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途径
南充旅游调研报告

南充旅游调研报告南充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巴蜀交汇地带,素有“川东门户”之称。
南充市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层出不穷,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本次旅游调研围绕南充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状况展开,旨在深入了解南充市旅游业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南充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南充市旅游资源概况南充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有嘉陵江、大渡河、漫山遍野的竹海等自然风景区,以及独特的人文景观,如世界上最大的石刻造像,独具特色的古民居等。
这些资源为南充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二、南充市旅游业现状分析1. 旅游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南充市旅游业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持续提升。
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不断上升,尤其是老年游客和自由行游客的增长较为明显。
2. 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南充市的旅游服务业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部分景区的旅游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此外,一些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也需要加强。
3. 旅游产品创新发展慢:南充市的旅游产品相对单一,大多数是传统的景区游览和观光旅游。
需要更多的创意和特色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如开展农家乐、农旅结合、体验式旅游等。
三、南充市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挑战1. 缺乏旅游品牌建设:南充市的旅游品牌还未形成,市场影响力有限。
在旅游营销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提升南充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起市场竞争力。
2. 旅游资源保护不力:一些景区和景点的保护工作不到位,存在环境污染、破坏、开发过度等问题。
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监管,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和开发。
3. 旅游服务质量待提高:南充市的旅游服务业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南充市旅游业发展对策和建议1. 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南充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四川南充如何搞好旅游开发

2008年中国易学与建筑高峰论坛在千年古城江苏常州举行,7月20日,本人在与到会的300多名易学与风水专家学者一起考察了常州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春秋淹城古迹时,遇到了中国河洛易经学院高级预测大师、勘兴教授,四川南充市道教协会秘书长冯柏龙先生,在听了他对春秋淹城的风水布局的独到精辟的见解之后,随即向他提出作为一位四川的风水大师和易学专家,如何对自己家乡的文化遗产及旅游业如何发展时,他作出了生动和详细的发言,引起了所有专家的一致好评.论道教文化与南充的旅游开发四川南充市道教协会秘书长冯伯龙教授中国本土的道教文化,具有典型的东方人文色彩。
道教文化崇尚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重道贵生,天人合一。
其中的人生追求、生活方式、健身秘诀等理念和实践,对现代人群产生了越来越强大的吸引力,给开发道教文化旅游带来希望和契机。
川北南充,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丰厚。
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南充现已开放的七处道教宫观日新月异,道教文化引人瞩目,道教资源日益雄厚。
随着南充成功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因地制宜,调整结构,优化资源,发挥道教文化优势,促进南充旅游事业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发挥本土资源优势,打造道教旅游品牌道教旅游景区的资源与文化特色很适合现代旅游者的胃口。
现代都市人大多承受着竞争激烈、节奏紧张的城市生活压力,加之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渴望到清新幽静的大自然中休憩身心、怡乐山水,正好为道教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动力。
开发道教文化的生态旅游,应以道教理念的“道”为出发点,以道教科学、道教修行、道教科仪以及饮食健身、风俗节日等为面,以南充的道教名山宫观胜地为线,形成点、线、面相互结合的人文自然旅游景观。
只要进一步把南充道教文化底蕴及其倡导的健身延年理念结合起来,建立生态文明。
开发洞天福地宫观,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使其具有独特魅力,就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为其倾倒。
老君山是南充的道教名山,在唐朝开元年间即开始建道观,且位于顺庆区芦溪镇,离南充市仅20公里,交通方便,潜力巨大。
四川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075经济智库四川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文化旅游的概念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以感知、了解人类文化的具体内容为目的的行为过程。
我国文化旅游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1)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2)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3)以本地居民习俗、节日庆典、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4)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
在我国,要想将我国旅游业发展壮大,发展文化旅游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四川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四川旅游资源。
据统计,四川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各1个,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拥有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和被誉为道教发祥地的青城山;拥有 46个省级和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数量位居国内第一;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处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8处,在西部地区位居前列;拥有省级各类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共计63座。
王建墓、刘备墓与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与著名历史人物有密切关系;自贡是“恐龙之乡”, 为恐龙化石集中产地;卧龙自然保护区因大熊猫而为世界注目;成都青羊宫花会、凉山彝族火把节、川西北藏族转山会等,都是民俗旅游的重点。
四川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据了解,四川的文化旅游产品,除为数极少的在依据祖先留下的信息得到开发外,更多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合适开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如历史文化中的三国历史文化游,这原本能够是极具潜力的旅游项目,但经营者只是简单地把几个历史上与三国有关的城市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旅游路线,并未深度挖掘其背景故事,且分布散乱,旅途舟车劳顿,游客只能走马观花。
这也侧面反映出在四川,面向社会大众的文化艺术活动与旅游之间相互独立,并没有发生太多联系。
造成四川文化旅游现状的原因。
四川文化旅游产品大多由静态的建筑遗产构成,而人文资源明显开发不足;文化旅游资源的管理体制僵硬,理念保守落后,不适合当代社会对文化遗产传播、展示之使命的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旅游意识不强而地方保护主义意识浓厚;四川发展旅游更为重视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宣传口号流于形式,不能激发外地游客入川的主动性,相对忽视对外宣传煽动游客的重要性。
加快南充市旅游业发展的途径思考

加快南充市旅游业发展的途径思考摘要:“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全省新五大旅游区建设、三国文化及红色旅游环线开发及灾后重建的大好机遇,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地将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
本文基于南充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自身发展所具备的优势,依据南充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快南充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南充市;旅游业;现状;优势;途径“十二五”时期是南充加快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也是南充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加快南充市旅游业发展,对于贯彻落实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和山水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及将南充打造成为全国旅游目的地城市,促进南充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南充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十二五”时期是南充加快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也是南充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加快南充市旅游业发展,对于贯彻落实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和山水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及将南充打造成为全国旅游目的地城市,促进南充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旅游产业高起点发展“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
在国家旅游局及四川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高质量地编制了《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并抓住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的契机,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实现了旅游产业高起点起步。
(2)旅游景区高水平建设“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市以创a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完善设施为重点,旅游景区高水平建设,并取得长足进展。
浅析嘉陵江(南充段)乡村旅游规划的发展策略

嘉 陵江 ( 南充段 )乡村旅 游 开发 的现 状 嘉陵江 ( 南 充 段 )沿 线 乡 村 资 源 丰 富 , 生态 环 境 良好 ,农 一、来自3 . 双龙 桥 村
6 . 青林 村 开 发 思 路 :青 林 村 以 千 亩 橙 园 为 依 托 , 孕 育 出 了果 州 之
乡 村旅 游 发展 的初 级 阶 段 ,政府 主 导 是必 然选 择 。政府 主 导 行 为必 须 建立 在对 乡 村旅 游 开 发特 征 的深 刻理 解 基础 上 ,寻 找 当
前 亟待 解 决 的 问题 ,明确 目标 ,持 续优 化 ,才 能 真 正推 动乡 村旅 源 —— 沧 桑橙 园 、省 级 文物 保护 单 位—— 红 旗农 庄 等一 批独 具 特 色 的青 青青 林 景点 。 游 的可 持续 开发 与发 展 。
2 . 项 目带动
依 托 其 生态 的环 境 、绿 色 的食 品 ,融 入 休 闲 运 动 、养 生 度 形 象定 位 :果 州之源 ,江 畔青 林 。
7 . 风 垭 山
嘉 陵江 ( 南充 段 ) 乡村旅 游 的 发展 要 实施 项 目带 动 战略 ,通 假 、 医疗保 健 等 内容 ,开展老 年休 闲运 动旅 游 。
・
文化 综 合 ・
大 众 文 艺
浅析嘉陵江 ( 南充段 ) 乡村旅 贼 I J 的发展策略
李巧 玲 ( 南 充职 业技 术 学院 四 川 南充 6 3 7 0 0 0 )
摘要 :本 文通过 对嘉陵 江 ( 南充段 )乡村旅 游资 源发展现 状 ,
笔 者 对 南 充 乡村 旅 游 资 源 的 进 行 了 实地 调 查 ,提 出 自 己的 开 发 思 路 和
南充市Y镇旅游扶贫SWOT分析及对策初探

南充市Y镇旅游扶贫SWOT分析及对策初探南充市Y镇是一个山区乡镇,旅游资源丰富,但因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导致旅游业发展受到制约,同时当地贫困问题也比较突出。
因此,通过旅游扶贫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对南充市Y 镇旅游扶贫SWOT分析及对策进行初探。
一、SWOT分析(一)优势1.丰富的旅游资源:南充市Y镇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有着优美的山水景观、独特的民俗文化等。
这些资源可以为当地旅游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2.独特的文化遗产:南充市Y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独特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这些都是可以吸引更多游客的特色文化资源。
3.良好的生态环境:南充市Y镇的生态环境优美,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劣势1.交通不便:南充市Y镇地处偏远山区,基础交通设施差,道路狭窄、陡峭,交通不便,这大大限制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基础设施不完善:南充市Y镇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缺乏防火、安全保障等建设,这会影响到游客的安全和旅游的体验。
(三)机会1.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对于旅游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这为南充市Y镇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2.消费升级:随着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南充市Y镇可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提高旅游消费的水平。
(四)威胁1.竞争压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个地方都纷纷投资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南充市Y 镇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2.自然灾害:南充市Y镇位于山区,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的频率也相对较高,这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二、对策(一)提高交通便利度南充市Y镇要发展旅游业,必须先要提高交通便利度,这是发展的关键。
可以通过修路、扩建公路等方式,改善当地道路交通条件,提升游客前来的便利度。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南充市Y镇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旅游中心区域或者景点附近投资建设旅游配套设施,例如公共厕所、停车场、医疗设施、消防设施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对南充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南充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对南充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多元化休假制度日渐完善以及旅游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我国旅游市场正经历着结构性升级,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退出市场垄断地位,代表现代旅游价值取向的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当今旅游市场新的热点。
新形势下如何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南充旅游业再上台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南充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
南充市的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最早是以城乡结合部出现的农家乐为主,其中以顺庆城郊西山附近的农家乐为甚。
90年代初,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日益增长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乡村旅游逐渐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南充城区周边自发兴盛起来。
进入2000年后,特别是实行“黄金周”长假制度后,南充市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在城镇(包括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周边形成了乡村旅游度假带。
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7个、示范村15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5个、示范村44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53家,其中四星级乡村酒店7家。
近3年来,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2011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3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3.4%;乡村旅游总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21.2%,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启动了8个乡村旅游A级景区创建工作。
目前南充市的乡村旅游在发展类型上大致可分为五种:一是城市依托型。
主要是依托城市周边的客源市场,利用农村、庭园的自然生态和乡村文化,从吃、游、娱等方面满足城镇居民休闲度假需求。
二是农业观光型。
主要以特色农业、农村风貌、生产生活场景为吸引物,满足游客学习农业科技知识、观赏乡村风貌、体验乡村生活的需求。
三是民俗特色型。
主要以村镇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乡风民俗、宗教信仰为特色。
四是康复保健型。
主要以康体疗养、健康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五是景区承接型。
四川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四川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一、引言四川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这里盛产各种各样的民族和民俗文化,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本文将探讨四川民俗文化的独特之处,并研究其在旅游开发中的潜力。
二、四川的民俗文化1. 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四川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自然风光。
其地形山峦起伏,河流密布,气候温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与此同时,四川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2. 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四川是中国境内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有近40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居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和习惯等方面的文化特点。
其中,著名的少数民族有藏族、羌族、彝族、苗族等。
他们的民族音乐、舞蹈、手工艺等都具有很高的表演和观赏性。
3.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四川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拥有大批历史古迹、文化遗址和历史建筑等。
例如,乐山大佛、峨眉山、武侯祠等都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名片。
而四川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四川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1.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中心,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
各地方政府积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投资兴建了一批民俗村、民俗园等旅游项目。
例如,九寨沟、黄龙等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
2. 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特色四川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人们可以品味当地风味小吃、欣赏民间艺术表演、参与传统庆典活动,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四川的民俗文化。
3. 民俗文化旅游的局限性目前,四川民俗文化旅游虽然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的旅游景区过于商业化,缺乏真正的民俗文化体验;有些地方过分追求外部效益,破坏了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四、四川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1. 政府的支持与规划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视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途径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国游客消费的热点,民俗旅游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
文章以南充民俗文化为主线,分析了现有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据此提出一些有助于南充民俗旅游发展的开发途径,为南充今后的旅游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标签: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途径
南充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汇聚成了一座民俗文化宝藏,其所具备的民俗旅游资源数不胜数,在现如今民俗旅游的潮流中,南充必须为自己的民俗旅游资源做出一些开发和创新的改变。
本文根据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基础及现状,总结出几种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并根据南充民俗旅游现状做出创新的想法。
一、南充民俗旅游资源概况
南充民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具有区域性、艺术性、娱乐性和知识性。
南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质量和密集度在全省名列前茅。
南充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地方生活气息浓郁的民俗文化和民间传统文化,如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四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饮誉中外。
南充的歌舞剧《嘉水绸韵》、《蜀嫁》等,折子戏《装盒盘官》、《八件衣》等,木偶舞蹈《千里共婵娟》、民俗歌舞《川北婚嫁》、《坐歌堂》,戏曲音乐剧《锦娘》从多个侧面传承和再现了川北的民俗文化风情。
此外,南充的篆刻、竹编等民间艺术和李淳风、袁天罡、纪信、张献忠、杨贵妃等民间传说也都各具特色,令人着迷。
二、南充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近年来,南充开始着手对南充当地民俗旅游的开发,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之前几年的开发无疑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从开发现状整体来说,南充的民俗文化旅游离发展成熟还很远,多属浅层次的开发,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问题:(1)产品开发较庸俗,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南充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民间艺术品的种类也很丰富,但是大多数民间艺术品都是从过去存留下来的传统艺术品,同时,大批量生产的劣质民间艺术品拉低了南充民俗旅游的古老韵味文化内涵挖掘补不深。
(2)民俗旅游资源缺乏创意。
现在商家只生产和售卖南充最有名的小工艺品,没有创新意识,无法对现有资源进行革新。
这样缺乏创新的旅游资源市场造成了南充民俗旅游无法吸引喜欢尝鲜的游客群体,只有固定的游客群体。
(3)民俗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南充的特色旅游商品,如六合丝纺、竹编工艺品系列、张飞牛肉和尚好桑茶等都是深受游客欢迎的,但由于人们的商品意识不浓,使得很多商品鲜为人知,外加现在的民俗旅游商品大多雷同,大体上都是几样工艺品的组合,缺乏特色,影响了旅游业收入的增长。
三、南充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途径的建议
由于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现在南充对民俗旅游的开发是相当必要的,就现有问题来看,我想提出几条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途径,为南充以后的民俗旅游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一)充分挖掘民俗旅游资源文化特色
特色是民俗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命。
南充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旅游资源,需要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打造不同民俗旅游项目的核心特色。
使旅游者的参与方式由静态的观赏,向动态的亲身体验转化,让旅游经营者也由模型展示,向表演解释方向转化。
南充可以以原生的传统民居、服饰、饮食、礼仪、节令、生产、游艺等民俗为基础,选择部分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形式组合包装为民俗旅游产品。
(二)丰富民俗旅游产品形式
开发独具地方特色的土特商品型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民俗旅游产品形式。
南充目前尚没有主题公园类型的民俗旅游产品,如果要丰富旅游产品形式,可以把主题公园的开发当做第一步。
(三)建造民俗旅游特色公园
南充市作为民俗旅游文化丰富多彩的城市,其本身岁月的沉淀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在悠久的历史资源前提下,建造南充民俗旅游特色公园,是目前可以开发的较好途径。
(四)定期举办南充民俗旅游博览会
与动态性、参与性强的民俗村、民俗节庆等形式相比,民俗博览会是一种静态展示民俗文化的形式。
因此,民俗博览会与旅游联姻之后,需要突破传统博物馆的收藏性单一功能,遵循市场导向的经营原则,与其他文化设施结合开发,开展多种多样的娱乐教育活动。
同时还要运用现代电子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游客营造出更多的仿真、动画效果,增加博物馆旅游的娱乐性与趣味性。
就像世博会一样,南充可以效仿前者,定期举办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博览会,在博览会上设置具有南充民俗特色的展品及特色表演,并且在其基础上做出创新意义的展品,表现出南充民俗旅游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
(五)在景点周边开设主题酒店
在各景点周边开设主题酒店,让游客即使在酒店也能感受到当地民俗旅游的特色,并吸引游客去景点观光。
(六)设立亲子民俗体验项目
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农村体验南充民俗,自己动手做饭洗衣服等,并设立奖
项,家庭与家庭可以形成一个竞争的关系,在竞争中体验南充的特色民俗旅游,同时也可以拉动南充民俗旅游经济。
参考文献:
[1] 罗曼. 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J]. 神州,2014
[2] 王峰. 新世纪以来中国民俗旅游研究现状分析一基于CSSCI民族学与文化学和人文经济地理的期刊研究[D]. 广西:广西师范学院,2013
[3] 孟秋莉. 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J]. 文教资料,2013
[4] 甘秋霞. 特质文化铸就品牌效应——略论南充民间文化与旅游经济开发[M].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4-67
[5] 田里. 论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 人文地理,199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