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寒食》

合集下载

3古诗三首《寒食》课件(共27张PPT).ppt

3古诗三首《寒食》课件(共27张PPT).ppt

寒食节大概 在什么时候?寒 食节有什么风俗? 仔细读这首诗, 都可以推算出来, 请大家带着这两 个问题读诗讨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 皇城中的柳树。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 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 枝吹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hóu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初读诗文 读准字音
hóu多写一笔竖。
侯(王侯)(侯爷) 候(时候)(等候)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在古代是很重要的民俗节日。这一天,家家禁烟 火、吃冷食,故寒食节也叫“禁烟节”“冷节”。寒食节的 来源,据说跟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有关。据史籍记载,春秋时 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战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 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割大腿 上的肉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 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 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 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 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白天的长安无处不飞花,那夜 晚的长安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体会作者对现 实的不满和对权贵 们的讽刺,再来读 一读这首诗,并试 着背诵。
(课后第一题)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小结
《寒食》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的融融 春意和皇宫里的情景,暗讽了封建统治 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讽 刺。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译文翻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译文翻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的译文如下:
《寒食》译文
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迢迢牵牛星》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十五夜望月》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这些古诗的翻译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考虑了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

《寒食》古诗解读

《寒食》古诗解读

《寒食》古诗解读寒食古诗解读寒食,即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根据历史记载,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及晋国名士重耳避秦乱的故事。

在这一天,人们都会禁火忌炊,不做火炉,只吃冷食。

《寒食》这首古诗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所作,他运用了婉约清新的笔墨,寄情于寒食节的深沉意境中,诗中融入了对于故乡的思念以及人生短暂的思考。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寒食微雨湿轻尘,独行不远山。

淡云衣素叶,游子眉自斑。

美人生日兴,流水落花满。

洛下儿童迟,回车千万面。

第一句“微雨湿轻尘”,通过形容词“微”和“轻”,以及动词“湿”,使读者感受到了寒食节那种细雨纷飞、丝丝细雨的寒意。

而描写“轻尘”让人联想到了人烟稀少的山野之间,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孤寂的氛围。

接着是“独行不远山”,这一句点明了游子身处在远离人烟的山林之中,孤独的远行。

整个诗意疏离,给人一种冷静思考的氛围。

第三句“淡云衣素叶”,以意象婉约的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

淡淡的云和洁白的叶子相互映照,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这里也有一种对独行者内心的描绘,他沉浸在这美景之中,似乎与外界隔离。

第四句“游子眉自斑”,眉自斑,表达了孤寂中的游子带着一种哀伤的情绪,描绘了游子离乡背井的辛酸与艰辛,凸显了他的孤独和无助。

第五句“美人生日兴”,给人一种转折,从刚才的寂静中突然插入美人生日的喜庆,让人感到诗中两种情感的交织,寒食节的孤独与世间的繁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第六句“流水落花满”,通过描述水流和落花悠然而下的画面,传达了春天到来的美好与人生短暂的忧伤交织的情感。

最后两句,“洛下儿童迟,回车千万面”,以洛下儿童的迟到作为诗中的一个象征。

洛下儿童代表了生命中的懵懂和迷茫,他们尚未意识到人生短暂的真谛,而“回车千万面”则表达了人世间浩瀚众多的面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于寒食节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这个温馨而寂静的节日中,作者揭示了人生短暂、节日欢乐与内心孤独的复杂情感。

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

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

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寒食,指代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汉朝,当时的皇帝认为祭祀祖先时思念他们的心情可以从寒食节开始。

自古以来,寒食节一直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有多种相传的历史。

在文学史上,《寒食古诗》是寒食节的标志性作品。

《寒食古诗》由唐代诗人王慎中所著,写于唐高宗宇文泰之年(722-725年),全诗共六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长诗之一。

诗内容主要是酝酿官兵前往外地讨伐野外敌寇,张皇失措,哀叹英雄劳苦,思乡情怀,无奈音书无信,豪情不被理解等,极富诗情画意。

《寒食古诗》在诗歌创作上,采用了五言绝句及七言律诗的写法,全诗气势宏大,抒发的是诗人的思念,并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大王无力的哀叹,令人肃然起敬。

至于意思,《寒食古诗》以诗人的视角,思念了远方的家乡,抒发着对家乡疏远、千里之外的思念之情。

诗中也提到了大王无力,表达了对祖先的尊崇,以及对无能为力的失望和悲凉之情。

进一步而言,诗中的意思也可以被理解为诗人对家乡的情感归属,以及主动投身国家事业的号召。

在韵律方面,《寒食古诗》采用了五言绝句及七言律诗的写法,运用了和绝、连绝、连和、仄韵、倒仄等韵律技巧,全诗浑然一体,音乐感较强,令人叹为观止。

《寒食古诗》作为一篇古典诗歌,在文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所指代的不仅仅是日常生活,还把思乡、祭祀祖先,天地自然、豪情英雄等抒发出来。

此外,诗中还蕴涵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当时的政治形势的评论,可谓堪称艺术上的杰作。

总而言之,《寒食古诗》以其独特的诗情画意,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感慨,也传达了自古以来中国人节日里思念祖先和豪情英雄的文化内涵。

在文学上,《寒食古诗》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寒食古诗翻译

寒食古诗翻译

寒食古诗翻译
《寒食》
宋代陆游
峡云烘日欲成霞,瀼水成纹浅见沙。

又向蛮方作寒食,强持扈酒对梨花。

物如巢燕年年客,心羡游僧处处家。

赖有春风能领略,一生相伴遍天涯。

作者简介(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寒食》翻译、赏析和诗意
峡谷说烘天想云霞,攘水形成纹路浅见沙。

又向少数方作寒食节,强拉启酒对梨花。

物如巢燕年年客,心羡云游僧人到处家。

依赖有春风能领略,一生相伴遍天涯。

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

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

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译文]寒食节这一天,长安城里到处花在飞舞,皇宫的御苑里春风也吹拂着柳絮。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译文1: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译文2: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译文3:春天京城到处飞舞着扬花,寒食节东风吹得柳枝轻斜。

傍晚宫中传递出点燃的蜡烛,淡淡的烟气散入了显贵人家。

[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

”(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

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

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

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是《古诗三首》。

分别包括《寒食》《迢迢牵牛星》及《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整体表现了古人在特定时节的内心活动与思想感悟。

下边按整理分享三首古诗的原文与译文。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的长安城,时时有落红,处处伴飞花。

寒食节这天东风佛面,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斜。

夕阳西照下的汉宫,开始递送御赐的蜡烛。

那袅袅的轻烟,弥散在王侯将相家的上空。

迢迢牵牛星
选自《古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在那遥远的美丽星空,有两颗闪烁的星星分别代表牛郎和织女。

织女那细长而白皙的手,曾经毫无心思机械地摆弄着机杼。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伤心的眼泪零落如凄楚的雨。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那神秘的两岸到底相隔几许?仅仅一条清澈透亮的银河,让两人只能凝望却无法言语。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中秋的庭院地上月光如洗,寂静的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

清凉的秋露点点无声无息,悄然打湿了香浸满院的桂花。

今夜皓月当空,引得那世间多少人深情遥望。

不知道这秋夜缠绵的情思所承载着的千般愁绪,又要降临到谁家。

韩翃的诗《寒食》拼音版

韩翃的诗《寒食》拼音版

韩翃的诗《寒食》拼音版古诗《寒食》拼音版如下:hán shí寒食táng dài:hán hóng唐代:韩翃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春城无处不飞花,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á 。

寒食东风御柳斜。

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日暮汉宫传蜡烛,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

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食 作者: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 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 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 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 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 所以称寒食。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释: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 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写 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是一 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 界,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 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 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受赐可以点蜡烛。 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
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韵译: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 花;寒食,东风把御园柳枝吹 斜。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 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 家。
评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
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 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 讥讽宦者的得宠。首二句写仲春 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 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 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如此有形有色,诗人笔下的 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 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丰富 的想象,恰当的比喻,配以淡雅 达到色调,银盘与青螺既互相映 衬,相得益彰,使人倍感亲切。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 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 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 泽暗淡的样子。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 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 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 别具一种朦胧美。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 的色彩。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 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 里的青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