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图设计说明书

总图设计说明书
总图设计说明书

第一部分交通运输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1行政区域概况

图1-1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地图

如图1-1所示,官渡区位于昆明主城东南、美丽的高原明珠滇池北岸,地处现代新昆明主城与呈贡新城的连接带,是云南省会城市昆明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滇池古渡口“官渡”而得名。改革开放以来,官渡区紧紧把握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已由过去的城郊农业区发展成为昆明市四个中心城区之一。是全省的交通枢纽和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县区之一。2004年9月区划调整后,拥有552.21平方公里土地,建成区面积由区划调整时的52平方公里增加到6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95.7%。

1.2行政区划

2007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9.4万人,辖10个乡镇、街道,其中乡1个、镇1个、街道8个,村(居)民委员会99个,自然村189个,社区53个。

1.3地质及自然地理环境

官渡区位于东经102.41'~103.03'、北纬24.54'~25.13'之间。东西宽41.5公里,南北长39公里。位于昆明主城东南、滇池北岸,是古滇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因盛极一时的滇池古渡口官渡而得名。全区总面积552.2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13平方公里,下辖八个街道和一镇一乡,常住人口75万人。区内主要入滇河道23条,长200公里。滇池流域面积37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67%。滇池湖岸线长17.6公里,濒临306平方公里滇池水面。

生态环境良好。全区海拔在1886.6—2731米之间,平坝地区海拔普遍为1900—2000米,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受四周山脉的阻隔和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遇雨成冬”和上、中、下层次分明的立体气候。

自然资源丰富。2007年,全区有耕地5755公顷,林地2.8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96%。区内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垂直分布明显。按成土条件、形成过程和土壤特性区分,有红壤、紫色土、石灰岩土、水稻土、沼泽土等5类。矿产资源以沉积类型为主。已发现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铅土矿和赤铁矿;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岩砖用土、陶土、磷块岩、褐煤、泥炭等。

第二部分场站址与建设条件分析

2.1建设新客运站的必要性

(1)有利于建立公平竞争和统一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缓解当前的运输压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的私人汽车运输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个社会社会车辆增加而带来的规模小、经营分散、市场混乱和运输效益低下的突出问题,很有必要将分散、无序的运输经营活动集中于汽车站这一有形市场进行有效管理和规范;所以,建设客运站是实现道路运输场站分工协作、实现运输市场集中化、有形化、公开化的硬件设施条件,也是保障整个运输市场有序发展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可以大大的环节当前官渡区的交通压力。

(2)有利于改善官渡区投资环境和旅游业的发展

积极营造官渡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交通条件,体现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的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官渡区城北客运站的建设,必将会对官渡区的对内对外交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该站的建设对于官渡区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改善官渡区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3)有利于促进道路运输管理现代化

发达国家道路公路运输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的公路运输,不仅有拥有现代化的道路和现代化的运输车辆,而且还要有现代化的运输组织和管理;汽车站建设可以为实现运输组织和管理现代化创造必要条件,更有利于逐步形成设施完备、设备先进、信息畅通、服务周到、管理科学、运输便捷的运输组织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计算、分析与论证,我们认为:城北客运站建设项目,不仅具有较好的微观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很好的国民经济效益。所以该项目设计方案城市。

2.2站址与建设条件

(1)、站址应该纳入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

(2)、便于旅客集散和换乘,尽可能地节省旅客出行时间和费用,减少换乘次数;

(3)、与城市道路、城市公共交通及其他运输方式站场衔接良好,与城市主干道密切衔接,尽量减少城市交通压力,确保车辆流向合理出入方便;

(4)、具备必要工程、地质条件,方便与城市公用工程网络连接;

(5)、具备足够场地,以利于旅客车辆集散,并能满足车站建设需要,留有发展余地;

根据上述选址条件,新建客运站选址在官渡区金星村和金星立交桥之间的空白区域处。

该位置位于昆明官渡区两条主干道的交汇处,具有很大的人流量,并且距火车站、飞机场等非常近,能够很好的集散火车站和市内的人流量。此处离官渡区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7号线非常近,距昆明至曲靖城际铁路站点也很近,对于集散旅客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该处的工程地质条件适于建设客运站此类大型基础设施。

2.3功能设计分析

新建客运站的功能定位为:

(1)旅客运输服务功能。旅客运输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售票、行包托运提

取、候车、问询、小件寄存、广播通讯、检票、组织旅客上下车、安排运营车辆班次、制定发车时刻、提供车辆安检、维修等旅客运输服务活动。组织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客流组织与管理,它是通过运输生产组织与管理,收集客流信息和客流变化规律的资料,根据旅客流量、流向等因素,合理安排营运线路,开辟新班线、班次;运力组织与管理,它是通过向社会提供客源、客流信息,吸纳和组织各种经济成份的营运车辆进站经营,运用市场机制协调客源与运力之间的匹配关系,使运力和运量保持相对平衡;运行组织与管理,主要是办理参营车辆到发手续,组织客车按班次时刻表准点发车,实现合理的车辆调度;

(2)城乡客运一体化组织协调功能。随着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的理顺,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趋势已非常明显;本站除了合理调度各种始发车辆,为旅客提供客运站服务外,还应承担起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重任,为旅客运输提供更加快捷的、便利的一体化运输服务,同时应充分利用车站安检设备、维修设备等资源,为始发终到车辆和过往车辆提供良好的车辆安检与维修等服务工作,真正发挥其现代化客运站综合服务的优势;

(3)中转、换乘功能。本客运站除了合理调度各种始发车辆,还应充分利用其设备、资源,发挥其现代化管理的优势,方便旅客中转、换乘,确保旅客安全、迅速完成中转、换乘,同时与城市出租、快速公交系统有效衔接,实现旅客的“零距离”换乘;

(4)车辆调度与信息服务功能。汽车站作为旅客的集散地,可以利用其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连接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其它信息平台,通过信息中心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旅客运输经营者提供迅速、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车站应利用站内的计算机设备和通信设备,对收集到的客流信息及时进行整理、汇总与分析,为经营企业或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同时还可以利用本站连接城乡的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既为城间旅客运输车辆提供信息,也可以为城市公交车辆提供车辆调度信息,及时、迅速、准确地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换,实现车站车辆调度与信息服务的功能;

(5)综合辅助服务功能。客运汽车站除了能完成旅客运输等主营业务外,还应开展多元化的综合服务。如开展车辆维修、安检、司乘公寓服务等。一方面保证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多种经营、综合服务业务,以

便获取最大的车站效益。

同时,新建客运站致力于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下业务功能:

(1)联合运输服务(2)集散换乘服务(3)快速直达班线运输服务(4)城际旅客运输服务(5)城间旅客运输服务(6)城乡旅客运输服务(7)旅游客运服务(8)行包快运服务。

2.4生产规模分析

1、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本站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F =5000+22*150=8300 人 2、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根据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旅客最高聚集人数可通过下式计算;

F a D ?= = 0.11*8300=913人

式中:

D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人;

F ——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人次;

a ——计算百分比,其大小可按表A.2选取。

表A.2 计算百分比的选取

3、日均发车班次

日均发车班次可按下式计算求得:

()μξβ

p F N -=1

= 1.15*8300*(1-0.3)/(30*0.8)=279(班次)

式中:

N ——日均发车班次,班次;

β——不均衡系数,一般取1.15;

ξ——过站车载乘率,指过站客车载客量与车站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之比;

P ——客车平均定员,人;

μ——始发车合理乘载率。

4、发车位数

发车位数可按下式计算求得:

()μ

ξnp k D M -=

1

=913*(1-0.3)*1.2/(3*30*0.8)=11个

式中:

M ——发车位数

k ——考虑到达客车和进站客车停靠需增加车位的系数,即增设系数,一

般取1.2;

n ——营业时间内平均每小时发车次数。【按每20min 发车一批次计算】

5、客运站主要指标综述

综上所诉,本项目生产规模主要指标计算结果下表所示

2.5组织结构及岗位设置

1、组织机构

客运站的组织机构包括站务管理机构、后勤保障机构、组织保证机构。本项目组织机构结构图如下:

总经理:负责客运站整体发展规划,负责客运站监督指导工作

车站站长:负责全站行政、党务全面工作,主抓财务及站务班工作

车站副站长:主要负责客运站业务方面工作,主抓职工教育、站务人员培训,调度室、厂务安全及机关后勤工作

后勤管理科:负责客运站全面后勤工作,包括职工食堂、职工宿舍、职工浴室以及锅炉房、配电房等工作,为广大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以及贴心的站务服务

保卫科:负责客运站内安保工作,旅客进出站安检工作,处理客运站内治安纠纷,为旅客以及站务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安全的环境,维护站内外秩序车场管理科:负责利用车站安检设备、维修设备等资源,为始发终到车辆和过往车辆提供良好的车辆安检与维修等服务工作

办公室:负责客运站日常事务工作,协调各作业部之间的关系,使客运站工作顺利进行

经营科:负责通过运输生产组织与管理,收集客流信息和客流变化规律的资料,根据旅客流量、流向等因素,合理安排营运线路,开辟新班线、班次;向社会提供客源、客流信息,吸纳和组织各种经济成份的营运车辆进站经营,运用市

场机制协调客源与运力之间的匹配关系,使运力和运量保持相对平衡;负责编制调整车辆运行计划,督促车主签到,签发行车路单,加班与换班协调工作并接待包车业务

客运部:负责日常旅客发送以及到站接待旅客工作

货运部:负责客运站货运工作,包括旅客行包的托运提取以及小件快运工作财务部:负责编制处财务收支计划;负责处财务预算、决算、记帐、结算、现金和银行存款工作;负责处财务报表制作和财务情况分析;负责缴纳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个人所得税;负责协调与财政、税务、物价等部门的工作关系;做好税款的缴纳工作;负责执行社会集团购买力指标计划,办理专项、控制商品购买申请报批工作;负责处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计算机信息中心:负责客运站信息网络建设,客运站日常网络管理工作,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

2、岗位设置

公用性汽车客运站应设置16个服务岗位如下:

值班站长;⑵迎门服务员;⑶问事员;⑷售票员;⑸行包员;⑹小件寄存员;

⑺候车室服务员;⑻公安值勤员;⑼广播员;⑽检票员;⑾站务稽查员;⑿车辆调度员;⒀车场管理员;⒁安全检查员等等

3、劳动定员

根据交通部相关规定,按站务工作量每100人次配备1-1.5人的要求,本客运站需要配备站务人员数为83-125。考虑到当地实际客流量以及职工工时损失,车站的站务人员配备数最终确定为60轮班制度实行两班倒,每班当班站务人数为30人。

劳动定员:按每1000人次的旅客发送量计80~100工时计核,工时损失按12%计,后勤管理人员按车站直接生产人员的15%~18%配备,也可按机构设置情况定岗定编。

车站生产纲领Q:指车站一年所需完成的工作量【一般情况下车站每发送1000人的工作量为80-100工时,Q=(80-100)*F/1000,F为设计日均旅客发送量】,选取80小时,则本站生产纲领Q=80*8300/1000=664工时;职工名义工时基数Tm:根据国家工作制度,每名职工一年应该完成的工作时间为:

Tm=(365-52*2-11)*8=2000工时;职工实际工时基数Ts:考虑工时利用效率,每名职工一年实际完成的工作时间为: Ts=(1-12%)*Tm=1760工时。客运站在册职工人数=生产纲领/实际工时基数,出勤职工人数=生产纲领/名义工时基数根据上述规则,本站在册职工人数=365*664/1760=138;出勤职工人数=664*365/2000=122;故本项目在册职工人数为138人,出勤职工人数应为122人。

政策和措施来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其中以运输组织需求管理为主要的调解和实施手段。

2.6场站设施与设备配置

根据《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相关规定,二级客运站的设施配置如下:

场地设施包括:站前广场,停车场,发车位;

站房包括:候车厅,重点旅客候车室,售票厅,行包托运厅,综合服务处,站务员室,驾乘休息室,调度室,治安室,广播室,医疗救护室,无障碍通道,残疾人服务设施,饮水室,盥洗室和旅客厕所,智能化系统用房,办公用房;

辅助用房:汽车安全检验台,汽车尾气测试室,车辆清洁、清洗台,汽车维修车间,材料间,配电室,锅炉房,门卫、传达室,司乘公寓,餐厅,商店。

具体配置要求如下表:

客运站设施配置表

根据《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相关规定,二级客运站的设备配置如下:

基本设备包括旅客购票设备,候车休息设备,行包安全检查设备,安全消防设备,清洁清洗设备,广播通讯设备,行包搬运与便民设备,采暖或制冷设备,宣传告示设备;

智能系统设备包括微机售票设备,生产管理系统设备,监控设备以及电子显示设备。

具体配置要求如下:

客运站设备配置表

2.7建设规模

1、场地设施

(1)站前广场

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每人1.5㎡计算:1.5*913=1370 ㎡

(2)停车场

停车场的最大容量按同期发车量的8倍计算,单车占用面积按客车投影面积的3.5倍计算,即:

停车场面积=28.0×发车位数×客车投影面积

=28*11*30=9240 m2

(3)发车位面积的确定

发车位面积根据发车位数,每个发车位占用面积按客车投影面积的4.0倍计算。即:

发车位面积=4.0×发车位数×客车投影面积

=4*11*30=1320 m2

2、站房

(1)候车厅面积

候车厅面积=1.0m2/人×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1.0*913=913(m2)

(2)重点旅客候车室

重点旅客候车室= 1/3*913m2=304(m2)。

(3)售票厅面积

售票厅面积主要包括售票室与购票室两部分面积组成。其中购票室面积,按每窗口前20 m2计算;售票员每小时售票按120张车票计算(可考虑配备部分自动售票机)。售票室面积,按每个售票窗口6.0 m2来计算。并设总控室面积20 m2。即:

售票窗口数E=D/每个窗口每小时售票数=913/120=8(个)

所以:购票室面积=20E=20*8=160( m2)

售票室面积=6E+15 m2=6*8+15=63( m2)

故:售票厅面积=购票室面积+售票室面积+总控室

=160+63+20= 243(m2)

(4)行包托运处面积

行包托运处面积主要包括托运厅、行包受理作业面积和行包库房面积。

计算该部分面积时,必须明确托运单元的概念。完成行包托运的一组人员及其配套设施称为托运单元。按照客运站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二级站托运单元为2个,所以:

托运厅面积=25m2×托运单元数

=25*2=50( m2)

行包受理作业室面积=20m2×托运单元数

=20*2=40(m2)

行包库面积=0.1m2/人×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5 m2

=0.1*913+125=107(m2)

故行包托运处面积=托运厅面积+行包受理室面积+行包库面积

=50+40+107=197 (m2)

(5)行包提取处面积

行包提取处面积=行包托运处面积×β

=197×40%=80(m2)

其中β为计算系数。按规范取40%。

(6)综合服务处面积

综合服务处面积包括小件寄存、问讯、邮电通讯、失物招领、信息服务等的面积,即:

综合服务处面积=0.02 m2×旅客日发送量

=0.02 m2×8300=166(m2)

(7)站务员室面积

站务员室面积=2.0 m2/人×当班站务人数+15 m2

=2.0 m2/人×30人+ 15 m2=75(m2)(8)驾乘休息室面积

驾乘休息室面积=3.0×发车位数=3.0×11=33(m2)

(9)调度室面积

调度室面积一般按站级确定,二级站一般按20 m2-30 m2选取。本站取

25 m2。

(10)治安办公室面积

治安办公室面积按按规范15 m2-30 m2选取,本站取25(m2);

(11)广播室面积

广播室面积按规范10 m2-20 m2选取,本站取15(m2)

(12)医疗救护室面积

医疗救护室面积按规范20 m2-40 m2选取,本站取30(m2);

(13)盥洗饮水处面积

盥洗饮水处面积按规范20 m2-30 m2选取,本站取30(m2);

(14)旅客厕所面积

旅客男厕所面积=1.2 m2/人×5%×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5 m2

=1.2*0.05*913+15=70(m2)

旅客女厕所面积=1.5 m2/人×4%×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5 m2

=1.5*0.04*913+15=70(m2)

(15)智能化系统用房面积

按照规范,车站智能化系统用房面积按照汽车站智能化水平和实际需要,建设时按照100(m2)考虑。

(16)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行政办公用房面积按照汽车站机构设置情况和实际需要,行政办公用房主要包括:计算机房、监控室、管理人员办公室、会议室等,建设时按1000(m2)选取

3、辅助设施

(1)汽车安全检验台(沟、室)

汽车检验台面积根据检测项目与检测方式,按标准每个台位80 m2-120 m2选取,本站每个台位按100 m2计算,本客运中心设两个检测台位,所以,该部分面积取200 m2。

(2)车辆清洁、清洗台

车辆清洁、清洗台面积根据洗车方式和污水处理与回收系统的形式,按标准每个台位90 m2-120 m2选取,按100 m2/个计算;本客运中心设两个清洗台,所以,该部分面积取200 m2。

(3)司乘公寓

司乘公寓按日均发车班次,每10班次按20 m2计算,即:

司乘公寓面积=2.0 m2×日发车班次

=2.0×279=558 m2

(4)车辆维修车间

维修车间面积主要包括维修车位面积、辅助工间面积和材料库面积三部分。即:

维修车间面积=维修车位面积+辅助工间面积+材料库面积

= 400+150+50= 600 (m2)

4、其他用房

其他用房如门卫室,配电室,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等占地面积按400 m2 5、绿化面积

绿化面积按总面积的30%计算,根据标准,总面积=8300/100*400=33200 m2,则绿化面积=33200*0.3=9960 m2

6、其他用地

公交车站占地面积为1500 m2,消防水池以及景观性用地为300 m2,另外本项目客运站留用发展用地10%

7、汽车尾气检验室

按照二级车站标准汽车尾气检验室 60—120 m2范围内选取,本站取80 m2。

8、整体规模

主要设施建设规模汇总于下表

主要设施建设规模计算汇总表

【备注:上表计算数值不包括站台面积,行人通道面积以及行车通道】

2.8工艺组织流线

1、总生产流程

2

、旅客流线

1) 进站旅客流线

2) 出站旅客流线

3、行包流线

3) 发送行包流线

4)到达行包流线

5)中转行包流线

4、车流流线

6)到达车辆流线

7)发送车辆流线

8)中转车辆流线

5、总工艺流线

2.9设计图

车站总平面设计方案(见附页)

项目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模板

附件三 XXX项目 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 版本 <>

目录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术语和缩略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2软件概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总体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设计约束及有关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使用者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3开发和运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支持软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控制和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4详细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性能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5故障处理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运行故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使用故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6质量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7其他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易用性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性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版)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v1.0 200X年月XX日 修订历史记录

编制 审查 审核 批准 文档评审负责人:参加评审人员: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4) 1.3定义 (4) 1.4设计依据 (4) 2软件系统结构 (4) 2.1功能需求 (4) 2.2子模块划分 (4) 2.3子模块间关系 (4) 3公共数据结构 (4) 4程序设计说明 (5) 4.1程序1设计说明 (5) 4.1.1程序描述 (5) 4.1.2功能 (5) 4.1.3性能 (5) 4.1.4输入 (5) 4.1.5输出 (5) 4.1.6算法 (5) 4.1.7流程 (5) 4.2程序2设计说明 (5) 5模块重用说明 (5)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 1.2背景 〖说明待开发软件(子)系统的名称和此软件(子)系统所属大系统的名称; 说明任务的来源(开发背景和市场背景)等;该软件(子)系统与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关系。〗 1.3定义 〖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设计依据 〖列出本文档所引用的有关设计依据(标题、文件编号、版本号、作者、发布日期、出版单位),包括本项目内部已编写的有效文档、出版刊物和国家标准或规范〗2软件系统结构 2.1功能需求 2.2子模块划分 〖说明本软件系统(或模块)的实现,即其内部的子模块划分(给出程序的名称和标识符)。建议以图形说明。〗 1.XXXXXXXX 2.XXXXXXXX 3.XXXXXXXX 4.XXXXXXXX 5.XXXXXXXX 6.XXXXXXXX 2.3子模块间关系 〖说明各子模块间的控制、顺序等耦合关系。〗 3公共数据结构 〖给出本软件系统使用的每一个公共数据结构的类型定义、存储方式,公共数据结构内各元素项的类型定义、初始取值、可能取值的范围及相应的物理含义。建议以类似C语言的数据说明格式来描述。〗

景观设计土建施工图设计说明-精选.pdf

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1.2建设单位: 1.3项目位于: 二.设计依据 2.1国家及地方颁发的有关工程建设的各类规范、规定与标准 2.2甲方()与乙方()签定的委托合同 2.3甲方认可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及初步设计文件 2.4甲方提供的本工程建筑总平及其它相关设计资料 三.设计深度 3.1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中施工图设计深度及园林绿化设计规范的 有关要求的设计深度 四.技术说明 4.1本工程总平面图与分区平面图设计标高采用绝对标高值,园建单体及立、剖设计采用 相对标高值;其±0.00相对绝对标高值,详见各图中附注;本工程设计绝对标高为 甲方提供的标高值 4.2本工程设计中除标高以米(m)为单位外,其余尺寸均以毫米(mm)为单位 4.3本工程设计中所指距地高度均指离开完成面的高度 4.4其它相关专业(结构、水、电等)的配合,应于室外环境工程施工前由甲方负责组织 相关专业施工图设计,经本设计单位会审通过后方可施工 4.5本工程所用的各类设备(给排水、机电等)应在本工程室外环境工程施工之前由甲方 负责组织相关的设备技术施工图,经本设计单位会审通过后,由厂家或安装单位派专 人赴现场配合室外环境工程施工 五.基础及构造措施 5.1所有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基础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如遇基础的设计底标高不能落在持 力层上,必须除去非持力层,用砂夹石回填并分层夯实(分层厚度≤300),压实系数≥0.95;如遇膨胀土地基时,除去膨胀土,用砂夹石换填并分层夯实(分层厚度≤300),换填至基底标高(压实系数≥0.95),换填后地基的承载力必须满足150Kpa 5.2连续的地面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横向缩缝,纵向缩缝采用平头缝, 其间距6-12m,横 向缩缝采用假缝,其间距为3-6m,缝宽5-20mm, 深度宜为垫层厚度的1/3,面层与垫层对齐;连续的路面垫层沿纵向宜设置伸缝,其间距采用20-30m,缝宽20-30mm,缝内填沥青类材料,沿缝两侧的混凝土边缘应局部加强 5.3本次园林设计如涉及到有关建筑结构顶板(底板)及围护结构,本设计如无特殊指明, 则其有关构造做法及措施参照建筑施工图设计 5.4本工程所有砖基础部分用M10水泥砂浆、MU10页岩砖(240×115×53)砌筑;砌砖部 分用M5水泥砂浆、MU7.5页岩砖砌筑 5.5排水沟: 5.5.1砖砌排水沟用M5水泥砂浆、MU7.5页岩砖砌筑 5.5.2排水沟如遇填土,沟底C15混凝土垫层下应加铺50-70mm粒径卵石(或碎石) 一层夯入土中 5.5.3排水沟与勒脚交接处设变形缝,缝宽30mm灌建筑嵌缝油膏,深50mm 5.5.4每30-40m设变形缝,缝宽30mm灌建筑嵌缝油膏

施工图说明书

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 银河花园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一、区域位置 ●宏观区位 银河花园社区所处的潍城区地处潍坊市中心城区,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半岛走廊”之称。辖区内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国道、省道及市区公路纵横交错。北距潍坊港50公里,南距潍坊机场5公里,东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100公里,西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150公里,距青岛海港、烟台海港、日照海港都在200公里以内。 ●微观区位 银河花园社区地处潍城区于河街道崔家村,用地北邻豪德学校,南至三零九国道,西起崔家村边界,东至沿河路。用地东侧为大圩河及近期即将建设的100米滨河绿化景观带;与本地块隔河相望的潍城区政务中心、区政府居住区及用地北侧的豪德学校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良好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体系,完善的基础配套,为本地块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规划背景 ●自然地理 银河花园社区所处的潍城区地处昌潍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南高北低。东北部土地平旷,土壤肥沃,利于粮食、蔬菜、棉花等农作物精作高产;西南部为丘陵地带,是林果、烟草、花生适种区。自然气候属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2℃,年积温4783℃,降雨量700毫米,无霜期185-211天,被誉为“江北苏州”。 ●人文地理 银河社区所处的潍城是著名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建安七子之孔融、清代郑板桥、陈介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显宦名士彪炳史册,溉沽乡梓。郭味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美术理论家和国画艺术大师,新建郭味蕖美术馆将重放其文化异彩。集南北园林艺术为一体、融明清建筑风格于一身的十笏园,为清代潍县城内9处名园之冠,江北私家园林之杰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保护开发一期工程已启动。至今保存原貌的城隍庙、万印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艺风筝、仿古铜器、布玩具等工艺品做工精细,驰名中外。浮烟山的自然风光与国际风筝放飞场、朝阳观、麓台书院、塔园森林公园等构成了潍坊市区

项目开发详细设计说明书(超好用实用模板),完整版

实用文案 详细设计说明书 XX有限公司

修订记录

目录 第一章概述 (5)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5)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5)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5) 1.4.假设条件 (5) 第二章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6) 第三章类设计 (7) 3.1.分块类图 (8) 3.1.1.<类图1> 8 3.1.2.<类图n> 8 3.2.整体继承关系 (8) 3.3.类描述 (9) 3.3.1.<类名1> Class Description 9 3.3.2.<类名n> Class Description 10 第四章交互图 (12) 4.1.<情景编号1: 情景名称> (12) 4.1.1.交互图 12 4.1.2.例外情况及条件 13 4.2.<情景编号n: 情景名称> (13) 第五章状态图 (14) 5.1.<状态图编号1:状态图名称> (14)

5.2.<状态图编号n:状态图名称> (15) 第六章时序流程图 (16) 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18) 7.1.用户界面关系 (18) 7.2.用户界面具体描述 (18) 7.2.1.<界面编号1:界面名称〉 18 7.2.2.<界面编号N:界面名称〉 19 第八章测试考虑 (20) 第九章附录 (21) 9.1.附录A 代码举例 (21) 9.2.附录B 设计问题 (21) 9.2.1.<设计问题1> 21 9.2.2.<设计问题n> 21

第一章概述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请明确客户建立应用模块的目的。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描述应用模块的总体功能。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简要描述本应用模块的公共接口,具体接口会在相应的类中进行具体描述。建议采用列表的方式。 1.4.假设条件 列出在问题领域,项目方案及其它影响系统设计的可能方面内,应当成立的假设条件。包括系统的约束条件和应遵循的标准。

项目开发详细设计说明书(超好用模板)完整版

详细设计说明书XX有限公司

修订记录

目录 第一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假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类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分块类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图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图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整体继承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类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名1> Class Descrip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名n> Class Descrip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交互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情景编号1: 情景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互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例外情况及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情景编号n: 情景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状态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状态图编号1:状态图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状态图编号n:状态图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时序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用户界面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用户界面具体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界面编号1:界面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界面编号N:界面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1)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受古蔺县水务局委托,我单位于2014年9月初编制完成了本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两河项目区(叙永县)太平溪小流域实施方案》,并于9月9日在四川省水利厅通过了专家技术审查会,按照与会专家修改意见于9月下旬修改完成实施方案后进行报批申请。于10月初领取到四川省水利厅下发的《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宣汉县杨家河等21条小流域实施方案的批复》(川水函[2014]1338号)。 该工程实施方案批复情况如下:星光河小流域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km2。共实施坡改梯60.00hm2(石坎48.50hm2,土坎11.50hm2);水土保持林276.0hm2;经济果木林364.0hm2;封禁治理1099.46hm2;保土耕作550.54hm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塘堰整治7座,蓄水池32口,沟渠12.68km,沉砂凼58个,作业道路7.63km。 星光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1076.38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697.48万元,植物措施288.97万元,封禁治理6.95万元,独立费用82.98万元。 为尽快实施完成渔塘河项目区(古蔺县)星光河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我院根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渔塘河项目区(古蔺县)星光河小流域实施方案》及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宣汉县杨家河等21条小流域实施方案的批复》(川水涵[2014]1338号),进行了古蔺县星光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施工设计。 二、设计依据 1、设计执行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1)《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6-2006);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2008);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4-2008);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治理技术》(GB/T16453.6-2008); (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范通则》(GB/T15772-2008); (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2008); (8)《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制图》(SL73.6-2001); (10)《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448-2009); (11)《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449-2009); (12)《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 (1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14)《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4); (15)《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 (16)《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及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2、基础资料 (1)《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四川省实施规划》(2013~2017年)》; (2)《四川省古蔺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2000年~2015年); (3)《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古蔺县实施方案》(2013~2017年); (4)《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水保[2013]442号) 三、设计工程概况 为尽快实施完成渔塘河项目区(古蔺县)星光河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我院根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渔塘河项目区(古蔺县)星光河小流域实施方案》及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宣汉县杨家河等21条小流域实施方案的批复》(川水涵[2014]1338号),进行了古蔺县星光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施工设计。

1交通工程的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的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3 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2、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牲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3、除减速标线外,一般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0.2mm。

模板设计说明教材

模板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六库至跃进桥段三标,采用钢木结合模板,架体采用液压自爬模。 二模板 2.1 简述 本套模板具有结构合理,经济实用,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在单块模板中,胶合板与竖肋(木工字梁)采用自攻螺丝和地板钉连接,竖肋与横肋(双槽钢背楞)采用连接爪连接,在竖肋上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吊钩。两块模板之间采用芯带连接,用芯带销固定,从而保证模板的整体性,使模板受力更加合理、可靠。木梁直墙模板为装卸式模板,拼装方便,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能拼装成各种大小的模板。模板允许砼侧压力为60KN/M2。模板的组成 序号名称效果图 1 吊钩 2 竖肋 3 横肋 4 连接爪 5 芯带 6 芯带插捎 和垫板 7 拼缝背楞 注:模板面板为21mm厚进口维萨板。 三主要施工节点 3.1 直墙模板拼缝结点 如下图,直墙木梁模板通过芯带进行连接,模板与模板之间直接拼缝时,采用拼缝一的做法,当模板与模板之间不能拼在一起时,则增加拼缝模板,用芯带压住拼缝模板,按拼缝二做法。

墩身为矩形所以阳角处模板通过斜拉杆控制,角部模板贴上海绵条,能有效保证模板角部不胀 开和漏浆。 3.2 模板拼装质量标准 模板的质量满足甲方施工要求,拼装成型后,需达到以下标准: 1.板面对角线误差值小于3.0mm; 2.相邻模板高低差±0.5mm,两块模板拼缝间隙±0.5mm ; 3.板面平整度±0.5mm,模板局部变形不应大于1.0 mm; 4.21mm的维萨板倒用30-40次。(改装除外) 四模板拼装 4.1 工具 常用模板拼装工具有:手电钻、开孔器、钻头、批头、电刨、电锯、曲线锯、锯片、墨斗、铅 笔、卷尺、角尺、电锯、靠尺、线坠、油漆刷、灰刀、毛笔、扳手、胶枪、气钉枪、气钉等(部分 如图1)。 图1 工具手电钻扳手靠尺 (按图中摆放)胶枪线坠卷尺 4.2 辅助材料 油漆、玻璃胶、原子灰、自攻螺钉、铁钉、钢丝等所用到的材料。 4.3 拼装平台 模板正面打自攻螺钉,要求平台高度200-400mm,可选用“工”字钢,或者槽钢搭设平台(如图 2); 要求操作平台搭设牢固、安全、平稳,对应的各构件平行而且确保在同一水平面上,对角线长度 保持一致。 图2 搭设平台(适用于正面上自攻螺钉) 4.4 模板拼装过程 4.4.1 放置背楞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版

(项目名称)详细设计说明书 文件版本 编写日期 发布日期

文件修改记录 修改日期版本号变化状态修改内容修改人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文档审批信息 版本号提交人批准人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备注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术语和缩写 (1) 1.4参考资料 (1) 2概述 (1) 2.1系统概述 (1) 2.2系统功能定义 (1) 3总体结构说明 (1) 3.1系统结构 (1) 3.1.1系统内外部关系图 (1) 3.1.2功能模块简要说明 (1) 3.1.3依赖的外部接口 (1) 3.1.4对外提供的接口 (1) 3.2模块程序构件结构图 (1) 4数据模型(Data Model)设计 (2) 4.1逻辑实体模型 (2) 4.1.1实体模型1 (2) 4.1.2实体模型2 (3) 4.2表结构(物理设计) (3) 4.2.1表汇总 (3) 4.2.2表1 (3) 4.2.3表2 (3) 4.3视图列表 (4) 5功能实现说明 (4) 5.1数据流类模块 (4) 5.1.1数据流程图 (4) 5.1.2实现说明 (4) 5.1.3程序设计 (4) 5.2业务处理类模块 (5) 5.2.1Object Model设计 (5)

5.2.2程序设计 (5) 6界面实现说明 (5) 6.1模块1 (5) 6.1.1总体界面结构(业务操作区)说明 (5) 6.1.2功能点1界面结构说明 (5) 6.1.3功能点2界面结构说明 (5) 6.2模块2 (6) 6.2.1总体界面结构(业务操作区)说明 (6) 6.2.2功能点1界面结构说明 (6) 6.2.3功能点2界面结构说明 (6)

建筑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建筑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方已审核通过的建筑设计方案。 2、甲方来往的书信,传真等文件。 3、国家现行建筑设计的有关规范、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 版) 《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 GB50067-97.2003 年版)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 )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3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等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 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丽园公司4 号楼6、抗震设防烈度:七级 2、建设地点:长葛市创业园死号地7 、建筑耐久年限:一级五十年 3、建设单位:长葛市电力公司8、主要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 4、使用功能:办公、会议

5、建筑类别及耐火等级: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三、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四、总平面

1、本工程设计标高士0.000相当于黄河高程标高83.7M,室内外高 差0.900M。 2、建筑定位放线,土方工程、管道布置、道路、广场、绿化等均按总平面图施工。注意各工种之间的配合,注意现有城市及小区的各种管线的走向与位置,避免现有管道造成损坏。 五、建筑注意构造做法要求 (一)防水 所以防水工程均应按《中南地区通用建筑标准设计—建筑配件图集》设防施工。凡防水材料均应采用非焦油型,凡卷材不宜采用热熔法施工,而宜采用冷粘贴工艺施工。所以上下水管、电缆等穿越地下室外墙时应埋设防水钢套管(相见大样图)施工时应与各设备专业工程图纸紧密结合。 凡图注明使用防水砂浆者,均为1:2水泥砂浆内掺水泥重量的5%无机铝盐防水剂(BS1). 各防水材料、隔热材料要求采用优质产品,施工时应严格遵守有关生产厂家规定的施工技术要求。 对后浇带、施工缝、穿墙管道、预埋件、预留连接口等薄弱环节、易漏部位,应精心施工、确保整体防水层的连续性,卷材防水层应全面封闭,并高出室内地面标高150mm。 必须有专业公司对特殊部位防水构造作深化设计,经设计院认可后, 由专业施工队施工,并负责保证质量。 1、屋面防水 屋面防水等级H级;做法详见“建施-2 ”、“建筑构造统一做法表”。防水层次:

施工图说明书样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金乡路位于平谷中心城区,道路为南北走向。南端与新平北路相交,北端与平关路、谷丰路(平程路)相交,是平谷区通往北部乡镇及密云县的主要道路。本次工程范围南起新平北路,经北环东路、平谷南街,北至平关路,道路全长1086m。 金乡路现况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主辅路路面病害、主辅隔离带缘石破损、标线模糊、标志不完善,高峰期及节假日较为拥堵等。为提高道路的整体通行水平,增加车辆运行舒适度,受北京绿都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委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对金乡路进行大修施工图设计。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主辅路路面结构的新建、主辅隔离带路缘石更换、新建主路边缘平石、更换辅路边缘雨水口、交叉口及公交车站交通组织、重新施划标线、增设部分标志等。由于金乡路全路段人行步道已于近期更换完毕,本次设计不包含人行步道部分。 2.设计标准 ⑴城市主干路标准,横断面为三幅路,规划红线宽度50米; ⑵路面为沥青路面,设计轴载:BZZ-100; 3.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5)《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DB11/T493-2007); (6)《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定型结构图表》(BSY-TD11-2002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7) 1:500电子地形图(北京绿都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 (8)弯沉检测数据(北京绿都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 (9)路面结构取芯成果(北京市路州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二、施工图设计 1.平面设计 考虑到本次设计为大修改造工程,平面维持现状不变。 设计起点K0+085,与新平北路接顺,设计终点K1+171,与谷丰路、平关路接顺。道路全长1086m。 2.纵断面设计 考虑本次设计为大修改造工程,且道路两侧均为建成区,设计纵断面基本与现状纵断面相同,以与新建步道接顺,满足道路排水需求、沿线企事业单位出入需求。 受上述限制,本次纵断面设计最小纵坡为0.11%,位于金乡路与谷丰路接顺段。最大纵坡为 0.69%,最小坡长为31.93米,竖曲线最小长度为40米。 3.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维持现况不变,即5米(人行步道)+6米(辅路)+3米(主辅隔离带)+18米(主路)+3米(主辅隔离带)+6米(辅路)+5米(人行步道),全宽46米。 标准路段主路18米行车道布置为0.5米(路缘带)+4.25米(行车道)+4米(行车道)+0.5米(双黄线)+4米(行车道)+4.25米(行车道)+0.5米(路缘带)。 主路路拱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型,直线横坡为双向1.5%;主辅路分隔带横坡为1.5%;辅路路拱采用直线型,由于辅路人行步道及乙1型路缘石为新建,为使新建辅路边缘高程与乙1路缘石的中部接顺,本次设计不再指定辅路横坡,施工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复测接顺。 此外,公交车站、平谷南路等处横断面布置详见《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图》。 4.路面结构设计 (1)主路 新建主路路面结构同谷丰路,设计弯沉值为26.5(1/100mm)。 面层:上面层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 乳化沥青粘层(0.4~0.6L/m2) 下面层 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改性乳化沥青透层(1.0~1.2L/m2) 基层:15c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 15c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

LLD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XX 详细设计说明书 拟制日期yyyy-mm-dd 评审人日期yyyy-mm-dd 批准日期yyyy-mm-dd <公司或企业图标> <公司或企业中英文名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仅供内部使用)

修订记录 分发记录

目录 1简介 (6) 1.1目的 (6) 1.2范围 (6) 2详细设计 (6) 2.1模块1详细设计 (6) 2.1.1数据描述 (6) 1.简单数据描述; (6) 2.结构1 (6) 3.结构2 (7) 2.1.2函数描述 (8) 1.函数1 (8) 2.函数2 (9) 2.2模块2详细设计 (10) 2.3错误处理 (10) 2.3.1系统错误 (10) 2.3.2接口错误 (10) 2.3.3协议错误 (10)

表目录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图目录 Figure 1Module 1 Structure Chart 模块1结构图 (8)

XX 详细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 摘要: 缩略语清单:<对本文所用缩略语进行说明,要求提供每个缩略语的英文全名和中文解释。

1 简介 1.1 目的 描述本文的目的,一般详细设计必须能够直接指导编码活动。 1.2 范围 本节应描述文档所包括和不包括的内容。 2 详细设计 对于在概要设计说明书中给出的软件实体,本节集中描述它们的详细描述部分。 2.1 模块1详细设计 描述模块中定义和使用的数据,包括: 简单数据,如模块级的全局变量、常量、宏; 复合数据,如模块内部的结构、联合...; 2.1.1 数据描述 在2.1.1.1中描述本模块中的简单变量、常量、宏; 从2.1.1.2起描述本模块中的复合数据,如结构、联合等; 1. 简单数据描述; 描述在本模块中定义和使用的简单变量、常量、宏; 按照下列格式进行简单数据的描述 功能描述:描述该数据的用途 数据定义:定义该数据 2. 结构1 定义和说明该数据结构(包括联合); 按照下列格式进行数据结构的描述 数据结构描述:描述该数据结构的用途 数据结构定义:用实际的编程语言定义该数据结构 数据项描述:

软件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xxxxx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版本历史

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5) 1.1编写目的 (5) 1.2背景 (5) 1.3参考资料 (5)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5) 2设计概述 (5) 2.1任务和目标 (5) 2.1.1需求概述 (5) 2.1.2运行环境概述 (5) 2.1.3条件与限制 (6)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6)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6) 3.1详细需求分析 (6)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6) 4总体方案确认 (6) 4.1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6) 4.2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7) 4.2.1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 (7) 4.2.2系统内部详细界面划分 (7) 5系统详细设计 (7) 5.1系统程序代码架构设计 (7) 5.1.1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表示层 (7) 5.1.2BLL(Business Logic Layer)业务逻辑层 (8) 5.1.3DAL(Data Access Layer)数据访问层 (8) 5.1.4Common类库 (8) 5.1.5Entity Class实体类 (8) 5.2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8) 5.3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9) 5.3.1XX子系统 (9) .1XX模块 (9) 列表和分页 (9) 创建XX (9) .2XX模块 (9) XX列表 (9) XX修改 (9) 5.3.2XX子系统 (9) 5.3.6.1用户管理模块 (9) 5.3.6.2角色管理模块 (14) 5.3.6.3系统设置模块 (14) 5.3.6.4系统登录注销模块 (14) 5.4系统界面详细设计 (14) 5.4.1外部界面设计 (14) 5.4.2内部界面设计 (14) 5.4.3用户界面设计 (14) 6数据库系统设计 (14) 6.1设计要求 (14) 6.2信息模型设计 (14) 6.3数据库设计 (14) 6.3.1设计依据 (14)

施工图说明书-Read

说明书 一、概述 本项目为某地区高速公路一段设计,该项目的实施将对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方便地方人民群众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也是联系本地与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 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该段路线全场长2.960公里,全线挖方50586.7m3, 填方27790.3 m3,防护工程 m3,路面m3,大桥252米/1座,涵洞5 道,互通立交1座,占地235.4 亩,全线设有配套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总预算5592.8844万元,平均每公里1889.488万元。 二、路线 1、平面线形设计 本项目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的交叉关系,使路线与既有景观协调一致;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当地水库的关系,重视路线位置与水库库位的选择,将路线景观与防洪统一协调;处理好路线线位与地方城镇的关系,使高速公路的修建能更方便的为当地地方经济服务;处理互通立交与上下高速的关系,更有利方便群众,减小拆迁的干扰。 全线以曲线为主,极大限度的顺应地形条件,满足大型规划项目的布局情况;灵活地掌握线形指标,使之既要大于标准的低限值又不能苛求高指标;相邻曲线技术指标讲求连续均衡,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舒适。 本路段内共设3个交点,平曲线半径分布在410~500之间,曲线均是顺应山坡布设。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设有缓和曲线,最小缓和曲线长度150米。全线平曲线最小半径410米,共1处,最大半径500米,共1处。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160米。 2、纵断面线形设计 本路段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纵断面设计中,本着保护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尽量使路线顺应自然地形的起伏;充分考虑与地方道路在纵面的交叉关系,处理好上跨或下穿的关系;尽量控制路基填土高度,以减小拆迁占地;变坡点位置及标高、坡率和坡长、在满足平纵组合的情况下优化组合,竖曲线半径尽量采用较大值。 本路段最大纵坡2.3%,最小纵坡0.35%,最小坡长为200米。6处竖曲线中:3个为凸形,最小半径7000米,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4500米;3个为凹形,最小半径4500,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3000米。 三、路基、路面及排水 1、设计依据 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依据以下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行设计: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其它有关的规程、规范及设计指导意见。 2、路基横断面 (1)路基标准横断面 整体式路基宽度:采用整体式路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m。其中:行车道7.50m ×2,硬路肩2.50m(含右侧路缘带0.5m)×2,土路肩(混凝土硬化)0.75m×2,中央分隔带2.0m,左侧路缘带0.5m×2。 分离式路基宽度:单向双车道,路基宽度12.25m。其中右侧硬路肩2.50m,行车道3.75m ×2,左侧硬路肩0.75m,土路肩0.75m×2。 (2)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 路基设计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处路面标高。 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设2%横坡,土路肩设3%横坡。 (3)路基超高及加宽 本项目路段主线超高按路线规范之规定设计,整体式路基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分离式路基设计基准线为左侧路基边缘。为使得行车轨迹从整体式到分离式(或从分离式到整体式)的路基上保持连续性,分离式路基超高旋转轴设定为距左侧边缘1.0米处。

系统设计说明书(模板)

<集团公司管理系统> 详细设计说明书 版本 <1.2>

修订历史记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项目背景 (4) 1.3定义 (4) 1.4参考资料 (4) 2.总体设计 (4) 2.1需求概述 (4) 2.2软件结构 (5) 3.程序描述 (6) 3.1功能 (6) 3.2性能 (6) 3.3输入项目 (6) 3.4输出项目 (6) 3.5算法 (6) 3.6程序逻辑 (6) 3.7接口 (7) 3.8存储分配 (7) 3.9限制条件 (7) 3.10测试要点 (7)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在前一阶段(概要设计说明书)中,已解决了实现该系统需求的程序模块设计问题。包括如何把该系统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决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以及数据结构、模块结构的设计等。在以下的详细设计报告中将对在本阶段中对系统所做的所有详细设计进行说明。 在本阶段中,确定应该如何具体地实现所要求的系统,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个描述直接翻译成用具体的程序语言书写的程序。主要的工作有:根据在《需求分析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数据、功能、运行、性能需求,并依照《概要设计说明书》所确定的处理流程、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设计软件系统的结构设计、逐个模块的程序描述(包括各模块的功能、性能、输入、输出、算法、程序逻辑、接口等等)。 在以下的各个阶段中,《用户操作手册》将与本阶段的工作紧密结合,努力作到让用户易懂易学。 系统的测试和维护也将参考本说明书,检验本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及时发现纰漏及时修补,一定要把功能强大、稳定可靠、便于维护的集团公司管理系统交到用户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