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 导学案

合集下载

弘扬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民族精神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讲解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2. 介绍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民族精神吗?2. 讲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

3. 举例说明我国伟大民族精神在历史人物和事件中的体现。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爱国主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内容:1. 讲解爱国主义的定义和内涵。

2. 介绍我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典型人物和事迹。

教学活动:1. 讲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2. 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介绍我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典型人物和事迹。

3.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第三章:团结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团结统一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精神。

教学内容:1. 讲解团结统一的内涵。

2. 举例说明团结统一在我国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讲解团结统一的内涵。

2. 通过故事、事例等形式,介绍团结统一在我国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发扬团结统一精神。

第四章:爱好和平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好和平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爱好和平的内涵。

2. 介绍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倡导和平、推动共同发展的举措。

教学活动:1. 讲解爱好和平的内涵。

2. 通过图片、事例等形式,介绍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倡导和平、推动共同发展的举措。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爱好和平。

第五章:勤劳勇敢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勤劳勇敢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教学内容:1. 讲解勤劳勇敢的内涵。

2. 举例说明勤劳勇敢在我国历史和现实中的体现。

教学活动:1. 讲解勤劳勇敢的内涵。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重点、难点】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1、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过程:(1)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民族精神作为_____________的结晶,随着_____________变化而不断丰富。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主体:中国共产党人的_____________;②深厚的_____________、鲜明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井冈山精神等。

(3)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①特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_____________并将之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②表现:雷锋精神等。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①必要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要求,是坚持的需要。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P80②重要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是中华民族之。

P71 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P81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四点):最重要的是发挥“”的作用。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的影响,必须与弘扬结合。

(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P81(综合探究)【预习自测】1、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①我国古代几千年的文明史中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奋斗的历程中③我国近代史的各个阶段中④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2、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在()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时期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3、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具有()的特点①深厚的民族性②鲜明的时代性③开放性④先进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4、民族精神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 ( )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②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在汶川抗震救灾中锤炼和升华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 )①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③是战胜各种灾害的强大的物质力量④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我们必须( )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②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③借鉴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成分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抗侵蚀能力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7、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导学案(精选5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导学案(精选5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导学案(精选5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导学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苦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丰富与发展;每一个中华儿女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标:能够从历史与现实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用自己实际行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巨大精神力量,用实际行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新课: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活动1:用人物或事例说明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

(1)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答: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具有中华民族精神人物:战死的战士,就义的志士,工人、农民、教师等。

)(2)请用具体的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

(答:①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②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③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④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⑤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总之,不要以为只有英雄人物才是民族的脊梁,千干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活动2: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描绘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画卷。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命运、全民族奋起抗战、不屈不挠、英勇抗战,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问题1: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68中、69下、71中上)问题2: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意义?(p69中上)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导学案导学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导学案导学案
课题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导学案
课型
新课
设计者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1、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习难点
。青少年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创设情境
由各种抗灾中的中国人民涌现出的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
2、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哪些不同体现?
3、为什么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4、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1自主学习(读课文思考,提出疑难。)归纳分析,小组交流。
学法方法指导:
1)带着学习目标中的问题思考着读;
2)边读边做批注,整理目标中的问题;
3)标注疑难问题。
教师巡视发现





青少年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做?
学生探究交流,解决目标思考题,如有困难,小组内讨论,研究。组内互相帮助解决,如还解决不了,提出质疑。






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观点认识,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师适时点拨,给予评价引导







馈学以致用


1、民族精神的内容及表现:
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3、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第七课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目标诠释——我来认识】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理解:弘扬和培育民主精神的意义和途径二、【导学菜单——我来预习】(展示问题,学生自读10-15分钟)1.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的表现(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鲜明的和。

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的要求;是坚持的需要。

3、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必须正确地对待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相结合。

三、【感悟平台——我来探究】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原因(必要性):意义(重要性):(2)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当代青年的要求: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当代青年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结合新的实践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四、【困惑扫描——我来质疑】五、【建立网络——我来归纳】六、【过关窗口——我来练习】1、“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 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

他们的身上折射出 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历久弥新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 人人践行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 指引方向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凝聚力量2、2012年是“中欧文化对话年”,这是继2011“中欧青年交流年”之后,中欧双方合作举办的又一次大规模的人文交流盛会。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共3篇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共3篇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共3篇《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2. 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3. 培养学生爱国、团结、勇敢、自信、守纪律等优良品质;4. 感悟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2. 培养学生爱国、团结、勇敢、自信、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2.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团结、勇敢和合作意识;3. 课堂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五、教学步骤:Step 1:引入1.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与分享,梳理中华民族精神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师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小组讨论,解释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和内涵,并介绍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

Step 2: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1.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和课件,向学生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2. 学生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讨论,深入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Step 3: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品质1. 学生展示: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展示如何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来培养自己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团结、勇敢、自信、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2. 教师点评:教师通过点评和评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Step 4:总结和反思1.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和回顾,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2. 学生反思: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参与情况: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口头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情况。

高中必修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高中必修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7.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6全国;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一)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时代性)(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2.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二、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一)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二)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二)人人参与,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一)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性)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2.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民主革命时期。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2.【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共产党继续宏扬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弘扬民族精神初中教案

弘扬民族精神初中教案

教案主题: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2.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视频、文章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提问:“你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观点。

二、讲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视频,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

2. 教师讲解民族精神的含义和重要性,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

3. 教师举例说明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如岳飞、林则徐、鲁迅等民族英雄的事迹。

三、小组讨论和分享(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行讨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和观点。

四、案例分析和思考(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个关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案例,如奥运会上的中国代表团、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等。

2. 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这个案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什么意义?”。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第一课时弘扬民族精神
1.知道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2.描述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3.知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4.重点: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理清线索】
民族精神的内
涵、地位及作用爱国主义的
含义及表现民族精神的
继承和发展对外交往的
原则和政策
【梳理要点】
1.中华民族铸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3.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1.各小组组织本组成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生成”中的疑问。

2.各小组通过下列活动探究问题,并以各种形式展示。

◆活动一听兴国山歌扬苏区精神
材料一“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

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

”这首广为流传的兴国山歌是当年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生动写照。

材料二中央苏区精神:“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阳光中学九年级(2)班班主任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苏区历史,弘扬苏区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为了更好地了解苏区精神,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兴国山歌和苏区精神的资料?
上网查找、实地走访、图书室查阅资料等。

(2)请你为“了解苏区历史,弘扬苏区精神”主题班会设计合理的活动步骤。

示例:嘉宾到场,邀请嘉宾入场、就座,全体师生欢迎嘉宾到场;班主任介绍邀请的嘉宾,向嘉宾致欢迎词;请老红军代表×××为全体同学作报告;请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与老红军代表互动;班主任作总结发言;齐唱苏区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3)班主任的总结发言中可能会用到所学的哪些知识?
示例:苏区精神、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觉得应该怎样弘扬苏区精神?
树立崇高理想,增强社会责任;努力学习敢于创新,立志成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活动二
【列举经典诗句】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迁●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归去来兮。

——华罗庚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1)上述名言警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爱国主义。

(2)请你围绕这种情感,列举两句经典诗句。

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感受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名言警句历史典故
团结统一“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郑成功收复台湾
爱好和平“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礼之用,和为贵”文成公主进藏、昭君出塞
勤劳勇敢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生在勤,
勤则不
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自强不息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古男儿当自
强”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等
(3)把上表内容填充完整。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同学共同探究解决。

见《导学测评》P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