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022_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022_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1.讲授对象为初一学生,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较容易配合教学活动,故在教学中穿插提问。

2.本节课为宋代经济,其中包含内容多种多样,可从不同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

3.初一学生年纪较小,思维较发散,更容易跑神,所以在讲述中通过观看图片、讲述小故事、分析史料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教学目标(一)唯物史观掌握宋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状况,理解宋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二)史料实证列举宋代南方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和商业贸易繁荣的史实。

(三)时空观念通过地图了解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以及城市发展的变化。

(四)历史解释通过思考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农业发展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及完成的时间,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

难点: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进行分析。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为1课时,课型为新授课。

教法主要有讲述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学法主要有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等。

五、板书粮食作物农业的发展经济作物纺织业手工业的兴盛制瓷业航海业海外贸易商业贸易的繁荣都市纸币汉经济重心的转移魏晋南北朝南宋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必大家对广告都很熟悉,现在的广告形式多种多样,有请明星代言的电视广告,有店铺外边摆放立牌的宣传广告,那么古代人们是如何打广告的呢?下面这幅图是选自《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画面。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图》这幅国宝吗?这幅画,主要描述的其实就是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街景,从汴梁城外的郊区,到城内的核心商业区,都有非常详细的记录。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赵太丞铺两边的广告,与当今打广告是不是很相似?店铺旁边有两块牌子写着“太医出丸医肠胃病,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通过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家药铺。

七年级历史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欲望。
5.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认知,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经济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生动的案例、实物展示、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宋代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观。
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那么,宋代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如政治稳定、农业发展、科技进步等。
2.讲解宋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如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农具的改进、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和影响。
2.强调宋代经济发展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
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历史奥秘,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1.作业要注重史论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避免空泛论述。
2.书写规范,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
3.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遗漏和错误。
4.家长签字确认,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宋代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如两宋时期,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市舶司、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的繁荣之列。

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

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讲课【教具】《耕获图》、《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图》、交子会子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二、导入新课使用《北宋情势图》,对这一期间总的情势有—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汗青进入了—个新的期间,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增强、封建经济的连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讲授新课(一)农业的发展1.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北方向拓展。

2.两宋时期,水稻在南方种植面积迅速增长;从越南引人优良品种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宋代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茶树普遍种植;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教师指导读书分析、归纳出北方农业发展的四大表现:农业技术提高、耕地面积扩展、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种植区域扩展和经济作物大量栽培。

(二)手工业的兴盛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

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导致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所以,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最终促成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北宋开封城平面图宋朝时,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而广布于街衢大道和宅巷之中。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海关,加以管理。

(展示市舶司图片)商贸的繁荣也促进货币交易了的[板书设计]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水稻、茶树、棉花种植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区域的变化2.手工业:纺织、制瓷、造船业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区域的变化3.商业:都市、海外贸易的发展和纸币的出现二、经济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生产经验和大量的劳动力2.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宋代统治者政策的推进三、经济发展的结果: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状况;
技能目标: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吗?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又是怎么回事?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师:课件出示两宋农业与手工业发展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宋代经济与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发展?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内容,向学生展示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

教材还介绍了宋代的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使学生了解到宋代经济的基本面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经济有所了解。

但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深入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掌握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2.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的基本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宋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以便于教学展示。

3.资料:收集与宋代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以便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宋代经济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探讨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宋代经济发展的关键知识点。

第九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九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陕西省三原县龙桥中学刘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通过情景故事表演、材料分析、小组讨论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依据历史资料概括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南方经济的繁荣。

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方法情景故事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真让人惊叹,我们惊叹于它的细致,惊叹于它的大气,更惊叹于它对于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价值。

它展示了北宋城市的繁华与兴盛。

可是同学们知道吗?有一座城市比它更繁华更兴盛,大家知道它是那座城市吗?它就是南宋的都城临安。

而临安经济的活跃与宋代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讲授新课:一、情景再现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宋代人,他叫张志文。

张志文祖籍北方,现在居住在临安,非常善于经营管理。

他的爷爷是位农民,可是爸爸却是大富商,家里条件非常优越。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他们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吧!(一)南迁生涯——农业篇:(教师讲爷爷南迁过程)同学们想到爷爷家的庄园去看看吗?下面我们就请两位同学来带领大家去看看爷爷家的庄园。

情景剧《庄园一日游》张:爷爷,我们家的庄园可真美呀!远处青山环绕,近处水流潺潺。

这里的稻田多的像鱼鳞似的。

爷:这里片片肥田,气候好啊!张:爷爷,村口这个是什么呢?爷:哦!那是翻车,是北方人南迁的时候带过来的。

张:爷爷,上面的农民在做什么呢?爷:上面的人在耕田,一人一牛耕田比一人二牛好的多。

张:那下面的农民在做什么呢?爷:下面的农民在插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宋代时期的经济状况,了解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了解宋代时期的商业贸易状况,掌握其主要特点和重要变化。

3.认识绍兴市场的兴起与特点。

4.了解宋代时期的钱币和农业税收政策,掌握其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宋代时期的经济发展概述。

(2)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变化。

(3)绍兴市场的兴起和特点。

(4)钱币和农业税收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方法:(1)探究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宋代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

(2)阅读法:教师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思考、阅读、理解中掌握商业贸易和绍兴市场的兴起和发展。

(3)比较法:教师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和理解钱币和农业税收政策特点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猜谜题。

(1)出谜面:·我是一种发现经济的手段,主要是中央政府一定数量的钱币。

·人人来使用我,可我有重量、大小、资料等不同。

·我的正面上写着圣贤名言和时代吉祥语,背面上刻着我的价值和当权者姓名。

(2)提示:当然,这不是硬币,而是一种古代货币。

(3)解答:这是古代的纸币。

2.阅读活动:分组阅读《宋朝社会经济概述》。

(1)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3-5人,各小组阅读相应章节并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掌握宋代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明确宋代时期商业运作方式和其特点。

3.总结讨论:学生围绕宋代时期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变化进行总结和讨论。

(1)教师提问:·宋代时期商业贸易有哪些特点?·宋代时期商业贸易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2)学生回答:·宋代时期商业贸易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商业贸易集中在市场,市场商人垄断经济。

②富户经商比例高,使得商人阶层得以壮大。

③商业贸易节节发展,保障了商品的流通。

·宋代时期商业贸易发生了以下重要变化:①货物经营范围扩大,网络较片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4.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

在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全国经济重心是怎样南移的?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的发展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1.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从唐朝中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2.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3)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教师简略地介绍,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南方无战乱,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2.学生分组讨论,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第一组:市镇发展:(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

(2)表现: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

城市可以沿街开铺;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第二组:海外贸易:(1)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作用: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组:纸币出现:(1)原因: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2)时期、地点: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3)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南宋货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5)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想一想,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史为今用”的原则,达到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

作业布置
1.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材料二:《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2.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教学反思
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这些知识,更主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借鉴很多经验和教训,更好为现实服务,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需要从史料中启发学生得出自己正确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