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共5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共54张PPT)

3.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
B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 北约组织的成立 D. 丘吉尔的演讲
4.公开声明美国负有领导世界,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
D 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这一政策被称为
A.马歇尔计划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杜鲁门主义
美苏为什么会从二战中的盟友关系转变成二 战后的敌对关系? 1.美国实现霸权的需要。(国家利益) 2.社会制度的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美国为什么要对苏联展开“冷战”而 不是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 1.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空前强大。 2.二战后,人们渴望和平,厌恶战争。
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 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 砥柱》演说。
此材料表明美国什么野心?
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苏联克里姆林宫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 重大贡献和显示出的巨大 能量,使它在全世界赢得 了很高的威望。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 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 成功。
一、合作探究,解疑答惑(一)
修建
次大陆作为扩张对象;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89年,苏联从 阿富汗撤兵;
原因
①苏联的经济和军事 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实力远不如美国;
②1974—1975年世界经
②美国的经济和军事 济危机;
实力居于世界第一; ③苏联在70年代经济军
事实力增强
美领导 肯尼迪
尼克松
①苏联经济力量相 对薄弱;②美国大 规模扩充军备,成 为世界上最大的债 务国;③美国经济 上遇到西欧和日本 的竞争;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29张)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29张)

潜艇发射导弹 1968年 1978年 656枚 656枚 121枚 1015枚
美苏争霸
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
美苏争霸
1989年,苏联从阿 富汗撤军
美国里根总统提出 “星球大战计划”
美苏争霸
后来,双方实现了有限的缓和
1947年3月,杜鲁门 在国会发表演说,标志 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 折点,它公开打出反共、 反苏的旗号,标志着美 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 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 始。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3、二战后初期,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B (

(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3)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4)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A、(1)(2)
B、(1)(2)(3)
C、(1)(2)(3)(4) D、(2)(3)
4.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冷战史。把“冷战”
这段话表明了赫鲁晓夫什么样的战略意图?
赫鲁晓夫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 界,实质上也是一种霸权政策。
二、美苏争霸
阶段 第一阶段
时间(20 重大事件
世纪)
50、60 1962年,古
年代
巴导弹危机
特点
美占优势
第二阶段
高潮
第三阶段
70年代 80年代
1979年,苏联
出兵阿富汗 苏攻美守
1989年,苏联 从阿富汗撤军
3、冷战表现: 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
的出台
美苏争霸
军事上 北大西洋公约 组织的成立
1949年,建立了经 济合作互助委员会

历史:《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下]

历史:《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下]

马歇尔计划
自1948年至 1951年,美国 用于马歇尔计 划的实际拨款 达120亿美元
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马歇尔计划?
“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 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 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 击“
——《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
苏冷 联战 人时 对期 美苏 国联 人宣 说传 “画 你: 最 好 别 惹 我 !
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 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 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 的责任相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
冷战的特点
1、军事包围 2、经济封锁 3、政治颠覆
英国的铁腕首相 ——丘吉尔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 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 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从二战时的盟友到冷战时的对手,
西方国家与苏联的关系为什么会发 生这180゜的大转弯呢?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
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 利益。”
——英国首相帕麦斯顿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 世界中所占比重
工业生产量 2/3
外贸出口额 1/3
黄金储备 3/4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既有缓和又有紧 张,优势在美国 苏联处于攻势, 美国转攻为守 美国采取强硬态 度,苏联全面收 缩,美国同意有 限缓和
肯尼迪
赫鲁晓夫
第2阶段
尼克松
勃列日涅夫
第3阶段
80年代
里根
戈尔巴乔夫

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3.20世纪50年代, 赫鲁晓夫 担任苏联领导人后, 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五六十年代, 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4.1979年12月, 苏联 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中学初三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新人教版

中学初三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新人教版
” •材料二: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说:“从波罗的海的 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序幕已经降 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古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 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 压控制。” •⑴材料一表明美国二战后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什么野心?
中学初三历史下册《第七单 元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
件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1、冷战出台的背景
•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 一位,
•②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③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④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 成为时代的主题,美国不敢妄然发动战争。
• 2、冷战政策的含义、本质
•含义:_•_美_____带领西方_•_资__本__主__义_国家,对 _•_苏__联__等国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__•_除__武__装_进______ 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攻制”共产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____•冷__战__政____。 •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策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
•赫鲁晓夫 • 这幅漫画说明了 什么?
• 说明美苏争 霸,优势在美 国
•肯尼迪
•3、根本原因:为了各自国家利益
•4、实质:

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
势力范围的划分。
•5、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
的结束。
•6、美苏争霸的影响和启示
•影响: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 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经济发展, 给世界和平和安全带来极大伤害。
•③比较两段材料,分析杜鲁门的讲话与马歇尔的演讲有 何异同?(从目的和方式分析)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15张)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15张)
阅读思考: 1.“极权政体”指的是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 2.“自由国家”指什么制度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3.材料表明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材料:欧洲复兴计划的主要内容:美国拨款130多亿美 元援助西欧各国作为复兴战后经济之用,但受援国必 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 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把本国和 殖民地出产的战略物资供给美国;保障美国私人投资 和开发的权利;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实施美 国要求的财政政策,把进步力量排挤出政府等。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材料: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 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 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 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 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 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 的转折点。”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 义的渗入”。——《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答: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 不同,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 ) 关系。 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 对世界( 势力范围)的划分。
古巴导弹危机
想一想:美国为什么要在经济上援助西欧各国?
——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
材料:“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间一个或数个 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 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 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摘自1949年《北大 西洋公约》

历史九下14课笔记

历史九下14课笔记

历史九下14课笔记一、冷战中的对峙。

1. 冷战政策。

- 定义。

-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 背景。

-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 苏联在二战后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的全球战略产生矛盾。

- 表现。

-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3月)- 内容: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 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1947年)- 内容: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 影响: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 军事上:北约组织的建立(1949年)- 成立: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它是一个军事同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 影响:北约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 两极格局的形成。

- 华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 背景:为了应对北约的威胁,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 影响: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二、美苏争霸。

1. 时间。

-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2. 阶段及特点。

-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 - 60年代初期)- 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

- 事件:- 缓和:1955年,苏联和西方国家签订了对奥和约,结束了四大国对奥地利的占领状态,奥地利恢复了主权。

2018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优秀课件(53张PPT)

2018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优秀课件(53张PPT)

苏:经互会(“经济合作互助委员
(3)军事上:
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 约”)
苏: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 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中的局部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第三幕
两强相争世不宁
二、美苏争霸
1、时间:
从赫鲁晓夫任苏联领导人开始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长达30多年
二、美苏争霸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 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 降落下来……”。
丘吉尔
——丘吉尔1946.3在美国富尔顿的演说
美国有领导 “自由世界”的使命, 以“防止共产主义的 渗入。” ──1947.3杜鲁门
在国会的演讲
杜鲁门
“马歇尔计划”
(欧洲复兴计划)
1947年到1952年,共 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 国130多亿美元的援 助(90%是赠予10% 是贷款)。帮助西欧 和土耳其渡过难关。 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 称为:“人类历史上 最慷慨的举动。”
请思考:美国于80年代中提出这一计划的原 因是什么? 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苏联经济则陷入困 境,美国企图乘机击垮苏联,夺取世界霸权。
二、美苏争霸
4、第三阶段的主要特点
特点:苏联负担沉重,美国遇到激 烈竞争。双方缓和
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世界 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时间
(20世纪)
二、美苏争霸
3、第二阶段的主要特点 (苏联入侵阿富汗——1979年)
特点: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 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二、美苏争霸
4、第三阶段的主要表现 美 国 总 统 里 根
“星球大战”计划
80年代中又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即“战 略防御计划”(SDI),企图凭借美国强大的经 济和科技实力,通过这一计划,既大大和经济上的压力,从而拖垮苏联。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优质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优质课件

4. 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17
17
18
18
六、影响 “冷战”对美苏以及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破裂,造成世界长期动荡不安,地区 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____ 和平。 冲突不断,严重威胁世界____ 2.冷战使苏联负担沉重;美国因为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债务国,经济也遭到西欧 ____和日本 ____的威胁。 3.两个强国相对均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________。
15
15
东欧剧变与柏林墙被拆除
20世纪80年代,东欧 各国经济每况愈下,苏联 放松对东欧的控制。从 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 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内, 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政党, 纷纷丧失政权,各国社会 制度发生变化,史称“东 欧剧变”。民主德国与联 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16
16
五、争霸
“冷战”结束。
11
11
五、争霸 美苏争霸过程如何?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既缓和又紧张,美国占据优势。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
古巴导弹危机
12
12
柏林墙的筑起
13
13
五、争霸
2.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行战略收缩,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美军侵略越南南方
苏军占领阿富汗
14
14
五、争霸
3.20世纪80年代:苏联提出全球缓和战略,美国同意有限的 缓和。 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 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 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因为大规 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它的经济也遇到 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因此,美国同意实现有限的缓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学习目标:
1.记住“冷战政策”的内容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表现。

2.理解“冷战政策”的目的、本质、影响。

3.了解“美苏争霸”的史实及霸权主义的危害。

学习过程:
1.阅读“冷战政策”,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的背景是什么?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开始于何时?“冷战”在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3)面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对世界局势造成了什么影响?
2.阅读“美苏争霸”,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美苏争霸”开始于何时?
(2)在下列不同的阶段,“美苏争霸”各有什么特点?
①五六十年代:
②七十年代:
③八十年代:
④九十年代:
3讨论:
(1)“冷战”的目的有哪些?由此可看出“冷战”的实质是什么?
(2)“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3)“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强化练习:
1.列举不同时期对立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一战前:
一战时:
二战:
二战后: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
3.把“冷战”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
4.二战后,美苏从盟友走向对抗,其根源是()
A.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B.二战消灭法西斯总目标的实现
C.为互相抢夺彼此的势力范围和控制区域
D.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5.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最典型的事件是()
A.美国侵鲜战争
B.美国侵略越南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苏联入侵阿富汗
6.右图漫画描绘的世界格局是()
A.美苏“冷战”
B.美苏争霸
C.美苏和平竞赛
D.美苏和平相处
7.材料一1947年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

到1952年,美国共拨款130多亿美元帮助西欧和土耳其渡过了难关。

材料二《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该计划的提出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一个什么组织?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什么?操纵者是谁?
(3)为了与美国对抗,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8.“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材料中的“战时”、“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是什么?
(2)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请举出一例战后苏联与战时盟友相互敌对的史实。

(3)你能说说“使同盟分裂”的“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都有哪些吗?
(4)标志着“同盟分裂”的事件是什么?发生在何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