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关山月》教案

合集下载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关山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关山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关山月》教案一. 教材分析《关山月》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广东音乐,它以豪放的气质、激昂的旋律,展现了关山月的壮丽景象。

本节课通过学习《关山月》,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部分广东音乐,对广东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乐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欣赏能力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感受乐曲,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关山月》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培养学生对广东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关山月》的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

2.难点:理解乐曲的情感内涵,能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奏或播放示范音频,引导学生跟学。

3.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奏等方式,体验乐曲情感。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关山月》乐谱、音响设备、多媒体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音乐教材、练习本、乐器(如有条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关山月》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广东音乐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奏或播放《关山月》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学《关山月》的旋律,讲解乐曲的节奏和技巧。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表演,检验他们对乐曲的掌握程度。

其他学生给予掌声鼓励。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乐曲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同时,教师可播放其他广东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对比。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曲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关山月-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关山月-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关山月-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标如下:1.学习并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产生背景、演奏技法以及音乐特点;2.学习并掌握《关山月》的乐曲结构和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3.练习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关山月》的曲式、旋律、节奏等基础知识,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表达和演奏能力;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该曲品味,理解其中的情感和表现手法,并通过演奏表现出来。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1. 音乐背景介绍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产生和历史背景。

2. 特点分析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

3. 乐曲解析介绍《关山月》的曲式、节奏、旋律以及表现手法。

4. 学习演奏通过老师演奏示范,让学生掌握演奏技巧、气息掌握等方面的诀窍。

5. 学生表演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演奏该曲,并尝试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6. 互动交流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升音乐品味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使用如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产生和历史背景。

2.演示法:通过老师演奏示范和教学演奏技巧,让学生掌握该曲的演奏技巧。

3.听辨法:让学生通过对小提琴演奏的感受,增强音乐欣赏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主要使用如下方式进行学生的教学评估:1.老师的个人观察,包括学生的表演情况、表现能力及反馈等方面;2.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性、表现能力及与他人的互动沟通等方面。

六、教学建议1.体验感更重要:作为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让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尝试感受传统音乐带来的情感;2.创新思路:在学习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新的想法与方法,从而挖掘更多的音乐表达方式;3.重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品味:带领学生学习了解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曲式结构以及表达手法,更需要让学生通过感受,进一步理解、吸收和领悟其中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关山月-人音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关山月-人音版
4.发展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学习与展示。
5.培养自主学习与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族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关山月》的旋律、节奏掌握:学生需要学会歌曲的主旋律,理解并运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关山月-人音版
一、教学内容
《关山月》为六年级下册音乐课程内容,选自人音版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欣赏》。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一是了解《关山月》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二是学唱《关山月》,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及演唱技巧;三是分析《关山月》的歌词,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四是通过欣赏和演唱《关山月》,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热爱。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提高音乐感知与欣赏能力,通过学习《关山月》,使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增强音乐审美体验。
2.培养音乐表现与创作能力,让学生在学唱《关山月》过程中,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能运用适当的演唱技巧进行表达。
3.增强文化理解与认同,通过分析《关山月》的歌词,使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家国情怀。
举例:《关山月》中的典型节奏如“X XX XX X”和“X·X XX X”,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进行练习,确保学生准确掌握。
(2)歌词的理解与情感表达:学生需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在演唱过程中进行恰当的情感表达。
举例:歌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其寓意,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改进措施:一是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讨论主题相关的参考资料,激发他们的兴趣;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关山月-语文版唐宋诗词鉴赏教案

关山月-语文版唐宋诗词鉴赏教案

关山月-语文版唐宋诗词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并理解《关山月》这首唐诗的背景和意境;2.学习并掌握本诗的韵律和表现技巧;3.分析本诗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4.开展诗歌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2.电子白板、PPT等多媒体设备;3.播放器和选中的《关山月》音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习过的唐宋诗词,激发学生对唐宋诗词的兴趣。

2. 欣赏音乐及赏析(20分钟)先让学生欣赏关山月的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接着请学生观察图片,从“彩云间,朝陌上,客舍青青柳色平”这一句开始,让学生逐一感受本诗的意境和韵律。

通过音乐和画面的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唐诗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3. 体验故事情节(15分钟)让学生尝试把唐诗《关山月》中的情节搬上舞台,安排几个学生扮演主人公,其他同学扮演众人,让其即兴表演唐诗中的情节,以达到感知情感的效果。

4. 分析诗歌的形式、主题和意境(15分钟)老师演绎一遍《关山月》,再让学生一起朗诵,跟随韵律划分出上下句和一定格律。

通过学生的理解来分析主人公的情感表达,最后聚焦于关山月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从音乐和意象上感受诗歌的悲壮和深沉。

5. 理解和解读诗歌(2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课堂上的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和修辞的手法,掌握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6. 探究有关得到诗歌中的表达,让学生感到它的神彩熠熠,对唐宋诗词印象加深,受益终身。

四、课堂作业1.自主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2.熟读背诵《关山月》一首诗歌。

五、教学总结通过对唐诗《关山月》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学生掌握了唐诗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技巧,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唐宋诗词的内涵和修辞手法,并深入领悟唐宋文学的精髓。

李白《关山月》教案.doc

李白《关山月》教案.doc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诗文。

2、体验古诗的“语言美”,培养诗歌的鉴赏审美能力。

3、积累古今以明月表相思的诗句。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熏陶感染诗中的“语言美”和艺术技巧,并产生热爱祖国古典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诗文。

2、弄清诗的艺术技巧,体验古诗的“语言美”,培养诗歌的鉴赏审美能力。

3、背诵诗歌,并产生热爱祖国古典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1、积累古今以明月表相思的诗句,并在表达中运用。

2、弄清诗的艺术技巧,体验古诗的“语言美”,培养诗歌的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设想】1、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文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2、安排1课时。

3、按照“读―悟―赏”的教学思路安排教学步骤。

【教学设计】一、创意境,激兴趣导入语: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宋文学是值得我们民族骄傲的,因为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创作达到了顶峰。

今天,我们说到古代文学中的唐宋文学时,常说--(生:唐诗宋词)。

对,常用唐诗宋词来概括。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笔重彩浓墨。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诗,一起来感受一下唐诗的艺术成就。

同学们知道,唐时诗坛产生了许多文学流派,谁能说说你知道的那时的诗坛文学流派?(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边塞诗派、)好,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

唐时诗坛确实流派纷呈,各有各的特色与风格。

今天我们学的是李白的《关山月》(边塞诗)。

二、通诗句,晓诗意诗是要读的,诗中的佳妙之处只有靠反复地诵读品味才能悟得。

(几生试读-听PPT吟读-生反复诵读-翻译)三、入诗境,想诗画1、整体感知背景:唐玄宗开元后期和天宝年间,唐王朝与外族不断爆发战争。

大学语文陆游关山月教案

大学语文陆游关山月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其爱国精神;掌握《关山月》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关山月》的主题思想;2. 把握《关山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体会陆游在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2. 理解《关山月》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陆游的生平及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陆游的诗歌为何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二、课文分析1. 朗读《关山月》,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分析《关山月》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3. 分析《关山月》的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三、讨论与赏析1.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如“关山月”、“朱门”、“戍楼”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比、象征、抒情等手法。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关山月》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引导学生思考:陆游的爱国情怀对我们有何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关山月》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提问:陆游的爱国情怀对我们有何启示?二、诗歌朗诵与赏析1. 学生分组朗诵《关山月》,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 讨论陆游的爱国情怀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2. 结合时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大业。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陆游的爱国情怀。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关山月》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关山月》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1课《关山月》教案

第1课《关山月》教案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交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个人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在诗词创作的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模仿原作的基础上,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意,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诗词。这说明他们在创作方面是有潜力的,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修辞手法运用不够熟练等。因此,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理论介绍部分学生们听得有些吃力,可能是因为我对某些概念解释得不够通俗易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简化语言,用更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概念,以)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关山月》的创作背景和基本含义。《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描绘了边塞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战士的思乡之情。这首诗是……(解释其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关山月》的内容,探讨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中的意象使用和情感抒发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对仗和意象,我会通过图示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内涵,开展小组讨论,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关山月》教案
1.教学重点
-诗词朗读: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情感表达,理解诗词的韵律美。
-诗词理解:掌握诗词的基本意思,理解作者通过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诗词赏析:识别并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关山月》中的一个自然景象或情感表达。

第1课关山月(教案)

第1课关山月(教案)
3.学习古代边塞诗的特点,通过《关山月》体会边塞诗的雄浑、壮美风格。
4.探讨作者王昌龄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其诗歌中表达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结合课文注释,解析诗句中的生僻字词,增进对古汉语词语的认识和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1课关山月》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关山月》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首先,对于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学生们虽然能理解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在深入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方面,似乎还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其次,在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进行更多实例分析,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关山月》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如“月”字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每个小组将选取诗中的某几句进行朗读体验,感受诗的节奏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入解读了《关山月》,了解了边塞诗的风格特点和修辞手法,以及它在表达情感和意境上的独特之处。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于心,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欣赏和创作美妙的诗歌。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讨论。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关山月》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也能进行分析。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山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感受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明月是思念的眼,看着你也看着我。

古往今来以明月表相思的诗句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二、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天宝元年,供奉翰林。

受权贵谗毁,不久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

后因李璘被杀受到牵连,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漂泊困苦,客死当涂。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三、品味诗歌:
1、教师范读诗文,学生注意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4、探究交流。

(1)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描绘了怎样的边塞风光?
(2)中间四句,引用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5、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前四句表现形式:描写。

关键词: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

品味:苍凉雄浑,或情感寄托之物,或情感发酵之地。

(相关例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

”、“浮云游子意”……)
中间四句表现形式:议论,用典。

关键词:征战地、不见还。

品味:惨烈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是无尽的伤害。

(相关例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证战几人还?……)
后四句表现形式:描写。

关键词:戍客、思妇、高楼、叹息。

品味:此恨绵绵。

叹息的是戍客是妻子,是儿孙亦是亲娘,也是诗人。

(请你展开丰富想象:他们叹息的是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在古诗的背景上可以多做介绍,让学生们深刻感受这首古诗的意境与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