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教学设计4: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选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
作为第七单元《战后的世界》中的第一课,《冷战中的对峙》上承第六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与结束》,下启第二课《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学好本节课,对于学生了解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世界历史概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邢成以及美苏争霸。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务以及全面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也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对抗,所以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对话,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共建和谐世界。
(三)重点和难点本课介绍了二战后美苏的对峙,其中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是重点。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
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
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起点不同,个体差异悬殊。
学情调查表明,我校九年级学生对冷战“非常了解”的有5%“一般了解”的有43%“知道”的有51%“一点不了解”的人数有1%部分学生对冷战时期主要事件如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等内容有所了解,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道赫鲁晓夫,杜鲁门,尼克松等历史人物的名字,但对冷战整个过程的认识支离破碎,线索不清。
三、教学策略(一)导入本课。
采用与时事紧密结合的方法,播放当前北约对利比亚进行轰炸的新闻,进而提问学生“大家是否知道北约成立于何时?它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以及成立的意义是什么?”从而由北约的成立揭开冰山一角,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冷战中的对峙”。
九年级下册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九年级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邢成以及美苏争霸。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务以及全面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也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2、难点:国家实力和彼此关系决定了各国的外交政策三、教学要点一、冷战政策1、美苏对峙的原因2、美国冷战政策出台及其表现⑴政治上:杜鲁门主义⑵经济上:马歇尔计划⑶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二、美苏争霸1、美苏争霸的形成2、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3、美苏争霸的结束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通力合作,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但是,就在打击法西斯势力的同时,美苏也分别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那么,在打败了法西斯国家之后,战时同盟关系的美苏两国会走向何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展示板书: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内容组织】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影响,是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彻底打破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促使世界历史从一个欧洲列强主宰的旧时代,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结构的新时代。
随着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和欧洲殖民主义的衰落,美苏两国逐渐主宰了世界,形成了美苏在欧洲乃至全球对峙的局面。
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发生了改变。
美苏得以主宰世界,也是由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决定的。
单从军事力量来看:1939年,美国武装部队总数只有万人,军费开支仅为12亿美元。
到1945年,武装部队总数达l 230万人,军费开支达90多亿美元。
美国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
它垄断着原子弹,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苏联以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为主体的1 200万人的武装力量(战后经复员下降到300万~400万人)雄踞欧亚大陆,堪与美国平分秋色(1945年,美国武装部队人数达到1200多万,战后由于大规模复员曾一度下降到150多万,不久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军队再度扩展,人数上升到300多万,此后长期维持这一水平)。
教学设计2: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组织,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古巴导弹事件、越南战争、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
(2)通过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和运用能力。
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比较美国、苏联争霸的局面,加强学习的条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美苏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注意对学生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的一课,上接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下承苏联的解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特别是霸权主义不断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因而本课有重要地位和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而且学生们已经掌握二战的影响,学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确定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两极格局形成、结束的标志。
教学难点:美苏争霸中变化的实质,认识国家实力和彼此关系决定了各国的外交政策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冷战中的对峙》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搜索到冷战的视频,现场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北约和华约组织》图片以及冷战漫画图片,分析当时的形势,让学生加强了解。
做成PPT让学生对当时形势有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归纳法、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关系如何?二战结束后又有什么变化?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哪些?解疑综合归纳:美苏为什么争霸?有哪些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学生回忆二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九年级下册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九年级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邢成以及美苏争霸。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务以及全面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也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2、难点:国家实力和彼此关系决定了各国的外交政策三、教学要点一、冷战政策1、美苏对峙的原因2、美国冷战政策出台及其表现⑴政治上:杜鲁门主义⑵经济上:马歇尔计划⑶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二、美苏争霸1、美苏争霸的形成2、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3、美苏争霸的结束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通力合作,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但是,就在打击法西斯势力的同时,美苏也分别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那么,在打败了法西斯国家之后,战时同盟关系的美苏两国会走向何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展示板书: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内容组织】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影响,是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彻底打破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促使世界历史从一个欧洲列强主宰的旧时代,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结构的新时代。
随着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和欧洲殖民主义的衰落,美苏两国逐渐主宰了世界,形成了美苏在欧洲乃至全球对峙的局面。
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发生了改变。
美苏得以主宰世界,也是由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决定的。
单从军事力量来看:1939年,美国武装部队总数只有万人,军费开支仅为12亿美元。
到1945年,武装部队总数达l 230万人,军费开支达90多亿美元。
美国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
它垄断着原子弹,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苏联以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为主体的1 200万人的武装力量(战后经复员下降到300万~400万人)雄踞欧亚大陆,堪与美国平分秋色(1945年,美国武装部队人数达到1200多万,战后由于大规模复员曾一度下降到150多万,不久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军队再度扩展,人数上升到300多万,此后长期维持这一水平)。
《冷战中的对峙》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冷战中的对峙》历史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背景和国际政治环境。
2. 使学生掌握冷战期间的主要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理解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以及其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1. 冷战时期的背景和国际政治环境。
2. 冷战期间的主要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3. 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 冷战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1. 冷战时期的背景和国际政治环境。
2. 冷战期间的主要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3. 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冷战期间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战略格局。
2. 冷战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启示。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对冷战时期历史问题的思考。
4.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5.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冷战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启示。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冷战历史》、《冷战国际关系》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3. 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4. 教案设计: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冷战的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环境,包括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等。
3. 分析主要事件:讲述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和北约的成立等。
4. 介绍重要历史人物:介绍冷战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如杜鲁门、斯大林、肯尼迪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冷战期间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冷战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历史教案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学科历史课题第14课冷战中嘚对峙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嘚原因和表现;“冷战”嘚定义;杜鲁门主义嘚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嘚目嘚;北大西洋嘚目嘚;北大西洋公约嘚性质。
使学生能够简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嘚典型事件。
引导学生思考“在美苏争霸过程中,既有紧张又有缓和”知识点,培养学生全面、历史分析问题嘚能力。
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嘚能力。
过程方法使学生学会用表格嘚形式总结美苏争霸嘚史实。
在教师嘚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所和其他资料中嘚有效历史信息,了解认识美苏争霸攻守转换与其具体国情有关,训练学生用联系嘚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1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嘚威胁;2一个国家嘚外交政策既受国际形势嘚影响,更由本国嘚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制约;同时还应意识到大国嘚对外政策既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国际局势,还会对其本国实力产生正面或负面嘚影响。
教学重点美国嘚“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美苏争霸嘚三个阶段中双方互有攻守是取决于国家实力和彼此关系。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本课时,引用一个英国人嘚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嘚朋友,也没有永恒嘚敌人,只有永恒嘚利益。
并指出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嘚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嘚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一、冷战政策1“冷战”政策嘚定义:教师讲述:二战结束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嘚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
让学生思考:“冷战”政策嘚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遏制共产主义?2杜鲁门主义嘚出台:教师可以先提问:““杜鲁门主义”为什么是冷战开始嘚标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杜鲁门主义听讲听讲,思考问题。
自由发言。
学生阅读教材,学生自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嘚欲望。
使学生理解“冷战”嘚定义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高新区盈园中学------陈燕子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高新区盈园中学----陈燕子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冷战政策的背景·概念·本质·表现(内容)2、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3、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难点:理解美苏争霸的决定因素二: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三:教学难点理解美苏争霸的决定因素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咱们知道一场旷日持久、惨绝人寰的二战结束了。
下面提问几个有关二战问题1.二战的起止时间2.二战的重大转折点3.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4.二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这一题中强调国际联盟的成立时二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通过复习让学生了解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爱好和平的人们真希望联盟之手永远在一起。
但是,“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6年也说“一幅横贯欧洲的铁幕已经降下”。
铁幕指的是什么?出示幻灯片2“铁幕演说”是冷战的信号。
导入新课题板书题目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二)新课出示目标:切换到幻灯片3基础知识:1、冷战政策的背景·概念·本质·表现(内容)2、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3、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难点:理解美苏争霸的决定因素冷战政策1、出示幻灯片4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自学课本内容框题一-----冷战政策。
在黑板板书冷战政策的相关内容。
2、解决问题并且梳理知识结构强调重难点。
出示幻灯片5杜鲁门,掌握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的开始。
出示幻灯片6掌握冷战的表现,出示幻灯片7明确北约和华约的范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3、阶段巩固测试完成有关冷战的表格,出示幻灯片84、出示幻灯片95、出示幻灯片10美苏争霸1、出示幻灯片 11、12进入第二个框题美苏争霸。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教学设计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要使学生认识: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
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
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讲授新课:回顾二战中美、苏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如:1944年6月,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西线配合苏军对德作战;1945年4月双方在易北河会师。
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悬挂《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苏联控制的领土。
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引用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一、冷战政策分析美苏对峙的原因。
“冷战”政策的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
着重指出“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杜鲁门主义”)杜鲁门政府上台后,改变以往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认为强大的苏联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
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美苏冷战的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上元中学俞学文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历史资料和历史图片,了解冷战政策的表现及影响;
2.通过了解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典型历史事件,理解美素争霸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3.通过对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学习,认识到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世界历史价值观。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美国冷战局面的形成
2.难点: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阅读1945年美国驻苏参赞凯南的语录,通过设问,引出“冷战”,导入新课
2.新课:
(1)什么是“冷战”?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冷战政策的含义;
(2)为什么要“冷战”?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出冷战局面出现的原因;
(3)冷战局面如何形成?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冷战政策的三个表现。
教师点拨:
①通过观看《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视频片段,知道杜鲁门主义是怎么出台的?其实质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②通过阅读材料和历史漫画,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③通过示意图和材料的展示,让学生知道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
(4)美苏争霸:
①概述美苏争霸的起止时间;
②通过表格的展示,让学生知道美苏争霸的大致过程。
(5)深度探究:
①设问:美苏为什么要展开“冷战”而非直接军事冲突?那么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苏联占领阿富汗等史实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两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得出美苏冷战的影响;
②学以致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发展壮大,我们应该给世界带来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美苏冷战的原因和影响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地看待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6)小结本课:通过“年代尺”示意图,小结本课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考点,完善课堂笔记。
(7)巩固练习:当堂完成导学案上的《巩固练习》部分。
上课时间:2013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