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资料

合集下载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雷竹,又称为箬竹,是竹科植物中的一种重要物种。

它的特征与特性以及在笋用林经营技术方面的应用,对于相关领域的人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雷竹的特征与特性1. 生长环境:雷竹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地区,适应性强,能够耐寒抗旱,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都能生长。

2. 生长习性:雷竹生长迅速,竹秆粗壮,叶片宽大,对阳光的需求较大。

它的生长周期比较短,每年都能进行茁壮成长,具有极高的生长潜力。

3. 竹笋品质:雷竹的笋质细嫩,口感鲜美,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种非常有营养的食材。

4. 竹材用途:雷竹的竹材质地坚硬,用途广泛,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建筑材料、工艺品等。

雷竹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笋质鲜美、竹材用途广泛等特点,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植物资源。

二、雷竹在笋用林经营技术方面的应用1. 地块选择:雷竹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上。

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种植,有利于提高竹笋的产量和品质。

2. 种植方法:雷竹可以通过竹藤扦插或种子播种的方式进行繁殖。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及时进行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促进雷竹的生长。

3. 竹笋采收:雷竹的竹笋一般在春季返青前后采收,要选择嫩笋且不过大的,这样口感更佳。

采收后要及时进行加工和销售,保持竹笋的新鲜度。

4. 林木管理:雷竹在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时的修剪和管护,促进竹林的生长和竹笋的产量提高。

还要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持竹林的健康。

5. 增值利用:除了竹笋以外,雷竹的竹材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可以进行加工制作成各种产品,提高竹林的经济价值。

通过笋用林经营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提高雷竹竹笋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竹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雷竹是一种常见的竹类植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特性。

雷竹的可作为笋用林经营技术也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雷竹的特征特性及其在笋用林经营技术中的应用。

雷竹是一种高大的竹类植物,可以生长到30米以上。

它的茎干直立,笔直而坚硬,具有良好的抗风能力。

雷竹生长迅速,一个生长季可以长出3到4米,生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竹类植物。

这使得雷竹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一个密集的竹林。

雷竹的叶子狭长而尖锐,使得其整体外观更加优美。

雷竹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存活和繁殖。

它对温度、湿度和土壤的适应性非常好,可以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和低洼潮湿地区。

雷竹对光照要求较高,喜欢充足的阳光,但也能够适应半荫或弱光条件下的生长。

雷竹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和抗旱性。

它能够承受低温,耐受冰冻和积雪,适合于寒冷地区的种植。

雷竹的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对旱情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这使得雷竹在干旱地区也可以进行种植。

雷竹的竹笋是其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

竹笋是一种美味且营养丰富的食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雷竹的竹笋质地鲜嫩,口感极佳,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加工行业。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培育技术,可以提高雷竹竹笋的产量和质量。

在雷竹的笋用林经营技术中,选择合适的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品种的雷竹在生长速度、竹笋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

合理选择品种,可以提高竹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在雷竹的种植过程中,科学施肥和灌溉技术也非常关键。

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措施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促进雷竹的生长和竹笋的发育。

对于雷竹的管理和收割,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

雷竹的管理包括整枝、修剪竹笋、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保持雷竹林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在雷竹竹笋的收割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

一般来说,竹笋在春季生长最旺盛,此时是收割竹笋的最佳时机。

雷竹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抗寒抗旱等特征,在笋用林经营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雷竹资源分布、资源利用及产业发展-林业论文-农学论文

雷竹资源分布、资源利用及产业发展-林业论文-农学论文

雷竹资源分布、资源利用及产业发展-林业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

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

雷竹原产于浙江临安、安吉、余杭,1999年在乐山市种植成功。

由于早春打雷即出笋,故称之为雷竹,实为早竹之变种。

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中及华南各地。

1 雷竹资源分布概况雷竹主要分布在浙江的浙西、北海拔5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带,而且多以人工栽培为主,水平分布以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为最多.雷竹分布区要求在年平均气温15.4~16.2℃,1月份平均气温3.2~3.8℃,极端低温-13.3℃,月平均气温10℃天数为226~333天,活动积温为5 000~5 100℃。

年降水量1 250~1 600mm,无霜期228~240天,有明显的春雨和梅讯期。

雷竹适宜在低海拔、平缓地(坡度不超过25度)、土层深厚肥沃的中酸性土壤中生长,要求土壤通透性好、排灌方便,以背风向阳地势为佳。

2 雷竹资源利用状况2.1 竹笋的利用雷竹笋味甘、微寒、无毒、有消渴、利尿、清肺、化痰的功效,且脂肪、糖类含量低,常吃不易肥胖,所含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增进消化腺分泌,利于消化排泄,减少有害物质滞留肠道。

雷竹笋使用方法很多,炒、焖、炖、煮皆可,还可加工成笋干、酸笋、咸笋、清汁笋、笋丝、酱笋、干菜笋、五香笋等,便于长期保存,供常年食用。

雷竹笋的营养成分分析,含蛋白质2.65%,脂肪0.49%,总糖量2.50%,粗纤维0.68%,蛋白质中含有18中氨基酸,微量元素铁、钙、磷、镁等和维生素C、E、B1、B2、B12、A等,含量也较高。

2.2 竹副产品的利用2.2.1 可作建筑和装饰材料。

雷竹材的伸缩性小,劈割性、弹性和韧性高,都比杉木强,可在建筑方面广泛应用这些竹材,如作竹楼、竹廊,其特点别具风情。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雷竹,又称毛竹,是一种生长迅速,竹材质地坚硬,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植物。

雷竹的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对于推动竹林产业发展,提高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雷竹的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一、雷竹的特征特性1.生长速度快:雷竹是一种快速生长的竹类品种,一般可以在短短几年内长到数米高。

这种迅猛的生长速度使得雷竹成为一种很好的经济植物,可以快速供应原材料需求。

2.竹材质地坚硬:雷竹的竹材质地坚硬,抗压抗拉性能较强,因此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建筑材料、工艺品等,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3.适应性强:雷竹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低,对土壤要求不严,抗逆性较强,因此可以在各种地区都得到很好的生长。

二、雷竹笋用林经营技术1.基地选择:选择适宜生长雷竹的地块进行建立笋用林基地,要求土壤肥沃,通风良好,排水性能好,有利于雷竹的生长。

2.种植技术:选择优质的雷竹苗木进行栽植,密植有利于提高笋的产量,同时要注意施肥浇水,保证雷竹的正常生长。

3.管理技术:雷竹笋用林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及时修剪雷竹的株材,有利于促进新枝的生长,提高笋的产量。

同时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证雷竹健康生长。

4.采收技术:采收雷竹笋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一般选择笋芽刚露头时进行采收,这样的笋味道更好,口感更佳。

采收后要及时加工或者销售,以免影响笋的品质。

5.营销技术:要做好雷竹笋的市场营销工作,可以开展一些促销活动,扩大笋的销售渠道,提高笋的知名度,增加销售额。

以上就是关于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竹林产业的不断发展,雷竹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笋用林经营技术也会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我们期待着竹林产业能够更加繁荣昌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祉。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雷竹是一种生长迅速的竹类植物,其特征和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资源,能够在林业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

雷竹笋也是一种美味的食材,因此其种植与经营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将介绍雷竹的特征和特性,以及雷竹笋用林经营技术。

一、雷竹的特征和特性1. 生长迅速:雷竹是一种生长迅速的竹类植物,它的生长速度比一般竹类植物更快。

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雷竹每天的生长速度可达到数十厘米,甚至更快。

这种快速的生长速度使得雷竹成为了一种理想的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丰富的竹材资源。

2. 竹材坚硬耐用:雷竹的竹材质地坚硬,密度较大,具有很好的耐用性。

可以应用于建筑材料、家具制作等领域。

雷竹的竹材还具有细腻的纹理和自然的颜色,美观大方,被广泛应用于室内装修和家具制作。

3. 抗风抗震性强:雷竹具有良好的抗风抗震性,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在风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中,雷竹的短节部位可以有效减少风阻,提高了整体的抗风性能。

而且,雷竹的坚硬竹材也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地震发生时可以减少倒塌和破损的可能性。

4. 短节竹笋品质好:雷竹的笋是一种美味的食材,口感鲜嫩,营养丰富。

而且,由于雷竹的短节特性,笋的品质更佳。

短节的竹笋更嫩更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二、雷竹笋用林经营技术1. 地块选择: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肥沃、PH值适中的地块种植雷竹。

避免盐碱地和弱碱地,避免重金属、放射性污染地。

在选地时,需要考虑到水源和市场,方便产销。

2. 种植密度:雷竹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每亩2000-2500株,株行距为1.2m×1.2m,行距1.2m左右。

雷竹种植密度适中,既能保证竹材的质量,又能使竹林充分利用土地。

3. 灌溉管理:雷竹喜湿不耐旱,所以要保证适当的灌溉量。

特别是在竹笋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不得出现干旱现象。

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以免导致根系腐烂。

4. 施肥管理:在竹笋生长期间,要适时施肥。

通常每年春季、夏季各施一次有机肥,同时要注意保持土壤的肥力平衡,适当施入磷、钾等微量元素。

雷竹栽培技术

雷竹栽培技术

雷竹的形态特征
植物学特征
雷竹为禾本科竹亚科植物,具有地下茎和地上茎。地下茎为合轴型,节间短 ,每节有极多的分枝。地上茎为秆型,高可达10米以上。
叶片特征
雷竹的叶子呈披针形,长7-1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表 面无毛,下表面被短柔毛。
雷竹的生态习性
生长习性
雷竹是一种速生性竹种,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每年春笋出土后,新笋能够 迅速生长成秆高可达1米以上的成竹。
灌溉与排水
灌溉的重要性
灌溉的时间和方法
雷竹需要适量的水分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 灌溉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促进雷竹的生长 。
灌溉一般在春季和夏季进行,可以采用喷灌 或滴灌的方式,注意控制灌溉量和时间,避 免造成雷竹根系的涝害。
排水的必要性
排水的方法
雷竹生长过程中,需要防止水分过多导致涝 害,及时排水可以避免水分对雷竹生长的影 响。
采集得到的竹沥可以作为药品、保健品等产品的原料。加工 过程中需去除杂质,保证竹沥的质量。
其他用途
造纸原料
雷竹的纤维丰富,可以作为造纸的原料,用于生产优质的纸张。
饲料添加剂
雷竹还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添加到动物饲料中,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和产 蛋率等。
05
雷竹的种植前景与效益
市场前景
中国竹产业发展迅速,雷竹作为主要经济竹种之一,市场需 求不断增长。
2
雷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促进旅游业和相 关产业的发展。
3
雷竹栽培可弘扬竹文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
发展建议与对策
加大对雷竹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力度,提高产量和 品质。
推进雷竹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建设,提升 产业竞争力。
加强产业链的完善与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收 益。

雷竹栽培技术

雷竹栽培技术

THANK YOU.
叶枯病
叶枯病会使雷竹的叶片出现黄色或褐色的斑点,严重时导致叶片脱落。防治方法包括加强 竹林管理、清除落叶、定期修剪和喷洒杀菌剂。
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01
竹蝗
竹蝗是雷竹的常见害虫之一,它们会啃食竹叶和嫩笋。防治方法包括
人工捕捉、施用毒饵、喷洒杀虫剂等。
02
竹螟
竹螟是另一种常见的雷竹害虫,它们会啃食竹叶和幼笋。防治方法包
2023
《雷竹栽培技术》
目录
• 雷竹栽培概述 • 雷竹栽培技术 • 雷竹病虫害防治 • 雷竹栽培效益与前景 • 雷竹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
01
雷竹栽培概述
雷竹的分布与起源
雷竹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浙江、江西、 湖南、福建、广东等省份。其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000多年前的商代。
政府对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 支持,有望为雷竹产业的发展
提供政策扶持。
05
雷竹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
技术应用范围与对象
总结词
广泛、针对性强
详细描述
雷竹栽培技术不仅在竹林产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造纸、建材、家具等,还涉及到食品、药品等多个领域。针 对不同的产业需求和应用场景,该技术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式和对象,包括竹林经营者、竹产品加工企业、科研 机构等。
03
雷竹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干枯病
雷竹的干枯病通常由真菌引起,表现为竹秆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边缘浅褐色,中部 灰色或白色。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病株、加强竹林管理、定期施肥和喷洒杀菌剂。
根腐病
根腐病会导致雷竹的根部腐烂,影响水分和营养的吸收。防治方法包括改善土壤结构、加 强排水、定期松土和更换受损的土壤。

早园竹

早园竹
2、合理施肥。新造林地肥力差,要做到合理施肥,头2-3年,可在母竹和新竹周围块状施肥,每墩施腐熟过的畜肥10-15公斤或饼肥1-2公斤,如果天气干旱,可施2-5%浓度水肥,施肥时间、次数与成林竹地施肥一样。[1]
3、抚育套种。新造林立竹稀疏,土壤板结,阳光充足,易蔓生杂草,争夺养分,应及时松土除草,保持林地疏松、湿润、无杂草,以利新竹生长。为了降低造林成本,增加副业收入,头二年还可在林地空间套种农作物,实行以短养长,以耕代扶,但套种作物最好选择能固氨的豆科植物或生长期短、施肥量多的植物,如黄豆、碗豆、马铃薯、油菜、西瓜、花生、蔬菜等。不要套种秸秆高、藤茎长、耗肥多的玉米、南瓜、蕃茄、芝麻等,尤其套种芝麻,会引起竹鞭腐烂。[1]
2生长习性
3分布范围
4栽培技术
? 栽培条件 ? 栽植方法
? 抚育管理
? 病害防治
5繁殖方法 6主要价值 ຫໍສະໝຸດ ? 景观价值 ? 食用价值
? 其他价值
7植物文化
8相关类群
1形态特征编辑早园竹早园竹竿高6米,粗3-4厘米,幼竿绿色(基部数节间常为暗紫带绿色)被以渐变厚的白粉,光滑无毛;中部节间长约20厘米,壁厚4毫米;竿环微隆起与箨环同高。箨鞘背面淡红褐色或黄褐色,另有颜色深浅不同的纵条纹,无毛,亦无白粉,上部两侧常先变干枯而呈草黄色,被紫褐色小斑点和斑块,尤以上部较密;无箨耳及鞘口繸毛;箨舌淡褐色,拱形,有时中部微隆起,边缘生短纤毛;箨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绿色,背面带紫褐色,平直,外翻。末级小枝具2或3叶;常无叶耳及鞘口繸毛;叶舌强烈隆起,先端拱形,被微纤毛;叶片披针形或带状披针形,长7-16厘米,宽1-2厘米。笋期4月上旬开始,出笋持续时间较长。[2]
亭亭玉立的竹子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集坚贞、刚毅、挺拔、清幽于一身。人们把竹子的生物学特征总结升华成了做人的品 格和情操。自古以来人们不仅喜欢竹子的外形,更爱竹子的内涵。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赋予许多生物以人的灵性,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喻为“四君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竹百科名片雷竹(CV.Ventricousinternode),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

雷竹原产于浙江临安、安吉、余杭,1999年在乐山市种成功。

由于早春打雷即出笋,故称之为“雷竹”实为早竹之变种。

特点1、秆高7-11米,径达4-6厘米。

节间较短而均匀,幼竿密被白粉。

出土后的竹笋经25-30天生长,成为幼竹,开始放叶,再经10-20天,幼竿竿形生长即告完成。

雷竹有“笋用竹之王”的美称。

雷竹2、发笋力强。

集约经营的雷竹林,年产竹笋每亩可达到1.5-2吨。

现通过对林地覆盖、施肥、增温等措施,可使其提前至春节前后出笋,或是“二季”出笋,从而使产量的竹笋价格成倍翻番。

3、最适合生长于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山麓平缓坡地或房前屋后平地,在河漫滩、半阳性缓坡也能较好生长,但在积水严重的低洼地、板结平地生长不良。

4、集约经营的雷竹笋用林,年每亩的产值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5、适宜在低海拔退耕还林地段和四旁大力发展。

优势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具有八大优势:①出笋早。

在所有的竹笋品种中,雷竹出笋最早,一般在3月初,若采用早出技术,春节前就有雷笋出土。

②出笋期长。

春笋3月初至4月底出笋,竹笋秋笋10-12月出笋。

③产量高,效益好。

雷笋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可达3000多公斤,亩产值达1万多元。

④笋味鲜美,营养丰富。

雷竹笋含蛋白质2.74%、脂肪0.52%、糖3.54%。

⑤连年出笋,产量稳定,个体粗大,壳薄肉肥。

⑥成本低,用工少。

肥料投资只需5%左右,培养管理用工每亩只需20个劳动日。

⑦周期短,见效快。

新造林第2-3年就有收入。

第4年可成林,第5年达高产。

⑧适应范围广。

海拔2500米以下的丘陵缓坡均适宜栽培,而且一年种竹,永续利用。

编辑本段特征形态特征雷竹的地下茎属单轴型,竹杆散生,分枝二叉。

杆高6-10米。

胸径4-8厘米,节间长15-20厘米。

杆箨光滑无毛,有较密的褐斑,无箨耳及遂毛,箨舌中度发达,两侧下延,叶反转皱折。

雷竹新杆节下有一圈白粉环,近节下缩小变细,中部肿胀变粗,这咱现象在培育好的竹林中较明显。

雷竹每小枝多数5-6叶,多达9-10叶。

竹叶狭小且瓦状卷曲。

生物学特征雷竹性文雅,质脆弱,喜肥沃,怕积水,鞭细根少。

3月初开始出笋,4月底结束,5月份新竹生长,抽枝展叶,6月份开始地下鞭生长,8月开始笋芽分化,10-11月有部分秋笋出土。

雷竹以1年为一个周期,连年出笋。

在年平均温度15.3℃、年降水量1400毫米的地区,生长良好。

在出笋期与笋芽分化期要求有充足的降水,雷竹能忍耐-13.1℃的低温,但大雪往往对雷竹造成很大的危害。

主要是雷竹竹杆壁薄性脆,易遭雪压折断。

雷竹对土壤要求为疏松的沙质壤土,pH值微酸至中性,普通红壤与黄壤也适宜栽培。

雷竹要求纯林栽培,集约经营,不宜与其它竹类混栽。

近几年,雷竹经常开花,大部分发分在新竹,其开花率可达20%,但没有发现种子。

编辑本段造林技术由于雷竹没有种子,所以雷竹造林一般采用移母竹造林或鞭节育苗造林。

但鞭节育苗,要发展成高产竹林,速度慢、不经济、所以在生产中通常采用移母竹造林。

加工造林选择及整地造林地以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坡度平缓,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

一般的普通红壤、黄壤都适宜栽培,pH要求微酸至中性。

盐碱土、死粘土、低洼积水,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及高山风口不宜栽培。

整地时,一般采用全垦整地,深度30厘米左右,要清除林地中的树蔸、石头等。

然后挖好窝,可挖成长10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

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窝底要挖平。

每亩挖窝60个。

母竹的选择母竹的好坏关系到成活率的高低和成林的快慢,所以选择好母竹非常重要。

确定母竹的好坏有四条标准:①年龄,母竹的年龄以1-2年生为好。

因为1—2年生的母竹,所连的竹鞭处于壮龄阶段,具有饱满的笋芽,有较强的发笋及抽鞭能力。

霉季种竹或秋季种竹可采用当年新竹造林。

②母竹的粗度,一般以胸围8—15厘米为好,过大或过小都不适宜。

③母竹分枝要低,生长健壮,枝叶繁茂。

分枝低可降低母竹高度,提高造林成活率。

④无病虫害。

挖掘与运输1、挖掘在竹林中先选择符合标准的母竹(在竹缘或稀疏竹林中挖掘的母竹质量较好),然后确定母竹的竹鞭分布方向,一般最下一盘分枝的方向与去鞭的方向大致相同。

根据竹鞭的方向,按来鞭16.5厘米,去鞭33厘米挖取母竹。

挖时注意不要扳摇竹杆,以免扭断竹节。

并且避免鞭芽损伤。

带土15公斤以上,挖起后立即斩梢,切口要平,呈45度角,带枝5-7档。

2、运输母竹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护好鞭芽。

远距离运输要进行包扎,路途远的要对母竹进行覆盖,喷水保湿,减少蒸发。

装卸车时要尽量小心。

栽培季节经试验,一年之中除三伏炎热干燥的天气和寒冷冰天冻地不宜种竹外,其它季节都可以种竹。

一般在春季2月,霉季6月,秋冬季9—11月种竹较好。

栽植母竹母竹运到后必须及时种植,栽种时应掌握四点:窝底要平,竹鞭放平,适当浅栽,鞭土密接。

栽种时根据母竹竹蔸的大小,适当修整窝塘,填回表土,解去母竹包扎,放下母竹,放平竹鞭,使鞭要自然舒展。

种竹不指望母竹本身长大成材,而是依靠所连的竹鞭抽鞭发笋,生长成林。

所以母竹竹杆不强求直立,而竹鞭一定要种平,栽竹的深度一般以竹鞭在土中20-25厘米为宜。

栽得过深,容易引起料鞭而不出笋,竹蔸下部要与壤密拉,不留空隙,然后回入表土,自下而上,分层踏实。

每株浇5—10公斤淡水粪,再覆土培成馒头型,上盖松土。

高大的母竹要打桩固定。

天气久晴,土壤干燥时要经常浇水。

编辑本段丰产抚育技术幼林抚育要使新造竹林快速成林,提早投产,必须做好幼林抚育管理工作。

成片的竹林1、除草松土新造林,母竹稀疏,林地光照充足时,竹地容易滋生杂草。

2月、6月、9月可结合松土进行除草。

前2年可间作农作物,以耕代抚,既促进新竹生长,又增加收入。

间种农作物选用豆科矮秆作物或绿肥。

2、施肥 1年可分3次进行施肥,第1年2月份每株母竹可施人粪10—15公斤,6月份施人粪25公斤,9月份施猪粪或嫩草、豆杆、绿肥25公斤。

如无有机用氮、磷、钾相应含量的化肥。

如用化肥,应注意施肥方法,适当远施、散施。

3、竹林管护对摇动、露鞭的母竹应及时覆土。

前2年以留新竹为主,对弱小的竹笋可进行适当疏笋,以提高成竹率和母竹质量。

秋季9—10月可砍去竹梢,留枝12档左右。

成林抚育1、养好母竹高产竹林要求亩立竹量600-800株,每年留养新竹150—200株。

要求均匀分布,母竹健壮,竹龄结构合理。

母竹留养时间以出笋高峰后期(清明前后一星期)留养最合宜。

2、施肥培土要使竹林连年高产,必须给竹林进行施肥。

一般1年施肥3—4次,6月施长鞭肥,9月施催芽肥,11月施孕笋肥,次年3-4月可施长笋肥。

一般亩产500公斤竹笋需N15.8公斤、(P2O5)7公斤、(K2O)10公斤。

雷竹林可使用各种肥料,但必须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相配合。

笋前、笋期及6月施肥以速效肥为主。

化肥要散施,磷肥可相对集中,有机肥要深施,适当增施硅肥。

亩产达1500公斤的竹笋,6月可施尿素25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9月可施人粪1000公斤,11月可施猪栏厩肥5000公斤,次年3月施人粪1000公斤。

培土对提高竹笋产量,改良土壤都有很大好处,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每年加一些客士。

3、铲草松土铲草松土有利于清除杂草,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促进地下鞭和竹笋生长。

每年应松土两次,6月、11月各1次,并结合松土进行施肥。

6月应深翻松土,11月宜浅翻。

4、水分管理雷竹喜欢湿润的土壤,但又最怕积水,所以平地、山湾和土壤粘重的竹林要开好排水沟,干旱季节要进行浇水灌溉。

5、删去老竹删伐老竹时间,可在6月结合松土进行,连竹蔸一起挖除,清除老鞭,调整结构。

一般母竹保留4—5年,除去6年竹。

6、竹林保护雷竹竹杆壁薄性脆,冬季容易被大雪压断,所以应适当进行钩梢,钩梢时间在9月进行,留枝12—15档。

冬季下大雪要勤摇雪,避免雷竹被雪压断。

7、挖除开花竹开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开花消耗大量的营养,对竹林生长极为不利。

所以一旦发生开花应立即挖除开花植株,以减少养分消化。

加强林地管理,重施有机肥,可减弱开花程度,促进竹林自我复壮。

病虫害防治雷竹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蚧壳虫和竹壳虫等,其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尽可能将虫害控制消灭在初发阶段。

1、蚜虫、蚧壳虫、竹螟都可用氧化乐果或甲胺磷,对水1—2倍进行竹腔注射,每株1—2毫升。

2、蚜虫可用5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喷杀。

在笋期可用尿洗合剂(0.5公斤尿素,1.25公斤洗衣粉,水50公斤)进行喷杀。

其药性特点为:无毒、无药害、速效、肥地。

3、蚧壳虫可用人工抹杀,或用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在幼蚧期进行喷杀。

4、竹螟可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

病害主要有煤污病,由蚜虫、蚧壳虫引起,若对蚜虫、蚧壳虫进行了防治,煤污病也会得到控制。

雷竹笋早出丰产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交通方便、光照充足的成林雷竹园,每亩立竹量600株左右。

施肥量以亩产竹笋2000公斤为例。

(一)6月份新竹成竹后,及时施肥,以速效肥为好。

每亩施尿素4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氯化钾20公斤,结合松土进行,挖去5年以上老竹,将肥料深翻入土中,以促进地下鞭早发。

(二)9月份用人粪1000公斤,对水1倍以上,浇泼。

高温干旱,久晴无雨时,应进行浇水,每亩5000公斤左右,以促进笋芽提早分化。

(三)11月上旬施猪、牛厩肥4000公斤,浇翻入土中,以提高土温,促进笋芽生长。

(四)12月中旬要进行竹叶覆盖。

在覆盖前,每亩浇水5000公斤以上,浇透林地,每亩施尿素60公斤,然后覆盖竹叶,厚30厘米(约每平方米干竹叶11公斤)。

在缺少竹叶的地方可用杂草、稻草、谷壳、麦壳、油菜等进行覆盖。

一定要使林地保温、增温、提早出笋,但效果以竹叶最好。

(五)覆盖后一个月注意及时采收竹笋,到了3月份天气转暖时,要及时去掉覆盖物。

3月下旬应注意留笋养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