抒情诗歌的先河,所涵盖的诗歌内容和范围更是非常广泛。
《国风》作为《诗经》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一部分便是婚恋诗,充分展现了古代先民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生活,特别是诗歌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非常生动且丰富,每一位女性身后都代表着她们或深情,或精彩,或惋惜的爱情故事,代表着她们不一样的婚姻生活。
本文将就《诗经》婚恋诗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诗经;女性人物;婚恋诗;形象研究作者简介:张海英(1980.9-),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讲师,从事文化研究、语言、文学教育研究;甄心恒(1981.6-),男,汉族,河北石家庄新乐市,硕士,讲师,从事文化研究、哲学教育、文艺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02引言:《诗经》中反映女性爱情、婚姻的诗歌比重是非常高的,每一首诗歌都熏染和描绘出了一位女性真实而又神秘的形象,与此同时也表达了那一时代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生活的观念。
在诗歌与女性之间,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存在,这种感情给人的感觉是美好的,但也是神秘的。
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就《诗经》婚恋诗中呈现出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恋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诗经》记载的是周代时期的诗歌内容,在周代女子的地位和权利是比较高的,其可以和男子一样勇敢主动地去追求爱情,享受恋爱。
所以,周代女子更愿意去表达自己在恋爱中的小心思,有大胆、有主动,亦有羞涩、有缠绵。
1、约会:欢快愉悦恋爱进入到约会阶段便是男女互相爱慕与倾心之时。
诸如《王风·丘中有麻》里面写到: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描写的便是女子正在等候情人时内心深处感受到的来自约会时的开心与甜蜜。
诗经中写女子的诗句

诗经中写女子的诗句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国风·周南·桃夭》3、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国风·召南.野有死麕》4、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国风·邶风·燕燕》5、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国风·陈风·东门之池》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国风·卫风·硕人》7、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8、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国风·郑风·出其东门》9、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10、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诗经·陈风·月出》1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国风·邶风·静女》12、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吕安宁(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号:070114095 指导教师:尹雪华副教授)摘要:《诗经〃国风》里160篇作品中大约有68篇爱情诗,这些爱情诗诗真实的表现了两千五百多年前人们的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生活态度和感情历程,塑造了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她们美丽、热情、坦率、孤苦、决绝。
从这些女性形象中,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女性对于爱情、婚姻、生活的态度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流露。
关键词:诗经;国风;女性形象;《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诗经》中国风吟唱男女恋情,即一种用地方声调来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1]。
因此表现女性生活的诗篇很多。
“十五国风”中有大量情诗,着重描写女性情感生活。
“一百六十篇中关涉到两性世界的诗作,基本肯定的有六十八篇,所占比例为42.5﹪,数量可谓蔚为大观。
[2]”也可以说《国风》是《诗经》中有关女性形象最精彩全面深入的部分。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3]”。
诗歌中记载她们的感受,抒发内心的体验,恋爱与婚姻中的喜怒哀乐。
有对爱的憧憬,对爱的执着,对爱的誓言,对爱的决绝。
这些都呈现出鲜活的女性形象。
以下从几个方面加以评析。
一、美德美貌美好纯真《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离不开一个“美”字。
不论是外在美还是内在美,都令人赏心悦目,美好女子的形象跃然于眼前,正是《国风》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开始就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女子形象---“窈窕淑女”。
“窈窕”即娴静美好的样子,包含有身段苗条之意,而“淑”指善、好。
因此“窈窕淑女”是君子心中的好配偶,令其“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出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与倾心。
在《卫风•硕人》中,女子的美丽更是令人惊叹。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清人姚际恒极为推赏此诗,称言“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4]”。
在此诗中历来被推崇的就是描写庄姜之美的几句,细致地刻画了庄姜美丽出众的容貌,娇媚的情态。
连用六个比喻来刻画庄姜的美丽:“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作者用柔荑、凝脂、蝤蛴、瓠犀、螓首、蛾眉来比拟形容庄姜的双手、皮肤、颈项、牙齿、前额和眉毛,不仅贴切同时更显得形象生动。
描写到这里已经很精彩了,作者接着描写她的情态:“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极尽形容其目光顾盼的动态。
到此庄姜那楚楚动人的笑靥以及脉脉含情的眼眸早已叫众人的心都沉醉进去了。
当然美好的女子,还在于品德与修养。
《诗经•卫风》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其内在的涵养以及美德的展现也不乏其篇。
《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这里用茂盛的桃枝,艳丽的桃花比喻新娘的青春美丽,言行以及德行之美。
《诗经•国风》中的《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澣我衣。
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诗中描绘了女子获葛治葛到纺织成布,展现其勤勉。
在中国的传统中,对女子的要求从来是严苛的。
所谓“妇德、妇言、妇功、妇容”四德,这里表现的就是一位勤劳、善良、孝敬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窈窕”、“淑”、“勤”等美德都是长久文化积淀而成的女性美好形象。
对于具有优秀品质的女子不得不提的就是许穆夫人,一个拥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奇女子。
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不顾自己的安危,她有着坚定的信念与无畏的精神。
公元前660年,冬天的十二月,北狄侵犯卫国,卫国败兵。
卫懿公也由此阵亡,卫国覆灭。
卫人拥立戴公做为他们的国君,第二年戴公也去世了,于是文公继位。
许穆夫人为戴公亲妹,远嫁许国穆公,听到卫国国破君亡的噩耗之后悲痛欲绝,不禁产生家国破灭之感。
她毅然决定要挽救自己的祖国,决心冲破重重阻碍,赶回祖国,吊唁卫侯,并为拯救灾难深重的卫国尽自己一份力量,救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载驰》一诗便是许穆夫人这一历史斗争的形象写照。
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为了拯救祖国不顾个人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后来被录进《诗经•鄘风》里,许穆夫人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的爱国女诗人。
她那刚烈坚毅的气概,在古代妇女中可说是一个超群拔俗的形象并散发着传奇的色彩。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载驰》这首诗分四章,第一章开头,“载驰载驱”直接展开许穆夫人驱车出场,风驰电掣而过。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一个忧字写尽了许穆夫人的焦急心情。
第二章衔接上文,爱国而违礼的许穆夫人和保守遵礼的许大夫相继出场后,双方展开激烈的论战。
许穆夫人表现了自己的决心:“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突出了女主人公的爱国激情。
第三章“陟彼阿丘,言采其蝱”许穆夫人经过努力冲破重重阻拦终于登上祖国阿丘的山坡。
同时经过深思熟虑,“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穆夫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故发此感。
第四章主要描写自己拯救祖国、设想的壮志宏图。
主人公思考着要向大国求援,这关乎于卫国的兴衰成败的大策。
更显现出许穆夫人卓越的政治远见以及超越于平常女性的胆识、智慧。
第五章她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你们一百个所思虑的,都不如我所选定要走的道路。
”全诗就在这铿锵有力的语句中戛然而止,一个爱国女诗人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二、言或不言痴情坦荡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一词尤为凸显。
情感表达比较委婉,不那么直接,人们一般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男女的感情世界里,男人往往处于攻势,而女人以含蓄为美,为德。
喜欢一个男子不会轻易开口,只是等着被表白。
即使是在知晓心爱男子的心意后也不会给以明确回应。
羞怯本是女子的天性,心中思念心上人却不敢说出来,娇羞中又有一篇痴情。
如《郑风•东门之墠》“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女子很想念所喜欢的男子,又觉得他无情于她,故觉得咫尺天涯。
从“室迩人远”的反差中,展现了女子感情虚掷的委屈,爱情失落的痛苦。
女子很思念对方,但却不去主动找他,只是想着“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内心的彷徨,欲语还休的羞怯、埋怨以及那份深深的情感都展现在我们面前。
如《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恋爱中的姑娘永远有一颗不安定的心,小鹿般突突跳着。
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女子无限猜想,激起心中层层波澜。
但又不去问,不敢肯定,内心焦虑又寝食难安。
《狡童》中的这位姑娘就是如此,为了爱慕的小伙子竟食不甘,寝不安,内心默默承受这份痛楚。
然而,大胆吐露思念情怀的女性、热切的表达自己的好感与爱意的女性也比比皆是。
如《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此诗中女主人公很想念未归的丈夫,宁可思念到头痛也不愿改变自己的意志。
“不去思念则又压抑不住自己想念的心,所以思念以致头痛却乐而所为。
相思成疾而心甘情愿,可见用情之深沉感情之坚贞。
[5]”相思成疾而心甘情愿,并且由“‘首如飞蓬’到‘甘心首疾’再到‘使我心痗’,相思之苦不断加深,这种痛苦已经演变成一种甜蜜的痛苦[6]”,可见用情之深沉感情之坚贞。
又以《郑风•褰裳》为例:“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也狂也且!”《褰裳》里的女子大胆泼辣,对徘徊不定的情郎下了最后通牒:你要想念我就来,不要磨磨唧唧,你如果不来找我,还有很多人等我选择。
诗中的女主人公在爱情上占有主动性,这样的性格给人酣畅淋漓的感觉。
多么直率的女子,痛快又不失自尊令人眼前一亮。
与此相似的在《召南•摽有梅》中,热情大胆的女子当众向男子示爱,“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可见女子对爱情的主动追求与强烈期盼。
“因为对时间有着天然的关注,这位女子越来越迫切希望南方及时相迎娶,唱出了‘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最强音,表现出女性特有的积极主动性。
[7]”在《柏舟》中也有强烈的体现:“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髡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他!”此诗主要表现一女子怨恨其母对她婚姻的干涉,呼天唤地,诉其怨愤之情。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规则与框架下的爱情循规蹈矩,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
孟子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8]” 《柏舟》中的女子却偏偏有着自己的心意:我就喜欢那个男孩子,就想嫁给他。
母亲啊,苍天啊,为什么不体谅我呢!诗中女主人公是持着“至死誓靡它”的态度,在抵抗家庭的阻挠时,态度坚决,勇于追求自己的婚姻上体现了率真的个性。
诸如此类的大胆主动吐露情怀的女子,《诗经•国风》中还有很多。
她们感情明晰、纯粹都是痴情坦率的女子。
有的对于爱情不敢言,有的直言不讳,果断喊出爱的讯息。
言或不言都是痴情一片,坦率自然地女子。
不论是率真大胆泼辣的还是性格柔婉动人的女子,都是一片痴情,坦率清新,都令人喜爱。
三、命运孤苦哀婉决绝《诗经•国风》一类很突出的女性形象便是命运不济的女子了。
然而她们在面对自己坎坷被弃的命运时,诉说着的不仅仅是对丈夫的爱恨交加、命运的不公更有点滴的自我安慰与鼓励。
当她们遭遇不幸时,并不是一味的低沉与消极,而是转向内心世界,寻求精神上的力量,鼓励自己自重、自爱、自立。
在《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身上显得尤为突出。
诵读此诗时,仿佛仍能听到女主人公催人泪下的悲怆呼声。
全诗共六章,弃妇自述身:三年前自己和氓相恋之后喜结连理,然而她三年如一日的辛苦操劳并没有让丈夫对自己从一而终,相反她容颜的渐逝最终被负心的丈夫所抛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悔恨的心情以及与氓决绝的坚定态度。
“从‘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这种恋爱的快乐及相思与‘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种伤心都反映妇女逐步有自己的在爱情、家庭中的精神期望值了。
[9]”诗从三年前男子求婚,女子于归的甜蜜回忆写起到婚后三年女子的日夜操劳和被弃的遭遇。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氓变得不仁与凶暴,“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她意识到自己是因为颜色故而见弃于人,但女主人公并没有一味的沉浸在这巨大的痛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