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合集下载

应用统计试题及答案

应用统计试题及答案

应用统计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

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中位数答案:C2. 在统计学中,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通过()来衡量。

A. 平均数B. 方差C. 众数D. 极差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描述数据分布形状的统计量?()A. 偏度B. 峰度C. 平均数D. 标准差答案:C4. 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对估计的准确性()。

A. 没有影响B. 有正向影响C. 有负向影响D. 影响不确定答案:B5. 以下哪个统计图最适合展示变量间的关系?()A. 条形图B. 折线图C. 散点图D. 饼图答案:C6. 假设检验中,拒绝原假设意味着()。

A. 原假设一定错误B. 有充分证据表明原假设不成立C. 有充分证据表明原假设成立D. 无法确定原假设是否成立答案:B7. 以下哪个统计量不是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A. 极差B. 方差C. 标准差D. 众数答案:D8.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 (-∞, ∞)B. (-1, 1)C. [0, 1)D. (0, ∞)答案:B9. 回归分析中,用于衡量自变量对因变量解释程度的统计量是()。

A. 相关系数B. 回归系数C. 决定系数D. 残差答案:C10. 在方差分析中,F统计量用于检验()。

A. 总体均值是否相等B. 样本均值是否相等C. 总体方差是否相等D. 样本方差是否相等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描述数据分布中心的统计量?()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极差E. 方差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描述数据分布形状的统计量?()A. 偏度B. 峰度C. 平均数D. 标准差E. 极差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A. 平均数B. 方差C. 标准差D. 众数E. 极差答案:BCE4. 以下哪些是假设检验的步骤?()A. 建立假设B. 收集数据C. 计算检验统计量D. 确定显著性水平E. 做出决策答案:ABCDE5. 以下哪些是回归分析中常用的诊断方法?()A. 残差图B. 方差膨胀因子C. 相关系数D. 决定系数E. 多重共线性检验答案:AB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什么是置信区间,并说明它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

数据分布特征练习-应用统计学 习题@北工大

数据分布特征练习-应用统计学 习题@北工大

习题3.教材 版 习题 教材3版P.109第4.3题 教材 第 题 习题4. 教材3版 习题 (教材 版P.110第4.5题)甲乙两企业 第 题 三种规格产品成本资料如下: 三种规格产品成本资料如下:
单位成本 产品规格 (元/件 ) A B C 15 20 30 总成本( 总成本(元) 甲企业 乙企业 2100 3255 3000 1500 1500 1500
要求:比较哪个企业的总平均单位成本高, 要求:比较哪个企业的总平均单位成本高,并 分析其原因。 分析其原教材3版P.81第3.9题)某地区某年 第 题 某地区某年12000
名参加成人自学考试的学生的年龄分组数据如下: 名参加成人自学考试的学生的年龄分组数据如下: 年龄( 比例(%) 年龄( 比例(%) 年龄(岁) 比例(%) 年龄(岁) 比例(%) 1.9 6.4 18~19 30~34 ~ ~ 34.7 2.7 20~21 35~39 ~ ~ 34.1 1.8 22~24 40~44 ~ ~ 17.2 1.2 25~29 45~59 ~ ~ 要求: 计算以上年龄数据的均值; 要求:⑴计算以上年龄数据的均值; 计算频率密度,绘制直方图, ⑵计算频率密度,绘制直方图,说明年龄分布的特 注意:组距为相邻两组的上限或下限之差。 点。注意:组距为相邻两组的上限或下限之差。
习题2. 已知甲公司20名雇员年龄如下 名雇员年龄如下: 习题 已知甲公司 名雇员年龄如下:
55 23 42 30 37 48 59 27 34 30 28 35 52 45 41 37 26 42 37 32 要求: 要求: 计算年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均值、 ⑴计算年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均值、 极差、四分位差、标准差; 极差、四分位差、标准差; 又知乙公司雇员平均年龄为36岁 标准差9.5岁 ⑵又知乙公司雇员平均年龄为 岁,标准差 岁,比 较说明哪个公司雇员年龄差异大; 较说明哪个公司雇员年龄差异大; 对上述年龄数据进行组距分组(组距为10, ⑶对上述年龄数据进行组距分组(组距为 ,如20~ ~ 30,30~40……),编制频数分布表; ),编制频数分布表 , ~ ),编制频数分布表; 利用组距分组数据计算众数(用公式计算 用公式计算)、 ⑷利用组距分组数据计算众数 用公式计算 、中位数 (用公式计算 、均值、标准差(例出计算表),对 用公式计算) 均值、标准差(例出计算表), ),对 用公式计算 比分组前后的计算结果, 比分组前后的计算结果,说明同名指标数值差异的 原因。 原因。

江大2019年秋应用统计学_第1~3阶段练习

江大2019年秋应用统计学_第1~3阶段练习

《统计学》第一阶段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图表展示以及运用数据的特征值来反映统计数据的分布规律属于:AA描述统计B推断统计C抽样分析D经验统计2.根据样本调查数据,制作统计数据分布直方图属于:AA描述统计B推断统计C抽样分析D经验统计3.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称作:BA总体B样本C参数D统计量4.根据从无锡市随机抽取1000个家庭组成的样本,得到订阅报纸的家庭数位868个,那么样本比例86.8%被称为? CA总体B样本C参数D统计量5. 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分类数据:DA 年龄B 工资C 汽车产量D 购买商品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6.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顺序数据:DA 年龄B 工资C 汽车产量D 员工对企业某项制度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7.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 CA 2000个家庭B 200万个家庭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 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8.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BA 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B 所有居民是总体C 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单位D 所有居民是总体单位9.统计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BA 从数量上认识总体单位的特征和规律B 从数量上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C 从性质上认识总体单位的特征和规律D 从性质上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10.出于海洋环境保护的需要,广东省出台一个税种。

现在想了解居民对于税收政策的反应,那种数据搜集方式比较合适: CA设计一个实验B通过查阅出版刊物C随机抽样D观测数据11.下面哪一项属于离散型数据:DA上证综合指数B大坝排出水的体积C一辆汽车的行驶里程D某保险公司的雇员人数12.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A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13.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全校抽取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D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14.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C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15.在一项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D )A无区别,是一致的B有区别,是不一致的C无区别,是人为确定的D有区别,但有时是一致的16.对家用电器的平均寿命进行调查,应该采用( D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17.在累计次数分布中,某组的向下累计次数表明( B )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18.数据筛选的主要目的是( C )A发现数据的错误B对数据进行排序C找出所需要的某类数据D纠正数据中的错误19.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 D )A频率B频数C比例D比率20.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 B )A频率B频数C比例D比率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20分)1.对问题“你在目前的城市居住多长时间”的回答是连续变量。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应用统计学》本科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 )。

(1)统计学 (2)统计话动 (3)统计方法 (4)统计资料2.一个统计总体( )。

(1)只能有个标志 (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 (4)可以有多个指标3.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该市( )。

(1)每一个工业企业 (2)每一台设备 (3)每一台生产设备 (4)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刷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

(1)指标 (2)标志 (3)变量 (4)标志值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1)工人年龄 (2)工人性别 (3)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6.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和利润是( )。

(1)连续变量 (2)离散变量 ()3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4)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劳动生产率是( )。

(1)动态指标 (2)质量指标 (3)流量指标 (4)强度指标8.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

(1)统计分组法 (2)大量观察法 (3)练台指标法 (4)统计推断法9.( )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 (2)咨询功能 (3)信息功能 (4)监督功能10.(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1)真实性 (2)及时件 (3)总体性 (4)连续性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

(1)差异性 (2)综合性 (3)社会性 (4)同质性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

(1)威廉·配第 (2)阿亭瓦尔 (3)凯特勒 (4)恩格尔13.统汁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

(1)抽象的量 (2)具体的量 (3)连续不断的量 (4)可直接相加量14.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

(1)平均数 (2)相对数 (3)绝对数 (1)众数1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应用统计学 练习题2

应用统计学  练习题2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在组距数列中,如果每组的组中值都增加10个单位,而各组次数都不变,则算术平均数A、不变B、上升C、增加10个单位D、无法判断2、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小值D、最大值3、不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4、组距数列各组的标志值不变,而每组的次数都增加20%,则加权算术平均数A、增加20%B、减少20%C、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5、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G)和调和平均数(H)之间的关系为A、G≦H≦EB、H≧E≧GC、E≧G≧HD、H≧G≧E6、设有八个工人的日产量(件)分别是4、6、6、8、9、12、14、15,则这个数列的中位数是A、4.5B、8和9C、8.5D、没有中位数7、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指标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标志变异指标8、标准差是指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A、离差平方的平均数B、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C、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D、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9、设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300吨,其中合格产品270吨,不合格品30吨,则交替标志的标准差是A.90 B.0.3 C.0.09 D.0.910、交替标志的方差的最大值是A.0.5 B.0.25 C.1 D.没有最大值11、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小C.无法进行判断D.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等12、在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大而权数较小时,则算术平均数为A.偏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方 B.不受权数影响C.偏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 D.仅受标志值影响13、平均差和标准差就其实质而言属于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计划指标14、序时平均数计算中,“首末折半法”运用于A、时期数列的资料B、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资料C、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资料D、由两个时点数列构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15、基期为某一固定时期水平的增长量是A、累计增长量B、逐期增长量C、平均增长量D、年距增长量16、累计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之间的关系是A、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B、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差B、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商D、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积17、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A、指数数列B、相对数时间数列C、平均数时间数列D、绝对数时间数列18、时间数列的分析指标主要包括两个类别A、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B、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C、平均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速度D、增长量和增长速度19、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可以表述为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B、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差C、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D、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20、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表现为A、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B、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的n次方根C、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加一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加一D、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加一后的连乘积减一21. 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102%×105%×108%×107%)-100%B. 102%×105%×108%×107%C. 2%×5%×8%×7%D.(2%×5%×8%×7%)-100%22、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二、判断题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应用统计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 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 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 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 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 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性别是_品质标志_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体现为__男__或__女_两种结果。

8. 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 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 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1. 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2. 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

1A.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B.800家工业企业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3. 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 )。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B.200家公司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4. 一个统计总体(D )。

应用统计学_第一阶段练习

应用统计学_第一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统计学》第1章至第5章(总分100分)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图表展示以及运用数据的特征值来反映统计数据的分布规律属于:AA描述统计B推断统计C抽样分析D经验统计2.根据样本调查数据,制作统计数据分布直方图属于:AA描述统计B推断统计C抽样分析D经验统计3.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称作:BA总体B样本C参数D统计量4.根据从无锡市随机抽取1000个家庭组成的样本,得到订阅报纸的家庭数位868个,那么样本比例86.8%被称为?CA总体B样本C参数D统计量5. 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分类数据:DA 年龄B 工资C 汽车产量D 购买商品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6.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顺序数据:DA 年龄B 工资C 汽车产量D 员工对企业某项制度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7.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CA 2000个家庭B 200万个家庭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 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8.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BA 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B 所有居民是总体C 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单位D 所有居民是总体单位9.统计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BA 从数量上认识总体单位的特征和规律B 从数量上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C 从性质上认识总体单位的特征和规律D 从性质上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10.出于海洋环境保护的需要,广东省出台一个税种。

现在想了解居民对于税收政策的反应,那种数据搜集方式比较合适:CA设计一个实验B通过查阅出版刊物C随机抽样D观测数据11.下面哪一项属于离散型数据:DA上证综合指数B大坝排出水的体积C一辆汽车的行驶里程D某保险公司的雇员人数12.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A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13.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全校抽取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D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14.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C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15.在一项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D )A无区别,是一致的B有区别,是不一致的C无区别,是人为确定的D有区别,但有时是一致的16.对家用电器的平均寿命进行调查,应该采用( D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17.在累计次数分布中,某组的向下累计次数表明( B )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18.数据筛选的主要目的是( C )A发现数据的错误B对数据进行排序C找出所需要的某类数据D纠正数据中的错误19.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 D )A频率B频数C比例D比率20.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 B )A频率B频数C比例D比率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20分)1.对问题“你在目前的城市居住多长时间”的回答是连续变量。

应用统计学_第一阶段练习74363

应用统计学_第一阶段练习74363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应用统计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20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根据样本调查数据,制作统计数据分布直方图属于:(1 分)AA. 描述统计B. 推断统计C. 科学统计D. 经验统计2. 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为( ) (1 分)BA. 单变量值分组B. 组距分组C. 等距分组D. 连续分组3.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消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这里的参数是: (1 分)CA. 1000个消费者B.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C.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D. 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4. 运用样本数据的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变量的关系属于:(1 分)BA. 描述统计B. 推断统计C. 科学统计D. 经验统计5.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1 分)DA. 作用不同B. 组织方式不同C. 灵活程度不同D.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6. 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两个四分位数5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反映原始数据分布的图形,称为( ) (1 分)DA. 环形图B. 茎叶图C. 直方图D. 箱线图7. 要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业绩水平,总体单位是: (1 分)BA. 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B. 我国所有工业企业C. 我国工业企业总数D. 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8. 为了反映商品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在统计中应采用( ) (1 分)CA. 划分经济类型的分组B. 说明现象结构的分组C. 分析现象间依存关系的分组D. 上述都不正确9. 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两车间工人的工资资料如下:已知甲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是1000元,工资标准差130.4元;又知乙车间工人工资的分组
数;(2)哪个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更具有代表性?为什么? 解:
(1)乙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工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分别为:
()()()%88.14%100850
5
.126%1005.12616000100
1600000
85010085000
2
=⨯=
⨯=
≈==
∑-∑===∑∑=
∴乙

乙乙乙元元x f
f
x x f xf x σνσσ
(2)
()
()
的代表性更高!
甲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而元元又乙
甲乙甲
甲甲甲甲∴∴=≈⨯=⨯===σσσσνννσνσ %88.14%
04.13%1001000
4.130%1004.1411000x x
2、已知某企业某年各季度的销售额和利润率资料如下:
则该年各季度平均利润率为(30%+32%+35%+36%)/4=33.25% 。

试据此辨别这种判断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计算有关指标加以改正。

解:这种判断不正确。

该年各季度平均利润率为:
3、某银行原来平均贷款数额为60,000元,近来贷款利息发生变化。

为了解这种变化对平均贷款数μ的影响,从变化后的贷款中随机抽取144个样本,求得1.68=x ,0.45=s (单位:千元), (1)求平均贷款数μ的95%的置信区间;
(2)不做任何计算,判断置信度为99%的置信区间的宽度比(1)中的大还是小?为什么?
解:(1)设贷款数额为正态总体,1.68=x ,0.45=s ,144=n ,
95.01=-α
平均贷款数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
45.75,75.60[]75.396.11.68[]12451.68[][025.02⇒⨯±⇒±⇒±z n s z x α
(2)宽度比(1)大。

因为99%覆盖的范围比95%覆盖的范围广。

4、若想估计某个地区居民的平均家庭收入,已知该地区居民家
%54.33740
2
.248210200180150%36210%35200%32180%30150==+++⨯+⨯+⨯+⨯
庭收入的标准差为15000元,现要求估计的误差不超过1000元,置信度为95%,应抽取多少个家庭做样本?若已知该地区共有2000个家庭,则应抽取多少个家庭做样本? 解:正态总体,15000=σ 95.01=-α则 n
z σα2
1000=
86536.864)96.115()1000
15000(
22
025.0≈=⨯=⨯=z n 即抽取865个家庭做样本。

若总体2000=N ,则
6047.603200036.864)36.8641999(1999200036.8641199920001500096.11000110002
≈=⇒⨯=+⇒-⨯=⇒-⨯=⇒--=n n n
n n
n N n N n
z σ
α
即若已知该地区共有2000个家庭,则应抽取604个家庭做样本。

5、随机调查的150个男性中有27人经常使用信用卡购物,而随机调查的130个女性中有35人经常使用信用卡购物,用
α=005.检验这两种人在信用卡购物行为方面有无显著性的差
异。

解:大样本, n 1=150,n 2=130,p 1=27/150,p 2=35/130,α=0.05 H 0:π1-π2=0 H 1:π1-π2≠0 统计量Z =
2
221112
1)
1()1(n p p n p p p p -+--为真
0~
H N (0, 1)
拒绝域:Z>z 0.05/2=1.96
z=
0015134
.0000984.0269.018.0+-=1.781<1.96,接受H 0,即在显著性水平
α=005.下,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这两种人在信用卡购物行为方面有显著性的差异。

6、下表为三个品牌手机在某手机维修部返修台数随机抽取样本的数据。

试以α=0.05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三个品牌的手机的返修情况有无差异,并解答以下问题: (1) 请写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2) 计算三个离差平方和SST 、SSA 、SSE 。

(3) 完成方差分析表。

(4) 请给出检验的结论。

(25分)
7、为比较两位银行职员为新顾客办理个人结算账目的平均时间
长度,分别给两位职员随机安排了10位顾客,并记录下为每位顾客办理账单所需的时间(单位:分钟),相应的样本均值和方
差分别为:⎺x 1=22.2,s 12=16.63,⎺x 2=28.5,s 22
=18.92。

假定每位职员办理账单所需时间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

试求两
位职员办理账单的服务时间之差的95%的区间估计。

解:已知 X 1~N (μ1,σ2) X 2 ~N (μ2,σ2
) ⎺x 1=22.2,
⎺x 2
=28.5, s 12=16.63 s 22=18.92 n 1=n 2=10 σ12= σ22
两个总体均值之差μ1-μ2在1-α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
区间为
μ1- μ2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为:
8、有一种电子元件,要求其使用寿命不得低于1000小时,现抽25件,测得其均值950小时,已知该种元件寿命服从正态分布,且已知σ=100,问在显著水平α=005.下,这批元件是否合格? 解: n=25,x =950,σ=100,α=0.05 H0:μ=1000 H1:μ<1000 统计量Z =
n
x /σμ
-=
25
/1001000950-=-2.5
拒绝域: Z< -z 0.05 = -1.645
Z=-2.5<-1.6=-2.545,拒绝H 0,即在显著水平α=005.下,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这批元件是合格的。

9、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2
12
22211p
()()()()2
.42101092.1811036.1611021121222211=-+-+-=-+-+-=n n s n s n s p ())4.2,2.10(101
101)2.4)(1.2(5.282.22--=+±-2
121221p α()()2
1212211
12n n s n n t x x p +-+±-α
要求:⑴ 定量判断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间的相关程度;
⑵ 用最小平方法建立单位产品成本依产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并说明b 的经济意义; 解:()
()
∑∑∑∑∑∑∑---=2
2
2
2
y y n x x n y x xy n γ
9316.0140
96108
40427226648400640448321462
2-=⨯-=
-⨯-⨯⨯-⨯=
说明两变量高度线性负相关
⑵ ()
125.196
108
22-=-=
--=∑∑∑∑∑x x n y x xy n b
()3333.768125.13333.678125.13333.67=⨯+=⨯--=-=x b y a
x y c 125.13333.76-=∴
B 的经济意义:该企业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产品成本就
平均降低1.125元
10、为研究人均收入、粮食平均单价对人均食品支出的影响,某研究人员收集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数据,并在05
α
.0
=
的显著性水平下,利用SPSS13.0进行了二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试对这一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说明。

人均收入, 粮食平均单价
a. Predictors: (Constant),
a. Predictors: (Constant), 人均收入, 粮食平均单价
b. Dependent Variable: 人均食品支出
(表3)Coefficients(a)
a. Dependent Variable: 人均食品支出
答:(1)从表1可以看出该方程的修正后的判定系数为0.875,接近于1,回归方程拟合优度很高。

(2)从表2可以看出F=106.164,Sig(F)小于0.05,故回归方程通过F检验,方程显著成立。

(3)从表3可以看出,粮食平均单价、人均收入的t检验对应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这两项系数不为0,因此对因变量的解释作用满足统计检验的要求。

常数项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大于0.05,因此对因变量的解释作用不能满足统计检验的要求。

应从方程中删除。

(3)估计回归方程为y=213.423x1+0.352x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