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7回归中的陆权时代

合集下载

陆权大反击!刚刚,普京突然出手,震惊世界!

陆权大反击!刚刚,普京突然出手,震惊世界!

陆权大反击!刚刚,普京突然出手,震惊世界!2016-06-21 历史真有意思历史真有意思lishi521o读史使人明志,本公众号旨在揭秘历史,告诉您鲜为人知的史实。

还会从地理、经济的角度,帮您读懂历史,理解今天。

请点击上面免费订阅!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

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

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如果您对上述内容感兴趣,请点击上方“历史真有意思”蓝字,扫描二维码,关注“历史真有意思”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普京一直是很会抢镜头的!别说,普京一段时间不出现,全世界人民都会感到寂寞!前段时间,普京的声音消停了不少,大家还不太适应:这哥们最近忙啥去了?正当大家狐疑的时候,普京忽然出现了,不仅出现,还顺手甩出了一手雷!这个周末,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呼吁建立一个有欧亚经济联盟、印度、中国、独联体各国和其他国家参加的大欧亚伙伴关系。

他还说,计划在6月与中方的同仁一道正式启动在亚欧建立全面经贸合作伙伴关系的谈判。

大手笔啊!正所谓处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需非常之人!普京,就是在这么一个乱云飞渡中挥洒从容的的顶级战略家。

二话说这两年,俄罗斯日子不好过!2014年3月克里米亚事件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俄罗斯开始了一轮轮经济制裁,逼的俄罗斯老百姓简直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普京知道,要反击美国的遏制,光搞“铁与血”的军事报复是不够的,还得从战略上把自己的朋友圈搞大,对美国制裁自己的圈子实行分化、拉拢,打入楔子,最终从战略上突围!普京的此次出手,遵循的,是陆权对抗海权的思路!大欧亚伙伴关系,堪称俄罗斯版的TPP,只不过美国的TPP,基础在海权,箭头主要指向中国。

俄罗斯版的TPP,基础在陆权,箭头主要指向美国。

普京选择这么一个时机,抛出大亚欧伙伴关系倡议,试图整合陆权国家反击美国,应该是基于以下考虑:1、当前,海权国家和陆权国家,正面临一个分裂乃至对立的时期。

陆权论总结

陆权论总结

陆权论总结简介陆权论是中国古代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于《周易》的思想体系,是陆游创立的一种政治学说。

陆权论通过对政权和统治者的分析,旨在探讨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以及统治者的职责和义务。

本文将总结陆权论的主要观点和核心内容。

基本原则陆权论认为政权是通过天命而来的,统治者是天意的代表。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取决于对天命的顺应和执行。

统治者必须尊重天命,恪守道德,以便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的福祉。

理论框架陆权论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天、地、人三个要素。

天代表天命,地代表国家,人代表统治者和人民。

这三者相互关联,构成了政治权力的基础。

天命天命是陆权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指上天赋予统治者的合法权力和管理国家的责任。

统治者必须顺应天命,执行天意,以确保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天命与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紧密相关。

国家地作为国家的象征,是统治者管理和控制的对象。

国家是统治者施行权力的基础和具体载体。

统治者有责任维护国家的稳定、发展和繁荣,以实现天命的使命。

统治者与人统治者不仅是人民的代表,也是天意的执行者。

他们有责任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护人民的权益和福祉。

人民则有义务顺从统治者的决策和领导,以维持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

统治者的义务陆权论中强调统治者的职责和义务,他们必须恪守道德,以天命为依据,行使和管理政治权力。

以下是统治者的主要义务:忠诚与正直统治者应对天命表忠诚,坚守正义和道义。

他们应以诚实、廉洁、公正的品质来领导和管理国家,维持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谋求人民福祉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谋求人民的福祉。

他们必须关心人民的生活状况,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倾听人民的声音,并为人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勤政和谦逊统治者应勤政谦逊,勤于政务,关心国家大事,注重民生问题。

同时,他们应谦逊待人,倾听各方意见,及时反思调整自身的错误和不足。

知人善任统治者应善于知人善任,选拔优秀人才来协助他们管理国家。

他们应尊重人才,赏识和提拔有能力和奉献精神的官员,以实现国家的长期繁荣。

从大历史观看地缘政治的海权与陆权.doc

从大历史观看地缘政治的海权与陆权.doc

从大历史观看地缘政治1叶自成内容提要:每个国家应当根据自己的自然禀赋来选择海权与陆权的发展,那些能推动本国的长期发展的选择,无论是海权发展为主或以陆权发展都是好的;从大历史角度来看,陆权发展更具持久性;人类社会在改变自然界的局限方面有一定的能动性,但它有一个界限。

海变陆或陆变海的变脸者往往以失败告终;一个国家的制度建没,无论对发展陆权还是发展海权都是基木的前提;控制权的概念不能适应地缘政治的变化和发展,应当提出和深化生存权、发展权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力的问题。

关键词:地缘政治陆权海权控制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100871地缘政治是一门不太新的科学,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时间不算太长,因此人们对地缘政治的理解应当不断深化,对它的一些基本概念的意义也应当有新的理解。

一、从大历史看海陆权发展地缘政治本质上是空间关系观察国家关系,在当代科技不断发展的惜况下,地缘政治的空间已经不仅仅是海权和陆权的关系,它是包括五维空间即陆、海、空、太空和网络在内的一个复合的空间。

因此,任何强调某种空间形态重要性的观点都不免有些片面。

但另一方面,不同的空间对每个国家的重要性又是不一样的,也并不是每种空间都具有相同的重要意义,从本质上讲,有些空间主要关系国家的发展前途,而有些空间既是国家的发展空间,又是国家的生存空间。

在这五维空间中,海与陆具有更基本的意义。

而海陆空间对不同的国家而言,重要性也是不相同的。

对海洋国家来说,相对于陆权的发展而言,当然海权发展更具重要性;同样,对以陆地空间为主要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国家來说,陆地空间具有更根本的意义。

人们一般认为,海权对欧洲国家的重要性大于亚洲国家,但具体来说,即使是欧洲国家或亚洲国家,对陆权和海权的重要意义也不尽相同。

例如,英国是一个纯海洋国家, 与欧洲大陆是隔离开的,虽然英国的发展在一定时期离不开欧洲大陆的相互交往,但相对于其他欧洲大陆的国家来说,海洋空间是英国生存、发展的第一空间;而同处于欧洲的法德等国,虽然海洋空间对其生存发展也很重要,但欧洲大陆空间对两国的发展至少与海洋同等重要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比海洋更重要;亚洲国家也是如此。

1975年“澳门归还风波”

1975年“澳门归还风波”

1975年“澳门归还风波”“1974年葡萄牙爆发民主革命,新政府主动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

1975年葡从澳门撤走驻军,并向中国提出归还澳门的提议。

当时中国正处于文革期间,拒绝了葡方面归还领土的提议。

当时联合国出现最有意思的一幕:葡代表追着中国代表还澳门,中国代表躲着不见。

”这则传言在网络上流传了很多年,近来又在微博上被大量转播。

传言是真的吗?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当年美、苏两国大报都曾有过相关报道《纽约时报》1975年4月1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里斯本和北京在澳门问题上意见分歧》的专稿,文章说:“了解情况的西方外交官们今天说,葡萄牙执政的武装部队运动想要把澳门归还给中国,但是北京说,它不想改变这块领地的地位。

……这些外交官说,无论是葡萄牙在一月六日承认北京的行动,还是后来于一个月后决定同台湾断绝联系的行动,都没有使中国在澳门问题上的政策改变。

他们说,葡萄牙人曾于六月派李安道少校到澳门去首次表示愿意移交这个领地和取消在澳门的葡萄牙驻防军。

李安道上校被通知说,北京不想改变澳门的地位。

这些外交官说,现在担任这个领地总督的李安道上校是从一位家资百万的商人何贤那里得悉这一点的,何贤作为中华总商会的会长,充当北京驻澳门的代表。

何先生还通知李安道上校,中国不会容忍在澳门进行可能被解释为反对北京政府的任何活动。

人们认为这意味着北京不信任里斯本的亲苏政府。

”文章还说:“英国政府认为中国不愿改变澳门的地位,是由于这可能对澳门附近的英国直辖殖民地香港产生影响。

……去年十一月,苏联报纸曾指责中国希望保持澳门的地位,是因为它通过这个港口向国际市场运入可以牟取厚利的鸦片。

澳门也是以作为中国纺织品的一个出路而知名的。

”确如《纽约时报》所报道的那样,苏联报纸此一时期特别热衷于批判中国政府在澳门问题上的态度。

如1975年6月30日塔斯社曾有题为《来自北京的“反殖战士”的话语有多大价值》的报道,文章说道:“根据葡萄牙在世界舞台上的新方针,百分之九十八的居民为华人的澳门,也必不可免地应当仿效葡萄牙的其他殖民地,获得自由。

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

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

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
香港回归的资料
双方于1984年签订协议.
1982 年9 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
香港回归--谈判
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发表简短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 年7 月12 及13日两开,地点在北方北京.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
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 年9 月22 、23 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
月19 、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1984 年4 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 年之后对香港主权.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 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
在此一段期间,香港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在1984 年2 月,立法局非
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
1984年6 月,谈判进入最后阶段.7 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 月1 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 1984 年9 月26 日,中、英
双方终于在北京草签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香港回归的辉煌纪年

香港回归的辉煌纪年

香港回归的辉煌纪年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事件,也是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转折点。

香港回归的背后是一段辉煌的纪年,这段历史将在人们的记忆中永存。

一、香港回归的背景回顾历史,香港问题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随后,英国不断扩大其在香港的势力范围,将新界地区租借给自己。

这使得香港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深受英国的影响,成为一个特殊的地区。

二、回归的历史过程1. 解决香港问题的尝试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香港问题开辟了新的道路。

1982年,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最终达成了《中英联合声明》,规定了香港回归中国的时间和方式。

2. 香港回归的前夜1997年6月30日,英国军队从香港完全撤出,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随后,1997年7月1日,中英双方举行了香港回归仪式,标志着香港回归的实现。

三、回归后的香港1. 实施“一国两制”政策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坚守“一国两制”的原则,继续保持香港的高度自治。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行使部分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确保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2. 经济腾飞回归后的香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香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香港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枢纽,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文化繁荣香港回归后,中华文化在香港得到了弘扬和传承。

香港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交流中心,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层出不穷,为香港的文化繁荣注入了新的动力。

4. 民生改善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大力改善香港民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

四、香港回归的影响与启示香港回归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它显示了中国坚守领土完整和国家尊严的决心,也证明了“一国两制”政策的成功可行性。

香港回归日香港特区政府的权力分配

香港回归日香港特区政府的权力分配

香港回归日香港特区政府的权力分配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依照“一国两制”原则,保留高度自治权,并负责管理香港的日常事务。

香港特区政府在不同方面具有权力分配,下面将分析香港特区政府在行政、立法和司法方面的权力分配情况。

一、行政权力分配香港特区政府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负责管理和实施政府事务。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区政府由行政长官、行政会议和各司局组成。

行政长官是香港特区政府的首长,由中央政府委任,同时还需获得香港特区居民普选产生。

行政长官负责领导特区政府,并代表香港特区参与内地与外国的事务。

行政长官还行使各项行政权力,包括制定政策、任命高级官员和行政人员等。

行政会议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决策机构,由行政长官、全体政治任命高级官员和部门主司组成。

行政会议负责讨论并决策各项政策、法案和行政事务,并监督特区政府的运作。

各司局是香港特区政府各部门的执行机构,负责实施相关政策和法律。

各司局下设的局长由行政长官任命,负责管理和领导相应的部门工作。

二、立法权力分配香港特区政府在立法方面也有一定的权力,在纪律、社区关系、社会服务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可以进行立法。

香港特区政府的立法机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功能界别议员和地方选区议员。

功能界别议员由各个行业、利益集团和界别选举产生,地方选区议员则由普选产生。

特区政府通过立法会来提出和审议法案,最终由行政长官签署成为法律。

三、司法权力分配香港特区政府在司法方面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力。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区保留独立的司法机构,包括香港的法院体系。

香港特区的司法体系由香港的法院组成,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最高法院、区域法院和各级法庭。

香港特区政府负责维护法律和司法制度的独立,确保法治得以有效实施。

总结:香港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拥有行政、立法和司法方面的权力分配。

香港特区政府由行政长官、行政会议和各司局组成,负责管理和实施政府事务。

从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看今日陆权与海权的经营

从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看今日陆权与海权的经营

引子:问题的提出‎明代的困境‎-陆地与海洋‎间徘徊在明代,郑和率领的‎舰队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

1442年‎,郑和死于印‎度的卡里卡‎特(一说死于海‎上),尽管郑和生‎前对明代的‎皇帝们建议‎保留这只舰‎队,但是,正如郑和是‎一个太监一‎样,中国官方在‎海上努力经‎营的记录下‎面也没有了‎。

1487年‎,经过200‎多年的艰难‎努力,一直在海洋‎上辛苦探索‎通往印度新‎航线的葡萄‎牙人,终于到达了‎印度的卡里‎卡特。

在五年后即‎1492年‎,西班牙在经‎过近800‎年与穆斯林‎的战斗,终于征服了‎摩尔人的最‎后的据点-格拉纳达,光复全境。

就在这一年‎,女王伊莎贝‎拉接见了哥‎伦布,一个疯疯癫‎癫的人,他认为向东‎航行,即可到达印‎度。

他已经在葡‎萄牙、法国人那里‎碰过壁了。

他运气不错‎,伊莎贝拉答‎应了他。

在74天的‎航行之后,哥伦布的三‎只小船到达‎了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

此后,数十年间,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为‎了争夺航线‎,终于将世界‎各大陆的航‎线基本完善‎。

欧洲人第一‎次掌握了新‎的财富之路‎,后来证明是‎比阿拉伯人‎和中国掌握‎得要好得多‎的航线。

从美洲流出‎的白银,通过漫长的‎太平洋航线‎以及其他航‎线,不断被运往‎亚洲,作为交易的‎媒介,使世界旋转‎。

而地处欧洲‎东部的俄国‎,经过鞑靼-蒙古人25‎0年的统治‎,终于走出北‎部的森林和‎沼泽避难所‎,进军草原,并于16世‎纪开始翻越‎乌拉尔山。

俄国人从鞑‎靼人那里学‎到精良的骑‎术,而且善于利‎用西伯利亚‎的河流,于1583‎年向明朝万‎历皇皇帝递‎上了一份国‎书。

而在中国西‎北和西南,还有另外一‎股势力。

在元代,蒙古人大量‎征用中亚的‎穆斯林,这些人主要‎居住在西南‎和西北。

他们在等待‎着反噬的时‎机。

从此,中国东南沿‎海、东北陆地以‎及西南和西‎北边境,像一个巨大‎的钳子,夹住中国这‎个坚硬的核‎桃。

这颗核桃终‎于在300‎年后被撬开‎,各路殖民者‎和野心家,疯狂地在中‎国掠夺财富‎…这就是中国‎苦涩的近代‎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中的陆权时代
交通运输是不同地域互通有无的重要方式,也是思想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从文明发展进程来看,交通方式的演变对于国际格局有着重大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决定了世界的格局。

人类社会按照交通工具的演变可以划分为四个时代,一个是前陆权时代,二是陆权时代,三是海权时代,四是即将到来的新的陆权时代。

1、前陆权时代
在车子发明以前,人们的交通工具就是双脚,范围被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这时是邦国林立各自为政的时代,各个部族选择肥沃的土地聚族而居,各个部族之间过着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

2、陆权时代
车子和马镫被发明出来以后,拉开了陆权时代的大幕,这个时候的人们一方面驾着战车或者骑着骏马驰骋疆场,将各个不同的部族纳入统一的政权之下,古典时期的各个统一的大帝国,比如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秦汉帝国、隋唐帝国等都是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另一方面是通过车子或畜力将货物运到远方,形成了跨越国家和大洲的商贸通道,比如古代的丝绸之路。

在陆权时代,海洋是人们走向远方的天堑,在这个时候,航海技术还不发达,人们的船只能在内陆河流或者较窄的海湾航行,还无法横渡大洋,所以这个时候的大城市要么分布在肥沃广袤的平原地区,要么分布在重要的交通关口。

在前陆权时代和陆权时代,文明的中心集中于大陆的肥沃土地之上,海岛和边缘被视为蛮荒之地。

3、海权时代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横渡大洋之后,世界格局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随着海权的兴起,航海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原来的内陆大帝国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甚至四分五裂了。

人口不再集中于广袤的平原,而是聚集于海运条件良好的港口,港口城市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海权时代,拥有良好的港口对一个国家是非常重要的,也使得这个时代的国家为了获得出海口甚至不惜一战。

在海权时代,沿海国家和海岛国家普遍比内陆国家要发达许多。

4、新陆权时代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人类交通方式的再次转变,重塑世界格局必将再次被重塑。

这次转变的重要表现体现在陆路
交通工具的升级换代和陆路运输成本的降低。

随着陆路运输工具的更新新能源的开发和运输成本的降低,海陆运输的优势将不复存在,相反,辽阔的海洋将重新成立阻隔交通的屏障。

随着新的陆权时代的回归,对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都必然产生重大影响,必然重塑世界的面貌。

首先,陆权的回归将带来内陆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处于陆路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陆权的回归将提升陆路国家的国际地位,沿海和海岛国家的重要性将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而逐步边缘化。

第三,由于陆路交通的发展,新的陆权时代的到来,亚非欧这个超级大陆将在未来扮演世界中心的角色,亚非欧超级大陆内部之间的协调将日益凸显,中国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欧洲将因为内部邦国林立,矛盾重重,在新的陆权时代将退居次要地位,澳洲美洲在世界的地位将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