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关山月-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关山月-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关山月-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

2.学生能够掌握《关山月》的曲式特点和表现主题。

3.通过本次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感受到《关山月》的音乐表达风格。

2.学生能够领悟到《关山月》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关山月》的曲式特点。

2.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关山月》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2.《关山月》的音乐资源3.黑板和白板笔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古典音乐的特点和意义,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第二步:学习音乐基础概念•介绍音符、旋律、节奏等基础概念,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

第三步:学习《关山月》的曲式特点•介绍《关山月》的曲式特点,包括主题、副题、展开部分和回旋部分等。

第四步:听取《关山月》的音乐•放映《关山月》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其特有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第五步:学生互动探究•分组讨论:每组学生听取一遍《关山月》的音乐,针对其曲式特点分配任务,有一部分同学进行曲式图的标记,有一部分同学分析曲式变化所表达的情感等等。

•学生展示:每组学生报告他们的分析结果,进行互动讨论。

第六步:视听启发•播放《关山月》MV,即《花儿与少年》中宋茜演唱的版本,此版本对传统曲子进行了部分现代元素的添加。

第七步:教师评价和总结•认真听取各组同学的讨论结果,重点评价他们在分析曲式变化所表达的情感方面的表现。

同时对大家的一些问题作出解答,最后总结本次课学到的内容和收获。

教学扩展和延伸1.开展学生合唱或器乐演奏《关山月》。

2.学生自行收集研究其他古典乐曲并进行表演、比较分析等活动。

3.导引学生对其他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总结评价本次教学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辅以视听启发、互动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关山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关山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关山月》教案一. 教材分析《关山月》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广东音乐,它以豪放的气质、激昂的旋律,展现了关山月的壮丽景象。

本节课通过学习《关山月》,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部分广东音乐,对广东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乐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欣赏能力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感受乐曲,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关山月》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培养学生对广东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关山月》的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

2.难点:理解乐曲的情感内涵,能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奏或播放示范音频,引导学生跟学。

3.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奏等方式,体验乐曲情感。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关山月》乐谱、音响设备、多媒体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音乐教材、练习本、乐器(如有条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关山月》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广东音乐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奏或播放《关山月》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学《关山月》的旋律,讲解乐曲的节奏和技巧。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表演,检验他们对乐曲的掌握程度。

其他学生给予掌声鼓励。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乐曲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同时,教师可播放其他广东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对比。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曲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关山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关山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关山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关山月》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古琴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情感深沉,表现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节课通过学习《关山月》,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古琴音乐相对于其他乐器音乐,学生接触较少,对其特点和表现手法可能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琴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的特点,理解《关山月》的旋律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古琴音乐的特点,理解《关山月》的旋律和情感。

2.把握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表现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琴音乐的魅力。

2.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聆听、分析、评价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演奏、合唱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4.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古琴曲《关山月》的音频、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介绍古琴和《关山月》的背景。

3.准备乐器,如古琴、笛子等,以便进行实践活动。

4.准备黑板、粉笔,以便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简要介绍古琴和《关山月》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古琴曲《关山月》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3.操练(15分钟)教师演奏古琴,学生跟随演唱《关山月》,体会乐曲的旋律和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乐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分享自己的感受。

关山月-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关山月-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关山月-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标如下:1.学习并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产生背景、演奏技法以及音乐特点;2.学习并掌握《关山月》的乐曲结构和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3.练习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关山月》的曲式、旋律、节奏等基础知识,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表达和演奏能力;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该曲品味,理解其中的情感和表现手法,并通过演奏表现出来。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1. 音乐背景介绍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产生和历史背景。

2. 特点分析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

3. 乐曲解析介绍《关山月》的曲式、节奏、旋律以及表现手法。

4. 学习演奏通过老师演奏示范,让学生掌握演奏技巧、气息掌握等方面的诀窍。

5. 学生表演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演奏该曲,并尝试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6. 互动交流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升音乐品味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使用如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产生和历史背景。

2.演示法:通过老师演奏示范和教学演奏技巧,让学生掌握该曲的演奏技巧。

3.听辨法:让学生通过对小提琴演奏的感受,增强音乐欣赏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主要使用如下方式进行学生的教学评估:1.老师的个人观察,包括学生的表演情况、表现能力及反馈等方面;2.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性、表现能力及与他人的互动沟通等方面。

六、教学建议1.体验感更重要:作为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让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尝试感受传统音乐带来的情感;2.创新思路:在学习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新的想法与方法,从而挖掘更多的音乐表达方式;3.重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品味:带领学生学习了解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曲式结构以及表达手法,更需要让学生通过感受,进一步理解、吸收和领悟其中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第1课关山月(教案)

第1课关山月(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关山月》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挺浓厚的。通过提问和讨论,他们展现出了对月亮、关山等意象的好奇心,这让我觉得教学导入部分做得不错,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然而,在讲解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虽然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对比来解释,但显然这部分内容对一些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第1课关山月(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课关山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诗词曲欣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词朗诵: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关山月》。
2.词语解析:解析诗中重要词语,如“关山”、“月”、“笛”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对于诗歌主题的挖掘,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情境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关山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欣赏月亮时,有没有想过它在古人的诗词中有着怎样的意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对月亮的独特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意象:《关山月》中“关山”、“月”、“笛”等意象的运用,表现出边塞的雄浑与悲壮,通过具体分析这些意象,使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美。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关山月-人音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关山月-人音版
4.发展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学习与展示。
5.培养自主学习与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族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关山月》的旋律、节奏掌握:学生需要学会歌曲的主旋律,理解并运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关山月-人音版
一、教学内容
《关山月》为六年级下册音乐课程内容,选自人音版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欣赏》。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一是了解《关山月》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二是学唱《关山月》,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及演唱技巧;三是分析《关山月》的歌词,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四是通过欣赏和演唱《关山月》,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热爱。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提高音乐感知与欣赏能力,通过学习《关山月》,使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增强音乐审美体验。
2.培养音乐表现与创作能力,让学生在学唱《关山月》过程中,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能运用适当的演唱技巧进行表达。
3.增强文化理解与认同,通过分析《关山月》的歌词,使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家国情怀。
举例:《关山月》中的典型节奏如“X XX XX X”和“X·X XX X”,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进行练习,确保学生准确掌握。
(2)歌词的理解与情感表达:学生需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在演唱过程中进行恰当的情感表达。
举例:歌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其寓意,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改进措施:一是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讨论主题相关的参考资料,激发他们的兴趣;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关山月-语文版唐宋诗词鉴赏教案

关山月-语文版唐宋诗词鉴赏教案

关山月-语文版唐宋诗词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并理解《关山月》这首唐诗的背景和意境;2.学习并掌握本诗的韵律和表现技巧;3.分析本诗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4.开展诗歌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2.电子白板、PPT等多媒体设备;3.播放器和选中的《关山月》音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习过的唐宋诗词,激发学生对唐宋诗词的兴趣。

2. 欣赏音乐及赏析(20分钟)先让学生欣赏关山月的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接着请学生观察图片,从“彩云间,朝陌上,客舍青青柳色平”这一句开始,让学生逐一感受本诗的意境和韵律。

通过音乐和画面的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唐诗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3. 体验故事情节(15分钟)让学生尝试把唐诗《关山月》中的情节搬上舞台,安排几个学生扮演主人公,其他同学扮演众人,让其即兴表演唐诗中的情节,以达到感知情感的效果。

4. 分析诗歌的形式、主题和意境(15分钟)老师演绎一遍《关山月》,再让学生一起朗诵,跟随韵律划分出上下句和一定格律。

通过学生的理解来分析主人公的情感表达,最后聚焦于关山月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从音乐和意象上感受诗歌的悲壮和深沉。

5. 理解和解读诗歌(2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课堂上的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和修辞的手法,掌握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6. 探究有关得到诗歌中的表达,让学生感到它的神彩熠熠,对唐宋诗词印象加深,受益终身。

四、课堂作业1.自主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2.熟读背诵《关山月》一首诗歌。

五、教学总结通过对唐诗《关山月》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学生掌握了唐诗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技巧,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唐宋诗词的内涵和修辞手法,并深入领悟唐宋文学的精髓。

李白《关山月》教案.doc

李白《关山月》教案.doc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诗文。

2、体验古诗的“语言美”,培养诗歌的鉴赏审美能力。

3、积累古今以明月表相思的诗句。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熏陶感染诗中的“语言美”和艺术技巧,并产生热爱祖国古典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诗文。

2、弄清诗的艺术技巧,体验古诗的“语言美”,培养诗歌的鉴赏审美能力。

3、背诵诗歌,并产生热爱祖国古典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1、积累古今以明月表相思的诗句,并在表达中运用。

2、弄清诗的艺术技巧,体验古诗的“语言美”,培养诗歌的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设想】1、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文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2、安排1课时。

3、按照“读―悟―赏”的教学思路安排教学步骤。

【教学设计】一、创意境,激兴趣导入语: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宋文学是值得我们民族骄傲的,因为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创作达到了顶峰。

今天,我们说到古代文学中的唐宋文学时,常说--(生:唐诗宋词)。

对,常用唐诗宋词来概括。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笔重彩浓墨。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诗,一起来感受一下唐诗的艺术成就。

同学们知道,唐时诗坛产生了许多文学流派,谁能说说你知道的那时的诗坛文学流派?(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边塞诗派、)好,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

唐时诗坛确实流派纷呈,各有各的特色与风格。

今天我们学的是李白的《关山月》(边塞诗)。

二、通诗句,晓诗意诗是要读的,诗中的佳妙之处只有靠反复地诵读品味才能悟得。

(几生试读-听PPT吟读-生反复诵读-翻译)三、入诗境,想诗画1、整体感知背景:唐玄宗开元后期和天宝年间,唐王朝与外族不断爆发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山月》教学设计
陆游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陆游的爱国诗篇。

2.把握本诗中诗人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诗的主题思想;
2.把握本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儿》引出陆游的爱国情怀
二、写作背景:当淳熙二年(1175),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

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

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并天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

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

但尽管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我们从他这一个所作的《关山月》可以看到。

三、翻译: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四、赏析诗歌:
1、文中有哪些对比,产生了怎么样的表达效果?
对比如:“笛里谁知壮士心”和“将军不战空临边”;“沙头空照征人骨”和“朱门沉沉按歌舞”;“遗民忍死望恢复”和“将军不战空临边”;“几处今宵垂泪痕”和“朱门沉沉按歌舞”等。

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

2、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抒情言志的?
明确:通过选取典型事物,创造典型场景来抒情言志。

3、诗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物和典型场景?
明确:典型事物有:马肥死、弓断弦、白骨堆、遗民泪。

典型场景有:狂歌酣舞,沙场怨笛,万民望月等。

五、归纳: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借用乐府旧题,通过表达守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愤然和沦陷区中原遗民渴望复国的心情,尖锐地批判了南宋统治者对敌妥协苟安的投降态度,表现了作者抗金复国的强烈愿望和爱国之情。

2、艺术特色
(1).以关山月照为线索,多角度展开抒情;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把上层高官的醉心歌舞、边关战士的报国无门、北宋遗民的失望落泪,放在同一月夜之下。

(2).善于选取典型事物表达主题。

人物:将军、战士、遗民;地点:朱门、戍楼、中原;事物:歌舞、白发、泪痕。

(3)语言高度凝练。

展现了南宋十几年来的一个缩影,是宋金长期对峙局面的真实写照。

(4)诗中对比鲜明,情景交融,爱国之情极其浓烈。

诗人把“高官乐”、“战士苦”、“遗民泪”三个画面放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主题得到了升华;把空旷、清冷的月夜和战士、遗民以及
作者本人那种凄楚的心境巧妙地融为一体;字里行间,爱国之情极其浓厚
而强烈。

六、课后作业:
1.背诵本诗;
2.深刻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爱国情怀,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诗歌
赏析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