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

合集下载

面神经炎的鉴别诊断

面神经炎的鉴别诊断

面神经炎的鉴别诊断面神经炎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面部肌肉无力、面部麻木、面部畸形以及眼睑下垂等。

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下面将介绍面神经炎的常见鉴别诊断方法。

一、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包括面部肌肉无力、面部麻木、面部畸形、眼睑下垂、口角歪斜、眼球上翻等。

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面部疼痛、头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以提示患者可能患有面神经炎,但并不能确定疾病的具体性质。

二、面神经炎的鉴别诊断方法1. 根据病史询问首先,医生可以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包括疼痛的起始时间、症状的发展过程、伴随症状等。

病史询问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可能的原因。

2. 体格检查面神经炎的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观察面部肌肉的收缩情况、口角是否对称、眼睑是否下垂等。

医生还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眼球运动、听力等来帮助确定疾病的性质。

3.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面神经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测量面神经的传导速度、肌电图和感觉电位等指标,可以帮助确定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和范围。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面部症状,如颅内肿瘤、颅骨骨折等。

5. 实验室检查有时候,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等,以帮助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三、面神经炎的鉴别诊断注意事项在进行面神经炎的鉴别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面部症状:有些面部症状可能并不是由面神经炎引起的,如中风、颅神经炎等,因此需要通过综合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来进行鉴别诊断。

2.细心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面神经炎的症状可能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变化,医生需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3.综合多种检查手段:面神经炎的鉴别诊断并不是依靠单一手段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来进行分析。

面神经炎ppt课件

面神经炎ppt课件

积极心态培养
心理干预与转介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通过正 面案例分享、心理暗示等方法增强患者信 心。
对于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采取心理 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必要时转 介专业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2024/1/25
29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培训
家属参与的重要性
强调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鼓 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照顾和支持工作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5
31
与颅骨的关系
面部神经穿过颅骨的多个孔裂,与颅骨的结构密切相关。
2024/1/25
与颅内血管的关系
与颅内的血管如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等有密切关系,共同维 持颅内的正常生理功能。
与其他颅神经的关系
与三叉神经、听神经等其他颅神经有协同作用,共同支配面部的 运动和感觉功能。
10
03
面神经炎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2024/1/25
8
面部神经生理功能
01
02
03
运动功能
支配面部肌肉的运动,包 括表情肌和咀嚼肌等,控 制面部的表情和咀嚼动作 。
2024/1/25
感觉功能
传递面部皮肤的感觉信息 ,如触觉、痛觉和温度觉 等,参与面部感觉的感知 和识别。
分泌功能
控制唾液腺和泪腺的分泌 ,维持口腔和眼部的湿润 。
9
面部神经与相关结构关系
2024/1/25
脱髓鞘改变
神经纤维的髓鞘脱落,暴露轴索, 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
轴索变性
轴索发生变性、坏死,导致神经纤 维传导功能丧失。
13
影响因素分析
性别
女性发病率略高于 男性。

面神经炎的护理查房

面神经炎的护理查房

鼓励患者进行面部肌肉锻炼, 如闭眼、鼓腮、吹口哨等,促
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
特殊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护理计划,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
对于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应给予流 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过硬、过热的 食物。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 止痛药或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等。
对于伴有眼部闭合不全的患者,可用 眼罩保护眼睛,避免灰尘和异物进入。
诊断
根据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神经 系统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肌电 图、核磁共振成像等,可明确诊断。
02
面神经炎的护理评估
评估内容与方法
评估面神经炎的症状
观察患者面部肌肉运动情况, 评估是否出现口角歪斜、流涎
、讲话漏风等症状。
评估疼痛程度
询问患者疼痛程度,了解疼痛 性质、持续时间及对日常生活 的影响。
病例2
患者李某,女性,38岁,因右侧面部麻木、口角歪斜入院, 诊断为面神经炎。
病例分析与讨论
• 病例1分析:患者张某因受凉后出现左侧面部肌肉瘫痪,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 表现,考虑为单纯性面神经炎。治疗以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为主,辅以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 病例1讨论:针对患者张某的病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面部 保暖,防止吹风。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康复护理效果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如面部肌肉力 量、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指标。
根据评价结果,了解康复护理的效果, 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和护理措施。
评价方法
采用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如面部肌肉 力量评价量表、疼痛评价量表等。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选择与介绍

面神经炎ppt课件

面神经炎ppt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6
总结与展望:提高面神经炎诊疗水平 ,促进患者康复
总结本次课件内容要点回顾
面神经炎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依据
02
01
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和注意
事项
03
面神经炎的预防措施和康复 训练
04
05
面神经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评估。
评估标准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制定 相应的评估标准,如治愈、显效
、有效、无效等。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4
面神经炎的预防措施与康复训练建议
预防措施:避免诱发因素、增强免疫力等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受凉等诱发因素,以降低面神经炎的发生风险。
者康复
目录
CONTENTS
01
引言BIG DATA 源自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面神经炎的定义与概述
01
02
03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也称为面神经麻 痹或面瘫,是一种由于面 神经受损导致的面部肌肉 功能障碍。
发病原因
面神经炎通常由病毒感染 、免疫反应、创伤、压迫 等因素引起。
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
01
加强对面神经炎的基础 研究和临床研究,深入 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 方法
02
推广面神经炎的早期诊 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治 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3
关注面神经炎患者的康 复训练和心理辅导,促 进患者全面康复
04
加强对面神经炎的宣传 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面 神经炎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面神经炎讲课PPT课件

面神经炎讲课PPT课件

案例分析:分析患者的 病史、临床表现、诊断 和治疗过程,以及康复 情况
案例启示:从案例中总 结出对面神经炎的预防、 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启 示,以及如何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案例讨论:针对案例进 行深入讨论,探讨面神 经炎的最新研究进展和 未来发展方向
01
面神经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最新治疗方法:免疫疗法 和干细胞移植
预防措施将更加注重科学性和有 效性
预防措施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差异
预防措施将更加注重预防与治疗 的结合
感谢观看
汇报人:
症状。
针灸治疗:通 过针灸刺激穴 位,调节气血, 缓解面部肌肉 痉挛等症状。
手术治疗:对 于严重的面神 经炎患者,可 能需要手术治
疗。
01
面神经炎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面部温暖, 避免冷风刺激
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清洁牙齿
避免过度劳累, 保证充足的休

坚持适当的面 部肌肉锻炼, 增强面部肌肉
力量
最新研究成果:面神经炎 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
最新研究进展:面神经炎 与其他疾病的关联研究
最新药经炎基因
开发出新型的面神经炎治 疗方法
成功研制出新型的面神经 炎诊断试剂
深入探究面神经炎的发病 机制
研究展望
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 预防和早期诊断的方法研究 治疗效果和预后的评估与改善
01
面神经炎的未来发展趋势
诊疗技术的发展趋势
基因检测技术将为面神经炎 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帮助
人工智能在面神经炎诊断中 的应用将进一步普及
远程诊疗技术将使得面神经 炎患者在家中也能得到及时
诊断和治疗
新型药物和技术的发展将为 面神经炎的治疗提供更多选

面神经炎ppt课件pptx(2024)

面神经炎ppt课件pptx(2024)
组织。
2024/1/26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等可能引发面 神经炎,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神 经损伤。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增加面神经炎的 易感性,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10
03
面神经炎检查方法
2024/1/26
11
神经系统检查
面部感觉检查
反射检查
检查面部痛觉、触觉和温度觉是否正 常。
包括角膜反射、下颌反射等,以评估 面神经受损程度。
预防措施与建议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避免长时间吹风、受凉,保持充足的 睡眠和适当的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
及时治疗感冒等病毒感染
感冒等病毒感染是面神经炎的常见诱 因,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4/1/26
避免面部外伤
注意保护面部,避免受到外力撞击或 挤压,减少面部神经受损的风险。
定期进行面部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或已出现面神经炎症状 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面部检查,及时 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8
肌肉收缩异常
肌肉失神经支配
面神经炎导致面神经支配 的肌肉失神经支配,出现 肌肉松弛和萎缩。
2024/1/26
肌张力异常
患侧面部肌张力降低,表 现为额纹消失、睑裂变宽 等。
肌肉联动障碍
面部肌肉之间失去协调, 出现联动障碍,如口角歪 斜、鼓腮漏气等。
9
免疫功能异常
自身免疫反应
面神经炎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 关,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面神经
面神经炎ppt课件pptx
2024/1/26
1
目录
2024/1/26
• 面神经炎概述 • 面神经炎发病机制 • 面神经炎检查方法 • 面神经炎治疗方法 • 面神经炎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 面神经炎患者护理及心理支持

面神经炎治疗方法

面神经炎治疗方法

面神经炎治疗方法
面神经炎是一种面部神经疾病,常常导致面部肌肉无力或疼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面神经炎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
病毒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NSAIDs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
症反应,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热敷、按摩和运动疗法来缓解面神经炎症状。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运动疗法可以增强面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3.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刺激面部神经,改善血液循环并缓解炎症。

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师来执行。

4.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和肌肉训练来恢复
面部神经的功能。

这包括面部表情训练、口腔肌肉锻炼和咀嚼训练等。

5. 改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面神经炎的康复至关重要。

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B12、维生素B6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禽肉、鱼类、坚果和绿叶蔬菜。

6. 减轻压力:压力可能会加重炎症反应和疼痛感。

因此,通过适当的放松和心理技巧来减轻压力对面神经炎的治疗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如果面神经炎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通常用于切除压迫面神经的因素,如肿瘤或结构异常。

然而,手术治疗的适应症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判断,并由专业的医生来决定。

因此,在进行任何治疗之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团队,以确保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面神经炎医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面神经炎医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分泌障碍。 (3)镫骨肌与膝状神经节之间面瘫+味觉丧
失+涎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4)膝状神经节面瘫+味觉丧失+涎腺、泪腺
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35
定位检查法
镫骨肌反射测定:消失-面神经镫骨肌 以上损害
味觉检查:病侧>健侧50%以上-鼓索 神经分支以上损害
泪腺分泌检查:病侧相差50%以上-膝 状神经节以上损害
●神志消失:误入血管、特别是动脉。窦性停搏和中毒等均 可使神志消失。若用药量少,常是一过性的。但抢救不及 时也是很危险的。遇此,立即停止注射,进行人工呼吸、 心脏按压。一般1—3分钟立即恢复。否则应按复苏处理。
●特1m殊l,病出例现:双还上有肢报抽道搐C6、S下GB肢时伸,直注、入双1%眼利上多吊卡、因瞳复孔合散液大、 呼吸停止、青紫、吐白沫、意识消失。经针刺人中、内关, 20秒钟后呼吸和意识恢复。
膝状神经节 迷路段
内听道段
9
4.鼓室段(水平段)
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 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庭 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 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鼓室段 和锥体段)
10
鼓室段(水平段) 锥体段 鼓室段
鼓索神经 面神经垂直段
11
5.乳突段(垂直段) 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
向下达茎乳孔。
12
17
面 神 经 终 末 支
18
19
面 神 经 分 布 区
20
面神经分布图
21
22
23
部分面神经核接受对 侧大脑运动皮层的锥 体束纤维支配同侧颜 面下部的肌肉;
其余部分面神经核接 受双侧大脑运动皮层 的锥体束纤维支配额 肌、眼轮匝肌、皱眉 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facial nerve palsy)是最常见的自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疾病,认为是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造成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亦称贝尔麻痹(Bell palsy)。

发病年龄以20~40岁多见,常为急性发病,与季节气候无明显关系。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面神经炎的确切病因至今仍未明了,目前主要倾向有:①急性病毒或非特异性感染引起的免疫或变态反应,常见有疱疹、腮腺炎、麻疹、流感、巨细胞病毒及风湿等,但无有力证据。

有人发现100%本病患者均有单纯疱疹病毒补体结合抗体,而对照组仅为85%,但康复期并不增高;在本病急性患者的面神经外膜也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②遭受寒冷、外伤、中毒等多种因素侵袭,导致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③外周因素致使面神经麻痹,如茎乳孔内病变、外伤,对面神经的压迫或血循环运行障碍等。

面神经从桥脑发出以后经内听道及岩骨中狭长的骨性管腔一面神经管,最后由茎乳孔出颅腔,分布至面部表情肌。

因此,无论是缺血、外伤或炎症所引起的局部神经组织出血、水肿和细胞浸润的炎性变性,都必然由此种局部解剖关系使神经受到更为严重的压迫,促使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面肌瘫痪。

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

部分病人乳突和面神经管的骨细胞也有变性。

二、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在10~20岁间女性多于男性2倍,但以20~40岁最为多见,男性较多于女性。

15岁以前和60岁以后,Bell麻痹相当少见,10%患者有Bell麻痹的家族史。

任何季节均可发病。

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少见,据报道约为0.5%,但用电生理证实有患病对侧面神经的亚临床损害。

通常呈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并于数小时或1~2d内达到高峰,常见发病诱因有感冒、受寒着凉、疲劳等。

部分病人在起病前几天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的轻度疼痛,数日即消失,或压迫面神经可产生不适感觉。

而多数无自觉症状,病人往往于清晨洗面、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闭合不全,眼裂扩大,泪液外溢;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哭笑时更明显;病侧不能作皱额、挤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闭目时,则因眼球转向上、外方而露出角膜下缘的白色巩膜,称为贝尔现象。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因泪点外翻,故泪液在病侧外溢。

43%患者有前庭功能障碍,29%患者除面神经麻痹外,合并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区感觉减退,11%患者有喉上神经麻痹。

除上述症状外,由于面神经是混合性脑神经,成分既有运动纤维,又有感觉及分泌纤维,故在面神经管中的被侵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神经的受累症状:①若病变在茎乳孔以下,则茎乳孔以外的远端神经纤维损害,仅出现面肌麻痹;②若病变在茎乳孔以上而影响鼓索神经,且茎乳孔内及其远端神经纤维损害,则出现面肌麻痹伴舌前2/3味觉障碍;③若病变在镫骨骼支以上,则出现面肌麻痹伴舌前2/3味觉障碍及听觉过敏;④若病变在膝状神经节,除有面神经麻痹、听觉过敏和舌前2/3的味觉障碍外,还有病侧乳突部疼痛,以及耳廓部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即所谓Hunt综合征。

常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造成;⑤若膝状神经节以上损害时岩浅大神经受侵,出现Hunt综合征,但此时无外耳道内或鼓膜上的疱疹,此外尚有病侧出现泪液及唾液减少,病侧面部出汗障碍。

一般在1周内病情达高峰。

约有1/3病人为部分性瘫痪,约2/3为完全性瘫痪。

就其预后来说,不完全性面瘫起病后1~3周即可开始恢复,1~2个月内可望明显恢复,并逐渐痊愈。

约2/3的患者面瘫可完全自愈,还有文献报道自愈率高达85%~90%。

年轻患者及其病前有受凉史者预后较好。

在不完全性瘫痪的患者中,94%运动功能完全恢复,其余6%有轻微后遗症。

在完全性瘫痪的患者中,71%患者可完全恢复,13%有轻微后遗症,16%的患者不能恢复。

如果在4个月恢复仍不完全的话,则今后恢复机会很少。

当然,也有认为在6个月内患者有不同程度恢复的机会。

部分恢复的后遗症有连带动作、面肌痉挛和挛缩、耳鸣、鳄鱼泪现象。

面肌挛缩表现为病侧鼻唇沟加深,眼裂缩小,往往可误为健侧是病侧。

若让病人作露齿运动时,便可发现挛缩侧面肌并不收缩,可资鉴别;面肌痉挛为病侧面肌尤其眼、口轮匝肌发生不规则不自主的抽搐,情绪激动时尤为明显;联带运动是指病人瞬目时联带发生病侧上唇颤动,露齿时病侧眼睛不自主闭合,闭目时患侧出现额肌收缩,咀嚼时病侧眼泪流下(鳄泪症),或颞部皮肤潮红,局部发热、汗液分泌等现象(耳颞综合征)。

鳄鱼泪现象是由于副交感神经纤维再生而误入泪腺和颌下腺造成的联带动作。

此外本病患者由于面容变化很大,故有明显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拘束、抑郁、妨碍社会的交际带来的自卑。

约有7%~10%患者,Bell麻痹可复发。

三、辅助检查(一)实验室检查急性感染性(风湿、骨膜炎等)面神经麻痹者可有①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②血沉增快;③大多数患者脑脊液检查正常,极少数患者脑脊液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

(二)电生理检查肌电图(EMG)可显示受损的面肌运动单位对神经刺激的反应,测知面神经麻痹程度及有无失神经反应,对确定治疗方针和判定预后及可能恢复的能力很有价值。

通常可进行动态观察,在发病2周左右,应列为常规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MCV)是判断面神经受损最有意义的指标,它对病情的严重程度、部位以及鉴别轴索与脱髓鞘损害,均有很大帮助。

此外,电变性检查对判定面神经麻痹恢复时间更为客观,发病早期即病后5~7 d,采用面神经传导检查,对完全性面瘫的患者进行预后判定,患侧诱发的肌电动作电位M波波幅为健侧的30%或以上时,则2个月内可望恢复;如为10%~30%,常需2~8个月恢复,并有可能出现合并症;如仅为10%或以下,则需6~12个月才能恢复,甚至更长时间,部分病人可能终生难以恢复,并多伴有面肌痉挛及联带运动等后遗症。

病后3个月左右测定面神经传导速度有助判断面神经暂时性传导障碍,还是永久性的失神经支配。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特异表现与肌电图异常,即可作出诊断,但仍需与其他病因引起的周围性或中枢性面瘫鉴别。

面神经炎诊断标准:(1)起病突然。

(2)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

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

(3)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

(4)根据损害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为:①茎乳孔以上影响鼓索时,应有舌前2/3味觉障碍。

②损害在蹬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

③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处,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与耳廓部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

④损害在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

(二)鉴别诊断1.中枢性面瘫①病因多为大脑半球肿瘤或脑血管病等;②仅限眼裂以下面部表情肌瘫痪,并常伴中枢性面瘫侧的舌瘫及肢体瘫痪;③肌电图检查,面神经传导速度无异常。

2.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①病因多有明确的感染病史;②面神经麻痹可为双侧性;③伴对称性四肢弛缓性瘫痪及手套、袜套式感觉障碍;④脑脊液检查大多呈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蛋白增加而白细胞数不增加。

3.桥脑小脑角及颅底病变前者多为听神经瘤,桥脑小脑角脑膜瘤或蛛网膜炎;后者多为颅底脑膜炎、鼻咽癌等,常同时伴有Ⅵ,Ⅷ,V 脑神经及小脑损害;除面瘫外,常有复视、耳鸣、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表现。

4.腮腺炎或腮腺肿瘤、颌后的化脓性淋巴结炎均可累及面神经而引起病侧周围性面瘫,因有腮腺炎及局部体征而不难鉴别。

中耳炎及乳突炎并发症,因感染侵及面神经管产生面神经麻痹,除面肌瘫痪外,往往伴有病侧舌前2/3的味觉丧失(由于鼓索纤维受累所致),并有中耳炎史及耳部的阳性体征,可藉以鉴别。

除上述以外,还必须与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其他一些疾病相鉴别。

如重症肌无力、糖尿病性颅神经病、许多感染性疾病(螺旋体病中的Lyme病,肉毒毒素中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肉样瘤病等。

一般而论,凡是面神经单独受损,几乎总是核下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是面神经炎,其次为耳原性及外伤性。

五、治疗(一)急性期治疗本病有相当的自愈率,所以对于药物疗效等评价各说不一,但必须要有大量双盲对照者才有可信性。

治疗原则是立即采取措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的消退,以免面神经进一步受损,并进而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1.药物治疗(1)减轻面神经水肿:急性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泼尼松、地塞米松,用激素期间应同时补充氧化钾及预防消化道溃疡。

(2)抗病毒药物:由于发病常与病毒感染有关,特别是出现外耳道或口角疱疹时,应使用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阿昔洛韦)(3)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银杏叶片、益脉康片、复方丹参滴丸(4)营养神经细胞、促神经轴突生长:维生素B族类:弥可保(甲基维生素B12)维生素B6。

氢溴酸加兰他敏,有条件者可应用神经节昔脂GM~1,可减轻瘫痪程度。

给予肌苷、ATP、能量合剂等。

(5)氯苯氨丁酸:商品名力奥来素(6)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防止结合膜炎:可采用眼罩、点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

(7)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可明显提高血氧分压,增加氧弥散距离,减轻局部水肿,促进神经轴突生长。

(二)康复治疗在发病后1周~10d内,电诊断尚未出现变性反应时,急性期治疗原则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的消退,减轻局部疼痛症状,改善神经、肌肉组织的营养状态,但不宜作强烈的刺激疗法。

(1)超短波疗法:两个直径约8cm的圆电极或50~80cm2的板极,置患侧乳突区与耳前区(或对侧面部),间隙1~2cm2,无热量~微热量,每次10 ~24min,每日治疗1次,12 ~~ 15次为一疗程。

(2)微波疗法:圆形辐射器的中心对着患侧乳突及耳区之间,间隙10cm,无热量至微热,每次15min,每日I次,l0 d一疗程。

(3)红外线或蓝色光线疗法:患侧面部包括耳区照射,光源距面部30~50 cm,眼部覆盖白布加以保护,每次15~25min,一日治疗2次,2~3周为一疗程。

在发病10d后,电诊断可以发现患者神经有变性反应或肌肉有失神经支配表现,如电诊断结果正常,上述急性期的治疗可继续进行,如有变性反应或失神经支配表现,可选用下述理疗。

(1)离子导入疗法:导入的药物常用1%碘化钾、0.05%新斯的明0.25%加兰他敏、0.40%士的宁等,碘离子主要用以消炎、促进炎症产物的吸收及有利于神经纤维的再生,新斯的明、加兰他敏等药物主要有抗胆碱醋酶、兴奋横纹肌的作用,可提高横纹肌的收缩力及肌张力。

导入的方法一般用半面电极置于患侧面部,副电极置肩胛间,并在患侧耳内放置用碘化钾溶液浸湿的棉条,棉条末端与半面具电极连结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