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合集下载

寒食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寒食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寒食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寒食》作者:韩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原文注释】: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翻译译文】: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

诗比讽深远。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

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

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寒食》古诗 韩翃意思

《寒食》古诗 韩翃意思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词句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寒食》注音译文赏析

《寒食》注音译文赏析

寒食【唐】 韩翃l í春ch ūn 城ch én ɡ无w ú处ch ù不b ù飞f ēi 花hu ā,寒h án 食sh í东d ōn ɡ风f ēn ɡ御y ù柳li ǔ斜xi é。

日r ì暮m ù汉h àn 宫ɡōn ɡ传chu án 蜡l à烛zh ú,轻q īn ɡ烟y ān 散s àn 入r ù五w ǔ侯h óu 家ji ā。

译文: 暮m ù春ch ūn 时节,长安城处处柳li ǔ絮x ù飞f ēi 舞w ǔ、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chu ī拂f ú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ji àn ɡ临l ín ,宫里忙着传蜡l à烛zh ú,袅ni ǎo 袅ni ǎo 炊chu ī烟y ān 散入王侯贵戚q ī的家里。

赏析: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hu ā瓣b àn 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b àn ɡ晚w ǎn 。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b á扈h ù的宦hu àn 官ɡu ān 。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ch ǒn ɡ专权的腐f ǔ败b ài 现象进行讽f ěn ɡ刺c ì。

虽然写得很含h án 蓄x ù,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

寒食(韩翃)原文及赏析

寒食(韩翃)原文及赏析

寒食(韩翃)原文及赏析《寒食》原文及赏析寒食,指的是冷食节,是中国古代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节日一般在阳历4月4日或4月5日,也就是清明节前一天。

而《寒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所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并解析这首诗吧。

寒食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沙?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霜。

寒食赏析:《寒食》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与这个节日相关的思绪与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就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花香的春城。

诗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把整个城市装点得如同花的海洋,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

接着,诗句描述到“寒食东风御柳斜”,以寒食节为背景,给人一种春风拂面的温暖感觉,也暗示了节日的氛围。

其次,诗中出现了汉宫、蜡烛等意象,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在宫殿和皇室家族上。

在“日暮汉宫传蜡烛”这句中,凸显了随着夜晚的来临,宫殿开始点燃蜡烛,豪华的光景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轻烟散入五侯家”一句,则进一步将寒食节的庆祝活动联系到各个贵族家庭。

然后,诗中的几个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起到了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

例如,“谁家今夜扁舟子?”这句诗让人思索着通宵达旦的寒食节晚上,有多少的人们在江河湖海上劳作,用扁舟来表达人们的艰辛。

而“何处相思明月沙?”则透露出诗人思乡的情感,让人们不由得想到自己在异地的亲人和朋友。

最后,诗的结尾依旧是以寒食节的具体日期作为落笔点,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霜”,形象地描绘了寒食节的夜晚景色,从而使整个诗意更为深入人心。

同时,这里的“可怜”二字也体现了诗人对这个节日的怀念与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韩翃的《寒食》以独特的描写手法,将寒食节的景象以及与此相联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诗句表达细腻,气息流畅,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传统节日的深深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

这首意境独特的诗作不仅展示了唐代文人的艺术才华,也让后人对寒食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感受。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原⽂、翻译及赏析寒⾷原⽂、翻译及赏析1 《寒⾷》是唐代诗⼈韩翃的⼀⾸诗,被选⼊《唐诗三百⾸》。

《寒⾷》这⾥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是⼀⾸讽刺诗,描绘寒⾷节景象,讽刺宦者的得宠。

⾸⼆句写仲春景⾊;后⼆句暗寓讽喻之情。

寒⾷节禁⽕,然⽽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烛,享有特权。

诗不直接讽刺,⽽只描摹⽣活上的特权阶层,含蓄蕴藉,⼊⽊三分。

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在当时得到唐德宗赏识,成为⼀时佳话,流传天下。

原⽂ 寒⾷ 春城⽆处不飞花, 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五侯家。

注释 1、寒⾷:清明前⼀⽇谓之寒⾷,即禁烟节,汉制此⽇宫中钻新⽕燃烛以散予贵戚之⾂。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折柳插门。

3、斜:⾳“霞”。

古⾳为“霞”,今读为“霞”或“协”均可,如“⼊⽵万竿斜”、“远上寒⼭⽯径斜”。

4、汉宫:以汉代唐,下句同。

5、传蜡烛:虽然寒⾷节禁⽕,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取榆柳之⽕以赐近⾂”。

6、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们称为五侯。

翻译 暮春的长安城⾥漫天舞着杨花,寒⾷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颂赐新蜡烛,率先飘进五⼤侯爵的宫⾥。

赏析 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这是⼀⾸政治讽喻诗,作者借后汉的朝政故事来讽剌唐肃宗、代宗朝宦官专权的事实。

起始两句“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描写出了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

“⽆处”写出了花开得⼜多⼜⼴,“飞花”是写花开的盛况。

时值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得巧妙,⽣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

这两句为我们展⽰了寒⾷节京城⽩天的景⾊。

这⾥的景⾊由⼤⽽⼩,由全城⽽⼈宫苑,由全局到局部,描写细致、深⼈。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两句是写宫苑傍晚的景象。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寒食》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是一首讽刺诗,描绘寒食节景象,讽刺宦者的得宠。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蓄蕴藉,入木三分。

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在当时得到唐德宗赏识,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斜:音“霞”。

古音为“霞”,今读为“霞”或“协”均可,如“入竹万竿斜”、“远上寒山石径斜”。

4、汉宫:以汉代唐,下句同。

5、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6、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翻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飘进五大侯爵的宫里。

赏析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借后汉的朝政故事来讽剌唐肃宗、代宗朝宦官专权的事实。

起始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出了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写出了花开得又多又广,“飞花”是写花开的盛况。

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巧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

这两句为我们展示了寒食节京城白天的景色。

这里的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人宫苑,由全局到局部,描写细致、深人。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是写宫苑傍晚的景象。

古诗寒食的诗意

古诗寒食的诗意

古诗寒食的诗意
《寒食》的诗意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原文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寒食古诗讲解

寒食古诗讲解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全文如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讲解: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描绘了春天长安城的景色。

诗人用“无处不”来强调整个城市都充满了春意,柳絮飞舞,落花满地,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次句“寒食东风御柳斜”,进一步点明了时令和地点。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也叫寒食节。

在这一天,人们禁火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而“东风”则暗示了春天的气息,“御柳”指的是皇宫中的柳树,因为风吹而斜倚,进一步增添了诗中的春天气息和皇家气派。

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则是写夜晚的景象。

寒食节虽然禁火,但皇帝却特许宠臣五侯家得到烛火。

到了傍晚,汉宫中传出了赐予的烛火,轻烟袅袅,散入了五侯的家中。

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又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

总的来说,《寒食》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实,结构严谨,蕴含多重转折,用笔含蓄,寓意深远。

诗中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同时暗含委婉的讽刺,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食
唐韩翃( 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