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健康讲座知识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以下是 6 条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1. 你知道吗,中医的经络就像城市里的道路一样重要!经络可是贯通全身的呀!比如说,当你的腿不舒服,可能就是某条经络堵住啦!就像路上发生了堵车一样。
那我们怎么让经络通畅起来呢?艾灸、按摩这些方法都很不错哦!平时我们自己也可以多拍拍腿、揉揉肩,这也是在给经络做“按摩”呀!大家试试看呗!2. 嘿,中医讲的阴阳平衡大家听说过吧!这就好比天平的两端。
如果阴阳不平衡了,身体可就要闹别扭咯!比如说你最近总是很烦躁、上火,那可能就是阳过盛啦!这时候可以吃点滋阴的食物来调和一下呀。
像银耳、百合,都是很好的选择呢。
难道你们不想让身体的天平稳稳的吗?3. 哇哦,中医的食疗可是超级神奇的呢!食物也能治病,想不到吧!就拿小米来说,它能健脾和胃呀。
如果你最近肠胃不太舒服,喝点小米粥岂不是正好!这就像给你的胃来了一场温柔的呵护。
咱可别小看这些日常的食物,它们都是宝贝呀!对吧?4. 咦,大家想想看,中医的养生时辰是不是很有意思呀!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就要好好睡,就像太阳落山了就得休息一样。
如果你总是熬夜,那身体能好吗?肯定不行呀!所以咱们要顺应时辰来生活呀,该休息就休息,该活动就活动,这样身体才会棒棒哒!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5. 呀,中药的性味大家了解多少呢?有些药是热的,有些是凉的。
这就好像不同性格的人一样。
比如你着凉感冒了,那就得用热一点的药来驱寒呀。
可不能随便用药哦!这可是很有讲究的呢。
就像挑朋友一样,得挑适合自己的呀!难道不是吗?6. 嘿,中医的穴位按压那可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呢!比如说头疼的时候,按按太阳穴,是不是感觉缓解了一些呀?这就像给身体按了个快捷按钮。
平时多了解一些穴位知识,关键时候能派上大用场呢!大家还不赶紧学起来,给自己的身体多一些关爱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中医健康知识真的太有价值了,大家一定要多多学习和运用呀!。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内容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它以人的整体健康为核心,注重预防和调理,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药的健康知识,希望能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
一、调理生活作息在中医药理论中,人体的健康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生活作息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合理的作息时间和规律的作息习惯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根据中医药理论,清晨5点到7点是人体最佳的运动时间,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活动,如晨练、散步等。
睡眠时间应充足,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熬夜。
此外,中医药还强调合理的饮食结构,少食多餐,适量摄入各种食物,做到营养均衡。
二、饮食调养中医药认为,饮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中医药提出了不同的食疗方案。
对于一些体虚、气虚、血虚等体质的人群,中医药建议多吃一些具有补气养血功效的食物,如糯米、花生、山药等。
对于一些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的人群,建议少吃辛辣油腻、糖类食物,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制品等。
此外,中医药还强调饮食的多样性,推崇“五谷杂粮”的理念,以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三、调理情绪情绪的稳定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药认为,情绪和脏腑相连,情绪的失调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导致身体不适。
因此,中医药注重调节情绪,提倡保持心情愉悦、乐观向上。
常常听音乐、读书等可以让自己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情志与五脏的关系,认为喜怒哀乐五种情绪过度的发泄会影响到相应的五脏,因此需要保持情绪的平稳。
四、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能够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
根据中医药的理论,每个人体质都有差异,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个体上可能需要不同的中药调理。
因此,对于想要通过中药调理身体的人群,最好去正规的中医药诊所,找到合适自己的中药调理方案。
此外,中药煎煮的时间、次数、用量等都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第一篇: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同学们:我们学生最常见的问题那就是马虎,什么是马虎不认真是马虎!为什么不认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呀,不一心一意呀。
马虎即然是习惯那就可以养成不马虎的习惯。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作题或作业后检查的习惯,在学校如此在家也必须如此。
自己先检查然后老师家长再检查有错时不告诉他具体错哪了。
划定范围让他自己的再查。
另外在学习时不能让孩子有分心的因素。
由其在家别把水果呀小食品呀放他旁边。
别开电视,小声说话别有事没事地问一句饿吗渴吗难吗心理学上说一个习惯的养成最少要六天。
可这个习惯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除此之外马虎的孩子通常注意力是不集中的。
这表现在上课时有时不注意听讲,常做小动作,老走神。
注意力有专门的训练方法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就说说我知道的。
一、听觉集中训练法:闭上眼睛,用心来听闹钟的滴嗒声,并要求他伴随着这种声音默念嘀嗒嘀嗒。
要求:环境安静,可以是一两个孩子。
也可以是全班或小组。
每天五次每次两分钟左右,坚持六天。
二、视觉想象训练:要求环境安静,闭目静坐,先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黑点,再想象由这个点向右无限延长的黑线。
每天练习三次。
每次五分钟。
隔两天后再想象,由黑点起无限旋转的螺旋线形。
疗程为7天。
然后减少量坚持2周。
(巩固)怎样克服走神儿的毛病。
1、自我提示法:找几张小卡片,上面写专心听讲、不要走神、等放在平时常看得见的地证词如文具合时书桌上,家里的写字台上墙上等这样无论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做作业都可以提醒自己别走神。
2、记录法:准备一个小本,专门用来记录走神儿的内容。
比如,今天数学课中你想昨天的足球赛来着,那就要在本上记录:数学课足球赛约2分钟。
这样记录几天后认真看一遍会发现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多无聊,浪费了多少时间。
想信用不过多久本上的记录会越来越少的3、自我奖惩法:就是在每次写作业或复习功课之前。
先给自己定个时间表,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完成什么内容。
如果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学习计划,并且始终专心致志的。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一、中医养生保健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中医养生保健的定义2·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依据3·中医养生保健的目标和方法论二、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和方法1·阴阳平衡的重要性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3·养生的四季防护4·中医养生的饮食调养a·饮食调养的基本原则b·中医养生饮食的重要食物类别及功效 c·中医养生饮食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5·中医养生的体育锻炼方法6·中医养生的情志调节7·中医养生的针灸、推拿和按摩8·中医养生的草药调理方法三、中医养生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1·健康问题的识别与预防a·中医常见健康问题的识别b·中医预防常见健康问题的方法2·常见健康问题的中医调理方法a·头痛、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问题b·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c·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问题d·慢性疼痛、关节炎等骨骼肌肉问题e·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问题 f·免疫力低下、疲劳等免疫系统问题四、中医养生的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1·成功案例分享2·中医养生的经验总结和注意事项附件:1·中医养生食谱示例2·中医养生运动指导手册3·中医养生草药应用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养生保健:指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
2·阴阳平衡: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指身体内阴阳两种相对而言的属性,平衡即健康。
3·五行相生相克:指五行理论中五种元素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生化的关系,用于指导养生调理。
4·推拿和按摩: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来调节经络和气血,促进健康。
中医养生讲座内容

中医养生讲座内容一、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整饮食、作息、心态等方面的方法来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是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追求身心的平衡。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性,认为人体内脏器官之间相互关联,调整其中一方面,可以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
二、中医养生的饮食调理中医养生中,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医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养”,即要求饮食均衡,多种食物相互搭配。
中医认为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归经,不同的食物可以起到调理不同脏腑的作用。
例如,苹果可以生津止渴,滋阴润肺,适合体质燥热的人食用;而莴苣可以清热解毒,滋阴润肺,适合体质燥热的人食用。
三、中医养生的作息调理作息调理是中医养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合理的作息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中医建议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肝脏排毒的黄金时间,所以要保证在这个时间段内休息。
另外,中医也强调午休的重要性,午休可以恢复体力,提高工作效率。
不过,中医也强调不同人有不同的体质,作息时间也会有所差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四、中医养生的情志调理情志调理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情志与人体脏腑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中医强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悲喜或愤怒。
中医也提倡积极面对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遇到困难时要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理的平衡。
五、中医养生的运动调理中医强调运动对人体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不同的体质适合不同的运动方式,例如体质虚弱的人适合选择柔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等;而体质健壮的人可以选择更具挑战性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等。
中医还强调运动的适度,过度运动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六、中医养生的穴位按摩中医养生中,穴位按摩也是常用的调理方法之一。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阳代表阳性、动态、兴 奋等,阴代表阴性、静态、抑制等。正常情况下,阴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着人体的 健康。
实践方法
保持阴阳平衡的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作息规律等方面。饮食上要避免偏食或暴 饮暴食,多吃清淡、温凉的食物;运动上要适量,不宜过度劳累;作息要规律,保证充足 的睡眠和休息。
拔罐疗法
总结词
拔罐疗法是中医养生中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吸附在皮肤上,从 而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舒缓肌肉疼痛和祛湿排毒的效果。
详细描述
拔罐疗法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吸附在皮肤上,形成局部的负压环境,从而刺激穴位和 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拔罐可以用于治疗各种肌肉骨骼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 间盘突出等,对于一些内科疾病也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同时,拔罐还可以起到祛湿排毒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讲 座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中医养生基本理念 • 中医养生的饮食原则 • 中医养生的生活习惯 • 中医养生的常见方法 • 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
01
中医养生基本理念
阴阳平衡
总结词
阴阳平衡是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指保持体内阴阳二气的动态平衡,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 常进行。
食物的五味
辛味
具有发散、行气、活血、 开窍等作用,如姜、葱、 蒜、辣椒等。
酸味
具有收敛、固涩、生津、 开胃等作用,如山楂、乌 梅等。
甘味
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 作用,如红枣、蜂蜜等。
苦味
具有清热、泻火、燥湿、 降气等作用,如苦瓜、茶 叶等。
咸味
具有软坚、散结、润下等 作用,如海带、紫菜等。
中医养生讲座内容

中医养生讲座内容一、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方法,旨在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医养生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和调理。
其基本原则包括“四季养生”、“防病于未然”、“辨证施治”等。
二、四季养生的重要性中医养生强调根据四季的变化调整饮食、起居和运动等生活方式,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春季养生要注意清肝理气,夏季养生要清热解暑,秋季养生要润肺防燥,冬季养生要温补养肾。
四季养生的目的是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中医养生的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注重食物的性味和功效。
例如,春季宜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以滋养肝脏;夏季宜多食用清凉的食物,如绿豆、西瓜等,以清热解暑;秋季宜多食用润肺的食物,如梨、蜂蜜等,以防止肺燥;冬季宜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如姜、羊肉等,以温补肾气。
四、中医养生的起居调理中医养生强调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早睡早起、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此外,中医养生还注重室内外环境的卫生,保持空气的流通,避免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等不良习惯。
五、中医养生的运动调理中医养生推崇适度运动,既要注重身体的锻炼,又要避免过度运动。
适宜的运动方式有太极拳、气功、散步等,可以增强体质,调整气血循环,提高免疫力。
六、中医养生的情志调理中医养生认为情志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养生强调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紧张。
七、中医养生的草药调理中医草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草药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枸杞等,可以提高免疫力、调理气血、延缓衰老等。
八、中医养生的针灸调理针灸是中医养生的一种常用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经络,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太冲等,可以缓解疲劳、调理内脏功能等。
中医体质养生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中医体质养生健康知识讲座内容一、中医体质养生理论及知识1、什么是中医体质?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长发育、养老、死亡、病症等生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构造状态,是指人体全身机能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特质状态,是中医认为的一种健康状态。
2、认识中医体质(1)理论基础:中医体质的理论基础是中医“五气平衡”、“四正气道”、“六经辩证”、“八纲五经”、“三焦”、“营卫六脏”、“经络”等理论。
(2)特点:中医体质以自身调节为特征,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通过改善机体的生理状态来维持健康,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分类:从中医三焦的角度将体质划分为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痰滞体质和气滞体质等10大体质类型。
二、有关中医体质养生的健康知识1、调养中医体质(1)注重中医调养方法:中医治疗体质人群,要注重调养,通过中医方法调节脏腑气血,力求实现治病、养生一体。
(2)健康饮食:根据不同的中医体质,选择适宜的食物来促进脏经养元,增强机体调节机能。
(3)适当运动:中医体质养生也要注重适当的运动,以正规体育运动为主,通过营养和运动来提高机体的生理机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2、保护中医体质(1)情志治疗:及时释放情绪,保持心情放松,增强体质调节能力,从而改善体质。
(2)改正不良习惯: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控制体质阳气不虚好,以达到调节体质的目的。
(3)强化预防措施:加强养生保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时就医,以防止和控制疾病,避免走入治疗带来的不良后果。
3、中医体质饮食保健(1)气虚体质:加强体质保养,增强阳气,多吃芹菜、萝卜、桃子、豆腐、芝麻等食物;少吃苦瓜、香菇、梨子、大枣等食物。
(2)血虚体质:增强血气,多吃鱼、羊肉、牛肉、枸杞、芝麻等食物;少吃青菜、海带、冬瓜等食物。
(3)阳虚体质:增强阳气,多吃芹菜、豆腐、大枣、银耳、党参等食物;少吃冬瓜、梨子、生菜等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医养生简论一中医调理,重在平衡社会的进步以生产工具的改造为标志。
当世界上出现第一台蒸气机时,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当出现内燃机时,社会又前进了一大步,这时的人类可以飞上天空了;当出现电脑时,整个世界就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道养生文化的创造与传播,及大道养生八宝的应用与成功,则是人类养生保健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标志。
大道养生的作用是什么?是通过调“时间”,开“方向”,恢复人体平衡。
何为“时间”“方向”?中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把人的身体状况归纳为五个方向:东、南、西、北、中。
东方生风,时间为春;南方生热,时间为夏;西方生燥,时间为秋;北方生寒,时间为冬;中土生湿,时间为长厦(阴历6月)。
如:某人夏日畏寒怕冷,标明其体内是北方冬天的气候。
养生师通过调养,在其体内建立一个南方夏天的气候。
寒热相交即不寒不热,人可获得平衡,平衡自然百病痊愈。
国家有关管理部门规定药品可以写明疗效,如:治疗高血压;保健食品可以写明功能,如:调节血脂。
大道养生讲的是调“时间”,开“方向”,不属于法定的“功能”“疗效”范围。
根据行政法的立法原则,只要不是法律法规所禁止的,公民和法人即可以做。
相反,行政执法机关制止或限制公民和法人行为时,必须有法可依。
否则,属于违法行为。
正因为大道养生不属医疗行为,才适合最广大的老百姓操作。
才能够实现笔者的终生愿望:把中医养生还给老百姓!只有最广大的老百姓掌握了中医养生,中国的这一国粹才能发扬光大。
可喜的是,2004年5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在北京举办了全国首届养生师试点培训班,标志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非医疗的中医养生作为劳动技能,普及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
把中共中央“三个代表”的决定落到实处。
真理简单。
真理是大多数人一接触就明白,只是未能总结出来的道理。
中医中药也很简单。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秀才医学,如笼中捉鸡”之说,意为凡识文断字之人学中医就像在笼中捉鸡那样简单。
中医讲“医简易从”,指中医中药只有简单,大多数人才容易随从,中医中药才可能发展壮大。
目前,中国的中药制品在世界同类产品贸易额中,只占3%的比例,与我们中医中药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笔者从1992年开始寻找中医中药的归途,遵循中国“化繁为简,以简制繁”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中医中药的平衡定位学说,概括起来是:“中医中药不治病,只调阴阳平衡,平衡释放潜能,潜能治愈百病。
”笔者根据平衡理论,把自古以来的6万多个方剂(常用的3万左右)抽象为8个食品方剂,取名为大道养生八宝,分别称为大道一宝、二宝、三宝、四宝、五宝、六宝、七宝、八宝。
大道养生八宝不是药,是经西藏自治区卫生厅批准的药食同源的产品,属于养生食品类;用八宝养生,是藏中医文化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保健方法。
这种思维受《周易》中八卦的启发。
八卦重合为64卦,每一卦有6爻的变化,合计384变。
大道养生八宝采用了八卦的原理,8与8重合变化为64,再与每日12个时辰重合,演绎为768个调养方。
化繁为简的养生八宝以简制繁,最终实现调理人体平衡之目的。
十几年来,笔者坚持默默实践,深入探索,验证上述理论。
现在可以确认:“化繁为简,以简制繁”之理论,符合中医中药发展规律,也将引导中医中药走向回归和振兴的大道。
数万人的调养经验证明,一些被现代医学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疑难杂症,往往在人体恢复平衡后自行得到医治。
本书对读者有两个作用,一是用简单的方法学会自我中医诊断;二是学会调理人体平衡。
笔者相信,只要有决心,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读者皆可自学成医;悟性高者可成良医。
良医才能真正把握自身的健康和命运。
否则,官再高,财再大,生病时只能被动地接受他人摆布。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误诊和用药错误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死亡人数的44%。
中国人要避免滥药之危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中医中药理论,懂得调理自身人体平衡。
下面所讲的内容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阴阳”。
中医讲“八纲辨证”,即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阴阳”是“八纲”中的主纲。
许多人对“阴阳”两字难以形象地理解。
其实,阴阳就相当于哲学理论中的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比如:“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离气则死,气离血则亡。
”在气和血的关系上,气为阳,相当于人体内部运行的推动力,相当于电力,肉眼看不见。
比如:气短属于阳虚。
机器缺电,运行缓慢;人体阳虚,精神疲惫。
血为阴,是肉眼可视的物质部分,相当于机器里的润滑油。
比如:阴津属阴。
阴津是人体中一种抽象的润滑物质,人体内部所有运动都需要它,缺少它的润滑,人体内部则会因磨擦力过大而产生内热;内热过高将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严重时导致重疾,甚至衰亡。
因此,良医讲究“养阴”“善补者滋阴潜阳”,阴足,阳已在其中了。
明白了“阴阳”之理,理解下面的内容也就不难了。
人生好比一辆车,由新到旧,直至报废。
愿有缘看到本书的读者,学会保养和驾驶人体这部车的技艺,延缓车子损害的速度,健康、幸福地安度人生。
二简易诊断及养生八宝系列的选用中医诊断主要靠四诊,即望、闻、问、切。
望诊,主要是看面相、形体;闻诊,主要是听呼吸和讲话的声音,嗅身体的气味;问诊,主要是询问病史及近期的各种症状;切诊,即是切脉,南方人称“把脉”。
切脉需要病人不吃早饭,静坐半个时辰(60分钟)方能准确。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难以做到,所以,中医相应地加强了其他三诊。
诊病首先要明辨阴阳。
阴阳不辩,调病往往是南辕北辙。
例如:肾虚分阳虚和阴虚,阳虚者滋阴,腰越来越痛;阴虚者补阳,腰越补越酸。
通过望诊辨阴阳主要从四个方面看:一从形体上看,往往是阳虚形瘦,阴虚形胖;二从舌象上看,往往是阳虚舌质淡嫩、舌形胖、苔白、苔厚,阴虚舌质红、舌形瘦、苔少;三从神情上看,往往是阳虚气短、懒语、抑郁不欢,阴虚躁热不安;四从寒热上看,阳虚者怕冷,阴虚者怕热;阳虚者出凉汗,阴虚者出热汗。
中医坚持治本。
根据实践情况看,百病皆源于人的身体内部脏腹阴阳失衡。
因此,治本需调理阴阳平衡。
下面讲解大道养生八宝调养人体平衡的食疗方法。
何谓食疗?食疗是用国家法定的食品类产品调养身体的方法,不属于医疗范畴,例如:指导积食消化不良的人吃山楂;指导风寒感冒的人喝姜糖水;指导脾肾虚弱的人吃肉桂。
等等。
大道养生八宝就是国家规定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制成的食疗产品。
(一)肾阳虚及用于生活调养的一宝1.肾阳虚肾阳虚相当于肾这部机器电力不足。
肾阳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天不足。
表现为耳垂枯小,从小怕冷,手脚冬天凉,重者夏天也凉;女性月经期间经血色黑,有血块,重者痛经。
另一种是有些人先天肾气足,但到一定年龄段时肾阳虚,如《黄帝内经》讲的:男40岁,女35岁,肾气渐衰。
肾阳虚者多数面色青白,怕冷畏寒。
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不同:(1)少年时期除上面所述各类症状外,因肾虚不纳肺气,肺不主皮毛而生粉刺;因肾不通脑不疲倦、智力下降;因肾不主骨、影响发育。
(2)女性进入35岁以后,只要冬天手脚凉的,子宫、卵巢、乳房易生囊肿、肌瘤、肿瘤;进入40岁以后,有的会出现小便失禁,有的人过早进入更年期。
(3)男性进入40岁以后,性功能急剧减退;进入60岁以后易患前列腺炎或增生。
(4)男女肾阳虚者的共同性症状:腿肿、脚肿,或风湿,或脱发,或腰痛,或骨质增生,或泌尿系列炎症、尿急尿频,或耳鸣耳聋,或精神恐惧、睡眠不实,或因命门火衰不生脾胃土而凌晨腹泻。
2.一宝一宝取自八卦中的乾卦。
乾卦数排列为一。
老子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四生万物。
”一为始,一为元,即开始和最大。
一宝的一字标志着最重要。
一宝的食疗作用是针对人体肾过寒的北方气候,营造一个相应的南方气候。
补肾阳、助命门。
人体双肾的阳气由命门补充到脊椎中的骨髓,由下至上直通大脑。
这条神经主干阳气足,人体四肢百骸方能通畅,故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根,通脑、主骨、主髓、主智、固齿、藏五脏六腑之精神、繁衍后人。
”只要腰背酸痛或板结、困紧均为阳虚。
腹为阴,背为阳,后背阳气要足,阳气足则后背爽。
阳气足百病渐退。
用一宝升肾阳,保持背爽,是健康和长生之道。
(二)肺阴虚及用于生活调养的二宝1.肺阴虚肺阴是肺循环系统的物质基础部分。
肺阴虚相当于肺的物质基础薄弱。
肺循环系统其中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止外邪侵入,所以说“肺主卫气”。
人体凡是与空气直接接触的部位,如皮肤、呼吸道,在肺阴虚时防护能力较弱,脸部易生粉刺、皮肤易生牛皮癣、湿疹,易过敏;鼻腔、口腔易发炎,花粉过敏;易习惯性感冒等。
肺阴虚的特征是:干咳或凌晨3时后出虚汗;青少年面生粉刺,重者进入中年仍然不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阴虚可引起肠燥导致便秘。
2.二宝二宝取自八卦的兑卦,卦数排列为二。
兑卦相对应的脏为肺。
二宝主要针对人体肺过热的南方气候,营造一个相对应的北方气候。
(三)心阴虚及用于生活调养的三宝1.心阴虚人的心阴不足,心脏、心脑血管机制运动磨擦力过大,可造成心循环系统运行失常甚至损伤。
心阴虚的症状:舌质偏红,舌苔薄或燥,口干,心烦失眠,躁动不安,心慌、心颤、心堵,血燥津枯等。
2.三宝三宝取自八卦中的离卦,卦数排列为三。
离卦相对应的脏为心。
三宝主要针对人体心过热的南方气候,营造一个相应的北方气候。
(四)肝阳亢及用于生活调养的四宝1.肝阳亢中医讲肝藏血、主筋,开窍于目;肝主条达,升发疏泄适当,人则精神饱满。
人的肝热,必杂病丛生,或血粘稠、血脂过高,或血管硬化,或心脏不适、重则梗塞,或血压偏高,或中风、血栓,或血管静脉曲张,或眼红、滋生各种炎症,或眼袋胀鼓、下垂,或两肋胀满、易烦、易躁、易怒,或因肝不疏达引起的肝、胆炎症、囊肿等。
2.四宝四宝取自八卦中的震卦,卦数排列为四。
震卦与肝脏相对应。
四宝主要针对人体肝过躁的东方气候,营造一个相应的西方气候。
(五)肝阴虚及用于生活调养的五宝1.肝阴虚肝阴虚是肝的物质基础匮乏所致,易出现下列症状:因肝藏血不足而眩晕,或因血虚便秘却不感难受,严重者15~20天大便一次;或因血不养筋而出现抽筋、膝盖酸软无力、膑骨软化;或因肝协调不利引起吸收食物中钙元素受阻导致缺钙、骨质疏松;或因肝藏血不利引起血不循环导致鼻出血、皮下出血、经血不止;或因肝不养自引起眼底出血、视网膜脱落、视网膜黄斑性病变及破裂、白内障等症;或目倦神疲;或贫血、心脏供血不足;或因肝虚弱引起的各种肝胆病症。
2.五宝五宝取自八卦中的巽卦,卦数排为五。
巽卦在五行中属木,与肝脏和腿相对应。
五宝主要针对人体肝过热的南方气候,营造一个北方的气候。
(六)肾阴虚及用于生活调养的六宝1.肾阴虚肾阴虚的症状:颧红腮热、自汗口渴,下午加重;或内热伴习惯性口腔溃疡,或牙根松动、畏酸、怕冷怕热;或腰酸、腿肿、手脚心烦热;或尿急尿频;或血糖、尿糖偏高;儿童睡觉盗汗、烦躁不安、多动易怒、习惯性感冒,重则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