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寒食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1《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寒食》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是一首讽刺诗,描绘寒食节景象,讽刺宦者的得宠。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蓄蕴藉,入木三分。
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在当时得到唐德宗赏识,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斜:音“霞”。
古音为“霞”,今读为“霞”或“协”均可,如“入竹万竿斜”、“远上寒山石径斜”。
4、汉宫:以汉代唐,下句同。
5、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6、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翻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飘进五大侯爵的宫里。
赏析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借后汉的朝政故事来讽剌唐肃宗、代宗朝宦官专权的事实。
起始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出了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写出了花开得又多又广,“飞花”是写花开的盛况。
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巧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
这两句为我们展示了寒食节京城白天的景色。
最新关于寒食节的古诗10首

最新关于寒食节的古诗10首
1. 寒食节
离离桃李满春风,凄凄寒食月华中。
人间万物皆新意,只有寒食似旧时。
2. 寒食行
春色满园关不住,行人寒食外争看。
花开花落人自老,岁月如梭又一年。
3. 寒食思
寒食忆故乡,万里逐思量。
花开花落情难绕,寄情山水旧乡。
4. 感寒食
寒食思纷纷,尽在心头动。
遥想故园景,忆过往风光。
5. 一寒食
一寒食,思故乡。
望断桃花残,忆情长。
万里行人别,犹见春风远。
6. 寒食夜
寒食夜,月明如昼。
迢迢别恋乡关路,行人心事总牵愁。
7. 寒食词
凉风寒露别乡愁,寒食时节又逢秋。
花开花落人过客,悠悠岁月已如流。
8. 吟寒食
春风拂面花落尽,思故乡路边起。
寒食亲朋齐欢聚,回忆往日欢笑声。
9. 迢迢寒食夜
迢迢寒食夜,思念愁中醉。
家家门前唱,寒夜忆过往。
10. 悠悠寒食梦
悠悠寒食梦,家国情人情。
桃李开时尽,思悠悠相随行。
以上是最新关于寒食节的古诗10首,希望能带给您一些欣赏
和思考的乐趣。
寒食节是一个寄托思念亲友、感慨岁月流转的节日,这些诗句希望能让您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与美好。
杜甫的寒食古诗

杜甫的寒食古诗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衍生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是古代在清明节前一两日的节日,禁
烟火,只吃冷食。
“御柳”指皇宫中的柳树。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二、赏析:
开篇描绘了京城落花飞舞的春日盛景,东风吹拂着御柳,生动而富
有诗意。
后两句通过汉宫在寒食节传赐蜡烛给王侯贵戚这一特定场景,委婉地讽刺了当时的权贵。
整首诗以景衬情,寓意深远。
三、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
诗作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沉
郁顿挫,语言精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运用片段:
我和好友一同漫步在春日的街头,微风拂过,花瓣纷纷扬扬,这情
景不正像杜甫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那般美妙吗?
我们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仿佛穿越回了唐朝,感受着那份诗意的浪漫。
好友不禁感叹:“如此美景,真让人陶醉,要是能一直这样该多好!”
我笑着回应:“这美丽的瞬间,不正如同那轻烟散入五侯家,虽短暂却
让人难忘。
”。
寒食古诗——精选推荐

《寒⾷》是唐代诗⼈韩翃创作的⼀⾸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数的迷⼈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动地画出了⼀幅夜晚⾛马传烛图,使⼈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下⾯⼩编为⼤家整理了⼀些精彩的寒⾷古诗相关内容,仅供浏览。
寒⾷古诗1 【原⽂】 《寒⾷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清明寒⾷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杨树,尽是死⽣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归去。
【赏析】寒⾷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
寒⾷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分盛⾏。
⽩居易的《寒⾷野望吟》写了扫墓情形。
乌啼鹊噪昏乔⽊,清明寒⾷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杨树,尽是死⽣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归去。
” 从这⾸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与清明是⼀回事。
的确,每当此时,⼀些漂泊异乡的诗⼈墨客,思乡之情油然⽽⽣。
寒⾷古诗2 教学⽬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等⽅法,感知古诗⼤意,⽤⾃⼰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所运⽤的表达⽅法。
9654;教学重点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等⽅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9654;教学难点 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所运⽤的表达⽅法。
9654;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在字⾳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字:“纤”读“xiān”;“脉”读“mò”。
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让学⽣借助课⽂中的注释,联系上下⽂进⾏⾃学,说说词语的⼤概意思,然后要求学⽣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即可。
2.阅读理解 本课的三⾸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描写了不同的风俗习惯。
29首关于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译文解析版)

29首关于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译文解析版)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清明节前一天,即农历三月二十九或三月三十日。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传说故事,关于韩非子为了追求学问,不顾他人眼光剖腹取义的故事。
这一节日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成为了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29首关于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的译文及解析。
寒食节诗1. "春意浓,寒食树,孤城千里鸟雀疏。
"译文:春天的气息逐渐浓烈,寒食节时,城中的人都离开了,只有鸟雀寂寞地在天空中飞翔。
解析:这首古诗描绘了寒食节时的寂静景象,寒食节是一个人们纪念逝去的亲人的日子,所以城中的人往往会离开。
2. "寒食起,复道旧期,别草十怜花恐啼;"译文:寒食节到来,我又踏上了熟悉的路,看着别人给亡者扎的草,我的心里十分伤感,生怕鲜花会为他们而哭泣。
解析:这首诗描述了寒食节人们纪念逝去的亲人的情景,表达了对亡者的思念之情。
3. "苦寒日日起庐舍,何时来逐阵云边;"译文:寒食过后的日子,我每天都起得早,住在简陋的屋舍里,但不知道何时才能迎来阵阵春云。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在寒食节过后,人们渴望寒冷的日子能早点过去,迎来温暖的春天。
4. "寒食雨,青山门巷,马蹄车轮人不见;"译文:寒食节时,下着小雨,整个街头巷尾的人们都躲在家里,青山、门巷和马车轮子都变得空无一人。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人们守在家中的景象,寒食日的降雨使得整个街道变得安静。
5. "琼枝叶,宝枝杂垒,楼台栋角堪参差;"译文:寒食节时,树上的花朵和树叶都变得美丽,就像一堆珍宝,而楼台上的柱子也随意地错落摆放。
解析:这首诗写出了寒食节时的自然景观,寒食那天,花朵娇艳动人,与楼台的柱子交相辉映。
6. "隔座宴,有美食还有美酒,原是笑谈悲冤之时;"译文:寒食节时,人们在席间对饮美酒,品尝美食,本来是一场愉快的宴会,但还抹不去心中的悲伤和冤屈。
寒食古诗拼音版及解释

寒食古诗拼音版及解释寒食》拼音版注音:jì jì chái mén cūn luò lǐ ,yě jiāo chā liǔ jì nián huá 。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jìn yān bù dào yuè rén guó ,shàng zhǒng yì xié páng lǎo jiā 。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hàn qǐn táng líng wú mài fàn ,shān xī yě jìng yǒu lí huā 。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yīzūn jìng jí qīng tái wò ,mò guǎn chéng tóu zòu mù jiā 。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寒食》翻译: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
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
时至今日,汉唐两代的王陵巨冢,已经没有人前去祭祀;而山边溪间的小路上仍生长着许多梨花。
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关城门的号角声是否响起来。
《寒食》赏析:诗中的“粤人国”,本指广东,因秦末赵佗曾建南越国,封为南越王。
赵鼎曾被贬至潮州,因此此处“粤人国”应指潮州。
赵鼎在潮州五年,即绍兴十至十四年(1140-1144),至潮州时是绍兴十年闰六月,故此诗应为绍兴十一年至十四年期间所写。
此诗虽题为《寒食》,但写的是从寒食到清明。
前两联写的是当时民间风俗。
寒食的诗句 古诗

寒食的诗句古诗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2.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杂诗》3.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
——马致远《四块玉·叹世》4.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
——白居易《闲游即事》5.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宋之问《途中寒食》6.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7.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杨万里《寒食上冢》8.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
——辛弃疾《满江红·暮春》9.清溪一道穿桃李。
演漾绿蒲涵白芷。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10.去岁清明日,南巴古郡楼。
今年寒食夜,西省凤池头。
——白居易《中书连直,寒食不归,因怀元九》11.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
——元稹《使东川·清明日》12.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
竹篱烟锁。
何处求新火。
——陈与义《点绛唇·寒食今年》13.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14.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15.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周邦彦《兰陵王·柳》16.江烟白,江波碧,柳户清明,燕帘寒食。
——史达祖《钗头凤·寒食饮绿亭》17.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
——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18.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19.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
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沈佺期《岭表逢寒食》20.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
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
——许浑《途中寒食》21.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
——吴文英《花心动·柳》22.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
——晏殊《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23.瞥然飞过水秋千。
清明寒食天。
——张炎《阮郎归·有怀北游》24.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寒食节古诗(通用12篇)

寒食节古诗(通用12篇)寒食节古诗11、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苏轼《和子由寒食》2、深春冷落花残后,寒食朦胧月淡天。
——张耒《探春有感二首·柳萼蒙茸待放绵》3、荼蘼芍药几何日,寒食清明又一春。
——方岳《上冢·一杯麦饭洒悲辛》4、落花夜雨辞寒食。
尘香明日城南陌。
——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5、正值花明柳媚大寒食,齐歌着寿词,满斟着玉杯,愿合堂诸贵宾,都一般满千岁。
——张养浩《双调·胡十八》6、车马逢寒食,还来酹酒樽。
——高启《姑苏杂咏·真娘墓》7、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
竹篱烟锁。
何处求新火。
——陈与义《点绛唇·寒食今年》8、白下一杯寒食酒,青山三尺故人坟。
——刘溥《寒食日过胡汝器墓》9、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
——王涯《宫词三十首》10、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王安石《壬辰寒食》11、寒食数日间,春事求诸野。
——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春雪翳重霄》12、寒食西郊湖畔路。
天低野阔山无数。
——张元干《渔家傲·寒日西郊湖畔路》13、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14、去岁清明霅溪口,今朝寒食镜湖西。
——施肩吾《越中遇寒食》15、纷纷花雨红成阵,冷酒青梅寒食近。
——贺铸《木兰花·朝来著眼沙头认》1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17、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
——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18、山城寒食已冷落,更值暴雨过园林。
——强至《寒食值雨》19、旷野风吹寒食月,广庭烟著黄昏花。
——韩偓《寄友人》20、麦饭何妨荐寒食,榆钱元不济贫家。
——刘克庄《诸公和差须二诗不已又得二首》21、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
——温庭筠《寒食日作》22、客路逢寒食,划船闹水干。
——曹勋《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一》23、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说出起因,然后经过, 最后结果,就是事情发 展顺序。
A.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B.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 学面前表扬了她。 C.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这是被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按照我 们的理解,重新排序 !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 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歌德曾说 : “一个人只要能把一 件事说得很清楚 , 他也就能把许 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德国著名的文学家。
会犯以下错误 一、没有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 没有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 二、没有把事情经过写具体,重点不够突出。 三、记叙的条理不够清晰。
献给您,敬爱的老师
重耳生病了,追随他的臣子 只能给他送上野菜和野果。 重耳叹气道:“我实在食不 下咽啊!”
这天,介子推给重耳捧上 了一碗香喷喷的肉汤。重 耳惊喜地问:“好香!好 香!你从哪弄来这美食 啊?”
介子推不作解释。重耳吃 了这碗肉汤,只觉精神好 多了,病情好转,渐渐康 复过来。
后来,重耳辗转得知, 那碗肉汤的肉,原来是 介子推在自己的大腿上 割下来的。 十九年后,重耳终于当上 了国君,是为晋文公。他 封赏群臣,但却忘记了这 位曾共患难的介子推。
这天,刚好是清明节的前一天。 以后每年这天,人们为了纪念 介子推,都不生火,只吃凉的 食物,并把这天称为“寒食”。
植 树
作者简介
韩翃, ( 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 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 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 之一。
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 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 在当时传诵很广。
文章结构
第2自然段
活动开始
第1自然段
中队长发言
我们献礼 老师讲话
第7自然段
3——5
活动经过
第6自然段分难受,就 和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 隐居在山中。
介子推走后,晋文公觉 得很惭愧。他率领大队 人马在丛山之间找寻介 子推的下落。
晋文公没法找到介子推,便想到用放 火烧山的方法把介子推逼出来。可是 介子推宁愿和母亲葬身火海也不肯走 出深山。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 拜一阵,安葬遗体时发现一篇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寒
食
——韩翃
寒 食 节 的 来 历
清明前二日(一说清明前一日,也有说 是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据南朝梁宗懔 《荆出楚岁时记》说,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 天就是寒食节,所以有“一百五”就为寒食 节的代称。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 介子推的。
春秋时代,晋国的公子重 耳为了逃避动乱,和介子 推等臣子逃到偏远的地方。
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唐都城长安
春天,长安城处 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寒食节东风吹斜 了宫中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
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 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 以点蜡烛。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 斜
轻烟散入五侯家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写作特点:全诗融风俗与写景为一体,措语精致,含 蓄深沉,意境优美,格调明快,的确是一首人见人爱 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