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工作室详解

合集下载

刘琨

刘琨

一、文学之于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的表达诗不是一个建筑,可以是一个亭子或高台,四面来风,八方招摇,自由进出小说,则犹如一座建筑,有体块、有容积、也有线条。

人们的进入有赖于从中心向外的层层推进。

--翟永明<sup>1</sup>对我个人而言,(设计建筑和写小说)是同一件事情,就想表达这个或表达那个,它们是一个整体。

文学和建筑只有时间和精力分配上的问题。

比如你对一个人性格上的东西感兴趣,肯定无法以建筑来表述你的看法,而物质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又没法直接用文字表达。

--刘家琨<sup>2</sup>本文力图避免单纯地囿于建筑学学科领域来分析刘家琨建筑师的建筑思想和建筑创作,因为作为小说家的刘家琨和作为建筑师的刘家琨对于我们研究其建筑创作来说同等重要。

建筑和文学,不过是刘家琨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体验方式和对这些想像性关系所选择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

建筑,作为刘家琨个人的表述体系中与文学不可分割的另一半,在本质上已不仅仅是纯粹的建筑。

以此为基点,才能真正理解刘家琨建筑创作中体现出来的深刻的文学性以及在文学作品中闪现的诸多建筑思想的片段。

(一)相对于建筑上的晚熟,刘家琨的文学创作可谓早慧。

早在他作为知青下乡到温江(1975-1978)的后期便开始了小说的写作,夹杂着青春期的些许伤感体验以及现实主义的叙述,这篇处女作闲置了几年后才在大三时被重新修改,并在大学毕业前夕发表于《花城》杂志。

<sup>3</sup>如果说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学习的四年(1978/2-1982/2)里,刘家琨建筑专业上的"懵懵懂懂",部分是因为"重建工的特色就是老师不怎么管"<sup>4</sup>,而"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教学传统,重建工的野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什么都玩,到毕业的时候一头雾水,就像《美国丽人》中的那个女孩子,其实什么都没有干,好像什么都干过了......"<sup>5</sup>,那么这一时期刘家琨的文学则早熟于建筑。

何多苓工作室

何多苓工作室

何多苓⼯作室
我们去何多苓⼯作室的时候下着⼩⾬,很难找啊,之前顶着⼤太阳没有找到,后来历尽千⾟万苦总算找到了,在⽯亭村,但是具体的位置真的不好描述,等我绘制了地图,传给⼤家看。

不过,听说何多苓⼯作室快被拆了,可惜啊。

这是从外⾯看何多苓的⼤门,其实丹鸿⼯作室也在它旁边。

这是⼯作室的⼊⼝,树⽊把建筑都挡完了。

这是天楼照的,表⾯都开裂了,被荒废很久了,但是这个机理效果很好~~
这是何多苓⼯作室的最⼤的空间,画室,客厅吧
我⼿上拿的就是⼯⼈们⽤铁丝做的构成,⼤提琴,还有很多东西
我们把琨哥设计的开洞,拿来艺术了⼀盘
这是丹鸿⼯作室⼊⼝的⼩景观。

四大经典建筑——何多苓工作室、流水别墅、越战纪念碑、绿荫里的红飘带、特点分析

四大经典建筑——何多苓工作室、流水别墅、越战纪念碑、绿荫里的红飘带、特点分析
经典案列分析
全弘艳
何多苓工作室 流水别墅 越战纪念碑 红飘带公园

何多苓工作室

何多苓工作室的基本构成是一个金石印章般外 形简单内部繁复的正方形体。 “正方形层层相套,剥离在最外围的是一道具 有防卫象征的厚墙,中间是口字型环境绕的一 圈房间,最后,像打开层层包装看见的是一张 白纸,核心部位是一方天井。”
设计目标

面对上述挑战,如何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 的破坏,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化和城市扩张对本 地段河流廊道的功能要求,成为本设计要解决 的关键问题,也是本设计的主要目标。 河流廊道的自然过程和城市居民对它的功能需 求两者合起来,就是汤河滨河公园的生态服务 功能,包括水源保护、乡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休憩、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
主要的一层几乎是 一个完整的大房间, 通过空间处理而形 成相互流通的各种 从属空间,并且有 小梯与下面的流水 联系。 层高只有7英尺一 英尺,低矮的空间 与周边的大玻璃窗 将视线动态的引向 外部景观。 一些天然的露头的 岩石从地下伸入起 居室地面,成为壁 炉前的天然效果。
三层也用作 卧室,南北 最深处不到 12米。 整个住宅的 台阶和楼梯 也不只是服 务于交通的 功能构件, 而是对基地 特征极好的 表达。
它的走向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 在天空的映衬下高耸而端庄 。越战纪念碑则匍匐着伸向大地,绵延又哀伤。
东 翼 指 向 华 盛 顿 纪 念 碑
西 翼 指 向 林 肯 纪 念 堂
这是一座低于地平线,长500英尺呈倒V字形的碑体。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 的花岗岩墙体,如同一本打开的书,又仿佛地开裂向两面无限延伸,两墙相交的 中轴最深,约有3米。两面抛光的黑色花岗石墙在交汇处成一个125度12分的角, 左右墙体向两端方向逐渐缩小,直到地面消失。

刘家琨10.21

刘家琨10.21



1959年2月生。建筑学硕士。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高 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建筑与环境 艺术委员会委员


1994年。为画家罗中立设计的艺术家工作室。成了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建 筑作品, 罗中立工作室让刘家琨体会到了建筑从设计图纸到实物的乐趣。 “那时从设计院出来自己干,刚刚起步,显然只能接受一些朋友的委托。 他们比较了解我,对我比较信任,所以前期个人化作品要多一些。” 1995年, 为画家何多苓设计工作室,成为他 “艺术家工作室”系列中的代表 作。 之后, 又陆续接手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等项目,刘家琨“玩”这种 小型文化空间时对于环境的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为人称道,这些作品奠定 了他国内一线建筑师的地位。 如今, 项目很多很杂,有中小型的公共建筑,也有住宅型、商业型建筑。 和商业力量的合作:“商业建筑基本上是市场操作,它有自身的规律,比 如说开发压力大,更大的尺度,更快的速度,甚至必须依靠人海战术来完成。近 年来做的商业建筑要多一些,这大概也是因为社会意识的提高。购买者也好, 商业开发者也好,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仅要求量,更开始要求品质。 他们原始积累的压力慢慢消除了,希望做出有更多附加值的东西,当他们在独 特性、是否更加细致地处理问题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时,我的业务就多了 起来。


艺术家工作室系列(何多苓工作室) 犀苑休闲营地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红色年代娱乐中心 摩托罗拉成都软件中心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馆 接待与餐饮中心中国国际建筑实践展 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设计艺术馆 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文革之钟博物馆 上海青浦区新城建展示中心 广州时代玫瑰园公共交流空间系统及景观 景度二期商业院街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5#-茶室 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之张晓刚美术馆 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之中心馆

刘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解读

刘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解读

钟鸣,诗人,当他最为湘财工会策划了一个主题为“南传佛教”的博物馆时,他找到了刘家琨,并告诉他:“反正这是你的事,我已经找了你,剩下的是你自己的事了”。

不知刘家琨在接受这个项目时是否意识到这个博物馆将会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设计背景及构思鹿野苑石刻博物馆是刘家琨的一件很特殊的作品,不同于以往项目背后复杂的现实环境,鹿野苑石刻博物馆面对的现实是在是非常的轻松,地处城市边缘,宽松的用地,造价的限制不大,也没有品位低下的甲方无端的干涉,唯一的限制似乎就是用地红线。

作为设计前提的对象——需要处理的现实在这个项目中被一一抽空。

这是否意味着这个项目将是一个没有目标失去“掌控”的设计?实际上,建筑师本身的品位和审美取向变得非常重要:“由于收藏的内容是一些传奇,所处的位置优势一篇河滩野地,从情感判断上自然会感到必须离日常生活远一些,因此民居的元素被放弃了,而堤坝、遗迹一类的意向却挥之不去”。

在进行建筑构思上,刘家琨经常会从一些文字或画面上的“意向”出发——这显然与他深厚的文学和绘画修养有关,而他的才华更在于他总是能为文学或绘画意向找到直接对应的建筑材料,从而保证设计绝大部分是在材质、建造、体量、空间、气氛和意境等抽象层面上展开。

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中,刘家琨就选取了“混凝土”通过“雕刻”来达成“巨石”这一意向的精确概念描述来控制整个设计过程:“博物馆藏品以石刻为主题。

在建筑设计中,也希望表现一部‘人造石’的建筑故事。

而清水混凝土是‘人造石’的重要内容。

设计人希望得到其朴素和整体,得到一块冷峻的‘巨石’”。

选址及场地博物馆选址于四川成都郫县新民镇云桥村府河河畔,用地为10亩(6670㎡),是河滩与树林相间的一块平地。

上游有一座石桥,下游不远处是河湾。

河床中和平地的薄土下面是沉积的卵石,本地的野生杂树和竹林五规则地生长。

距河10m之内属国有,不允许任何永久性建筑(沿河的10m用地最后被划出去了,导致现在的螺纹钢栅栏离房子太近了),因此,这临河的用地实际上与河流又有着一道隔绝。

建筑 时间 空间PPT课件

建筑 时间 空间PPT课件

2020/4/2
6
建造中—空间对时间的呼应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刘家琨
2020/4/2
例如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中, 刘家琨带领当地从没见过清水混 凝土的施工人员(当地农民), 以“此时此地”的态度和低技的 手段解决了建造中浇墙面一直五 法筑直的困难,完成了很具有肌 理的混凝土外立面。再如在灾后 重建中,以碎砖断瓦和麦秸为原 料,利用当地原有机械制作的新 型轻质建渣秸秆空心砖——再生 砖。与地域性表达中回应历史不 同,这里记录了处理现实的过程 中的事件和时间,这种“此时此 地”的设计同样使得其建筑在第 四维度上有更深厚的可读性。
然的、气候的、符号的、空间的,并将时
间以记忆的形式在建筑空间中留存了下来。
而考虑地域性的设计就是对这些关于时间
和事件的“片段”的“选择性表达”。在
片断的时间下所获取的映像可以拼成不连
续的历史。刘家琨常被学术界冠以地域主
义建筑师的美誉。但刘家琨的作品几乎
“很少怀旧式地使用传统建筑语汇”,这
也就提现了叙述的选择性。刘家琨在物质
7
流线,光影的时间载体— 空间在时间中的变化
上海相东佛像艺术馆——刘家琨
2020/4/2
3 流线、光影与时间载体——空间在 时间中的变化(时间段:参观、使用 过程) 3.1 游走路径
一个静态的三维空间呈现在一个移 动的人的视野里的过程,本身就赋予 了建筑的第四维度,随着时间的变化 而呈现不同的空间。这在一个博物馆 设计中尤为明显,表现为设计师对游 人参观流线的设计。一个有速度的传 感器(人)描述的空间,其实也就是 随时间变化而不同的空间。这样的空 间描述比一个静态的三维空间描述更 具有张力。而这样的空间体验本身就 带有极强的叙事性。

何多苓个人资料

何多苓个人资料

何多苓个人资料何多苓:顽固的手艺主义者1990年,旅居美国的中国画家何多苓在给国内一位同行的信中,郑重告诫中国的青年画家,不要到美国来。

如果他像陈逸飞一样驯服,按照美国老板为他设定的路线,做一个专画印第安人的行画大师,也许他早已成为“先富起来”的艺术家中的一个。

但是他拒绝了。

画廊老板对他说,你来画印第安人,没有一个美国画家画得过你。

他不干。

这样,他有点意气用事地终止了跟那家专为康涅狄格州的富人服务的商业画廊的。

那时,他年轻,有脾气,长发飘飘,为艺术而艺术;现在,他没有一丝老的迹象,甚至可以说依然年轻,脾气没了,头发短了,依然为艺术而艺术,绝不屈尊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并且,瓜熟蒂落地,他的那些纯种的艺术,也已经有了通畅的市场。

在他的画室里,刚刚涂了一遍油彩的那些妇女和婴儿,离最后完成尚有时日,却早已被他永远不会认识的“收藏家”订购了去。

20年前,人们是不会把那些看着有点吓人的婴儿挂到自家墙上的。

何多苓的出道,如果不是因为运气较差,应该与他的同学、大名鼎鼎的罗中立同时。

1980年,罗中立的《父亲》在“文革”后的首届全国美展获得金奖,何多苓的一件作品,却因为画的是几个青年在唱歌,主题“有问题”,初选时便被四川美协的领导刷下来了。

他们说“那些青年在唱什么呀?”1981年全国美展,四川画家再次大出风头,个个大有斩获,至少也得了三等奖。

那时,何多苓正在赶制他的第一幅重要作品《春风已经苏醒》。

几个画家从北京回到成都后,看着画了一半的《春风已经苏醒》,都表示困惑。

他们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仅仅是一个小姑娘坐在草地上。

小姑娘身边的那些枯黄的草,是他用细毛笔,一笔笔勾出来的。

这种苦行僧式的画法,并没有受到鼓励。

何多苓这么画,灵感来自一个名叫安德鲁·怀斯的美国画家。

在某一期的《世界美术》的封底,有一幅怀斯的名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画的是一个残疾的女孩,半卧在坡下,仰望着山坡上的房子。

这件复制得很拙劣、颜色极不准确的印刷品,以其细腻的画风,和深藏的情感,给了何多苓极大的冲击。

艺术家工作室实例赏析ppt课件

艺术家工作室实例赏析ppt课件
屋顶天窗的支架是在木工厂制作完成的支架中间镶嵌玻璃略微朝南这样有利于自然光线的射入满足使用者的需27优质202017卫生间雕塑工作室储藏室画室28优质202017东北立面西南立面东南立面西北立面29优质202017东北立面30优质20201731优质202017何多苓工作室设计于95年建成于97年的仅有400的小房32优质202017何多苓工作室的基本构成是一个金石印章般外形简单内部繁复的正方形体
周边均质排列着大小一样的门(有的门通往 功能房,有的面向室外引入自然光),这些 门会给人心里暗示,门后还有更多的空间。
3
储藏室
厨房 焙烧室
画室
lighting room 休息室
4
画室
lighting room
5
Atelier-Bisque Doll
-----UID – Keisuke Maeda
22
离挡土墙最近的空间用于储藏艺术作品,前 面则是雕塑工作室。雕塑工作室完全敞开, 向外是工作平台,视线由内而外,可以看到 一片绿色的海洋。
23
工作室5米高外围墙壁上是由四面倾斜混凝 土板形成的不规则屋顶,其结合处是一个巨 大的天窗,由于墙壁不设窗户,天窗便成为 工作室的主要光源。
24
25
为了达到预期的外观效果,工作室的建筑结 构设计得十分紧凑。二楼的悬空楼层和四面 钢筋混凝土墙壁形成了整个内部空间,达成 了预期的设计效果。
屋顶天窗的支架是在木工厂 制作完成的,支架中间镶嵌玻璃, 略微朝南,这样有利于自然光线 的射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7
卫生间
储藏室
画室 雕塑工作室
28
西东东南北南立立立面面面
西北立面
29
东北立面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形层层相套,剥离在最外围 的是一道具有防卫象征的厚墙,中 间是口字型环境绕的一圈房间,最 后,像打开层层包装看见的是一张 白纸,核心部位是一方天井。”
——刘家琨
这条使人进入非常状态的飞廊是整 幢建筑的机锋所在,(作为一种粗 野的解构因素,)它破解了层层相 套、稳定严谨的正方形体,所到之 处焕然一新。
——刘家坤
目录
I 建筑师简介&作品欣赏
II 工作室概况
III 工作室内部空间
IIII
结构材料
IIIII
工作室现状
工作室现状
建筑的死亡与重生 建筑并非只是一件雕塑,它如人一般,从 诞生开始便具有生命,而建筑得以延续生 命的关键便是使人成为它的建筑主体。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主要作品:
何多苓工作室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红色年代娱乐中心 摩托罗拉成都软件中心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馆 接待与餐饮中心中国国际建筑实践展 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设计艺术馆 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文革之钟博物馆 上海青浦区新城建展示中心 上海相东佛像艺术馆 广州时代玫瑰园公共交流空间系统及景观 锦都二期商业院街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5#-茶室 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之张晓刚美术馆 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之中心馆
目录
I 建筑师简介&作品欣赏
II
工作室概况
III 工作室内部空间
流线分析 空间序列 空间视线 IIII 结构材料
IIII 工作室现状
流线分析
水池
一条线路环绕围封天井 的外壁盘旋而上, 沿途移步换景, 穿越平台、客厅、画室、 书房, 在投影即将闭合时的一 个空中小庭园处骤然转 折, 进入突现的天井。
目录
I 建筑师简介&作品欣赏 II 工作室概况 III 工作室内部空间
IIII 结构材料
IIII 工作室现状
结构-材料
何多苓工作室采用砖混结构。
“建筑是按照砖混结构规范设计的, 墙角保持直角围合是砖混结构的特 征。但它又有点像混凝土建筑:有 些高空间,有些大梁。由于这个设 计的主题是砖混结构在空间表现力 方面的探讨,而不是砌筑方式的表 现,因此,内外墙处理像当地惯常 做法一样,采用了抹灰刷涂料的方 法,简化了问题。砖混结构产生的 原因就是人们只想花砖混结构的钱 而又想得到混凝土建筑的空间效果, 这里是一次极端一些的实验。”
何多苓工作室案例分析
唐戌 杨莎 罗丹 卓凯丽
目录
I 建筑师简介&作品欣赏
II 工作室概况
III 工作室内部空间
IIII
结构材料
IIII
工作室现状
建筑师简介
• 刘家琨
• 1956年生于成都。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现与重庆大学合并),后分配至成都市建筑设计 研究院工作。1984到1985年在西藏工作。1987年 到1989年,被借调至四川省文学院从事文学创作。 1990到1992年在新疆工作。1999年成立家琨建筑 设计事务所。
平面几何分析
核心是天井,周围组 织一圈廊道,再组织 一圈房间,由于廊道 是单向通行的,再增 加一个廊道,平面外 也相应增加一圈,取 天井的轴线和已有轴 线进行房间划分,用 一个30°的飞桥来破 形,在相应一侧的平 面回应,对方形的角 部进行进一步处理, 消减角部或者作为小 天井,再增加泳池平 台和飞桥末端的小景 观平台。
天 井
卧 室
工作间
卧 室
天井
厨房
工作间
客 厅
流线分析

书房

室 室
一条飞廊凌空斜穿而过, 并从上空折返回刚才经过 的房间, 飞廊继续延伸,直指河边 平台, 从而使河边绿地与二楼庭 园取得了直达性联系。
空间序列
刘家琨为我们设置一条那条叙 事性极强的路径。 室内游走路径:从入口进入① 客厅,开敞的空间,两层高的落地 窗,左边还有一个小窗暗示室外 的空间 回望②处的高窗,暗示了围墙之 内另有玄机,借助半开半阖的楼 梯往上走,来到天光画室.画室的 端头是一个可以看见府河的小 窗,而画室上空设置狭长的天窗, 静谧的光线强调空间的内部。 沿着走廊继续往里走,经过④处 的小窗截取天井一角的玉兰树 枝,最后终于在⑥上看到了作为 主角的天井
刘家琨建筑作品欣赏
鹿
展上

示海

中青

心浦








上海相东佛像艺术馆
目录
I 建筑师简介&作品欣赏
II 工作室概况
何多苓工作室总平面图 平面几何分析
III 工作室内部空间
IIII
结构材料
IIII
工作室现状
何多苓工作室总平面图
何多苓工作室的基本构成 是一个金石印章般外形简单内部繁 复的正方形体。
室内外游走路径合二为一:“从入口坡道开始,盘绕天井四壁 而上的路径转变为飞廊穿破天井、入口大厅的顶部和外墙后急 促而下,终止于河边的观景平台。”
空间视线
在天光画室的另外一个收头处可以从 ①经过②看到天井一角 在卧室旁的平台处可以透过③看到入 口景象。 站在④前既可以窥见玉兰一角,可以 恰好看到旁边书房的⑥ 在走上屋顶之后,可以通过⑤回味自 己刚走过的路径,而看到的刚好是整 个路径的高潮---空中小平台 在飞桥上游走时也有相当丰富的视看 体验,在客厅内的飞桥部分可以通过 ⑧往外窥视,却被外面的实墙所挡, 想看而不得。 在天井内站在飞桥上,⑦号小窗正好 和空中小平台下的条形窗对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