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原文寒食

合集下载

《寒食》古诗 韩翃意思

《寒食》古诗 韩翃意思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词句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寒食相关的古诗

寒食相关的古诗

寒食相关的古诗1、《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寒食》唐·沈佺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3、《寒食还陆浑别业》唐·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4、《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唐·张说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毬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5、《襄阳路逢寒食》唐·张说
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阳路。

不辞著处寻山水,只畏还家落春暮。

6、《寒食即事》唐·王昌龄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寒食古诗——精选推荐

寒食古诗——精选推荐

《寒⾷》是唐代诗⼈韩翃创作的⼀⾸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数的迷⼈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动地画出了⼀幅夜晚⾛马传烛图,使⼈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下⾯⼩编为⼤家整理了⼀些精彩的寒⾷古诗相关内容,仅供浏览。

寒⾷古诗1 【原⽂】 《寒⾷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清明寒⾷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杨树,尽是死⽣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归去。

【赏析】寒⾷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

寒⾷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分盛⾏。

⽩居易的《寒⾷野望吟》写了扫墓情形。

乌啼鹊噪昏乔⽊,清明寒⾷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杨树,尽是死⽣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归去。

” 从这⾸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与清明是⼀回事。

的确,每当此时,⼀些漂泊异乡的诗⼈墨客,思乡之情油然⽽⽣。

寒⾷古诗2 教学⽬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等⽅法,感知古诗⼤意,⽤⾃⼰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所运⽤的表达⽅法。

9654;教学重点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等⽅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9654;教学难点 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所运⽤的表达⽅法。

9654;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在字⾳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字:“纤”读“xiān”;“脉”读“mò”。

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让学⽣借助课⽂中的注释,联系上下⽂进⾏⾃学,说说词语的⼤概意思,然后要求学⽣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即可。

2.阅读理解 本课的三⾸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描写了不同的风俗习惯。

古诗寒食翻译

古诗寒食翻译

古诗寒食翻译
《寒食》全诗的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内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hóng)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内容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的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了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寒食古诗讲解

寒食古诗讲解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全文如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讲解: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描绘了春天长安城的景色。

诗人用“无处不”来强调整个城市都充满了春意,柳絮飞舞,落花满地,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次句“寒食东风御柳斜”,进一步点明了时令和地点。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也叫寒食节。

在这一天,人们禁火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而“东风”则暗示了春天的气息,“御柳”指的是皇宫中的柳树,因为风吹而斜倚,进一步增添了诗中的春天气息和皇家气派。

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则是写夜晚的景象。

寒食节虽然禁火,但皇帝却特许宠臣五侯家得到烛火。

到了傍晚,汉宫中传出了赐予的烛火,轻烟袅袅,散入了五侯的家中。

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又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

总的来说,《寒食》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实,结构严谨,蕴含多重转折,用笔含蓄,寓意深远。

诗中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同时暗含委婉的讽刺,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寒食古诗古诗三

寒食古诗古诗三

寒食古诗古诗三1、《寒食/ 寒食日即事》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寒食》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3、《寒食》宋·张镃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

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

4、《寒食》唐·卢纶孤客飘飘岁载华,况逢寒食倍思家。

莺啼远墅多从柳,人哭荒坟亦有花。

浊水秦渠通渭急,黄埃京洛上原斜。

驱车西近长安好,宫观参差半隐霞。

5、《寒食》唐·王建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6、《寒食》唐·韦应物晴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彩绳拂花去,轻球度阁来。

长歌送落日,缓吹逐残杯。

非关无烛罢,良为羁思催。

7、《寒食》唐·杜甫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8、《寒食》宋·赵鼎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9、《寒食》唐·沈佺期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10、《寒食》唐·白居易人老何所乐,乐在归乡国。

我归故园来,九度逢寒食。

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

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

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

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

有官供禄俸,无事劳心力。

但恐优稳多,微躬销不得。

11、《寒食》唐·卢象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12、《寒食》宋·陆游峡云烘日欲成霞,瀼水成纹浅见沙。

又向蛮方作寒食,强持扈酒对梨花。

物如巢燕年年客,心羡游僧处处家。

六下语文第三课笔记古诗三首

六下语文第三课笔记古诗三首

六下语文第三课笔记古诗三首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衍生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二、赏析: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春日长安城落花飞舞,东风吹拂着御柳的美景。

后两句则通过“汉宫传蜡烛”这一特定场景,讽刺了当时的权贵。

整首诗以景衬情,含蓄而深刻。

三、作者介绍:韩翃,字君平,唐代诗人。

他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

四、运用片段:“哎呀,这春日的校园不正如那‘春城无处不飞花’嘛!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

同学们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嬉笑打闹,多欢乐呀!”原文:《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一、衍生注释:“迢迢”:遥远的样子。

“皎皎”:明亮的样子。

“擢”:伸出。

“素”:洁白。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零如雨”:形容眼泪很多。

二、赏析: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诗中大量运用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抒情性。

三、作者介绍:此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

四、运用片段:“看着那对分别许久终于重逢的恋人,激动得如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牛郎织女,眼中满是深情和喜悦。

”原文:《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衍生注释:“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二、赏析:这首诗前两句营造出一个寂静、冷清的中秋月夜氛围,后两句则由景入情,将秋思推及众人,扩大了诗的意境。

三、作者介绍:王建,字仲初,唐朝诗人。

他的诗工于乐府,善写宫词。

四、运用片段:“中秋佳节,我独自一人站在院子里,望着那轮明月,心中不禁感叹:这不正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情景吗?远方的亲人啊,你们是否也在思念着我?”。

寒食韩翃诗意及中心

寒食韩翃诗意及中心

《寒食》韩翃诗意及中心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期间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原文: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意方面,前两句写白昼风光,描写了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寒食节虽然禁火,但得宠的官员却可以得到皇上特赐的烛火,家里轻烟缭绕。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寒食节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中心思想方面,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同时,通过写“日暮汉宫传蜡烛”的场景,委婉地讽刺了皇权统治下的特权现象。

此外,这首诗也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美好。

总之,《寒食》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对皇权统治下的特权现象的批判和对生命的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必备80首古诗知识要点及相关达标测试
古诗原文:《寒食》____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作者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韩翃阳市)人。

天宝十三载(754年)进士及第。

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

大历(766—779)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

建中(780—783)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

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

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明人有《韩君平集》。

《全唐诗》仅存诗三卷。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创作背景: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达标测试:
1、默写古诗:
寒食
作者:_____
2、寒食节是指哪一天?
3、春城是指:____________。

4、汉宫是指:_____________。

5、五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