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2课《当仁,不让于师》表格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剧表演、小组合作学习等,但发现自己在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控制方面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确保教学效果。
3. 课堂管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自己在维持课堂秩序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设计一份关于“当仁,不让于师”的教育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补充和说明举例题型:
1. 短文示例:
主题:《当仁,不让于师》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应该具备勇于担当的精神,不仅在道德行为上,也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超越老师的勇气和责任感。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主动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在某些方面给予老师启发。此外,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应主动承担责任,勇于解决问题,展现出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时数:45分钟或1课时
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哲学思想,并掌握其出处及背景。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先秦诸子选读》,分析并评价孔子的教育观念和道德理念。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教学内容】
1. 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论语》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在线教学管理系统(发布作业、课程通知等)
- 课堂互动平台(学生提问、讨论等)
4. 信息化资源:
- 电子教案
- 古文学习PPT
- 道德教育视频资料
5. 教学手段:
- 讲授法
- 情景剧表演
- 小组合作学习
- 问答法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宣读》第一单元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宣读》第一单元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宣读》第一单元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教学说明]《当仁,不让于师》是高中新课改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读本中,节选自《论语》的一篇。

其中本节所选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非常奇妙。

子贡,颜回赞美孔子的话,简直是称颂人品学问的典范之语。

千百年来很难再见到更精彩的说法了。

子贡赞誉他,说他的才德是不可逾越的日月;说他不可及,就好比天空不能踩着梯子上去一样。

颜回赞誉他,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尽管弟子们极端尊崇孔子,但他生活在弟子当中,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平等。

在人格方面从未凌驾于弟子之上。

弟子们只是从他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中,体验到了那种实实在在的伟大。

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自我阅读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较多的开放性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问题真正从学生中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解决,让学生感悟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时间: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现在请三位同学上讲台来,他们手上各有一个成语,但是他们只说出成语的意思,大家来猜猜是哪个成语。

(1)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2)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3)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1、大家都把成语猜出来了,这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呢?明确:《论语》。

2、请学生说说《论语》。

(懂多少说多少)明确:《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3、提起《论语》我们想到了哪位重要人物?明确:孔子。

4、请学生介绍孔子。

(师生共建孔子档案)明确: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

教育思想主要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当仁不让、有教无类、教学相长、诲人不倦等。

二、采用梳理探究的方法品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第一次读)1、品读方法:(1)划(划人名、划官名、划地点等)(2)看注释(3)想(多想一想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理顺文章结构。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 当仁不让于师 教案6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 当仁不让于师 教案6 Word版含解析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比喻、对比、反复、衬托等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梳理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反复、衬托等艺术手法;3、通过诵读、讨论,领会孔子师徒间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比喻、对比、反复、衬托等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2、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新闻:“教师打骂学生9分钟音频被曝光”“教师打骂惩罚学生被全班抵制,家长赞同一种声音”“舞蹈女教师打骂学生视频热传,校方称去年已开除”“教师打骂学生,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谈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德州五中两位老师获赠锦旗”“秦皇岛好老师送学生就医,自己却遭遇车祸”“武汉教师王飞免费为学生按摩:学业身体两不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大爱暖人间,师德传天下”“山东高三女教师右臂骨折,左手写出‘最美板书’”)从这些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对于教育的讨论,最多的是老师怎样对待学生,学生怎样对待老师的问题,即师生关系问题。

面对这些新闻,作为老师、学生的我们不禁也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师生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看看两千年前的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弟子们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从孔圣人哪里能得到些什么启示。

二、一读文本,疏通文意1、自读文本第1.3.5.7.8.9.11.12.13则,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小组讨论疑问点。

2、小组展示:小组选代表展示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疑难问题。

3、质疑点评:就展示的文言知识、大意疏通进行质疑点评,就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敬业
└── 诚信
```
板书设计采用树状图形式,直观展示文章核心概念和关键词,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简洁明了的线条和布局,增加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反思改进措施
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 互动式教学:通过设置讨论环节和情景模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尊师重道在现代教育中的看法,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落实这一理念。(解答:在现代教育中,尊师重道应体现在尊重老师的专业知识、教育经验和人格魅力。实践中,学生可通过积极参与课堂、礼貌待人、认真完成作业等方式来体现。)
5. 请从以下角度分析“当仁不让于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解答:当仁不让于师体现了敬业和诚信的价值观念。尊重老师是对敬业精神的践行,同时也是对诚信的坚守。此外,这一原则还与爱国和友善有关,因为尊敬师长是维护社会和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先秦时期的基本历史背景,了解了孟子其人及其主要思想,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学习《先秦诸子选读》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有关尊师的论述,对于“师”的概念和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有初步的认识。
2. 学生普遍对古代文化和哲学感兴趣,尤其是先秦诸子的思想,他们对于探索古代圣贤的智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高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逐步成熟,他们喜欢通过讨论和思考的方式深入学习。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倾向于互动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二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二、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一、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本教案所讨论的教材为人教版选修二《先秦诸子选读》。

本节课要求学生家读了解《荀子》中的《劝学》一文,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和解析,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重要思想,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中的《劝学》一文的主要思想;2.培养学生对于文献阅读和解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联系现实的习惯。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荀子》中的《劝学》一文及其注释;2.教师确定分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讨论问题、完成任务所需的素材和材料。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0分钟)由学生自主或教师出题,通过热身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1.“学习是为了什么?”2.“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3.“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吗?”2. 阅读材料(25分钟)1.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配给每组课本上《荀子》中的《劝学》一文,并为每个小组提供阅读任务;2.学生在小组内主动阅读,讨论并解决了所分配的问题,并在每个问题的后面简要回答问题(可以用自己的理解);3.学生们根据自己随阅就提出的问题,就另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广泛探讨,并对自己同伴的回答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疑问。

阅读任务:•阅读材料,简要记录下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其中,主要问题包括:1.《劝学》中的传统文化中,与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哪些不同?2.《劝学》认为学习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学习是不是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3.《劝学》认为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需要有所追求,学生们需要如何来做,以便自己成为有用之人?4.《劝学》有哪些地方也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运用的,提高自己的智慧或者成功?3. 学生展示(15分钟)1.每个组成员将所记录的学习问题分享给其余的组员。

2.学生们依据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理解,展开全组级别的讨论,并互相交流答案,互相传递知识。

4. 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所讨论的问题做重点梳理、回顾,并帮助学生们进行相关的反思;2.学生分享最有启发的想法,并表达对于所学内容的感悟;3.教师对本次讨论的好的方面进行肯定,并在学生的相应建议和意见上不断优化教学,使下一节课更具深度和实效性。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6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6Word版含解析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比喻、对比、反复、衬托等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梳理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反复、衬托等艺术手法;3、通过诵读、讨论,领会孔子师徒间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比喻、对比、反复、衬托等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2、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新闻:“教师打骂学生9分钟音频被曝光” “教师打骂惩罚学生被全班抵制,家长赞同一种声音” “舞蹈女教师打骂学生视频热传,校方称去年已开除”“教师打骂学生,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谈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德州五中两位老师获赠锦旗” “秦皇岛好老师送学生就医,自己却遭遇车祸” “武汉教师王飞免费为学生按摩:学业身体两不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大爱暖人间,师德传天下”“山东高三女教师右臂骨折,左手写出‘最美板书’”)从这些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对于教育的讨论,最多的是老师怎样对待学生,学生怎样对待老师的问题,即师生关系问题。

面对这些新闻,作为老师、学生的我们不禁也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师生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看看两千年前的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弟子们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从孔圣人哪里能得到些什么启示。

一、一读文本,疏通文意1、自读文本第1.3.5.7.8.9.11.12.13贝打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小组讨论疑问点。

2、小组展示:小组选代表展示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疑难问题。

3、质疑点评:就展示的文言知识、大意疏通进行质疑点评,就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1.2 当仁,不让于师1-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1.2 当仁,不让于师1-人教版
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弹奏
3、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4、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6、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四>特殊文言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后
2、毋吾以也宾前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4、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做
2、如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2)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而
⑴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⑵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⑶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3、不吾知也宾前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前
5、摄乎大国之间介后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介后
7、异乎三子者之撰介后
8、浴乎沂,风乎舞雩介后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前
10、为国以礼介后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2当仁不让于师教案10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2当仁不让于师教案10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帮助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引导学生理解选文内容,感受孔子形象特点和人格魅力,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激发。

3、教给学生从多角度来评价人物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选文内容,感受孔子形象特点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挖掘文本深层内涵和人物的可贵精神。

【教学方法】采用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交流法、资料助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应该听说过“当仁不让”这个成语,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个成语?(学生解释后)你们知道这个成语最初出自谁口?(孔子)那么,能够说出这样话语的孔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当仁,不让于师》这篇课文,来切身感受孔子的形象和人格魅力。

请大家一起朗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理解选文内容,感受孔子人物形象特点和人格魅力。

(3)学习多角度评价人物的思维方法。

二、检查预习,朗读课文1、去掉第2、6、10、13则,朗读要学习的九则文段。

叫两位同学和老师三人朗读,每人读三则,要求读出语气、语调、感情,老师掌握学生情况,并纠错。

2、全班齐读要学习的9则课文(或者根据情况可不读)。

三、分组、分内容自主合作学习,疏通大意,感受并概括人物形象特点1、分配学习任务(实际教学根据学生情况来灵活安排)专门安排一组同学对课堂要学的9个语段进行重点词的推敲和大意的疏通,准备在交流中对同学的错误进行纠正(文言字词专家团,老师是顾问)。

这一组的学习直接开始,不必等待其他组分工。

其他组分工:1、3则一组;4、5则一组;7、8则一组;9则一组;11、12则一组。

(1)提出共同要求:结合课下注释,找出重点字词推敲词意(每则三四个),疏通、理解大意,并概括从中感受到的孔子的特点。

交流时必须先解释几个重点词,完整翻译出大意,然后回答感受到的人物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穆《孔子传》
那么孔子的“道”是什么呢?我们曾经学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中讲到孔子与弟子在谈论“志”。其中孔子最欣赏曾皙的志向。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思考:曾皙的“志”与孔子的“道”之间有什么关系?
初选这一课,感觉很有挑战性,因为这节课并非简单的疏通字词,而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教给学生学会研读《论语》的方法。但我最终还是定了这一课,因为敢于挑战,才有进步。
本课讲授过程,先以亚里士多德经典名言导入;再简介孔子;接下来带领学生共同分析课文第8则,适当拓展资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身上平易近人的特点、率真温厚的品质。接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研学课文第9、12、13则。这三则讲述孔子和弟子颜渊的故事,通过孔子对颜渊的评价可以看出孔子安贫乐道的性格,通过孔子对待颜渊死的反应,可以看出孔子身上真挚仁爱的特点。在此引入以前所学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曾皙的“志”来理解孔子的“道”,进而更好体会何以颜渊之死令孔子如此悲痛。
资料拓展
子曰:“饭疏食(粗食)、饮水(凉水),曲肱(上臂)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在盛赞颜渊安贫乐道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孔子身上安贫乐道的性格。
下面我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语段。如果把这则语段修改一下可不可以?
修改回也,贤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
1.思考:从课文第8则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资料拓展: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得罪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言语不当)。知(通“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盖此事无可明辨,辨必涉及南子。在其国不非其大夫,更何论于君夫人。故孔子必不明言涉及南子,则惟有指天为誓。此非孔子之愤,乃属孔子之婉。
三、分析语段
课文第8则: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资料拓展: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贤哉,回也!”主谓倒装,突出强调颜回的贤能。
以“人不堪其忧”与“回不改其乐”进行对比,反衬颜渊的安贫乐道。
“贤哉,回也!”前后两句反复,表达对颜渊的赞赏,情感强烈。
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老天要了我的命,老天要了我的命!
也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节短音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有恸乎?”孔子悲恸却不自知。更可见孔子的哀恸。不为这样的人悲恸还为谁悲恸呢?那么孔子为什么如此悲恸呢?
资料拓展
颜渊少孔子三十岁,年四十一卒,孔子年七十一,在鲁哀公之十四年。孔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孔子于颜渊独寄以传道之望。亦盼身后,颜子或犹有出而行道之机会,故孔子于其先卒而发此叹。
第12的命!
第13则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一)小组交流,在这三个语段中可以看出孔子什么样的性格呢?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这堂课我们进行了一场精神之旅,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孔子是一位率真温厚、真挚仁爱、安贫乐道的人。穿越千年的沧桑,孔子以他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布置作业
1.运用本堂课所学方法,自学第二课其它语段;
2.课外阅读《论语》。
板书设计
当仁,不让于师
率真温厚
孔子 仁爱真挚
安贫乐道
课后反思
本课是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的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册选修教材目的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
——钱穆《孔子传》
明确:率真温厚、真挚仁爱
2.小结:《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虽然只是寥寥数笔描写人物言行或生活片段,但是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貌清晰可感,因此,我们阅读时要善于通过品味,揣摩细微之处,把握人物的性格。
四、合作探究
课文第9、12、13则:
第9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大连长兴岛高级中学 田雅琳
学习目标
1.体会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2.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学习重点
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学习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等境界的概括、评价。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时间
1、导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在中国孔子也说过:“当仁,不让于师。”在面对“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在弟子眼中,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第二课。
二、人物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二)小结:经典研读的方法
运用联系和比较
《论语》语料零散,各章节涉及内容和主题丰富多样,因此,阅读时我们需要对相关材料进行联系和整理,加以印证和比较,再结合其他史料文献和研究学者的解读,形成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讲授
共同学习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