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爱情诗中女性的美

合集下载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

它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这些诗主题的揭示主要是通过对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刻画来完成的,我们从中可以体会那个时代女性对待情感、婚姻、生活的基本态度,了解夫权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与情感奴役、地位低下的真实境况,进而理解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争取平等与自由所做出的奋争与牺牲。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情感女性形象【引言】《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大约从周朝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歌谣与作品,涉及到当时从贵族乃至平民的各个阶层的生活与风俗。

而《诗经》中有关女性的作品非常多,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其中与女性爱情有关的作品为数不少。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诗经》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大体可分为纯真烂漫型、热情泼辣型、畏缩痴情型、刚烈果敢型、哀婉悲戚型、彷徨疑惧型和情深意长型。

一积极烂漫型1.1 纯真烂漫的女性形象《召南·摽有梅》中“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篇描写的少女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胆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歌者渴望爱情,就坦率表白,就主动地追求幸福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种主动追求是发乎于内心爱的萌动,将歌者急于嫁人的迫切心情和诚挚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悉性自然,合乎人性的自然发展,无需遮遮掩掩。

而她们的爱也像其性格一样,热烈中渗透着野蛮劲,这种大胆直率的美,无拘无束,发自纯真的灵性。

至今看来依然让人掩卷之余仍能深深回味无穷。

1.2 热情泼辣的女性形象《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课外阅读】《诗经静女》中的静女形象

【课外阅读】《诗经静女》中的静女形象

【课外阅读】《诗经·静女》中的“静女”形象《诗经》中的女性就像春天的群芳,“乱花渐欲迷人眼”,争奇斗艳,让多少痴情男子春心萌动。

我们最熟悉的《关雎》中的“淑女”像春天的河水一样具有婉顺美,又像秋天的苹果一样具有成熟美,而且德、才、貌俱备,因此让“君子”“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就是现代的男子也会为之心动,梦寐以求。

而《静女》中的“静女”又是什么样的女子呢?追求她的男子是否也会“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先看《静女》这首诗: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述恋爱中的男女秘密约会的情诗。

既然是约会,我们就可以断定相恋的双方已经互生爱慕之情。

由于在古代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又要受三从四德的约束,女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因此女人要想得到男子的青睐,最重要的前提是外貌要美。

事实正是如此,诗歌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反复赞颂了男子所喜爱的“静女”的外貌美,表现了“我”的痴情。

为了突出“静女”的仪表美,作者先后用“静”、“姝”、“娈”三个形容词和四个“美”字,把“静女”的美推向了极致。

先看“静”,历代解说者分别释之为“贞静”、“闲雅”、“善”、“文静”、“娴静”;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通过对带有“青”旁字的考证,认为“静”就是“小”,“静女”就是“少女”;而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静”是“靓”的假借:“五色疏密有章,则虽绚烂之极,而无淟涊不鲜”,意为色彩鲜艳美丽;笔者认为,闻先生的考证可备一说,不过,就《诗经》时代而言,约会中的女子肯定是少女,这一点不挑自明。

笔者同意许慎的解释,“静”其实是“年轻漂亮”的意思,“静女”就是现代所说的“靓女”。

再看“姝”,《说文解字》解释为“好”、“美色”,即容颜俊美。

最后看“娈”,《说文解字》解释为“恋、慕也”,这是其动词用法,实际还是“美好”之意。

至于四个“美”字,前三个表面看来是写“静女”的赠品之美,实际上是为了衬托“静女”的美,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谈。

诗经中最美好的八首诗

诗经中最美好的八首诗

诗经中最美好的八首诗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彩的题材而闻名。

其中,有不少经典之作,以下是其中八首最美好的选集。

1.《登楼》《登楼》是诗经中一首极为优美的爱情诗歌。

在诗中,女子登高望远,想起了自己的爱人,刻骨铭心的痴情不禁流露出来。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抒发了一位女子深深的爱慕之情。

“南楼之高兮,下观流之兮。

窈窕淑女,何独无故乎?2.《采薇》《采薇》是一首表达了女性独立自主之情的诗歌。

诗中,女子在采集草药时,出现了独善其身的姿态。

这首诗用优美的语言诠释了女性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

“薇兮薇兮,采之采之。

采我其蕨,以餧羔疋。

”3.《关雎》《关雎》是古代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之一。

这首诗是一首以交情为主题的诗,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卫风·硕人》《卫风·硕人》是一首很有亲和力、以人民的生活为主题的诗歌。

这首诗以深沉的哀思,表现了劳作的艰辛,体现了人类情感生活的悲哀。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乘言薦薦,婉如清浊之臭。

未见君子,憔悴如也。

”5.《邶风·静女》《邶风·静女》是表达女性独立自主精神的诗歌之一。

在这首诗中,女子坚守自己的思想,并以反抗的精神来制约自己的生活,展现了女性的自立性和个性魅力。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6.《越人歌》《越人歌》是一首以民族和爱情为主题的诗歌。

诗中,越族女子绝望之情令人感动,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体现了人对生命和自由的思考和追求。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周南·关雎》是一首风格优美的爱情诗,形象地表达了相爱的男女之间甜蜜的情感。

这首诗采用了押韵与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句美丽动人,极具感染力。

8.《蒹葭》《蒹葭》是一首表达人情天性的诗。

作品通过一个简单的藏头诗形式来叙述,《蒹葭》流露出了人物的感情,表达了一种对爱情的憧憬和期望。

《诗经》中最美的12首短诗,短到极致,美到极致

《诗经》中最美的12首短诗,短到极致,美到极致

《诗经》中最美的12首短诗,短到极致,美到极致十月三日小诗兄说下面这12首经典的《诗经》短诗,你比较钟爱哪一首呢?来源 | 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编辑 | 慈怀诗会(ID:cihuaishihui)人间草木,《诗经》最美!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古之先民关于生活、情感的记录,诗中有许多生活、工作的场景,完美还原了三千年前先民的生活。

从语言到情感,《诗经》无一不美。

今天,诗词君总结了12首诗经中的较短的诗作,美到让人窒息,一起来读一读吧!《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恭贺女子出嫁的诗,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练。

诗中把新娘的青春风韵比作鲜艳的桃花。

用桃枝累累的果实和桃枝叶茂密的树荫来象征新婚新娘婚后生活的幸福,是最美的比喻,也是最好的颂词。

《召南·摽有梅》摽【biào】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dài】其吉兮!有梅子,其实是三个!求我做学问,我就今天!摽有梅,顷筐塈【jì】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暮春时节,李子黄熟,纷纷落下。

一个女生看到这一幕,敏锐的感觉到时间无情,把人都扔了。

然而,她的青春一过,她就无限期地结婚了,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望爱情的诗。

唱出来的诗经:蒹葭《卫风·木瓜》你给我木瓜。

我会为琼付钱的。

报答土匪总是好的。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给我木头,我拿琼九作为回报。

报答土匪总是好的。

这首诗讲的是男女互赠礼物,可见感情之深。

木瓜、木桃、木梨,对应琼聪、琼瑶、琼九,重叠叠加,有起伏。

读书使人清新美好,文字之美衬托感情之美。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híchú】。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

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郑风•萚兮萚兮萚兮,风其吹女。

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讠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讠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陈风•东门之枌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

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

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陈风•宛丘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

《诗经》读后感:《诗经》里的爱情究竟有多美

《诗经》读后感:《诗经》里的爱情究竟有多美

《诗经》读后感:《诗经》里的爱情究竟有多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许许多多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诗经》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里的爱情是华夏儿女最古老的悠悠恋情的见证。

这些爱情里,都是如此简朴、自由,却奔放、热情。

又或是委婉、朦胧。

比起唐宋华丽浮艳的爱情诗,《诗经》中的爱情更能使人在平静的语言文字中浮想联翩,似乎身临其境,更为这此爱情故事感动万千。

“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躅。

”调皮的小女子与男子约肢,却藏了起来,男子见不到女子,又是着急又是无奈。

其实女子就躲在城边一个小角落里,看着不知所措的男子边笑着。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我爱的不只是荑草,而是我所爱的女子。

这是一个渴望自由的单纯男子的心里对白。

《静女》里的女子并不是娇生惯养的贵族千金,而是一个渴望自由的调皮可爱的勇敢女子。

男子则是如此痴情质朴,憨厚老实呢。

这样的爱情是如此的单纯、自由,就是短短的语句中让我回味无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阴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男子不断追寻着自己的梦中情人,她是如此的美丽,又可望不可得。

《蒹葭》全诗整齐的句式,描绘着男子追随着“伊人”移动。

这是如梦中仙境般奇妙,朦胧,却可惜不可及也。

让人仿佛致身境中,深深体味着诗人那凄婉的心情,却又不顾一切努力的追寻,那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情感世界阿!前两首是古代人们对理想自由的追求与向往,而《氓》却包含对于现实背叛的痛恨与无可奈何。

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贸丝来,来即我谋。

”男子热烈地向女子直白表达心意到“以乐车来,以我贿迁。

”男子与女子终于如愿相恋成婚。

而结局却出乎意料“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简单的话语,吐露出因社会男女不平等婚姻带来的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

分析《诗经》的婚恋诗

分析《诗经》的婚恋诗

分析《诗经》的婚恋诗分析《诗经》的婚恋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析《诗经》的婚恋诗,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共计305篇,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学遗产,它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对当时社会各方面都有十分深刻的反映,同时以它独特的文学修养、文学表现方法和文学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影响了无数诗人作家。

有关恋爱婚姻的诗篇《诗经》105篇,是其中最具生命力、最为强烈的旋律。

这些诗篇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感染激动了几千年来的无数欣赏者。

究其内容,可将此类诗篇分为两大类:情恋诗与婚姻诗。

情恋诗主要表达男女恋爱期间的喜悦悲伤,而婚姻诗则主要表现夫妻婚姻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情恋诗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追求,也是文学作品永远歌颂的主题。

《诗经》中的情恋诗描述了男女之间的爱慕追求、约会私赠、欢谑逗乐乃至爱情受阻和失恋的哀痛,接触到全部爱情生活、爱情心理。

它们发自恋人的肺腑,既有大胆直率的表白,也有微妙婉曲的心理活动;或借助纯真无邪的对话,描绘出情人邀约的风俗画;或借助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出恼人的情思。

1.表追求表现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的诗篇,表达对美好爱情和美满婚姻的向往,亦有对倾慕者由衷的称赞。

例如《诗经》首篇,《周南·关雎》,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从诗中的称谓和场面,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主人公是社会上层人物。

诗中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采摘荇菜的过程中,轻盈的身姿和娴熟的手法激起了贵族男子的强烈爱慕,致使他朝思慕想,辗转反侧,坐立不安。

诗经,《氓》

诗经,《氓》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长干行·其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自古以来,爱情就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但是,爱情一直都是美好的吗?
诗 经
于嗟
··
卫 风
无与兮
耽士 氓
《诗经》弃妇诗代表
文学常识
古体诗
古体诗
四、五、七言古诗 杂言古诗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手法)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 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作用)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 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 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 意趣盎然。(具体分析)
婚后 二三其德 至于暴矣
心情急切、热烈
用情不专、暴虐、 没有责任心
写作手法——对比:男女主人公婚前后的对比
鲍鹏山:女性的美德与可爱,往往在男性的恶德与可恨的对比中,才更显得鲜明。
文中还有哪些细节能够体现婚姻的变化? 对男子称呼的变化
➢ 氓:介绍身份 ➢ 恋爱称“子”:“子”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 婚前称“尔”:生活化称谓,更为亲昵 ➢ 婚后称“士”:“士”是对男子的通称。更冷静、客观,适合反思和总结 ➢ 被弃称“其”:已心灰意冷,两人仿佛毫无关系
《诗经》 《楚辞》

乐府诗 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
国 古 代 诗 歌 的

近体诗
五言律诗
律诗
七言律诗 排律
李 杜
白:浪漫主义 甫:现实主义
(唐代确立) 绝句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爱情诗中女性的美
一、形象的美
在爱情活动中,人类习惯于把自己的情爱变成一个审美化的过程,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美的享受。

人体的外形被作为最直接的审美对象,在《诗经》中比比皆是。

最常见的是正面描写主人公的美,如《硕人》中对庄姜的描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有女同车》中对孟姜的刻画:“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更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句―― 用“花”来比喻姑娘的美艳。

其次是侧面描写女性的美,如《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写她的形态美,至于说长得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但从小伙子的表现看,她肯定是窈窕貌美,同时还贤淑端庄。

如果女主人公没有这样的才貌,怎会令小伙子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呢?又怎会让他使出吹拉弹唱的浑身解数来取悦这个女子呢!《蒹葭》中的伊人,更具朦胧、飘逸的美,在秋水迷蒙的清早,水天一色,茫茫芦苇在秋风吹拂下轻轻摇曳,伊人的倩影仿佛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水中央,令男子“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女主人公的美可见一斑。

二、品德的美
在爱情活动中,外在美是第一位的,但第一位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贤德,再美好的容颜也是枉然。

《诗经》爱情诗中女子品德的美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淑”。

“淑,善也”(孔颖达),有才德、善良之意。

《邶风•燕燕》有“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之句,意思是仲氏为人真可靠,她的心地多厚道,既温柔又和蔼,谨慎又周到。

《东门之池》有“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彼美淑姬,可与晤语”“彼美淑姬,可与晤言”之句,表达了男子对美丽女子的赞美、怀念,他所怀念思慕的女子是具有美德的,她也应该是善解人意的,否则怎么可以做男子精神上的知音呢?再如《氓》中的女子,在氓向她求婚以后,她非常重视,分手时,把男子送了一程又一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多么含情脉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又是多么婉转。

这里显示出女子的忠厚、善良的品格和对爱情的纯真向往。

分别以后又盼望氓的到来,当“既见复关”,则“载笑载言”,并要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结婚以后,女子则天天早起晚睡,操持家务,并希望与丈夫白头偕老。

同样显示该女子的纯真忠厚的品格。

二是对爱情的执著。

结婚之前,她们勇敢地追求应属于自己的爱情。

《柏舟》中的女子向母亲说“髡彼两髦,实维我仪”,那额前两边披着头发的人,无论从人品和感情上说,都是她理想的伴侣,因此“之死矢靡它”――宁死也决不嫁他人。

《王风•大车》中“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女子斥责男子:不是我不思念你,怕的是你不敢和我私奔。

“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日。

”活着呀,不同室,死了呀,该合葬,你要说我是撒谎,天上的太阳明亮亮!山盟海誓还不够,还要对着太阳发誓,感情是何等真挚,反抗是何等的强烈!
结婚以后她们对家庭、丈夫充满痴情。

如闺怨诗《王风•君子于役》勾画了思妇的一片痴情,通过“不知其期”、“不日不月”、“曷至哉”、“苟无饥渴”反映其对远征亲人的关心、忧虑及思念之情。

接着以“鸡憩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这种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来烘托自己凄凉、孤单的心境。

《周南•卷耳》中女主人公在一次采摘卷耳时突然想起远役的丈夫,竟再无心思采那卷耳菜。

她设想其丈夫翻山越岭,眺望家乡,旅途劳瘁,饮酒遣愁;设想他的马病了,仆夫也病了。

这种牵挂源于她对丈夫深切的思念和对丈夫深深的爱。

《卫风•伯兮》中的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即使头痛也心甘:“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表现了思妇对丈夫深厚而忠贞的爱情。

三是爱情理想的纯洁。

《诗经》时代人们依水而居,生产活动大都在河畔进行,男男女女在田野里、小溪畔劳作、游玩的时候,不经意间爱情之花就萌芽了。

他们的爱情建立在劳动中,建立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随手掐的一根茅草,顺手捋的一把花椒,刚刚猎到的一头小野鹿都可成为浪漫爱情的载体和幸福的寄托。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姑娘和小伙子约会,姑娘送给他一支白茅草,小伙子喜不自禁,夸赞这白茅草太美了,因为这是美人送的。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送给我木瓜,我送给你佩玉,是回报吗? 不,是为了我们的感情好呀! 真是情深意长。

木瓜是果实的代名词,琼琚则是男子佩带的玉佩,彼此一交换,就订下了终身。

在《诗经》中,男女爱情不是靠贵重的礼物来催生的,以女性为主体的爱情活动充满了真善美,是人们纯真本性的体现。

她们的存在是对充满物欲、以金钱为婚姻先决条件的商品时代的讽刺,今天读起来,只能徒生对先民爱情生活的向往。

三、性情的美
一是真率的美。

在《诗经》爱情诗中女性主动争取爱情的居多,这与她们真率的性格密切相关,正是这种性格呈现的美,使她们具有人性美的非常魅力。

如《召南•野有死�》中的少女因对猎人有好感,她就趁机挑逗,少女说慢慢走轻轻走,不要惊动那黄狗。

姑娘的憨昵之语尽显其性格之真率!《召南• 有梅》中的大龄女子向意中人坦率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你赶快抓紧时间吧,别错过了良辰吉日。

感情热烈,充满期盼。

《风雨》写情人相见的快乐,“既见君子,云胡不夷?”“既见君子,云胡不瘳?”“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见到情人有什么不如意,有什么病不好,有什么不喜欢? 何等坦诚真挚的爱!
二是大胆泼辣的美。

在这些爱情诗中,女性形象最传神,尽显大胆泼辣的美。

首先是女性语言比男性语言直率、大胆,如《郑风•褰裳》写一少女告诫她那自负的恋人:“你如果多情地想念我,就该提起衣裳涉水过溱(洧)河。

你如果不想念我,难道就没有别人吗?”这个姑娘说话不绕弯子,直来直去,把自己的一颗炽热滚烫的心和盘托出。

特别是最后一句:“狂童之狂也且!”――傻小子你真傻啊!更表现出她对恋人的'亲昵和姑娘的率真。

其次是女子无论在举止或态度上都很主
动、大方,充满着个性张扬,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如《溱洧》诗中写春水渐涨,男女拿着兰草准备春游,女主动提出:“去看看吧! ”士曰:“已经看过了。

”女再劝诱士曰:“再去看看吧,洧水的岸边实在宽广而又欢乐。

”于是士应邀前往。

《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男子左手拿笙簧,右手招我去游玩,两人笙簧悠悠,岂不快哉! 《东门之�》写子仲家的姑娘在白榆、栎树下翩翩起舞。

男子听到后,便“市也婆娑”,欣然而往,跳着跳着,男子夸女子“视尔如�”,女子听后大悦,“贻我握椒”。

第三是尽管她们有的也成了被抛弃、被同情的对象,但她们往往能自己救自己。

如《氓》中的女子知道丈夫变心以后,态度刚强果断,而无乞怜之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山盟海誓明明朗朗,没想到你反复无常。

反复无常没料想,算了吧又怎么样!不行就拉倒,态度满不在乎。

有的虽然也受压迫、阻挠,但她们不是逆来顺受,听凭命运的安排,而是奋起抗争。

《柏舟》中那位少女不愿听从父母的安排,誓死要与心爱的人在一起,表示“之死矢靡它(慝)”。

四、她们美的价值所在
1.她们的爱情生活是女性爱情理想的寄托。

2.她们的形象是对男尊女卑社会的有力挑战。

3.她们的存在丰富了中国人的感情生活。

她们的形象使人们在几千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桎梏中感受到一点人性的真谛,沐浴几缕爱情的光辉,“东门之栗,有践家室。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郑风•东门之�》),女主人公如此率真大胆地向恋人表露心迹;“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王风•采葛》《郑风•子衿》),女子如此坦率、勇敢地宣泄自己的生命欲望;《邶风•柏舟》中的女子更以己之单,反抗群小,是那么坚强而勇敢。

她们追求爱情是那样的热烈、执著、纯真、大胆。

《诗经》之后很少看到爱情理想如此大胆而健康的女性形象。

总之,《诗经》爱情诗中这些美丽的女性,如一支支火红的带刺的野玫瑰,她们吟唱着多彩的爱情之歌,张扬着富有魅力的个性,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向我们款款走来,她们丰富了我们的人文情怀,使我们惊奇地发现两千年前居然有这么一群女性那么大胆地追求真爱,尽享爱情的甘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