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问题分析(修改版)

全球变暖问题分析(修改版)
全球变暖问题分析(修改版)

全球公共产品分析之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分析

叶銘彬、刘懿婷、苗玮昱、彭丹霞

一、分析框架:

二、属性

2.11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指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各类矿物

燃料消耗的急剧增加,大尺度土地利用和植被变化,增加了大气中CO2 等温室

气体的浓度,改变了地球表面的辐射平衡,使大气趋于变暖①。

2.2全球公共产品

全球公共产品(Global Public Goods,简称GPGs)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它是公共产品理论在全球化过程中演变和发展的结果。考尔等人对全球公共产品进行了较为权威的界定:全球公共产品是其收益可以扩展到所有国家、所有人民和所有世代的产品。②这一定义对全球公共产品提出了三方面的规定性:(1)受益空间:全球公共产品的受益空间非常广泛,突破了国家、地区、集团等界限,例如保护臭氧层,受益者不仅仅是美国或欧盟等发达国家,而且也能够使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受益;(2)受益对象:受益者包括所有人,任何国家的国民从中得益时都是非竞争、非排他的,全球气候稳定不仅使某些国家的一部分人得益,而是所有入都能从中得益;(3)受益时间:全球公共产品不仅使当代人受益,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未来几代或数代人从中受益。例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3、二者联系

气候变暖是历史上迄今为止人类所遇到的最大环境危机和最大范围的公共问题,涉及世界各

①.【殷永元,王桂新.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②.【《全球公共产品及其供应模式分析》】

国、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我们可以看出,大气环境是全人类共有的自然资源,大气也是全球公共产品的一种。为使自己的经济活动利益最大化,各国、各企业会尽可能的扩大产量,从而必然导致排污量也随之增加。就气候变暖问题而言,大气环境对温室气体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使得大气的温室效应愈加明显,给整个地球的生态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害,而这些损害又由生活在大气环境中的全人类共同承担。因此,我们认为,气候变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人类对大气这种作为污染排出通道的公共产品的过度使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破坏,所带来的气候不稳定。反之而言,气候稳定在当今世界是一种供应不足的公共产品。

三、产生

3.1 外部性概念和分类

简单的说,外部性就是一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福利施加的一种未在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的影响。换言之,社会中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行为,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人的行为。因此,界定外部性主要基于两点:一、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由于彼此行为或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对他人存在“直接强加”效应;二、这种“直接强加”效应没有得到相应的价值补偿。

按其影响方向来划分,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当外部性发生时,如果带来这样的结果:社会收益>私人收益,或社会成本<私人成本,这种外部性就是正的外部性。反之,如果外部性带来的是这样的结果:社会收益<私人收益,或社会成本>私人成本,这种外部性就是负的外部性。

3,2 理论分析

以大气为例,大气是人类空气污染排出的唯一通道,是一种全球公共产品。某些国家或地区对于这种空气污染排放通道的过度使用,即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在全球范围内加剧,给其他国家利用该公共产品造成的不利影响,这就是一种负外部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CO2 减排所带来的好处全世界都能享受到,而减排所产生的成本由该国自己负担。如图所示,供给曲线S 代表消费的私人成本,消费的边际私人收益MBP 高于MBS,社会的最优消费量为Q1,私人的最优消费量为Q2,Q2>Q1,即在负外部性存在的情况下,私人倾向于消费更多的产品。

3.3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产生

导致全球变暖的真正原因,说法不一,但是学界普遍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造成了大量CO2 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积聚,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因此,CO2过量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一百年的气候变化则明显呈现增温的趋势。而且,据大量资料表明,20 世纪初到20 世纪40 年代以及70 年代到21 世纪初这两个阶段是两个最明显的增温阶段,其中尤以最近30 年的全2球增温趋势最为强烈,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Climate Change 2001: The Scientific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①

3.4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暖将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气候变暖还将影响人类健康状况。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对于全球发展影响深远。

四、供给主体、现状和方式

一般来说,公共产品似乎理所当然地要由政府来提供,但是因为人们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不尽满意,加上公共预算成本难以得到真正控制,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产品的提供方面

①J. T. Houghton, Y. Ding, D. J. Griggs, N. Noguer, P. J. van der Linden, D. Xiaosu, K. Maskell and C. A.Johnson. Climate Change 2001: The Scientific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R].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出现了一种“私营化”的倾向。全球公共产品具有全球扩散性影响,不同的人和国家都可以从不同的全球公共产品中受益,其供给主体并不是唯一的。

那么,气候稳定这一公共产品目前是谁在供给呢?首先来看一下公共产品的供给途径有哪些。

一国单边供应

公共产品具有非中性的特点,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产品可能使有的主体受益,有的主体受损;另一方面每个主体受益或受损的程度不同。例如,“金融稳定”虽然对所有主权国家都有好处,但不同主权国家从中得到的收益差别甚大。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从全球公共产品的单独供给中获得的收益大于单独提供时所花费的成本,即使其他国家都搭便车,它也会提供。

各国加总供应

有些全球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需要世界各个国家一起努力。其总供给量就是各个国家供给量的总和。“全球气候变化趋缓”就是这样一种公共产品。气候变化依赖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总量,而不是单个国家的排放量。如果每个国家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氟利昂的使用,那么所有国家都将从“全球气候变化趋缓”这一全球公共产品中获益。然而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集体行为问题以及四徒困境博弈。

区域合作供应

国际区域合作是指不同主权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跨国界的区域合作,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者地区在跨国界的区域内合作。通过这种形式提供的公共产品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全球俱乐部产品,然而这种俱乐部产品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会超越区域界限,间接成为纯全球公共产品,从而使所有国家和人们受益。例如上海合作组织对恐怖主义的打击,表面上看起来受益国只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但是通过打击,减少或消除了恐怖势力,这其实使所有其他国家和人们都从中受益。

国际组织供应

国际组织推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主要得益于其自身的三方面特性:第一,稳定性。国际组织是由主权国家政府根据一定的目标组成的常设性机构,能连续从事信息处理和管理工作,这使得国际组织的财力、人力等资源得以保证。这种机构稳定性保证了其纲领、目标的实现。第二,权威性。各成员国通过签署协议加入某个国际组织的同时,也就表明该国已经认可并决定服从于该国际组织的目标与章程,此后其参与全球性事务管理时就需要服从于该组织的目标与章程。第三,专业性。国际组织多是由各成员国根据某一特定领域和特定问题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比如环境组织、安全组织、经济组织和卫生组织等,它们拥有各自领域的专业人才,能就全球性问题提出专业化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国际机制供应

目前主要的国际机制包括“蒙特利尔公约”、“京都议定书”、“南极条约”、“G20国峰会”、“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等。这些国际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

国际机制推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第一,国际机制能够使信息充分交流。国际机制为信息的充分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国际会议、多边协商等途径,使信息更容易被彼此了解。在此前提下,“囚徒困境”会因信息的透明而发生转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国家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选择。第二,国际机制能够引导国家行为。一般而言,一国在决定是否加入某国际机制之前,都会进行成本——收益的分析。一旦选择加入,国际机制就会引导该国的决策行为,改变该国计算其利益的思考方式,限制国家行为选择的自私

性。第三,国际机制能够发挥惩戒作用。虽然参与国际机制是国家经过理性计算的自愿行为,但是一旦加入机制后,继之就会对所有参与国进行必要的约束和限制。任何国家一旦有意违反国际机制的规则或采取对抗性的措施,都会遭到规则的惩罚。

目前,全球气候这一公共产品供给主要是以下两种途径。

4.1 国际机制供应

方式:制定国际协议

作为全球公共品,大气不可能被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有效占有,然而,对大气进行使用的任何一个小范围的具体行为却会对整个大气造成难以预测的影响。气候变暖问题,作为典型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特定活动的产物,而是所有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最广泛存在的副产品,其产生是世界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共同行为所致,尽管排放的历史和数量各国间有较大差异,但这种集体性的排放行为造成了气候变暖的严重后果,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有效规避。

为了寻求在全球范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控制全球气候变暖,联合国于1990 年12 月成立了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专门探讨制定控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此后,气候变暖及CO2 减排问题越来越多地被国际社会所关注。1992 年6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了稳定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目标及人类应对气候变暖问题的基本原则。1997 年12 月制定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定量的减排义务,引入三大基于市场的减排机制。2005年11 月蒙特利尔会议从法律上确保《京都议定书》开始运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建立了全球应对气候变暖机制的雏形,促进了此后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后期国际社会减缓气候变暖谈判与合作奠定了基础。2007 年12 月的巴厘岛会议上制定了―巴厘路线图,规定国际社会应在2009 年达成新的减排协议,强调坚持公约和议定书的原则等。2009 年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 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92 个国家共同出席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但是,减缓气候变暖是一个现实决策问题,涉及全球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各国政府在做任何有关减缓气候变暖的现实决策中都面临着如何协调短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基于不损害自身发展的出发点,都希望以―搭便车(Free-Riding)的形式将减排负担转嫁到其他国家。这就使得国际气候谈判一波三折、步履维艰。

4.2一国单边供应

主体:各地区政府

方式:针对各国国情制定方针

非洲模式:国家制订行动方案

非洲大陆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气温升高影响畜牧业的发展。非洲40%的土地归牧民所有,但气温升高造成的干旱使牲畜患病率、死亡率增加。非洲大部分国家的民众以农牧业为生,因此气候变暖导致不少人陷入贫困。气候变暖还导致该地区疾病流行以及生态平衡被破坏。

气候变化已经引起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高度关注。乌干达环境部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增加在科技和公众教育领域投资,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赞比亚总统班达最近指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政府的优先任务。赞比亚强调森林在吸收温室气体方面的作用,将在今年评估森林政策,同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也已在准备之中。

南非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召开一次气候变化会议,有关气候变化的白皮书也将于2010年前完成,并在2012年前实施。

欧洲模式: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的生物燃料至少提高到10%,将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减少20%。西班牙拟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政府制订了“2004—2012年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战略”,已开始在工业、交通等7个方面实施节能增效计划。瑞典计划至2030年全国所有汽车都不再使用化石燃料。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确定的目标是2025年实现碳零排放。葡萄牙已建起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与同等发电量的煤动力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近9万吨二氧化碳。德、法、意等《阿尔卑斯公约》缔约国最近也通过一项行动纲领,以应对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候变暖。

美国模式:出台应对措施

在美国,由于气温升高,阿拉斯加地区风暴增加,人们被迫迁往高地居住。西部山区的积雪减少,给捕鱼、水力发电、工农业用水带来负面后果。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平面在过去100年间上升了20厘米,致使26万居民和3000多公里道路成为“水灾危险区域”。预计到本世纪末,加州海平面将上升约1.4米。气候变暖造成的淡水紧缺、农业减产也是美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表示,如果美国不积极采取行动减缓全球变暖,美国西部和中西部地区的淡水短缺现象将更加严重,加州的大片农场和葡萄园可能在本世纪末消失。

美国政府拟出台一整套应对措施:启动“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体系;每年确定目标,最终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1990年水平,并到2050年再减少80%;此外,还将投资150亿美元开发清洁能源,发展安全核能与清洁煤炭技术。美国环保署将重新审议加州的请求,允许其率先实施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这将对美国10多个州产生示范效应。

中国模式:广泛参与国际合作

中国是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参与者,至今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3个环保方面的协议,广泛参与环保科研、技术、政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于2007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于2008年10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1985 年至今,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气候变暖应对措施,推进经济结构调

整,能源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模式、节能减排、加快新型能源开发与利用、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及控制人口增长等。中国的气候政策实践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3 全球公共产品(全球气候)供给中的问题(案例分析)

①气候变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人类对大气这种作为污染排出通道的公共产品的过度使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破坏,所带来的气候不稳定。反之而言,气候稳定在当今世界是一种供应不足的公共产品。

案例:以《京都议定书》为例3

《京都议定书》是国际气候合作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议定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国际气候合作面临的问题。第一是成本收益问题。一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而工业的发展则需要消耗资源和能源,这必然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无论是执行减排政策海华丝引进减排技术,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成本,而收益在未来几十年是看不出来的。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家利益高于国际利益,各国很难为了保护国际利益而牺牲本国经济利益。第二个是搭便车问题。议定书执行机制的严重缺陷在于,即使取得了广泛的认同,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全球组织来执行《京都议定书》这样的国际性气候协议。没有执行和监督机制,也没有奖惩原则,这就为缔约国“搭便车”开了绿灯。第三个是美国问题。美国是世界上的经济和技术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对京都议定书的态度对于缔约国减排承诺的履行影响很大。美国的借机推出对其他发达国家兑现减排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进行技术转让产生了不利影响。第四个是减排指标设置问题。国际社会究竟需要减排多少温室气体才能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因为该问题存在很多争议,所以议定书中对发达国家所确立的目标是否科学可行,仍然存在争议。

分析:

(1)全球气候具有的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每个国家都要承担对气候质量的责任。从全球气候的质量来说,对于多给一个国家享用所要支付的边际成本为零,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享用气候的同时,所产生的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的边际成本是一个正数,所以这个边际成本就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承担。中国和美国是排碳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各占世界的20%以上,而碳排放量将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深刻影响,中国和美国需要一起承担全球气候变暖的效应的边际成本,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2)全球气候作为一个纯公共产品,气候质量是由在地球上的人们集体的行为决定的,

①.资料来源:资料来源:KaulInge,etal,Providing global public goods: managing globalization,2003.

而作为全球气候变暖的这一现象,也存在着类似于“免费搭车”的问题,国家都试图不提出政策方案而希望别的国家采取措施,但是却希望占有外部受益的动机,因此对全球气候这一纯公共产品成本分摊将导致公共产品的产出量相对于有效率的数量而言是不足的。

(3)全球气候具有纯公共产品的特性,但是在现实的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很难实现林达尔均衡,各个国家很难根据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危害而自愿出资。所以从国际的角度来看,要制定国际性的法律法规要求各个国家强制实施,根据各国的碳的排放量建立一个客观的标准,这样才能对各个国家的行为产生真正的约束作用。

五、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5.1 运用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

人类经济活动中外部性的存在使得自然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社会资源不能实现有效配置。既然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自动实现帕累托最优效率,那么就需要通过一定手段对市场机制运行进行人为控制,将外部性内部化。这种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即本文所提的环境问题的应对策略。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手段有两种:政府干预;在明晰产权基础上通过市场解决。经济学理论界将主要通过政府干预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经济手段称作庇古手段,而将通过政府在明晰产权基础上通过市场解决的环境经济手段称作科斯手段。庇古手段包括税收、补贴等;科斯手段包括私人合约、排污权交易等。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应对过程中,庇古手段中的排污收费和科斯手段中的排污权交易在抑制CO2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庇古税:矫正外部成本的措施,通过税收制度使私人的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成本相等,并使私人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与社会最合意的产量相等,以消除外部性。

税收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庇古补贴:矫正外部收益的措施,通过补贴制度使私人的边际收益与社会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使私人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与社会最合意的产量相等,以消除外部性。

以减排为例,由于减排具有正外部性,而导致其供给不足。这种情况则可以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来消除外部性。正如图所示,对提供外部利益的环境保护相关厂商的经济行为应采取补贴的方式,以促使此类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从而鼓励厂商提供最优的产量。单位补贴额应等于该经济行为所创造的边际外部利益,即P2-P1=MEB。

科斯手段: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罗纳德2哈里2科斯(Ronald H. Coase)认为,外部性之所以产生,并不是市场制度的本身缺陷,而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明晰。产权不明晰,就无法确定究竟谁应该为外部性承担责任。科斯定理的中心含义是:如果产权能够得到明确界定,如果协商或谈判等活动发生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在有外部性效应的市场上,无论所涉及资源的产权属于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谈判达到资源配置有效率状态①。

气候变化问题是典型的负外部性问题。将大气的公共资源转化为碳排放权时,通过界定私有产权,在大气自净能力和承载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对不损害环境或不导致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排放定额进行分配。进而允许4对这种产权进行交易,从而在确保大气层这种公共资源不被破坏的情况下,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②

5.2 建立国际气候合作方案

首要问题是确定初始排放权。按照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初始产权的界定是无关紧要的。现实世界交易费用大于零,那么不同的权力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国际气候谈判涉及极为复杂的国家利益与全球目标的冲突问题,具有很高的交易成本,因此清晰的产权界定对于行动效率尤为重要。

5.3 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提到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全球变暖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不得不提到世界自然基金会卓有成效的

①卢峰. 经济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4 月

②【资料来源:《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创新制度研究》,杨春瑰,自然辩证法研究第27卷第4期】

工作。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组织之一。WWF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旨在督促并协助各国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方案,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来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在2007年2月“碳减排先锋”全球年会上,缔约企业和WWF表示,到2010年每年将至少减排一千万吨CO2。如果再有1,300家大型企业加入到这一行列,那么“京都议定书”中确定的全球减排目标就可以实现。④

5.4 加强科技支持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科技的持续支撑。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加强监测、预测和预警,进一步认识相关机理和规律,加快解决科学认识上的不确定性;需要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改善土地利用方式;需要科学认识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对经济社会关键行业、敏感脆弱部门和地区、重大工程的不利影响;需要综合考虑能源安全、节能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和“吸碳经济”、气候变化、未来国际制度安排、国际产业分工和贸易等方面重大战略和政策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科技工作的支撑。

5.5 加强国际合作

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各国联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关条款,提高能源能效,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由于发展中国家受资金、技术制约,抗风险能力较弱,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也较大。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环保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也有着较大优势,因此有必要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帮助。气候变暖问题的国际合作,经历了由科学辩论向政治化的逐步转变。表面上是各国就温室气体减排额度进行讨价还价,但其实质是各国关于能源创新和未来经济发展空间的博弈。博弈主要在欧盟国家、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即欧盟之外的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包括中国在内的77 个发展中国家三大集团之间展开。因此,针对气候变暖的国际协调经历了长期的、错综复杂的过程,从长远趋势来看,气候变暖国际合作势在必行,但道路必将充满坎坷。

5.6 综合多种途径,扬长避短

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途径实行多样化,建立和健全各种机制,包括国际谈判机制、合作机制、监督机制等,资源优化。各国要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建立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国家机制,将其纳入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中;开发未来气候系统模式,并拟定中长期发展计划,以此提高国家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预估能力;实行以高效能、低排放为目标的“新工业革命”,对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森林保护等方面进行策略性调整;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甚至跨国界的合作与协调机制,特别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5交叉与合作,并将科学成果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除了以上这些宏观性的国家措施外,世界上很多国家发觉在全球变暖影响经济发展的共识下,应该走市场化道路,才会更有效果:首先,在具体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方面,政府的创新能力是较差的,而且动力不足。如果国家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交给市场去做,就可以较少的资源去创新,而且污染物的排放也会大量减少。因此,政府应该回归监管者角色,企业回归创新者角色。其次,在应对环境治理方面,国家应该落实有良好界定的、易于执行和公开交易的产权制度,建立独立、公开、透明的司法系统,取消各种扭曲性的政府管制和税收政策。例如,英国的河流是私有的,如果谁对河流造成污染,其所有者便会诉诸法律,从法庭获得禁止令,制止污染者对其河流的排放。多年的事实证明,这是应对环境污染的一

④吴昌华.2009全球气候需要大国合作.法制日报,2009年2月23日第二版.

个很好的方式。对于国有化的国家来说,其变通方式就是把河流的管理权外包给私人公司,由其具体实施,国家给予奖励。这样,国家通过建立一个竞争性的市场,让私营部门更有动力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创新先进技术,共建一个能够应对全球变暖的公民社会。

参考文献::英吉·卡尔:《全球化之道—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管理》

海曼:《财政学:理论在政策中的当代应用(第8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郭小聪:《政府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003年第一版)

[1] 张坤民,温宗国中国关于全球变暖的观点与对策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7期

[2] 黄荣辉,杜振彩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旱涝气候灾害的演变特征及趋势《自然杂志》2010年4期

[3] 姚从容,人口城市化与全球变暖——基于气候变化与人口变动的研究述评《现代经济探讨》PKU CSSCI -2010年3期

[4] 张雪芹,孙杨,毛炜峄,刘芸芸,任雨中国干旱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干旱区研究》ISTIC PKU -2010年4期

[5] 曾静静,曲建升,张志强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情景方案比较分析《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4期

[6] 秦大河,进入21世纪的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与对策《科技导报》年7期

[7]秦大河,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及我国的对策《外交学院学报》PKU CSSCI -2004年3期

8、龚莹,《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

9、程志翔,温室效应与京都议定书,无锡南洋学院学报,第4卷第2期

全球变暖的研究意义

全球变暖的研究意义 全球变暖导致的或者将要导致的极端天气发生,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给社会,经济,人类等方面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强研究造成全球变暖的因素,揭示全球变暖的规律以及变化,可以为人类面临全球变暖提供一些建议和保障。本文利用1951年到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VAR)的2.5°*2.5°的温度场和比湿度场等月平均分析资料。研究了水汽含量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1)全球变暖和水汽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在研究全球变暖的过程中不可忽视。 2)水汽对大气辐射的吸收作用很强,一般来说,水汽的含量增加,温度也会相应的增加。 3)全球气温虽然每年都有变化,但是目前整体是处于上升阶段。 4)全球变暖依然是个这个时代的一个主题。 关键词:全球变暖;水汽含量;温室气体;影响

全球气温变化研究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非常重要的核心内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使用仪器进行气候观测以来,近百年来( 1906—2005 年) 地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74 ℃( 0. 56 ~0. 92 ℃)[1]。全球变暖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其中1970—2004 年期间增加了70%[1].而只是这个小小的变温就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灾害,例如愈演愈烈的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以及一些珍稀动植物的消亡。还有的是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几乎拥有全球98%-99%的淡水。假如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盖全部融化,地球的海平面估计将上升大约7m。即使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川只融化20%,南极洲冰盖融化5%,海平面也将上升大约4m到5m。但是依据世界上现有的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假如海洋海平面每上升1m,地球上就有就将有1.45亿人的家园被上升的海水吞没。[2]可能无家可归,从而引起战乱等灾害。例如人间天堂马尔代夫将变成水下地狱,水城威尼斯将变成水下城市,泰国首都曼谷则将不复存在。 而中国地域辽阔,受地理位置和区域内独特地形和地貌因素的共同影响,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东部湿润区、中部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西部干旱区。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加之作为主要产业的农业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相当一部分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和脆弱区域。[3] 经研究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地球在过去的一千年中,上个世纪特别有可能是近一千年温度增加最显著的一百年。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人为因素人类排放过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大大增强是全球气候增暖的重要原因[4]。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白天日平均最高气温增加率是地球表面夜间

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的影响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的影响分析 在对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造成的重要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航空公司的飞行运输以及运输管理角度出发,探讨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标签:气候变暖;航空运输;碳排放 引言 随着全球变暖形势的日趋严峻,航空运输行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在航空运输管理分析过程中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的影响,同时针对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航空排放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降低燃油消耗,提高燃油效率,减少碳排放,是当前航空运输管理分析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1 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的重要影响 1.1 全球气候变暖对普通航空运输的重要影响 作为影响航空业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气候同时还是构成制约航空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的影响也存在着对应的正效应,例如可以有效减少冬季冰雪或者是减少恶劣气候对飞行的影响。但是由于全球变暖而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使得航空运输事故频发,航空运输的安全性大受影响,航班的延误概率迅速增加。同时,造成了飞机维护成本的增加,导致了航空运输行业的整体运输成本的不断提高,最终使得整个航空业的发展受到阻碍,航空业运输业的发展受到损失。根据美国国家交通安全部门的相关报告,由于气候原因导致的航空部门飞行事故达到了飞行事故总数的23%,每年由于气候原因导致的事故损失、飞行延误以及其他的额外操作带来的损失金额达到30亿美元以上。 航空运输过程中,恶劣的气候条件不但使得飞机不能正常飞行,同时还可能造成直接的航空运输事故。例如,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雷雨极端天气将在飞行航线上产生颠簸气流、结冰、雷电以及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使得航空飞行障碍增加,严重时甚至使得飞机失去控制、结构损坏,最终酿成飞行事故。例如,极端天气导致的雷雨将使得机身或者机翼两侧的压力增加5%-20%,使得飞机的水平动量受损。因此,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时间增多的问题正被航空业界所重视。 另外,全球气候变暖同时还明显的削弱了航空运输相对其他运输工具所具有的快速、安全等优势,制约了航空业的持续发展,使得航空公司的经济增长受限。同时,随着气温的升高,还会使得飞机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下降,不但增加了航空公司的额外投入成本,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航空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基于此,为了能有效应对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条件,各个航空公司都在投入资金改进航空设备及航空技术,同时也增加了航空公司的负担。

引起全球变暖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引起全球变暖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

温室效应研究进展

“温室效应”问题研究进展 【摘要】:人类活动产生的CO2长期积累有可能对全球气候造成严重影响,温室效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气温升高控制措施 1.温室效应概述 1.1温室效应定义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1.2温室效应的成因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1] 。 2.温室效应的现状 2.1二氧化碳 (CO2)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导致全球的二氧化碳正以每年约六十亿吨的量逐渐增加中。 2.2氟氯碳化物 (CFCl) 以CFC─l1、CFC─12及CFC─113占最大使用量。即使用冷媒、清洗、喷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常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练习

常考点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2018·中原名校五联)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表示,通过多种不同方法进行的研究发现,大约到2050年,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或许这个时间还要提前。据此回答1~2题。 1.“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B.沿岸暖流加强 C.极昼时间变长D.全球气候变暖 2.下图中与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夏季冰川融化,故选D。第2题,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关系密切,由于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保温效应明显,图中③为大气逆辐射,故选C。 关键原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面积毁林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2.影响:海平面上升;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导致生态系统调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 3.对策: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植树造林。 (3)培养新的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 (4)鼓励公众参与。

(5)加强国际合作。 累计距平值是指某要素值与多年平均值差值的累计值。下图示意某区域近50年的年均气温(a)与年降水量(b)的累计距平值。读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气温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的时段是( ) A.1965~1975 B.1975~1985 C.1985~1995 D.1995~2005 2.1965~1975年间,该区域气候趋于( ) A.暖湿B.暖干 C.冷湿D.冷干 3.2005~2015年间,该区域最可能( ) A.粮食单产增加B.地表径流减少 C.土壤趋于干旱D.风力侵蚀加强 答案 1.C 2.D 3.A 解析第1题,读a图可知1985~1995时段,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曲线较平直,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较小,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C正确。第2题,该时段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均下降,说明该时段趋于冷干。第3题,2005~2015年间,该区域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升高,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升高,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上升,降水增多,水热状况较好,故该区域最可能粮食单产增加,A正确;降水增多,地表径流增多,B错误;土壤趋于湿润,C错误;降水增加,空气湿度增大,风力侵蚀减弱,D错误。故选A。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 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 1、气温变化 观测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自l8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大约0.6℃左右。就全球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自1861年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则是自l861年以来最暖的1年。近百年的全球温度仪器测量记录还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最主要的增暖发生在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期间。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最暖的1998年偏暖1.4℃。这一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两测绘地图(如图1、2),显示了的全球气温变化,并指出未来地球温度将继续升高。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图2)。就中国而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部增温最显著,而且冬季比其他季节增温明显,晚上增温比白天明显。

温室效应及其影响研究

浅析温室效应及其影响 摘要温室效应是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本文介绍了温室效应的机理和温室气体的来源,分析了温室效应的主要生态影响,并探讨了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温室效应的控制除了要提高能效、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增加植被面积、减少沙漠化、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国际合作之外,还要推广应用燃料电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研究开发二氧化碳的新应用技术,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关键词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控制对策 导言当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已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并且几乎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诸多的环境问题中,气候变暖问题是显著的问题之一。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荒地,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增强。相对于水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和土壤污染,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是缓慢的,不易明显察觉的,但是它将对世界社会政治稳定及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气候学者向近日聚会海牙的世界各国政要、科学家、工业家和环保主义者发出警告:在未来一百年内全球气温将升高1.5—6屯,海平面将升高15~95em,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恶劣,厄尔尼诺现象将更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数以亿计人们的生活。 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1.1温室效应概念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辐射能量,通常高温物体向外发出短波辐射,而低温物体则发射长波辐射,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允许太阳辐射的短波部分通过,但是却阻挡地面的长波辐射,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和地表组成的这一系统就好像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我们将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存在保存了地球的热量,使地球温度适宜人类生活。人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重大问题之一。那么是什么造成的,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候日趋变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高的

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上升。 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米。祁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的雪线正以年均米的速度上升。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 破坏的主要因素。 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 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

全球气候变暖调查报告.doc

全球气候变暖调查报告 近几年,我逐渐发现气温一年比一年高了几度。我还从电视看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北极的冰川正在慢慢融化,企鹅和北极熊等动物失去了家园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用走访法访问了周边的人。他们有的说因为工厂排放的废气,有的说因为人们乱烧树木和垃圾,有的...... 我把几点都记了下来,留着以后用。 一次偶然,我发现汽车和摩托车排出的尾气很热,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还有,炒菜和烧烤等用油的事物制作时都会发出又呛又热的烟。吸烟大便还有放屁也一样。 分析 1.炒菜和烧烤冒出来的烟不是很热,即使一天做四顿饭冰川也不会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但烟和屁还有大便等有烟有热量的东西增进了它的速度。使化掉的速度快乐三四倍。 2.还有,汽车和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多,大概加快了两倍三倍的速度使气候变暖。若吧上述所有东西排出的烟按一年积累起来,数字大得惊人。 结论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有: 1.工厂和汽车排出的废气,使温度变高.

2.现在烧烤的商贩很多,烧烤冒出来的烟也是"罪犯"之一。 3.人类打屁和大小便等产生的热气和烧垃圾等冒出的烟同样是"罪魁祸首"。 从以上可以看出,气候变暖大部分就是人类自身的问题。 建议 我建议汽车应该少用出行时远的坐公交车自行车,近的走路。烧烤的小铺应该清扫完。工厂少排废气。其它问题就少做。让生活在两极的动物尽快回"家"。 广西河池市金五小学四年级:黄意雅 近几年,我逐渐发现气温一年比一年高了几度。我还从电视看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北极的冰川正在慢慢融化,企鹅和北极熊等动物失去了家园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用走访法访问了周边的人。他们有的说因为工厂排放的废气,有的说因为人们乱烧树木和垃圾,有的...... 我把几点都记了下来,留着以后用。 一次偶然,我发现汽车和摩托车排出的尾气很热,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还有,炒菜和烧烤等用油的事物制作时都会发出又呛又热的烟。吸烟大便还有放屁也一样。 分析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对人类的影响 摘要:全球变暖如今已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关于其成因目前普遍认为和温室效应有关。全球变暖对人类对地球以及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都是巨大的…… 关键词:全球变暖,温室效应,背景,成因,影响 艾曼纽勒华拉杜里曾对气候的变化进行全面研究,利用树木年轮,葡萄收获日期及阿尔卑斯山脉冰川进退等证据,记述了包括小冰期在内的温暖与寒冷周期,从而证明,在历史上气候完全不是持续不变的。【1】 然而曾有美国科学家指出,由于人类的干预,从古代有农业活动开始,我们地球的温度就在持续升高,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全球温度升高的速度越来越快。 如今,全球环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 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 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早在1908年,瑞典科学家斯凡特·阿兰纽斯就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纬度越高,比例系数也越大。30年之后,英国科学家卡兰达提出严厉警告,人类排放的微量气体足以改变全球气候。可惜他们的主张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应算是“全球变暖说”人类活动致气候改变这一派的奠基人。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靠性都不尽相同。在1860年才有类似全球温度仪器记录,相信当年的记录很少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从最近的千禧年内的多方记录所展示的长远展望,在过去1000年的温度记录中可以看到有关的讨论及其中的差异。最近50年的气候转变的过程是十分清晰,全赖详细的温度记录。到了1979年,人类更开始利用卫星温度测量来量度对流层的温度。 在2000年后,各地的高温记录经常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罗诺镇录得摄氏41.5度,破139年来的记录。同年,8月10日,英国伦敦的温度达到摄氏38.1,破

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化碳、一氧化二氮、臭氧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层的构成发生了尺人的变化。许多科学家断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温室气体的积累很可能引发全球气候的变暖。实际上,由于人为的影响,局部区域的变暖已经出现。 根据统计和测算,全球由于燃烧排入大气中的碳已连续6年缓慢增加,1994年达到59.25亿吨。同时,由于砍伐森林使大气中增加的碳也在1.1-3.6亿吨之间。众长时间尽度看,全球温度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有着密切而明显的相关性。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二氧化碳水平变化直接引起温度的变化,但自18世纪中叶以来,二氧化碳的水以及其它温室气体已经达到过去16万年中前所未有的浓度。 尽管氟氯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也有积累。但是二氧化碳对全球温度的影响,比这些气体加起来的总和,至少高出60%。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 全球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变化。1860年全球丈夫驻为0.93亿吨,1900年急剧上升到5.25亿吨,1950年达到16.2亿吨。但是,仍然不及瑞在排放量的1/3。从70年代起,排放量增长的速度开始变慢,1950-1973年平均增长4.6%,而1973-1988年间平均增长仅为1.6%。近年来碳排放量经较平稳,究其原因,一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衰退,二是前苏联集团经济的萎缩。但是,在今后一个时期仍保持稳定增长。 虽然近年来碳排放量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但是,按人均排放量计算,发展中国家仅为0.5吨,百工业化国家排放量达至3吨以上。按总量计,发展中国家仅占全球总量的1/3,而发达国家则占据2/3以上。令人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的贡献率正在增长,大鸡每14年翻一番。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 摘要 一. 温室效应导致有全球气候变暖 二.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1 对温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2 对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3 对沿海湿地和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4 对鸟类种群的影响 2. 温室气体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变化 关键字:多样性、CO2、全球性气候变暖 引言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热点问题,是在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正文 一.温室效应导致有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层中CO2、CH4和氮氧化合物等气体,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湿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即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以CO2为主,约占60%左右。温室气体浓度愈高,近地表的温度就愈高。没有温室气体,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到很低。亿万年来,地球一直受益于温室效应,因为温室效应创造了一个适宜生物栖息的环境。 然而,人类活动使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以至于影响气候。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源与能源大量消耗,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古物然的燃烧所排放的大量CO2含量增加。据测算,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约为240亿吨。 甲烷等微量气体也随着人类的各种活动而升高。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不久前公布的研究结果,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经1000年前上升了0.3~0.6℃。而在此前一万年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变化不超过2℃。联合国机构还预测,由于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到2050年,全球CO2排放量将增至700亿吨,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 二.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将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因为生命体无法承受这种快速相加的巨大变化。 2.1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性气候变暖并不是一个新现象。过去的200万年中,地球就经历了10个暖、冷交替的循环。在暖期,两极的冰帽融化,海平面比现今要高,物种分布向极地延伸,并迁移到高海拔地区。相反,在变新华通讯社过程中,冰帽扩大,海平面下降,物种向着赤道的方向和低海拔地区移动。无疑,许多物种会在这个

全球变暖问题分析(修改版)

全球公共产品分析之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分析 叶銘彬、刘懿婷、苗玮昱、彭丹霞 一、分析框架: 二、属性 2.11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指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各类矿物 燃料消耗的急剧增加,大尺度土地利用和植被变化,增加了大气中CO2 等温室 气体的浓度,改变了地球表面的辐射平衡,使大气趋于变暖①。 2.2全球公共产品 全球公共产品(Global Public Goods,简称GPGs)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它是公共产品理论在全球化过程中演变和发展的结果。考尔等人对全球公共产品进行了较为权威的界定:全球公共产品是其收益可以扩展到所有国家、所有人民和所有世代的产品。②这一定义对全球公共产品提出了三方面的规定性:(1)受益空间:全球公共产品的受益空间非常广泛,突破了国家、地区、集团等界限,例如保护臭氧层,受益者不仅仅是美国或欧盟等发达国家,而且也能够使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受益;(2)受益对象:受益者包括所有人,任何国家的国民从中得益时都是非竞争、非排他的,全球气候稳定不仅使某些国家的一部分人得益,而是所有入都能从中得益;(3)受益时间:全球公共产品不仅使当代人受益,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未来几代或数代人从中受益。例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3、二者联系 气候变暖是历史上迄今为止人类所遇到的最大环境危机和最大范围的公共问题,涉及世界各 ①.【殷永元,王桂新.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②.【《全球公共产品及其供应模式分析》】

国、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我们可以看出,大气环境是全人类共有的自然资源,大气也是全球公共产品的一种。为使自己的经济活动利益最大化,各国、各企业会尽可能的扩大产量,从而必然导致排污量也随之增加。就气候变暖问题而言,大气环境对温室气体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使得大气的温室效应愈加明显,给整个地球的生态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害,而这些损害又由生活在大气环境中的全人类共同承担。因此,我们认为,气候变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人类对大气这种作为污染排出通道的公共产品的过度使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破坏,所带来的气候不稳定。反之而言,气候稳定在当今世界是一种供应不足的公共产品。 三、产生 3.1 外部性概念和分类 简单的说,外部性就是一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福利施加的一种未在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的影响。换言之,社会中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行为,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人的行为。因此,界定外部性主要基于两点:一、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由于彼此行为或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对他人存在“直接强加”效应;二、这种“直接强加”效应没有得到相应的价值补偿。 按其影响方向来划分,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当外部性发生时,如果带来这样的结果:社会收益>私人收益,或社会成本<私人成本,这种外部性就是正的外部性。反之,如果外部性带来的是这样的结果:社会收益<私人收益,或社会成本>私人成本,这种外部性就是负的外部性。 3,2 理论分析 以大气为例,大气是人类空气污染排出的唯一通道,是一种全球公共产品。某些国家或地区对于这种空气污染排放通道的过度使用,即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在全球范围内加剧,给其他国家利用该公共产品造成的不利影响,这就是一种负外部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CO2 减排所带来的好处全世界都能享受到,而减排所产生的成本由该国自己负担。如图所示,供给曲线S 代表消费的私人成本,消费的边际私人收益MBP 高于MBS,社会的最优消费量为Q1,私人的最优消费量为Q2,Q2>Q1,即在负外部性存在的情况下,私人倾向于消费更多的产品。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变暖的几大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分析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分析 引言 研究意义:本文呼吁所有人认清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的不当活动造成严重其后影响的事实状况,也同时让人们知道相关的措施已在实施并产生不错效果而能抛开一切认真切实的为后代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应犹疑。 研究内容提要: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当下出现对气候变暖的质疑以及行为措施的犹豫,本文在呼吁所有人认清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的不当活动造成严重其后影响的事实状况中提出两个主要观点,也同时在让人们知道相关的措施已在实施并产生不错效果时列举了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确实行动。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人为温室效应 具体内容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温室效应正是在探索研究气候变暖时由法国学者Jean-Baptiste Joseph Fourier(1768~1830)于1824年第一次提出。尚且不再追究更早的关于温室效应的了解与研究,如今是2015年,从温室效应在被人类所知到今天已经有两个世纪。至于相关资料所记载的,第一次怀疑温室效应会发生的观测是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在1897年所做的,虽然当时没有引发大型的公众讨论,但据了解,1980年代已经明确开始引发公众关注,时至今日已经三十又五载。而这35年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所经历的,正是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高速时期。 在这一段时期中,每个人都经历着,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应对方案层出不穷,形形式式,为之改变的人、为之提出质疑的人也是各种各样。 首先,时至今天,谈一下对于那些质疑全球变暖的观点。我认为其中也有很

高中地理高二《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说课设计与反思

《全球变暖》说课与反思 一、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采自高二地理课本(试验本)《专题十三、人类活动与气候》一课中“温室效应”一节。最终定题为“全球变暖”是有如下考虑: 1、温室效应并非全球变暖的唯一原因,若以温室效应为主题,由温室效应引出全 球变暖再讨论其影响,会造成学生理解片面。因此我以全球变暖为主题,先提出全球变暖的现状然后再讨论造成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温室效应及其影响,并依此来探讨全球变暖的对策。 2、我以全球变暖为主题,重点是讨论一种气候问题和它的影响,而将造成此种气 候问题的原因作为次要目标和解决气候问题的切入点,主要是要提升课程的高度,从全球气候问题及其对人生活的巨大影响,一方面激发全人类共存亡的全球关怀,另一方面更方便引发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本节课需要学生归纳并掌握一定的解决气候问题的思路;在探讨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时,学生将书本上的气候知识升华到对自身乃至全人类的生存的关怀,而在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时又将气候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本课内容在气候一章中具有总结和升华的作用和地位。 (二)教学目标 了解全球变暖这一气候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分析起可能产生的后果,探讨全球变暖的对策。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主要影响,促使学生爱护环境,树立正确地环境观,资源观。难点:首先要理解温室效应的两面性,不能完全否定温室效应;其次在于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运用和迁移。 二、教法 (一)教学方法 考虑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针对本课的三大部分: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影响和全球变暖的对策,教师分别用了三种教学方法,即讲授法,自

全球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摘要: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环境挑战。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与人类的各种活动息息相关的,环境的恶化必将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面对人类的生存危机,人类应该通过调整自身的活动方式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 关键字: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影响;人类健康;方式;成因;背景 1前言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1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早在1908年,瑞典科学家斯凡特·阿兰纽斯就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纬度越高,比例系数也越大。30年之后,英国科学家卡兰达提出严厉警告,人类排放的微量气体足以改变全球气候。可惜他们的主张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应算是“全球变暖说”人类活动致气候改变这一派的奠基人。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

关于全球变暖的调查报告

实践的主题:关于全球变暖的调查 实践的时间: 实践的地点: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首先是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如今生活水平提高,我们就会更加乐观,同样也会更难注意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更难让我们以积极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我从定性的调研当中获得了一些信息,我自己一直生活在苏州,苏州本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有体有着乐观情绪,大家都在买车买房,我觉得气候变化并没有让他们感受到很深刻的影响。其实气候的变化已经影响着当今世界。 一、对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起大气圈、水圈、生物园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自然资源变化和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生态环境破坏。例如: (一)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海岸被冲蚀 2.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3.地下水位升高。低地被淹: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中国环境报 2004-10-19 4.旅游业受到危害

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5.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二、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这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由于环境变化,自然资源条件变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如人体健康、产业领域、居住环境等的变化 (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同时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