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原理第三次作业题及答案.doc

安装原理第三次作业题及答案.doc
安装原理第三次作业题及答案.doc

编译原理期末复习

编译原理期末复习 鉴于编译原理马上就要期末考试,我将手中集中的一些资料上的题目进行了整理归类,每种类型题目给出了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然后对每类题目中的第一道例题进行了做法进行了讲解,剩下的例题请给大家作为练习,答案也都给出,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最后由于时间很紧,整理的有些仓促,整理中难免有遗漏或错误,请大家见谅。 注:下面出现的字母中,若无特别说明,小写英文字母为终结符,大写英文字母为非终结符,希腊字母为终结符与非终结符的任意组合。 1、简答题(或者名词解释) 下面涉及到的概念中,加下划线的都是在以往一些试卷中出现的原题,务必掌握。 注:这类题目老师说答案不会超过一百个字,否则写的再多也不给分,有些点到即可,不要重复啰嗦。(1)简述编译程序的概念及其构成 答:1)编译程序:它特指把某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翻译成等价的低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翻译程序。 2)构成: (2)简述词法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有可能问语法分析阶段主要任务)答:词法分析的任务是输入源程序,对源程序进行扫描,识别其中的单词符号,把字符串形式的源程序转换成单词符号形式的源程序。 语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对输入的单词符号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规则进行推导或者归约),识别各类语法单位,判断输入是不是语法上正确的程序 (3) 简述编译程序的构造过程(这个大家看看,是对(1)和(2)的综合) 答:1)构造词法分析器:用于输入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输出单词符号; 2)构造语法分析器:对输入的单词符号进行语法分析,识别各类语法单位,判断输入是不是语法上正确的程序 3)构造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产生器:按照语义规则对已归约出的语法单位进行语义分析并把它们翻译成中间代码。 4)构造优化器: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 5) 构造目标代码生成器:把中间的代码翻译成目标程序。 6) 构造表格管理程序:登记源程序的各类信息和编译各阶段的进展情况。 7)构造错误处理程序:对出错进行处理。 (4) 说明编译和解释的区别: 1)编译要程序产生目标程序,解释程序是边解释边执行,不产生目标程序; 2)编译程序运行效率高而解释程序便于人机对话。 (5)文法:描述语言语法结构的形式规则,一般用一个四元式表示: G=(V T,V N,S,P),其中V T:终结符集合(非空) V N:非终结符集合(非空),且V T ?V N=? S:文法的开始符号,S?V N P:产生式集合(有限)。

编译原理习题及答案(整理后)

第一章 1、将编译程序分成若干个“遍”就是为了。 a.提高程序得执行效率 b.使程序得结构更加清晰 c.利用有限得机器内存并提高机器得执行效率 d.利用有限得机器内存但降低了机器得执行效率 2、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 a.源程序b.目标语言 c.编译方法d.以上三项都就是 3、变量应当。 a.持有左值b.持有右值 c.既持有左值又持有右值d.既不持有左值也不持有右值 4、编译程序绝大多数时间花在上。 a.出错处理b.词法分析 c.目标代码生成d.管理表格 5、不可能就是目标代码。 a.汇编指令代码b.可重定位指令代码 c.绝对指令代码d.中间代码 6、使用可以定义一个程序得意义。 a.语义规则b.语法规则 c.产生规则d.词法规则 7、词法分析器得输入就是。 a.单词符号串b.源程序 c.语法单位d.目标程序 8、中间代码生成时所遵循得就是- 。 a.语法规则b.词法规则 c.语义规则d.等价变换规则 9、编译程序就是对。 a.汇编程序得翻译b.高级语言程序得解释执行 c.机器语言得执行d.高级语言得翻译 10、语法分析应遵循。 a.语义规则b.语法规则 c.构词规则d.等价变换规则 二、多项选择题 1、编译程序各阶段得工作都涉及到。 a.语法分析b.表格管理c.出错处理 d.语义分析e.词法分析 2、编译程序工作时,通常有阶段。 a.词法分析b.语法分析c.中间代码生成 d.语义检查e.目标代码生成 三、填空题 1、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得区别在于。 2、编译过程通常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就是、语法分析、代码优化与目标代码生成。 3、编译程序工作过程中,第一段输入就是,最后阶段得输出为程序。

社会统计学作业一.

社会统计学作业一 特别提示:1、作业提交截至时间:2005年10月11日中午12点; 2、不接收电子版,答案要求手填。 一、某城市有人口211732人,去年发生了47次银行抢劫案,13次谋杀案,23次汽车偷窃案,分别计算每10万人口中这三类案件的犯罪率。 二、

上面是社会学系某年级学生的总评学分绩点,按照这个原始数据,作出四个完整的分布统计表: (1)不分组的频次统计表; (2)利用计算法确定组距画出分组的频次统计表; (3)利用经验法分组的频次统计表,包括标示组限、频次、相对频次,频率,cf↑,cf↓,c%↑,c%↓; (4)利用经验法分组的频次统计表,包括每组的标示上下组限,真实上下组限,组距,组中值和频次。 三、下面的统计表有哪些问题,指出来。并画一个完整的频次和频率统计表,在 表中把真实组限、组距和组中值都列上。 某厂工人的月收入分布 四、下面的图是一个直方图,表示了在药物研究项目中所有14148位妇女的血压 分布。使用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a) 血压在130mm 以上的妇女的百分数大约是25%,50%,还是75%? b) 血压在90mm 与160mm 之间的妇女的百分数大约是1%,50%,还是99%? c) 在哪个区间有较多妇女:135-140mm 还是140-150mm ? d) 哪个区间更拥挤一些:是135—140mm 还是140—150mm ? e) 在区间125—130mm 内,直方图的高大约为每mm2.1%。多少百分数的妇女 具有这个小组区间里的血压? f) 哪个区间有较多妇女:是97-98mm ,还是102—103mm ? g) 所有的毫米中,哪里最拥挤? 五、三个人使用密度尺度对一项研究中的实验对象的体重绘制了直方图。只有一 个人是正确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1) 100 150 200 (2) (3) 100 150 200 100 150 200 六、下面给出非全日雇员月工资的直方图。没有人一个月挣1000美元以上。200 至500美元的小组区间上的块形不见了,它必定有多高? 每 mm 的百 分数 0 1 2 3 4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血压(mm )

西南财大版统计学原理统计学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抽样估计 1.某工厂有1 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工资水平,如下表: 要求:(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和工资总额的区间。 2.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在2 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 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3)如果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3.某电子产品使用寿命在3 000小时以下为不合格品,现在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 5 000个产品中抽取进行调查.其结果如下: 要求:试根据上述资料:(1)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该产品平均寿命的抽样平均误差。(2)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该产品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3)根据重复抽样计算的抽样平均误差,以68.27%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和合格品率进行区间估计。 4.某外贸公司出口一种茶叶,规定每包规格不低于150克,现在用不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1%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 抽查结果统计表 要求:(1)以99.73%的概率估计该批茶叶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以及确定平均重量是否达到规格要求。(2)以同样的概率保证估计该批茶叶合格率范围。

5.某工厂生产一种新型灯泡5000只,随后抽取100只作耐用时间测试。结果表明,平均寿命为4500小时,标准差300小时,试在90%的概率保证下,估计该新式灯泡平均寿命时间,假定概率保证程度提高到95%,允许误差缩小一半,试问应抽取多少只灯泡进行测试。 6.调查一批机械零件合格率。根据过去资料,合格品率曾有过99%、97%、95%三种情况,现在要求误差不超过1%,要求估计的把握程度为95%,问需要抽查多少零件?(提示:总体方差取最大值) 7.某部门对职工进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取得年度项抽样资料如下,试以90%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部门职工的家庭月收入。 抽查结果统计表 8.某市有职工10万人,其中:职员4万人,工人6万人,现进行职工收入抽样调查,并划分职员与工人两类进行选样,要先按不同类型抽查40名职员与60名工人,结果如下:要求这次调查的极限误差不超过2元,概率保证程度 95.45%,试按类型抽样组织计算必要的抽样数目。 如果按简单随机抽样组织,试问:(1)同样的?和t,需按抽取多少样本单位数。(2)同样的样本单位数和概率保证程度,则会有多大的极限抽样误差。(3)同样的样本单位数和?应有多大的概率保证程度。 9.从某县的100个村中抽出10村进行各村的全户调查设平均每户饲养家禽35头,每村平均数的方差为16。 要求:(1)以90%的概率估计全县平均每户饲养家禽数。(2)如果极限误差 2.412 ?= x 则其概率保证程度如何?

编译原理知识点

1.解释程序:不生成目标代码 编译程序:生成目标代码 2.编译程序组成:8个 分析< 前端>:(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中间代码生成程序) 综合< 后端>:(代码优化程序、目标代码生成程序) 贯穿始末:表格管理程序、出错处理程序 3.文法四元组: 终结符号集合Vt 、非终结符号集合Vn、产生式集合P、识别符号(开始符号)S V T∩V N=Φ 文法-> 语言(推导、规约)唯一;语言-> 文法(凑规则)不唯一。 4.文法分类: 0型文法(短语结构文法):左侧至少含有一个非终结符 1型文法(上下文有关文法):左侧长度<= 右侧长度S->ε除外,S不能出现在右侧2型文法(上下文无关文法):左侧只能有一个非终结符( 语法分析) 3型文法(正规文法):A-> aB A->a 右线性;( 词法分析) A->Ba 或A->a 左线性(看非终结符位置) 5.A*=A0 ∪A+ A0 ={ε} !={ } =Φ空集 A+ =AA* =A*A 6.句型:符号串x是从识别符号S推导出来的,x称为一个句型 句子:x仅由终结符号组成,仅含终结符号的句型是一个句子 短语:子树的末端(叶子)从左至右连成的串(包括整棵语法树) 简单子树:只含有单层分枝的子树 直接短语( 简单短语):由简单子树的叶子组成 句柄:最左边的直接短语(不一定含终结符) 素短语:至少含有一个终结符的短语,并且除它自身之外不再含任何更小的素短语最左素短语:最左边的素短语 短语:P(相对于T、E)、P+T(相对于E)、i(相对于P、F)、P+T+i(相对于E)直接短语:P、i 句柄:P (最左边的直接短语) 素短语:P+T 、i (至少含有一个终结符的短语)最左素短语:P+T 7.二义性文法:有两个不同的最左推导或有两个不同的最右推导或能产生两棵语法树 8.文法产生式正规式 规则1 A→xB B→y A = xy

《编译原理》练习题

《编译原理》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设G [S ]是一个文法,我们把能由文法的 (1) 推导出来的符号串α称为G 的一个句型。当句型α仅由 (2) 组成时 (即α∈V T * ),则将它称为G 产生的句子。 2.从某一给定的状态q 出发,仅经过若干条 (3) 的矢线所能达到的状态所组成的集合称为ε-CLOSURE(q)。 3.设G=(V N ,V T ,P,S)是一文法,我们说G 中的一个符号X ∈V N ∪V T 是有用的,是指X 至少出现在 (4) 的推导过程中,否则,就说X 是无用的。我们将不含形如A→A 的产生式和不含无用符号及无用产生式的文法称为 (5) 。 4.我们常采用形如 (class, value)的二元式作为一个单词的 (6) 。其中,class 是一个整数,用来指示该单词的 (7) ,value 则是单词之值。 5.一个文法G[S]可表示成形如 (8) 的四元式。其中V N ,V T ,P 均为非空的有限集,分别称为非终结符号集、终结符号集和产生式集, S ∈V N 为文法的开始符号。此外,将出现在各产生式左部和右部的一切符号所组成的集合称为 (9) ,记作V 。显然,V=V N ∪V T ,V N ∩V T =?。 6.通常,可通过两种途径来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其一是根据对语言中各类单词的某种描述或定义,用 (10) 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另外一种途径是所谓词法分析程序的 (11) 。 7.设G 为一文法,A→α是G 的一个产生式,如果α具有υA δ的形式,其中υ,δ不同时为ε,则称产生式A→α是 (12) 。若存在推导δυαA A * ??,则 称产生式A→α是 (13) 。 8.设M=(K,Σ,f,S 0,Z)为一DFA ,并设s 和t 是M 的两个不同状态,我们说状态s,t 为某一输入串w (14) ,是指从s,t 中之一出发,当扫视完w 之后到达M 的终态,但从其中的另一个状态出发,当扫视完同一个w 后而进入 (15) 。 9.把最右推导称为 (16) ,而把右句型称为 (17) 。 10.如果从状态转换图的初态出发,分别沿着一切可能的路径到达 (18) ,并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答案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在总体方差一定的条件下,样本单位数越多,则抽样平均误差越大(×) 4、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6、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7、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8、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 9、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 10、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c 的平均误差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C )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D )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 C )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 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B )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B)。 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 8、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 ,说明两变量之间( D ) A.不存在相关关系 B.相关程度很低 C.相关程度显著 D.完全相关 9、相关关系中,两个变量的关系是对等的,从而变量x 对变量y 的相关,同变量y 对变量x 的相关

编译原理复习整理(重点含答案)

1、给出下面语言的相应文法。L1={a n b n c i|n≥1,i≥0} 从n,i的不同取值来把L1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是anbn:A→aAb|ab后半部分是ci:B→Bc|ε所以整个文法G1[S]可以写为:G1(S):S→AB;A→aAb|ab;B→cB|ε 3、构造一个DFA,它接受 ={a,b}上所有包含ab的字符串。 (要求:先将正规式转化为NFA,再将NFA确定化,最小化)

4、对下面的文法G: E →TE ’ E ’→+E|ε T →FT ’ T ’→T|ε F →PF ’ F ’ →*F ’|ε P →(E)|a|b|∧ (1)证明这个文法是LL(1)的。 (2)构造它的预测分析表。 (1)FIRST(E)={(,a,b,^}FIRST(E')={+, ε}FIRST(T)={(,a,b,^}FIRST(T')={(,a,b,^,ε} FIRST(F)={(,a,b,^}FIRST(F')={*,ε}FIRST(P)={(,a,b,^}FOLLOW(E)={#,)} FOLLOW(E')={#,)}FOLLOW(T)={+,),#}FOLLOW(T')={+,),#}FOLLOW(F)={(,a,b,^,+,),#} FOLLOW(F')={(,a,b,^,+,),#}FOLLOW(P)={*,(,a,b,^,+,),#} (2)考虑下列产生式: '→+'→'→'→E E T T F F P E a b ||*|()|^||εεε FIRST(+E)∩FIRST(ε)={+}∩{ε}=φ FIRST(+E)∩FOLLOW(E')={+}∩{#,)}=φ FIRST(T)∩FIRST(ε)={(,a,b,^}∩{ε}=φ FIRST(T)∩FOLLOW(T')={(,a,b,^}∩{+,),#}=φ FIRST(*F')∩FIRST(ε)={*}∩{ε}=φ FIRST(*F')∩FOLLOW(F')={*}∩{(,a,b,^,+,),#}=φ

编译原理习题及答案(整理后)

第一章 1、将编译程序分成若干个“遍”是为了。 b.使程序的结构更加清晰 2、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 a.源程序b.目标语言 c.编译方法 3、变量应当。 c.既持有左值又持有右值 4、编译程序绝大多数时间花在上。 d.管理表格 5、不可能是目标代码。 d.中间代码 6、使用可以定义一个程序的意义。 a.语义规则 7、词法分析器的输入是。 b.源程序 8、中间代码生成时所遵循的是- 。 c.语义规则 9、编译程序是对。 d.高级语言的翻译 10、语法分析应遵循。 c.构词规则 二、多项选择题 1、编译程序各阶段的工作都涉及到。 b.表格管理c.出错处理 2、编译程序工作时,通常有阶段。 a.词法分析b.语法分析c.中间代码生成e.目标代码生成 三、填空题 1、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目标程序。 2、编译过程通常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3、编译程序工作过程中,第一段输入是源程序,最后阶段的输出为标代码生成程序。 4、编译程序是指将源程序程序翻译成目标语言程序的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 1、文法G:S→xSx|y所识别的语言是。 a. xyx b. (xyx)* c. x n yx n(n≥0) d. x*yx* 2、文法G描述的语言L(G)是指。 a. L(G)={α|S+?α , α∈V T*} b. L(G)={α|S*?α, α∈V T*} c. L(G)={α|S*?α,α∈(V T∪V N*)} d. L(G)={α|S+?α, α∈(V T∪V N*)} 3、有限状态自动机能识别。 a. 上下文无关文法 b. 上下文有关文法 c.正规文法 d. 短语文法 4、设G为算符优先文法,G的任意终结符对a、b有以下关系成立。 a. 若f(a)>g(b),则a>b b.若f(a)

2013年9月份考试统计学第三次作业

2013年9月份考试统计学第三次作业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______ 若变量与y 之间为完全正相关,则相关系数r= ______ ;若x 与y 之间为完全负相关,则r = ______ ;若x 与y 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则r= ______ 。 2. 数列中各项指标值都反映事物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或绝对水平的是______ 。 3. 因素分析法的基础是 ______ 。 4. 统计学的三个源流为德国的 ______ ,英国的 ______ ,法国的 ______ 。 5.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 ______ 、进行调查的一种 ______ 调查。 6.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 ______ 和 ______ 两种。 7. ______ 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步。 8. 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通常有 ______ 和 ______ 两种。 9. 统计表一般由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10. 已知一组数据的均值为150,离散系数为0.3,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为 ______ 。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0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 1. 类型抽样 2. 统计分析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 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y )与该商品的价格 ( x )有关。现对给定时期内的价格与需求量的进行观察,得到如下一组数 据:要求:(1)计算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2)拟合需求量对价格的回归直线,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含义;(3)计算判定系数合估计标准误差,分析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 2. 某企业某种产品的有关数据如下: 要求:(1)将表中空格数字填上;(2)计算该企业铲平的年平均增长量;(3)按水平法计算产品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30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 1. 简述相关分析的内容。

编译原理知识点汇总

编译原理的复习提纲 1.编译原理=形式语言+编译技术 2.汇编程序: 把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 3.编译程序: 把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等价的低级语言程序 4.解释执行方式: 解释程序,逐个语句地模拟执行 翻译执行方式: 翻译程序,把程序设计语言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目标程序 5.计算机程序的编译过程类似,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 词法分析的任务: 扫描源程序的字符串,识别出的最小的语法单位(标识符或无正负号数等) 语法分析是: 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的,语法分析不考虑语义。语法分析读入词法分析程序识别出的符号,根据给定的语法规则,识别出各个语法结构。 语义分析的任务是检查程序语义的正确性,解释程序结构的含义,语义分析包括检查变量是否有定义,变量在使用前是否具有值,数值是否溢出等。

语法分析完成之后,编译程序通常就依据语言的语义规则,利用语法制导技术把源程序翻译成某种中间代码。所谓中间代码是一种定义明确、便于处理、独立于计算机硬件的记号系统,可以认为是一种抽象机的程序 代码优化的主要任务是对前一阶段产生的中间代码进行等价变换,以便产生速度快、空间小的目标代码 编译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目标代码生成,其主要任务是把中间代码翻译成特定的机器指令或汇编程序 编译程序结构包括五个基本功能模块和两个辅助模块 6.编译划分成前端和后端。 编译前端的工作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编译前端只依赖于源程序,独立于目标计算机。前端进行分析 编译后端的工作主要是目标代码的生成和优化后端进行综合。独立于源程序,完全依赖于目标机器和中间代码。 把编译程序分为前端和后端的优点是: 可以优化配置不同的编译程序组合,实现编译重用,保持语言与机器的独立性。 7.汇编器把汇编语言代码翻译成一个特定的机器指令序列 第二章 1.符号,字母表,符号串,符号串的长度计算P18,子符号串的含义,符号串的简单运算XY,Xn, 2.符号串集合的概念,符号串集合的乘积运算,方幂运算,闭包与正闭包的概念P19,P20A0 ={ε} 3.重写规则,简称规则。非xx(V

编译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 章 1、编译过程包括哪几个主要阶段及每个 阶段的功能。 答案:编译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优化、目标代码生成5 个阶段。词法分析的功能是对输入的高级语言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识别其中的单词符号,确定它们的种类,交给语法分析器,即把字符串形式的源程序分解为单词符号串形式。语法分析的功能是在词法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的语法规则,对程序进行语法分析,识别构成程序的各类语法范畴及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并把这种层次关系表达成语法树的形式。词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的功能是在语法分析的基础上,对程序进行语义分析,“理解”其含义,产生出表达程序语义的内部表达形式(中间代码)。优化的功能是按照等价变换的原则,对语义分析器产生的中间代码序列进行等价变换,删除其中多余的操作,对耗时耗空间的代码进行优化,以期最后得到高效的可执行代码。目标代码生成的功能是把优化后的中间代码变换成机器指令代码,得到可在目标机器上执行的机器语言程序。 第2 章 1、写一上下文无关文法G,它能产生配 对的圆括号串(如:(),(()),()(())等,甚至 包括0 对括号) 文法为:S→(L)|LS|L L→S| ε 2 、已知文法G :E→E+T|E-T|T T→T*F|T/F|F F→(E) |i (1)给出i+i*i,i*(i-i)的最左推导,最右推导以及语法树。 (2)i-i+i 哪个算符优先。 【解答】 (1)最左推导:E?E+T?T+T? F+T ? i+T ? i+T*F ? i+F*F ?i+i*F ?i+i*i E?T?T*F? F*F ? i*F ? i*(E) ? i*(E-T) ? i*(T-T) ? i*(F-T) ? i*(i-T) ? i*(i-F) ?i*(i-i) 最右推导:E?E+T?E+T*F? E+T*i ? E+F*i ? E+i*i ? T+i*i ? F+i*i ? i+i*i E?T?T*F? T*(E) ? T*(E-T) ? T*(E-F) ? T*(E-i) ? T*(T-i) ? T*(F-i) ?T*(i-i) ? F*(i-i) ?i*(i-i) i+i*i 以及i*(i-i)的语法树如下所示: (2)i-i+i 的语法树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的语法树可知:“-”的位置位 于“+”的下层,也就是前面两个i 先进 行“-”运算,再与后面的i 进行“+” 运算,所以“-”的优先级高于“+”的 优先级。 3 、文法G: E→ET+|T T→TF*|F F→FP↑|P P→E|i (1)试证明符号串TET+*i↑是G 的一 个句型(要求画出语法树). (2)写出该句型的所有短语,直接短语和句柄. 【解答】(1)采用最右推导: E?T?F? FP↑? Fi↑? Pi↑? Ei↑ ? Ti↑? TF*i↑? TP*i↑? TE*i↑? TET+*i↑ 语法树如下图所示。 从文法G 的起始符号出发,能够推导 出符号串TET+*i↑,所以给定符号串是文法G的句型。 (2) 该句型的短语有: ET+,TET+*,i ,TET+*i↑ 直接短语有:ET+, i 句柄是:ET+ 4、已知文法G:S→iSeS|iS|i ,该文法 是二义文法吗?为什么? 【解答】该文法是二义文法。 因为对于句子iiiei 存在两种不同的最 左推导: 第 1 种推导:S? iSeS? iiSeS? iiieS? iiiei 第2种推导:S?iS?iiSeS?iiieS?iiiei 第3 章 1、用正规式描述下列正规集: (1)C 语言的十六进制整数; (2)以ex 开始或以ex 结束的所有小写字母构成的符号串; (3)十进制的偶数。 【解答】 (1)C 语言十六进制整数以0x 或者0X 开头,所以一般形式应该为(+|-|ε) (0x|0X)AA*,其中前面括号表示符号, 可以有正号、负号,也可以省略(用ε表示)默认是正数,A 表示有资格出现在十六进制整数数位上的数字,AA*表示一位或者多位(一个或者多个数字的

第三次社会统计学作业

第三次社会统计学作业:参数估计 的初婚年龄的置信区间。(已知t 0.05(21) =1.721、t 0.05(20) =1.725、t 0.025(21) =2.080、t 0.025(20) =2.086)。 2.某工厂妇女从事家务劳动时间服从正态分布N (μ,2 66.0)。根据36人的随机抽样调查,每天平均从事家务劳 3.根据某地100户的随机抽查,其中有60户拥有电冰箱,求该地区拥有电冰箱成数P 的置信区间(置信度为0.95)。 4.某企业有职工1385人,现从中随机抽出50人调查其工资收入情况如下: 试以0.95的置信度估计该企业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收入所在范围。 5.某食品公司所生产的牛肉干中,随机抽7盒,称得各盒重量如下:9.6、10.2、9.8、10.0、10.4、9.8、10.2。如牛肉干盒重量近似于正态分布,求置信水平为95%的情况下,牛肉干盒平均重量的置信区间是多少? 6.从某校随机地抽取81名女学生,测得平均身高为163厘米,标准差为6.0厘米,试求该校女生平均身高95%的置信区间。 7.如果认为该市农民工参保率是35%,若要求在95%的置信水平上保证这一比例的估计误差不超过6%,试问调查的样本容量应该有多大? 8.若某一居民小区中住房拥有者的比例近似0.75,那么建立总宽度为0.03 的95%的置信区间,需要多大样本?若住房拥有者的比例改为0. 5,那么建立总宽度为0.03 的95%的置信区间,又需要多大样本? 101}≥0.95,问样本容量n 至少应取多大? 10.为研究睡眠对记忆的影响,在两种条件下对人群进行了试验。(1)在早7点放电影,被测者晚上睡眠正常,第二天晚上就电影的50项内容进行测试;(2)在早7点放电影,被测者白天情况正常,同一天晚7点就电影的50项内容进 =3.24,n2=15。假定两种条件下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试求μ1―μ2的95%的置信区间。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 (第五~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5、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6、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9、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 c的平均误差程度(√)。 10、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1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12、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C)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编译原理中重点整理

1.翻译程序:将某一种语言(源语言)程序转换为与其逻辑上等价的另一种语言(目标语言) 程序。 编译程序:源语言为高级语言,目标语言为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的翻译程序。 汇编程序:源语言为汇编语言,目标语言为机器语言的翻译程序。 解释程序:源语言程序作为输入,但不产生目标程序,而是边解释边执行源程序本身。 2.解释器与编译器的主要区别在于:运行目标程序时的控制权在解释器而不在目标程序。 3.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可划分五个阶段: ①词法分析:从左到右一个字符一个字符的读入源程序,对构成源程序的字符串进行扫描 和分解,从而识别出一个个单词(也称单词符号或简称符号) ②语法分析: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将单词序列分解成各类语法短语,如“程序”,“语句”, “表达式”等等 ③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语义分析是在语法分析程序确定出语法短语后,审查有无语义 错误,并为代码生成阶段收集类型信息。完成语法分析和语义 处理工作后,编译程序将源程序变成一种内部表示形式,这种 内部表示形式叫做中间语言或称中间代码,它是一种结构简单、 含义明确的记号系统。 ④代码优化:为了使生成的目标代码更为高效,可以对产生的中间代码进行变换或进行改造, 这就是代码的优化。 ⑤目标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阶段的任务就是是把中间代码变换成特定机器上的绝对指令 代码或可重定位的指令代码或汇编指令代码。 4.前端(Front-End)——与目标机无关的部分 后端(Back-End )——与目标机有关的部分 5.编译系统:编译程序与运行系统合称编译系统 6.遍:对源程序或源程序的中间结果从头到尾扫描一次,并做有关的加工处理,生成新的中 间结果或目标程序。 7.文法是一个四元组:G[S]=(VN, VT, P, S) VN:非终结符集合; VT :终结符集合; P :产生式集合(α→β或α∷=β); S :开始符号(或称根符号,识别符号)。 若S ->α,α∈V*,则称α为文法G的句型 若S ->α,α,α∈VT*,则称α为文法G的句子 语言是所有句子构成的集合,它是所有终结符号串所组成的集合VT*的子集,即L(G) VT* 8.0型文法又叫短语文法,它所确定的语言称为0型语言。 1型文法,上下文敏感文法或上下文有关文法。 2型文法,上下文无关文法 3型文法线性文法、正则文法或正规文法 规范(最右)推导即任何一步α->β都是对α中的最右非终结符进行替换的,规范(最左)归约文法可唯一地确定一个语言 子树与短语:在句型所对应的语法树中,若某些符号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组成某棵子树的末端结点,那么由这些末端结点所组成的符号串是相对于子树根结点的短语。 原则上语法树有多少棵子树,就有多少个短语。

编译原理一些习题答案

第2章形式语言基础 2.2 设有文法G[N]: N -> D | ND D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G[N]定义的语言是什么? (2)给出句子0123和268的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 解答: (1)L(G[N])={(0|1|2|3|4|5|6|7|8|9)+} 或L(G[N])={α| α为可带前导0的正整数} (2) 0123的最左推导:N ? ND ? NDD ? NDDD ? DDDD ? 0DDD ? 01DD ? 012D ? 0123 0123的最右推导:N ? ND ? N3 ? ND3 ? N23 ? ND23 ? N123 ? D123 ? 0123 268的最左推导:N ? ND ? NDD ? DDD ? 2DDD ? 26D ? 268 268的最右推导:N ? ND ? N8 ? ND8 ? N68 ? D68 ? 268 2.4 写一个文法,使其语言是奇数的集合,且每个奇数不以0开头。 解答: 首先分析题意,本题是希望构造一个文法,由它产生的句子是奇数,并且不以0开头,也就是说它的每个句子都是以1、3、5、7、9中的某个数结尾。如果数字只有一位,则1、3、5、7、9就满足要求,如果有多位,则要求第1位不能是0,而中间有多少位,每位是什么数字(必须是数字)则没什么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个文法分3部分来完成。分别用3个非终结符来产生句子的第1位、中间部分和最后一位。引入几个非终结符,其中,一个用作产生句子的开头,可以是1-9之间的数,不包括0,一个用来产生句子的结尾,为奇数,另一个则用来产生以非0整数开头后面跟任意多个数字的数字串,进行分解之后,这个文法就很好写了。 N -> 1 | 3 | 5 | 7 | 9 | BN B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B0 2.7 下面文法生成的语言是什么? G1: S->AB A->aA| εB->bc|bBc G2: S->aA|a A->aS 解答: B ? bc B ? bBc? bbcc B ? bBc? bbBcc ? bbbccc …… A ?ε A ? aA ? a A ? aA ? aaA ? aa …… ∴S ? AB ? a m b n c n , 其中m≥0,n≥1即L(G1)={ a m b n c n | m≥0,n≥1} S ? a S ? aA ? aaS ? aaa S ? aA ? aaS ? aaaA ?aaaaS ? aaaaa …… ∴S ? a2n+1 , 其中n≥0 即L(G2)={ a2n+1 | n≥0} 2.11 已知文法G[S]: S->(AS)|(b) A->(SaA)|(a) 请找出符号串(a)和(A((SaA)(b)))的短语、简单短语和句柄。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 主词 和 宾词 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 总标题 、 横行标题 、 纵栏标题 和 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 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正 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负 相关。 12、按指标所反映的数量性质不同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属于 数量 指标;单位成本属于 质量 指标。 13、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 二、判断题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计算题) (将计算过程和结果写在每个题目的后面,也可以手写 拍成照片上传) 计算题(共计10题,每题2分) 1、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 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 解:(1)40名工人加工零件数次数分配表为: (2)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 27.517.5%32.520%37.522.5%42.525%47.515% 37.5 f x x f =? =?+?+?+?+?=∑∑(件) 答: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为37.5件

2、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答: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价格为36元 3、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试问该农产品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比较高。 解:甲市场平均价格 375.145.55 .15.14.18.22.12.15.18.22.1==++++==∑∑x m m x (元/公斤) 250.2350.5450.336 f x x f ==?+?+?=∑∑(元)

乙市场平均价格 325.14 3 .511215.114.122.1==++?+?+?= =∑∑f xf x (元/公斤) 4、某企业生产一批零件,随机重复抽取400只做使用寿命试验。测试结果平均寿命为5000小时,样本标准差为300小时,400只中发现10只不合格。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和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 解:(1)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 15 x μ= = =小时 2)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 0.78%x μ=== 5、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一批产品中的200件作为样本,其中合格品为195件。要求: (1)计算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 (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合格品率进行区间估计。 解: (1)195 97.5%200 p = = 0.011p μ= == 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 0.011p 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