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问题分析(修改版)

合集下载

【气候】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解析

【气候】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解析

【气候】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解析引言你是否曾感到目前的天气越来越炎热?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这一切都是全球变暖导致的结果。

全球变暖是当前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和地球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全球变暖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全球变暖的原因1. 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我们燃烧化石燃料、森林被砍伐或因人类活动释放出温室气体时,这些气体会在大气层中逐渐积累。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氟利昂等,它们能够吸收地球上反射回太空的热量,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2. 森林砍伐森林是地球的“肺脏”,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新鲜的氧气。

然而,由于伐木和森林砍伐活动的增加,全球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的积累。

此外,森林砍伐还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现象。

3. 工业发展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传统的能源生产方式依赖于化石燃料,这种燃料燃烧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

因此,工业发展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变暖的影响1. 天气极端化全球变暖导致了天气的极端化,如极端高温、暴雨、干旱等。

不断升高的温度使得原本稳定的气候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天气事件趋向极端化。

这样的极端天气会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2. 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剧,冻土层解冻,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沿海地区将面临更严重的洪水威胁,沿海生态系统也将受到严重破坏。

3. 生物多样性下降全球变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威胁。

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导致物种灭绝的风险增加。

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到人类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应对全球变暖的关键措施之一。

国际社会应联手制定减排目标,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自从工业化时代,人类的生产力和各种科技飞速发展,空气质量和环境状况也在逐渐恶化之中。

其中,全球变暖便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

对于全球变暖,各个国家都感到担忧,但毫无疑问,必须全球共同应对。

一、全球变暖的原因1. 人为因素首先,全球变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类活动。

从工业革命开始,有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度升高的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留存在大气中,会使地球吸收来自太阳的热量增加,而致使地球温度升高。

其次,由于人类大量的森林砍伐,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导致了水土流失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从而对全球的气候产生了影响。

此外,人类活动引发的大面积农业耕作、道路建设等也对全球气候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全球气候系统有很多复杂的运作机制。

太阳的强度、地球的轨道、海洋的活动等都是影响自然环境的因素。

但是,长期来看,自然因素并不足以解释上述气候变化。

二、全球变暖的影响1. 气候变化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全球气温上升将是气候变化的首要影响。

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0.6摄氏度。

据联合国的科学报告指出,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继续上升2-4摄氏度。

2. 海平面上升随着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会影响沿海地区。

3. 成功率下降全球变暖能够对全球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部分地区可能会造成粮食供应短缺,比如印度和中非。

而更高的气温、更频繁和更大范围的干旱、洪水已经严重影响了全球农业的产出并提高了其生产成本。

三、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1. 联合全球应对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是应对全球变暖的关键。

要想有效的减少气体排放,必须全球联手发起应对活动。

各国政府需要共同签署协议并制定执行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并采取切实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优化能源结构能源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使用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地降低气体排放。

全球变暖辩论辩题

全球变暖辩论辩题

全球变暖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全球变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采取行动来应对。

首先,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特别是工业化和化石燃料的使用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数据显示,过去一个世纪,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1摄氏度,这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其次,全球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和加剧,如干旱、洪涝、飓风等,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2017年飓风哈维给美国德克萨斯州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家园,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

这些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必须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

最后,全球变暖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还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某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都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减缓和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清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等。

正如前美国副总统戈尔所言,“我们必须面对全球变暖这一挑战,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

反方观点:全球变暖是一个被夸大的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

首先,有一些科学家对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持怀疑态度,认为地球气候的变化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人类活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而且并不是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分夸大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其次,全球变暖并没有导致所有地区的气温都上升,有些地区的气温甚至出现了下降。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所有极端天气事件都归因于全球变暖,这其中还存在着其他复杂的因素。

而且,人类社会已经有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我们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全球变暖的影响。

最后,一些针对全球变暖的政策可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限制排放和发展清洁能源可能会增加能源成本,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最终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及其对策思考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及其对策思考

班级:611101姓名:张玉坤学号:61110117 2010年5月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及其对策思考摘要: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强,全球变暖已悄然成为国际的热议话题,那么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什么呢?又该如何应对这火烧眉毛的问题呢?笔者从气候变暖对全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两方面入手,探讨气候对当今世界的影响,进而从“源”与“汇”两个角度提出应对全球变暖的相应策略。

1.1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据目前可靠的观测值的综合,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增暖的趋势在加强,下图是1861年~1989年全球平均温度据平变化,这种变化是世纪性的,迈入21世纪的今天全球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增加。

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1.1.1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全球变暖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位的,许多是不利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在此主要介绍海平面上升和水热两方面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一方面由于气温升高的同时,海水温度也随之增温,海水因膨胀而导致海平面抬升;另一方面因极地增温强烈,会造成部分极冰的融化,引起海平面的上升,据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厘米。

1861~1989 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变化(相对1951~1980 平均值)(a) 北半球(b) 南半球(c) 全球氏度,那么格陵兰岛的冰川将开始融化,如果上升3摄氏度,格陵兰岛的冰川将全面开始融化,假设冰川全部融化需要数百年到一千年时间,融化后的冰水流入海里,那么地球海平面将上升7米多,。

而地球的南极冰盖而言,如果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时将开始融化,上升3摄氏度将会越来越不稳定,上升4摄氏度将全面开始融化。

而如今海平面上升了10—20厘米,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都构成直接威胁,在海拔低的沿海地区,遭受洪水和潮水灾害的区域就会扩大。

据预测,由于海平面的上升,一些小岛将不复存在,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以南亚和东南亚为中心,全世界将会有2600万人遭受洪水灾害。

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应对综合措施

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应对综合措施

全球变暖旳因素、危害及应对措施摘要: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消灭森林,使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在百年内增长了25%。

如果按目前CO2浓度旳增长速度,到21大气中CO2含量将增长一倍。

据联合国发布旳评估报告,那时全球平均气温会比目前上升1.0~3.5℃,这将引起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厘米,从而沉没大片经济发达旳沿海地区,还也许引起其她一系列严重问题。

全球变暖旳因素是多方面旳,全球变暖将是我们此后很大旳威胁,如何应对全球变暖这将是人类旳一大难题。

核心词:全球变暖因素危害应对措施一.全球变暖旳因素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旳大规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工原料,释放了大量旳温室气体,致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候日趋变暖。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旳潜在旳影响,既有正面旳,也有负面旳。

例如随着温度旳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合适旳条件下,较高旳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增进光合伙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旳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旳增长,即二氧化碳旳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旳正面影响。

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旳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

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旳影响,珠穆朗玛峰旳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概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旳雪线正以年均2-2.6米旳速度上升。

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种重要因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全球变暖旳因素有如下几点:(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旳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旳重要因素之一。

同步,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旳平衡。

这样多旳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旳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旳数字,其成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旳含量不断地增长,这样形成旳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引起全球变暖的因素(一)人为因素1。

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3。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

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

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

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

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

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

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类的工业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温逐渐上升,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环境问题:一、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了海水融化,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

这会导致一些低海拔城市和岛屿无法承受海水的侵蚀,使得这些地方面临更大的灾害风险。

同时,海水上升对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的稳定性也会造成影响。

二、极端天气现象随着气温的上升,出现了许多极端天气现象,如台风、旱灾、洪水等。

这些极端天气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导致许多住房被损毁,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和生计。

三、生态系统的破坏全球变暖导致了许多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北极地区的海冰正在不断减少,这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

同时,气候变化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这会影响许多生物种群的存在和繁衍。

四、资源短缺全球变暖导致了一些资源的短缺,如水和粮食。

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变得更加不可预测,使得许多农民面临着更多的灾害风险。

同时,气候变化也导致了水资源的减少,这会导致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五、空气污染全球变暖也会导致空气污染的加剧,尤其是城市地区。

随着气温的升高,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出更多的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全球变暖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十分严重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等。

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所有人都有责任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浅谈全球变暖问题.....

浅谈全球变暖问题.....

全球变暖,或称全球暖化,在维基百科以及百度百科中给出的概念都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温室效应而造成的温度上升的气候变化现象。

其中,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地球大气层排放二氧化碳及甲烷等温室气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促使地面升温,温室气体产生天然的温室效应。

如果没有它,地球温度会比现在低摄氏30度,使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

从这里可以看出,温室气体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06至2005年间,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气层温度上升了0。

74摄氏度。

普遍来说,科学界发现过去50年可观察的气候改变的速度是过去100年的双倍,因此推论该时期的气候改变是由人类活动所推动,全球变暖的原因就是工业社会之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不断加剧和扩张,越来越多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层中。

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堆积导致大气厚度增加,如同给地球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热量无法穿越大气层散发辐射到太空,而是被保留在地球上,导致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

这是阿尔·戈尔在2006年《难以忽视的真相》中给全球变暖做出的最简单易懂的物理学解释.1戈尔称,人类文明正与地球生态之间发生剧烈撞击,两者间的根本关系被以下三个关键因素彻底改变,在此简称为全球变暖危机的社会原因:21、人口爆炸。

全球人口在公元元年大约是2.5 亿,1796 年美国建国时达10 亿,到1945年二战结束增加到了23 亿,到2006 年已达65 亿,预计在2050 年将达到91 亿。

人口数量的急剧上升导致了对食物、水、能源,还有其他资源的巨大需求,从而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

2、科技革命。

戈尔提出,旧习惯加上旧技术等于可预见性后果,而旧习惯加新技术则等于不可预见性后果,而这种后果可能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人类所创造的新技术,加上庞大的人口数量,使我们人类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但“新技术只是给了我们新的力量,却没有给我们新的智慧和思路来正确使用这些力量”.3、人们对待全球变暖危机的思维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公共产品分析之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分析叶銘彬、刘懿婷、苗玮昱、彭丹霞一、分析框架:二、属性2.11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指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各类矿物燃料消耗的急剧增加,大尺度土地利用和植被变化,增加了大气中CO2 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改变了地球表面的辐射平衡,使大气趋于变暖①。

2.2全球公共产品全球公共产品(Global Public Goods,简称GPGs)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它是公共产品理论在全球化过程中演变和发展的结果。

考尔等人对全球公共产品进行了较为权威的界定:全球公共产品是其收益可以扩展到所有国家、所有人民和所有世代的产品。

②这一定义对全球公共产品提出了三方面的规定性:(1)受益空间:全球公共产品的受益空间非常广泛,突破了国家、地区、集团等界限,例如保护臭氧层,受益者不仅仅是美国或欧盟等发达国家,而且也能够使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受益;(2)受益对象:受益者包括所有人,任何国家的国民从中得益时都是非竞争、非排他的,全球气候稳定不仅使某些国家的一部分人得益,而是所有入都能从中得益;(3)受益时间:全球公共产品不仅使当代人受益,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未来几代或数代人从中受益。

例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3、二者联系气候变暖是历史上迄今为止人类所遇到的最大环境危机和最大范围的公共问题,涉及世界各①.【殷永元,王桂新.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②.【《全球公共产品及其供应模式分析》】国、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

我们可以看出,大气环境是全人类共有的自然资源,大气也是全球公共产品的一种。

为使自己的经济活动利益最大化,各国、各企业会尽可能的扩大产量,从而必然导致排污量也随之增加。

就气候变暖问题而言,大气环境对温室气体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使得大气的温室效应愈加明显,给整个地球的生态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害,而这些损害又由生活在大气环境中的全人类共同承担。

因此,我们认为,气候变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人类对大气这种作为污染排出通道的公共产品的过度使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破坏,所带来的气候不稳定。

反之而言,气候稳定在当今世界是一种供应不足的公共产品。

三、产生3.1 外部性概念和分类简单的说,外部性就是一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福利施加的一种未在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的影响。

换言之,社会中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行为,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人的行为。

因此,界定外部性主要基于两点:一、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由于彼此行为或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对他人存在“直接强加”效应;二、这种“直接强加”效应没有得到相应的价值补偿。

按其影响方向来划分,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当外部性发生时,如果带来这样的结果:社会收益>私人收益,或社会成本<私人成本,这种外部性就是正的外部性。

反之,如果外部性带来的是这样的结果:社会收益<私人收益,或社会成本>私人成本,这种外部性就是负的外部性。

3,2 理论分析以大气为例,大气是人类空气污染排出的唯一通道,是一种全球公共产品。

某些国家或地区对于这种空气污染排放通道的过度使用,即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在全球范围内加剧,给其他国家利用该公共产品造成的不利影响,这就是一种负外部性。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CO2 减排所带来的好处全世界都能享受到,而减排所产生的成本由该国自己负担。

如图所示,供给曲线S 代表消费的私人成本,消费的边际私人收益MBP 高于MBS,社会的最优消费量为Q1,私人的最优消费量为Q2,Q2>Q1,即在负外部性存在的情况下,私人倾向于消费更多的产品。

3.3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产生导致全球变暖的真正原因,说法不一,但是学界普遍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造成了大量CO2 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积聚,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因此,CO2过量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一百年的气候变化则明显呈现增温的趋势。

而且,据大量资料表明,20 世纪初到20 世纪40 年代以及70 年代到21 世纪初这两个阶段是两个最明显的增温阶段,其中尤以最近30 年的全2球增温趋势最为强烈,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Climate Change 2001: The Scientific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①3.4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首先,气候变暖将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

有些地区极端天气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气候变暖还将影响人类健康状况。

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

对于全球发展影响深远。

四、供给主体、现状和方式一般来说,公共产品似乎理所当然地要由政府来提供,但是因为人们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不尽满意,加上公共预算成本难以得到真正控制,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产品的提供方面①J. T. Houghton, Y. Ding, D. J. Griggs, N. Noguer, P. J. van der Linden, D. Xiaosu, K. Maskell and C. A.Johnson. Climate Change 2001: The Scientific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R].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出现了一种“私营化”的倾向。

全球公共产品具有全球扩散性影响,不同的人和国家都可以从不同的全球公共产品中受益,其供给主体并不是唯一的。

那么,气候稳定这一公共产品目前是谁在供给呢?首先来看一下公共产品的供给途径有哪些。

一国单边供应公共产品具有非中性的特点,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产品可能使有的主体受益,有的主体受损;另一方面每个主体受益或受损的程度不同。

例如,“金融稳定”虽然对所有主权国家都有好处,但不同主权国家从中得到的收益差别甚大。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从全球公共产品的单独供给中获得的收益大于单独提供时所花费的成本,即使其他国家都搭便车,它也会提供。

各国加总供应有些全球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需要世界各个国家一起努力。

其总供给量就是各个国家供给量的总和。

“全球气候变化趋缓”就是这样一种公共产品。

气候变化依赖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总量,而不是单个国家的排放量。

如果每个国家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氟利昂的使用,那么所有国家都将从“全球气候变化趋缓”这一全球公共产品中获益。

然而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集体行为问题以及四徒困境博弈。

区域合作供应国际区域合作是指不同主权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跨国界的区域合作,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者地区在跨国界的区域内合作。

通过这种形式提供的公共产品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全球俱乐部产品,然而这种俱乐部产品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会超越区域界限,间接成为纯全球公共产品,从而使所有国家和人们受益。

例如上海合作组织对恐怖主义的打击,表面上看起来受益国只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但是通过打击,减少或消除了恐怖势力,这其实使所有其他国家和人们都从中受益。

国际组织供应国际组织推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主要得益于其自身的三方面特性:第一,稳定性。

国际组织是由主权国家政府根据一定的目标组成的常设性机构,能连续从事信息处理和管理工作,这使得国际组织的财力、人力等资源得以保证。

这种机构稳定性保证了其纲领、目标的实现。

第二,权威性。

各成员国通过签署协议加入某个国际组织的同时,也就表明该国已经认可并决定服从于该国际组织的目标与章程,此后其参与全球性事务管理时就需要服从于该组织的目标与章程。

第三,专业性。

国际组织多是由各成员国根据某一特定领域和特定问题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比如环境组织、安全组织、经济组织和卫生组织等,它们拥有各自领域的专业人才,能就全球性问题提出专业化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国际机制供应目前主要的国际机制包括“蒙特利尔公约”、“京都议定书”、“南极条约”、“G20国峰会”、“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等。

这些国际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

国际机制推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第一,国际机制能够使信息充分交流。

国际机制为信息的充分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国际会议、多边协商等途径,使信息更容易被彼此了解。

在此前提下,“囚徒困境”会因信息的透明而发生转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国家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选择。

第二,国际机制能够引导国家行为。

一般而言,一国在决定是否加入某国际机制之前,都会进行成本——收益的分析。

一旦选择加入,国际机制就会引导该国的决策行为,改变该国计算其利益的思考方式,限制国家行为选择的自私性。

第三,国际机制能够发挥惩戒作用。

虽然参与国际机制是国家经过理性计算的自愿行为,但是一旦加入机制后,继之就会对所有参与国进行必要的约束和限制。

任何国家一旦有意违反国际机制的规则或采取对抗性的措施,都会遭到规则的惩罚。

目前,全球气候这一公共产品供给主要是以下两种途径。

4.1 国际机制供应方式:制定国际协议作为全球公共品,大气不可能被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有效占有,然而,对大气进行使用的任何一个小范围的具体行为却会对整个大气造成难以预测的影响。

气候变暖问题,作为典型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特定活动的产物,而是所有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最广泛存在的副产品,其产生是世界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共同行为所致,尽管排放的历史和数量各国间有较大差异,但这种集体性的排放行为造成了气候变暖的严重后果,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有效规避。

为了寻求在全球范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控制全球气候变暖,联合国于1990 年12 月成立了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专门探讨制定控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